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张可玉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教案《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有畏难情绪,而本节是整章的重点难点。
为此,学习难度最大,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其他语句就很好理解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难点: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画同心圆的程序。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3)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4)初步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
(5)掌握do循环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选学)2•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画同心圆的程序,逐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以及书写格式、应用。
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持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持续提升学习梯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表现方式以顺序程序完成画同心圆和用循环语句画同心圆实行比较为引入,然后通过持续修改程序的初始值、终值、步长来体会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知识形成Fori=100to1000step100r=ICircle(2500,2500),rNextI阅读程序段,指出循环变量、循环体、共循环了几次,并写出结果: S=0Fori=10to4step-3s=s+iNextIPrint“s=“;学生回答:如果步长为零,程序会陷入死循环。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一样的。
说明:步长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能够是正数也能够是负数。
问题:如果步长为零,结果如何?Endsub教师对循环语句的进一步解释循环语句并动画显示循环过程。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生思考
运用实验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最新《程序的循环结构》说课稿资料
《程序的循环结构》说课稿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张可玉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的张可玉。
很开心能有这个机会来到美丽的佛山顺德,就《程序的循环结构》一课谈谈我的设计思路与想法。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生活化、趣味化,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循环实例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过程、特色设计这五大方面对本课进行一一阐述。
一、说教材今天,我带着由我市教研室组织编写、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准备给同学们上的是八年级第十四课《程序的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vb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提到“循环结构”,大家的印象往往是难、枯燥,而对初中生而言,有趣、实用的循环实例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本课将以“生活化、趣味化”作为设计理念。
二、说学情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本应对vb程序设计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
然而,据了解常德教材中程序设计类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在此课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和vb环境,作为初学者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循环结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本课从他们感兴趣的例子入手,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思想,任务设置均以半成品形式呈现。
三、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执行过程;并能够运用for next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修改和分析程序、实践探究,逐步深化对For-Next循环思想和循环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循环实例,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执行过程;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全面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1)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2)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3)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3.教学手段与方法(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法(3)学法探索发现式学习法4.教学过程导入阶段(1)温故知新,探究发现课前演练: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填充完成程序框图:【复习引入】复习已学得顺序和分支结构,同时在判断给出的三条边是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承上启下,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是重复进行的部分,为新知作好铺垫。
2.3循环结构教案(必修三)
2.3 循环结构周维娜一、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循环结构的简单程序,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解决问题,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例: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你能否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设计意图】通过高斯求和的故事,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新课探究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引进“计数变量” 、“累加变量”。
借助“计数变量”和 “累加变量”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①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引例“求123100++++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21324312,3,4(2,3,,100)i i S S S S S S S S i i -=+=+=+=+=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11(2,3,100)i i S i S S i-=⎧=⎨=+⎩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1i i S S i -=+中使用了123100,,S S S S 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
八年级信息技术《程序的循环结构》说课1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 习 兴 趣
问培 题养 能分 力析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抽奖程序1
抽奖程序2
直观地感受到循环的特点和优势,自然引出课题。
2.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n =1 n >200?
否
是
Label1.Caption = …… n = n 4,5 +2 3 1……201
执行Next的后继语句
3.程序我来改,小试身手修Biblioteka 程序填写表格修改任务
挑战任务
总结提炼
挑战任务
4.实践探究 ,综合运用
任务以半成品的形式呈现 任务贴近生活实际、应用性强
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回顾知识,加深印象 拓展延伸,激发学习欲望
1. 生活化、趣味化
2.教师引导,层层深入
综合运用 合作探究 动态演示
探究实践
程序我来改
深化理解 执行过程
对比分析
For/next 循环语法格式
互动获取
3、自主学习,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
任务1
4.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
挑战任务
难
修改任务
易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收获
——广东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张可玉
广东中山教育局教研室编写、 广东科技版的《信息技术》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14课“程序的循环 结构”。
循环结构是vb程序设计的重点 与难点。
调教的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 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感兴趣的例子 理解循环思想 任务半成品
掌握for循环语句格式、 功能、执行过程 深化对循环思想和 过程的理解。 过程 与方法 会使用for循环语句
《循环结构》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1.1.3 《循环结构》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数学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1.1.3节《循环结构》。
要点:课题、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图、课件说明、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创新点、结束语、课件略图、教学效果学情分析:算法初步是新课程标准新加的一部分知识,学生对此感觉新鲜,积极性高,但是对教师而言,需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加以诠释,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和两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之后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初步的接触了算法思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几种逻辑结构的理解和程序框图掌握加深算法的几种形式的认识。
前面学习的顺序结构和条件分支结构相对循环结构较为简单,循环结构中的变量思想,尤其是S=S+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学生对此不好理解,对此,我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好的体现。
同时因为牵扯到循环思想,程序框图比较复杂,学生在掌握循环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何时退出循环的理解上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这些也需要在课堂中加以讲解,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和两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之后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对后面学习几种算法语言做好铺垫。
要求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主要内容,体会变量思想在循环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框图形式展现出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学生对算法知识的理解。
重点掌握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和循环条件的确定,以及两种结构的异同,提高用算法语言解决学习过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并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for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
“for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作者:郑玉国张丽来源:《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2期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for循环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基本结构》的第二课时内容。
该内容是建立在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学习及初步掌握调试程序之后,为学习数组作铺垫。
前置性评价表明,多数学生因生活离程序设计过于遥远,而对程序设计兴趣不大。
针对这一现实,我们以教师引领、强化反馈、逐步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在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For-Next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践→探究→分析→归纳,理解循环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培养其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For-Next句解决生活中能力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提高学生运用For-Next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层层引导(1)教师以“希望工程”捐款(每天递增1分,100天后捐多少?)为题,并通过对学生已学过的赋值语句应用的分析,引出for循环框架。
for i= to step循环体next在进行一定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For语句的格式,指导学生画出流程图,进入本课重点。
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编程:求s=1+2+3+……100。
(2)师生互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错误点,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代表性的错误,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这一重点。
问题解决自主探究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循环结构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教师课时教案23(2)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 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的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1°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返回来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返回来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返回来判断条件P不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2°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重复执行的A框,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返回来继续执行A框,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继续重复操作,直到某一次给定的判断条件P时成立为止,此时不再返回来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 见示意图: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4)两种循环结构的不同点:直到型循环结构是程序先进入循环体,然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当型循环结构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先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 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结构可以看出,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探究(二):应用实例【例1】设计一个计算1+2+……+n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3=6.第4步,6+4=10. (2)教师课时教案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学过程及方法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量S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的结果仍记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1,2,…,100,由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S=S+i.第三步,i=i+1.第四步,若i>n成立,则输出S;否则转第二步,,结束算法.程序框图如右:上述程序框图用的是当型循环结构,如果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则程序框图如下: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循环结构解决求和的问题,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可把它作为一个范例,仔细体会三种逻辑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作用,学会画程序框图.【练习1】如何画出求1+2+3+……+100的程序框图?解: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S=S+i.第三步,i=i+1.第四步,若i>100成立,则输出S;否则转第二步,,结束算法.程序框图如右:3教师课时教案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学过程及方法课堂检测1、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出S=__________2、设计计算13+33+53+…+993的算法程序,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循环结构所能实现的功能2.掌握VB中for语句的基本格式3. 能利用VB中的for语句实现简单的分支结构(2)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选择程序,上升到人生选择的高度,让学生认识到创造条件、把握机会做出人生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for语句的使用环境;掌握for语句的运用难点:灵活应用for语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信息技术第2章程序设计实初步第6节《程序的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是程序三个基本结构之一,相对前面的顺序、分支结构更复杂,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教学中应通过生动有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程序,激发学生学习VB程序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VB选择结构语句的书写,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开拓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vb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基础,已初步掌握界面的设计,学会了赋值语句、简单函数使用并能进行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经历了可视化编程的一般过程,虽独立编写程序的能力较弱,但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还是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实例来分析选择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分支结构,学会程序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画圆的程序设计引入条件语句的学习,意图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实践操作认识程序的循环结构,知道循环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并加以应用。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提升程序设计的水平,加深对循环结构语句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程序的结构掌握还好,对程序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也能加深,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案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程序中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使用循环结构实现程序重复执行的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熟练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教学内容:一、复习回顾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程序的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它们分别表示程序的从上到下的执行顺序和根据条件选择执行的不同路径。
而在实际的程序开发中,我们通常还需要处理一些需要重复执行的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到程序的循环结构。
二、引入1.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可以使一段代码重复执行多次,直到满足一些条件才结束。
通过循环结构,我们可以简化程序的编写,减少代码的重复性。
2.循环结构的种类常见的循环结构有以下几种:- while循环:在指定条件为真时循环执行代码块;- for循环:指定循环次数来执行代码块;- do...while循环:先执行一次代码块,然后在指定条件为真时继续执行。
三、实践练习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练习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1. 使用while循环打印1到10的数字:```pythonnum = 1while num <= 10:print(num)num += 1```2. 使用for循环计算1到100的和:```pythontotal = 0for i in range(1, 101):total += iprint("1到100的和为:%d" % total)```3. 使用do...while循环实现一个猜数字游戏:```pythonimport randomcorrect_num = random.randint(1, 100)guess = 0while guess != correct_num:guess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if guess < correct_num:print("猜小了!")elif guess > correct_num:print("猜大了!")else:print("恭喜你,猜对了!")```四、拓展应用现在让我们尝试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问题。
算法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教案)
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两种循环结构,明确循环结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循环结构三要素的变化对循环过程及结果产生的影响.
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
(设问一)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回顾比赛过程,了解计分情况.
(设问二)能否设计一个算法统计她前五轮的比赛总分?
授课题目
算法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授课教师
哈师大附中张治宇
教材分析
《算法初步》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内容,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算法的三种表示法中,程序框图既形象直观,又有利于与算法语句的衔接,更能简单明了地体现算法思想.所以,更应给予充分重视.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体验算法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由此实例出发,使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通过分析两种循环结构的结构差异,准确区分两种循环结构,并能运用两种循环结构框图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从中体会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即循环变量初始值,循环体和循环控制条件对循环结构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总结概括,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二、概念形成
三、深化概念
(设问三)能否用其它形式的框图来表示这一循环结构?
给出两种循环结构的定义和形式:
(设问四)请在下列四个程序框图中找出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
直到型:先循环,后测试
条件成立,退出循环
当型:先测试,后循环
条件成立,执行循环
四、实际应用
(设问五)设计一个算法计算1+2+3+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得出相应算法,并根据算法画出相应的框图,通过对框图的分析,发现其中蕴含以往学过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及条件结构,并从中定义一种新的逻辑结构,即循环结构.
高一信息技术 2.2.3循环结构 教学案
2.2.3算法的控制结构(循环结构)教学案班级姓名一、旧课回顾程序的控制结构主要有三种: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分支结构,包括单分支结构、双分支结构、多分支结构、分支嵌套结构。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练习(输出三个数中的最大值),重点进行了流程图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
本节课主要讲解最后一种基本结构:循环结构。
二、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常用的结构,可以简化程序,或解决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无法解决的问题。
循环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一组语句的结构。
重复执行的语句称作循环体。
实现循环结构的程序语句很多,比如:while循环语句、for循环语句等,本节重点学习这两种语句。
注意事项:①循环条件是一个结果为True或False的表达式,类似if语句的控制条件;②循环条件后面有冒号,而且必须是英文状态的冒号;③代码段可以是一条或多条语句,但必须有缩进,如果是多条语句,那么必须保证多条语句的缩进相同。
四、W hile循环对应的程序流程图:从流程图可以直观清楚地看清while循环的程序执行流程。
(1)先判断“循环条件”,如果为True,则执行下面缩进的循环体(语句块);(2)执行完毕后,再次判断“循环条件”,若为True,则继续执行循环体;若为False,则不再执行循环体,循环结束;(3)循环结束后继续执行循环结构之后的语句。
五、while循环结构的设计要素While循环结构的设计三要素如下:(1)初始化语句: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或其他循环中用到的变量的初始化。
(2)循环条件:循环结构继续执行的条件,是一个结果为True或False的表达式。
(3)迭代语句:通常是循环控制变量的改变,且朝着循环结束条件的方向变化,从而使得循环可以正常结束。
六、随堂练习一:用while语句实现1-100的累加和。
1、用流程图表示2、用程序设计语言表示(Python)七、for循环的语法格式While循环用于不知道循环次数的情况下,需要设计退出循环的条件,for循环应用于确定循环次数的情况下,事先设置好循环条件。
〖2021年整理〗《程序的循环结构》参考优秀教案
《程序的循环结构》一、教材依据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21-2021学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
二、设计思想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展示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置,突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比较的过程和实践的活动。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选择使用恰当的循环语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生活实践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应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2教材分析《程序的循环结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二节课,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用For语句实现循环。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中的For循环。
(2)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简单问题。
《2.3.3语句与程序结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活动三:破解生日码。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出生年份和月份,但是不知道具体日期,即不知道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假设这个八位数是56的倍数。
根据分析,完善以下的流程图。
活动四:根据流程图,遵循for语句的格式,完善代码,实现“破解密码”的计算,并调试运行。
《2.3.3语句与程序结构——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单元《算法与程序实现》的《2.3.3语句与程序结构》之计数循环就是for语句,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二次开发再加工。循环结构式这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提升,也是对后续学习函数的基础和前提。这部分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需求使用计数循环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未知循环次数:条件循环——while语句
活动一:学习计数循环的基本格式与原理,完成填空。
for 语句的基本格式:
for 循环变量 in 列表:
语句或语句组
for 语句的原理:循环变量的值从列表中第一个数开始,对应列表中的每一个值,把语句组中的所有语句执行一次,执行完成后,循环变量赋为列表中的下一个值,继续第二次循环,直到列表中的最后一个数结束。
技术支持
UMU平台、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案例——密码破解,四个活动,根据教学内容提炼计算思维的具体过程与表现,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线索,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活动的情境中,反复亲历计算思维的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8_《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
8_《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选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命令文件的建立与运行、交互式命令、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等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构成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程序的编写可以使高中生思考问题更具有严密性,判断问题更具备逻辑性。
这节课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所以要做好启蒙引导的工作。
增加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在以后授课与练习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着重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
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目标维度,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循环结构的用途。
(2) 通过计数循环语句的学习,使学生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明白for循环语句的功能,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for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概念、算法、以及格式和功能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2)难点:1、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称。
2、用for循环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方法(一)教法:本设计采用讲解演示与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任务”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寻找“感觉”,并加以归纳、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揭开VB的神秘面纱
第14课程序的循环结构
广东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张可玉
教材分析
《程序的循环结构》选自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揭开vb的神秘面纱》第十四课,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之一,同时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学好本课内容是学生理解和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程序设计给人印象往往是复杂、枯燥,为了避免让课堂成为枯燥的程序教学,在本课设计上注重生活化、趣味化,通过一系列有趣、简单的循环实例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
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本应对vb程序设计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
然而,据了解常德教材中程序设计类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在此课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和vb环境,作为初学者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循环结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本课从他们感兴趣的例子入手,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思想,任务设置均以半成品形式呈现。
另外,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分析循环结构,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
理解for 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理解改变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控制循环结果的意义;
能够运用for next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修改和分析程序、实践探究,逐步深化对For-Next循环思想和循环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循环实例,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习主动性;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生活化、趣味化。
本节内容难度大、对学生要求高,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甚至是某一个点)
感兴趣、有进一步探究欲望的基础上。
因此本课选用了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循环实例,变空洞枯燥为生动有趣;结合实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变生硬的说教灌输为积极的互动获取。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
分别展示两个抽奖程序,
和同学们一起玩抽奖游戏。
两个抽奖程序略有区别,
抽奖程序1点击按钮后直接
显示抽奖结果,而抽奖程序2
则是数字滚动显示一段时间后最后显示抽奖结果。
在抽奖游戏开始前,教师出示一个小任务:
请大家帮忙选择其中一个抽奖程序作为我校元旦
晚会现场抽奖活动的活动工具。
提问:哪个抽奖程序效果更好?更适合推荐给学校?
为什么?
抽奖程序2效果为什么会这么好呢?因为使用了秘密
武器——循环结构,出示课题《程序的循环结构》
参与抽奖活
动
观察并思考
哪个抽奖程
序效果更好
答:抽奖程序
2效果更好,
因为有数字
通过同学们感
兴趣的抽奖程
序导入新课,让
大家的注意力
一下子被课堂
牢牢吸引。
两个抽奖程序
的现场效果对
比让学生清晰
滚动显示,抽奖更有气氛体验到循环的特点和优越,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
学习新知
引导学生分析抽奖程序
提问:当点击抽奖程序1开始抽奖按钮后,你看到
了什么?
随机生成一个数显示在屏幕上
延时
将算法思想转换成代码,简单讲解程序代码:
Label1.Caption = Int(Rnd * 56 + 1)’随机生成一个
1-56的数字显示在屏幕上
wait (10) ‘延时
提问:抽奖程序2呢?当点击开始抽奖后看到了什
么?程序应该怎么写?
如果要滚动显示200个数字呢?程序代码是不是太
繁琐了?
像这样需要多次进行相同的操作,我们通常使用程
回顾抽奖过
程
答:看到一个
数字显示出
来
答:看到很多
数字滚动
比较两个抽
奖程序异同,
通过比较了
解循环的含
义,领悟循环
通过对比分析
两个抽奖程序,
引导学生了解
循环的含义,领
悟循环结构的
必要性。
恰到好处地让
学生了解循环
序的循环结构来简化。
循环结构中最常用的是For循环结构。
结构的必要
性。
聆听
结构的作用,让
学生产生学习
的愿望。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打开任务1中“自学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并尝试完成任务1填空。
请学生展示任务1完成情况,并讲解这三个值的含义
在vb中打开抽奖程序1,将刚刚同学们自学完成的任务1程序代码复制粘贴到vb中代替原有程序代码,对
打开
“自学学案”
进行自主学
习,认真阅
读,并根据自
学尝试完成
任务1填空。
上台展示任
务1
讲解三个值
的含义
其他同学认
真聆听
学生自主学习
并尝试完成任
务1,这个过程
是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思考解
决问题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以
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思想,让学
生在自学过程
中对for语句的
语法格式有初
步理解,为接下
来的讲解做铺
垫
让同学们对
比只有循环体和加入for循环语句后运行显示的不同结
果,让学生体验for循环语句的作用。
看来for循环结构有着强大的功能,能够用简短的程序实现多次重复操作,解决复杂问题。
观看大
屏幕,体验循
环结构的奇
妙
比体验for循环
结构带来的优
越和便利,激发
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自学内容由抽奖程序迁移得到for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
For 循环变量= 初值To 终值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由抽奖
程序迁移理
解for语句的
基本格式及
每个值的含
义
使学生形成对
for循环语句基
本格式的初步
印象。
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将抽奖程序2的执行过程动态展示给学生,并由抽奖程序的执行过程迁移总结For 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观看动画演
示,思考、总
结并回答问
题
由于循环结构
的执行过程是
本课的重难点,
因此为了加深
学生的理解,教
师采用ppt动态
演示与讲解方
法,先和学生一
起观看动画演
当循环变量的值在初值和终值范围内时,执行循环体,超过终值退出循环。
示抽奖程序的执行过程,再总结for语句的执行过程,由个别到一般、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重点。
程序我来改
小试身手
打开任务2中“程序我来改”工程,按完成修改任务、
并尝试挑战任务:
“程序我来改”工程中原始程序:
For n = 1 To 10 Step 2
Print 10
Next 学生小组合
作修改程序、
运行程序、查
看结果并小
组讨论完成
程序我来改
表格填写
通过修改
程序,让学生理
解改变循环变
量初值、终值、
步长、循环体控
制循环次数及
改变循环结果
的意义;强化
for循环语句中
初值、终值、步
长的关系、循环
变量的作用,与
for循环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