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3.6 中国纪录片发展简史

3.6 中国纪录片发展简史

第三章流派纷呈:纵观纪录片思潮第六节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简史大家好,我是李蓉。

这一讲,我们将给大家来简要介绍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如果追溯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史,还要从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中国拍新闻片开始。

费利斯•比特(felice beato 1833年 - 1907年),这位兼具英国与意大利双重国籍的摄影师,是最早拍摄东亚地区的摄影师之一,也是最早的战地摄影师之一。

他通过照片来描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这也是后来被称之为的图片新闻报道。

他所拍摄的风俗镜头、人物肖像以及亚洲与地中海地区的美丽风景与建筑的全景极负盛名。

这些在纪录片《费利斯•比特 1860》中均有详细介绍。

在19世纪末,外国摄影师拍摄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进京,同时又拍摄了纪录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影片。

20世纪初拍摄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丧等新闻片。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摄影师拍摄了《辛亥鳞爪录》,中国摄影师朱连奎等拍摄了反映武昌起义的《武汉战争》等。

1918年前后,商务印书馆拍摄了一些以时事和风景为内容的纪录短片,如《欧战祝胜游行》《第五次远东运动会》《南京名胜》《西湖风景》等。

1924年前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十分重视纪录片。

他支持摄影师黎民伟拍摄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等新闻片和纪录片。

黎民伟后来去了香港拍摄商业片并取得成功,成为香港电影之父。

同一时期,苏联摄影师布留姆等在中国拍摄了《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1927年的上海》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并培养起专业的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

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以及西北影业公司等先后摄制了《抗战特辑》《抗战实录》《芦沟桥事变》等。

建国后,1953年7月在北京建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摄制新闻片和纪录片的专业机构。

我综合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将建国以来的纪录片进行了分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是1958年~1977年,这一时期是政治化纪录片时期;第二阶段是1978年~1992年,这一时期是人文化纪录片时期;第三阶段,1993年~1998年,这一时期是平民化纪录片时期;第四阶段是1999年至今多元化纪录片时期。

电影赏析考试

电影赏析考试

中国早期电影欣赏1.中国电影发展简史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31~193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

1937~1945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

在日本占领区,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

1945~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电各厂,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上)
中国电影从1905年第一部《定军山》诞生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拓荒时期(1905年—1931年)。

中国电影前辈将西方的电影艺术移植到中国,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的几个折子,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

1913年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问世之后,开始有电影摄制机构出现,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儿救祖记》有了丰厚的票房收入,吸引了一批投资者对民族电影的关注,相继成立了电影企业,1925年在上海就有100多家,后明星、联华和天一三家初具规模。

拓荒时期的中国电影带有浓厚的纯娱乐性和纯商业性,出现了混乱、变幻不定的局面。

二、民族电影探索时期(1932年—1949年)。

这时期的电影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电影创作转向现实生活,面向劳苦大众。

左翼电影运动蓬勃兴起,《三个摩登女郎》、《大路》、《渔光曲》、《新女性》、《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等都是这时期的优秀影片。

还有一些影片反映现实生活,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很好,《八千里路云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和《乌鸦与麻雀》等都及时地表达了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下民众的痛苦与呼声,奠定了民族电影的基础。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影视史课件之电影的发明

影视史课件之电影的发明

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电影的发明
• 乔治〃霍纳尔1834年发明的“活 动连接盘”或称“走马盘”或 “旋盘”,类似中国的“走马灯”
电影的发明
似动现象
•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 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 生理依据:当眼睛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时,相关肌肉的动感线索 被 大脑神经解释为物体的运动 。因此,产生运动知觉的必要条件是眼睛同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而不完全是实际物体的移动。
• 电影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 电影是以艺术为特制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
电影史研究内容
• 视听语言发展史 • 电影技术发展史 • 电影经济史
世界电影史
• 一、 电影技术的发明(1832--1895)
• 二、 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
• 三、 电影艺术的成熟期(1927--1945)
大了的影片画面。
• 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是出于商业目的,“电影视镜”也于1895年滞 销,但是35mm胶片和胶片两边打孔牵引技术却沿用至今
电影的发明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爱迪生出品的《蝴蝶之舞》 (Butterfly Dance)的35 毫米电影胶片,成为全球电影 胶片的标准。
约1894–1895年旧金山的一个电 影放映点
关亍电视
• 电视媒体是传播信息、文化的工具
• 电视具有教育性、娱乐性
• 电视是了解世界的窗口 • 电视是现代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 电视是一种艺术 • 电视具有艺术属性,电视具有商业属性,电视还具有公众服务功能
电视发展史
• 一、电视技术史
• 1.电视的诞生 • 2.彩色电视 • 3.录播电视 • 4.有线电视 • 5.卫星电视 • 6.高清电视

中国电影简史

中国电影简史

三、建国后十七年电影
•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长故事片《桥》,此 片被认为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 展示工人阶级的崇高形象。

《桥》剧照
• 《桥》由王滨导演,于敏编剧,王家乙、吕班、江浩、陈 强等主演。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工人为修复 被战争破坏的桥梁艰苦奋斗的故事: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 命令,要在15天内造出修桥所需要的桥座和全部铆钉。 厂长紧密依靠工人的力量,克服了修建炼钢炉等困难,按 期完成了任务,赶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有力地 支援了术家的直接参与下,中国电影直面社会现实矛盾, 推出了《姊妹花》、《渔光曲》两部电影,轰动一时, 1933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电影年”。
二、中国电影在抗战前后
• 第一个黄金年代 这一年,明星公司在1933年就拍摄了二十多部具有进 步倾向的影片,其中有夏衍编剧的《狂流》、《春蚕》、 《上海二十四小时》等。左翼电影运动持续到1937年全面 抗战爆发,这期间中国电影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涵 上都发生革命性变化,产生大批优秀的传世之作,如《春 蚕》、《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成就了中国电影 史上第一个黄金年代。
一、中国电影的拓荒时代
• 联华公司成功的将影院业余制片业相结合,开辟了文艺电 影的新领域。 • 天一公司则将野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到极致,成功开发了 东南亚电影市场,成为邵氏影业的前身。 • 1930年代,三家电影公司成为左右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中国电影的“第一代”导演也是这一时期等上历史舞台, 主要有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孙瑜等。
二、中国电影在抗战前后
• 主要影片制作机构都由官方主持,三大电影机构中国电影 制片厂(简称中制)、中央电影摄影厂(简称中电)和西 北影业公司(简称西北厂)都是如此。这三大官方电影机 构在战时都摄制了大量抗战纪录片。

影视史之电视发展简史(中)

影视史之电视发展简史(中)
1936年,邮政部在巴黎设立电视实验台,二战前法国电视台巴黎地区每周播出15小时 节目,处于领先地位 1945年,国营广播机构“法国广播电视台”(RTF)成立。1949年,实行电视收费制 度,1959年,法国广播电视台成为公立公益法人,

美国


法国



日本



1927年,高柳健次郎实验电视广播成功,1939年,首次进行电视公开发 射接收 1950年,日本广播协会东京实验电视台开始定时实验广播 1952年7月,日本第一座私营电视台日本电视网(NTV)最先获得开办 执照,12月日本广播协会东京电视台获执照开办广播 1957年,43座电视台许可开办,1959年,日本广播协会东京教育电视台 开播 1939年,莫斯科电视台正式开播。1941年苏德战争,苏联电视广播停止 1945年,莫斯科电视台重新开办,1949年6月正式开播。1948年,列宁 格勒电视台重新开播 1949年,苏联首次进行室外电视转播,1934年开始进行彩色电视试验广 播,1956年,莫斯科开办第二套电视节目。1959年,制成磁性录像装置


系列剧

每集都具有不同剧情的完整的故事,有同样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贯穿起来,人物的性 格往往是固定的,在不同情境中演绎出不同的故事 情节系列剧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观众互动性,会根据需要调整未来发展路线,不会受 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情景喜剧是系列剧的一种,具有幽默滑稽的娱乐性,以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 后期配音)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大部分采取舞台剧的布景方式。情景喜剧有真 人扮演的,也有卡通片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高清电视,1989年开始播出高清电视,2001年主要 城市开始播出数字卫星高清晰度电视 欧洲80年代中期提出高清电视制式,1993年成立DVB数字视频广播项目,1999年 ,卫星电视数字化已接近100%,数字电视频道达到400个 美国高清电视起步较晚,1988年开始提出,1993年几大公司联合研制一种全数字 电视系统方案,和有线、卫星、计算机等媒体系统有互操作性,是美国的高清电 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电影基础知识之电影发展简史(影院员工入门必备)

电影基础知识之电影发展简史(影院员工入门必备)

电影基础知识培训》》程志鑫2014-9-5目录1电影萌芽诞生2电影发展历程3中国电影发展概况电影的萌芽与诞生PICTURE电影不是真的在动,而是一组以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的静止画面,这样的速度使人觉得动作是连续的。

视觉暂留原理电影的萌芽与诞生视觉暂留测试1.有多少个圆圈?2.是否在旋转?电影的萌芽与诞生跑马的故事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酒店里,两个人为“马在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摄影师麦布里治知道此事后,表示有办法解决。

他在跑道的一边并列安置了24架照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另一边,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每架相机的快门上。

当马飞奔而过跑道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与此同时,照相机也就依次拍下了24张照片。

3.放映机在爱迪生的助手狄克逊的帮助下,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成功地造出了一台可以使用的电影放映机。

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斯门推出了能把图像串连起来的赛璐珞胶卷1893年,美国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1.胶卷2.电影视镜促使电影商业应用的三个发明电影的萌芽与诞生胶卷到拷贝电影的萌芽与诞生电影视镜电影的萌芽与诞生早期的胶片放映机电影的发展历程PICTURE 1895年12月28日。

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电影在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

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1895年:无声电影电影的出现电影的发展历程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1927年,这是一个在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而蒙太奇手法也越来越多,愈加成熟的运用到电影之中。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中国电影简史

中国电影简史

中国电影简史中国电影简史(一)1896-1930电影正式诞生于1895年末,很快被当作一种“新奇的玩意”输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的电影放映。

次年7月,美国电影放映商雍松来上海,在天华茶园等处放映电影。

以后10年里,北京于1902年在前门打磨厂福寿堂放映《脚踏赛跑车》等短片;1903年,中国商人林祝三自欧美携带影片、放映机返国,在北京借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影片;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英国驻北京公使曾进献放映机一架和影片数套祝寿,影片在宫内放映,仅映3本,发电机发生炸裂,慈禧认为不祥,清宫内从此不准再映电影;但1906年起,电影放映在北京城内逐渐增多,如西单商场的文明茶园等场所(见彩图)。

在香港,大约1904~1905年间,位于中环的云咸街建起第一家香港电影院──比照影画院。

在上海,意大利商人 A.雷玛斯经营电影放映赢利颇丰,在1908年建起了一座可容 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上海正式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雷玛斯因放映电影发了财,从而吸引外国商人纷纷来上海争夺放映市场。

早期中国电影1900年,美、英等国都曾有电影摄影师在中国拍摄有关义和团运动的新闻镜头;1901年,美国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和法国百代电影公司曾派摄影师来北京等地拍摄短片;1907年,意大利人恩里科•劳罗除经营电影放映外,还在上海、北京等地拍摄新闻短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等。

1905年,中国人也尝试拍摄了电影,主持人是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他购得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一架和若干胶片,由该馆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拍摄了由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共 3本,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此后,“丰泰”还拍过其他戏曲短片,如谭鑫培的《长坂坡》、俞菊笙的《青石山》及《艳阳楼》、俞振庭的《白水滩》及《金钱豹》等,这些戏曲片选拍的都是一些武打和舞蹈动作较多或富于表情的场面。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

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

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

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

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

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

中国电影简史

中国电影简史

另外,在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 另外,在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 主旋律电影”得到了更大力度的倡导和推动; “主旋律电影”得到了更大力度的倡导和推动; 开国大典》 大决战》 周恩来》 惊涛骇浪》 如 《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惊涛骇浪》等
一些新生代导演或从地下慢慢浮出水面,或自觉投入主流电影的姿态 一些新生代导演或从地下慢慢浮出水面 或自觉投入主流电影的姿态, 或自觉投入主流电影的姿态 以时尚多样的风格,全新的视听语言积极创作 涌现出诸如: 全新的视听语言积极创作,涌现出诸如 以时尚多样的风格 全新的视听语言积极创作 涌现出诸如 张扬的《爱情麻辣烫》 张扬的《爱情麻辣烫》、《洗澡》 洗澡》 金琛的《网络时代的爱情》 金琛的《网络时代的爱情》、《菊花茶》 菊花茶》 苏州河》 紫蝴蝶》 娄烨的 《苏州河》、《紫蝴蝶》 李虹的《伴你高飞》 李虹的《伴你高飞》 陆川的《寻枪》 陆川的《寻枪》、《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 张元的《过年回家》 张元的《过年回家》、《绿茶》 绿茶》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带来的民族矛盾激化以及社会动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带来的民族矛盾激化以及社会动 世纪30 中国电影进入了比较突出的变化期。 荡,中国电影进入了比较突出的变化期。 一、以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1932)为代表,轰轰烈烈 以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 1932)为代表, 地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地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二、以吴永刚导演的《神女》(1934)、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 以吴永刚导演的《神女》 1934)、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 )、蔡楚生导演的 1934)为代表,无声电影达到了成熟的最高峰。 (1934)为代表,无声电影达到了成熟的最高峰。 三、以《歌女红牡丹》(1930)为起点,并以应云卫导演、袁牧之主 歌女红牡丹》 1930)为起点,并以应云卫导演、 演的《桃李劫》 1934)为标志, 演的《桃李劫》(1934)为标志,中国电影真正进入了按照有声电影 艺术规律创作的阶段。 艺术规律创作的阶段。

西南财经大学万平《影视文学》课件内容整理

西南财经大学万平《影视文学》课件内容整理

一、重点名词1. 电影: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印象为媒介,通过在特定银幕时空中创造出来的连续性影像表达世界的大众化艺术。

2. 表现主义学派:表现主义电影是德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起源于慕尼黑,战后传播到柏林,以梅育(电影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为首的表现主义艺术家,面对德国战后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感到悲观渺茫,同时又不甘沉沦于这种现状,于是把发自内心的焦灼和躁动投射到了他们的电影作品中,形成为了表现主义学派。

(VS 现实派:反传统、反理性、轻现实、重内心)3. 先锋派:先锋派电影运动起源于法国,他们把电影作为抒发主观的随意幻想的手段,把梦幻作为美学的极境。

4. 新浪潮电影:新浪潮电影专指1958 年兴起与法国的新一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现代派电影,代表人物:戈达尔,夏勃罗,特吕弗。

5. “左岸”派电影:“左岸派”电影是指新浪潮电影发展到后期的称呼。

由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七个标榜“作家电影”的艺术家形成的一个电影流派。

他们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和存在主义为一句,热中于自我内心和下意识活动中的各种心理试验。

代表作品《广岛之恋》《去年在巴黎昂巴德》6. 隐喻电影:隐喻电影是20 世纪20 年代苏联默片电影时代的代表。

隐喻是是当时电影主题重要的表达方式,往往需要将隐喻者与被隐喻者通过蒙太奇连接起来,从而产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

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号》《母亲》7. 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纪实性电影的基础上,在乎大利兴起的一个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以罗西里尼为代表,他们从纪录电影中吸取养分,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反映真实生活的特性。

代表作品《偷自行车的人》。

【简单、论述】二、世界电影发展基本线索这是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85 (电影产生——-20 世纪30 年代(有声电影产生前),约30 年。

1.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1895.12.28 十二部影片2. 电影魔术大师:梅里爱戏剧艺术引入电影制作过程代表作《月球旅行记》3. 蒙太奇的发明者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逊和斯密斯学派最大贡献:发型了蒙太奇4. 电影艺术的奠基人:格里菲思【美】将纪实主义、技术主义一集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有效因素熔于一炉。

中国近代影视发展史

中国近代影视发展史

第二个产业时期
• 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 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 黄金岁月和产业蓬勃时期在抗战炮火声中戛然而止。 • 以前苏联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 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任务。 • 1945年抗战胜利,憋了一肚子劲儿的电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 为代表的杰作。 • 1949年2月,经过短期的筹备,在建国前夕的4月上旬,电影管理局 在北平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袁牧之任局长。电影局成立 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电影制片厂。
电视机的发展
• 1958年,天津无线电子厂制造出了中 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取名“北京”, 被人誉为:“华夏第一屏”。同一年, 电视台开始试播。那一年全中国也只 有几十台电视机。那时候有台电视机, 用现在的流行词可以说是“奇葩”了。 • 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也在 天津诞生。当时的天津可以说是技术 人员的集结地,他们的梦想着有天电 视机可以杀出国门,走向世界。其实 那是的国产电视机里的显像管等核心 部件都是进口的。
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 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5、 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
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 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
“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
停顿。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 主义的反修斗争》
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敌后十八年》。1985年年产电视剧 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
• 90年代,电视机可 算是在中国普及开 来,家家户户都拥 有了电视机。电视 从纯平到液晶,再 进化成等离子。传 输技术也从有线转 向了卫星,电视产 业越来越好,可是 看电视的越来越少。 因为互联网的到来, 彻底颠覆了电视机 的存在。

影视概论知识点

影视概论知识点

第嶂认识电影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2、我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3、我国第一部胶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早在1910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卡努杜就在发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经典名作《•个国家的诞生》中自觉地使用交叉蒙太奇,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

视觉滞留:即在某个物体消失以后,该物像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滞留0.「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物理学上称为“视觉滞留”原理。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那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纯视觉的无声电影时代进化到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浮华世界》完整的三色系统终于问世。

这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改革;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1995年美国第一部数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那些?首先是高度逼真性、其次是假定性、综合性也是电影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

电影的概念: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者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第二章视听特性电影构成公式“影像画面-------- 镜头--- 场面----段落全片“。

影像具有再现功能、叙事功能、表意功能、审美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镜头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的画幅、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的焦距、镜头的角度、镜头的试点、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画幅:标准银幕电影,画幅高宽比例为1:2.375;宽银幕电影,画幅高度比例为1:1.66或者1:2.55;常见的两种是1:1.85和1:2.35。

中国电影简史

中国电影简史

中国电影简史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也即1896年,上海的一座茶楼里就放映了“西洋影戏”。

国人最初把电影称之为“影戏”,是因为中国民间灯影戏(也称皮影戏)利用光影制造画面的原理与现代电影十分相似。

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用灯光将影像投影在布帐上的方法,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娱乐方式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在不同省份都形成了富于特色的地方传统。

1767年中国的灯影戏传入法国,1776年,又传入英国伦敦,时至今日,在巴黎电影博物馆、意大利都灵博物馆中,还可以见到中国灯影戏某些装置的陈列物。

不少电影史学家甚至认为,电影是受中国灯影戏的启发而发明出来的。

世道轮回,最初到中国放电影发洋财的多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

不过没过多久,中国留学生林祝三便于1903年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的天乐茶园,开始了中国人自己放映电影的历史。

到了1905年,中国人又自己拍摄出了一部名为《定军山》的电影。

这部影片为戏曲纪录片,由当时的京剧名角谭鑫培和北京丰泰照相馆联合摄制而成(这段富于传奇色彩的往事,在《西洋景》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十分大胆的演绎)。

8年后,郑正秋和张石川在上海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又过了9年,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和第一所电影学校问世,及至1931年春,中国又有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最早的影片摄制公司(上海“亚细亚”,创办于1909年;香港“华美”,创办于1913年)最初是由美国人投资兴办的,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导演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其间拍摄的《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亚细亚影戏公司倒闭两年后,曾任亚细亚顾问的张石川自筹资金在上海创办了幻仙影片公司(1916年),从而开创了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先河。

1922年,张石川和他的老搭档郑正秋等人联合创办明星影片公司,以一部《孤儿救祖记》开创了中国自有电影以来的最高卖座记录。

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电影从业者和中国商人,据统计,1925年前后,在上海、北京、天津、镇江、无锡、杭州、成都、汉口、厦门、汕头、广州、香港等地,新开设的制片公司约有170多家。

《影视鉴赏》882-0(文源)教案(23

《影视鉴赏》882-0(文源)教案(2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内地电影的三个发展阶段、港台地区电影发展的历程、中国电影流派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了解中国影视艺术的风格和审美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与影片观摩相结合,影视鉴赏与探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课前任务→考勤(2min)→案例导入(8min)→传授新知(25min)→影视解析(10min)
第9课鉴赏中国电影
课题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及赏析
课时
4课时(180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电影发展的概况,以及中国电影的风格特色
2.通过学习中国电影发展简史,掌握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通过鉴赏中国经典电影,掌握中国电影的风格特色和审美特点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中国电影发展简史,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电影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使学生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健全自身的人格
第二节课:案例导入(10min)→传授新知(25min)→深入探讨(10min)
第三节课:中国影片赏析(一)(45min)
第四节课:中国影片赏析(二)(20 min)→中国影片赏析(三)(2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风云儿女》《红色娘子军》《南征北战》《天云山传奇》《小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精武门》《海角七号》等)和资料
【教师】分别播放《八佰》和《八百壮士》的影片片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6人为一组,并选出一个组长,安排各小组讨论这两部影片有哪些相同底,由张艺谋导演,李连杰、章子怡、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甄子丹等影星出演的《英雄》上映,该片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一上映便引起了观影热潮。(详见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

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

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

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

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

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

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

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

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

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

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

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1945)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

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

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

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

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

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

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

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

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

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

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45~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

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

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

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

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

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

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

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

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

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

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

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

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新中国电影事业(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

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

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

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

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

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