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2月刊92综 合 研 究DOI:10.16815/ki.11-5436/s.2021.05.059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王艳斌(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甘肃 定西 743000)摘要: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气候变化会加剧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该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完善预警机制、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完善排水系统、提升大棚种植水平等应对措施,以期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农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影响;应对措施王艳斌.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92~9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农业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农业气象灾害仍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同时,气候变化会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必要。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1、干旱灾害全球气温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趋势,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地区甚至频频出现干旱,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的生长,这种干旱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农业生产。

2、洪涝灾害气候变化对洪涝的影响也非常大。

洪涝灾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法预测,来得非常突然,且破坏性极强。

一般出现洪涝之后,当地的所有农作物有很大可能全部死亡。

夏季雨水较多,且降雨突然,洪涝灾害大多发生在夏季[1]。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夏季极端天气增加,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提高。

3、大风和冰雹等灾害大风和冰雹是非常常见的气象灾害,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随着气候变化,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整体气候呈现出不规律的特点。

以往,大风和冰雹更多出现在北方地区,但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大风和冰雹也逐渐在南方地区出现,导致全国出现大范围的农作物减产问题。

全球变化PPT课件

全球变化PPT课件

1988年比1949~ 1979年平均气温增高0.34℃,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在20世纪平均升高了0.6℃ .
(据IPCC.Climate Change 2001 )
6
2021/3/12
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 火山活动、太阳活动、地壳运动、大气环流、 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残体分解CO2、CH4释 放)、自然变率等。
12
2021/3/12
影响与危害
3.农作物产量发生改变
• 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气候变暖会引起 作物的生长期缩短,导致物质积累和 籽粒产量降低。
13
2021/3/12
影响与危害
4.疾病危害加剧
• 气候变暖使热量带向高纬移动,给许多 病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病菌 的繁殖率和传播速度将更大更快. 全球 变暖夏季更热,诱发心脏、呼吸系统 疾病。
具体人为因素
1. 大量化石燃料的低效率使用。一方面使用量大,另一方面使用效率低。
2. 人口的急剧增多。需要更多的能源,粮食,住所。人增多需要更多能源加 剧使用与排放;人增多需要更多粮食和住所,砍伐、燃烧森林获得土地与 木材,一方面降低了森林的固碳作用;另一方面,把碳释放。争夺资源和 土地的连年战争,一方面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火灾、砍伐 破坏森林)破坏了生态系统。
3. 积极的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植树种草,加大绿地的 覆盖率增强固碳能力。
4. 加强环保教育。
5. 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加强混合能源汽车的研发,集
中供暖。 19
2021/3/12





20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3/12
地球水资源
海洋水 97.2%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农业、水源和食品生产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

一、全球变暖的影响1.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引发各种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2019年的澳大利亚林火、2020年的美国山火以及2021年的暴雨洪水都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给人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和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将导致沿海城市和岛屿的淹没、海岸侵蚀、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剧气候变化等问题。

据科学家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超过1米,将会给所有沿海城市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影响。

3.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得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变得危险。

特别是热带雨林等生态环境,已经面临着空气和土壤污染、森林采伐等问题。

随着温度升高,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威胁,这将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4.人类健康受威胁全球变暖导致气温持续升高,使得热浪、干旱和地面臭氧等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这些现象不仅会导致人们的身体不适,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中风等健康问题。

另外,变化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生物环境也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二、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关键措施。

国际社会每年都在举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旨在通过制订国际协议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各国家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从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减轻全球变暖的一种积极措施,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2021年6月3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北京举行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的发布会。

这份蓝皮书是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首次综合性报告,对中国当前的气候变化形势、其原因和影响、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蓝皮书首先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担着巨大责任。

报告指出,中国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其中包括升高的平均气温、降水分布不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随后,蓝皮书详细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

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和能源消费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中国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蓝皮书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推动减排工作。

其次是加快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此外,蓝皮书还强调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适应能力的措施。

蓝皮书还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在减排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提高。

此外,中国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全球的气候变化治理。

蓝皮书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各界普遍认为,这份报告综合性地总结了中国当前的气候变化形势和应对措施,对推动中国及全球的气候变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蓝皮书发布也为中国在未来的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

在发布会上,中国环境保护部还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工作,积极履行国际承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9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9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学案9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考点呈现】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素养目标】 1.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说明气候在区域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综合思维)2.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培养保护环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①冷暖和②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③跨度最大,变化④周期最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⑤波动上升趋势近代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呈⑥升高趋势[提醒] 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

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改变⑦海岸线,⑧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生产答案见图中(3)影响水循环答案见图中[点拨] 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⑫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A⑬热带雨林气候⑭终年高温多雨B⑮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可分⑯干湿两季C⑰热带沙漠气候终年⑱炎热干燥D⑲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E⑳地中海气候夏季㉑炎热干燥,冬季㉒温和多雨F㉓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㉔高温多雨,冬季㉕温和少雨G㉖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㉗温和湿润H㉘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K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㉚寒冷干燥,夏季㉛高温多雨M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气温年较差大N极地气候终年严寒[拓展] 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2022年《 全球气候变化》优秀教案

2022年《 全球气候变化》优秀教案

晋江一中2021级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班级:座位号:姓名:授课教师:【课前准备】:一、课标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并能结合一些气候资料等分析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成因、危害及对策。

3、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造成气体排放、全球变暖是全球关注焦点,也是命题热点。

三、重点难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课堂探究】:一、问题设计一、问题设计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探究材料右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模拟值,红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变化曲线。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探究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探究材料全球各国都相继发生了自然灾害,非同寻常天气造成多人死亡。

30多年来珠穆朗玛峰降低米、亚马孙原始森林生长变快,科学家称这一窜窜的自然“怪象〞都跟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未来数十年内,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而美国国防部报告那么称:南部地区在2021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

2021年以后,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结合课文材料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探究点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探究材料甘肃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观测说明,从1961年—2000年,甘肃省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气候变暖造成我省近年干旱、沙尘暴频繁发生。

因此,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 气候 变暖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 气候 变暖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

各国政府和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气候变暖,包括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新能源和技术等方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

中国在 2020 年底宣布,中国的排放到 2030 年之前的峰值并最终达到碳中和状态,这是世界范围内最好的目标之一。

中国还计划在 2030 年之前,将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 20% 左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推出了大规模的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以及发展新的混合动力和电气化交通系统等。

美国总统拜登于 2021 年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在 2035 年之前建成 5 万英里的清洁电网,以及在 2050 年之前实现净零碳排放等。

拜登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计划,以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欧盟最近宣布了“绿色新政”计划,此计划旨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完全减少碳排放量,以达到碳中和。

欧盟正在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至 32%。

欧盟还制定了其他措施,以减少污染和碳排放,包括推广电气化交通、加强建筑和城市设计的环境友好性等。

印度正在追求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煤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印度提出了一个旨在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至 40% 的目标,并将尽力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印度还计划用太阳能发电来解决国内能源短缺的问题。

加拿大政府宣布,到 2050 年将实现净零碳排放。

加拿大政府打算在未来几十年中持续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加大对新的环保技术和创新的资金支持,以达成减排目标。

日本制定了一项旨在减少排放和推广清洁能源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该计划要求到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到 22-24%。

2021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2021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欧阳光明(2021.03.07)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

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2021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天气气候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还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警惕。

本文将探讨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一、澳大利亚洪灾2021年初,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洪灾。

大量降雨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并造成洪水淹没城市和农田。

整个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都受到了洪灾的影响,许多人失去了家园,经济损失惨重。

洪灾的成因之一是长时间的强降雨,加上当地地势较为平坦,导致水雨无法迅速排除。

此外,气候变化也被认为是洪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二、美国西部干旱2021年夏季,美国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

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俄勒冈和华盛顿州等地降水严重不足,导致水资源短缺、森林火灾频发。

干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温天气、降雨缺乏和长时间的气候变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认为气候变化是加剧干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球变暖导致了地表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更快,从而增加了干旱的风险。

三、欧洲洪灾2021年夏季,欧洲多个国家遭受了洪灾的袭击。

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地遭到了强降雨引发的洪水。

洪灾导致了大面积的破坏和生命的损失。

洪灾的成因是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包括季风气候变化、暖湿气流的影响以及强烈的降雨等。

再次提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此次洪灾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汽含量增加,进而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洪灾的发生概率。

四、太平洋台风季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也是异常活跃的一年。

从6月到11月,太平洋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强台风,给台湾、菲律宾、日本等地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台风的成因是复杂的,包括海洋温度、风切变等因素。

然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加剧台风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

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

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2021年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年,全球各地都经历了异常的气候现象。

其中之一是记录下来的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包括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的地区、原因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

2021年世界最高温度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

据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科威特在7月21日记录下了54.4摄氏度(129.9华氏度)的高温,成为全球此年的最高温度。

此外,美国和加拿大西北部也出现了极端的高温,破纪录的温度不断刷新。

这些地区的高温不仅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和能源供应危机等问题。

那么,为什么2021年会出现如此极端的高温呢?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

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它们能够阻止地球上的热量逃逸至太空,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另一个导致2021年高温的原因是特定的大气环流模式。

例如,北美洲热浪的出现可以归因于北极的异常高温。

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导致极地的冰层融化,减少了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从而加剧了地球的加热效应。

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它对全球的气候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美洲热浪的高温天气与极地放大现象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还有大气环流模式La Niña的影响。

La Niña通常会导致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降低,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局势发生变化。

在La Niña的作用下,一些地区会出现异常少雨和异常高温的天气。

因此,2021年极端高温的发生也可能与La Niña有一定关联。

世界最高温度的不断更新,也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脱水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的激增。

此外,高温还会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021年极端高温天气

2021年极端高温天气

2021年极端高温天气2021年极端高温天气文档引言: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极端高温天气事件在过去几十年里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2021 年也不例外,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许多记录-breaking 的高温事件。

本文将探讨2021 年的极端高温天气现象,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

一、2021 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事件:1. 欧洲热浪2021 年夏天,欧洲大陆遭受了一场罕见的热浪。

6 月和7 月期间,许多欧洲国家的温度创下历史新高,比如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等地出现了超过40 摄氏度的极端高温。

这些高温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还对农业和能源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北美热浪同样在2021 年夏天,北美大陆也受到了一次罕见的热浪袭击。

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的地区经历了记录破纪录的高温,一些地方的温度超过了49 摄氏度。

这对当地社区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许多人死亡并引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

二、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的影响:1. 健康问题极端高温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热衰竭和其他热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

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

此外,高温还会加剧空气污染问题,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2. 农业受损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对农作物和农业产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高温会引发旱灾,导致土地干燥缺水,田间作物枯萎,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此外,高温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问题。

3. 能源供应问题极端高温天气会对能源供应造成挑战。

电力需求增加,导致电网超负荷运行风险增加,甚至会引发电力供应中断。

同时,燃煤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损害环境。

三、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措施:1. 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是长期解决极端高温天气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大减排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提高全球气候治理的效果。

2021年高温年

2021年高温年

2021年高温年2021年高温年——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导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地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然而,2021年却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年份,全球许多地区频繁遭遇高温天气,被称为“高温年”。

本文将详细探讨2021年高温年的原因、影响以及人们应对高温的措施。

一、原因分析1.气候变化加剧过去几年里,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

历史气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这也是高温年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异常的气候模式在2021年,全球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异常的气候模式,例如持续热浪、高温不退等。

这些异常气候现象的出现与全球气候系统的复杂运行有关。

二、高温年的影响1.粮食供应受到威胁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高温年中,许多地区的农作物受到了干旱和热浪的威胁,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这对全球粮食供应链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和粮食短缺。

2.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高温年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极端气温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同时,高温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使得许多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威胁。

3.健康问题加剧高温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极端高温天气下,人们易受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困扰。

此外,高温天气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臭氧喷发的风险,对人们的呼吸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应对高温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高温年,国际社会应加大减排力度,通过转向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同时,每个人也应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加强气候监测与预警面对高温年的挑战,国家和地区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对高温天气的健康风险。

3.改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应更加科学合理。

高考地理一轮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全球气候与国家安全

高考地理一轮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全球气候与国家安全

①部分有毒有害污染物生成并进入自然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持久
危害
存在,并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累积,最终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 安全;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退化问题逐步加剧,最终危
及相应区域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生存的资源基础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
途径
具体做法
降低 环境 问题 的严 重程

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❽__更__大_____
[核心归纳] 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 著。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 环境安全、全球气候与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环 境安全问题对国家 安全的影响,针对 问题说出降低安全 风险的途径。 2.运用碳循环和温室 效应原理,分析碳 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说明碳减排国际合 作的重要性。
备考指津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1.人地协调观:认识环境安全问题 的类型,分析碳排放对环境及国 家安全的影响,理解人类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环境 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提 出降低安全风险的途径;结合温 室效应原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 与人为碳排放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认识碳排放、碳减 排的日常行为,从自身做起保护 我们生存的环境。
通过控制污染排放等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实施重大生态保障工程, 降低环境污染或生态退化问题的发生概率
对已经发生的环境问题,通过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方法,避 免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

21年论说文

21年论说文

21年论说文2021年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今年的人们要面对的挑战将比往年更多。

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变化来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水、干旱和灾害,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生态环境。

因此,2021年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

首先,我们应该严格实施排放减排措施,维护森林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及科技改造等绿色理念来保护地球家园的共同祝福。

二、COVID-19的大流行COVID-19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影响到全球医疗卫生,而且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教育、工作生活等方面。

此外,COVID-19疫情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萧条,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居民。

2021年,我们要更加加强全球疫情防控,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全力防止疫情的蔓延。

三、国际安全局势2021年,国际安全形势仍然存在重大挑战。

许多地区的暴力冲突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安全形势的矛盾日趋严峻,战略竞争显著加剧。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和地区间的冲突化解,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考虑多边合作和多边沟通,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共赢。

四、关键基础设施投资关键基础设施投资是培育强大的国家的必备条件之一。

2021年,我们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立起全面的基础设施网络,尤其要提高新技术、新能源等各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五、数字化转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转型为数字化。

2021年,人们要积极投身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提高数字化技能,加快实施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开创数字化转型的美好未来。

总结:2021年,我们必须面对全球变暖、COVID-19疫情、国际安全局势、关键基础设施投资和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有效应对策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地球家园的美丽景象,实现美好的未来。

2021年夏季最高温度

2021年夏季最高温度

2021年夏季最高温度2021年夏季最高温度2021年夏季,全球各地的气温不断攀升,引发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担忧。

高温天气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还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2021年夏季的最高温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2021年夏季的全球最高温度趋势。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全球范围内的最高温度普遍超过了历史记录。

尤其是在一些热带地区,如亚洲的中东地区和美洲的南美洲,高温天气异常严重。

例如,2021年7月,伊朗的哈马丹地区记录下了惊人的达到了54.6摄氏度的高温。

这一温度不仅刷新了伊朗的历史记录,还成为了亚洲历史上第三高的温度。

那么,为什么2021年夏季的最高温度如此之高?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科学家们认为,温室气体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化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仅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增加,还加剧了地球温度的升高。

此外,大规模的毁林和森林火灾也影响了气温的升高。

热带雨林的消失以及火灾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

高温天气对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了许多影响。

首先,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

高温下人体容易脱水,造成身体失调和器官功能异常。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上升,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影响尤为明显。

另外,高温天气还会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会受到延长,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农作物死亡,影响粮食供应和农民的收入。

此外,高温天气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温天气加剧了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杯干旱造成的干旱灾害,使得水源减少,土壤干燥,植被减少,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行动。

首先,全球各国应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需要国际间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021年全球最高温度

2021年全球最高温度

2021年全球最高温度2021年全球最高温度2021年是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一年。

人类社会在接受新冠疫情的冲击的同时,还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问题。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最高温度记录也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2021年全球最高温度进行深入探讨。

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了多起高温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温度不断攀升。

其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温记录刷新了历史纪录。

根据多个气象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最高温度创下了令人震惊的新高。

一月份,澳大利亚的西悉尼地区遭受了史上最热的天气。

当地的温度达到了摄氏48.9度,而这个记录不仅刷新了澳大利亚的纪录,还成为了全球最高的一月份温度记录。

澳大利亚的高温天气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导致许多野火爆发,居民被迫撤离。

此后,在六月份,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遭遇了一轮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

该地区的温度直逼50摄氏度,使得人们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苦不堪言。

此外,全球其他地区的高温天气也层出不穷,导致了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减产以及用电高峰。

环球气象组织(WMO)的数据显示,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年份之一。

全球各地多次刷新历史气温记录,西欧地区、北美洲以及中东等地区的高温现象尤为突出。

那么,为什么2021年出现了如此之高的全球最高温度呢?科学家认为,这和全球气候变暖紧密相关。

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和气候模型,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之一。

温室气体能够在大气中形成保温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断攀升。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温天气会增加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亚、西班牙和美国等地都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废墟和人员伤亡。

其次,高温还会导致冰川融化加剧,使得海平面上升。

这将威胁到低洼地区的居民并可能导致气候难民问题。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干旱和农作物减产,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欧阳光明(2021.03.07)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

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增加一倍。

据联合国发布的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现在上升1.0~3.5℃,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严重问题。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球变暖将是我们今后很大的威胁,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这将是人类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危害应对措施一.全球变暖的原因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

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

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

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

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

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

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二、全球变暖的危害全球有40个左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领土。

它们面临着许多不利处境,包括资源种类缺少、经济上被孤立、土地和海洋环境退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可能引起的海平面升高的问题。

应地球问题首脑会议的要求,联合国于1994年在巴巴多斯召开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全球会议”。

会议强调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生态脆弱性问题,并通过了一个议程(即《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巴巴多斯议程》)。

该议程阐明了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的各种政策、行动和措施,以支持这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丕远:“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

首先,“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雨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变暖”破坏和影响了生物链、食品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中国东北过夏天。

由于全球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晚,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

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等。

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

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应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讨论的焦点问题。

发展中国家如同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儿童,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促生长,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再发展中国家。

有关阻止全球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气候问题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气候: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

海洋: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

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变暖。

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CO2,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一般来说温度上升必将会加速冰雪的融化,增加海水对太阳能的吸收,加剧全球变暖,但同时海冰的消融又会加强海-空之间的热流,降低气温。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

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

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

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

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 海岸被冲蚀(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

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农作物: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

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

其二,降雨量增加尤其在偏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

全球变暖伴随的CO2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

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

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

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云层:全球变暖会导致云层中的含水量增加,吸收更多的红外辐射。

但科学家又观察到热带的暴风云会在较高温度下升到高海拔处,产生大量的降雨,使对流层的湿度降低,减缓变暖趋势。

人体健康:(1)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因为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变暖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病毒的人时,这种病毒就会跟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开始繁殖,并通过下一次叮咬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完成病毒的传播。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病毒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

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它传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4)全球变暖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也使当地居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同时会加速某些靠水传播的病毒的扩散速率,如脑炎、痢疾、高烧等。

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

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