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
![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8d6e7e4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1.png)
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
概述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病因
(一)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恙螨幼虫是本病传播媒介。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本病均易感,但病人以青壮年居多。
感染后免疫期仅持续数月,最长达10个月。
症状
潜伏期4~20天,一般为10~14天。
(一)毒血症症状: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颤,继而发热,体温迅速上升。
(二)焦痂及溃疡为本病特征。
(三)淋巴结肿大: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肿大。
(四)皮疹。
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减少。
2.血清学检查:(1)外斐氏反应。
(2)补体结合试验。
(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3.病原体分离。
治疗
(一)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二)病原治疗: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
恙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恙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17cf60c02020740be1e9b69.png)
恙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1.流行病学资料:应注意发病前4~20天内是否去过恙虫病流行区,是否曾在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灌木草丛中坐,卧等,同时,还应注意流行季节,当地本病的流行情况等。
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高热,食欲缺乏,颜面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斑丘疹,并可发现特征性焦痂或溃疡,对怀疑患本病的患者应十分注意寻找焦痂或溃疡,它多位于肿大,压痛的淋巴结附近。
3.实验室检查:(1)血象:外周血液白细胞数多减少或正常,重型患者可稍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现象。
(2)血清学检查:①外-斐反应:外-斐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体能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应,为诊断提供依据,病程第1周末仅少数(30%左右)阳性,第2周末为75%左右,第3周可达90%左右,效价可达1∶160~1∶1280,第4周即开始下降,至第8~9周多转为阴性。
②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且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可达5年左右,需选用当地多见株作抗原,也可采用多价抗原,因不同株的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原性可有较大差异。
③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在病程的第1周末开始出现阳性,第2~3周末达高峰,60天后逐渐下降,但可持续数年,有病后10年检测仍呈阳性的报告。
④斑点酶免疫测定:用各种血清型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或部分蛋白质作为抗原,吸附在硝酸纤维膜上作斑点酶免疫测定(dot enzyme immunoassay,dot-EIA),检测患者血清中各血清型的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该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区分各种血清型。
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以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分子量为56×103的蛋白质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与酶免疫测定(enzymeimmunoassay,EI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IgG和IgM抗体,其敏感度为86%~88%,特异性为84%~90%。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2e52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a.png)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
恙虫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症状,起病急骤,病程短暂,一般
为1-2周。
恙虫病常见的皮疹类型有三种:斑丘疹型、斑疹型和腺样体型。
其中,斑疹型
最为常见,表现为病人的手掌、足底、手臂内侧等处出现直径为数毫米至1厘米的红色疹子,疹子有时呈环形分布。
鲜红的疹子通常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消退,变为暗红色或咖
啡色,之后褪色。
恙虫病体内病毒载量会随着临床症状的消退而下降,并最终被清除。
重症恙虫病病例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高血压、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肝病、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等。
此外,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急
性呼吸道综合征、出血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恙虫病并发症的风险,若病人的体温
持续高热、起疹子数量持续增加或荨麻疹出现,应立即就诊。
在医院中,对于严重病例,
可能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如血浆置换、肾上腺素类药物、氧疗等。
总之,对于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
足够的预防措施、及时的就诊和治疗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d4b3b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4c.png)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陶言言;吴晓飞;伍德生;陆国玉【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tsutsugamushi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reat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7 patients with tsutsugamushi were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2012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Seventeen patients(including 16 farmers and 1 worker) had a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grassland and woodland. The varying degrees fever in 17 cases(100. 00%),skin ulcers or eschar in 9 cases(52. 94%),skin rash in 12 cases(70. 59),liver injury in 14 cases(82. 35%),renal injury in 8 cases(47. 06%),splenomegaly in 2 cases(11. 76%) and lymphadenovarix in 2 cases(11. 76%) were fou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47. 06%. All patients cur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azithromycinand/or levofloxacin. Conclusio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sutsugamushi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its 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Macrolides and quinolon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tsutsugamushi. The epidemic focus is founded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恙虫病科普演讲稿范文
![恙虫病科普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ba81a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3.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恙虫病的科普演讲。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叮咬传播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恙虫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大家对恙虫病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恙虫病的相关知识。
一、恙虫病的概述恙虫病,又称丛林热,是由恙虫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恙虫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恙虫体内,当人被感染恙虫叮咬后,病毒会进入人体血液,引发一系列症状。
恙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我国也是恙虫病的高发国家之一。
二、恙虫病的传播途径恙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恙虫叮咬。
当恙虫叮咬人体后,病毒会进入人体血液,引起感染。
此外,恙虫病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接触感染恙虫的土壤、水源等;2. 接触感染恙虫的动物,如鼠类、家禽等;3. 直接接触感染恙虫的病人。
三、恙虫病的症状恙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症状主要表现为:1. 发热:患者体温可达38℃以上,呈稽留热;2. 全身肌肉、关节疼痛;3. 疲劳、乏力;4. 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5. 出现皮疹,多在叮咬部位附近出现。
四、恙虫病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1)避免在恙虫活跃的季节(夏季、秋季)和地区活动;(2)穿长袖衣物,避免裸露皮肤;(3)使用驱虫剂,防止恙虫叮咬;(4)注意环境卫生,消灭鼠类、家禽等可能的传播途径。
2. 治疗:恙虫病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1)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2)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等;(3)支持治疗:保持营养、水分平衡。
五、结语通过今天的演讲,希望大家对恙虫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预防恙虫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恙虫病的威胁,享受健康的生活。
谢谢大家!。
1例恙虫病的诊疗体会
![1例恙虫病的诊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d57c2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3.png)
1例恙虫病的诊疗体会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螨叮咬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
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我曾经接诊过一名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以
下是我的诊疗体会:
首先,对于恙虫病的疑似病例,我们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旅行史、接触史等。
如果有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应该考虑进行相关检查。
对于本例患者,我先是询问了其旅行史和接触史,并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其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考虑到恙虫病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建议进行相关检测。
其次,对于确诊的恙虫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
病情,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方法。
此外,对
于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如关节痛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一些对症
治疗的方法,比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最后,对于治疗后的恙虫病患者,我们应该进行后续随访,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病情好转,症状缓解,我们应该考虑进行
治疗的调整和终止。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患者
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恙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患者,
我们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注意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
便及时进行调整和终止治疗。
恙虫病
![恙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632ea9f4f90f76c660371a07.png)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
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
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
预防措施以灭鼠为主,消灭恙螨滋生地。
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接种疫苗。
治疗可用氯霉素和四环素。
基本概述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常侵犯肺部引起肺炎等病变。
病因(一)发病原因户外活动的人被恙螨叮咬,而感染立克次体。
肺是恙虫病常侵犯的脏器之一。
(二)发病机制立克次体先在皮肤受损处繁殖,形成皮肤局部病变,有特殊溃疡及结痂。
继而侵入血液及淋巴系统,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和血栓形成。
毒血症在全身各器官可引起功能障碍和病损,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肺部可表现为间质肺炎,也可有肺泡炎、支气管炎、胸膜腔积液等表现。
症状体征恙虫病的肺部表现多种多样。
瞿氏的31例中咳嗽20例,大多为轻咳,咳痰16例,多为咳少量的黏痰,呼吸困难7例,发绀4例,肺部啰音15例,其中湿啰音14例,1例为干湿音。
曾氏等的报道中还有咯血者4例。
从胸片可见到病变的类型及范围。
瞿氏的30例资料中双下肺间质炎症改变14例(伴斜裂增厚1例,双肋膈角变钝1例),单侧肺炎改变7例(累及胸膜3例),双侧肺炎改变9例(累及胸膜3例),其中1例胸部CT检查为双下肺絮状模糊影。
曾氏的41例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并有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浸润,以两下肺为著,病变呈云雾状,密度均匀阴影。
一侧肋膈角变钝3例,伴中等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
有必要指出恙虫病的肺部损害轻重程度大有区别。
有的患者仅从胸片上判断肺部受损,确无相应的症状,如吴氏报告的2例那样。
3例恙虫病临床报告
![3例恙虫病临床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3007b01a37f111f1855b60.png)
4 4・
匡堂
生筮 丝 鲞筮 鱼
曼 n r ete ein , l.21 j g e nv d i Jn 02 v i M ce l
.
V0 4. No 12 .6
3例 恙 虫 病 临床报 告
毛 文英 周 文龙
中图分类号 :R 1. 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0 7—0 3 2 1 9 1( 02)0 0 4 6— 04—0 2
恢 复正常 。
讨
论
恙虫病 又 名 丛林 斑 疹 伤 寒 ,潜 伏 期 一 般 为 1 0
—
1 ,短 的 4d 4d ,长 的可 达 2 。潜 伏 期 末 恙 螨 1d
虫 叮咬部 位皮肤 损害形 成 圆形或 椭 圆形 的褐 色 或黑 色 焦痂 ,继而 恙虫病 立克次 体侵 入血 液 ,在 小血 管
疗 ,无 明显 效果 。确诊 后 ,1例 患者 给予 多西 环 素 治疗 ,用 法 : . ,2次/ ,口服 ,连续使用 7d 2 0 1g d ;
其 中男性 2 ,女性 1 ;年龄 3 6 例 例 5— 2岁 ,平均 年龄 4 7岁 。 2 流行病学史 3 例患者均有疫 区野外作业或接 触史。其中 2 例患者在发病前持续在山林和田地间 工作 ,并常坐在石头 、树木、干草上休息 ;1 例患 者 在发 病前 1 到疫 区板栗林 间帮忙工 作数 日,多 周 次坐 于林下 的石 头 、干树 枝上休 息 。 3 I床症状 3例患者均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体 缶 温 3. 4. 8 8~ 0 1℃ ,呈 弛 张 热 。均 有 头 痛 、全 身 酸 痛 、疲 乏等 毒血 症症状 。其 中 2例发现 有特 征性 的 焦 痂 ,直 径 在 5~1 0mm;1例 有 特 征 性 的溃 疡 ;
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efdb3ce0912a2161579298c.png)
(三)易感者
人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普遍易感。农民、与 草地频繁接触的青少年、从事野外劳动者易 得本病。男多于女,得病后对同株病原体有 持久免疫力,对不同株的免疫仅能维持数月。
病原学
病原体呈双球状或短杆状,在细胞质内近核处成对 或成堆排列,大小为0.3~0.5μm×0.8~2.0μm。对 热及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55℃10分钟即失去活力, 0.5%石炭酸可迅速将其杀灭;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3.1 流行病学史 流行季节,发病前3周内曾在或到过恙虫病流行区,并有野外活动史,
主要有田间劳作、农村垂钓、野营训练、草地坐卧、接触和使用秸杆 等。 3.2 临床表现 3.2.1发热 3.2.2淋巴结肿大 3.2.3皮疹 3.2.4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3.3 实验室检查 3.3.1外斐氏试验阳性: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 3.3.2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 3.3.3 PCR核酸检测阳性 3.3.4分离到病原体
结肿大,外-斐氏试验OX19阳性, OXk 阴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用普氏立克次体(R
ickettsia prowazek ii) 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 用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R1 typhi) 为抗原做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发病前有污水接触史, 结膜
脑膜炎等临床表现。 若延误诊治,发病2周后则病情明显加重, 出现
多器官损害、休克、出血等并发症, 病人多 于病程的第3~4周死亡。
并发症
有支气管肺炎、脑炎、胸膜炎、中耳炎、腮 腺炎、流产、血栓性静脉炎、DIC、感染性 休克等。
偶有各处出血、血管内溶血等。 国内所见的并发症较少,以支气管肺炎和心
螨和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螨和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7e74942fe4733687f21aa03.png)
治疗
• 立克次体和东方体均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应选用脂溶性抗生素 • 目前临床上较常应用一般以多西环素(强力 霉素)为首选 • β-内酰胺类(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抗生素 对恙虫病的治疗无效 • 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
螨
• • • • 螨类属蛛形纲蜱螨亚纲 已知5万多种,但估计有50万到100万种 医学螨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主要有革螨、恙螨、疥螨、蠕形螨、粉螨、 尘螨等几大类
• 尘螨属真螨目,粉螨亚目,蜌螨 科,分尘螨亚科和蜌螨亚科。 • 尘螨性皮炎,尘螨性哮喘,过敏 性鼻炎。 • 主要种类:屋尘螨,粉尘螨,宇 尘螨
容在 通 易这 过 了个 上 吧的 述 ?鉴 的 别论 应述 该, 很现
– 发热:体温多在38.5~41℃, 最高可达42℃,多有畏 寒 – 焦痂或溃疡 –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前就可以触到 – 皮疹,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 皮疹呈暗红色,压之退色
• 临床诊断准确率高
焦痂或溃疡
• 不易发现,病人一般不会主动叙述 • 粉红色小丘疹,约3~10mm大小,其后逐 渐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后中心部位发生坏 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 • 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 隐蔽、潮湿部位。但其他部位也可能有。 • 临床诊断准确率高
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皮脂蠕形螨 (Demodex brevis)
毛囊、皮脂腺 内可蠕形螨
在皮肤内寄生 的蠕形螨
粉螨、尘螨
粉 螨
尘 螨
粉螨,与疾病
• 粉螨属真螨目,粉螨亚目,粉螨 科。 • 粉螨性皮炎,肺螨病,肠螨病, 尿路螨病,粉螨过敏。
尘螨,与疾病
皮肤切片中的疥螨
隧道内可见雌 疥螨及卵
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要点
![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ad639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9.png)
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要点摘要: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千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发热焦痴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相关专家,根据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与咨询i侬正,形成本共识。
...........月肵亏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洪水热、日本江河热、恙甥传立克次体病,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恙蜗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皮疹、特征性焦痐与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特征,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未经治疗的病例病死率可高达30%~70%。
近些年来,全国较多地区出现恙虫病疫清显著上升的趋势,局部流行时有发生。
由千恙虫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临床医生认知不足,极易误诊和漏诊,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则病死风险剧增。
因此,恙虫病不仅是流行地区公共卫生的严重隐患,还威胁着各地旅游者健康,及时更新临床诊疗共识,对该病的精准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病原学恙虫病的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归类千立克次体科的东方体属,呈球形或球杆状,大小(0.3~ 0.5) µm x(0.5 ~1.5) µm,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染色阴性。
恙虫病东方体抵抗力弱,有自然失活、裂解倾向,不易保存,即使在液氮中也仅存活1年左右;对各种消毒方法敏感,如在0.5%苯酚溶液中或加热至56,10mi n即死亡;对氯霉素、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抗菌药均比较敏感,但能耐受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及氨基糖昔类抗生素。
二、流行病学特点恙虫病主要流行千亚洲太平洋地区,尤其东南亚多见。
我国自2006年开始重新实施病例网络报告以来,中国恙虫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目前中国大陆除了上海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30个省级行政区均有本地病例记录,以东南沿海地区多发。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题库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68daced4431b90d6d85c796.png)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立克次体感染题库1、单选(江南博哥),恙虫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A.弛张热B.淋巴结肿大C.神经系统症状D.暗红色斑丘疹E.焦痂与溃疡本题答案:E2、多选典型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A.发热B.皮疹,约90%以上有皮疹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肝脾肿大,约90%患者脾肿大,少数患者肝轻度肿大E.均有脉搏加快本题答案:A,B,C,D3、问答?患者,男,30岁,农民,因“寒战、高热伴剧烈头痛10天”入院。
查体:体温39.6℃,烦躁,头面及颈胸皮肤潮红,左腋窝有1焦痂,左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眼结膜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无异常。
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胸透:心肺正常;肝功能ALT120U/L;尿检:蛋白(+);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5.4×109/L,中性0.72,淋巴0.28;外斐反应:OXK1:160。
请简述诊断依据本题答案:诊断依据:①高热、头痛、烦躁等急性感染症状;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尤其是发现焦痂及淋巴结肿大等体征;②外周血白细胞不高,外斐氏反应阳性OXK阳性。
4、单选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B.曾被命名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C.革兰染色阴性D.专性细胞内寄生菌E.以上都是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表述均正确。
5、填空题恙虫病患者在发热期间,可从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等分离出病原体。
本题答案:血液;淋巴结;焦痂;骨髓6、单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病原体属于()A.病毒B.细菌C.支原体D.螺旋体E.无形体本题答案:E7、问答题机组大修化学监督检查报告包括哪些内容?本题答案:(1)热力设备的主要规范、水处理方式、水汽质量的基本情况。
(2)两次大修期间机组运行情况、停、备用情况及化学清洗情况。
(3)大修检查情况,除用文字、表格、数字外,有明显腐蚀结垢时要用照片。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99b2f157fd5360cba1adb9a.png)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1、毒血症症状
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颤,继而发热,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可达39~41℃,呈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型。
伴有相对缓脉、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
个别患者有眼眶后痛。
严重者出现谵语、烦躁、肌颤、听力下降,脑膜刺激征,血压下降,还可并发肺炎。
发热多持续1~3周。
2、焦痂及溃疡
发病初期于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一般不痛不痒,不久形成水泡,破裂后呈新鲜红色小溃疡,边缘突起,周围红晕,1~2天后中央坏死,成为褐色或黑色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1cm,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其底面为淡红色肉芽组织,干燥或有血清样渗出物,偶有继发化脓现象。
多数患者只有1个焦痂或溃疡,少数2~3个,个别多达10个以上,
常见于腋窝,腹股沟、外阴、肛周、腰带压迫等处,也可见于颈、背、胸、足趾等部位。
3、淋巴结肿大
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肿大,近焦痂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尤为显着。
一般大小如蚕豆至鸽蛋大,可移动,有疼痛及压痛,无化脓倾向,消散较慢,在恢复期仍可扪及。
4、皮疹
患者在4~6病日出现暗红色斑丘疹。
无痒感,大小不一,直径为0.2~0.5cm,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
轻症者无皮疹,重症者皮疹密集,融合或出血。
皮疹持续3~10天消退,无脱屑,可留有色素沉着。
有时在第7~8病日发现软硬腭及颊粘膜上有粘膜疹。
恙虫病 诊断标准
![恙虫病 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2f212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1.png)
恙虫病诊断标准
恙虫病是一种由斑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感染病,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伴有皮疹和结膜炎等症状。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可通过IgM抗体检测和病毒血症检测来确定感染情况。
流行病学史包括病人的旅行史、接触史和环境史等方面。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可以确诊恙虫病。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恙虫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1 -。
1例儿童重症羌虫病报告分析
![1例儿童重症羌虫病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1a4e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0.png)
1例儿童重症羌虫病报告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6T16:11:12.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作者:王立瑞[导读]王立瑞(云南德宏陇川县人民医院;云南德宏678700)恙虫病的临床表现特征之一是特异性焦痂或溃疡,但一些患者的焦痂或溃疡形态不典型,仅表现为浅表的皮肤小溃烂,很容易与夏秋季昆虫叮咬皮肤感染相混淆,容易造成误诊[1],且恙虫病多合并脏器损害,病情较严重[2],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避免误诊,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利于提高治愈率。
1 病例资料患儿,女,年龄1.7岁,未婚,第1次住院,入院日期:2020-12-07,13:40,因“发热伴全身浮肿3天”入院,查体:体温36.9℃、脉博156次/分,呼吸68 次/分,SP02%:90%,体重12kg,精神差,烦躁,神志清楚,面色稍苍白:呼吸急促费力,吸凹征阳性。
右耳那根部可见一处虫咬性溃疡面,稍湿润:头颅五官端正,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稍肿大,未见脓点:颈软,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15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脏于剑突下4横指、石肋下3横指可触及肿大:脾脏未触及肿大,肠鸣音可,四肢无畸形,肌张力可,双下肢高度浮肿,呈非凹陷性。
辅助检查:2020年12月07日血常规(26项)反应蛋白测定(POCT):红细胞:3.69×1012/L;血红蛋白:91g/L;红细胞压积:25.7%;血小板:23×109 /L:白细胞:14.5×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14.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32×109/L:有核红细胞%:0%;有核红细胞绝对值:0×109/L:全程C-反应蛋白:88.16mg/L。
ABO血型:B型:Rh(D)血型:阳性。
血生化:尿素:8.7mmol/L,肌酐:28.8μmo1/L;钾:3.82mmo1/L;钠:139.4mmo1/L;氯: 108.9 mmol/L,钙:1.98mmo1/L;谷草转氨酶:172 U/L;谷丙转氨酶:12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4U/L;胆碱酯酶:3015 U/L;总蛋白:37.6 g/L:白蛋白:20.5g/L:结合胆红素:6umol/L:总胆红素:13.9μmo1/L、铁蛋白:>2000 ng/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导语: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系一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
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通过以下文章了解一下。
本病一般无前驱症状,多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达39~41℃,呈持续热型,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3周,于发热的同时,多伴有畏寒或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失眠和咳嗽等,个别病例还可有眼眶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烦躁,谵妄,听力减退,强直性痉挛,嗜睡和昏迷等,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神经反射。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高热,食欲缺乏,颜面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斑丘疹,并可发现特征性焦痂或溃疡,对怀疑患本病的患者应十分注意寻找焦痂或溃疡,它多位于肿大,压痛的淋巴结附近。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读了以上文章,相信您已经有了基本了解。
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
个人防护避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工作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脂,以防恙螨幼虫叮咬。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