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课与作文讲评课教案

合集下载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

2. 指导学生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 学习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4. 修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作文纸张、文具等。

3. 设计好作文评价标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观察思考:展示家乡的图片、故事、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写作手法。

4. 写作指导:讲解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5. 作文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6. 修改提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总结课堂教学。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文质量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图片,引发对家乡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对家乡的看法。

2. 邀请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热爱。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特点和资源。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探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景观的认知和热爱。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2. 探讨家乡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

第四章: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知和关注。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色和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经济特色和发展现状。

2. 探讨家乡的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经济特色和发展现状。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责任。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责任。

教学活动:第六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和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民间绘画等。

2. 探讨家乡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及其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乡杨梅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述杨梅的句子,理解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故乡杨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观察,深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杨梅相关的记忆和故事。

《我爱家乡的——》写作指导

《我爱家乡的——》写作指导

“我爱家乡的”写作指导课——景物描写指导训练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诗篇,诗人们细心观察,将本是无情物的山水融入了自己细腻的情思使山水有了性情,自然有了生命,每篇诗文都情景交融。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设计了“我爱家乡的”这次写作训练,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去描写景物,抒发情感。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近两年初中作文指导,在完整叙事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写景状物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活动课也掌握了一些搜集材料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应重点训练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能围绕题目恰当的选择材料。

2、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写作时,应结合所学文章加以指导点拨,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先播放一曲《欲望就像一朵花》师问生:优美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美丽的家乡,大家爱自己的家乡吗?我想,我们的家乡虽没有桂林山水那样清新亮丽,也没有北京城那样发达繁荣,但她也有许多可爱的地方,她也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有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士,有令人叫绝的土特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笔来抒写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出示要求,审清题目1、大屏幕出示本次作文的题目,找学生朗读。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风俗人情、亲情乡情┅┅,都给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冲击和思考。

请以“我爱家乡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定,字数600字以上。

2、让学生思考并交流从题目要求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我”——第一人称“爱”——喜爱(写作重点,应突出喜爱的原因,感情基调)“家乡”——限定写作的范围3、让学生根据以往写作半命题作文的经验,结合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杨梅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实物: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杨梅的生长过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3. 探究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判断,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故乡的杨梅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杨梅的生长过程图。

3. 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家乡的××】-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教学教案

【指导】一、把题目补充完整,审清题意。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应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你所处的地方和怀有的真实情感出发。

例如北京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颐和园》,天津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大麻花》,西安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大雁塔》,桂林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等等。

总之,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家乡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

写作时还要注意比较《我爱家乡的××》和《我爱家乡》、《家乡的××》、《我爱××》这些题目的异同,以达到更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观察。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枫树林》,阳春三月的枫树林和金秋时节的枫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枫树林的爱。

三、围绕题意写具体。

《我爱家乡的××》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

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

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展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

2. 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历史变迁等。

3. 个人对家乡的感悟、情感和期望等。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教授写作技巧,帮助学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感悟和情感。

3. 写作指导法:教授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完成作文。

教案内容需进一步细化,包括具体的写作任务、教学步骤、时间安排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分享对家乡的感悟和情感,讨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写作指导:教师教授写作技巧,如观察方法、描绘方法、情感表达方法等,帮助学生完成作文。

4.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讨论和指导,进行个人写作,完成作文。

5. 作文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与小组讨论:10分钟2. 写作指导:15分钟3. 学生写作:40分钟4. 作文展示与评价:15分钟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内容是否丰富、表达是否清晰、描绘是否生动等。

2. 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3. 学生写作过程:是否能够根据指导进行写作、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等。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我爱家乡的》习作教案

《我爱家乡的》习作教案

《我爱家乡的》习作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完成一篇关于家乡的习作。

第二章:教学准备与过程2.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2.2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给予学生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通过写作实践,完成一篇关于家乡的习作。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3.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写作思路和感受,给予他们鼓励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相互展示和交流彼此的习作。

4.2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鼓励他们表达对家乡未来的期望和愿望。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封信给家乡的未来居民,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希望。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5.1 教学总结总结学生在习作中的表现和进步,回顾教学目标和内容。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

5.2 教学反思思考教学准备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支持。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一:家乡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家乡的印象和感受。

《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课与作文讲评课教案

《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课与作文讲评课教案

范文:
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玉带般的小河。

它弯弯曲曲的从村前流过,给美丽的家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招展,河水淙淙的流着,水面上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就像一面闪光的大镜子,垂柳也要在这儿照一照她美丽的身姿。

夏天,河两岸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跑向小河,在河里欢乐的玩水,嬉戏。

大人们也一个个跳下小河,水面上溅起一片片水花,他们在河里来回的游动。

突然,不知哪个小孩用手泼起了水,引起了其它小朋友的注意,于是,他们也用手把水泼向了其他小朋友,一场水仗就这样打起来了……而小河两盘的树木,却再也抬不起“头”来了,热的忍不住低下了头。

“知了”也在树上不停的叫“热呀,热呀”。

大树下,许多老人在树下乘凉,有的在树下下象棋聊天,有的看着水里的孩子嬉戏,不时也发出欢笑声,好一番热闹的景象啊!深秋,在阳光的映衬下,河水显得更加清澈。

水清的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只见河面映出高大粗壮的树,闻风而动的垂柳,金黄色的野菊花,蓝的天,报的云,五颜六色,就像是一张五彩的画卷。

我们调皮的在河面上照镜子,谁知,顺着河流,我们的脸一会儿变成长长地,一会儿变得扁扁的……笑死人了。

家乡的小河多有趣啊!冬天,河两岸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光秃秃的。

河水却还哗哗的流着,不停不息。

早晨,火红的太阳把喝水染得通红,一阵阵晨风吹过,就像无数条红绸子在河上飘,甭提有多美了。

小河为了欢迎他们,唱起了一首悦耳的“乐曲”。

啊!家乡的小河,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你给家乡带来了生机,你给大自然带来了色彩,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调兵山》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调兵山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家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作文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1.如何观察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如何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家乡。

3.如何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细节,挖掘家乡的独特之处。

2.培养学生抒发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与学生谈论家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或传说。

第二环节:观察与思考1.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调兵山的环境、建筑、人文等。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下观察到的家乡特点。

第三环节:写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到的家乡特点融入作文中?2.教师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语言和情感表达。

3.学生根据范例,尝试构思自己的作文。

第四环节: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开始写作《我爱家乡的调兵山》或《我的家乡》。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完成作文,提交给教师批改。

第五环节:作文评析1.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评析,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互相评析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根据评析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

2.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学生作文质量评价:评价学生作文的结构、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

2.学生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观察、写作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加“我爱家乡”主题摄影比赛,展示家乡的美。

2.邀请家长参与家长会,分享学生在家乡作文训练中的成长和收获。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作文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爱环境的责任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

《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教案(调兵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家乡的美景和风情。

3. 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湖泊、田野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建筑、历史、文化、名人等。

3. 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美食、方言、节庆等。

4. 家乡的变迁与发展: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特色,培养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进行写作。

2. 难点:如何将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特色的看法和感受。

3.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展示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家乡。

4. 修改法:学生互评、自评作文,教师指导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激发写作灵感。

2. 第二课时:讨论家乡的人文景观,分享感受。

3. 第三课时:讲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家乡。

4. 第四课时: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第五课时:学生互评、自评作文,教师总结讲评。

六、教学评价:1. 通过作文评语,评价学生在作文中描绘家乡特色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3.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果。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图片。

2.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料。

3. 作文范文:优秀的家乡作文范文。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等,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人文景观的看法和感受。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掌握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杨梅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分析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3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

4.4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练习。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写作,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

5.2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运用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能力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对学生习作的想象力、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

我爱家乡的课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特点。

2. 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或趣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活动:1. 展示家乡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或趣事。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己喜欢家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教学活动:1. 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3. 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第三章:家乡的文化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文化特色,如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2. 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

教学活动:1. 展示家乡的文化特色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

3. 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如学习传统手艺、参与社区活动等。

第四章: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

2. 讨论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活动:1. 展示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 讨论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如参与志愿者活动、提出建议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了解杨梅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后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特点。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杨梅有哪些特点?5.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6.课后实践6.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乡的杨梅,了解其特点。

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家长协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家长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杨梅,了解其特点。

2.课后实践作业:2.2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作者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杨梅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难读字词进行指导。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描述的杨梅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感悟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作者描绘的杨梅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培养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杨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增强学生对故乡自然环境的热爱。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杨梅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爱故乡的杨梅语文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语文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杨梅实物或图片。

(4)相关资料或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内容。

(2)查阅有关杨梅的资料,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杨梅资料,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等。

(3)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与故乡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等。

3. 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杨梅对故乡的重要性。

(2)小组汇报:杨梅对故乡的重要性。

(3)全班交流:学生分享各自对杨梅与故乡关系的看法。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等。

(2)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杨梅相关作品(如作文、绘画等)。

(3)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杨梅的作文。

《我爱故乡的秋霜》小学三年级习作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方法、思路、例文和点评等)

《我爱故乡的秋霜》小学三年级习作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方法、思路、例文和点评等)

《我爱故乡的秋霜》小学三年级习作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方法、思路、例文和点评等)习作要求:请你以《我爱故乡的秋霜》为主题,写一篇300 字以上的作文,描述你对故乡秋霜的喜爱之情。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审题指导:同学们,我们来看《我爱故乡的秋霜》这个题目。

首先,题目中的关键是“故乡”和“秋霜”,这意味着我们要写的是自己家乡的秋霜。

“爱”这个字则表明了我们对故乡秋霜的感情是喜爱的。

“故乡”,是我们出生或者长期生活的地方,所以在写的时候,要突出这个地方的特色。

“秋霜”是秋天的霜,大家可以想一想秋霜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它的颜色、形状、落在什么地方等等。

为了更好地表达对故乡秋霜的喜爱,我们可以描述秋霜出现时给故乡带来的变化,比如让花草树木变得更加美丽,或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某些特别的感受。

总之,要紧紧围绕“故乡”和“秋霜”这两个关键元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立意指导:描绘秋霜的美丽景色:可以描写秋霜落在树叶上、草地上、房顶上,形成的各种奇妙的图案和色彩,展现秋霜带来的独特美景,表达对秋霜之美的喜爱。

思路:先描述秋霜出现的场景,比如清晨起来看到外面一片银白;然后详细描写秋霜点缀下的景物,如被秋霜覆盖的枫叶更加火红,草地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绒毯;最后总结表达对这种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讲述秋霜与故乡的故事:回忆小时候在秋霜天里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欢乐时光,或者跟着长辈一起在秋霜中劳作的经历,体现秋霜给故乡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温暖。

思路:开头引出对过去的回忆,中间具体讲述那段难忘的经历,比如在秋霜中打雪仗、堆雪人,或者帮助家人采摘被秋霜打过更甜的水果;结尾表达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情。

赞美秋霜的品质:秋霜虽然寒冷,但它也有着坚韧、纯洁的品质。

可以把秋霜的这些品质和故乡人民的品质联系起来,表达对故乡人民的赞美。

思路:先介绍秋霜的特点,如寒冷中依然坚守;接着讲述故乡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勤劳、善良、坚强的表现;最后说明秋霜的品质就像故乡人民的品质一样令人敬佩,从而抒发对故乡和故乡人民的热爱。

《我爱家乡的——》写作点评

《我爱家乡的——》写作点评

“我爱家乡的”写作讲评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修改写景文章的方法,恰当的修改自己的文章。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评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培养学生鉴赏、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会修改、会鉴赏。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小组合作法、比较阅读法、美文鉴赏法、自我点评法教具:电子白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标准,准确定位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本次作文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文章准确定位。

标准如下:A.选材得当,文通字顺,景物特点清楚。

★B.能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白描,烘托……),恰当的对家乡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C.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把景物描写清楚,运用多种手法突出景物的特征,并合理的运用丰富的想象,同时借景抒情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亮点展示,秀出风采1、表扬先进最佳选材奖:孟涵宇的《我爱家乡的大海》吴铭洋的《我爱家乡的田野》最佳描写奖:徐小萌的《我爱家乡的雨季》姚天好的《我爱家乡的秋天》独特新颖奖:(外籍学生)朱佳真的《我爱家乡的雪松》刘佳的《我爱家乡的小兴安岭》王佳的《我爱家乡的天湖公园》2、精彩展现首先,教师先总说本次作文的优点:本次习作同学们都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写作,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能具体描绘出景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能按一定的顺序,使文章的条理很清楚;还有些同学能恰当的运用所学方法,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将景物描写得非常成功,字里行间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其次,教师展示本次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赏析:【精彩片断一】:学生读片断,并说说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玉带般的小河。

它弯弯曲曲的从村前流过,给美丽的家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招展,河水淙淙的流着,水面上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就像一面闪光的大镜子,垂柳也要在这儿照一照她美丽的身姿。

夏天,河两岸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跑向小河,在河里欢乐的玩水,嬉戏。

大人们也一个个跳下小河,水面上溅起一片片水花,他们在河里来回的游动。

突然,不知哪个小孩用手泼起了水,引起了其它小朋友的注意,于是,他们也用手把水泼向了其他小朋友,一场水仗就这样打起来了……而小河两盘的树木,却再也抬不起“头”来了,热的忍不住低下了头。

“知了”也在树上不停的叫“热呀,热呀”。

大树下,许多老人在树下乘凉,有的在树下下象棋聊天,有的看着水里的孩子嬉戏,不时也发出欢笑声,好一番热闹的景象啊!深秋,在阳光的映衬下,河水显得更加清澈。

水清的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只见河面映出高大粗壮的树,闻风而动的垂柳,金黄色的野菊花,蓝的天,报的云,五颜六色,就像是一张五彩的画卷。

我们调皮的在河面上照镜子,谁知,顺着河流,我们的脸一会儿变成长长地,一会儿变得扁扁的……笑死人了。

家乡的小河多有趣啊!冬天,河两岸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光秃秃的。

河水却还哗哗的流着,不停不息。

早晨,火红的太阳把喝水染得通红,一阵阵晨风吹过,就像无数条红绸子在河上飘,甭提有多美了。

小河为了欢迎他们,唱起了一首悦耳的“乐曲”。

啊!家乡的小河,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你给家乡带来了生机,你给大自然带来了色彩,我爱家乡的小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