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结构)

合集下载

皮肤结构的解剖学层级和整体结构概览

皮肤结构的解剖学层级和整体结构概览

皮肤结构的解剖学层级和整体结构概览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它是我们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部位,起着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受触觉等多种重要功能。

了解皮肤结构的解剖学层级和整体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皮肤的解剖学层级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1. 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多层具有不同形态的角质细胞组成。

它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颗粒层下颚状细胞层和基底层。

表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部环境的损害,起到防止水分丧失、感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2.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组成。

它包括两个主要层次:上层为网状层,下层为乳头层。

真皮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支持和弹性、调节体温、供应血液和营养物质给表皮等。

3.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它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并能吸收外部冲击。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层次,皮肤还包括一些辅助结构和附件器官,如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

毛发:毛发位于皮肤的毛囊内,起到保护皮肤、调节体温和感知环境的作用。

毛发由毛干、毛根和毛囊组成。

汗腺:汗腺分为两种类型:大汗腺和小汗腺。

大汗腺分布在全身,特别是手掌和脚底,起到排泄汗液、调节体温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小汗腺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面,起到调节体温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皮脂腺:皮脂腺产生和分泌皮脂,它是一种油性分泌物,有助于保护皮肤、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和防止细菌感染。

总结起来,了解皮肤结构的解剖学层级和整体结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皮肤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

皮肤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辅助结构和附件器官如毛发、汗腺和皮脂腺也对皮肤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皮肤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皮肤健康,并在皮肤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提供指导。

皮肤(人体解剖学课件)

皮肤(人体解剖学课件)

黑素细胞
•胞质中含黑素体, 其中有酪氨酸酶
酪氨酸 酪氨酸酶 黑色素 …… 黑素颗粒
• 决定皮肤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 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
黑素细胞
(2)朗格汉斯细胞
•主要位于棘层 •具有吞噬功能,属抗原呈递细胞
(3)梅克尔细胞
•位于基底层 • 功能不清
(二)、真皮
•乳头层 •网织层
乳头层Biblioteka 网状层(二)皮脂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 •泡状腺 - 短导管开口于
毛囊的上部
↑皮脂腺短导管
★皮脂腺
↑立毛肌 ★毛囊 ↑毛根
(三)汗腺 分类: 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
1.外泌汗腺

分布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管 部
• 分泌部和导管部
• 分泌物: 水、氯化钠、
尿素、


氨和尿酸等

皮肤汗腺HE染色
2.顶泌汗腺 分布于腋窝,乳晕,阴部等 分泌物: 粘稠,含蛋白质、脂类等 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的气味 -- 狐臭 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活跃
(二)、真皮 1.乳头层
• 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 真皮乳头: 加强了表皮与真皮的连接
2. 网织层 • 厚,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 含弹性纤维 • 皮肤更有韧性和弹性
(三)、皮下组织
• 即浅筋膜,纤维与真皮直接连接 • 有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 • 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可保持体温、缓冲机械压力和储存能量
三、成年期皮肤特点和护理要点
皮肤特点 皮肤开始出现老化,皱纹开始出现 皮肤护理要注意保养,延缓皮肤老化
四、老年期皮肤特点和护理要点
皮肤特点
皮肤退行性变化,皱纹大量出现,皮肤松弛 汗腺萎缩、分泌功能减退,易患各种疾病 皮脂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泽而显干燥 皮肤护理应注意保养,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损伤

皮肤解剖学了解皮肤的结构和重要功能

皮肤解剖学了解皮肤的结构和重要功能

皮肤解剖学了解皮肤的结构和重要功能皮肤解剖学:了解皮肤的结构和重要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我们与外界环境的第一道屏障。

了解皮肤的结构和重要功能对于保护皮肤健康、诊断皮肤疾病以及选择正确的护肤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皮肤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皮肤的结构和各个层次的功能。

一、表皮层表皮层是皮肤最外层,由多层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

最外层是角质层,由死去的角质细胞堆积而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皮肤,阻挡外界有害物质的进入,并减少水分的流失。

表皮层还含有色素细胞,决定了皮肤的颜色。

二、真皮层真皮层位于表皮层之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结构和组织。

真皮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

它为皮肤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并且起到了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和营养供给的关键作用。

1. 结缔组织: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它使皮肤具有强韧性和柔韧性。

2. 弹力纤维:真皮层还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延展性。

3. 血管:真皮层内有很多血管,通过调节血液的流动来帮助调节体温。

4. 神经末梢:真皮层的神经末梢负责传递触觉、痛觉和温度的信息,充分发挥了皮肤作为感觉器官的功能。

5. 汗腺:汗腺分布在真皮层,通过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排除体内废物。

三、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层之下,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脂肪组织起到了保温和储能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保护内脏和缓冲外部压力的作用。

结缔组织则起到了将皮肤与其他结构紧密连接的作用。

皮肤的重要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分界线,能够有效抵御细菌、病毒、化学物质等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

2. 感觉功能:皮肤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到触摸、热、冷、疼痛等不同刺激。

3. 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汗腺和血管的调节,帮助体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4. 储能功能:皮下组织中的脂肪作为能量的储存库,为机体的正常运转提供能量。

5. 代谢功能:皮肤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如合成维生素D,参与蛋白质和脂肪的新陈代谢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皮肤——周雪瑞_PPT幻灯片

人体解剖生理学皮肤——周雪瑞_PPT幻灯片

三、皮下组织:
位置:真皮深层,连 接皮肤和肌肉。 构成:疏松结缔组织, 并含有大量脂肪组织。 作用:维持体温、缓 冲外来压力。
衰老的皮肤组织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1、皮肤的含水量减少(尤其表皮) 2、真皮结缔组织的主体——胶原纤维明显减 少、液化、变性,并以一种坚硬的形式凝固 在一 起,使皮肤失去韧性、弹性。 3、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层萎缩。
皮肤
一、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 1、角质层:细胞退化为透明的角质小片——皮屑 , 可脱落。 2、透明层:薄皮中,此层不明显,核浅,消失, 细胞界限不清楚。 3、颗粒层:薄皮中,此层不明显,核染色浅, 是开始退化的表皮细胞。 4、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 (1)棘细胞层:5-10层细胞,不规则, 多角形,体较大。 (2)基底层: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体 较小,紧密排列。
四、皮肤的附属器:
1、毛 发:毛干、(毛根、毛囊)——毛球、毛乳头、 立毛肌(平滑肌)。 功能:保持体温,保护机体免受创伤。
2、皮脂腺:位于毛发与竖毛肌之间,可以产生皮脂, 保护皮肤,滑润皮肤。
3、汗 腺:分泌部、导管部、 排泄废物,湿润皮肤, 参与体稳调节和水盐平衡。
4、指 甲:由角化的表皮衍化而来,半透明,弯曲, 其根部生发层继续增殖。
sebaceous gland arrector pili muscle sweat gland duct
hair follicle nerve fibers
sweat gland artery vein fat
基底层细胞之间具有黑色素细胞,内 有黑色素,其量的多少决定皮肤颜色的深浅。
黑色素小体内的酪氨酸 ↓(酪氨酸氧化酶)
1、正常脱落: 2、受损: (1)生理性再生:伤及表皮浅层时,由生发层细胞

皮肤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皮肤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防晒
每天涂抹防晒霜是预防紫外线 伤害的重要措施,避免皮肤晒 伤和老化。
抗氧化
使用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护肤品 ,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
特殊皮肤护理
痘痘肌护理
针对痘痘肌肤,选择控油、抗炎的护肤品, 避免挤压痘痘,保持皮肤清洁。
抗衰老护理
使用含有抗衰老成分的护肤品,如胶原蛋白、 胜肽等,延缓皮肤老化。
敏感肌护理
控制糖分摄入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加速皮 肤老化,应控制糖分摄入。
保持水分充足
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皮 肤保湿和排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皮肤生理功能
屏障功能
01
02
03
保护作用
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外层组 织,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和 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 作用。
防止水分丧失
皮肤能够有效地防止体内 水分的丧失,保持皮肤湿 润和防止脱水。
防止外界物质入侵
皮肤能够阻止外界有害物 质、细菌、病毒等进入体 内,维持内环境稳定。
温度调节
感受外界温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温和缓 冲外力的作用。
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等。毛发主要起保护作 用,同时也有美观作用;汗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皮脂 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并抑制细菌生长。
不同部位的皮肤附属器分布密度和特点不同,如手掌和脚掌 的皮肤较厚,且无毛发分布;面部的皮肤较薄,毛发和皮脂 腺分布较为丰富。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光疗、激光 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 导,正确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角质层构成皮肤重要的保护层,使皮肤能耐受摩擦,阻 挡外来物质的侵害。同时防止干旱和潮湿环境对人体 细胞的伤害。
分布在人体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较厚,具备全部5层结构。 而其它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棘层、颗粒层和角质 层的层数少,而且无透明层。上述各层细胞实际上是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角质形成细胞不 断脱落和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基底细胞不断向表层推 移,最终在皮肤表面变的扁平而坚硬,形成了几层甚 至几十层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形成表皮坚韧的 角质层。角质层硬化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产生大量纤维 化的、具有防水特性的角蛋白,这一过程称为角质化 或角化(keratinization)。
乳头层 网织层 环层小体
二、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将皮肤与肌肉等 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 的脂肪组织是能量的重要贮存形式,并具有维持体 温和缓冲外来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因年龄、 性别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并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
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 线。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 对的,如果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 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等均引起对化 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减弱。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 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四)防紫外线作用
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角质层细胞有反射 光线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作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 可吸收长波紫外线。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 最强,所以,有色人种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 人高。

解剖生理学-皮肤

解剖生理学-皮肤

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
位置:位于表皮基底细胞之间。 LM:具有短指状突起。 EM:胞质含有致密核芯的小泡,细胞底 部与盘状的感觉神经末梢接触。 功能:不明,可能感受触觉。 来源:原始的表皮细胞
• 二、真皮dermis
• 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分为两层: (一)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二)网织层reticular layer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2.棘层stratum spinosum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二)非角蛋白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 位置:位于基底细胞之间 LM:胞体圆形,突起伸入基底层和棘层, 胞质内含有黑色素。 EM:胞质中有椭圆形小体,称黑素体, 内含酪氨酸酶,能将酪氨酸酶转化为黑色 素。 功能:产生黑色素 来源:神经嵴
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位置:位于棘层
LM:具有树枝状突起。 EM:胞核呈不规则形或分叶形,胞质内含有特殊的 伯贝克颗粒,切面呈网球拍状或杆状,内有一条纵行 的致密 功能:抗原呈递细胞 来源:骨髓
• 2.顶泌汗腺:又称大汗腺,位于腋窝、乳晕、 肛门周围。腺腔大,分泌物粘稠,被细菌分解 后产生特别的臭味,称狐臭。
(二)立毛肌(arrector pili muscle) 是一束斜行的平滑肌,一端附着于毛囊,一端止 于真皮乳头层。
(三)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泡状腺
1.腺泡 2.导管
• (四)汗腺sweat gland:
• 单管状腺 • 1.局泌汗腺:又称小汗腺

皮肤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生理功能:帮助VD形成功能
➢ 皮肤的表皮细胞内含有7—去氢胆固醇 紫 外 线
VD3
帮助肠道吸收钙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定义
皮肤完整性受损:个体的皮肤完整性处于可能受损
的危险状态。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1
糙、硬、软、光滑等。
其它:
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等
皮肤的生理功能:调节体温作用
➢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 息: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细胞: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 受器
➢作为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 温度保持恒定。
体表热量的扩散方式: ◇ 热辐射 ◇ 汗液的蒸发 ◇ 皮肤周围空气对流 ◇ 热传导
Nail
指甲
皮肤的功能
• 保护/屏障 • 吸收 • 感觉 • 分泌排泄功能 • 体温调节 • 代谢作用 • 免疫功能 • 帮助维生素D形成
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 /屏障
❖ 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 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
❖ 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1 cm2 皮肤成分: 600万个细胞 上千个感觉器 200 个疼痛感受器 400 cm 神经纤维 100 cm 血管 100 个汗腺 15 个皮脂腺
内容
1 皮肤的解剖学特点
2
皮肤的生理功能
3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皮肤结构图:
皮肤的结构:
表皮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 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两大 类细胞组成。
皮肤的生理功能:感觉作用
皮肤中感觉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感受体位沿神经纤维传 入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觉、痛觉、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共58张PPT)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共58张PPT)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
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一、表皮(Epidermis)
角质形成细胞 Karatinocyte
(属于外胚叶分化 的上皮细胞基底层
表皮 根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分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 non-keratinocytes
子筛立体结构,可进行物质交换并有

利吞噬〕
成 细胞:含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噬色素 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4、具有:①抵御外界冲击力②支撑皮下组织 ③储存水、电解质及血液④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
三、 皮 下 组 织 〔subcutaneous tissue〕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stratum cormeum)
1、基底层或生发层〔stratum basale or germinatum〕:位于表皮的最下一层立 方形或圆柱状细胞,嗜硷性、核偏下方含 有黑素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 胞每天约有10%进行核分裂并有序地渐渐向 外表移行。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 约需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外表脱落又需 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 替时间。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皮肤 skin
表皮
Epidermis
真皮
Dermis
皮下组织
Subcutis
皮肤附属器
Appendages
毛发
皮脂腺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共71张PPT)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共71张PPT)

皮肤的组织结构
表皮〔epidermis〕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皮肤的分层
角质层
透明层 皮脂腺是一种全浆分泌腺,没有腺腔,整个细胞破裂即成分泌物
生长期 3~6年
退行期 3~4周
休止期 3~4个月

指〔趾〕末端伸侧的一种硬角蛋 白性板状结构
由甲体和甲根构成
皮肤的神经、血管、 淋巴管和肌肉
皮肤的神经 皮肤的血管 皮肤的淋巴管 皮肤的肌肉
毛囊共同形成〕 ➢ 毛乳头 ➢ 〔真皮结缔组织突入
毛球局部〕
毛发
4. 结构〔2〕 a. 毛髓质 为毛干中轴,由1~2层立方形未完全角化的 髓细胞组成。毛球部髓细胞体积大,顶端 无。 b. 毛皮质 为毛发的主要成分,构成毛的基质,由数层 菱形角质细胞叠积而成,细胞内含有黑色 素颗粒。 c. 毛小皮
毛发的生长周期
等组织相连接; 位置:大汗腺位于皮下组织及真皮内
汗腺 甘油二酯
年龄的影响:青春期皮脂分泌最多。
皮下组织的厚度随性别、年龄、营养及所在部 非角质形成细胞 —— 黑色素细胞〔基底层〕
毫毛〔体毛〕〔无髓质〕
位而异,并受内分泌调节。
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
功能:缓冲机械压力
储藏能量 保温作用
又称生发层
新生表皮细胞
基内幕胞是单层排列的柱状上皮细胞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3
与自由基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 防止衰老。
28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29
黑色素的调控因素
铜离子
微量元素中铜离子、锌离子参与黑色素形成 过程,是黑色素生成增加。
硫氢基
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
34
35
乳头层
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
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
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
36
37
胶原纤维
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 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
白构成)。
13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功能
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
14
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 3层,无细胞核) 成分: 角母蛋白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19d
14d
14d
24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此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 (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μm的 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

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病理

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病理
01
毛发
由角质组成的细丝,具有保护、调 节体温和触觉感知的作用。
汗腺
分泌汗液,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03
02
皮脂腺
分泌油脂,具有滋润皮肤和毛发的 作用。
指甲和趾甲
保护指(趾)头末端,具有防止损 伤的作用。
04
02 皮肤生理功能Fra bibliotek保护作用
01
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外层,能够抵御外界物理、化学和
生物因素的侵害,如紫外线、细菌和病毒等。
04 皮肤疾病
湿疹
定义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 痒、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病因
湿疹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过敏等因素有 关。
治疗
湿疹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诱发因素、使用抗炎药物、 局部免疫调节剂等。
银屑病
定义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表面有银白色鳞屑。
棘层
由多角形细胞组成,具有再生和修复的功能。
真皮层
乳头层
由结缔组织纤维和细胞组成,具有输 送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网状层
由粗大的结缔组织纤维和细胞组成, 具有支撑皮肤结构和维持皮肤弹性的 作用。
皮下组织
脂肪细胞
储存能量,具有保温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结缔组织纤维
维持皮下组织的结构和稳定性。
皮肤附属器官
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病理
目录
• 皮肤解剖结构 • 皮肤生理功能 • 皮肤病理学 • 皮肤疾病
01 皮肤解剖结构
表皮层
角质层
由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组成,具有保护、 保湿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
透明层
位于角质层下方,由扁平的透明细胞组成, 具有防止水分和电解质通过的作用。

人体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解剖

人体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解剖

人体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解剖人体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扮演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和保护功能。

除了外观的美化和体温的调节外,皮肤还能感受触觉、调节水分和物质的交换,并阻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

而皮下组织则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并储存着能量和水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一、皮肤解剖结构人体皮肤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1. 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多层表皮细胞组成。

它是防止水分散失和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表皮由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和黑色素细胞层组成。

- 角质层:由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起到防止水分流失和保护作用。

- 颗粒层:含有角质颗粒,有助于角质细胞的排列和形成。

- 有棘层:由棘细胞组成,有充实及维持表皮的功能。

- 基底层:含有黑色素细胞和角质细胞,参与色素的生成和角质细胞的再生。

- 黑色素细胞层:富含黑色素细胞,决定皮肤的颜色。

2.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和附属器官组成。

真皮具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为皮肤提供支撑和弹性,同时包含血液供应和感知触觉的结构。

- 基底膜: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稳定并连接两者,以支持表皮的正常功能。

- 弹力纤维层:含有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伸展性。

- 胶原纤维层:包含丰富的胶原蛋白,赋予皮肤强度和稳定性。

- 血管和淋巴管: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清除废物和代谢产物。

- 神经末梢:传递触觉、痛觉和温度感受等信息。

- 附属器官:如汗腺和毛囊,参与体温调节和毛发生长。

3.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皮下组织在保护内脏和骨骼的同时,也有着储存能量和维持体温的功能。

- 脂肪细胞:储存能量、保温和缓冲撞击的作用。

- 结缔组织:支撑和连接皮肤、肌肉和骨骼,为身体提供形态和稳定性。

二、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作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抵御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防止有害物质侵入体内,同时阻碍水分的流失。

皮肤的解剖知识点总结

皮肤的解剖知识点总结

皮肤的解剖知识点总结一、皮肤的主要层次结构1. 表皮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组织,主要由表皮细胞和角质细胞构成。

表皮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分为基底细胞、色素细胞、角质细胞等。

表皮的最外层由死亡的角质细胞构成,这一层称为角质层,它对于保护皮肤免受外界伤害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真皮真皮是皮肤的中间层,它主要由结缔组织、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

真皮中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汗腺、皮脂腺等器官,这些器官对于维持皮肤的功能和感知外界刺激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皮肤的最内层组织,它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对于维持皮肤的温度和提供机械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二、重要的皮肤器官1. 毛发毛发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它由毛囊和毛乳头构成。

毛囊是毛发的生成和生长的结构,毛乳头则是毛发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调节结构。

2. 汗腺汗腺主要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

大汗腺分布在全身皮肤中,而小汗腺主要分布在手掌和脚底等部位。

汗腺主要起着散热和排泄体内废物的作用。

3. 皮脂腺皮脂腺是皮肤的另一个附属器官,它主要分布在皮肤的真皮层中,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湿润以及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常见的皮肤疾病1. 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痤疮的发病机制与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囊的通畅有关,而且与内分泌水平、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联。

2.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的、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红斑和鳞屑。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调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3.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瘙痒、发红和炎症。

湿疹的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四、皮肤的生理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能够通过表皮细胞和角质层来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和感染。

2. 感知功能皮肤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它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

3. 分泌功能皮脂腺和汗腺等器官在皮肤的分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泌油脂和汗液以维持皮肤的湿润和保护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位于体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角质层,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皮肤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人体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为1.2~2.0m2,新生儿约0.21m2。

不包括皮下脂肪层,皮肤厚度约为0.5~4mm,其随年龄、部位和个体差异而异,如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0.5mm,而掌跖部位皮肤最厚,可达3~4mm。

皮肤表面由许多皮嵴和皮沟形成,略隆起的为皮嵴,凹下的为皮沟。

皮嵴部位常见许多凹陷小孔,称为汗孔,是汗腺导管开口部位。

皮沟深浅不一,将皮肤划分为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皮肤,在手背、颈部等处最为清楚。

足趾及手指曲侧的皮沟和皮嵴平行排列构成的特殊涡纹状图形称指纹,其形状由遗传因素决定,终生不变。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与其下的组织相连,其中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官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

(一) 表皮表皮(epidermis)位于皮肤的最外层,来源于外胚层,属于复层鳞状上皮,是日常化妆品直接接触的部位,主要有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和非角质形成细胞(non-keratinocyte)两大类。

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1.角质形成细胞也叫上皮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在分化过程中最终形成角蛋白,故又称角蛋白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及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结构如桥粒和半桥粒。

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可将表皮分为5层,由里向外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位于表皮的最里层,由1层排列呈栅栏状的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长轴与真皮-表皮交界线垂直。

核较大,卵圆形,细胞质深嗜碱性。

它是未分化细胞,代谢活跃,不断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以更新表皮。

基底细胞内尚含有多少不等的黑素,其含量多少与皮肤的颜色是一致的。

基底层与真皮的相交面呈波浪状,表皮向真皮伸入的部分称表皮脚,真皮向表皮突出的部分称乳头,两者相互镶嵌,其间交界处用PAS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可见0.5~1.0μm 厚的紫红色的均匀质带,称之为基底膜带(basement menbrane zone,BMZ)过去称基底膜,将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起来。

此膜具有渗透的屏障作用。

(2)棘层(straatum spinosum)位于基底层上方,是表皮层中最厚的一层,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胞体比较透明,细胞轮廓渐趋平。

在棘细胞间可散有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

电镜下,棘层上部细胞胞质中散在分布许多200~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膜被颗粒,也称为角质小体(keratinosome)或Odland小体。

(3)颗粒层(granuloma layer)位于棘细胞上方,在角质层薄的部位由1~3层棱形或扁平细胞构成,而在掌跖等部位细胞可厚达10层,细胞长轴与皮面平行。

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碱性的透明质颗粒,故名颗粒层,这些颗粒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可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

这一层对于化妆品使用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4)透明层(straum lucidum)位于颗粒层和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跖等部位的较厚表皮中。

HE染色可见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光镜下胞质呈均质透明状并有强折光性,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5)角质层(stratum couneum)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50层。

表皮从基底层形成细胞,并增殖、分裂,向上层逐渐推移,细胞也逐渐形成角蛋白,而最后至细胞衰亡、脱落。

这个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细胞动态变化,称为角质化。

一般表皮的角质化过程约需27天时间。

由于化妆品是涂抹在皮肤的表面即角质层上,所以角质层的机能和状态与化妆品的使用有很大关系。

基底层细胞分裂、逐渐分化成熟为角质层细胞并最终由皮肤表面脱落是一个受到精密调控的过程。

角质细胞间桥粒逐渐消失,并有规律的脱落,即干燥的死亡细胞呈鳞状或薄片状逐渐剥离,即皮肤在这一层进行生理性脱落,衰亡的表皮细胞自动脱落。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基底细胞分裂周期为13~19d。

分裂后形成的新生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的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部的时间为14~42d,从颗粒层表面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又脱落约需14d,共28~56d,称表皮的更替时间(turn overtime)或表皮的通过时间(transit time)。

表皮基底细胞分裂周期和表皮通过时间,共41~75d,称为表皮的更新时间2. 非角质形成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未定类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

(1)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位于基底层,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以后移至皮肤中,分散至基底细胞之间,约占基底细胞的10%。

几乎所有组织内均有黑素细胞,但以表皮、毛囊、黏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处为多。

与角质形成细胞不同,黑素细胞没有张力细丝和桥粒。

黑素颗粒进入角质形成细胞后像伞样聚集于细胞核顶上方,起到遮挡和反射紫外线的作用,保护细胞核免受辐射损伤。

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黑素的多少决定了皮肤颜色的深浅。

酪氨酸酶:系黑素细胞特异性酶(单酚单氧化酶,需氧氧化酶),主要分布于黑素小体内,其氧化活性需要分子氧和铜离子,在黑素合成上,此酶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多巴(二羟苯丙氨酸)和多巴转化为多巴醌。

影响黑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环节及因素主要有:1)酪氨酸和氧的供给量;2)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量;3)合成的黑素小体量;4)取细胞的环境;5)激素(尤其是黑素细胞刺激激素)、紫外线和生理性黑素合成抑制和促进物等影响。

使用含汞成分的化妆品可使短期内令皮肤得到美白,由于汞化合物置换酪胺酸酶中的铜离子,降低其活性,所以使用含汞化妆品后短期内会出现色素减退的现象。

但时隔不久,重金属就会结合体内巯基丧失活性而解除对黑色素的抑制,从而造成褐斑的反弹和大量的色素沉着。

而且一旦停用,还可以引致突发性暗疮印、斑点颜色变黑并剧增,甚至造成终身性皮肤伤害。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是由起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一定循环通路进入表皮中形成的免疫活性细胞。

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数量约占表皮细胞总数的3%~5%,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一般面颈部较多而掌跖部较少,亦可见于口腔、腭扁桃体、咽部、食管、阴道、直肠黏膜及真皮、淋巴结、胸腺等处。

郎格汉斯细胞HE染色表现为透明细胞,氯化金染色显示出树枝状突起。

细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又称Langerhans颗粒,多位于细胞核凹陷附近,长约150~300nm,宽约40nm,其上有约6nm的周期性横纹,有时可见颗粒一端出现球形泡而呈现网球拍样外观。

目前认为Birbeck颗粒是由Langerhans细胞吞噬外来抗原时胞膜内陷形成,是一种消化细胞外物质的吞噬体或抗原贮存形式。

Langerhans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包括IgG、IgE、C3b等的受体以及特定抗原。

LC的功能类似巨噬细胞,可吞噬外源物质,识别、处理入侵的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增殖,产生淋巴因子。

因此,LC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LC细胞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OKT6)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

(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一般认为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细胞,散在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与角质形成细胞以桥粒相连,常固定于基底膜而不跟随角质形成细胞向上迁移。

细胞有短指状突起,胞质中含有许多直径为80~100nm的神经内分泌颗粒,胞核呈圆形,常有深凹陷或呈分叶状。

Merkel细胞在感觉敏锐部位(如指尖和鼻尖)密度较大,这些部位的神经纤维在邻近表皮时失去髓鞘,扁盘状的轴突末端与Merkel细胞基底面形成接触,构成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用。

(4)未定类细胞(indeterminated cell)位于表皮基底层,其来源和功能不十分清楚。

其特点是没有黑素体及朗格汉斯颗粒。

此种细胞可能分化为朗格汉斯细胞,也可能是黑素细胞前身。

目前多认为该细胞就是未成熟的或未能找到Birbeck颗粒的LC。

(二)真皮真皮(dermis)来源于中胚层,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

真皮内有各种皮肤附属器官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真皮可分为2层,靠近表皮下方很薄的部分称乳头层,乳头层的下方是较厚的致密的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

乳头层的乳头向上与表皮的表皮突犬牙交错,通过基底膜膜带将表皮与真皮紧密相连。

乳头层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有游离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Meissner小体)。

网状层内有致密丰富的纤维和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等结构。

(1)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s)胶原纤维含量最丰富,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HE染色呈浅红色,胶原纤维由直径为70~140nm的胶原原纤维聚合而成,主要成分为I型胶原,少数为Ⅲ型胶原。

(2)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s)网状纤维是一种未成熟的胶原纤维,由直径40~65nm的网状原纤维聚合而成,主要成分为Ⅲ型胶原。

主要分布于乳头层、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以及基底膜带的网板等处。

HE染色难以显示,银染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3)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s)弹性纤维HE染色不易辨认,醛品红染色呈紫色。

电镜下弹性纤维较胶原纤维细,直径1~3nm,由无定形的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相互交织呈波浪状,缠绕在胶原纤维束之间。

弹性纤维还分布于皮肤附属器、神经末梢周围,起支架作用。

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受牵拉后易恢复原状。

(4)基质(matrix)基质为填充于纤维、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的无定形的均匀状物质,主要成分是黏多糖、水、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等。

(5)细胞(cell)真皮中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Langerhans 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等,还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其中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是真皮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常驻细胞,与纤维和基质的形成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