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试谈_天人合一_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_兼及_天人合一_观的现代生态价值

试谈_天人合一_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_兼及_天人合一_观的现代生态价值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2 期
试谈 天人合一 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兼及 天人合一 观的现代生态价值
董彩荣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合肥 ! 230601)
摘 ! 要 :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全新 战略。中 国传统 天人 合一 观包 含着丰 富的人 与自然 和谐的 生态内 涵 , 对于现代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 可持续发展 ; 天人合一 ; 思想渊源 ;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 K203 !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 文章编号 : 1008 6021( 2007) 02 0119 05
[ 9]
兼及 天人合一 观的现代生态价值
然的独立性以及人对自然的自由性三个阶段。而人 与自然的矛盾分化与对立在第三个阶段表现最为突 出 , 这种对立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是以人的社会化了 的生存需要为基础, 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中介 , 人 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同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 天人合一 思想作为中国整体自然观 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 , 在环境污染、 资源缺乏、 生态危 机已成为全球忧患的今天 , 却发现它已向我们提供了 一种人与自然良性互动、 共生共同的生存模式。人与 自然的共生共荣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必然 以破坏环境作为前提 , 而尊重自然也不意味着自然会 牺牲人类的生存发展权利。这种生存理念可以促使 人与自然之间互利互生, 协同进化和发展 既通过 保护环境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 也通过提高人的生活 质量来保护环境 , 从而使环境的优化与人的生存状态 的优化相得益彰 , 形成正反馈的关系。也就是说 , 一 方面, 人和自然万物共享生存和发展权, 并以一种互 相依存、 互相开放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生存链。环 境 , 物种的命运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人 , 而人的生存状 态也取决于资源与环境, 双方应该互以 友善 的态度 对待对方, 实现共生。另一方面 , 人与环境各自通过 对方而使自己获利, 通过改善对方的生存状态来改善 自身的生存 , 建立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 使人与环境的 存在状态都得到改善或优化 , 增加新的内涵和能量 , 发展、 改善、 提高和优化, 而这种变化是一种互利互惠 的因果关系。 3 天人合一 生态自然观有助于指导探索中国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中华民族生 存之根基, 安邦之根本。因此, 中国先哲们在追求 人 与天一 的生存理想的过程中, 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 保护土地、 水、 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并实现 永续利用 的实践要求和实践措施。比如, 利用动物要 谨其时 禁 , 捕杀动物禁止用灭绝性之工具, 要留有余地 , 不 能一网打尽。 网开三面 , 里革断罟 ; 天子 不合 围 , 诸侯不掩群 , 反对大规模的灭绝动物种群的捕鱼 行为和狩猎行为 ; 主张严格按照林木的生长规律, 因 时制宜 , 进山采林,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 , 则斧斤不入 山林, 不天其生 , 不绝其长 , 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山 林资源的 山虞 、林虞 、 川虞 , 制定了明确的相关 法律, 在长期的生态保护实践中 , 建立了一系列比较 有益的合理条件保护植被管理制度 ; 规定要遵从生态 121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孙 梦 南
(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 要 】道 家 的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归 纳 起 来 是 人 与 自然 辨 证 统 一 关 系的 充 分体 现 , 而 可持 续 发 展 理 论 强调 的人 类 的 经 济和 社 会 发 展 必 须 与环 境 保 护 相 一 致 ,要 求 人 类 的 发 展 与环 境 的 发展 要 整 体 同 步 相 适 应 ,即达到人 与 自然的和 谐统一 ,正 充分反映 了道 家天人 合一思想的精髓 。 【 关键词 】天人 合 一 可持 续 发展 【 中图分类号 ]B 2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5 5 4 9( 2 0 1 5 )1 0 —0 0 9 2 —0 1
上 观 点 的相 通具有相通性
( 一 )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具有相通性
道 家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认 为 ,万 物 皆源 于 道 ,人 也 不 例 外 。 放 之 于 可 持 续 发展 理 论 关 于 人 与 自然 的协 调 发 展 ,人 产 生 于 自然 ,所 需 的一 切 都 来 源 于 对 自然 界 的 获 取 和 改 造 , 因此 , 人 是 自然 界 的一 部 分 。 道 家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的 另一 内涵 要 求 是 自然 无为 ,老 子认 为任何 事物 都应 顺应 其 自身的本 性去 发 展,无需强制和控制 ,对于 自然界 ,人生活在其 中,更不是 人的意志和行 为所 能左右的。如老子所言 ,道法 自然 ,人生 于 道 , 因此 人 的本 性 也 应 遵 循 于 自然 ,人 的 发展 就应 循 自然 之道 ,不假 外力,是人道与天道和 ,这 正是可持 续发展所要 求 的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发 展 。

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他提出了天人合一观,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本文将从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和谐共生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庄子的天人合一观是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不是随意破坏自然。

庄子通过倡导人们追求自然之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庄子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

他强调了人类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保持自然的本性,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欲望所迷惑。

庄子通过讲述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告诫人们要保持清心寡欲,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和权力,以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外,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也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实践的指导。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庄子的理念中,人类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保持自然的本性,不要过分干预自然的发展。

他主张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的思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实践。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式。

综上所述,庄子的天人合一观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追求自然之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然而,庄子的思想也需要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式。

老子、庄子“天人合一”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老子、庄子“天人合一”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老子、庄子“天人合一”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黄静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1(000)0S1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天人合一”、征服自然、可持续发展阶段。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适度发展。

“天人合一”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总页数】1页(P)
【作者】黄静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老子与庄子的生命哲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J], 吴根友
2.庄子与老子关系的新审视--以《庄子·内篇》和简本《老子》为据 [J], 廖群
3.老子与庄子心理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J], 林加全;唐天勇
4.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启示 [J], 孙甜甜
5.浅析“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致性 [J], 孟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整体性思想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整体性思想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整体性思想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作者:丁翔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6期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紧张。

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点正逐渐成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精神良药。

其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关键字:天人合一;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思想,也是我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

道家、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过阐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今经济与科技的大力发展,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已经不堪重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策略是否得当、是否是可持续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儒道两家学说中,虽然两家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反对对立。

但是两家观点各有侧重,本文就对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阐述。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与自然具有整体性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的统一体。

人与万物都源于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仅仅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物而已。

所以,人与自然具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二)万物具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孟子·尽心上》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认为人经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学习,可以达到天人相参的人生境界。

荀子在《天论》中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强调了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共存。

上面的观点说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把尊重一切生命价值,爱护一切自然万物看作是人类的崇高道德和天责。

《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我们应该汲取这个古代先进思想的精神养料,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积极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生态意义中图分类号:B0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3-随着工业化社会步伐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人们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应是人们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持人们可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理念理解、把握,从古人那里汲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一、“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思想命题是由北宋张载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的。

张载在其名篇《正蒙•乾称》里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张载提出的这一重大而先进的哲学命题,体现了中国哲学重合轻分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表达了中国先辈“万物同源,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同时亦揭示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包容宇宙、开拓进取的风貌特色与基本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传统文化理念的优秀思想精髓。

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凌驾在自然之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其次,体现了人类生生不息、前仆后继,与天地万物共同存在、发展、创造的完美主义理想和拼搏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种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先进性和创造性。

中国哲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命题的问题意识之一就是深刻认识到“天人一体”,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本是同根生”。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著作《庄子》是一部系统阐述他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著作。

本文将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角度出发,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观点之一。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庄子主张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二、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2. 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庄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成功,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精神。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培养人文关怀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个人修养与内心宁静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精神困惑。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在,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内心的宁静。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意味着要关注个人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4. 和谐发展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倡和谐发展的理念。

这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意味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综上所述,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才能做到永续发展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才能做到永续发展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才能做到永续发展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法自然。

他老人家不会骗我们,他说的话很多都应验了。

最好的医生是自身!锻炼起来,练习无为功法、八段锦、六字呼吸法、太极拳、五禽戏等,任选其一,配合呼吸,做到无私无欲、专气致柔,多读读《道德经》,皈依道法自然、尊道贵德的道德信仰,建立修德以真、证道合道的人生意义,与天地万物同德,鬼神不惊,就怕人类自己执迷不悟,戕害自然却不自知,让我们反省自身、反思制度,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永续发展之道。

同时,放下名、利、色、贪和自以为是的自大,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可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相信道德,相信自然,道生天地,德蓄万物,天下万物,同道同德,和谐善生,自然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之道。

世上根本没有救世主,要相信道德、相信自然、相信自身,善生第一,放下可欲,复归德性素朴,清静无欲,复归道势周行,自然无为!人自身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要尊道贵德。

不要自以为是的虚伪的仁义!不要唯经济论,不要背井离乡!要尊道贵德!不要失去希望。

希望是最好的良药。

道生德蓄,天下万物尊道贵德而常自然。

弘道积德,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无为。

天灾十之八九皆人祸。

道法自然,任重道远;弘道积德,功德无量!不要再沉迷于口舌之欲。

被老子言中,“善有果而已”,“强梁者不得其死”,人类的欲望会和恐龙一样,吃到没东西可吃,那时候强梁无比,唯我独尊,没有天敌,也没敬畏,也就走向了灭亡。

把其他生灵都吃了,自己岂能独活?圣人不会骗我们的。

相信老子《道德经》,人道法道,道法自然,才是根本!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饮食男女,善莫大焉。

饮食,吃饭;男女,繁衍。

饮食,吃饭,性也,本性,自然本性,德性。

食色,繁衍,性也,本性,自然本性,德性。

尊道贵德,尊道而行为德,背道而行是无德。

吃饭,不能撑死,不能乱吃,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食色,不能贪欲,做到适可而止,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无道不久,无德不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本文首先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明确定义,然后从四个理论方面介绍中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创新,希望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传统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出版的文件《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中第一次出现的。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环境问题只有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该报告首次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到90年代初成为全球范围的共识,中国学者也在这一时期引进和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地引进吸收、创新与本土化、再引进吸收、再创新与本土化的过程。

中国传统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自古有之。

志文、史文山(2002)提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之辩”就是一场关于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争。

孙文学(2001)提出先哲老子主张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法自然”思想,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说,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营养。

高中华、李颖(2003)提出中和思想,作为中国古人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及自身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与可持续发展有共同的哲学根据,与可持续发展所揭示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不谋而合。

王圣云、张瑞芳(2005)分析了《周易》中蕴含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周易》的环境观、以“生生不息变易观”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核、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思想精华。

冯华(2002)论述了中国古代社会从采集和狩猎的生产方式向农耕和畜牧转化的先秦时期,人类第一次遇到了人口、资源和生产、消费的矛盾冲突,因此,产生了保护生物资源以便持续利用的思想,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相协调、与生产相适应的思想,以及生财和节用并重的生产和消费思想,虽然还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但它可以说是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思想。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在 天人 产 生 的本 源上 、
在社会和 自然构成的大系统中 , 生态、 经济 、 社会分别 占一 维 , 共同构成
道家认为天与人皆源于 , 道 因而二者是统一 的。老子指 出 :故 可持续发展一体三维和合球体的理想状态 。 “ 道大 、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 中有 四大 , 而人居 其一焉 。人 法地 , 法 地 在这个 球体 ” , 中 生态、 经济 、 社会各占一极 , 又相互制衡。球体本
天, 天法道 , 法自然 。( 老 子 ・ 道 《 二十 五章》 在老 子所建构 的宇宙 间 身拥有使过度发展极或持续萎缩 极复归 到三极保 持均衡状态 的 ) 弹性 四种伟大存在 中 ,道 。 居最高层 次 , , 人从 派生出来的 , 天 地、 道 因而 回力 若因人为原因 , , 一味追求经济发展 , 而让生态持 续遭到破坏。当 天人当然是统一 的。进而言之 , 人要效法 天地 , 地要效法 道 , 天 道终 究 不超过 弹性回力 最大限度肘, 可持续 发展 目标和合 体 是有凸有 。 只
1 可持续发展 、 世 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 8 年发 表的《 97 我们 共同的未来 》 报告指
道家的 天人合一 ’ 想有一 条由朦胧 到明 晰由简约 到丰富 的演变轨 出可 持续发展是 思 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要 , 又不损害后代人 满足 其需要的 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通 常包括生态 、 经济、 社会 等三方面 的内容。 迹, 表现在以下方面 :

当然是合一的 , 但是 , 人类的 有 为 、 妄为 破坏 了大 自然 , 曲了人 。 扭
二 、 游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理 论构 架 旅
的自然本性 , 这就造成了人与天的矛盾与对立 , 因此 , 只有 无为 , 才能 在更高层次上恢 复人 的自然 本性 , 而最 终实现 天与人 的和 谐统一 。 从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今天成为世界共同的主题,这不仅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怀疑和抛弃,也是人类对未来自然环境与人类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精神所提到的“天人合一”恰好对今天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提出伦理化“天人合一”观念的主张过程中,孟子就曾提出过以德知天的道理。

《孟子-尽心上》中指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当自我思考去考量自我的“善”,这就达到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道德观念,从而能够达到心、性、天的和谐沟通。

1.天人和谐,不可分割《易经》中就曾提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谴”为理想境界。

意思就是照天地运转的规律而不逾越.这就是成就万物而且无一例外的规律。

儒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是矛盾变化的统一体,只有统一这些不相融,使他们相辅相成,相生相融,才能使事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期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入一团,而是事物内部的矛盾统一。

正如荀子在《天论》中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统一共生是儒家思想对和谐自然社会的目标。

不仅要求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把个人意志强加于自然本身,但是又要强调人的主观意识能动的改造自然。

2.尊重牛命,博爱万物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众生的融合。

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同时,我们应该呵护生命,把生命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孔子一生所推崇的“仁爱”,也便是宽仁慈爱。

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对待。

因为正如人一样,它们都是天之化生,万物皆是平等。

正如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有一颗仁爱之心,包容万物。

对动物有怜爱之心,对山川河流,繁花盛树更应该如此。

要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只有心中对一切生物有了仁爱之境,尽心呵护,才能与之休憩与生,和谐与共。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老的哲学理念中,“天人合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人类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

天地万物皆同源,人与自然又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互为存在。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共生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自然界给予了我们空气、水和食物等资源,让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我们也应当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以保持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系。

人类应当像其他生物一样尊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来增进我们的体验和智慧。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力量,体验到自然的美丽和浑然一体。

当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时,我们会更加珍视生命,更加珍惜自然,也更加明白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和依存。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所提出的理念,它代表着人与宇宙的融合,是一种超越个体与世界之间界限的境界。

在这种理念下,人类与自然、宇宙是一体的,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都拥有内在的联系和共生之谊。

“天人合一”也代表着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和谐统一。

人类在面对自然时,要顺应天道,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与自然的统一。

在现代社会中,“天人合一”的意识也体现在环保、生态保护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互利和共赢。

尊重自然、珍爱自然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尊重自然、珍爱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学《道德经》: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学《道德经》: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学《道德经》:道家天⼈合⼀的⽣态思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共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态系统的破坏也成为⼀个不争的事实。

⽣态系统破坏导致了空⽓污染、⼟壤污染、⽔污染等都严重影响着⼈们正常的⽣活,并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对越来越严重的⽣态危机,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将研究⽬光转移到中国古代哲学,试图找到与当代发展的共通点,来给予社会发展⼀些有益启⽰。

⼀、天⼈合⼀思想的内涵道家哲学强调的是⾃然,从根本上来说,道家天⼈合⼀思想也是探究⼈与⾃然关系的思想。

道家天⼈合⼀思想是⼀种和谐的⽣态观。

它提倡的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与当今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点类似,⼩到个⼈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和睦,⼤到期望风调⾬顺,国泰民安。

不难看出道家思想提倡通过认识⾃然规律来与⾃然和谐相处,从⽽达到天⼈合⼀的⽬的。

道家天⼈合⼀思想是⼀种知⾜寡欲的价值观。

⽼⼦曾说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他认为因为⼈与⼈之间的各种纠纷⽽导致了⼈的欲望,⽽⼈在追求欲望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这个欲望得到满⾜⽽停⽌下来,这样对某种事物的过度追逐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会给⾃⼰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道家强调知⾜寡欲的经济观,不要盲⽬的去追逐个⼈的欲望,⽽要克制⾃⼰的欲望,懂得知⾜,这样才会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道家的天⼈合⼀思想蕴含了⼀种出世的精神,⽼⼦和庄⼦都是代表道家出世的重要⼈物。

他们认为⾃⼰没有办法去改变社会的⿊暗,就只有脱离社会,即⽤出世的⽅法来解决⼊世的问题,以旁观者的⾓度来观察分析社会问题。

⼆、天⼈合⼀思想的基本特征道是道家天⼈合⼀思想的逻辑前提。

在⽼⼦看来,道的含义可分为三层:⼀是宇宙⽣成的动⼒和本源是道,万事万物存在于道,这样⼈与⾃然都有了同⼀性。

⼆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道,⽼⼦通过研究⾃然规律来研究⼈与⾃然、社会的关系。

三是⼈们应该效仿和遵循的规律也是道。

“道”的法则来源于⾃然,所以世间万物应该遵循的法则也是道。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
治 。 ㈩ ”
示出古代 东方哲学 的意味 , 当然 , 国古 代 哲 学 中 关 中
于 天 的 含义 比较 复 杂 , 精 神 的 , 有 物 质 的 , 有 有 也 更 二 者 兼 而 有 之 的 。天 人 关 系 一 直 是 中 国 人 思 维 领 域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问 题 , 管 怎 样 , 终 都 依 其 理 论 特
62
后 来 , 禹锡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 人 交 相 胜 ” 还 刘 天 、“ 相用 ” 的命 题 , 说 :“ 凡 人 形 器 者 ,皆 有 能 不 能 。 他 大
天 , 形之大者地 。天之能 , 固不能也 ; 之 能 , 有 人 人 天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自然 界 内 在 关 系 的 最 高 体 是
现 。人 类 与 自然 的 关 系 , 影 响 着 由人 所 构 成 的 社 既 会 的发 展 , 影 响 着 除 人 类 社 会 之 外 的 自然 界 的 演 也
二、 在对 天 人 关 系不 断探 索 中 。 中国思 想 家既 注意 到 人 在 自然 中 的 能 动 性 。 时 又 明 同
才能协 调发展 。


“ 人 合一 ” 早 期 中 国文 化 的 独 特 天 是
思想
中 国 人 最 初 的觉 醒 是 从 认 识 天 开 始 的 。 最 能 概 括 中国古代哲学 的范 围 、 容 与任 务 的 , 过 于 “ 内 莫 天 人 之 学 ” 大 多 数 思 想 家都 把 “ 天 人 之 际 ” 为 他 们 , 究 视 思 想 学 说 的 最 高 目标 或 最 基 本 的 内容 。 著 名 的 大 思
想 家 董 仲舒 就 说 他 的 学 问 即 研 究 “ 人 相 与 之 际 ” 天 ,

“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思考和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因此,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之时,“天人合一”思想更显出它的内在价值,对中国当代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可持续发展与人和自然的和谐人的意义是在改造自然中获得的;人的意义的扩展是在协调环境中实现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在于自律和自身道德性的控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战略和现代思想,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前:比如: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就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源头之一。

其涵盖: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尊重生命、仁民爱物;主张对自然资源顺时利用,反对灭绝种群的思想;放眼未来,造福子孙的思想。

1.1 “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特别是道、无、一、气、阴阳、五行等理论,这些理论是“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依据和支点。

物质起源于“无”,产生于“一”,生命依赖于“气”。

道是物质运行的规律,存在于客观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致”,反对将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天没有意志、感觉,当然没有思想、情感和目的,人类的兴衰、治乱、吉凶以及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应与自然为敌。

中国古代哲学多提倡“中和”,少提倡“斗争”和“征服”。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色是有机的整体的看待宇宙,不仅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认为天地运动直接与人有关,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因此,“天人合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对实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其基本点是:人类应当坚持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式,追求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不应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谋求发展,造成资源枯竭,生态恶化。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一、引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哲学观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人们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点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本文将围绕“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探索其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并提出相关的研究观点。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古代文献中被广泛提及,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这一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天人合一”强调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使用“天”来代指自然界,认为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2. 人类社会与宇宙的统一“天人合一”还强调了人类社会与宇宙之间的统一。

古代中国哲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是受制于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应当与宇宙之间的规律统一,才能实现和谐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3. 道德修养与内在修养“天人合一”还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修养,认为人应当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完善和道德的高尚,从而使人与天地之间达到统一。

4. 社会关系与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也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睦相处,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哲学观念,它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概念,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引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源自于儒家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索如何借鉴和发扬“天人合一”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天人合一”的内涵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儒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应当发扬“天人合一”的精神,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不是割裂开来、单独存在。

2. 爱惜自然资源:儒家思想主张人类应当爱惜自然资源,不浪费、不滥用。

人与自然应当相互尊重、相互照顾,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3. 倡导节俭生活:儒家思想中,节俭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资源。

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契合,都是在呼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二、“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多个方面相互呼应、相互促进:1. 爱惜自然资源: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爱惜自然资源。

而可持续发展也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2. 社会的和谐发展:儒家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而可持续发展也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3. 倡导节俭生活:儒家思想倡导节俭、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都在呼吁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避免过度消费。

三、“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借鉴“天人合一”思想,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生态学与天人合一思想环境生态学是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即追求可持续发展,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说的是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化解到最小,最终达到和谐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道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

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

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

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

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环境生态学主要以人文社会和环境生态学方面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和谐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文化与生存安全”、“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酸雨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城市化对城市环境及区域气候的影响”、“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水热输送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内容上,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和体系尚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2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 3 )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 4 )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 5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而天人合一思想在内容上主要是自然万物与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统一,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数(c 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认为人的健康和幸福要建立在环境的和谐发展之上。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探讨“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看,“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似的。

两者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在“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需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和繁荣。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天人合一”思想在实践层面上,也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在历史上有深刻的体现。

唐代李时中《述异记》中有“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聚散无常岛国多灾”的记载。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保护自然资源、治理污染方面需要遵守“天人合一”的原则,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教育公众。

“天人合一”思想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需要了解自然、学习与自然相处的方法。

对于可持续发展,大众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践和价值,并树立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 倡导绿色生活。

“天人合一”思想与绿色生活紧密相连。

绿色生活意味着人们尊重自然,节约能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推广绿色产品和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天人合一”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努力消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相似之处,更有实践联系和价值共同点。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需要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推广绿色生活,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认为人类应当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议题,因为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社会公正。

本文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它们都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为我们应该把保护环境作为我们的责任,而“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我们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并尊敬它的规律。

也就是说,这两种思想都表现了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其次,“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在“天人合一”思想中,自然是人类的伙伴,彼此相互依存。

与此相对,可持续发展在强调保护环境时尤其考虑到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我们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源等环境资源也随之受到了威胁。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环保与绿色发展,这与“天人合一”思想有所不同。

最后,“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和谐。

同样,通过“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价值观的共通点都表明了我们应该积极运用“天人合一”思想的理念,同时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与天人合一思想
环境生态学是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即追求可持续发展,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说的是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化解到最小,最终达到和谐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道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

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

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

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

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环境生态学主要以人文社会和环境生态学方面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和谐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文化与生存安全”、“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
响”、“酸雨对地球环境生态的影响”、“城市化对城市环境及区域气候的影响”、“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水热输送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内容上,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和体系尚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2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 3 )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 4 )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 5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而天人合一思想在内容上主要是自然万物与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统一,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数(c 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在研究对象上,环境生态学研究重点是环境污染的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弃物的能源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目的是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污染的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以生物为主)的影响。

它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污染的环境两者之间作用与反作用、对立与统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物质的循环与代谢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支配这些规律的内在机理。

生命系统与人为干预的环境系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各级水平,所以,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从宏观上研究环境中污染物和人为干预的环境对
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基本规律,也包括从微观上研究污染物和人为干预的环境对生物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产生的毒害作用及其机理。

天人合一研究的对象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规律,这种思想就把自然、社会和人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在天人合一价值成就系统中,天人合一是描述了事物的矛盾变化以及反应进程与指向的观察工具、思维模式。

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间的两个方面,即内与外、大与小、静与动、进与退、动力与阻力、被动与主动、思想与物质等等对立统一要素。

环境生态学与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将会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