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通用版)
gb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686338c77da26924c5b033.png)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空气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
抑爆:
爆炸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隔爆:
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
泄爆:
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烧物通过围包体上预先设置的薄弱部位向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
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的单层建筑,其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为多层建应采用框架结构
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应设置符合GB50016等要求的泄爆面积。
对涉及粉尘爆炸危险的工程及工艺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时,应符合标准规定;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置在露天场所;如厂房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置在建筑物内较高的位置并靠近外墙。
——金属粉末干磨设备应设置温度监测装置,当金属粉末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自动停机。
防止电弧和电火花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应按GB50057中有关规定采取相应防雷措施
当存在静电引燃危险时,应符合GB12158相关要求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应采取防静电直接接地措施;不便或工艺不不准许直接接地的,可通过导静电材料或制品间接接地
企业应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教育及培训,普及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粉尘危险岗位的作业人员及设备设施检维修人员应进行专项粉尘防爆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企业应编制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GB 15577-201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2019-6-1实施)
![GB 15577-201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2019-6-1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b30e90941ea76e58fa04b7.png)
6.4.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备和装置应采取防止发生摩擦、碰撞的措施。 6.4.2 在工艺流程的进料处,应设置能除去混入料中杂物的磁铁、气动分离器或筛子等防止杂物进入
的设备或设施。
6.4.3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铝、镁、钦、铅等金属粉未或含有这些金属的粉未与锈钢摩擦产生火花。 6.4.4 使用旋转磨轮和旋转切盘进行研磨和切割,应采用与动火作业相同的安全措施。 6.4.5 粉尘输送管道中存在火花等点火源时,如与木质板材加工用砂光机连接的除尘风管、纺织梳棉
GB 15577 — 1996 、 GB 15577 — 2007 。
I
— GB 15577 2018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安全总则、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 尘层着火、粉尘爆炸的控制、除尘系统、粉尘控制与清理、设备设施检修和个体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存储、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千煤矿井下、烟花爆竹、火炸药和强氧化剂的粉尘场所。
(麻)设备除尘风管等,应设置火花探测与消除火花的装詈。
6.5 惰化
6.5.1 在生产或处理易燃粉末的工艺设备中,采取防止点燃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时,宜采用惰化
技术。
6.5.2 对采用惰化防爆的工艺设备应进行氧浓度监测。
6.6 灭火
6.6.1 6.6.2 6.6.3
灭火应符合消防相关规定要求。应根据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正确选用灭火剂。 不应采用引起粉尘飞扬的灭火措施和方法。 对千金属粉尘和与水接触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粉尘,不应采用水基灭火器和水灭火。
6.2.2 与粉尘直接接触的设备或装置(如电机外壳、传动轴、加热源等),其表面最高允许温度应低千相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b866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8.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环境检测:对粉尘浓度、粉尘成分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处于安全范围内。
2. 通风系统:粉尘作业场所应配备合理的通风设备,使空气流通,尽量减少粉尘积聚和浓度提高。
3. 防爆措施:对易燃粉尘作业场所,要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静电装置等。
4. 个体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等,以确保人员健康安全。
5. 操作规程:制定粉尘作业操作规程,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要求,保证操作安全。
6. 废料处理:对于产生的粉尘废料,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避免二次扬尘污染。
7. 灭火设备:配备灭火器材、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等,以应对火灾风险。
8. 培训与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是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要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GB 15577-201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2019-6-1实施)
![GB 15577-201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2019-6-1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b30e90941ea76e58fa04b7.png)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谁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 GB 15577 2018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 GB/T 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 15577 — 200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与 GB 15577 — 2007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GB 15577 — 1996 、 GB 15577 — 2007 。
I
— GB 15577 2018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安全总则、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 尘层着火、粉尘爆炸的控制、除尘系统、粉尘控制与清理、设备设施检修和个体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存储、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千煤矿井下、烟花爆竹、火炸药和强氧化剂的粉尘场所。
爆炸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
3.6 隔爆 explosion isolation
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
3.7 泄爆 venting of dust explosion
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休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 和未燃物通过围包体上预先设置的薄弱部位向尤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
全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疏散路线应设置应急照明和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5.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应严格控制区域内作业人员数扯,不得设有休息室、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与
其他厂房、员工宿舍等应不小千 GB 50016 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用版)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4b9f1e195f312b3069a525.png)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用版)1、本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23号)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度为依据,切实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防护,做好以下防护措施:①本单位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睛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处罚等级管理制度。
②本单位优先选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个体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提高木材加工及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水平,提升职工个体防护能力。
③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2、本单位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教育,粉尘作业员应了解木尘的爆炸危险特性和安全措施。
3、粉尘车间确保通风、防爆、隔爆及泄爆等级设施完好、适用。
4、粉尘作业场所应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存在。
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f3fc4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前言本规程是为了保证粉尘作业岗位的安全,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作业所带来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粉尘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粉尘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等环节。
三、安全准备3.1 在进行粉尘作业前,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尘服等。
3.2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不得长时间在封闭空间内进行作业。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粉尘作业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四、粉尘作业操作规程4.1 在进行粉尘作业时,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变更或省略环节。
4.2 严禁在作业过程中吸烟、使用明火等易引起火灾的行为。
4.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产生粉尘爆炸、引发火灾等危险。
4.4 出现设备异常声音、振动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上报维修部门进行检修。
4.5 焊接、切割等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防止火花飞溅引发火灾。
4.6 完成粉尘作业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粉尘堆积,保持作业区域清洁整齐。
五、应急措施5.1 在发生粉尘爆炸或火灾时,应立刻按照公司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救援。
5.2 在发生人员意外受伤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及时进行急救措施,保证伤者的生命安全。
六、安全培训和考核6.1 对新员工进行粉尘作业的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点、应急处理等内容。
6.2 定期对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和复习,确保员工对操作规程的熟悉和理解。
6.3 对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考核,监督和检查员工是否按照规程进行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七、责任和奖惩7.1 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奖惩,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7.2 对于发现并及时纠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人员,将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标准范本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9534b7389eb172dec63b72b.png)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9167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编写:xxxxx审核:xxxxx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b854d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e.png)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粉尘对环境的污染而制定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1. 粉尘防治措施: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粉尘防治措施,包括安装粉尘收集设备、加强清洁保养、采用防尘措施等,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 个人防护措施:劳动者应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个人防护。
3. 安全培训:企业应对劳动者进行粉尘防治安全培训,提高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4. 职业卫生监测:定期开展粉尘浓度的职业卫生监测,确保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5. 检修维护:定期对粉尘收集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定期清理粉尘积聚。
6. 废弃物处理:粉尘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不能随意倾倒,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7. 应急处理:企业应建立粉尘污染的应急处理程序,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总之,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旨在控制和预防粉尘对劳动者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粉尘防治措施。
第 1 页共 1 页。
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
![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85c45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8.png)
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合理降低粉尘作业的风险,制定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如下:一、工作环境的控制1. 粉尘作业区域应有防尘设施,包括喷淋设备、排风设备等,确保作业区域的空气清新,尘埃浓度低于国家标准。
2. 粉尘作业区应有足够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积聚,净化室内空气。
3. 将粉尘作业区与办公区、休息区等分离,避免粉尘扩散,减少员工暴露粉尘的机会。
4. 定期对粉尘作业区进行清洁,避免粉尘堆积,防止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1. 粉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选择合适的防护级别,保护呼吸道免受粉尘侵害。
2. 裸露部位应使用防尘工作服、工作帽以及防尘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有效隔离粉尘对身体的伤害。
3. 使用防尘手套、防尘鞋等防护装备,防止粉尘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
三、操作规范1. 使用粉尘生产设备时,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粉尘产生的机会。
3. 遵守操作流程,注意作业方法,避免产生粉尘飞扬和扩散的情况。
4. 尽量采用湿法作业方式,减少粉尘产生和扬尘污染。
5. 粉尘作业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警戒区,提醒人员注意防范粉尘作业的风险。
四、员工培训和宣传1.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员工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教育员工了解粉尘作业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2. 定期组织防护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粉尘作业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建立和完善相关防护知识的宣传材料,使员工能够自主获取防护知识。
五、定期检查和评估1. 随时检查粉尘作业区域,确保各项防护设备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与粉尘作业相关的健康问题。
3. 对整个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和调整。
以上是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保护员工的健康,降低粉尘作业的风险,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023年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2023年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b247e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9.png)
2023年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粉尘防治工作,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保护员工的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存在粉尘危害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矿山等。
第三条:粉尘防治措施1. 确定粉尘的种类和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例如,采用封闭式设备、喷洒水雾等方法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 定期清理工作场所,特别是易积尘区域,如需加强清理,可采用吸尘器、洗地机等专业设备。
3. 使用防护设备,如口罩、防尘面具等,确保员工的个人防护。
第四条:粉尘监测和评估1. 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定粉尘防治的重点区域和措施。
第五条:培训和教育1.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粉尘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2. 提供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措施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处理粉尘事故。
第六条:事故应急处理1. 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粉尘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提供员工的紧急处置所需。
第七条:监督检查和罚则1. 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粉尘防治问题的工作场所进行整改指导。
2. 对不按规范要求执行粉尘防治工作的单位,将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第八条:宣传和推广1. 加大粉尘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粉尘防治的关注度。
2. 推广粉尘防治技术和产品,促进粉尘防治工作的普及和应用。
第九条:附则1. 本规范的具体实施细则由相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2.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视情况进行修订。
3. 对于已经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果与本规范存在冲突,以本规范为准。
总结:本规范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防治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粉尘源管理、清洁措施、个人防护和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对工作场所的粉尘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d1364cc7c1cfad6185fa733.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
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
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清洁制度每天上下班都要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4、禁火措施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
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
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器材配备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
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
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7、培训教育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员工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做好粉尘爆炸安全生产教育;危险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3038c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e.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在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密集型企业中的粉尘作业是一项特别紧要的环节,在生产中也会造成肯定的危害。
为了避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带来危害,必需实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认真介绍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一、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1、明确粉尘作业场所的责任人及其职责,并进行相应的分工,明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时限等。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员工必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后才能进入此类作业现场。
3、科学合理地订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考核标准,落实责任人的责任制。
(二)对进入粉尘作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粉尘作业场所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工作区域的不安全性、操作规程及常见情形,并知晓相关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实行应急措施。
(三)粉尘作业区的防护设施1、为实现安全生产,粉尘作业区要实行密闭型、启用局部通风和特种防爆电气设备等多种保障措施。
2、设置安全带、安全网和安全防护栏杆等防护设施,参加作业人员应依照安全操作规程使用。
3、采纳有效措施,削减粉尘数量,避开粉尘浓度过高能够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导致疾病,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调配和分级。
对职业病危害可能大的人工作地点进行室外或室内设置或关闭。
(四)建立消防防备及应急措施1、在粉尘作业区域配备应急机器设备及应急人员。
2、应急机器设备随时保持在良好状态,修建并适时更新应急预案,应急说明和通讯等设施,针对应急情况和手术程序订立清楚简明、实测可用并多而杂不断精简完善的预案。
3、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削减换件等人为操作生产出的爆炸事故。
(五)粉尘作业区灯光设施1、墙壁和墙角要涂白,能够加添光照,降低安全事故几率,提高人员视野范围。
2、在现场配备照明设施或工作灯,能够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决议使用多余设备型号及数量进行照明。
3、把焦点放在特别过程区,重视维护照明特定要求,削减照明故障。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本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e5d62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b.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工作,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行粉尘作业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等。
第三条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施策;(二)科学合理,技术先进;(三)依法管理,责任明确;(四)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第二章粉尘作业场所的分类和评估第四条粉尘作业场所应根据粉尘的种类和浓度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粉尘的种类包括有机粉尘、无机粉尘、金属粉尘等。
(二)粉尘的浓度应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估。
第五条根据粉尘的种类和浓度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粉尘的来源和产生途径;(二)粉尘的扩散路径和速度;(三)粉尘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四)粉尘的清除方式和效果。
第六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方案,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的选择。
第三章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粉尘作业场所应开展定期的粉尘监测和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国家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
第八条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尘罩、防护网等,确保粉尘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
第九条粉尘作业场所应配置适用的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尘口罩、防尘服等,确保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
第十条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立粉尘作业区和非作业区,作业区应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和抽风装置,保证作业区内的空气质量。
第十一条粉尘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通风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有效清除粉尘。
第四章管理和培训第十二条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三条粉尘作业场所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四条粉尘作业场所应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五条粉尘作业场所应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保留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材料。
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a1488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9.png)
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粉尘作业场所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和传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的场所,如工厂车间、矿山、建筑工地等。
由于粉尘具有易燃、易爆、有害等危险性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十分重要。
以下是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要点。
一、场所设计与结构:1. 粉尘作业场所应符合建筑设计标准和安全生产要求,建筑材料应采用防火、防爆等安全性能较高的材料。
2. 对于易燃易爆粉尘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防爆增压气流设备,保持场所内的正压状态,以防止粉尘积累引发火灾或爆炸。
3. 场所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尽量减少粉尘积累,并设置合理的气流方向,以避免粉尘扩散和积聚。
二、设备与工具选择:1. 选用具有防爆性能的设备和工具,如防爆电动工具、防爆灯具等,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2. 对于易燃易爆粉尘的作业场所,应选择非产生火花、电磁干扰较小的设备和工具,以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3. 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应符合标准和规范,必要时可进行性能检测和认证,确保其安全可靠。
三、消防设施和装备:1. 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和装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源、防火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以应对火灾的发生。
2. 消防设施和装备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3. 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灭火、报警和疏散的程序和责任人。
四、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1. 对粉尘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粉尘防护措施、紧急疏散逃生等内容。
2. 作业人员应经过相关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掌握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粉尘监测与控制:1. 粉尘作业场所应进行粉尘的实时监测,了解粉尘浓度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设置粉尘收集装置,减少粉尘的扩散和积聚。
3. 对于高风险的粉尘作业场所,应配备粉尘爆炸防护系统,及时检测粉尘浓度和温度,进行报警和防爆处理。
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cd32c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9.png)
2023年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一、引言粉尘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但同时也是一种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
大量的粉尘如果不得当处理或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将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场所的安全造成危害。
为了保障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在2023年,制定了以下的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二、粉尘作业场所安全评估在进行粉尘作业之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包括对工作环境、作业设备、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
评估应包括如下内容:1. 粉尘浓度测定,确定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 确定无火灾、爆炸风险;3. 评估粉尘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4. 评估作业设备的安全性;5. 评估现有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三、粉尘作业场所风险控制措施基于安全评估的结果,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作业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 作业设备1.1 采用封闭式设备,减少粉尘释放;1.2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1.3 配备有效的除尘设备,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1.4 选择低排放设备和低排放工艺,减少粉尘产生。
2. 作业环境2.1 对粉尘作业现场进行密封化处理,减少粉尘外扩;2.2 对粉尘作业区域进行局部排风,将产生的粉尘快速排除;2.3 对粉尘堆积区域定期清理,避免粉尘堆积过多;2.4 采用防爆电气设备,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 个人防护3.1 工作人员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面具、防尘服、防护眼镜等;3.2 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3.3 工作人员应接受粉尘作业安全培训,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四、应急处理和管理1. 应急预案粉尘作业场所应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包括灭火、救援和疏散等方面的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
2. 事故管理对于已发生的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
![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f768a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8.png)
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减少粉尘作业所造成的伤害,制定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安全性。
1. 粉尘作业场所的管理:a. 粉尘作业区域应进行分类,禁止随意进入。
b. 应定期对粉尘作业区域进行清扫,保持整洁,并配备必要的清洁设施。
c. 应配备粉尘作业区域的监测设备,对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2. 员工的防护:a. 员工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b.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粉尘作业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c. 员工在作业前应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从事粉尘作业。
d. 员工在作业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洗手、淋浴等,避免粉尘残留在身体上。
e. 员工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关注相关标志、提示牌等,并正确使用工作设备。
3. 粉尘作业设备的防护:a. 粉尘作业设备应适当选择,具备防尘、防爆等功能。
b. 粉尘作业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运行正常和安全。
c. 粉尘作业设备应配备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4.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a. 出现粉尘爆炸、中毒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处理。
b. 要保证应急通道的畅通,员工要熟悉应急通道位置和使用方法。
5. 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a. 要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对粉尘作业劳动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b. 对于违规行为,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
c. 重大事故发生时,要组织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以上是粉尘作业劳动防护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员工能够严格遵守,落实到位。
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安全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https://img.taocdn.com/s3/m/2103df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5.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
范是指用于控制和预防粉尘作业场所中粉尘扬尘和粉尘爆炸等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以下为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一些常见内容:
1.粉尘作业场所的设计:应根据场所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合适的布局和建筑结构,采用阻燃材料,保证通风良好,并设置防尘措施,如隔尘墙、防尘网等。
2.粉尘源控制:在粉尘产生的源头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封闭式设备、降低物料流速、加装吸尘装置等,减少粉尘扬尘。
3.通风换气:粉尘作业场所应建立科学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控制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4.个体防护措施: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应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服等,以降低吸入粉尘的风险。
5.防尘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粉尘扬尘源,如采用潮湿清扫、湿化喷水等措施来稳定粉尘。
6.防爆措施:根据粉尘爆炸等级,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如隔爆门、静电接地、防爆电器设备等。
7.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粉尘作业安全的认识,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内容,具体的规范还需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和实施。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5d05a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1.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前言粉尘在生产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因此,制定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对于加强安全生产、保护工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粉尘的危害、粉尘防护措施、粉尘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向大家介绍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粉尘的危害1.对健康的危害:吸入粉尘后,会引起咳嗽、气喘、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并且可能导致肺部纤维化、肺硬化等不可恢复性的肺部损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对环境的危害:粉尘可污染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
粉尘防护措施1.防粉尘源头:优化制造工艺,防止粉尘产生;加设防尘罩,减少粉尘散落;增加除尘设施,在空气中减少粉尘的浓度等。
2.防护措施:对于不可避免产生粉尘的工艺流程,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穿戴防尘服、口罩、安装局部排风装置等。
3.提高室内通风设施:通过合理地安装和使用机械通风装置、采用自然通风等方法,降低室内粉尘的浓度。
4.完善工作场所安全技术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加设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保证工作场所安全。
粉尘防护装备为进一步保障工人的安全,必须配备相应的粉尘防护装备:1.防护口罩:可防止工人吸入粉尘,有效保护呼吸道,避免影响健康。
2.防护服:能够保护工人衣服、皮肤等部位,避免粉尘对人体的直接损害。
3.防护手套:避免手部接触粉尘,防止过度磨损肌肤。
4.防护护目镜:可防止粉尘直接进入眼睛,保护视力健康。
应急处理1.救护工人: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救护伤员,将伤员转移到医院,及时接受治疗。
2.关闭设备:尽可能关闭设备源头,防止更大的损失。
3.扩大安全隔离距离:在事故发生区域设立警戒线,扩大安全隔离距离,防止事故蔓延。
4.处理尘土:在尘土区域撒上水,沉降粉尘。
结论本文就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做了阐述。
作为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8bec0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2.png)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粉尘作业场所进行安全防护的技术规范。
由于粉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障工人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1.粉尘防护设备:粉尘作业场所必须安装除尘装置,包括通风设备、除尘过滤器和防爆装置等,以净化空气并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
2.合理布局: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合理的布局,确保通风畅通,减少粉尘积聚,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粉尘作业场所工作时,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以防止粉尘的吸入和直接接触。
4.培训和教育:工人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了解粉尘作业场所的危险性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定期检查和维护:粉尘作业场所的设备和防护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有效性。
总之,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设备安装、布局、个人防护和培训等。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保障工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
范(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通用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
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
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
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
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
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清洁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4、禁火措施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
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
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器材配备
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
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
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
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7、培训教育
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员工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做好粉尘爆炸安全生产教育;危险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8、安全检查
制定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安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粉尘防爆检查并做好记录。
9、劳动保护
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
康。
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10、预案演练
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1、检测评价
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技术革新手段不断提高粉尘作业安全标准。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