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几种途径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几种途径作者:杨爱华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9期广东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经过几次大的修改,越来越体现出知识容量大,结构合理,融基础性、传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特点。
2005年的秋季,我初次拿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首先被其浓厚的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封面深深吸引。
那封面上代表商周文化的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代表秦汉时期文化的竹简,以及从右往左读的唐宋古书的插图……无不深深攫住我的心,我惊叹封面设计者的独出心裁,用心良苦。
我翻开散发着墨香的书页,粗读细品一番,一个个鲜活、美丽的文字跃入了视野,一种种文学体裁依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扇扇充满奥妙的自然、社会、人生之窗为我们敞开……我不禁赞叹:走上课程标准实验新轨道的粤教版高中语文,也和广东的改革一样,乘上了时代的列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带给老师的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带给学生的必是无穷的知识和教益。
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经过几年粤教版的教学摸索,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多方面抓好阅读。
一、阅读好教材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说:“少年求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之富如大海,百货皆有……”书中更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变,其义自见”这样的佳话,看来,利用有限的时间多读,可以给求知者无尽的珍宝。
粤教版必修教科书每册都有分成三个层级(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的三个阅读单元,其中,“基本阅读”是放置最重要最有代表性课文的地方,其典范性和时代性都适合学生多读。
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而语文课本是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
这就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好教材。
高一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不少是文质兼美的,可以作为美文来阅读。
如2001年四川省理科状元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张洁的《拣麦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徐迟的《黄山记》、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余光中的《沙田山居》……这些文章,有的让我们借助生动活泼、情感浓烈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学习她有追求、有理想、正确认识自我的精神;有的运用欲扬先抑、情理交融的写法让我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学会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有的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人世间那种朴素的无所企望的令人动容的真情;有的运用热烈的感情和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对河山的热爱……这些文章,教学时,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用声音表现情感,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所表达的感情,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论文《高一大语文教育浅谈》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论文《高一大语文教育浅谈》摘要:高中语文教育中,学和能矛盾突出。
人穷则返本,语文教育也如此。
高一语文教育只有回归其本源——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学与能的双翼齐飞,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社会生活对此,我提出了“大语文教育”的理念。
下面,结合自己过去近一年的高一大语文教育实践,我简要地谈谈“高一大语文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人生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其实,语文教育亦如此。
在高一语文教育中,唯有既“入乎其内”,掌握好课本中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又“出乎其外”,结合社会生活,更深入理解课文,形成语文素养,才是大语文教育的真谛。
1、古诗文教学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梳理完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句并分析了课文内容以及人物特征后,我话锋一转,将学生由课本引向生活。
我提问:现实生活中,你发现有烛之武式的人吗?在激发学生兴趣后,我趁势利导,问:假如当今利比亚有烛之武式的人,他还有用武之地吗?他又能否解救得了利比亚?最后,我继续追问:如果中美关系恶化,你认为我们中国的当代烛之武将如何拨开云雾见天日?这样,一堂以二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内容的文言文课文,被我巧妙地引入到了解决现实社会生活问题上来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内容拓展开来了,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样是文言文课文,在教学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一道作业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段规范的例证段。
秦晋围郑。
危急中,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
结果,烛之武智退秦师,危机解除。
秦国强索和氏璧,赵国君臣无策。
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
结果,蔺相如不负所望,完璧归赵,秦赵矛盾暂缓。
全面理解材料,要求从材料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规范的例证段,250字左右。
这道作业题,巧妙地糅合了两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又紧扣了教材中写作单元的要求,更体现了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出题样式的特点,多角度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与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一、提供多元化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涵盖不同题材、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
例如,可以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可以选择当代的文学作品,如《解忧杂货店》、《白鹿原》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和文化下的思想交流,对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欣赏能力。
在学生读完一本文学作品后,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批判性地分析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不仅仅是被动地吸收文学作品,而是能够主动地思考、评价和欣赏。
三、关注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可以通过引入国外文学作品,如《傲慢与偏见》、《1984》等,与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局限在文学作品上,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著作,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学还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图书馆和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宽广的阅读选择。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与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给予他们正确的阅读引导和评价。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视野的拓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视野的拓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姜海【摘要】拓宽学生视野,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很重要。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重视课堂,轻视课外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应有针对性的加强。
【关键词】语文视野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问题仍然不少。
有的语文老师,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还有的语文老师说,这方法那方法,拓宽学生视野还是老办法。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宽。
一、不能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长期以来,学生上语文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老师互相听课,也是在听“讲”得如何?语文老师讲字词、讲段落、讲主题思想、讲写作方法,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偶尔提问,也是为了陪衬“讲”,显示“讲”的效果。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似乎不讲不行,讲得少,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
至于“读”呢?布置课前预习,常常落空;布置课后复习,往往落不实。
很多学校有语文上的早读课文仅凭早读课读一读,远远不够。
学生不能认真仔细读课文,纵使老师讲得再好,对课文也是一知半解。
那些文法兼美的课文,只有学生课外读,课内读,反复读,熟练成诵,琅琅上口,才能潜移默化,如出我心,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那么,就不要老师讲了吗?讲还是要的,只是要讲得精当、精确,提纲挈领,要言不烦,不要面面俱到,讲得支离破碎。
老师讲的目的,只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使学生读懂课文,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
所以应在学生读的基础上适当点拨,不能未读就讲,一讲到底,不要讲得太多、读得太少、以讲代读。
二、重视课堂,更要重视课外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以课本为中心,这无疑是正确的。
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应抓紧课堂45分钟,充分利用课本,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这并不等于说,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课本内。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拓宽文学视野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拓宽文学视野语文课文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然而,仅仅依靠课文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利用课外阅读拓宽文学视野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并不是盲目的阅读大量书籍,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
比如,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内容生动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进阶学习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者当代优秀作品。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分析阅读材料的主题和结构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阅读材料的主题和结构,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首先,学生可以思考作品中的核心主题,例如友情、爱情、成长等,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表达。
其次,学生可以分析作品的结构,看到故事的起承转合,推理人物命运以及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主题和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
三、培养文学欣赏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可以尝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写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解读,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文学讲座、文学俱乐部等活动,通过与文学爱好者的交流,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四、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学习并模仿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句子和修辞手法,通过模仿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学生还可以逐渐尝试写作一些读书笔记、读后感和小说等,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写多读,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素养。
总之,课外阅读是拓宽文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分析阅读材料的主题和结构,培养文学欣赏能力以及提升写作能力,来利用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论文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论文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中提升审美素养。
在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张力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
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
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特点各有差异。
教师应把握文章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鉴赏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收获感悟。
(一)找准文眼。
深度阅读应先从文眼开始,即从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词句入手。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能帮助我们理清全文脉络,搞清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探寻文眼需细细揣摩,通读一番找到后会顿时心生喜悦,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赋予这寥寥数语的情意。
如《项脊轩志》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即是全文的文眼,承上启下,文章的感情由喜陡然转悲。
课堂教学就可从此开始,让学生找出“喜”“悲”各有哪些方面,作者又是如何以平淡的叙述来表情达意的。
再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总结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劝诫汉文帝施行仁义之治。
(二)抓取段落中心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精挑细选、字字珠玑的名篇,但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应抓取文中的关键句段进行重点教学。
中心句就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写作思路留下的轨迹。
文章中心句因所在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段首中心句起点明主旨、概括总述的作用;段中间的中心句多是过渡句,与上下文联系紧密;段末的中心句或总结段意,或呼应前文;开头或结尾的中心句也有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如《说“木叶”》一文,行文思路清晰,每一段中心句都位于段首,集中概括了本段段意。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夯基固本 立足课堂 挖掘考点
摘要:近年来各地高考命题对鉴赏诗歌鉴赏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学生的得分率却不尽人意。
因此,把握诗歌鉴赏的设题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诗歌鉴赏高中教学方法高中诗歌教学是教学的难点。
源于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因此,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鉴赏诗歌中存在的问题:从第二次段考的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①学生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把握不准;②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③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这样势必导致不是漏项就是言不由衷或者错答。
具体表现:(一)、言不由衷部分学生因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答题时,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也许想得很完整,而答题却很糟糕,犯了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错误。
(二)、当作读后感有的学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鉴赏,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当作读后感来写,进行阐发性的理解和发挥,这也是不符合初步鉴赏和评价的要求的。
(三)、评定式鉴赏有的学生只根据题目要求,评定式鉴赏,脱离原文,简单一笔,象老师写操行评语一样进行回答,寥寥几句,缺少对原文的准确分析,这样的鉴赏虽紧扣了题目要求,但由于脱离了原文,评定式的句子没有了依据,分析也是不全面的。
这类答题的错误在于没有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鉴赏的本质。
(四)、引经据典有的学生在考试时生怕鉴赏不全面,竭尽鉴赏之能事,潜心钻研,引经据典,与原诗进行分析比较,难免挂一漏万。
在分析时,显然只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将原诗的内容与其他诗句加以比较,但又没有揭示内在的“妙处”,其实等于没有分析。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论文《阅读课活跃思维方法之我见》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论文《阅读课活跃思维方法之我见》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所以,上好阅读课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阅读的本质特点作了这样的解释:“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系列规则,学习如何从基本上是语言的书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从语文心理角度说,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语言向说出的语言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改造原文和句子、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
”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实践活动。
搞好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通常学生在阅读中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读了,但是不懂;一种是读了,也读懂了;还有一种是不仅读懂了,而且还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这第三种阅读,就是读出了新意。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读懂文章中或书中的意思,而且能发现文中或书中的不足或不对之处,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得出一些新的见解,这就超越了文章本身,探索和发现出文中没有说出的答案,这就是创造性阅读。
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学生思维活跃,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成说,能大胆向权威挑战,敢想敢说。
而要使学生达到这一境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明确一点,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接受文章的意思,更在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创造。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的前提。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关键字】学生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摘要:读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
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导提高视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
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欲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这一点在我们批改的学生作文里展露无遗。
我们在布置作文或考试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抑或写出来了也是平淡无奇,语言空洞乏味、枯燥单调,毫无可圈可点之处。
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书本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
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广泛、深入而持久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那么,怎样来引导呢?我认为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古今中外,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蠢。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认为“立学以读书为本”;杜甫则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人生离不开读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读书让我们人生经验变得丰富,还可以增加智慧,净化心灵。
阅读,使人的头脑变得越来越聪慧;使人面对沧桑变化变得越来越从容练达。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三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现阶段教育中,课外阅读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并重视的教育方式。
对于高三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效果评估阶段三个方面,探讨高三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外阅读。
首先,在准备阶段,高三语文教师需要明确阅读的目标和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优秀的教材、报刊和网络资源是教师的首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些名家名篇、科普读物或历史故事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其次,实施阶段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环节。
高三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阅读,而不是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读、讨论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
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分享会、写读书心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最后,高三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收获。
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写作文、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上,而不仅仅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教师在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时,应该注重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效果评估阶段的工作。
只有合理的目标规划、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估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素质的提高。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教育的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着力提高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023年,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递速度愈加迅猛,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愈加丰富。
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对个体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工作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知识的核心之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知识面,不失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学科特点语文学科以阅读为重点,通过阅读启迪思考,丰富学生母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1.突出文本语文阅读教学中,重在突出文本,使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分析、组织信息等方式深刻理解文本,贯穿阅读全过程。
而且,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多角度、多维度去分析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清晰的思路和从材料中得到自己的理解。
2.多样化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巧妙利用教学手段。
科学设定分析问题的步骤,使学生能够有序、清晰地思考。
此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游戏学习、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手头的知识水平。
同时,在最新的技术、知识领域上开创新型从链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三、教学内容和内容扩展1.精选文本教师应是在挑选文本的时候有自己严谨的品味,这是增强和丰富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
除了从学科内容本身入手,将学科的核心内容以广泛、深入、丰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外,还应该注重选取反映文化多样性的、语言文学经典的、丰富生活情感的、重视学科间联动和内容交叉的等特点的文本。
2.扩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语文学科的内容开展教学,同时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放学时间,因势利导,以广阔的社会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意识,积极开展准备工作和扩展任务,为深入挖掘中小学知识资源奠定基础。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语文教师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热爱读书、懂得阅读、有修养的人而工作的。
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年语文教学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年语文教学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们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仅在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行了拓宽。
本文将对年语文教学进行总结,并探讨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效果。
一、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通过讲授文学作品、讲解语法知识、开展讨论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们还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线上线下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这样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
二、精选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年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选择了一系列的经典文学作品,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之美。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到不同时代的文化氛围、情感体验和社会背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教师们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从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三、关注时事热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注重通过关注时事热点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时代变迁。
教师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社会问题、文化事件和科技进展,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力。
在课堂上,教师们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开展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跨学科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
年语文教学中,教师们积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比如,与历史老师合作开展文言文阅读和历史知识的交叉探究,与地理老师合作开展地理知识和语文素养的融合拓展等。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多个学科的交织中,获得了更为全面的知识和视野。
从课内文本出发,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从课内文本出发,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作者:王桂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3期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王桂芳吕叔湘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些经验之谈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现在的高考背景下,如何才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主阵地还在语文课堂。
一、立足于文章主旨有些文章的主题比较深刻,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内容跟学生也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揣摩作者情感时可能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如巴金的《小狗包弟》在“人一人”“人一狗”的故事中,揭示了文革那个时代的本质,也体现了巴金自己对人性的反思,表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
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文章,文章中有一句话:“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不仅是要感受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传达出对于在西南联大时代“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追慕和向往。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握这一点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作品,如《汪曾祺作品中的西南联大》,其中有很多狷介、有骨气、有个性的人物,了解那个时代的具有自由思想的文人风骨,用联大岁月留下的精神鼓励自我前进。
因为有了课文的引导,学生定能增加阅读的兴趣,也能在一定量的阅读之后,对那个特殊的时代有自己一份独特的理解和思考,那些大师的独立自主之精神人格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立足于文章内容有些经典作品,教材只是节选,如沈从文的《边城》,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整篇小说中与节选文字有关的故事情节,甚至是让学生阅读全文,并介绍作者沈从文的创作风格以及边城的风土人情等,有利于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感悟,也有利于有阅读兴趣的同学在阅读沈从文其他作品时,能够有章可循。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要: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对文本进行重构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并鼓励学生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在阅读中获得富有个性的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去解读作品,形成自我构建,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并以此为例文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文章的美感,并喜欢上好的文章。
此外,教师还应该合理利用语文素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语文,比如在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去添加一些经典的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天文地理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的高深有深刻的感悟。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有时间去体会阅读的乐趣。
再者,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读书时要细细品味,不能走马观花,这样的阅读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
因此,平时阅读时需要细细品味,及时地将一些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记录和整理到到笔记本上,并且时常翻阅,那么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水平必然会提升,学生的词汇量也会相应的增加。
此外,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试着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阅读习惯才是正确的阅读习惯,才是好的阅读习惯,才是有益于学生的阅读习惯。
1以课文为范文,延伸阅读深广度一是,以课文为范文。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选取课文作为范文,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加强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这句话的含义,进而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是,延伸阅读深广度。
应当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在现代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多学科涉猎。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在新课程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也开始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成了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平庸的人生获得精彩人生,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健壮而勇敢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或缺,所以本文就这“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个话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一、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高中语文日常的教学中必须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自主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引领学生自发的去进行阅读。
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先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可以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和阅读课文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这样的问题来开始这一课:“同学们认识本文题目中的这位刘和珍君吗?同学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何要纪念这位刘和珍君吗?”通过这样启发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刘和珍君的欲望,激发学生对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对阅读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运用,需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从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的积极的阅读课文。
比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配着动听的音乐播放剑桥大学的风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康桥的美景,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形容康桥的美丽。
在学习《包身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包身工的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讲述包身工一天要做那些事情。
二、分小组教学,加强学生朗读训练在学习新的课文的时候,学生需要充分的预习解决不认识的字词,了解文章整体内容和中心思想。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论文《语文教学应贴近生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论文《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内容摘要: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创造条件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让语文学习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有意识地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注重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这种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追求之一。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特别倡导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呢?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二)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1)学一学。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复习《排序题解题技巧》时,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让学生一起玩一下魔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排序题需掌握解题技巧就会有所感悟。
(2)看一看。
如学习《祝福》、《鸿门宴》、《苏武传》等课文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可以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设台阶,对分析人物形象有教好的帮助。
(3)唱一唱。
如在学习高一年级必修四第二单元的《望海潮》、《雨林铃》、《醉花阴》时,配以相关的的歌曲,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课文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读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
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导提高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
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欲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这一点在我们批改的学生作文里展露无遗。
我们在布置作文或考试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抑或写出来了也是平淡无奇,语言空洞乏味、枯燥单调,毫无可圈可点之处。
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书本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
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广泛、深入而持久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那么,怎样来引导呢?我认为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古今中外,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蠢。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认为“立学以读书为本”;杜甫则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人生离不开读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读书让我们人生经验变得丰富,还可以增加智慧,净化心灵。
阅读,使人的头脑变得越来越聪慧;使人面对沧桑变化变得越来越从容练达。
第二:教师是学生读书最重要的引领人,要做好这个引领人,教师必须是一位爱读书和会读书的人。
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读书,老师必须先爱上阅读,要学生读书,教师手里要先有书。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看到教师的阅读状态,比如上晚自习时将好书拿到教室去读,让学生看到老师爱书的具体表现,或在和学生闲聊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自己的读书感
受。
谈谈近来所读之书,从直觉上给学生以精神熏陶。
老师以身示范,可以带动学生来读书,使之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其次,要抓住契机,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
课堂教学上有很多的机会:语文课的内容相当丰富广泛,涉及的作家作品也较多,教师在讲课时,都可结合课文介绍、推荐有关书籍给学生阅读。
如讲《林黛玉进贾府》可以介绍《红楼梦》,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介绍《水浒传》,讲《道士塔》可以介绍《文化苦旅》。
也可以在授课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一些名家诗文、经典语句,能信口说出,随手拈来,自会让学生从心里羡慕,教师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会激发学生产生“读书破万卷”的愿望。
当然,前提是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首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加文化积淀。
然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书籍。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不要单凭兴趣和爱好,盲目地去阅读教益不大的书报。
更不能去阅读那些以迎合低俗为能事,戏谑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甚至恶搞那些寄托着优良文化道德基因的人物、事件,宣传得过且过、损人利己、好逸恶劳的思想的不健康的书报。
应选择那些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籍报刊来阅读。
虽然我们改变不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进行课外阅读,给孩子们今后的成长铺垫好基石,甚至也可算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了一针人文的、道德的“疫苗”。
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读书观,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设置班内图书角,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阅读。
发动学生捐书,建立教室图书角,可解决由于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离教室较远或空间数量有限的问题。
班级是学生的主要阵地,捐来的书,由班委会负责抄册管理,资源共享,在班上自由漂流,互相传递着阅读,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
2、在读书过程中,应让学生力求眼到手到心到。
部分学生在读书时,只追求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而对于书籍本身的内涵等则没有深究。
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此来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
首先,好的文章我们要精读,认真的读。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做好阅读笔记,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三,读完之后还要勤于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第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在读书互动中倡导同伴交流、共研共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师要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经验交流会”,“文学沙龙”,自办文学社等,把好的心得体
会和读书笔记贴在宣传栏内供全班欣赏,也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好的书籍,文章,甚至是句子写在宣传栏推荐给其他同学。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爬上一级,就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书是改造灵魂的工具,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努力。
我们要站在现代教育科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外阅读的意义、内容、方法,不断完善它,吸收其科学性的精髓,使课外阅读成为引领学生进入精神生活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研修网博客频道首页《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孙庆峰2007年12月
2、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谈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张汝民2011年2月
3、(《山东教育社》)《网络时代,该如何引导学生读书?》: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