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一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一同目标而开展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一样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现实影响力开展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非常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现实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频繁使用的行为方法和办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法: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

系统性原则:是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际关系学。

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某一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

文献法: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社会调查法: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社会测量法: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统计法: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一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访问、调查、记录等直接收集获取的资料。

第二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查阅他人的文字等资料、研究成果、间接获取的资料。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它是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形成,在40至50年代达到兴盛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

安全的需要:是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偷盗掠夺、摆脱瘟疫病痛等保护身体免受危害的需要以及失去威胁,获得必要的福利,生活环境稳定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这种需要实际上是多种需要的集中表现,既包括渴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利、地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实现自尊和获得他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具有“满意”感。

角色扮演:是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名词简答(人际关系学)

名词简答(人际关系学)

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同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3.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4.实验法:指的是通过有目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5.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6.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7.社会测量法:是指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角色办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9.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10,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11.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12.印象管理:能够使他人产生印象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交往主体比较容易控制的,明显的表达,如服装,语言等,另一部分是交往主体不大注意或未加控制的,无意识流露出来的表达,这种表达包含着很多隐含意义,所谓印象管理是指对后一部分表达加以控制,以便给人以良好的印象.13.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14.“父母”心态:即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训斥人,指挥人,命令人或其他能够表现权势的作风.15.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16.人际关系的结构: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7.交往手段:是指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18.交往情境: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如愉快心情,尴尬局面,和谐气氛,紧张气氛,友好意向,矛盾冲突等,交往情境实质上是人的外在环境与内在心情的有机统一.19面子:就是人们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或公共场合受到人们的尊重赞扬,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地位,借此获得自尊心的满足,感到脸面的光彩和荣耀.20.人际关系的功能:是指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个和社会所显示了来的作用.21.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22.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3.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24.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25.地缘关系: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26.规范型交往: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掌握的那些行为规范,这种以遵从规范为指导的交往形式就是规范型交往27.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28.信念: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高级的倾向形式,它表现在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信不移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29.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30.社会地位:指关系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从政治学和法律学的角度讲,是指由法律规定和公众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等级.31.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32.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成员的意见有分歧时,在心理上感到一种压力.33.适度原则:是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原则.34.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地位或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35.非言语沟通:是指以非语言符号系统为信息沟通载体的分级沟通.36.人际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37.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交往中对他人形成的印象最深刻,难以改变,往往影响和左右以后的交往.38.近因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39.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以对某人某一特征的认识,推及到尚未认知的其他特征上.40.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或某一类人进行简单概括归类,形成比较固定的印象或看法.41.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42.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43.交际礼仪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对交际礼仪规范的学习,训练,达到一定的交际礼议要求和水平.44.隐蔽的窗格:也叫隐蔽的区域或隐蔽着的自我,这个窗格或区域代表的是有关自我的自知,人不知的信息.45.同学关系:是指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同校,同年级或同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46.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进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思想,情感结合得最密切,相互影响最大的群体.47.亲属:是指跟自己的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群体.48.代际关系: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一定年龄层的一代人同其他年龄层的一代人之间的关系.49.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50.竟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他人争胜的一种行为.51.超个体行为: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实质?(一)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三)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2.简述人际关系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3.用图表陈述舒兹(W-C-SCHUTA)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4.简述角色理论的基本内容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和角色实现等内容.5.简述戏剧交往理论的主要术语1.剧班2.前台和后台3.不协调角色4.角色外沟通6.简述人际交换理论的六个基本原则1.成功原则 2 刺激原则 3 价值原则 4剥夺-满足原则 5 攻击-赞同原则 6 理性原则7.人际关系的形成需要哪些具体的条件?1.相互接触 2 相互近似 3.互相补充 4相互悦纳8.建立人际关系分几个阶段?1.注意阶段 2 吸引阶段 3适应阶段 4融合阶段 5依附阶段9.人际关系的恶化一般经历哪些阶段1.漠视阶段 2冷淡阶段 3.疏远阶段 4分离阶段10.简述网际关系的特征?1.多维性2.虚似性3.不确定性4.非中心化11. 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有哪些?(一)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 1.交往主体 2.交往对象 3.主体与对象的相对性(二)交往手段 1.语言手段 2.物质手段(三)交往环境 1.交往条件 2.交往情境(四)交往目的 (五)交往过程 1.单线式2.多线式 (六)交往内容12. 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有哪些?1.利益因素2.情感因素3.尊严因素13.人际关系的功能是什么?人际关系的功能是指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和社会所显示出来的作用,人际关系具有多元性功能,既有积极正向的功能,也有消极负向的功能, 既有对个人的功能,也具有对社会的功能: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既有一般性功能,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14. 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向功能?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2.交流感情,有益于身心健康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地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15. 人际关系的交流情感,在益身心健康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消除孤独,交流情感2.减轻痛苦.增加快乐3.减少疾病,延年益寿16. 简述同龄伙伴关系对个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1.同龄伙伴关系的复杂性能够使个体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境,领悟各种各样的角色行为,从而形成角色意识,为走上社会承担责任做好角色准备.2.同龄伙伴中存在着各种独特的价值标准,并自主地对行为后果进行价值评价,从而能够发展个体的独立判断能力3.由于同龄伙伴具有大体相同的经历和处境,所以,在选择学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待方面具有互相影响的作用4.同龄群体以特殊的情感相互交往,当个人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群体时,不仅会相互帮助,精诚团结,而且会产生一种情绪安定感,减轻他人施加的压力.17. 简述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区别?1.规定方式不同2.产生的时间不同3.作用不同, 4执行机构不同 5.强制程度不同.18 血缘关系有哪些特点?1.血缘关系是先赋的,与生俱来的,是个人无法先择的. 2血缘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交往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久的一种关系. 3. 血缘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和情感, 4.血缘关系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甚大..19. 按纽带划分可将人际关系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20.建立合作型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双方的总目标是一致的.2.双方都是合作的意愿.3.双方都富有诚意.4.双方能互相配合.5.双方能互相理解,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6.合作结果最终能达到互惠互利.21.亲密型人际关系有何特点?1.交往频繁.2.相互依存.3.追求共享. 4互相接纳. 5.心理相容22.什么是冲突型人际关系?如何应对冲突型人际关系?冲突型人际关系是指矛盾表面化,公开化,已发生激烈吵闹,争斗,不能维持正常联系的关系.面对冲突关系的双方,需要用强制的手段制止冲突,力劝双方冷静,克制,有的要靠调解组织调解,有的要靠法律手段制裁,有的要靠诉讼仲裁解决.23. 简述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就形成了不同人际交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一般年轻人不造成功利性的交往规则,并持有以情感为主的人际交往规则,中年人,家里收支平衡,不赞成功利性交往规则,家境不好,则比较造功利性交往规则一个人在不同的生产时期,随着年龄的变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在发生变化,,年幼时,人们大多是本能型交往,成长过程中慢慢变成了规范型交往,到最后逐渐形成了原则型交往.24述魏斯(R.WEISS)的社会关系律?1.依附需要,这是有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2.社会整合需要.是指与别人分享兴趣和态度的需要,3.价值保证的需要,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证实自己的价值能力和需要4.可靠同盟的需要,是指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需要5.需求指导的需要,是指希望别人给自己提供指导,丰富自己经验的需要6.关心他人的需要.是指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满足自己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25.请画出并解释交往需要,动机和行为关系示意图26.自我概念有何特征?1.自我概念的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2.自我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自我概念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4.自我概念具有缓慢的变化性27.如何优化自我概念?1.具有改变自我概念的需求.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3.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4.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28.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社会地位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2.社会地位制约和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 3.社会地位制约和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29.群体的特点是什么?1.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具有相互认知与同属一群人的感受.2.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依赖.交互作用,被此影响,并且具有互补性. 3.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目标上是共同的. 4.同属于一群体的各成员.共同遵守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规则.30. 简述英国语言学家里奇提出的礼貌语言交流应遵循的准则?1.机智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虚准则,5.同意准则,.,6.同情准则..31. 适度原则包括哪些方面的的内容?1.语言表达适度..2.举止适度,.3.态度适度…4.表情适度32. 如何理解表情适度?表情适度是指在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面部变化上要适度.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变化.1.人际交往中,最好的表情是微笑2.眼神是心灵的窗口,也是面部表情的核心.33. 如何理解人际交往中的相容原则.相容原则是指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的原则,由于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习惯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等,致使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在人际交往中,只有求同存异,相互忍让,容纳,才能正常交往,如果只固守自己的行为习惯,而不能容忍他人的行为习惯,必然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导致关系的紧张34. 相容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相容就是谦让,就是宽宏大量.,2.相容就是豁达,就是容人之短3.相容就是宽容,就是宽以待人..4.相容就是仰制,就是自我调整..5.相容不是懦弱,而是自信. 6.相容是转换器35. 简要分析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产生自卑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有自身生理,性格等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客观原因.:1.主观因素:从主观因素来分析个体的生理缺陷,内向孤僻的性格易导致自卑 2.客观因素:从客观因素来分析,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会引起自卑心理.36简述美国心理学家分析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1.天性2.受挫经历.3.文化因素..4.社会因素.37. 简述羞怯心理的类型?1. 自卑性羞怯.2.敏感性羞怯.3.挫折性羞怯4.习惯性羞怯38. 简述妒忌心理的特点?1.普遍性.2.指向性,3.对等性,,4.潜隐性..5.变异性,,6.社会危害性39. 林崇德教授针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提出的健康标准有哪些?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2.能客观的了解他人.3.关心他人的要求.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5.积极的沟通.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40 简述自我认识的主要内容?1.自我的观察.2.自我的思想.3.自我的感受..4.自我的意图..5.自我的行动41 简述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1.争取主动,2.克服羞怯.3.保持镇定..4.注意繁简.5.把握分寸42. 适度的自我暴露有哪些技法?1.控制最佳量.2.把握深浅度,.3.注意暴露性质..4.掌握暴露的时机.5.认清暴露的对象..6.以事实为主43. 怎样进行得体的自我防卫?1.以合理化缓解..2.以补偿清除..,3.以升华转移..4.针锋相对.5.委婉曲折6.幽默诙谐44. 说服他人的技法有哪些?1. 选择最佳的说服地点.2.抓住说服的最佳时机.3.把握对象特点,.4. 善于运用事实,5.运用”苏格拉底技法”6.避免直接冲突, 善于心理换位45 简述求助他人的常用技法?1.让对方知道你乐于回报.2.让对方知道你乐于助人.3.了解对方的个性特点..4.明确取得帮助的可能性.5.求助言辞应诚恳礼貌.6.求助的要求要明确46. 高校同学关系的特点和倾向是什么?1.同学关系的主流是健康的.2.同学交往关系的内容丰富多彩..3.同学交往关系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变性明显增强..4.交往发展不平衡.47. 如何正确的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关系?1.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人际交往.2.要正确区分男女生之间的友情和爱情..3.男女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8.简述同事关系的调适技法?1.与人共事,坦诚第一.2.学会理解他人..3.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已,4.与人为善,尊重他人.,5.顾全大局,不计私怨 6.团结协作.互相帮助49.与同事相处中,如何做到与人坦诚相处?1.要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不阳奉阴违,不搞两面派..3.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50怎样结识朋友?1.从思想倾向相同,地位相同,学历和经历相同,兴趣爱好相同,年龄接近的人中结识朋友.2.从你仰慕的,职衔,能力,学识和思想水平比你强的人中结识朋友3.从你崇拜的偶像中结识朋友,4.从你的老师或长辈中结识朋友,5.从同学,同事,同乡,邻里中结识朋友,6.从异性交往中结识朋友,7.从日常学术中交往,书信交往或网格交往中结识朋友51. 如何妥善调适朋友关系?1.朋友交往要有诚心,2.朋友相处要讲信用,3.朋友相处要满腔热情,4.朋友相处要重感情,重情义.5.朋友相处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6.朋友相处要宽容礼让.52 在公共场合中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1.着装不可太随便,2.言谈举止不可太随便..3.在娱乐场所不可太随便..4.谈心不可太随便..5.增强防范意识53 如何才能协调好家庭代际关系?1.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2.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3.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殊要求,4.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各种未了心愿的实现.5.防止厌老宠幼,保持代际平衡.6.树立老当自然的老年观,增强自我养老能力,54. 简述涉外关系的交往技法?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2.自重自爱,维护国格人格.3.发扬友好待客的优良传统,热忱接待五洲宾客.4.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5.虚心向外国人学习.论述题1.试述人群关系理论的合理性与不足?人群关系理论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影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人群关系理论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在发挥人的积级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张研究改进人际关系技能,改变领导方式,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等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因素.但也应当看到,人群关系理论也有其片面性,如创始人往往不恰当的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等.2.试述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的合进性与不足?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揭示了人际需要同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与个体人际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即承认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具有一事实上的合理性.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倾向,忽视了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影响.同时,也夸大了儿童时期的人际经验对个体人际行为的影响作用.3.试述美国学者哈里斯关于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成人”的思想?1.建立一个合乎道德的价值观体系,以此作为选择交往行为的准则.2.学会分辨与控制自己的”儿童”,避免脆弱性,恐惧感以及表达这些情感的主要方式. 3.学会分辨与控制自己的”父母’ 不要受那种排他性,固执性等态度的影响. 4.保持对他人”儿童”的敏感性,与他人的”儿童”交谈.安扶他人的”儿童”.鼓励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减轻他人”儿童”的负担,4. 试述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1.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人际关系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第一,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第二,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第三,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研究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一)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二)人际关系的效能(一)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人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无不受其心理的、社会的制约。

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人际关系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活动规律。

人际关系学还要研究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和人的行为的系统科学。

在特定的环境中,行为科学对人的行为特征和规律,行为发生的原因、影响和效率的种种社会心理因素,人的积极性调动,人际交往的调节等,都应当予以研究、分析和说明。

因此,人际关系学也应当从行为科学中汲取营养,以充实和完备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人际关系的效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人际关系,就必须加大发挥人际关系的力度。

1.树立群体人际关系形象2.确立内部良好人际关系3.建立群体良好人际关系3、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一般指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

我们这里所用的血缘关系一词,涵义要广泛一些,是血缘加姻缘关系。

(一)人际首要关系(二)血缘关系特点(三)夫妻关系(四)代际关系4、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以共同的居住地域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就是以地缘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二)老乡关系从地缘人脉来看,因居住地域形成的人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两眼泪汪汪”的老乡关系。

老乡关系因所处地域的大小而不同,出了乡同乡的是老乡,出了县同县的是老乡,出了省同省的是老乡,出了国全中国的人都是老乡。

5、业缘关系:业缘关系内涵业缘关系就是指以工作和行业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业缘关系是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沟通的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沟通的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沟通的名词解释人际关系沟通是指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语言交流方式,与他人建立、维护和发展互动关系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沟通不仅是个体成功与幸福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组织和团体合作的基石。

了解人际关系沟通的概念和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互动的本质,并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一、沟通的定义和要素1. 定义沟通是指信息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涉及到信息的发送、接收和解码。

在人际关系中,沟通是个人心理感受和思想观点的传递,旨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共识。

2. 要素沟通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发送者、接收者和信息。

发送者是信息的源头,负责选择正确的语言和交流方法,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接收者则需要倾听和理解发送方传递的信息,同时通过非言语和身体语言的观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信息是通过符号、词语和外语等渠道进行传递的“媒介”,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非语言的。

二、人际关系沟通的特点1. 双向性人际关系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包括发送信息的一方,也包括接收信息的一方。

相互理解和倾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要素,只有双方积极参与才能产生互动效果。

2. 多元性人际关系沟通的多元性体现在信息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丰富性上。

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交流方式,因此,有效的沟通需要适应和尊重对方的差异,采用合适的方式传达信息。

3. 上下文依存性人际关系沟通受到环境和情境的影响,上下文的不同会导致沟通方式的变化。

例如,在正式的工作场合,谈话可能更加正式和具体;而在家庭聚会中,交流则更加随意和亲密。

三、人际关系沟通的重要性1. 建立信任和共识人际关系沟通是建立信任和共识的关键。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使他人了解我们,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并找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 解决问题和冲突人际关系沟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冲突。

通过积极开放的对话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寻求共同解决方案,避免和化解潜在的冲突。

人际沟通名词解

人际沟通名词解

人际沟通名词解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人际沟通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1. 发送者(Sender):信息的来源,负责传递信息给接收者。

2. 接收者(Receiver):接收和理解发送者传递的信息。

3. 频道(Channel):信息传递的媒介,可以是口头、书面、电子邮件等。

4. 反馈(Feedback):接收者对发送者信息的回应和反应。

5. 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非语言方式进行的沟通。

6. 听力(Listening):主动理解和接受他人所说的内容。

7. 发言(Speaking):用语言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8. 语言规范(Language norms):特定社交环境中使用的语言规则和行为准则。

9.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人际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互动频率。

10. 冲突管理(Conflict management):处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11. 合作(Cooperation):相互帮助、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的行为。

12. 影响力(Influence):对他人观念、想法和行为产生改变的能力。

13. 倾听(Empathy):理解并体会他人的情感和观点。

14. 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

15. 非正式沟通(Informal communication):非正式场合下进行的随意、自发性的交流。

16. 技术沟通(Technical communication):在技术或专业领域内进行的沟通,包括科学论文、专业报告等。

17. 团队沟通(Team communication):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些名词解释为理解和实践有效的人际沟通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人际关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人际关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人际关系学1.人际关系学答: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开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2.角色扮演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地缘关系答: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4.换位思考答:就是站在对方的地位或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间题,就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

5.班集体答: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进展各项集体活动的根本单位,又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思想情感结合得最密切,相互影响最大的群体。

6.人际关系答:是人与人之间,在进展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开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7.人际沟通需要答:是指个体参与群体的需要,是人们关于形成和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8.代际关系答:代际关系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一定年龄层的一代人同其年龄层的一代人之间的关系。

9.择善而交答:是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与何人交往要慎重,要有所选择、坚持择善而去恶的价值取向。

10.亲戚答:因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我们称为亲戚,亲属包括亲戚,但亲戚不等于亲属。

11.制怒答:是抑制怒气,通俗地说,是指防止或消除自我在人际交往中上火发脾气的现象。

12.首因效应答:即第一印象,指人们在第一次交往中对他人形成的印象最深刻,难以改变,往往影响和左右以后的交往。

13.交往手段答:是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

14.角色冲突答: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15.观察法答: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展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6.人际关系的构造答: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在现实中,构成或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素又可以区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

17.职业道德答: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效劳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更关注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

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

3、冲突管理: 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对各种冲突的管理。

4、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5、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1、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

错。

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

2、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

错。

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

三、简答:1、简述费斯克提出的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答:费斯克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四种模式:²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感情与资源,不分彼此。

²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²对待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2、试述影响人际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相貌的吸引、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

3、简述社会侵犯行为的原因。

答:对侵犯行为的反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侵犯;本能的表现;由于受挫折而侵犯;基于模仿而侵犯四、论述1、试述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

答:阿特曼认为人际关系由交往的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系的发展由表层向深层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人们根据对回报成本的计算来决定是否增加对关系的投入;良好人际关系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和稳定交往阶段。

2、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答:学会采取自持行为,即在不侵犯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利。

采取自持行为的技巧:基本的自持是对维护自己权利的简单表达在受到别人没有充分理由的批评时,采取模糊化的方法,然后进一步说明你的主张;在发现和对方在某件事上以前达成的约定被他忽略时,可以用自持的陈述或提问提醒对方;使用坚决而稳定的语音和以事实为基础的语气;不谴责或指责对方,也不要威胁对方。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多学科相交叉性是指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科学。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地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收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护理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护理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护理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护理人际关系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与病人、保健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与病人、家属、医生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病人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与护理人际关系相关的名词解释:
1.接纳:接受他人的思想、行为、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尊重他们
的观点和感受,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2.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侵犯他人的自尊心和尊严。

3.倾听:认真倾听他人的言语和意愿,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是建
立互信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4.沟通:双方互相交流信息,以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5.合作:在人际关系中,合作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合作可以实
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6.理解:理解是在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思想、行为、感
受等进行理解和认知。

7.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是指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给予他
人安慰、鼓励、赞美等情感上的支持,以增强他人的自信和勇气。

8.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言语或行动表
达出来,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信任度。

以上是一些与护理人际关系相关的名词解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具备良
好的人际关系技巧,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提纲.doc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提纲.doc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二种成分,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实践两部分组成。

2、"人际关系”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提出来的,最早对人际关系更生实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奥。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包括二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层次。

即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心理关系,要受生产关系的制约,并受其他社会关系影响。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表现为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应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同时人际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其区别是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

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4、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原因在于:一是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二是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足的;二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四是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实践任务:*理论任务: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述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 1.信息发送者 (多选题;2008.07) (1)缺乏沟通动机 (2)信息超载 (3)缺乏相应的沟通技能 (4)不注重信息的反馈 2.编码 3.传递渠道障碍 4.解码 5.接受者 (1)对信息不感兴趣 (2)心理障碍 (3)缺乏信息接受能力
第三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是指人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行 为,进行交换信息、思想及情感的过程。着重应明确信息沟通的内在 含义,即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与情感交流的过程。
狭义的沟通指以信号符号为媒介,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思想及 情感的交流。
二、人际沟通的意义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五、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 (一)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1.语言性沟通:书面语言沟通;口头语言沟通 2.非语言性沟通 (1)辅助语言:语速、语气、音质、音量、音域或音调的控制等。 (2)环境安排 (3)空间和距离
1)亲密距离: 15㎝左右。(理人员进行某些技术操作时应用)(单选;2010.04) 2)人际距离: 50㎝左右。 3)社会距离: 1.2~3.7m。 4)公众距离: 3.7m以上。 (4)仪表 (5)面部表情 (6)眼神 (7)身体姿势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特征 1.帮助与被帮助性关系 2.工作关系 3.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中心 4.多方位的人际关系 5.互动关系 6.治疗关系 7.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意义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一) 技术性关系:它构成了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维系护患关系的 纽带。 (二)非技术性关系(简答题;2008.07) 1.道德关系:是技术性的护患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 护患双方 必须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及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尊重对 方的权利、人格及利益。 2.利益关系: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关系。护患之间的利益关 系必须在维护服务对象健康及利益 的前提下进行。 3.法律关系 4.文化关系 :尊重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5.价值关系

[护理伦理学]第三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护理伦理学]第三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护患伦理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概述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 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与患者、保健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 是所有关系中的核心。
第二节 护患伦理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概述
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护患双方具有大致 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共同参与护理方案、 措施的决策和实施。
此模式适用于慢性病病人或受过良好教育 的病人。
第二节 护患关系
护患冲突和调试
冲突: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 的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一种矛盾的表现 形式。
护患冲突:医疗实践中护患双方在诊疗护理 过程中,由于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 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 解上的分歧,以致发生争执或对抗,其核 心问题是利益冲突。
三、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冲突 ❖ 护患冲突:1.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
2.责任冲突 3.权益差异 4.理解分歧
第二节 护患关系
护患冲突的调试: ❖ 互相尊重的原则 ❖ 理解互谅的原则 ❖ 相互信任的原则 ❖ 求同存异的原则 ❖ 诚实守信的原则 ❖ 依法调试的原则
第三节 医护伦理关系
一、医护关系的概念 医护关系(doctor-nurse relationship) 是护士为了服务对象的健康和安危与医 生所建立的工作性人际关系。 医护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群群、同事合作 关系。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 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 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 标 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 健”的为工作目标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第1章一一第12章名词解释第一章: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第二章:1、人际特质: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2、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

符号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

3、自我呈现论:是人们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

自我呈现也可称为印象管理。

是在戈夫曼以及其他人广泛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观点。

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中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问题。

4、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这种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它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因此,这个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5、归因:是一个观察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6、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

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人们通过这种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些环境而出现的行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人际关系的目的。

7、通俗心理学:是海德提出来的,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作通俗心理学。

8、社会测量法:又称为社交测量法。

人际关系学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学名词解释

04语言:指传播活动中所使用的一切具有意义的符号,包括有声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辅助语言。

物质手段:用以进行人际交往的各种具有价值的物质。

交往过程可区分为:单线式,指交往目的、交往对象、交往结果单一的交往。

多线式,放射式交往,即交往主体出于同一交往目的经过不同的交往路线而达到同一交往结果。

凝聚式交往,即若干交往主体出于不同的交往目的与同一个交往对象进行交往。

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1、利益因素:指金钱、财产、权利、声誉、信息、知识、时间、空间、感情、友谊等。

2、情感因素: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对于周围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一种内在感受;是人们对于环境和条件,对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3、尊严因素。

社会化的必要性: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创造物质财富;人在生活中不仅具有物质的需要,而且具有精神需要。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繁衍后代,需要有人继承。

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是传递社会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人际交往是学习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

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主要表现:1、消除孤独,交流情感;2、减轻痛苦,增加快乐;3、减少疾病,延年益寿;05经济关系有宏观、微观之分。

宏观经济关系一般指集团之间或阶段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微观经济关系一般指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交换关系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

消费关系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对政治的界定:1、政治是道德;2、政治是决策活动;3、政治是权力;4、政治是管理活动;5、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道德关系: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

法律关系: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是指一种以人际关系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它将人际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而认识自我、他人和外部环境,最终从中发现价值观并形成对人生的认知。

它不但包括了人际关系名词的理解,还加入了对哲学思维的深度思考,最终达到对人生的真正理解。

首先,在讨论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时,必须明确一点,即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朋友、亲人、同事等。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就是通过理解这种关系,深入思考,从而对人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其次,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以哲学思维为基础,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通过它,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并从中发现价值观,进而形成对人生的认知。

哲学思维的核心是“原因和结果”,即“原因”导致“结果”,通过这种思维,我们可以找出人际关系中的内在本质,并从中发现价值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认知。

最后,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还包括了一些更抽象的概念,比如信念、价值观等。

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和他人,有助于形成对人生的真正理解。

比如,信念就是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还可以激励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价值观则是我们做出决定时所依据的标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行事。

总之,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哲学与人生是一种以人际关系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它将人际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而认识自我、他人和外部环境,最终从中发现价值观并形成对人生的认知。

它不但包括了人际关系名词的理解,还加入了对哲学思维的深度思考,最终达到对人生的真正理解。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和价值追求。

人际关系角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人际关系角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人际关系角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角色则是在人际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是指在不同的社会互动场景中,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所担任的不同角色。

这些角色可以是亲属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可以是朋友、同事、上下级等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与他人的互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角色之一。

他们是家庭的中枢,不仅要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还需要为子女提供指导和教育。

父母的角色是通过培养健康的家庭氛围和提供稳定的支持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行为。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扮演着孩子的启蒙师和引路人的角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朋友是构建人际关系网的重要角色。

朋友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个体的情感满足和社会支持。

朋友关系可以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或生活经历而建立起来的,也可以是在工作或学校中相识并逐渐成为朋友的。

朋友的角色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相互支持、鼓励和分享,共同度过欢乐的时光,也在困难时期互相扶持。

朋友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职场中,人际关系角色也显得尤为重要。

同事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环境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领导、下属、同事等。

领导的角色是为组织提供方向和指导,带领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

领导者需要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影响力,同时也要倾听下属的声音,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下属的角色是遵循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

同事之间的角色则是相互合作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不同的人际关系角色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父母角色的行为和态度塑造了个体的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朋友的角色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对个体的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

系统性原则:是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际关系学。

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某一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

文献法: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社会调查法: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社会测量法: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统计法: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一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访问、调查、记录等直接收集获取的资料。

第二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查阅他人的文字等资料、研究成果、间接获取的资料。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它是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形成,在40至50年代达到兴盛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

安全的需要:是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偷盗掠夺、摆脱瘟疫病痛等保护身体免受危害的需要以及失去威胁,获得必要的福利,生活环境稳定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这种需要实际上是多种需要的集中表现,既包括渴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利、地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实现自尊和获得他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具有满意”感。

角色扮演:是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角色实现:是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戏剧交往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中一种颇有特色和影响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剧班:是两个以上的表现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正常的剧班在观众面前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员必须合作配合,一致行为,以维护剧班的印象。

人际交换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强化心理学原理,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收行为的产生和持续有赖于相互满足、相互强化。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践的等级关系。

先决条件: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有的学者称其为动力系统,包括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任何人际关系的形成或确立都是社会内部这三种生产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的结果。

具体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条件。

任何具体人际关系的形成或确立,都需要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都需要对于接触的人加以选择,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相互悦纳能够产生较强的人际吸引力,成为结交关系的基本条件。

悦纳:即喜欢,相互悦纳即是相互喜欢。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愉快感受的人。

时间条件: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正负方向的区别,正向发展就是逐步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这需要在相互接触的基础之上经历注意、吸引、适应、融合、依附五个阶段,负向的发展就是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这需要漠视、冷淡,疏远和分离四个阶段。

—机一人互动基础上冷淡:在漠不关心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态度和行为。

网际关系: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 形成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人际关系的结构: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交往主体: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交往者。

交往主体既是交往活动的发动者,又是交往结果的首先且直接受益者。

交往对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交往主体活动的指向者或接受者。

交往手段: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

一般来说,交往的手段可分为语言手段和物质手段两类。

语言手段:指传播活动中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意义的符号,包括有声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和辅助 语言。

语言是最主要的交往手段。

在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人们主要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协调行为。

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交往情境实质上是人的外在环境与内在心情的有机统一,交往情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兴趣、交往行为和交往效果。

单线式交往:交往目的、交往对象、交往结果单一的交往。

多线式交往:一种是放射式交往,即交往主体出于同一交往目的经过不同的交往路线而达到同一交往 结果。

另一种是凝聚式交往,即若干交往主体出于不同的交往目的与同一交往对象进行交往,从而实现不 同的交往结果。

人际关系的功能:是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和社会所显示出来的作用。

社会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经常使用的概念,人从出生开始便进入社会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 渐地适应社会,即通过学习和实践发展自己的社会适应性,社会学将这种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称之为人的社会化。

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反映。

整体效应:是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作用或效果。

互补:是群体内部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互相学习或取长补短,从而增强或提高能力的行为。

第五章人际关系的类型经济关系:有宏观、微观之分。

宏观经济关系一般指集团之间或阶级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微观经济关系一般指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交换关系:交往双方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消费关系: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政治关系: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道德关系: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

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法律关系: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受国家政权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宗教关系:人们在参与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宗教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

血缘关系: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

夫妻关系:是男女两性依照法律规定结合为夫妻,建立家庭的关系。

代际关系:是指上下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泛指青年人与老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地缘关系: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业缘关系:是人们的职业生活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业缘关系涉及到在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

趣缘关系:是以人们的专业技术特长或兴趣爱好为纽带结成的人际关系。

非对抗关系:是有矛盾但不是相互对立的,是可以调和的关系平等型关系:是交往双方或多方地位是平等的,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及人格的平等。

对立型关系:指交往双方或多方处于对立的地位,在人际关系上形成对抗关系。

主从型关系:是交往的一方处于主要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或服从地位。

合作型关系:指交往的双方有共同的目标,配合默契,有分歧时能互相谦让,求大同存小异,顾全大局,宽谷忍让。

竞争型关系:指既能使交往双方感到振奋、令人激动,又使人精疲力竭而不安定的一种关系。

主从一竞争型:指双方在交往中时而呈现为主从型人际关系,时而又呈现为竞争型人际关系。

亲密型关系:指交往双方存在的极强风的,以血缘、亲缘或情感维系的,相互依存的,最密切的关系。

冲突型关系:指矛盾表面化、公开化,已发生激烈吵闹,争斗,不能维持正常联系的关系。

来源:考试大-自考第六章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是指关系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

生理需要:指人们对水、空气、食物、性、休息、运动等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健康: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需要:是人的主观状态,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源泉,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某种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心理驱动力叫动机。

的自考专家!考试大自考站,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卉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

或者说,兴趣是人的个性倾向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它由职业理想、政治理想与道德理想所构成。

信念: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高级的倾向形式,他表现在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信不移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

价值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看法。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通过比较稳固的、对现实的在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

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社会地位:指关系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从政治学和法律学的角度讲,是指由法律规定和公众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等级。

从社会学角度看,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任角色的总称。

社会地位不仅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而且包括家庭地位、群体地位和学术地位等,它并不要求法律上的规定,只早表示某个人在与团体或群体中的其他人相比较而获得的某种身份。

职业类别:指的是关系主体所从事工作的类型,也就是做什么工作。

知识层次:是指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

交往的频率:是指人们互相触及次数的多少。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的强制力量保证其施行的一种行为规范。

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式的社会关系和些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群体:是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结合起来的人们的联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