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因而,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

(二)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用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日趋泛滥,已严重危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促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过分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三大准则中的运用及体现

(一)谨慎性原则在三大准则中的运用

1.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运用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将其资本化处理并记入该项资产的成本。但是,如果在购建活动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准则规定“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这一规定显然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

2.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准则中的运用

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的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该规定实际上是要求企业在较短的期限内摊销无形资产,这一规定显然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

3.谨慎性原则在租赁准则中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从而避免虚计收入。准则规定,出租人应当定期对租赁资产的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如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但是,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作任何调整,这一规定显然也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

(二)谨慎性原则在三大准则中的体现

1.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体现

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的借款费用才可以资本化。

(2)如果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且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3)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上述规定堵住了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人为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空间,也加速了固定资金的周转。

2.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准则中的体现

无形资产准则主要用来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如果确认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应在当期全部摊销,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这些规定极大地压缩了企业利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摊销人为调整资产和损益的空间。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符合当前企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使用周期缩短的客观实际,有利于反映其真实价值。

3.谨慎性原则在租赁准则中的体现

租赁准则主要用来规范承租人和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由租赁活动产生的初始费用应被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逐年摊销。这些规定有利于企业保证资产质量,真实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堵住了企业利用租金人为地调节当期利润的漏洞。

三、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谨慎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较为抽象,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当前,企业运用谨慎原则的意识增加,在会计实务中也就发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本身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谨慎性原则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首先它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对于其具体应用范围、方法、计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本身也由此而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所以它只是处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并不太好的方法,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会导致会计数据失真。

(二)谨慎之“度”难以把握

1.滥用谨慎性原则

如“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 。这种现象集中在某一特定年度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目的是造成当年亏损,以便下一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为下一年的利润虚增埋下伏笔。

2.不考虑谨慎性原则

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倒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公司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为了使自己股票价格上升,人为地高估收入,不考虑费用,提高企业利润,结果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定时炸弹,最后走向破产的地步。

(三)受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

由于谨慎性原则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多时候依靠人的主观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此原则的运用会使会计工作可能发生一些与客观实际不符。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即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而“合理的判断”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四、谨慎性原则的完善

(一)完善会计准则

完善会计准则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是准则,如果准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和规定、操作性不强的话,会计人员操作就困难了。而实际上,新会计准则中有些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尚不够明确,应逐步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比例或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指南,让会计有章可循,避免了个人的主观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保障。企业之 张伟立.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会计信息网,2008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