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知识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知识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根本常识一、职业卫生根本常识1、什么是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什么叫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伤害。
3、职业危害因素的X〔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4〕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5〕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6〕个体危(wei)险因素4、职业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和人体的健康状况。
5、何谓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发布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我国共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56种,尘肺13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6、法定职业病的根本条件是什么?〔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关联。
7、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含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者视力过度紧张等;〔3〕与普通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缺少,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8、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3〕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觉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伤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4〕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约。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是指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对健康的影
响的基本知识。
了解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职业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建议:
1. 职业病和职业伤害: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辐射或噪音等有害物质。
职业伤害是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故,例如摔倒、被物体击中或受电击等。
了解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工作场所安全: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和程序是保护自己健康的关键。
这包括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以及正确使用和保养设备。
3. 劳动强度和工作负荷:了解工作强度和工作负荷对健康的影响也很重要。
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导致疲劳、肌肉疼痛和焦虑等问题。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是必要的。
4. 职业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步骤。
这些检查可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5. 心理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如何管理和减轻工作压力,与同事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心理健康支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总之,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遵守安全规定、预防控制措施和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对我们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是重要的。
2024版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大纲
监测项目
针对岗位特点,选择相应的监测 项目,如噪音、粉尘、有毒有害 物质等。
健康状况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对员工健康状况 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监测记录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管理制度, 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
性。
离岗时健康检查要求
检查项目
治疗。
其他资源
了解其他可供利用的心理健康资 源,如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健康
讲座等。
06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 改进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考试评估
01
通过考试测试学员对职业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题等。
问卷调查
02
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
训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实际操作评估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 熟练掌握操作规程,能够正确、 安全地执行各项操作。
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和修 订,以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与使用
根据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 为作业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 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
耳塞、防护服等。
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查和 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复查与诊断
安排员工进行复查,必要时请专业医 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治疗与康复
根据诊断结果,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治 疗和康复措施。
跟踪与监测
对员工的治疗和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和 监测,确保其恢复健康。
05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标准及维护方法
心理健康标准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情绪 稳定、积极向上、适应环境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专业知识
一、概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着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形象。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环境的复杂化和职业病的增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定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职业伤害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促进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职业伤害防范、工作环境监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管理、法律法规的遵守等方面的内容。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性3.1 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利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员工的权益和利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2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可以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降低企业的医疗成本和法律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增加社会形象和信誉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4.1 职业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职业病类型、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诊断治疗方法,掌握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4.2 职业伤害的相关知识掌握职业伤害的特点、发生情况、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了解职业伤害防范的基本技能。
4.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管理学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点,了解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检测监测方法和管理措施。
4.4 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管理了解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掌握工作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WORD格式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资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资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XXX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5、职业病的特性: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风险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弭,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风险因素(病因)通常能够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殊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需与皮肤接触,就能被接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遇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风险因素分类:物理性风险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知识
1.职业危害是什么?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2。
职业禁忌是什么?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3.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是什么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4。
谁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5。
哪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6.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哪些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4)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8)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哪些要求?(1)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2)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3)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4)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8。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什么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职业健康管理知识
4.4.2 包扎技术 包扎作用: 止血 防污染 减少心理紧张。。 包扎操作: 纱布包扎: 用消毒纱布块放贴于局部,纱布捆包。 三角巾包扎:使用适用于面积较大伤口或头部。4.4.3 固定技术 固定作用: 防止骨断端移位、穿扎血管神经,减少疼痛,以免加大创伤和治疗难度。 固定方式: 夹板[树支、木棍等]固定法。 自体固定法 无辅助固定板、棍时应用,将骨折上肢、 下肢固定于自体上。 操作注意: 夹板下应加缓冲物[棉花、纸、布等]。 固定松紧适度避免局部坏死。
4.3常见急症症状
#2022
4.4 简明急救技术 4.4.1 止血简单技术 出血分类: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渗血。止血技术 动脉出血:1、手指压迫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出血,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的动脉,如上臂出血—锁骨下动脉压迫;下臂出血—肱动脉压迫;大腿出血—股动脉压迫;足部出血—足背动脉压迫;手指出血—指动脉压迫;颞部出血—颞动脉压迫 [体表可触摸到动脉搏动点、示范]。 2、止血带绑压法 适用于四肢动脉[较大]出血,在出血点上方。用止血带捆绑压迫动脉,阻断血流,[注意定时松开并观察、以免坏死] 3、物体加压压迫动脉法 硬物放于须压迫的动脉上面,捆绑并加压,阻断血流。 静脉出血:包扎压迫法 用消毒纱布、止血纱布加力包扎局部。 药物止血法 云南白药、止血药等撒喷局部
职业性中毒: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的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同上)
、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同上)
劳动力鉴定:具有诊断权的医疗机构或专业组织、按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患者在社会保险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时对疾病痊愈或残废的性质及程度作出鉴定,并判定其劳动能力等级。 法定职业病: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卫生部1987.11.5 (60号)规定9类99种(102)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事故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劳动强度;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17\18 BG/T 15236-1994)
职业健康知识
职业健康知识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状态。
了解职业健康知识对于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知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健康。
1. 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场所安全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预防事故和伤害的措施。
每个员工都应该了解自己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例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以及正确使用和存放化学品和危险物品。
此外,了解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也非常重要。
2. 职业性疾病预防职业性疾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工作方式造成的疾病。
了解职业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员工避免患病。
例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如呼吸器、手套和防护服,以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此外,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及时报告任何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
3. 工作压力管理工作压力是指由于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了解如何管理工作压力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例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此外,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冥想和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帮助减轻工作压力。
4.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了解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例如,了解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并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5. 身体健康促进身体健康是保持良好职业健康的基础。
了解如何促进身体健康对于职业健康非常重要。
例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均衡的营养,并避免过量摄入不健康的食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健康的身体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职业健康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工作场所安全、职业性疾病预防、工作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和身体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案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案在现代社会,职业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公司需要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下面将给出一份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案,帮助公司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一、职业健康概念1.1 什么是职业健康?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态保持良好,没有受到职业病、职业伤害等损害。
1.2 为什么重视职业健康?(1)保障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2)减少职业病风险,降低用人单位责任二、职业病防治知识2.1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所致的劳动者患上的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病和特殊健康问题。
2.2 常见职业病类型及防范方法(1)尘肺病:加强通风换气,佩戴口罩等(2)听力损害:减少噪音暴露时间,佩戴耳罩等三、职业危害因素了解3.1 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工人患病或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3.2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1)化学因素: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2)生物因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四、职业健康管理方法4.1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4.2 职业卫生培训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健康应急救援5.1 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5.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应对速度。
以上是一份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案,希望公司能够认真执行,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愿每一位员工都能健康快乐地工作!。
2024年职业健康管理知识精讲
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
目录
1 职业安全健康概述 2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3 企业职业病管理 4 典型劳工职业病纠纷事件解析 5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及维护
职业安全健康概述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没有健康,就没有个人的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 没有健康,就没有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人力资本
国内职业安全健康现状
安
全
手和足部防护
帽
使
用
眼和脸部防护
注
意
呼吸防护
事 项
高空作业防护
佩戴安全帽前,应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
01 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
等,确信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V型塑料安全帽决不能接触油漆、溶剂、汽油或
02 类似物质,可用中性皂液或温水洗涤;
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限值,或者受过较严重的冲
矿业 加工制造 电子 化工 建筑 其他
8.20% 3.70%
21.40%
66.70%
民营企业 国企 外资企业 其他
87.41%
尘肺病 职业中毒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 职业性肿瘤 其他
职业病种类分布(2019年)
国内职业安全健康现状
职业性尘肺病(12+其他) 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其他)
高温和阳光直射; ➢ 建议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清洗
常见个人防护用品
头部防护 听力防护 手和足部防护 眼和脸部防护 呼吸防护 高空作业防护
防护用品
防护标准
8小时内平均85dBA
01
即:听力保护设备耳
塞、耳罩
常规性的短期接触:
02
1 0 0 dBA ; 瞬 时 接 触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内容
动物咬伤
如鼠类、犬类等动物咬伤可能导 致狂犬病、破伤风等。应及时处 理伤口,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危
险动物。
心理性危害因素及防护
工作压力 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合 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寻求心理支持。
人际关系 不良的同事关系或上下级关系可能导致情绪困扰、工作效 率下降。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沟通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关注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 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辅导,帮助员工缓 解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
员工参与与监督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 健康管理工作,监督企 业落实各项职业健康措 施,形成全员共建共治 的职业健康氛围。
CHAPTER 06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实践案例 分享
某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分享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形成全员参与的职业健康管理格局。
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的职业健 康管理制度。
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意识 和技能。
某企业职业病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评估
01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由于长期接触高温、噪声、振 动等物理因素导致的疾病,如 中暑、噪声聋等。
尘肺
由于长期吸入粉尘导致,如矽 肺、煤工尘肺等。
职业中毒
由于接触毒物导致的中毒,如 铅中毒、汞中毒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由于接触生物因素导致的疾病, 如职业性皮肤病、布氏杆菌病 等。
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评价
01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确定危害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一、职业健康卫生的基本概念职业健康卫生是指为了保障职工健康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和卫生管理活动,包括职业病的防治、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等。
职业健康卫生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对职工身体的危害和社会经济损失,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二、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职业性中毒、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病、职业性放射病等。
职业病的防治是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包括: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减少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和程度,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健康监测。
通过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和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职业健康检查。
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通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防范,促进职业健康。
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职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种管理规范,包括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业卫生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等。
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是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结合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价结果,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适当的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是根据标准内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
四、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监测是指对从事职业作业的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的活动,以便采取措施控制职业危害。
职业卫生监测包括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测两个方面。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是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噪声、振动、辐射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评价;职业健康监测是对职业病的发生、职工健康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1.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健康管理的核心要素?
A.危害识别(答案应为非此选项,但为符合格式,暂放此处,实际答案见后)
B.风险评估
C.员工培训与教育
D.工作环境美化(答案)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哪种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A.生物因素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上述所有因素(答案)
3.下列哪项措施不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手段?
A.定期体检
B.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C.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
D.忽视安全操作规程(答案)
4.在职业健康管理中,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确定危害的严重程度
B.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
C.制定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
D.以上都是(答案)
5.下列哪项不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
A.上岗前体检
B.在岗期间定期体检
C.离岗时体检
D.家族病史调查(答案)
6.长时间接触噪声可能导致哪种职业病?
A.尘肺
B.职业性耳聋(答案)
C.职业性皮肤病
D.职业性眼病
7.下列哪项不是个人防护装备(PPE)的常见类型?
A.安全帽
B.护目镜
C.防护服
D.办公桌(答案)
8.职业健康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B.增强员工对职业健康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答案)
C.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D.提升员工的个人素养。
(完整版)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减少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 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国内现状
我国职业健康卫生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
战,如职业病发病率较高、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不完善、职业卫生监管力
定期清扫、清洁工作区域,确保 无垃圾、杂物堆积。
通风与照明
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照明, 减少有害气体积聚和视觉疲劳。
噪音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污染,保 护员工听力健康。
温度与湿度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 适的工作环境。
常见卫生问题及解决方案
空气污染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 保符合卫生标准。
风险控制
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操作 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等手 段,降低或消除危害因素 对员工的健康影响。
03 职业健康检查与诊断
职业健康检查种类及周期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 的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以确定其 是否适合从事该工作。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对长期从事某种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 定期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 证和疑似职业病。
职业病报告与处置流程
报告流程
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时,应及时向用人单位和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填写《职业病报告卡》。
处置流程
用人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劳动者脱离职业病危害环境,并安排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根据检查结果, 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康复和安置。同时,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落实职业病 防治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作业环境
9/ 24
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 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 如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矮小、狭窄, 车间布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三、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序号 1
2 3
4 5 6
分类 粉尘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放射因素 生物因素 其他因素类
特种劳防用品
是指在劳动作业生产过程中对人体 起到特殊保护作用的安全防护用品, 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如过滤 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防化服、防冲击面罩等
未列入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如劳保手 套、劳保鞋
一般劳防用品
15/ 24
四、个体防护知识
16/ 24
四、个体防护知识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1 / 24
1 职业卫生概述 2 职业病法律法规要求 3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4 个体防护知识
2 / 24
一、职业卫生概述
基本概念
01
职业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02
职业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 (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
生产过程
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中产生的,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 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职业危害因素 的产生
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涉及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 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 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有关,如劳动中紧张 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不良 工作体位等
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知识
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在职业生涯中,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
本文将探讨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什么是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简称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指的是组织或企业为了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这一管理体系旨在预防职业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促进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对于员工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减少职业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实施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的方法要实施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企业应该制定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员工对于工作中的安全规范和流程有清晰的了解。
提供员工培训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让员工意识到安全事故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结语在当今时代,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员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环境,企业可以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知识1.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1)职业危害因素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2)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和其它因素。
3)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4)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5)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6)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7)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2.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1)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被可引致铍肺;氟可致氟骨症;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2)职业病的分类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
(3)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及分布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构加工、物质蒸气冷凝、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
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①矽尘。
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生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非常多。
如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还有陶瓷、水泥厂作业均可接触SiO2粉尘。
SiO2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②煤尘。
这里主要是指煤矿井下开采时,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煤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
③石棉尘。
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
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
(4)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5)生产性毒物的概念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6)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①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三类。
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被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被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②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
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
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
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L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
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m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
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
③刺激性气体中毒。
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一类有害气体主要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等。
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明显的损害,轻者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产生喉头水肿、喉痉挛、中毒性肺炎,可导致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大多是化学工业的原料和副产品,此外在医药、冶金等行业中也经常接触到。
刺激性气体多有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致刺激性气体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
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主要是眼、上呼吸道均有刺激症等,严重时,可发生黏膜坏死、脱落,引起突发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
④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煤气制造以及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以及采矿时爆破烟雾,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也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这些生产过程都有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并有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硫化氢中毒。
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等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都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
呼吸道为主要侵入途径。
中毒时,轻者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胸闷、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脑水肿、休克、心肝肾损害。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二氧化碳中毒。
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矿井、下水道、粮仓等处,可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蓄积。
二氧化碳中毒常为急性中毒,患者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后,几秒钟内即迅速昏迷,若不能及时救出可致死亡。
另外还有氰化物及甲烷中毒等。
⑤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
这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油漆、印刷、橡胶、炸药、有机合成、染料制造以及化工、农药等工业。
这类化合物中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白内障。
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如联苯胺、4一氨基联苯可致膀胱癌。
⑥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包括:①由化工原料合成单体;②单体经聚合或缩聚成聚合物;③聚合物的加工、塑制等。
在整个合成、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一些有害因素。
如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二异氰酸甲苯醋、环氧氯丙烷、己内酞胺、苯乙烯、丙烯酞胺、乙氰、二甲基甲酞胺等均可引起中毒。
⑦农药中毒。
农药是一类特别的化学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健康效应。
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三大类,其毒性相差悬殊。
在我国将农药依据大鼠急毒性的大小,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类。
农药的接触非常广泛,在其生产、运输、保存、使用中均有大量的职业接触者。
(7)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①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受到这些噪声影响的,主要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②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设备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和打夯机等。
产生振动的工具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和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③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a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
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辐射作用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微波作业对健康的影响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红外线。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人职业病名单。
紫外线。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皮肤对紫外线的感受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除肌体本身因素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使敏感性增加。
例如,皮肤接触沥青后经紫外线照射,能产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长期受波长340~280mm 紫外线作用可发生皮肤癌。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电光性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