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杨修

合集下载

戏剧人物角色与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差异——观京剧《曹操与杨修》

戏剧人物角色与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差异——观京剧《曹操与杨修》


人 物 形 象 与 人物 关 系 分 析
虽 然 新 编 历 史 剧 有 着 与 真 实 历 史 不 一 样 的 情 节 ,但 是 人 物 角 色 的 设 定 还 是 大 体
相 同 的 , 由 此 就 出 现 了 一 个 问 题 ,新 编 是 否 改 变 了 观 剧 者 对 历 史 人 物 的 固 有 印 象 ,
X l NRUI Z HE NGMI NG华 夏 艺谭
哪 怕 事 后 极 度 悔 恨 ,事 前 也 不 会 半 点 动 摇 。 而 本 剧 的 最 后 就 在 刽 子 手 手 起 刀 落 欲 斩
杨 修 首 级 的 瞬 间 ,曹 操 叫 了停 ,满 是 无 奈 地 向杨 修 表 述 了 自 己招 纳 他 后 的 心 路 历 程 ,
且 自负 的人 ,就 算 在 贤 才 面 前 也 不 会 委 屈 自 己 。 而 在 此 剧 中 ,曹 操 误 杀 孔 闻 岱 ,在 杨
修 的 步 步 紧 逼 下 ,慌 张 得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居 然 迫 不 得 已通 过 杀 妻 的 方 式 使 杨 修 信 服 自
己 的谎 言 ,甚 至 后 来 为 解 诸 葛 亮 之 谜 去 帮 杨 修 牵 马 ,这 里 体 现 了很 大 的 不 合 理 。 (三 )刀 下 长 谈 显 无 奈 。 历 史 上 的 曹 操 可 谓 是 心 狠 手 辣 ,一 旦 自 己 做 出 的 决 定 ,
曹 军 压 力 ,博 得 了 曹 操 的 钦 佩 与 信 任 ,彰 显 了 自 己过 人 的 谋 略 与 胆 识 。在 加 官 进 爵 之 时 不 忘 搭 档 孔 闻 岱 ,得 知 孔 被 误 杀 后 自此 对 曹 怀 恨 在 心 ,也 体 现 杨 修 的重 情 重 义 。

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

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

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第一篇: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鸡肋”事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敦。

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

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

'官属不知所谓。

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梦中杀人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所以常对侍从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曹操昼寝于帐中,翻身时被子掉落于地,一近侍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复上床睡。

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

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改建园门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cuījué),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

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本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本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本曹操与杨修【音乐悲壮,哀鸿呼号】【一束追光,引招贤者上,他正值年少,黑发无须】招贤者:(夸张地)汉相曹操,兵败赤壁,招贤纳士,鸿图大业,招贤呐……。

(隐去)【灯亮】【松林墓地,皓月当空,墓碑上四字「郭嘉之墓」】【曹操率鹿鸣女、蒋干、公孙涵、曹八将,在墓前祭奠】曹操:大汉丞相曹操,率督护将军曹洪、陈桥太守夏侯敦、中郎将张辽、许褚、李典、徐晃、张合,中秋月明之夜,祭扫故参军郭嘉之墓。

【音乐起】曹操:(慨然吟诵)明月之夜兮,短松之岗,悲歌慷慨兮,悼我郭郎!天丧奉孝兮,摧我栋梁。

鹿鸣女:(接诵)从此天下兮,难觅贤良。

曹操:(接诵)哀哉奉孝兮,伏维尚飨。

(白)郭嘉呀奉孝!你若不死,我岂有赤壁之败呀!(哭)鹿鸣女:爹爹保重!公孙涵:丞相如此礼贤下士,天下贤士必然闻风来投。

曹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哇!公孙涵:鹿鸣小姐即兴续诗,与你老人家的诗韵天衣无缝!曹操:鹿鸣女儿虽非亲生,胜似亲生,她的才诗不在蔡文姬之下,当初老夫欲将她许配郭嘉,只恨苍天不佑,郭郎弃我而去了……。

【内马蹄声,曹操等倾听】杨修:(内唱)半壶酒一囊书飘零四方……。

【曹示意,众隐入松林中】【杨修骑马,与书僮上】杨修:(下马,醉步,唱)冷眼观孙曹刘三霸争强,欲报国无明主心中惆怅,僮儿:相公,到了郭嘉先生的墓台了!杨修:(接唱)中秋夜念故人来会郭郎。

僮儿:相公,郭嘉先生的墓台,已经有人祭扫过了!杨修:(心领神会)噢!僮儿:这香灰还是热的呢!杨修:年年今日,只有杨修前来祭扫这冷落的坟台,今年为何这样地热闹起来了?【僮儿发现曹操所书祭文】僮儿:相公,这祭扫人名叫曹操!杨修:(故意高声地)哈哈哈,你说的是那个曹孟德么?(唱)曹孟德也曾东征西讨,得荆襄灭刘表意气自豪,赤壁兵败如山倒,十万战船被火烧。

残兵败将逃至华容道,幸遇着关云长,他本是老曹的就知交,悲悲切切苦哀告,刀下捡得命一条,他若想力挽狂澜于既倒,求贤纳士谋略高曹操:(更成便服上)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既知曹操招贤纳士,先生何不投在他的麾下,以展济世之才?杨修:老头儿,你晓得我是那个?叫我去投曹操!曹操:先生乃是当今奇才杨德祖,那曹操正愁寻你不着。

曹操与杨修

曹操与杨修

(操求贤若渴,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没真正做到礼贤下士,人尽其才。既要招才,还要用才,更要惜才。)
修:“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不考虑个人遭遇。性格没变,直率不改。
(2)“可惜呀可惜,可惜你,不明白!”“可惜呀可惜,可惜这不明白的是你呀!”
A操让修明白什么?不懂人情世故、恃才傲主。
a修不懂“人情世故、恃才傲主” 在第六、七幕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7.京剧中的曹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历史上曹操有什么不同?
京剧:既有雄才大略、招贤纳士的一面,又有用贤多疑、嫉贤妒能的一面。
小说:千古第一奸雄。
历史: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 结束语:
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创作的曹操形象是有差异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也是不同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任由今人评说,正所谓“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以《我眼中的曹操(或杨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3)面对面的谈话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更可看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课堂讨论:戏剧的语言是凝练的,下面同学们找出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并品味其深刻内蕴:
(1)“初衷不改,天地可鉴!”
操和修的初衷分别是什么?
操:“丞相‘念之断肠’的襟怀” ,既有广纳贤才成就一番霸业的理想,更有大济苍生、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大志。因为这句诗的出处是《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生1:《三国演义》曹操是奸诈、阴险的,但我觉得历史上的曹操应该不完全是这样的,应该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是奸诈、阴险,但另一方面应有宽宏大量的气度,否则他也不会被追认为魏武帝。
师:啊,这是你的看法。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看法?
生2:史学家以刘备、楚汉为正统,再加上戏剧小说的渲染,使曹操成为一个玩弄权术、损人利己的乱世奸雄,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唯才是举的人,“举贤不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的。他可以说是文韬武略,鲁迅说他文风是清俊通脱,简约严明。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提倡并影响了建安文学的传统范式。

曹操与杨修的故事

曹操与杨修的故事

曹操与杨修的故事魏国有位谋士,名叫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

一天,塞北来的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糖,曹操吃了几块之后收了起来,并在盒盖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递给大家传看。

大家不明白曹操的意思,有的夸曹操的字写得好,有的夸糖盒精美……曹操却一句话也不说,笑了笑就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杨修进来了,看大家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便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一盒酥糖,再仔细一看,盒盖上还有曹操的题字:“一合酥。

”足智多谋的杨修琢磨了一下便笑了起来,连说:“今天有口福。

”伸手拿过盒子,打开盖子取出一块酥糖吃起来。

大家惊讶地看着他,他也不解释,还取出一些酥糖,一人一块分了起来。

这些人拿着酥糖,谁也不敢吃。

杨修笑着说:“吃吧!这是丞相的命令,一人一口酥嘛!”经他这样一解释,大家才明白过来,于是放心地享受起又甜又香的酥糖来了。

原来这是个字谜,“合”字可分解为“人、一、口”,加上前面的“一”,后面的“酥”,就成了“一人一口酥”了。

大家刚吃完,曹操回来了,看着空空的盒子,又看杨修在场,便明白了,却故意问:“谁叫你们吃的?”杨修走上前笑嘻嘻地说:“是丞相您让我们吃的,我们怎敢违命呢!这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并说:“我就知道是你解开的这个字谜。

”当然,曹操虽然满面笑容,可是内心里却更加嫉妒杨修的才智,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除掉杨修。

------------杨修过于高傲自大,虽然有学识,但是过于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

这让他逐渐成为曹操的眼中钉,直接影响到曹操的利益,曹操心胸较为狭窄,所以杀了杨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往往那些喜好表现、锋芒太露的人,不是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压,就是遭到别人的陷害和污蔑,结果事事不顺,万事不成。

所以做人不要太锋芒毕露哟。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2001年04月04日20:27:51
赤壁之战后,汉
相曹操败而不馁,力
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

他求贤若渴,甚至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广罗人才,名士杨修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政绩斐然。

然而,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曹操和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但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终于无法携手共事,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

杨修终于被杀了。

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

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地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是耶?非耶?创作人员无意强加于人。

《曹操与杨修》深遂的意境、隽永的美感,以及编导着力开掘的世界性主题感染和震慑着当代观众。

剧中所传递的两种人格、两个灵魂的撞击所发出的悲天动地的震撼,每场演出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它获得了中国戏曲艺术最高荣誉“中国戏曲学会奖”,又获得了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唯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上海热线)
相关新闻
- 昆剧《三打白骨精》04月04日19:47
- 昆剧《玉簪记》04月04日19:44
- 昆剧《血手记》04月04日19:39
- 昆剧《司马相如》04月04日19:37
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剧作、舞台与创作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剧作、舞台与创作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剧作、舞台与创作《曹操与杨修》是80年代推出的新编京剧,在剧作和舞台呈现上与传统京剧剧目有明显区别。

传统戏曲剧本是集诗词歌赋为一体的综合文学,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期间用诗歌抒情写意,一个可以反复品味的唱段优先于剧情推进。

若是以当下青年人的眼光看,传统戏曲的剧情就有些拖沓。

而《曹操与杨修》则明显不同,剧情起承转合步步推进,从两人初见如知己到产生隔阂,然后隔阂加深,最后走向毁灭,结构非常饱满,条理清晰。

其中矛盾冲突一环扣一环,确如西方戏剧理论所言,将曹操与杨修这两个人物摆在那,并不是作者要让悲剧发生,而是两人自己相互碰撞的结果。

剧中穿插了招贤者的戏份,可能因为人微言轻,仿佛是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这在之前的传统戏曲中还没有见过。

老师道明这样一个角色其实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最后杨修临死与曹操作最后一次交流,招贤者也作了最后一次评论:“他们两边都不明白,可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角色发声,反衬了面对悲剧的无力感。

同为一代才人,一个身为领袖,生性多疑,一个身为部下,恃才放旷。

曹操生疑错杀孔闻岱是悲剧的引子。

面对这件事,曹操认为传出去会令贤才生畏,不敢前来,杨修则崇尚光明磊落,认为犯错是正常的,身为德高望重之人理应承担错误。

杨修坚持己见偏要逼曹操承认,间接杀害了曹操的夫人。

曹操打赌服输要为杨修牵马,杨修竟欣然接受,还觉得这是在维护领袖的言而有信。

从对话中也可得知杨修确聪明盖世,却总要正面争辩,不懂得给上级面子。

曹操因杨修才能而不忍杀他,杨修自以为曹操为图大业而不敢杀他,这样不稳定的联系终究不能维持。

杨修临死前与曹操对话,互指忘了本心,不解对方。

可见两人互相倾慕才华,身份地位和价值观却大为不同。

各自坚持各自的道理,悲剧就不可避免,京剧中如此深刻的剧本是非常难得的。

在舞台呈现上,比较直观的是保留虚拟性的主要特征,改变一桌二椅的简陋摆设,加强了舞台道具和灯光烟雾效果的运用。

国粹京剧——赏析曹操与杨修ppt

国粹京剧——赏析曹操与杨修ppt

京剧中的 生
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 的演员,其中又可细 分为老生、小生和武 生。
老生
•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 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 人物形象,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 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 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 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表示 了人物的年龄。老生在剧中一般注 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 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 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 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 方、庄重为基调。
《曹操与杨修》
片段欣赏
曹操念白
曹杨初遇 曹军祭墓 杀人辩白
京剧的角色行当
•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 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 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 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 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 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 的欣赏兴趣。
花旦
• 旦行中的“花旦”, 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 荡泼辣的青衣妇女, 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 念白,例如《红娘》 中的红娘.
武旦 刀马旦
• “武旦”和“刀马旦” 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 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 青壮年妇女,装扮和 武生差不多,也扎靠 服,她们多在剧中扮 演女侠、女将甚至女 仙、女妖等。武旦和 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 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 烘托场上的气氛。
京剧中的旦
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 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 行当,正旦、花旦、 老旦、刀马旦等等
正旦(青衣)
• 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 的妇女称为“正旦”, 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 衣”,这就是因为正旦 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 的长衫而得名。 •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 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 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 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曹操与杨修》戏剧鉴赏总结报告

《曹操与杨修》戏剧鉴赏总结报告

戏剧鉴赏总结报告——《曹操与杨修》京剧剧评汉相曹操八十三万兵败赤壁,仗败得窝囊。

于是招贤纳士,重图大业。

第一场,曹操携众将及鹿鸣女儿去给昔日爱惜的贤士—郭嘉扫墓。

不禁叹惋“天丧奉孝兮,催我栋梁”,“你若不死,我焉有赤壁之战哪。

”鹿鸣小女附曰:“从此天下兮,难觅贤士”。

众将领便纷纷让丞相保重,且拥护奉承曹操:如此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必然闻风来投。

公孙涵夸赞鹿鸣小女;”中原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从这一点,我觉得从侧面表现了,曹操早已习惯手下将士的奉承与拥护,为最后的众将领纷纷为杨修跪拜求情,而让左右为难的曹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斩杨修。

在曹操为贤士郭嘉扫墓之日,杨修“半壶酒一囊书”,与书童一起来祭奠郭嘉。

却被书童告知,郭嘉先生的墓台已被人祭扫过,墓台还是热的。

这引起了杨修的思考。

后来书童说是曹操来扫的墓,于是便对曹操的胜负分析了一边,并得出:曹操要想力挽狂澜于既倒,求贤纳士谋略高。

这时曹操换便装出来,连声夸赞杨修说得好,说得好。

继而试探杨修为何不投在曹操的麾下,以展济世之才。

其实杨修早已识破眼前的老先生就是曹操,故问,“既然老先生这么想让我投奔曹操,那要让曹操封我一个什么职位呢?”曹操连续说了两个都被杨修否决了,曹操因此犯难想不出更加合适杨修的职位。

这时,杨修却说要当曹操的仓曹主簿官。

曹操当时甚是惊讶,杨修一语道破曹操军营的情况与补救方式,令曹操感叹,愿洗耳恭听杨修的富国之策。

杨修却假装对牛弹琴,不愿说出,曹操大笑,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杨修大笑,杨修也说出了自己心里也想为曹操效力。

曹操与杨修互相大笑,他两相见恨晚。

这时公孙涵来了,并对杨修以一种不愿搭理的态度,催促曹操赶紧上马回府,可是曹操要与杨修安步当车,拒绝了公孙涵。

曹操礼贤下士的态度更让杨修坚定了为曹操效力,鞠躬尽瘁。

曹操与杨修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杨修自然举荐了一位可以帮助曹操的人。

谁知是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的孔闻岱。

第二场,因是杨修举荐,曹操遂不计前嫌,让孔闻岱做了杨修的从事。

曹操与杨修_课件1

曹操与杨修_课件1
杨修为人恭敬, 学问渊博,极聪慧, 建安年间(196—220) 被推选为孝廉,不久 改任郎中,后改人丞 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 载,“是时,军国多 事,修总知外内,事 皆称意”。
Hale Waihona Puke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 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 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 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 鼎甲“榜首”。
曹操与杨修
《曹操与杨修》是以京剧的新编剧目,取 材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 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该剧通过曹操与杨修两 者的性格冲突来体现作品的深层意蕴。这是中 国历史上封建权势人格与文人智能人格难以调 和酿成的悲剧。该剧在三国演义原著的基础上, 增加了误杀孔闻岱,曹操守灵杀妻等情节,是 曹操与杨修结仇的根源。
谢谢
曹操,字孟德,一名 吉利,小字阿瞒,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 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 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 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 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 王。其子曹丕称帝后, 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 祖。
字德祖,东汉司 隶部弘农郡华阴(今 陕西华阴)人,太尉 杨彪之子,文学家。

从倩娘自刎看《曹操与杨修》的戏剧冲突

从倩娘自刎看《曹操与杨修》的戏剧冲突

从倩娘自刎浅谈《曹操与杨修》的戏剧冲突汉师1212班1220301221 马瑞“待到海晏河清把功庆,到坟前奠半碗剩酒残羹……”在倩娘对着曹操三叩首后拔剑自刎,我不清楚那时的倩娘是抱着怎样坚定的信念和爱恋,为了这样一个多疑且顽固的曹操轻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也许是为了夫婿的前途霸业,又或者即便自己有再多的不舍,曹操最终也还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拔剑相向的吧。

戏剧中,在唱词结束之时,倩娘跪在地上作了最后的告别,而曹操拉着倩娘的手,我感受到这个男人的纠结与不舍,却还是在最终默许了妻子的自刎。

是曹操的多疑杀害了妻子吗,是,又或者不是。

暗藏在戏剧中的另一个刽子手,便是杨修。

纵然是曹操谎称梦中杀人引来杨修的猜忌,可杨修的直性子却也同时将无辜的倩娘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地。

在倩娘出现以前,曹操与杨修初次结识在郭嘉的墓前,彼时二人由相互倾慕、结识到深谈,有相见恨晚之感,为一展报国长才,杨修同意担任曹阵营仓曹主簿一职,同时他也推荐好友孔闻岱为帮手,令他潜入东吴、匈奴,设计搜购军粮战马,并慨然立下军令状:半年之内,必使曹营“军粮满仓,战马充厩”。

然而正是因为孔闻岱的父亲被曹操所杀,曹操多疑的性格注定他并不能完全信任孔闻岱,半年过后,这位“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终于忍不住了,他在军粮战马到来之前杀了孔闻岱,却在得知自己误杀了忠良后谎称有“夜梦杀人”的病症,引来杨修的猜忌和借倩娘来试探曹操之举。

这便是《曹操与杨修》的第一重戏剧冲突,由孔闻岱之死引起,至倩娘自刎而告一段落。

这一次的冲突并未产生更重的后果,却也难掩曹操心内对杨修欲杀之而不舍得矛盾心态。

而在倩娘死后,戏剧进一步冲突化。

第二重矛盾则发生在出斜谷伐蜀的道路上。

由于曹操并未在十里地内猜中诸葛亮的战书而被迫给杨修牵马坠镫。

自尊心极强的曹操究竟是怎样忍耐了这位谋士一次又一次,也许他在牵马坠镫的那段路上,心内早已杀了杨修无数次了吧。

可怜杨修却也不懂一个主君成就霸业的心,他那聪明的脑袋或许救了他的命,却终究不及顽固的性子最终害了他自己。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精选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精选

曹操与杨修观后感精选01鲁迅曾说:一部好剧能引出一个话题,这话我非常赞同。

(我TM什么是时候说过?——鲁迅)这部《曹操与杨修》就是如此精彩,不同于传统戏曲角色的扁平化处理,戏中的曹操与杨修都是多重复合体,而由此而生的恩怨爱恨就更加复杂。

所以《曹》不但剧情精彩,还蕴涵深意,寓意广博。

好剧能吸引人,能引发深思,能让许多人对剧中展现的情感与矛盾产生共鸣,当然也能因为这些共鸣而推人及己,联系到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脑中发散出更更多的看法。

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上映,我想给这对老少赋予一个更新的身份。

让我们来聊聊曹操和杨修的人物特点。

此剧中塑造的曹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奸雄,他拥有权势型人格却偏偏才华横溢,电影中的他兼具感性的文艺人与作为理性的领导者的双重资质。

而曹操种双重性完全决定了曹操作为领导者的命运:一方面造就了他懂才惜才善于用才,不仅能看到下属的优点,也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下属的才能;但他作为的领导也会出现专横与多疑,不仅由此引发了许多下属的悲剧,也因其没有在自己的领域没能最后登顶。

就像是千百个理想创业者的奋斗史,在感性与理性的两端来回踱步,最终倒在自己的性格弱点之处。

可爱可恨,可惜可叹。

而以杨修为代表的士阶层和现今的白领就更为相似。

智能型人格的他年少有才而不够老辣,信奉理想主义,有远大的抱负,对其同样才学甚佳的领导拥有知己般的期望,却对领导的另一面毫无知觉。

不是所有事件都有黑白曲直,你可能为求业绩而不惮顶撞上司,你可能也为同事兄弟的冤屈怒发冲冠,可能你的世界相对单纯而美好,却料想不到现实层面的乌云密布,也小看了领导的打雷闪电。

有一才而藐天下的你,可能因为那些不在意的小事早已把那个曾是知己的领导逼成你最危险的仇敌。

不要以为这些事情只是个例。

人的性格可不像科技一样进化,像曹操与杨修这样的典型人格千千万,千年后这些矛盾仍在数不清的地方不断的上演。

在一个个商海战场的漩涡中,谋事与谋人的矛盾的上司与下属就是这样通力合作又明争暗斗着,表面相似的两人可能根本不是一路人,可能即使斗到结束,也未必彻底知晓对方真正的心思。

十三曹操与杨修

十三曹操与杨修

这招 不贤 是者 明说 明, 白他 白们 的两 吗边 ?都
不 明 白 。
曹操想成就个人霸业,所以广纳 人才作为一统天下的工具
曹操:初衷不改,天地可鉴!
杨修想济苍生救黎民,把曹操当作 实现理想的平台
杨修:我更是初衷不改,天地可鉴!
曹操想让杨修明白人情世故,不
曹操: 可惜啊可惜,可惜你不明白!
可恃才傲主

编酾

酒 临
史江

, 横
剧槊


开笔 谈下 惊龙 四蛇 座走 ,, 捷胸 对中 冠锦 群绣 英成 。。
陈亚先
第一场
招贤者:(夸张地,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 ) 汉相曹操,兵败赤壁,招贤纳士,鸿图大业,招贤呐……
曹操率鹿鸣女、蒋干、公孙涵、曹八将,在郭嘉(曹操早 期第一大谋士,早夭)墓前祭奠;
杨修早就猜到这一行动,也如期来到郭嘉墓前祭扫。与 书僮;
得知为杨修提醒其夫人为其添衣,曹操大惊失色。最后在两难之下痛苦的选择 了… …
倩娘自杀,杨修闻讯赶到,当他看到曹操手中的剑,惊愕的浑身颤抖。他明白, 曹操已经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 …
但曹操在如此重大的打击和愤怒之下,还是选择了继续感化杨修,他把自己深 爱的义女鹿鸣许配给杨修为妻。
第五场
修巴 再山 三之 阻麓 谏, 无白 效雪 ,茫 只茫 得, 随曹 军操 出兵 征出 。斜
杨修手捧锦袍,绝望!
二人争执时,鹿鸣女过来了,向曹操跪求,曹操拂袖而去… … 鹿鸣女自刎… …
第七场
斜谷冷月如盘,空旷的斩台边,曹操与众将肃立,刽子手押着杨修来到;
突有探马十万火急来到,向曹操密报「诸葛亮派出奇兵,要断曹军粮草」,杨 修见曹操神情,料系军情紧急,立即言明,已派大将前往蜀军行经处往埋伏, 不会儿,果有回报:蜀军已中了埋伏,大败而去。

评剧曹操与杨修观后感

评剧曹操与杨修观后感

评剧曹操与杨修观后感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演唱、念白、舞蹈等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在众多的评剧作品中,《曹操与杨修》无疑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剧目。

本次观后感将从剧情、角色塑造和舞台表现等方面对《曹操与杨修》进行评述。

首先,剧中的剧情设计紧凑、扣人心弦。

整个剧情架构清晰,情节鲜明,抓住了历史上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故事。

剧中不仅展示了曹操智勇过人、威震天下的一面,还深刻展现了曹操内心的复杂和人性的脆弱。

而杨修则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其机智过人、聪明睿智的特点通过剧中的精彩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冲突和对抗场面十分紧凑,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和矛盾。

其次,剧中的角色塑造极具特色。

曹操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剧中通过曹操的形象和气质展现了他的统治欲望、智谋和领导才能。

杨修则是剧中的反派角色,他聪明绝顶、机智过人,在剧中的表现既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

剧中的其他配角也都塑造得十分饱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

观众通过角色的对白和行动,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最后,剧中的舞台表现技巧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评剧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既有唱腔的表演,又有舞蹈和肢体语言的展示。

在《曹操与杨修》中,演员们凭借高超的唱功和娴熟的动作表演,将剧中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完美呈现出来。

舞台背景的设计也极具特色,通过灯光和道具的运用,将曹操与杨修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配乐的选用也非常恰到好处,为剧中的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曹操与杨修》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评剧作品。

剧中紧凑扣人的剧情、精彩的角色塑造和独特的舞台表现技巧让观众对评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观看《曹操与杨修》,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复杂性格。

从《曹操与杨修》的舞美风格看历史的吊诡

从《曹操与杨修》的舞美风格看历史的吊诡

作者: 姬令野[1]
作者机构: [1]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24-2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9期
主题词: 京剧;舞美;心理时空;历史吊诡
摘要:�曹操与杨修》展现了一个恃才傲物的知识分子与一个生性多疑的领导者之间从合作到疏离,最终二人万事皆空的悲剧故事。

它所运用的出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为这一过程的呈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分析,说明出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不但可以完成舞台布景功能,还能增加一出戏剧的深度,起到深化戏剧内涵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与杨修
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戏剧情节和品读人物语言,理解复杂而矛盾的人物性格;
领会剧本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
在理解剧本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杨修之死的悲剧因素,体会编剧的用心。

说明:
从体裁上看,属于剧本;从题材上看,属于历史故事新编;它所在的第三单元主题是“历史”。

历史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矛盾冲突是学生学习这篇的兴趣点所在;现代改编中体现的反思是学生学习这篇的难点所在。

根据剧本的特点,拟设计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展开解读,最终挖掘出悲剧因素。

设计理念是,参与和对话。

参与——剧本的阅读诀窍在于假设自己是其中的演员;历史故事的解读诀窍在于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人物。

参与意味着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投入进去。

对话——与剧本中的演员对话意味着演出;与历史中的
人物对话意味着思辨;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话意味着学习。

教学指导思想是,把课堂变成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剧中人物,同时也展现师生自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评主要人物的矛盾性格;
难点:领会杨修之死的社会因素。

说明:
历史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矛盾冲突是学生学习这篇的兴趣点所在。

在解读过程中应注意紧扣文本开展分析。

《三国演义》里相关故事是学生所熟知的,这些信息可能干扰课文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忽视课文的新编特点。

所以,应强调从中为发言找依据,牢牢把握住解读的对象。

现代改编中体现的反思是学生学习这篇的难点所在。

在反思“有没有可能避免悲剧”的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没有依据地假设”误区,脱离文本虚构解决途径。

应注意及时指出错误,把讨论引导到对性格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大方向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
品故事
导入语:我们这堂课要学的是,这是一出京剧的选段,是戏里的两位主人公。

提出问题:课文大家事先都预习过了,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两人的关系怎么样呢?请你用一些合适的动词把中间那个“与”字替换掉:曹操杨修
小结:曹操对杨修的态度是矛盾的:有爱也有恨,最终恨占了上风。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选用合适的词语。

课堂交流。

预设答案:

妒忌
怀疑
欣赏
舍不得杀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剧情;初步感知的爱恨矛盾,为下一步品评人物性格设置台阶。

品人物
过渡与指导:为什么曹操对杨修是又爱又恨呢?这要从各自的性格中去找原因。

戏剧与小说相比的一大特征在于,它主要通过人物的台词来反映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提出问题:请快速阅读课文,边圈画台词,边概括一些合适的形容词放在两个人的名字前面:的曹操与的杨修指导策略:强调概括与圈画相结合,发言要言之有据,一语中的。

鼓励同学相互补充,相互争辩。

小结:各自的性格都是矛盾的。

他们各自性格上的优点使得曹操再三地不忍杀杨修;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又使得曹操不得不杀杨修。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圈划人物对话中的相关语句、提炼人物性格,发言交流。

预设答案:
曹操
妒贤嫉能
好猜忌
求贤若渴
忧国忧民
杨修
料事如神,但不通人情世故
恃才傲主
以国家为重
品评人物的性格,感悟人物性格的矛盾;为下一步理解人物的悲剧结局设置台阶。

品矛盾
过渡与指导:带着“杀还是不杀”的问题,故事在二人最后的对话中达到高潮,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戏剧与小说相比的又一大特征在于,它不但可以读,还可以演、可以看。

演员能通过独特的唱念、表情和动作揭示出台词的深意,甚至是台词的言外之意。

提出问题:请大家欣赏京剧名角表演的高潮片断,同时思考:这个高潮片断的焦点在哪几个字眼上?请你再用一些合适的词把中间那个“与”字替换掉:
曹操杨修
指导策略:充分利用京剧片断,提示学生注意通过演员的唱念、表情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抓住“不明白”一词,追问:他们各自认为对方不明白自己什么?对方真的是不明白么?
总结:本来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他们各自的矛盾性格,使他们终于无法携手共事。

最终一个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一个兵败斜谷,功亏一篑!
学生欣赏演出片段的录像,揣摩人物心理、把握矛盾实质,交流发言。

预设答案:
“不明白”


的心思其实是“明明白白的”;但他们都不能明白对方,或者说,理智上可能明白了,但情感上各怀苦衷,不愿意认可对方,做出妥协。

感悟杨修之死的悲剧性:曹杨各自的矛盾性格与互不理解最终导致了二人都不愿接受的悲剧性结局。

“品矛盾”实质上也是收束前三阶段的教学成果。

品悲剧
问题:了解了的悲剧,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他们俩有没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指导策略:提示学生,事物的决定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内因方面,也就是个人因素;另一个是外因方面,也就是社会因素。

指导学生,避免没有依据地假设。

总结语:杨修之死证明了,在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依附力量,是不可能独立而具有力量的。

事实上,杨修又何尝不是一个鸡肋呢?他是曹操手上一块食之有味,弃之不可惜的鸡肋罢了。

作为人才,只有在统治者感到生存危机之时才能被记得,被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一旦他才高艺大,稍具主见,便马上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恐怕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最大的悲剧所在吧。

在当今社会,该如何避免此类悲
剧的再度发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么?
学生思考引发矛盾的因素,小组讨论,发言与辩论。

预设答案:
个人因素——各自矛盾的性格
社会因素——两人悬殊的地位。

将思考由现象引向本质,由文本引向现实,从而揭示这篇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许多“杨修之死”这样的耐人寻味而众说纷纭的故事。

在它之前,还有《三国志》《后汉书》;在它之后,又有各种戏说、改编、品评。

课后,请大家从《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人物或一个故事,摘抄相关资料;并以“我品三国”为题写作一篇练笔。

搜集资料,阅读并圈划摘抄,在此基础上完成练笔。

消化课堂学习中积累的大量“认识副产品”。

开拓学生的阅读面与思考面。

思路点拨
本文是新编历史京剧的节选,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观摩京剧演出,带给他们剧本相关概念的感性认识。

也可以围绕“杨修之死”的故事引导学生开展专题阅读,然后抓住“杨
修究竟该不该死”这个问题组织课堂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时代如何才能良性互动”。

练习举隅
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观摩实际演出,你会发现,实际演出对剧本内容作了些许的调整。

你觉得调整得好么?为什么?
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

请以本文为参考,改写或自编课本剧,排练并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