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结课论文
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应用
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应用一、引言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物理环境数据,而且具备低成本、低功耗、灵活部署等优点。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应用。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若干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括传感器、处理器、电源、天线、通信模块等部分。
其中,传感器用于收集环境数据,处理器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电源用于为系统提供能量,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节点通信。
这些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建立起一张网络,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1. 能量管理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数量可能较多且分布广泛,节点电池能量的充电与管理十分关键。
在节点设计时,需要考虑能量消耗情况,比如节点处于闲置状态,如何让其进入低功耗模式,以节省用电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分层设计,对于功能相同的节点废除重复工作,实现功率节约。
2. 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方式有点到点通信,点到多点通信以及多点到多点通信等不同形式。
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资源约束条件,提高传输速度和减少能量消耗。
3. 安全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通常部署在公共空间中,而且可能暴露在黑客和恶意攻击的风险之下。
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需要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比如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保护等。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相较于有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更适用于分散且大范围的环境监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节点可安装在环境监测对象附近,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比如室内温度、湿度等,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器中,实时显示。
同时,还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更深度的分析、处理。
这对众多领域有重大影响,如气象、环境监测、节能等。
2. 农业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节点安装在部署在湿度、温度等监测点,收集农田的环境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MSN无线传感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无线传感器网络1、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正逐渐向智能化、微型化、无线网络化发展[1]。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低功耗硬件平台设计拓扑控制和网络协议、定位技术等。
这种传感器网络综合了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短程无线通信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
而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人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
由于WSN的巨大应用价值,它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过程控制、国家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如果一个全功能节点被激活,它就可能建立一个网络并把自己设为网络协调器,其它的普通节点可以申请加入该网络。
这样就可以建成一个具有星型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文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支持超帧结构,网络协调器经过能量扫描、主动信道扫描后,按照设定的参数周期性的发送信标帧。
普通节点首先经过能量扫描和被动信道扫描后,获取信标帧中包含网络特征的参数,如信标序号、超帧序号和网络标号等。
通过同步请求与网络协调器同步,再通过匹配请求与网络协调器关联。
在与网络协调器关联的过程中,网络协调器为每个请求关联的普通节点分配16位的短地址。
这样在以后的数据传送中就可以用短地址进行通信,提高通信效率、降低发射中的能量消耗,从而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传感器,即能够感受物体属性参数的元器件,这一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陌生和新鲜,然而随着IT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测量系统的组成已发展到智能化和网络化。
上世纪70年代,是模拟控制和显示器时代,传感器测量参数只能实现所谓的点对点传输,即多个参数的测控需要多个显示/控制器,这样的通信网只能说是传感器测量网络的雏形;80年代采用微处理器串/并接口(RS-232、RS-485等)与传感器连接,而构成具有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90年代至21世纪初采用现场总线连接传感器构成局域网,产生有线连接的智能传感器网络;至目前为止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已成为业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它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发展,应运而生的。
时下,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产业及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作为其最底层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WSN网络的性能好坏和功能强弱显得尤为突出。
应用中,WSN是由众多功能相同或者不同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并把它们科学地分布于被监测区域,各节点间自组织形成无线网络(一般多采用Zigbee协议),采用多条链路进行数据传送,最终把各类属性测量数据(如温/湿度、烟雾浓度、物体移动等)汇聚和融合处理后经网关与外网联结,到达用户终端(电脑、手机等),给用户提供安全正常的信息,或者危险的非正常的信息,以便进行及时干预。
1对WSN的约束条件及性能要求实际应用中各个传感器节点多数是分布于无人区、野外、甚至是军事区和剧毒、易腐蚀、等恶劣环境中,因此有以下约束限制:1)自带电源提供能量,如钮扣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2)安装要隐蔽。
要求节点的体积小、外壳设计要防水、防氧化,甚至有抗爆能力;3)无线通信距离不能太远,一般限制在几米至几十米,以节省能量。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多学科融合的结果,其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前景无限,受到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结构和体系结构,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简要介绍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热点的最新进展,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5-0139-02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将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集于一体,实现了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融合[1]。
无线传感器网络正逐渐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的“Business Week”曾在1999年预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为2l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l项技术之一[2]。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及其演化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作进一步处理和应用,实现了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类社会三元世界的连通。
一个WSN 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通信网、管理中心、用户等元素。
WSN经历了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3个阶段。
[3]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因而包含众多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2.1 MAC协议的研究MAC协议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冲突问题,控制无线通信模块的运行,MAC层的运行效率直接反应整个网络的能量效率, MAC协议成为WSN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
MAC协议一般采用“侦听/休眠”交替的信道侦听机制,以减少空闲侦听,节约能耗。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
海南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论文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学院:信息学院专业:姓名:导师姓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前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门深奥但是具有趣味的学科。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无数高尖端的技术被人们发明并推广出来。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就是这么一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兴技术。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终于露出了庐山一角。
中国是个古老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养活这13亿人口就要依仗农业生产。
于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作用作下介绍。
一、什么是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节点的全分布系统。
通过随机投放的方式,众多传感器节点被密集部署于监控区域。
这些传感器节点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通信模块和能源单元,它们通过无线信道相连,自组织地构成网络系统。
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无线传感器网络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改变传统农业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 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迅速提高生产力。
三、三、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1.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温室环境信息采集和控制。
在温室环境里单个温室即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 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 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论文
编号:无线传感器网络题目:位置辅助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院(系):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生姓名:郝涛学号:102081405同作者:郝涛指导教师:李小龙职称:副教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技术研究2010 年12 月6 日一种位置信息辅助的Ad Hoc 网络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摘要: 针对Ad Hoc 网络中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开销大, 以及位置路由中位置信息在获取方式上存在的缺点, 提出一种位置信息辅助的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LAODV) , 协议结合AODV 以按需的方式获取网络节点的位置信息, 并以泛洪、位置信息修正的贪婪转发和局部受限泛洪相结合方式进行路由发现, 同时提出了路由维护策略和局部多径备份路由策略.关键词: ad hoc 网络; 路由; 贪婪转发; 多径Abstract: To decrease o verhead of on demand vector routing protocol andovercome shortcomings of location aided routing s about get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a novel location aided ad hoc on demand vector routing protoco l ( LAODV) is proposed. In LAODV, location information is got on demand. During ro ute discovery , flooding , location correct based greedy forward strategy ( LCGF) and limited flooding in expected zone ar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a no vel method for routing maintenance and a strategy of local multi path backup routing are illustrated.Key words: ad hoc networks; ro uting; greedy forward; multi path1引言近年来Ad Hoc 网络的路由协议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大部分路由协议主要采取主动维护路由表或按需利用泛洪方式发现路由, 由于Ad Hoc 网络信道资源受限和动态拓扑, 使得降低路由发现和维护开销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相比之下, 按需路由比主动式路由更适合动态拓扑环境下的应用. GPS、GLONASS、北斗等定位系统的普及, 使得网络中各个节点获得自己的位置信息变得可行, 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由于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近来引起了关注, 但当前的位置路由大多假设节点已知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 且位置信息获取通过位置服务器分发各节点位置信息或周期性广播节点位置信息, 消耗了较多的网络资源, 且网络的动态拓扑也降低了位置信息的时效性.以按需方式获取节点位置信息既能够保证位置信息的时效性, 又能有效节省网络资源开销. AODV 路由算法是性能最好的按需路由算法之一, 但由于其路由发现过程只能形成一条从源至目的节点的单径路由, 在分组转发过程中, 一旦路径断裂, 便需重新进行路由发现. 由于Ad Hoc 网络的高动态拓扑, 必然导致要进行频繁的路由发现, 从而增加路由开销, 消耗过多网络资源. 因此, 如何降低AODV 的路由开销显得非常必要.本章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结合按需路由和位置路由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位置信息辅助的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LAODV.2 LAODV协议描述LAODV 协议是在传统AODV 中有效地引入位置信息进行混合路由发现、维护等操作, 降低路由发现开销, 提高协议可扩展性.2.1 位置信息获取与传播LAODV 的位置信息获取是反应式、按需的, 主要通过各种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学习获得, 以这种方式获取的位置信息比通过节点或位置服务器周期性广播获取的位置信息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因为后者获取的位置信息时效性与广播间隔周期相关, 周期越长, 时效性越差, 且存储的位置信息随着节点移动性加快, 时效性越差. 而按需的位置信息获取以及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其它节点位置信息,其时效性较强, 这对于AODV 路由断裂后, 采用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发现是非常有利的.2. 2 路由发现策略2.2 1 路由发现基本过程根据目的节点位置信息是否可用, 路由发现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目的节点位置信息不可用时以传统AODV 方式的路由发现; 二是目的节点位置信息可用时以贪婪转发和受限泛洪相结合的混合路由发现.具体过程为: 当源节点需要发现一条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时, 首先检查其本地路由表, 如果有可用路由, 则直接使用; 如果路由表中没有可用路由, 则在本地位置信息列表中查询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 如果位置信息列表中有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 则采用2. 2. 2 节提出的LCGF 转发策略进行路由发现; 如果没有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 则采用AODV 的泛洪方式广播其路由请求分组RREQ 来查找路由.路由响应过程与传统AODV 的路由响应机制相同.2.2 .2 位置信息修正的贪婪转发策略LCGF贪婪转发策略是指在分组转发时, 中间节点将分组转发到位于目的方向上的一个邻节点, 通常情况下,分组能够被有效地转发至目的节点. 但有时贪婪转发在源和目的节点间存在路由的情况下也找不到路由.当源节点利用目的节点位置信息进行基于位置的路由发现时, 采用这里提出的LCGF 策略. LCGF 策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1 目的节点位置信息修正在传统基于位置的贪婪转发中, 源节点将t0 时刻更新的目的节点d 的位置信息包含于RREQ 分组中, 中间参与转发的节点都以该时刻目的节点位置信息作为选择下一跳转发节点的参考方向. 而在本文的位置信息获取可以通过不断从其它分组中学习得到, 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如图2 所示,假设源节点S 位置信息列表中存在t 0 时刻更新的目的节点有效位置信息, 如果在t 1> t0 时刻节点S∀需要与节点D 通信, 则节点B 会从节点D 发至S∀的RREP 分组中获得节点D 在t 2> t 1 时刻的更新位置信息. 所以当节点S 在t3 时刻需要与节点D 通信, 且路由表中无可用路由和t3- UT ( D) < T ,UT ( D) 表示节点存贮的关于节点D 的位置信息更新时间, T 表示位置信息有效生存时间. 则S 将节点D 在t 0时刻更新的位置信息插入RREQ 分组中. 当S 发送的RREQ 分组以贪婪方式转发至节点B 时, 显然, 节点B存储的节点D 的位置信息比RREQ 中的时效性强, 则利用更新的位置信息替换RREQ 中的相应选项.在以贪婪方式转发分组的过程中, 如果中间转发节点存储的关于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比来自源节点的RREQ 分组中包含的目的节点位置信息时效性更强时,则在转发该RREQ 分组前, 利用本地关于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将RREQ 中的目的节点位置信息替代, 这一过程称为目的节点位置信息修正.2 采用最大前程的贪婪转发策略当源节点具有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时, 则利用贪婪转发策略进行路由请求. 在一个带宽受限的网络中,路径越长, 则端到端时延越大, 消耗的网络带宽也相应较多. 因此, 最小跳数的路由发现成为大多数路由协议进行路由发现时的度量准则. 本文的贪婪转发策略也以最短路径为目标, 在贪婪转发过程中, 选择具有最大前程的邻节点作为下一跳转发节点.3 局部受限泛洪的贪婪转发失败恢复策略所谓局部受限泛洪就是在贪婪转发失败时, 由转发失败的节点确定的局部区域进行泛洪. 局部受限泛洪区域是一个矩形区域, 如图3 所示, 其中R= ( t1-t 0) , 其中 、t0 和t 1 分别为目的节点平均移动速度、获知目的节点位置信息时的时刻以及发起路由请求时的时刻. 受限泛洪基本过程为:源节点S 进行贪婪转发, 设贪婪转发过程中依次选择的下一跳节点为B, ∃, E, F, G;当转发至G 时, G 在其与目的节点方向没有邻节点, 则发送一个贪婪转发失败分组G- FAIL 至上一跳节点F, G- FAIL 分组中包括修正后的目的节点D 的位置信息;节点F 收到G- FAIL 分组后, 对目的节点位置信息进行修正, 然后判决区域Fbcd 与F 的传输范围重叠区域内是否有除G 以外的节点, 如果有其它邻节点, 则节点在Fbcd 区域内以泛洪方式向目的节点发起路由请求, 路由请求的源节点S 替换为本节点F;如果重叠区域内没有邻节点, 则F 向E 发送一个错误分组G- FAIL; 节点E 收到G- FAIL 分组后, 与F的处理相同;如果源节点S 收到G- FAIL 分组, 则本次贪婪转发失败, S 在全网泛洪路由请求;至此, 路径B, ∃, E, F 中的某个节点能够确定一个受限的泛洪区域, 并等待节点D 的路由响应分组RREP, 目的节点只对最先到达的RREQ 进行响应; 收到目的节点RREP 后, 向源节点S 发送路由响应RREP.根据以上三个准则, 利用位置信息进行路由发现的LCGF 策略的完整过程为:当源节点S 需要利用目的节点位置信息进行路由发现时, 将目的节点D 的位置信息插入RREQ 分组,采用最大前程的贪婪转发策略在其邻居节点集中选择一个距离目的节点最近的邻节点X 作为下一跳转发节点, 发送RREQ 分组至节点X ;一个中间节点收到来自上一跳节点的RREQ 分组且需要转发时, 如果本节点是目的节点, 或者本节点路由表中存在一条到达目的节点的有效路由, 且目的节点序列号满足AODV 要求, 则向上一跳节点发送RREP 分组, 路由请求结束; 如果无有效路由存在, 则转入第三步;利用目的节点位置信息修正机制进行位置信息修正, 并检查其邻居节点列表, 如果目的节点在其邻居节点集中, 则发送RREQ 至目的节点, 路由请求结束; 否则, 如果在到目的节点的方向上有邻节点, 则转入第四步;如果在到目的节点的方向上没有邻节点, 则转入第五步;选择距离目的节点最近的邻节点Y 作为下一跳转发节点, 发送RREQ 分组至Y, 转入第二步重复;采用局部受限泛洪的贪婪转发失败恢复策略转发RREQ 分组.对于路由请求的响应过程, 与传统的AODV 响应机制相同, 沿着路由请求的逆向路径发送RREP 分组至源节点.2. 3 路由维护策略在进行路由协议设计时考虑路由维护策略是必要的, 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分组的转发效率. 路由修复有两种情况: 当节点路由表中存贮的路由当前正在使用, 这类路由的断裂对网络的影响较大, 需要及时修复; 另一些路由当前可能未被使用, 当其断裂时, 在一定时间内不对网络产生影响, 不需要实时修复. 在LAODV 中, 我们将路由表中的路由分为两类: 活动路由( active, 正在被使用的路由) ; 后活动路由( postactive, 一个路由被使用过, 但现在没有被使用) , 对这两种路由分别进行不同策略的维护, 从而降低路由开销. 路由维护策略分为两部分:(1) 活动路由维护当一个活动路由的下一跳发生方向性链路中断时, 则节点发送一个Hello 消息至该邻节点, 并设置定时器T 1;在T 1 内如果收到该邻节点的响应分组, 则修复该链路;如果在T1 超时后, 没有收到响应分组, 且其至目的节点的距离小于MAX- REPAIR- TTL[ 1] 时, 则转入第四步, 如果距离大于MAX- REPAIR- TTL, 则转入第五步;如果本节点存有目的节点位置信息, 则利用LCGF 算法向目的节点发送RREQ, 如果本地没有目的节点可用位置信息, 则本节点向目的节点广播RREQ;向所有前趋节点(precursor)广播一个路由错误分组RRER.(2) 后活动路由维护由于在路由表中的后活动路由长时间不被使用,对其进行实时修复没有必要, 而且消耗网络资源, 所以采用被动的修复方式. 所谓被动修复是指当本地路由表中一条后活动路由的下一跳链路断裂时, 以链路层Hello 消息的周期TMAC作为超时间隔, 如果在TMAC内收到任何来自于该连链路的对端节点的分组(Hello, RTS,CTS,DATA 等) , 则自动修复该方向性链路, 如果在TMAC超时后没有收到来自该节点的任何分组, 则向所有前驱节点发送RERR.2. 4 局部多径备份路由策略为提高在高动态网络环境下, 路由频繁断裂时的路由性能, 提出了局部多径备份路由策略.定义: 节点A 至节点B 之间的一条主路径P, 主路径节点集合N( P ) , N( P) 中各节点邻居集的并集为N( all ) = ∗v N( P )N( v ) , 其中N( v ) 为节点v 不包括P 中节点的邻居节点集. 如果在A 和B 之间除了路径P 以外,还存在由N( P) ∗N( all ) 中节点形成的路径, 则称A和B 之间存在局部备份路由.局部多径备份路由策略设计目标是在尽量降低路由发现开销的情况下, 尽可能满足主路径上任何两个节点间存在局部备份路由, 使得在分组转发过程中, 当转发节点发现与下一跳节点链路断裂时, 能够选择备份路径进行转发. 该策略仅仅在路由响应过程中形成,对路由开销的影响很小. 主要过程如下:每个节点维护一个备份路由表( BRT BackupRoute Table) , BRT 中到达同一目的节点的路由记录可能有多个, 主路径中节点的邻节点发送备份路由响应的分组为B- REPP;源节点S 和目的节点D 的主路径P 中某一个节点u 向上一跳节点发送RREP, w N ( u) 的节点监听到该RREP 时: 如果BRT 中有到D 的路由, 则节点w 向节点u 发送备份路由响应分组B- REPP, 其中指示该路由为备份路由; 如果BRT 中没有到D 的路由, 则在BRT中记录REPP 中到达D 的路由; ( v P, x N( all ) , 节点v 收到节点x 发送的B- REPP 分组时, 节点v 在其BRT 中记录该备份路由; ( x, y N ( all ) , 节点y 收到节点x 的B- REPP 分组时: 如果节点y 的BRT 中有到目的节点D 的备份路由, 且到目的节点的跳数小于该分组中包含的路由跳数, 则y 向x 发送B- REPP 分组; 如果节点y 的BRT 中没有到目的节点D 的路由, 则丢弃该R- REPP 分组.为了使得局部备份路由能够有效地满足主路径链路断裂时的应用, 局部备份路由应满足如下约束条件:约束1: BRT 中备份路由不用于路由请求RREQ 的响应;由于BRT 中可能存在到达同一目的节点的多个跳数不同的备份路由, 且通常不是最短路径, 如果利用局部备份路由进行路由响应会导致LAODV 非最短路径经常发生.约束2: 对局部备份路由不进行本地修复;为了降低多径路由修复开销, 当局部备份路由发生断裂时, 不进行本地修复.约束3: 当主路径中的一个转发节点利用局部备份路由进行数据分组转发时, 该转发节点要将数据分组头部的剩余路由跳数选项改为剩余跳数的两倍, 以保证在该转发节点至目的节点之间存在任意一条备份路径情况下数据分组都能够成功转发.因为主路径上某个节点的局部备份路由的最长跳数是从该节点至目的节点跳数的两倍, 如图4 所示, 主路径P= { S, A , B, C, E, D} , 节点A 至目的节点D 的距离是4 跳, 节点A 在转发数据分组时, 最坏情况下, A至D 之间的主路径全断裂, 此时的备份路径是{ A , G,B,H , C, I , E, J, D} , 距离为8 跳. 所以, 当采用局部备份路径进行分组转发时, 数据分组的跳数应该设为原跳数的两倍, 以保证在最坏情况下分组的成功递交.3总结本文结合位置信息与按需距离矢量机制进行路由设计, 提出了一种位置信息辅助的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LAODV) , 协议以按需的方式获取网络节点的位置信息, 并结合泛洪、贪婪转发和局部受限泛洪方式进行路由发现, 对路由进行区分维护, 同时提出了LAODV 协议的多径备份路由策略, 以提高路由协议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 LAODV 能够有效适应Ad Hoc 网络的动态拓扑, 具有较好的路由性能.谢辞这次论文我是在李小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他那里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无线传感器网络论文正文
第一章无线传感器网络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代大多数信息技术领域中,作为基础的传感器技术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在获取信息方面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它作为基础知识出现在物联网等一些新兴概念中,随着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数据的技术的方式由过去单一化逐渐的朝微型化和网络的转变,带来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大规模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条件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成分、温度、湿度、亮度、压力、噪声等; 在医疗方面,在病人身上安置传感器,可以随时远程监控病人病情; 在工业控制中,许多大型设备需要监控关键部件的技术参数;在科学研究领域,传感器网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研究手段,可以应用在地震、火山活动过程、生态系统微观行为的观察等研究中;在军事领域,传感器网络可应用在战场监测及武器装备试验中,也可以用于对军用物资的管理; 传感器网络与农业结合,对农作物和环境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分、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量,可以达到低耗费、低污染、高产出的目的;在交通控制领域,车辆若装有传感器,可以监测车辆位置、速度、道路状况和车辆密度等信息,有助于司机了解路况。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环境等方而也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近年来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1]。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1.WSN 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各节点之间多以无线多跳无中心方式连接,并且能够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内目标对象的信息,并将相应信息返回给观察者。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传感器网络的 3 个基本要素;无线网络是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的通信方式,用于在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
无线传感器的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项新兴的信息采集技术正日趋成熟,随着硬件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正逐渐体现。
介绍了现场总线湿度测量系统、数字式湿度测量系统和短距离无线多点湿度测量系统三种系统,并对比系统之间的优缺点。
本文采用低电压、低功耗的湿度传感器设计一种湿度信息采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将湿度传感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都放在一个单片机上,这样可以节省系统开发维护成本。
设计节点和组网的时候,节点只负责短距离传输数据,通过多跳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基站上。
这样设计可以节省节点能源消耗,增加大规模数据传输距离,提升系统的应用范围。
基于WSN湿度采集节点,采集完数据后,传输到基站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再由节点以多跳的方式把数据传输到基站上,由基站统一传送,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距离。
其可支持节点数,大大超越了现有系统所支持的节点数,支持节点的增加和删除,并且自动形成网络拓扑结构,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虽然或多或少的会受环境所影响,但是通过实时监控节点状态和WSN所特有的可扩展性,可以第一时间检测出无效节点,可以减少损失。
对远程数据采集和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和选择,并根据系统应用的要求,提出了层次型的体系结构,无线湿度测量系统的三种层次结构为PC机及监控软件构成的监控中心;由中心控制节点构成的传感器主网和由传感器节点、中继节点、路由节点构成的传感器子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湿度采集路由协议监控系统A STUDY AND DESIGN OF HUMIDITY MEASURINGSYSTEM BASED ON WSN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s a new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mature, with a further reduction of hardware cost, and its greatprospect is gradually reflected. Describes the field bus and humidity measurementsystem, digital humidity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short-range wireless multi-pointhumidity measurement system of three systems,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systems. This low-voltage, low power humidity sensor andhumidity information to desig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collection. Thehumidity sensor modul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s are on a single chip, so thatsaves system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costs. When the nodes and networkdesign, node is only responsible for short-distance transmission of data, throughmulti-hop manner, to send data to the base station. This design can save node energyconsumption, increased large-scale data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enhance systemapplications.Moisture collecting on WSN nodes, collecting complete data, transmitted to the base station to ensure data reliability and real-time. Then the node multi-hop way tothe data to the base station by base station to send a unified, greatly improving thedata transmission distance. The number of nodes can support, well beyond theexisting number of nodes supported by the system to support add ing and remov ingnodes, and automatically form a network topology,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Although more or less be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but through real-timemonitoring WSN node status and unique scalability, can be the first time to detectinvalid nodes, can reduce the losses.Remote data acquisition and sensor network research and networking program choic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proposed hierarchicalarchitecture, wireless humidity measurement system, the hierarchy of the threemonitoring software for the PC,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onitoring center, by thecentral control node and the main network of sensors constituted by the sensor nodes,relay nodes, the routing nodes of the sensor subnets.KEY WORDS:WSN; humidity acquisition;route protocol; monitoring system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具有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特点,且与应用高度相关。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篇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管窥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人们的生产及生活的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概念,分析了传感器网络的热点内容,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图分类号:TP212.9;TN929.5随着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通信技术及嵌入式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备通信能力、计算能力、感知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应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1 相关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了微机系统、网络和传感器三大技术,是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系统,其通过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感知对象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处理,并将其转发给观察者。
其是由传感器节点通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自组织构成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的信息技术的领域,其在民用、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都非常的广泛。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有计算机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传感子系统和能量供应子系统。
计算机子系统是通过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构成的,其主要负责对传感器进行控制、对传感数据的算法与执行通信协议进行相关的处理。
而短距离的无线通信的无线收发电路主要由通信子系统来实现。
而激励装置及传感器共同构成传感子系统。
能量供应子系统主要由交直流转换器及电池组成。
一个传感器网络一般由很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且节点的应用不同,其组成部分也各有很多差别。
传感单元包括很多传感功能的D/A、A/D转换模块,并根据所需监测的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使用单一或多功能的传感器。
处理单元主要是通过存储器、嵌入式CPU、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共同将嵌入式系统构成成立起来。
传感器网络的组成结构是互联网、sink节点、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用户界面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毕业论文
energy multiplex paths routing theory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1.1
近年来,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生了能够进行局部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的分布式设备,这种体积小、价格低廉且低能耗的节点被称作传感器节点。每个传感器节点仅能进行有限的信息处理,但是大量节点相互协作就可以详细观测一个给定的物理环境。大量这样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自组织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媒介可以是红外设备或者无线电等。与传统的网络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依靠密集的散布以与相互协作来完成它们的任务。
1.低能耗。低能耗的要求基于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小,因此能量供给有限;二是由于传感器网络的工作环境往往难以更新电池或因更新代价大而不可操作。节点的能耗大小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具有重大影响,是其核心优化目标之一。
2.可扩展。由于传感器节点可能非常多,因而要求其应用的各项技术能有效用于大规模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从传感器网络开始的,传感器网络经历了如图1-1所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传感器网络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使用具备简单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构成传感器网络;第二代传感器网络,具备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能力,采用串,并接口(如Rs-232、RS-485)和传感控制器相联,构成有综合多种信息的传感器网络;第三代传感器网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用具备智能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传感器,采用现场总线连接传感控制器,构成局域网络,成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第四代传感器网络正在研究研发,现在成形并大量投入使用的产品还没有出现.用大量的具备多功能多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感器,采用自组织无线接入网络,和传感器网络控制器连接,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本文所介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指第四代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课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安全以及解决方法摘要:安全性是决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特别是针对于军事领域和商业领域上的应用。
与传统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开放通信介质、动态拓扑、缺乏中心授权等固有特征,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用过程当中更容易受到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例如:被动窃听、数据篡改与重发、伪造身份和拒绝服务等。
本文主要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包括具体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安全路由协议密钥管理1 引言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的日益成熟,微机电系统和片上系统等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应运而生,它融合了上述几种技术的技术特点,正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等特点带来一一场信息感知的变革。
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用户。
它在军事、环境科学、医疗健康、空间探索和灾难拯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在许多应用当中,WSN一般都配置在恶劣环境,无人区或者敌方区域当中,加之其本身的脆弱性,一旦受到网络安全性攻击或者来自物理上的破坏,将可能会带来严重性或者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何在节点计算速度、电源能量、通信能力和存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设置安全机制,提供机密性保护和身份认证功能,防止各种恶意攻击,为传感器网络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是关乎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否真正的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关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现状随着无线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其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必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AdHoc网络和传统的网络安全不同,传感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研究的复杂性:传感器网络可能大规模地部署在敌对或未保护区域,攻击者容易捕获低成本的传感器节点,破获密钥信息,进而插入恶意节点以破坏网络正常获取信息的能力;传感器节点的资源受限使得一些昂贵的安全机制不能适用于传感器网络;无线多跳通信的特性也使得窃听、干扰等攻击更加容易等等。
无线传感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教程结课论文课题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教程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姓名:蒙宽鹏学号: 1308060451年级:通信131任课教师:卢涵宇摘要:能够开展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今社会的研究和应用热点,涉与到现代传感器、微电子、无线通信、嵌入式计算、分布式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文章从无线传感器的概念出发, 在介绍其原理、传感器节点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根底上,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工农业、空间探索、交通管理与智能建筑与家居等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网络体系结构;定位引言:无线传感网络(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与多学科高度穿插、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
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与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连,将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集于一体,实现了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融合。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广泛的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概述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是由大量的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构成的一种网络应用系统。
WSN 由具备记忆能力的存储器、处理器、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电池等硬件组成。
图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示意图WSN〔如图 1 所示〕每个节点需要具备的核心技术容归纳为 3 局部;系统、通讯、效劳。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无线网络传感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很多的乐趣,也为信息的有效、及时的传递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一摘要: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类课程的教学中实验室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但是对这类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却要更大,迫切需要良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支持其管理。
目前基于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在电子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如何提高电子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WSN新型分布式协议;电子类实验室;管理;应用研究WSN也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称为wirelesssensornetwork),WSN目前在国际上是备受关注,其涉及诸多的学科,而这些学科还具有高度的交叉性和集成性。
具体来说,WSN综合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
1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在电子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传统背景下,WSN主要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一般都是比较廉价的)所组成,其通过无线通信和传输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综合系统,其实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协作地感知、采集与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具体的感知对象,并将感知到的具体对象的信息发送给观察者。
一般是由传感器、感知对象以及观察者,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
在电子类实验室的WSN应用领域,感知对象就是电子类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操作平台等,而观察人员则为实验室的管理员(当然也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新型的分布式WSN网络协议使得监控获得的信息数据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些环境数据信息如温度、湿度、位置等标量的数据。
其已经集成了更多的视频、音频、图像信息等进入到系统中,而分布式的WSN 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的OSI模型有着类似之处,就是将系统分层、分布的展开,不同的层次负责不同的业务,是一种分布处理的工作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最新的无线网络技术论文热度:软件无线电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热度:全国网络技术水平考试二级实践指导书热度:网络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热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热度: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论文篇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具有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特点,且与应用高度相关。
传统网络中的安全机制不能有效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建立信任管理模型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建立信任管理模型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然后分析了一些较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型。
最后,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任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管理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能力、存储容量和电池能量等方面受限,对信任管理模型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将信任管理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对信任管理相关算法进行优化,以减少其所需的各种计算、存储和通信资源。
这样才能将信任管理更快更好的应用在资源受限的传感器网络中。
2.如何在信任评估中提高模型对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
由于节点的移动、被敌方控制等原因,使得网络拓扑经常变化,这样很难对移动节点的行为进行持续观察,从而导致对该节点的采集的信任评估数据不完整、不连续,以至影响信任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如何提高信任管理对信任欺骗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其自身的抗攻击能力。
只有信任管理模型没有受到攻击,才可能保证信任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从而得到真实的信任评估结果。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构成的一种网络应用系统。
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部署时只能采用随机投放的方式,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确定;在任意时刻,节点间通过无线信道连接,采用多跳(mult i2hop)、对等(peer topeer)通信方式,自组织网络拓扑结构;传感器节点间具有很强的协同能力,通过局部的数据采集、预处理以及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来完成全局任务。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习总结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习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随着半导体技术、微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感器在微小体积内能够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于一体,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应用的快速成长。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就是由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这类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能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的监测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它作为全球未来十大技术之一,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在军事、医疗、家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无线传感网络具有其鲜明的特色:1)传感器节点比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可以与被测物体之脚的距离更远。
并通过无线连接成网络。
2)传感器节点仅能监控其所放置的环境区域,传感器的位置大多数随机播撒,自组织成网络。
监控结果传送给汇聚节点,该节点负责数据的汇总、融合和计算,因而需要传感器联合协作组建无线传感网络。
3)无线传感网络的传感器节点数量多,可以成千上万。
往往分布密度大,要求节点单位成本低。
4)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出于地理位置或环境或应用场合限制,一般考虑一次性消费。
5)网络拓扑变化频繁。
6)传感器节点受能量供应、计算能力、内存空间限制。
7)传感器节点一般没有全局ID。
传感器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它的处理、存储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携带能量有限的电池供电。
每个节点兼具感知监测对象信息和转发路由的功能,即除了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外,还对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转发和融合等数据处理,同时与其它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殊任务。
汇聚节点能力相对较强,它连接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实现两个协议栈的通信协议转换,将收集的数据转发到外网。
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和内存计算资源。
传感器论文(最终)
浅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优化和控制摘要: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跨层优化和控制理论已经成为热点。
与传统的网络设计比较 ,现在大多数的网络设计是使用互联网的模式来进行无线网络设计的。
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能量限制的特点,使得传统有线网络设计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主要介绍了跨层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及其主要设计。
最后,阐述了跨层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优化前言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主要用于军事和医疗领域,,除此以外,还涉及到其他的领域。
但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主要包括功能薄弱、造价高、网络生命周期短等。
复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研究跨层优化和控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的背景1.1分层设计方法目前,通信系统主要是基于开放标准的层次模型,因此,无线网络协议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
层次模型的特点是,每一层都能独立设计和操作,交流只有在相邻层的位置执行,同是还收到协议的限制。
层次结构还具有非最优性和非灵活性的特点。
非最优性是指共享层次间的信息,分层接口对于应用和个体网络约束是静态的、独立的。
非灵活性意味着新的开发人员必须分在一个较低层次作用。
虽然现在是很多新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但无线网络的物理层仍无法向高一层提供一个稳定的宽带协议,这种缺点一直找不到一种好的方法改善。
所以上层协议不得不受到物理层的影响,为了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必须要求上层协议可以与物理层进行交互。
因此,产生了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的思想。
1.2跨层设计方法无线网络跨层设计是基于特定的层次结构来说的,主要用于通信协议不符合分层结构的体系而设计的。
跨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构建网络,使每一层的信息都可共享,从而提高使用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毕业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无线局域网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无线网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无线接入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网络拓扑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传输媒质及传输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发展.. (3)2.1 引言 (3)2.2 无线局域网的现状 (3)2.4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前景 (4)第3章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5)3.1 引言 (6)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7)3.3 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的特点 (10)3.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基于梯度的路由协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基于等级的路由协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基于平面的路由协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课论文学号:姓名:学院:目录一.无线传感器网时间同步技术综述 (1)<一>引言 (1)<二>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1)<三>时间同步算法 (2)3.1泛洪时间同步协议 (2)3.2 RBS 协议 (2)3.3LTS协议 (3)<四>小结 (3)二.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3)<一>网络系统简介 (3)<二>网络系统结构 (3)2.1总体结构 (3)2.2传感器节点结构 (4)2.3汇聚节点结构 (5)<三>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意义 (6)三.学习心得 (7)四. 参考文献 (8)一.无线传感器网时间同步技术综述<一>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s Network,WSN) 是一种在一定区域内投放大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形成的一个单跳或多跳的自组织式的网络系统,它通常采集和处理监测区域中被感知目标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发送给主机端以提高人类对物理环境的远端监视和控制能力。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交通、国防、医学、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运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节点构成,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任务管理节点。
大量体积小、精度高的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
传感器节点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其它传感器节点,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任务管理节点。
用户则通过任务管理节点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管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许多领域里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时间同步则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简而言之,在检测与监视某对象的过程中,目标定位和追踪、协同数据处理、能量管理等都对物理时间的精确度都有着敏感的需求。
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通常需要一个适应性比较好的时间同步服务,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此外,数据融合、通信信道复用等也都需要时间同步的保障。
所以,如何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对物理时间进行同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章节描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对3种不同时间同步机制的经典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同步技术研究现状时间同步技术相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而言尚为年轻,自从2002年学术会议Hot Nets上首次提出了时间同步这一研究课题后,到目前为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开发出了多种极其有价值时间同步的算法。
目前,对于单跳网络的同步研究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同步误差的累积,导致单跳网络的同步技术难以扩展到多跳网络,使得多跳网络的同步技术研究较为薄弱。
若再考虑节点的移动性,则会极大增加同步技术的研究难度。
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时间同步算法3.1泛洪时间同步协议泛洪时间同步协议(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FTSP)的目标是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并且误差控制在μs 级,可以灵活的适应大量的传感器节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或节点的失效有容错性。
该算法通过采用MAC 层标记时间戳和线性回归偏差补偿弥补了相关的错误源。
FTSP通过发送节点广播同步信息,在广播范围内的接收节点根据同步信息中的全局时间,计算自身与发送节点间的时钟偏差,实现在广播范围内的接收节点与发送节点的时间同步。
如下图1所示。
根节点第一层节点第二层节点图1 FTSP时间同步FTSP 可以应用在已有的多跳时间同步协议上,以增加它们的精确度。
它和先前的时间戳算法不同,因为它除了传播时间外,排除大部分同步错误源,并利用单一的广播信息确定发送和接受者间的同步点。
FTSP在动态leader-election 算法中结合时钟偏差补偿算法显示出突出的性能。
3.2 RBS协议RBS (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是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技术领域的开创性成果。
该算法通过指定的“时标”节点周期广播时间信息分组,位于广播域内的节点用各自的时钟记录接收到该分组的时间,随即接收节点再两两互换消息以确定节点之间的时钟偏移量,最终达到各节点的时钟同步。
在RBS中,节点周期性地无线广播beacon消息给它的邻居节点,邻居节点利用广播beacon到达地时间作为参照以比较时钟。
邻居节点间互相交换本地时间戳计算偏差,并以此同步各个时钟。
该协议的一个优点就是缩短了关键路径。
对于传统的时钟同步协议关键路径是指从发送端读取时钟到接收端读取时钟所经过的时间,其中包含了信息包在进入信道之前在网络适配器(内的停留时间,如图2所示。
而RBS 的关键路径指从信息包进入信道到最后一个接收端读取时钟所经过的时间,消除了发送和访问时间,从而提高了精度,这也是RBS 的优点所在,从图2可以看出RBS 协议和传统的基于发送接收方式的时钟同步协议在影响非决定性误差上有明显的差异。
(a)传统的时间同步协议(b)RBS协议图2关键路径对比RBS算法的缺点是需要用于广播交换以得到成对节点同步的开销。
随之网络密度的增加,这种开销也随之增加。
已有人提出一种对RBS改进的同步算法,可以在多跳网络间实现同步。
为了达到处于不同区域的节点实现同步,需要建立一条用于交换时间戳的时间同步的网关多跳链。
3.3LTS协议LTS协议( Lightweight Time Synchronization)同步算法实用于低成本、低复杂度、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的传感器节点时间同步。
通过减少时间同步的频率和参与同步的节点数目,在满足同步精度要求的同时降低节点的通信和计算开销,减少网络能量的消耗。
LTS协议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LTS多跳时间同步算法。
集中式LTS多跳同步算法是单跳同步的简单线性扩展,其基本思想是构造低深度的生成树,然后以树根为参考点,依次向叶节点进行逐级同步,最终达到全网同步。
在分布式LTS 多跳同步算法中,任何节点j 在需要同步时都可以发起同步请求,从参考节点到节点j 路径上的所有节点采用节点对的同步方式,逐跳实现与参考节点的时间同步。
当所有节点需要同时进行时间同步时,集中式多跳同步算法更加高效; 当部分节点需要频繁进行同步时,分布式机制需要相对较少的成对同步。
<四>小结通过上述分析与介绍,可以看到现有的时间同步协议算法都有着自身的缺陷,更多的是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本身能量有限,这就要求时间同步算法的能量开销小,但同时又要保证同步的精度。
从现有的趋势看,一个方法是要降低单次同步的算法复杂度,另一个则要尽量减少同步的次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算法研究的不断拓展,未来一定会出现更为完善的时间同步协议,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普及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一>网络系统简介由于有线监测系统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各类环境的复杂性,各类待采集的环境参数都无法有效的获得监测。
而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就是在采集目标地点散布无线传感器节点,这些结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网络。
主要采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环境参数。
通常以离线的形式进行分析处理后传输到根节点再传输给监测人员。
<二>网络系统结构2.1总体结构网络系统结构的设计方式通常可采用树型结构路由将数据送往收集点,这种应用情况通常需要低数据率和长的时间周期,在部署之后网络的物理结构基本保持恒定。
如下图3所示。
图3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结构图节点1 节点2 汇聚节点由图3可知,在左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监测节点将检测数据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或者直接或者通过其他节点转发的方式发送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不仅集成了无线模块,还集成了网卡协议芯片,这使主节点具有因特网功能,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Internet,从而安装了相应接收软件的上位机就可以接收到这部分数据。
2.2传感器节点结构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CC2430 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三部分组成,CC2430 模块内部集成了处理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节点体系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传感器模块负责监测区域内信息的采集和数据转换;处理器模块负责控制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存储和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以及其他节点发来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负责与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收发采集数据;能量供应模块为传感器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采用电池供电。
图4 节点结构2.3汇聚节点结构汇聚节点的功能就是负责对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和预处理,因此汇聚节点应该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大容量的内存和较强的计算能力。
汇聚节点主要由处理器、存储器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根据汇聚节点的需求分析可以得出汇聚节点的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汇聚节点结构处理器是系统的核心,主要用来处理从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完成一些控制功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收发要比数据处理消耗大得多的能量,一般先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再传送,因此对处理器计算能力的要求很高。
从汇聚节点功能分析结果考虑,处理器应该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大量的I/O 接口满足扩充性要求;片内集成众多外设控制器,实现外设连接而不增加其他外部控制器;要具有很好的电源管理功能,达到最小的功耗控制。
汇聚节点还要配备大容量的FLASH 存储器来安装应用程序和保存数据,以及SDRAM存储器来运行程序。
汇聚节点同时叠加与传感器节点相同的射频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
为了方便调试和与外界通信,汇聚节点还配置了通信模块。
<三>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意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改变21 世纪人类生活的新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其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自组织等不同于其他无线网络的征,具有传统系统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将传感器网络应用到各种监测、跟踪系统中。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近几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能够长期自动获取客观物理信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们己经越来越多地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到环境监测中,总的来说,无线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很小且整个网络只需要部署一次,这一点在对外来生物活动敏感的环境中极其有意义。
2)传感器节点数量很大,分布密度高,每个节点可以监测到局部环境的详细信息并汇总到基站。
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数据采集量大,正确度高的特点。
这对精度要求高的环境监测很有意义。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本身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较为复杂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