文言文翻译题八个关注点
高考作文提升课堂:走出理解误区,准确翻译文言文
![高考作文提升课堂:走出理解误区,准确翻译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50deb2be1e650e53ea9940.png)
高考作文提升课堂:走出理解误区,准确翻译文言文引子2021年全国新高考二卷,翻译题的第(2)小题: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
“感激”一词,有考生翻译成“激动”,是不准确的。
“感激”现代汉语中是“衷心感谢”的意思,文言文里常见的义项有二:①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感动奋发。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②感慨愤激,恼恨。
这里“感激”的原因是“知大功不遂”,“感激”的结果是“卒于雍丘”,因此,解释为“感慨愤激,恼恨”是比较准确的。
参考译文:祖逖知道北伐大业难已成功,感慨愤激引发重病,九月,在雍丘病故。
文言文翻译题,由于其考点较为固定,容易把握,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提分点。
本文总结出一些考生在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时的常见误区,希望能给考生们答好文言文翻译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误区一: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019Ⅱ卷)误译:圣人如果可以生活在强大的国家,就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得利益,就不必遵循旧制。
分析与对策:误译句对“强”字错译。
在这个句子中,“强”,形容词使动,应译为“使……强盛”。
而上面的译句却仍将其翻译成“强大”。
考生做出这样的误译,究其原因,一是在于其对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掌握不牢;二是考生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强”字,应当翻译为“使……强大”。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自己译文的初步想法,代入到文段当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应译为:圣人如果可以凭借变法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凭借变法使百姓获得利益,就不必遵循旧制。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d98ee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8.png)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八项方针记心间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八项方针记心间](https://img.taocdn.com/s3/m/5a3519c3915f804d2a16c1e6.png)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宗即位,杨再思拜户部尚书,以官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时武三
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 不能发明其枉,致(王)同皎至死,众冤之。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其年薨。
(节选自《旧唐书·杨再思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横线句子中,“再思”“李峤”“韦巨源”是人名,“吏部尚 书”“刑部尚书”是官职名,这些词语都不需要翻译,直接保留。其他关 键点有:“按”,审理;“枉”,冤枉、冤屈;“冤”,意动用法,认为…… 有冤。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八项方针记心间 文言文翻译题欲得高分,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强烈的采分点意 识,即翻译准确句中特殊的文言词语,把握句中特殊的文言句式;二是切实 掌握并运用好“拆”“留”“删”“换”“套”“调”“补”“转”翻译 “八项方针”。
一、剖析高考评分标准——确定采分点 明晰高考评分标准能使我们解题方向更明,翻译关键点更清。为此,我们 谨以高考典题为例,精析深悟翻译题的评分标准,抓关键,明得失,准确把握 翻译采分点。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 之业成矣。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点拨] 1.翻译时需要“换”的情况:①将古代汉语词汇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 词汇;②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③将 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等。 2.避免遗漏和译错。首先,要注意每个词都应翻译到位,避免文白混杂, 不伦不类;其次,要保证替换的词语是正确的。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0b2e7d680203d8cf2f24e5.png)
文言文翻译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与,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与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XX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2a5302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e.png)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2019年文言文翻译技巧
![2019年文言文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b5c0c1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a.png)
高考真题回顾:
【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5分) 译文: 答案:(1)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 侍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 【解析】(1)关键词:“严正”“循”“礼 度”“党”。
高考真题回顾:
【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5分) 译文: (2)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 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 (2)关键词:“臧否”“每”“乱”;名词活用为动 词:“言论”。
高考真题回顾:
【2016年高考课标Ⅰ卷】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判断句,通假字)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 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高考真题回顾:
【2016年高考课标Ⅰ卷】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八年五月,复奏 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 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 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 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 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 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考查题型:主观翻译题,两道小题, 分值共10分。
【评分标准】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
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 理解。
评分参考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 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了 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对实词与虚 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 语”则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到字通意畅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到字通意畅](https://img.taocdn.com/s3/m/f8064ea06f1aff00bed51e8a.png)
提升解题技能(三)“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到字通意畅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找准3处着眼点——明确考查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这3个得分点在本专题“打牢文言基础”部分中已详细讲解,此处仅作简要说明。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
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
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
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
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
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
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颐浩罢相。
论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
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文言文复习(10):句子翻译
![文言文复习(10):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715ec58852458fb770b56d2.png)
“句子翻译”(文言复习)2016-5-22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准确。
译文要忠实于原意,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
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字句通顺无语病。
3、雅——优美。
译文要用优美的语言译出原文的写作风格。
(注:就考试而言,考生应当做到前两点)二、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用现代汉语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意译——根据语句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可根据句子的特点灵活处理。
三、翻译的“关键点”——实词、虚词、句式全国新课标卷的“翻译题”一般是两小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评卷时踩点给分,一般是每小题4个采分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合计5分。
考生在翻译时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关键点一:关键实词关键实词是指文言句子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翻译题中,关键实词是标答的重要赋分点,而多义词又是“重中之重”。
考生若能准确破译这些实词,就能得到相当可观的分数。
关键点二:关键虚词关键虚词是指《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特别是其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确定虚词的意义,要看虚词的位置和上下文语境。
(“而、乃、其、且、焉、以、则、因、于”尤为重要)关键点二: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
“倒装句”分四小类: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
学习时,一定要记清各种句式的语言标志,翻译时合理调整语序,译出句式特点。
四、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口诀: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变)1、留——保留凡是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名、朝代名、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保留不变。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2、删——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这样的虚词主要有:句首发语词(夫、盖)、衬音助词(之)、句中表停顿的虚词(“者、乎、也、焉”表停顿)、句中的结构虚词(“之”用于取独、提宾)、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第9节文言翻译-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9节文言翻译-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86fc9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2.png)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9节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赋分点一重要实词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赋分点二关键虚词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
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这两类需要译出。
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
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一般不必译出。
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赋分点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
①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②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③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
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
④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捕捉古文翻译的采分点
![捕捉古文翻译的采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2f2508b7360b4c2e3f64f7.png)
例2.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2014年高考广 东卷) “直”,常见义项有:不弯曲,伸直;正直;遇到、面对;价值 等。从语境来看,前面说刘敞觉得王甲案有冤情,这里应是“伸直、 伸冤”的意思。 译文: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例3.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2014年高考湖北卷) “援”常见义项有:拉、拽;攀折、摘取;帮助、救助;引荐、 举荐等。根据后面“裾”字揣测,“拉、拽”义项最恰当。
译文: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例14.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振”通“赈”,是“救济”的意思。
译文:百姓,是我们重要虚词
虚词是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的。大 多数虚词既有其基本用法,表示其语法功能,又有意义, 能在现代汉语里找到相对的虚词加以解释。因此,对考纲 要求掌握的18个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了然于心,只要 句中出现,就可能是得分点,就要格外留心。 例15.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2014年高 考大纲卷)
例22.甫抵里�,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2014年高考重庆 卷) “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句的 标志。“问寒温表庆贺”是定语,要调整到中心词“亲故”之前,这 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译文: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 跟脚。 例23.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2014年高考四川卷) “见重”被动句,“见”被动句的标志。“见重”是被看重的意思。 又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 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文言文翻译的八个考察点
![文言文翻译的八个考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00f1e59b89680203d8259e.png)
高考文言翻译题的八个考查点唐惠忠文言语句翻译是古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以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为例,谈谈高考文言语句翻译题的备考。
考查点之一: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书写相同但意思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比如:例1: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例2: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例1中,“史记”的翻译可能会有些难度,其语境义为“史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司马迁的《史记》;另外,“河”古义专指“黄河”。
而例2的关键词为“忍”和“去”,其中的“忍”在教材里出现过——《鸿门宴》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这个“忍”也是“心狠、残忍”;“不去”的“去”也属古今异义,今意“往”,古意指“离开”。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因此,考生解答翻译题时应警惕与现代汉语形似的双音节词,切不可轻易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古代汉语的词语,以免造成“以今释古”的错误。
比如:例3: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例4: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
”)例3中的“设备”、例4中的“宝藏”都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翻译时应分开解释,分别指“设置防备”和“把……当作珍宝收藏”(“宝藏”直接译成“珍藏”也对)。
考查点之二: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所谓“同义复词”,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词语。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因同义复词两个部分的意义相差甚远,常让人无从下手;其实,在具体翻译时“取其一”即可。
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
![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https://img.taocdn.com/s3/m/ad7ccb3aeff9aef8941e0682.png)
核心题点精练文言文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1.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名词。
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译时要拆分开来翻译。
2.多义词——语境推断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3.活用词——语法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
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二是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3bde40dad02de80d5d84051.png)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原创宋亚军老师建模作文2020年2月14日【视频】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
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
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
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
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
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1 高考命题点一 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
![1 高考命题点一 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48eb4cacc22bcd126ff0cac.png)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知识导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是理解的物化,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的把握及对文言特定句式的识别与理解,而这三块正好对应考纲规定的三个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列出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虽然高考命题时把它放在了最后一题,但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对综合知识的整合。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文言文翻译是解答其他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基础,突破了这一点,其他题型也就迎刃而解,故把本考点放在了其他考点之前来复习。
课时一明确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三大得分点有的放矢保基分【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命题人选择文言语段是独具慧眼的,总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段,让考生翻译,这些语法现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文言语段中需要翻译的句子,总是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主要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并将这些设为考试阅卷的得分点。
得分点设置: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名作状];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下面我们将结合高考常见的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帮助考生强化“得分点”意识,判断出“得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进而得到基本分。
得分点一“五法”巧解文言实词方法一代入推断法对于翻译题,我们遇到多义词或者活用的词语,往往先入为主,用这个词的常规意思去理解,这个时候更需要把其常规意思代入句中,查验是否恰当。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6128f05acfa1c7aa00ccba.png)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从3处着眼——明确得分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这3个得分点在前面3个学案中已详细讲解,本处仅作简要说明。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然后再作解释)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根)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关键实词:“累”译为“拖累”;“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良的人;“不肖”,古今异义词,译为“坏人”;“振”译为“振作”。
文言文翻译题给分点
![文言文翻译题给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afca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8.png)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得分数点:
一、翻译准确性(40分)
1. 能准确翻译“学而时习之”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得10分。
2. 能准确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为“有朋友从远方来”,得10分。
3. 能准确翻译“人不知而不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得10分。
4. 能准确翻译“不亦君子乎”为“不是君子吗?”,得10分。
二、翻译流畅性(30分)
1. 翻译句子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得10分。
2. 翻译句子富有文采,得10分。
三、翻译完整性(20分)
1. 能将原文中的句子完整翻译,不得遗漏,得10分。
2. 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文化背景、修辞手法等进行适当解释,得10分。
四、翻译风格(10分)
1. 翻译风格与原文相符合,得10分。
总分:100分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a2f6a6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58.png)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题八个关注点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关注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
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
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
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
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
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6: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
“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
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2005年高考天津卷)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
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例10: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
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1:范氏富,盍已乎?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
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例1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
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
”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1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
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
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14:因乞李氏以归。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例15: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
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6: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关注点五: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7: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
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18: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分析:此句中的“学者”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做学问的人”,而应译为“学习写文章的人”。
即该句应译为:学习写文章的人应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例19: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分析:此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应译为“两次”。
即该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
例20: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分析:此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妻子和儿女”。
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
该句正确的翻译为: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
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关注点六:单音节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2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2:遂大困,寻死富阳。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关注点七: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23:其李将军之谓也!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
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24: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
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2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
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关注点八: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
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
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
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27: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2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29: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
“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
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
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