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的对角化1
线性代数课件4-1矩阵的对角化
对于$lambda_2 = lambda_3 = 3$,解方程 组$(B - 3I)X = 0$得特征向量$beta_2 = (0, 1,
0)^T, beta_3 = (4, 0, 1)^T$。
对于$lambda_1 = 2$,解方程组$(B - 2I)X = 0$得特征向量$beta_1 = (0, -4, 1)^T$。
通过相似变换,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转换为对角矩 阵,从而简化方程组的形式。
简化后的方程组求解
对角化后的方程组具有更简单的形式,可以直接求解各 个未知数。
提高线性方程组求解效率
减少计算量
通过对角化,可以避免对原始系数矩阵 进行复杂的运算,从而减少计算量。
VS
并行计算
对角化后的方程组可以方便地进行并行计 算,进一步提高求解效率。
02
性质
03
反身性:$A sim A$(任何矩阵都与自身相似)。
04
对称性:若$A sim B$,则$B sim A$。
05
传递性:若$A sim B$且$B sim C$,则$A sim C$。
06
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从而有相同的特征值。
相似对角化条件与方法
01
条件
02
$n$阶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有$n$个线性 无关的特征向量。
Jordan标准型概念及性质
Jordan标准型定义:对于n阶方阵A,如果存在一个可逆 矩阵P,使得$P^{-1}AP$为Jordan矩阵,则称A为 Jordan可约的,对应的Jordan矩阵称为A的Jordan标准 型。 性质
矩阵对角化
引言在高等代数中,我们为了方便线性方程组的运算引入了矩阵的概念. 在线性方程组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反应出线性方程组的一些重要性质,并且解方程组的过程也表现为变换这些矩阵的过程.除线性方程组之外,在二次型中我们用矩阵研究二次型的性质,引入了矩阵合同、正定、负定、半正定、半负定等概念及其判别方法.在线性空间中用矩阵研究线性变换的性质,引入矩阵相似的概念,这是一种等价关系,利用它我们把矩阵分类,其中与对角矩阵相似的矩阵引起的我们的注意,由此我们对线性变换归类,利用简单的矩阵研究复杂的,方便我们看待问题,进而又引入对角型矩阵、λ矩阵及若尔当标准型.基本概念定义定义1 常以n m P ⨯表示数域P 上n m ⨯矩阵的全体,用E 表示单位矩阵.定义2 n 阶方阵A 与B 是相似的,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个n 阶非奇异的方阵矩阵T n n P ⨯∈,使得AT T B 1−=或者BT T A 1−=.根据定义我们容易知道相似为矩阵间的一个等价关系:①反身性:AE E A 1−=; ②对称性:若A 相似于B ,则B 相似于A ; ③传递性:如果A 相似于B ,B 相似于C ,那么A 相似于C . 定义3 n 阶方阵A 与B 是合同的,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个n 阶非奇异方阵T n n P ⨯∈,使得B =T T AT 或者BT T A T =.根据定义我们容易知道合同也为矩阵间的一个等价联系:①反身性:A =AE E T ;②对称性:由AT T B T =即有11)(−−=BT T A T ;③传递性:由111AT T A T=和2122T A T A T =有)()(21212T T A T T A T =.定义4 式为⎪⎪⎪⎪⎪⎭⎫⎝⎛⋯⋯⋯m b b b 000000021的m 阶方阵叫对角矩阵,这里i b 是数(),2,1m i ⋯⋯=. 定义5 方阵A n n P ⨯∈,若BT T A 1−=,T 非奇异,B 是对角阵,则称A 可相似对角化. 定义6 方阵A n n P ⨯∈,若BT T A T =,T 非奇异,B 是对角阵,则称A 可合同对角化.定义7 矩阵的初等变换:⑴互换矩阵的第i 行(列)于j 行(列); ⑵用非零数c P ∈乘以矩阵第i 行(列);⑶把矩阵第j 行的t 倍加到第i 行.定义 8 由单位矩阵经过一次初等行(列)变换所得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 共有三种初等矩阵:①单位矩阵经过初等变换⑴得),(j i P 且),(),(1j i P j i P =−;②单位矩阵经过初等变换⑵得))((t i P 且)/1(())((1t i P t i P =−;③单位矩阵经过初等变换⑶得))(,(t j i P 且))(,())(,(1t j i P t j i P −=− 定义9 设方阵n n P B ⨯∈,若E B =2,就称B 为对合矩阵。
矩阵的对角化
矩阵的对角化(李体政 徐宗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矩阵的对角化, 并且熟练掌握一般方阵对角化的方法, 特别是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一般方阵可以对角化的条件及其对角化;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教学难点: 求正交矩阵,使实对称矩阵化为对角矩阵.●教学方法与建议先引入相似矩阵的概念, 通过分析相似矩阵的性质, 让学生看到: 讨论方阵与一个对角矩阵相似(在本节中我们称为矩阵的对角化)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而提出矩阵对角化的两个核心问题:(1) 对于任何一个方阵,是否一定可以对角化(即存在性问题); (2) 对于一个方阵,若可以对角化,那么如何进行对角化. 围绕这两个问题,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设计1. 问题的提出我们先引入相似矩阵的概念:定义1: 对于阶数相同的方阵A 和B , 若存在可逆方阵P , 使得 1P AP B -= 则称矩阵A 与B 相似, 记为AB , 而对A 进行的运算1P AP -称为对A 进行的相似变换,可逆方阵P 称为把A 变为B 的相似变换矩阵.利用相似矩阵的定义及前面的知识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性质1: 设 A B , 则有1) A B =; 2) ()()r A r B =; 3)I A I B λλ-=-, 从而具有相同的特征值.说明: 性质1表明, 假如矩阵A 与B 相似, 则A 与B 具有相同的行列式、相同的秩以及相同的特征值. 而且很自然地推出, 若A 与一个对角矩阵Λ相似, 那么Λ的主对角线元素恰好就是A 的n 个特征值. 考虑到对角矩阵是一类性质优良的矩阵, 我们进一步会问:1) 是否对任何方阵A , 都存在相似变换矩阵P , 使1P AP -=Λ(对角矩阵)? 2) 对n 阶方阵A ,若存在相似变换矩阵P ,使1P AP -=Λ, 如何构造P ?2. 一般方阵的对角化我们先来讨论第二个问题. 设12(,,,)n Adiag λλλΛ=, 并设12(,,,)n P p p p =可逆, 由1P AP -=Λ得 AP P =Λ, 即有121122(,,,)(,,,)n n n Ap Ap Ap p p p λλλ=由此可见, 只要取 12(,,,)n P p p p =的列为矩阵A 的n 个特征向量即可. 因为P可逆, 所以12,,,n p p p 应线性无关.所以, 我们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 方阵A 要与一对角矩阵相似, 则A 必须要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进一步有下面的结论:1) 由于方阵A 的不同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故有结论1: 如果方阵A 的n 个特征值互不相同, 则A 可以对角化.2) 若方阵A 的i n 重特征值与它所对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的个数i m 有i i m n =,即A 为非亏损矩阵,那么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故有结论2: 若方阵A 为非亏损矩阵, 则A 可以对角化.当i i m n <, 即A 为亏损矩阵,这时A 没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所以A 不能对角化. 综上所述有如下定理:定理1: 方阵A 可以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为A 是非亏损矩阵 说明:1) 定理1表明,方阵A 的对角化问题最终归结为求方阵A 的特征值以及求特征值所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问题, 同时也给出了构造相似变换矩阵P 的具体方法.2) 一般地, 我们不对非亏损矩阵进行一般性的讨论, 而仅仅讨论A 为实对称矩阵的情形, 这种情形比较简单,而且实际应用上较为常见.3.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和一般的方阵相比, 实对称矩阵具有更好的性质:性质2: 设方阵A 是实对称矩阵, 则有 1) A 的所有特征值均是实数;2) A 的不同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不但线性无关, 而且相互正交; 定理2: 设A 为n 阶实对称矩阵, 则必有正交矩阵P , 使112(,,,)n P AP diag λλλ-=Λ=其中 12,,,n λλλ为A 的特征值.说明:1) 定理2表明, 任何实对称矩阵A 都能对角化为一个对角矩阵Λ,而且Λ的主对角线元素就是A 的特征值, 同时说明A 是非亏损矩阵;2) 定理2的证明采用数学归纳法易于学生理解; 3) 强调这里的矩阵P 不仅可逆,而且是正交矩阵.这样对于任何实对称矩阵A ,第一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下面通过举例说明如何求正交矩阵, 使实对称矩阵对角化,这也是本节刚开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4. 举例例1 设 400031013A ⎛⎫ ⎪= ⎪ ⎪⎝⎭求一正交矩阵P , 使1P AP -=Λ.解:()()240003124013I A λλλλλλ--=--=----由此得A 的特征值为 1232,4λλλ===.当 12λ= 时, 解方程组()20I A x -= 得一个基础解系 ()10,1,1Tη=-, 将其规范化得1Tp ⎛= ⎝当234λλ== 时, 解方程组()40I A x -= 得一个基础解系 ()21,0,0Tη=, ()30,1,1Tη=由于23,ηη恰好正交, 所以只要规范化为()21,0,0Tp =, 3Tp ⎛= ⎝因此()123010,,00P p p p ⎛⎫⎪ ⎪ ==-⎝并且1(2,4,4)P AP diag -=由这个例子可见, 对于实对称矩阵A , 求一个正交矩阵P , 使得1P AP -=Λ的步骤如下:第一步 求A 的特征值;第二步 求对应于每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对单特征值, 只需将属于它的特征向量规范化; 对r 重特征值,需要先求出属于它的r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然后对这r 个特征向量进行正交规范化, 这样就可以得到n 个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第三步 以正交规范化的特征向量为列组成矩阵, 它就是要求的正交矩阵P , 使1P AP -=Λ, 这时Λ的主对角线元素只需按组成P 时特征向量的顺序依次将它们所属的特征值排列即可.说明: 由于方程组()0I A x λ-= 的基础解系不唯一, 所以由此得到的正交矩阵P 不是唯一的. 比如在例1中, 对应于12λ=的单位特征向量可取为10,Tp ⎛⎫= ⎪⎝⎭对应于234λλ==的基础解系可取为 ()21,1,1Tη=, ()31,1,1Tη=-由于23,ηη不正交, 所以需先正交化, 取22ξη=,2333222,422,,,333T ξηξηξξξ⎛⎫=-=- ⎪⎝⎭.再将23,ξξ规范化得2Tp =, 3Tp ⎛= ⎝于是0P ⎛⎪= ⎪ ⎪ ⎪⎪⎝⎭练习1 设 220212020A -⎛⎫ ⎪=-- ⎪ ⎪-⎝⎭求一正交矩阵P ,使1P AP -=Λ.练习2 问 133353664A -⎛⎫ ⎪=- ⎪ ⎪-⎝⎭能否对角化? 若可以, 求可逆矩阵P 和对角矩阵Λ.。
6.2.1 可对角化I
第六章多项式6.2 可对角化6.2.1 可对角化 I定义设A是数域F上的n阶方阵, 若A相似于对角矩阵 ( 存在F上可逆矩阵P, 使得P-1AP为对角阵),则称A是可对角化的.定理 n 阶方阵A 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证明 (必要性) 设n 阶方阵A 可对角化, 即存在F 上可逆矩阵P , 使得因为 是可逆矩阵P 的列向量, 112diag(,,,),n P AP λλλ−= 12,,,n A .λλλ则是的全部特征值 12(,,,),n P X X X =令 则(1,2,,).i i i AX X i n λ==所以 12,n λλλ12,,,nX X X 12,,,.n A n X X X 于是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所以线性无关1212(,,,)(,,,)n n A X X X X X X =(充分性) 若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则P 为可逆矩阵, 且所以A 可对角化.12,,,,n X X X (1,2,,).i i iAX X i n λ== 其中12(,,,),n P X X X =令 112diag(,,,),n P AP λλλ−=即 12,n λλλ1212(,,,)(,,,)n n A X X X X X X =注1 A在复数域上可对角化, 未必在F上可对角化.因为A在F上可能没有n个特征值.注2 若A是F上可对角化矩阵, 即存在F上可逆矩阵P, 使得P-1AP为对角阵, 则该对角阵的对角元恰好为A的特征值, P的列向量恰好为A的特征向量.推论若n阶方阵A在F上有n个不同特征值, 则A必可对角化. 反之未必.定义 设则称 是 的代数重数. 称的特征子空间的维数 为 的 几何重数.注n A f g 00()()()λλλλ=−0()0,g λ≠且00(),A f n λλ即是的重根0n 00dim s V λ=0λ0λ0λ00().s n r E A λ=−−例 矩阵 的特征值 对特征值方程组 有一个基础解系对于 方程组 有基础解系 此时, -1的代数重数与几何重数均为2,8的代数重数与几何重数均为1.324202423A =1231,8.λλλ==−=121,λλ==−()0E A X −−=1(1,2,0),TX =−2(1,0,1).TX =−38,λ=(8)0E A X −=3(2,1,2).TX =引理1: 设A 是n 阶方阵, 则A 的特征值 的几何重数小于等于 的代数重数. (证明板书)0λ0λ定理设A是数域F上n阶方阵, 则下列命题等价:(1) A在F上可对角化;(2) A在F上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3) A的特征多项式的根全在F上, 且每个特征值的代数重数等于几何重数.证明 设 是A 的所有互不相同的特征值,由引理1有由上节推论和已知条件知 因此 (2)(3)⇒t 12,,,λλλ i i s n i t (1,2,,).≤= ti i n s 1,=≤∑tti i i i n s n n 11,==≤≤≤∑∑i i s n i t (1,2,,)== 故t i i n n 1.==∑且itn Aii f 1()().λλλ==−∏这样证明 设 是A 的所有互不相同的特征值, 且 的根全在F 上, 的基础解系含s i 个向量 注意到 线性无关. 所以A 在F 上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3)(2)⇒t 12,,,λλλ 1.ti i n n ==∑则A f ()λ,()0i E A X λ−=由题设ii i is X X X i t 12,,,(1,2,,).= t s s t t tsX X X X X X X X X 12111212122212,,,,,,,,,,,, ,i i s n =因为11,tti ii i s n n ====∑∑故判断A 是否可对角化和求可逆阵P 的方法:1. 计算 ;2. 求的所有根. 若不是所有根都在F 上, 则A 在F 上不可对角化.3. 设所有特征值都在F 上, 若某特征值的代数重数 不等于几何重数, 则A 在F 上不可对角化.()A f λ()A f λ4. 若所有特征值都在F 上, 且对每个特征值, 则A 可对角化. 将 的基础解系 凑成 的一个基记 则 为对角矩阵, 对角元分别是A 的相应特征值.(1,2,...,)i t =121112121,...,,,...,,...,,...,t s s t ts X X X X X X ()0i E A X λ−=nF ,,(1,2,...,)i i is n i t λ==12,,...,i i i is X X X 121112121(,...,,,...,,...,,...,)t s s t ts P X X X X X X =1P AP −例 上节例1中矩阵 的特征值 对特征值 方程组有一个基础解系 对于 方程组有基础解系 此时A 可对角化, 令 则324202423A = 1231,8.λλλ==−=121,λλ==−()0E A X −−=1(1,2,0),TX =−2(1,0,1).TX =−38,λ=(8)0E A X −=3(2,1,2).TX =P X X X 123(,,),=1diag(1,1,8).P AP −=−−例 矩阵 的特征多项式为A 在实数域上没有特征值, 所以A 在实数域上不可对角化. 而A 在复数域上有两个不同的特征值, 所以A 在复数域上可对角化.0220A = −22()4.2A f λλλλ−==+例 矩阵 的特征值为 对于 线性方程组 的基础解系 所以, 特征值2的几何重数小于代数重数, A 不可对角化.311221220A −=−1231, 2.λλλ===232,λλ==(2)0E A X −=(1,1,2).TX =小结(1) 矩阵可对角化的定义(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3) 可对角化的等价命题。
矩阵的对角化
第四章 矩阵的对角化对于一个矩阵,如何寻找一个适当的变换,在将其变为简单矩阵的同时,保留原矩阵的一些重要特征,这是矩阵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拉普拉斯在19世纪初提出了矩阵的特征值的概念.1854年,若尔当研究了矩阵化为标准形的问题.1885年,埃尔米特证明了一些特殊矩阵的特征根的性质,后人称之为埃尔米特矩阵的特征根性质,凯莱185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矩阵论的研究报告》,文中研究了方阵的特征方程和特征值的一些基本结果,克莱布什等证明了对称矩阵的特征根性质.在这一问题的研究史上,值得重点介绍的是下面两位数学家:第一位是柯西,他首先给出了特征方程的术语,并证明了阶数超过3的矩阵有特征值及任意阶实对称矩阵都有实特征值;给出了相似矩阵的概念,并证明了相似矩阵有相同的特征值.第二位是弗罗贝尼乌斯,正是他引入了矩阵的相似变换、合同矩阵、正交矩阵等重要概念,并讨论了正交矩阵和合同矩阵的一些重要性质.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仿真的对角化理论与方法是矩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数学的各个分支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其他学科如工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主要讨论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理论及方阵在相似意义下的对角化问题,并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1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在工程实践及经济管理等许多领域中,经常会遇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例 4.1.1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为了研究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设,分别为某地区目前 x 0 y 0 的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为该地区若干年后的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 x 1 y 1 发展水平,且有如下关系{ x 1 = 3x 0 +y 0 ,y 1 = 2x 0 +2y 0 .令, , α0=( x 0 y 0 )α1=( x1 y 1 )A =(3 12 2),则上述关系的矩阵形式为:α1=Aα0 .若该地区目前的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则若干年后的环境污染水α0=( x0 y 0)=(11)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为,α1=Aα0=(3 12 2) ( x 0 y 0 )=(3 12 2) (11)= (44)=4 (11)=4α0即这里,4就是矩阵的一个特征值,是矩阵的对应于4的一个特征向量.Aα0=4α0 . A α0 A 定义 4.1.1 设为阶矩阵,若存在数 和维非零列向量,使得A n λ n α ;Aα=λα则称为矩阵的特征值,是矩阵一个特征值,称为的属于(或对应于)特征值 λ A α0 A α0 A λ的特征向量.由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定义可得(1)若为的属于的特征向量,则对于非实数,也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 α A λk k α A λ (2)若为的属于的特征向量,则当时,也是的属于α1,α2 A λα1+α2 ≠0 α1+α2 A 的特征向量.λ (3)若为的互异特征值,分别为的属于的特征向量,则λ1, λ2 A α1,α2 A λ1, λ2 .α1≠α2 证 若,则,即,故.由于 α1≠α2 Aα1≠Aα2 λ1α1=λ2α2=λ2α1 (λ1-λ2)α1=0,所以,矛盾.因此.λ1≠λ2α1≠0 α1≠α2 例 4. 1. 2 求阶方阵的一个特征值与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n A =(a b b ⋯ bb a b ⋯ b ⋮ ⋮ ⋮ ⋮b b b ⋯ a )解 取维向量,则n α=(1,1,1)TAα=(a b b ⋯ bb a b ⋯ b⋮ ⋮ ⋮ ⋮b b b ⋯ a)(11⋮1)=(a +(n -1)b a +(n -1) b ⋮ a +(n -1) b),故 是的一个特=[a +(n -1) b ](11⋮1)= [a +(n -1) b ] αλ=a +(n -1) b A 征值,是 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α A λ=a +(n -1) b 将(4.1.1)写成下面形式.(λE ‒A ) α=0根据定义,特征向量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α. (4.1.2)(λE ‒A ) α=0的非零解.由于(4.1.2)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其系数行列式等于零,故知阶矩阵的 n A 特征值满足方程λ .|λE ‒A |=0为叙述方便,引入下面的概念.定义4. 1. 2 .,称A =(a ij )n ×n f (λ)=|λE ‒A |=|λ-a 11 a 12 ⋯ -a 1n -a 21 λ-a 22 ⋯ -a 2n⋮ ⋮ ⋮-a n1 -a n2 ⋯ λ- a nn|为矩阵 的特征多项式,称为的特殊矩阵,称为的特征方程.A λE ‒A A |λE ‒A |=0 A 二、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求阶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按如下步骤进行:n A (1)计算的特征多项式,求出特征方程的全部根,,,.A |λE ‒A | |λE ‒A |=0 λ1λ2⋯λn对每个特征值,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设它的一个基础λi (i =1,2,⋯,n )(λi E ‒A ) x =0解系为,,,,则的属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αi 1 αi 2 ⋯αini A λ i k 1αi 1+k 2αi 2+⋯+k n iαini其中为不全为零的任意常数.k 1,k 2,⋯,k ni 限于本教材适用范围,我们将不讨论的复特征值和特征向量.A 例 4.1.3 求矩阵A =(2 -2 0- 2 1 -20 -2 0)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解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A f (λ)=|λE ‒A |=|λ-2 2 02 λ-1 20 2 λ|=λ(λ-1)(λ-8)-8(λ-1)=(λ+2)(λ-1)(λ-4)由,得的特征值为,,.|λE ‒A |=0 A λ1=-2λ2=1λ3=4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即解方程组λ1=-2(-2E ‒A )x =0,,(- 4 2 02 -3 20 2 -2)(x 1x 2x 3)=(00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ξ1=(1,2,2)Tλ1=-2k 1ξ1).k 1≠0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即解方程组λ2=- 2 (E ‒A )x =0(- 1 2 02 0 20 2 1)(x 1x 2x 3)=(0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ξ2=(2,1,‒2)T λ2= 1 ()..k 2ξ2k 2≠0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即解方程组λ3= 4 (4E ‒A )x =0,(2 2 023 20 2 4)(x 1x 2x 3)=(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ξ3=(2,-2,1)Tλ3= 4 k 3ξ3)..k 3≠0例4.1.4 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A =(3 2 42 0 24 2 3)解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Af (λ)=|λE ‒A |=|λ-3 - 2 -- 2 λ - -4 -2 λ |λ+1 0 -(λ+1)- 2 λ -2 -4 -2 λ-3|=,(λ+1)2(λ‒8)由,得的特征值为,.|λE ‒A |=0A λ1= λ2=-1 λ3=8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即解方程组λ1= λ2=-1(-E ‒A )x =0,(- 4 - 2 -4- 2 - 1 -2- 4 - 2 -4)(x 1x 2x 3)=(00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ξ1=(-1,2,0)T ξ2=(2,1,‒2)Tλ1= λ2=-1部特征向量为不全为零).k 1ξ1+k 2ξ2(k 1,k 2 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即解方程组λ3=8(8E ‒A )x =0,(5 -2 -4- 2 8 -2- 4 - 2 5 )(x 1x 2x 3)=(0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ξ3=(-1,2,0)Tλ3=8 k 3ξ3k 3≠0例4.1.5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A =(3 2 42 0 24 2 3)解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A f (λ)=|λE ‒A |=|λ-3 1 -- 2 λ - -1 1 λ-2||λ-2 1 -1λ-2 λ -1 0 1 λ-2|=,(λ-2)2(λ‒1)由,得的特征值为,.|λE ‒A |=0A λ1= λ2=2 λ3=1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即解方程组λ1= λ2=2(2E ‒A )x =0,(- 1 1 -1- 2 2 -1- 1 1 0)(x 1x 2x 3)=(00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ξ1=(1,1,0)Tλ1= λ2= 2 ().k 1ξ1k 1≠0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即解方程组λ3=1(E ‒A )x =0,(- 2 1 -1- 2 1 -1- 1 1 -1)(x 1x 2x 3)=(000)得基础解系,所以对应于的全部特征向量为(.ξ2=(0,1,1)Tλ3= 1 k 2ξ2k 2≠0)三、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定理4.1.1 阶矩阵与有相同的特征值.n A A T证 由,知与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故有相同的特|λE ‒A T|=|(λE ‒A )T|=|λE ‒A | A A T 征值.定理4.1.2 设 ,,,,为方阵的个特征值,则有A =(a ij )n ×n λ1λ2⋯λn A n (1)λ1λ2⋯λn =|A |(2)λ1+λ2+⋯+λn =a 11+a 22+⋯+a nn 证 (1)根据多项式因式分解与方程根的关系,有(4.1.3)|λE ‒A |=(λ-λ1)(λ-λ2)⋯(λ-λn )令,得,即λ=0|-A |=(-λ1)(-λ2)⋯(-λn )=(-1)nλ1λ2⋯λn |A |=λ1λ2⋯λn(2)比较(4.1.3)式两端的系数,右端为,而左端含λn -1-(λ1+λ2+⋯+λn )的项来自的主对角线元乘积项,其含的λn-1|λE ‒A |(λ-a 11)(λ-a 22)⋯(λ-a nn ) λn-1系数为,因此.-(a 11+a 22+⋯+a nn )λ1+λ2+⋯+λn =a 11+a 22+⋯+a nn 我们将阶矩阵的主对角线元之和称为矩阵的迹,记为,即n A A tr (A )=tr (A )a 11+a 22+⋯+a nn =∑=nk 1a kk推论4.1.1 阶矩阵可逆的充分条件是它的任一特征值不等于零.n A 定理4.1.3 若为的特征值,是对应的特征向量,则 λ A α (1)为的特征值();a λ a A a 为常数(2)为的特征值();λk A kk 为正整数(3)为的多项式,则为的特征值;若φ(x ) x φ( λ)φ(A )(4)若可逆,则为的特征值,为的特征值.A 1λA -11λ|A |A *证 由题意,对于,有.α≠0 Aα=λα(1)因为,故为的特征值.(a A )α=a (Aα)=(a λ)αa λ a A (2)由,得,假设Aα= λα A 2α=A ( Aα)=A ( λα)=λ( Aα)= λ2α,A k-1α=λk-1α于是,由数学归纳法知结论成立.A k α=A ( Ak-1α)=A ( λk -1α)=λk-1( Aα)= λk α(3)设,由(2)可得φ(x )=a 0x m +a 1x m-1+⋯+a m-1x+a mφ(A )α=(a 0A m +a 1A m -1+⋯+a m-1A+a m E ) α =a 0A m α+a 1A m-1α+⋯+a m -1Aα+a m α=a 0λm α+a 1λm-1α+⋯+a m-1λα+a m α=(a 0λm +a 1λm -1+⋯+a m-1λ+a m ) α=φ(λ)α(4) 由于可逆,故,从而,故 A λ≠0α= A -1(Aα)= A -1(λα)=λ A-1α,,即为的特征值,为的特征A-1α=1λαA*α=| A | A-1α=| A |λα 1λ A-11λ|A |A*值.下面给出方阵的特征向量的性质A 定理4.1.4 设,,,阶矩阵的个互异特征值,,,,分别是 λ1λ2⋯λm 为 n A m α1 α2 ⋯αm 的属于,,,的特征向量,则,,,线性无关. A λ1λ2⋯λm α1 α2 ⋯αm 证 设有常数,,,,使得k 1 k 2 ⋯k m k 1α1+k 2α2+⋯+k m αm =0(4.1.4)上式两边左乘,并注意到,有A Aαi =λi αi (i =1,2,⋯,m ).k 1λ1α1+k 2λ2α2+k m λm αm =0 按这种方法再依次用左乘(4.1.4),并应用定理4.1.3(2)的结论,A 2, A 3, A m ‒1得{k 1α1+k 2α2+k m αm =0 ,k 1λ1α1+k 2λ2α2+k m λm αm =0,k 1λ21α1+k 2λ22α2+k m λ2m αm =0, ⋯⋯⋯⋯k 1λm ‒11α1+k 2λm ‒12α2+k m λm ‒1m αm =0.上式的矩阵形式为,( k 1α1,k 2α2,⋯,k m αm )(1 λ1 ⋯ λm ‒111λ2 ⋯ λm ‒12⋮ ⋮ ⋮1 λm ⋯ λm ‒1m)=(0,0,⋯,0)上式左端第二个矩阵的行列式是范德蒙德行列式,因为,,,互不相同,λ1λ2⋯λm 所以该行列式的值不为零,从而该矩阵可逆.用该矩阵的逆右乘上述等式两边,得( k 1α1,k 2α2,⋯,k m αm )=(0,0,⋯,0)于是,由于特征向量非零,因此只有k i αi =0(i =1,2,⋯,m )αi (i =1,2,⋯,m )上式才能成立,故,,,为线性无关.k i =0(i =1,2,⋯,m )α1 α2 ⋯αm 定理4.1.5 设,,,阶矩阵的个互异特征值,,,,分别λ1λ2⋯λm 为 n A m α1 α2 ⋯αm是的属于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向量组A λi (i =1,2,⋯,m ),,,, ,,,, ,,,线性无关.α11 α12 ⋯α1s 1α21 α22 ⋯α2s 2αm 1 αm 2 ⋯αms m 证明略.关于对应同一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间的关系,有定理4.1.6 设阶矩阵的重特征值,则对应于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 λ0是 n A k λ0不超过个.k 显然,依据定理4.1.6,当特征值为单根时,对应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只能是一个.根据上述定理,对于阶矩阵的每一个不同的特征值,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n A λi 的基础解系,就得到的属于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然后,把它们合成一(λi E ‒A )=0 A λi 起所得的向量组仍然线性无关.阶矩阵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不大于.n A n 例4.1.6 设三阶矩阵的特征值为,,求A λ1= λ2=3 λ3=3(1)的特征值.A -1(2)的特征值.A *(3)的特征值及.B =12(A-1)2‒A *+2E |B |解 (1)由于,因此可逆,由定理4.1.3知,的特征值为,| A |= λ1λ2λ3=12≠0A A-112,.1213(2)由定理4.1.3知,的特征值为6,6,4.A *(3)因为,所以).A *|A |A-1=12A -1B =12(A -1)2‒A*+2E 设,由定理4.1.3知,的特征值为,1,2,3.f (x )=12x 2-12x +2B =f (A-1)f(1λi )i =由此得的特征值为,.B -1,-1,-23|B |=-23例4.1.7 设为正交矩阵,若,则有特征值A |A |=-1A -1证 ,则f (λ)=|λE ‒A |.f (-1)=|-E ‒A |=|(-E ‒A )T|=|-E ‒A T|另一方面,由于及,则AA T=E |A |=1f (-1)=|-E ‒A |=|AA T -A |=|A || ‒A T-E |=-| -E ‒A T|=-f (-1)因此,即为的特征值.f (-1)=0-1 A §4.2 相似矩阵在矩阵的运算中,对角矩阵的运算最方便.我们自然要问,一个阶矩阵是否可化为n A 对角矩阵,且保持矩阵的一些重要性质不变.本节将讨论这个问题.A 一、相似矩阵定义4.2.1 设为阶矩阵,如果存在阶可逆矩阵,使得A ,B n n P ,P -1AP =B 则称矩阵相似,也称是的相似矩阵,记作.可逆矩阵称为相似变换矩阵.A 和B B A A~B P例4.2.1 设,,,不难A =(4 6 0- 3 -5 0- 3 -6 1)B =(1 0 00 1 00 0 -2)P =(- 2 0 -11 0 10 1 1)验证可逆,且.由于P P-1=(- 1 - 1 0- 1 - 2 11 2 0),P-1AP =(- 1 - 1 0- 1 - 2 11 2 0)(4 6 0- 3 -5 0- 3 -6 1)(- 2 0 -11 0 10 1 1)=(1 0 00 1 00 0 -2)=B 因此.A~B 两个相似矩阵是等价矩阵,相似是方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如下性质:(1)反身性:;A~A (2)对称性:若,则;A~B B~A (3)传递性:若,,则;A~B B~C A~C 此外,相似矩阵之间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定理4.2.1 若阶矩阵相似,则n A 与B (1);|A |=|B |(2);R (A )=R (B )(3)有相同的特征值;A ,B (4).tr (A )=tr (B )证 由于,故存在阶可逆矩阵,使得,从而A~B n P P-1AP =B (1);|B |=|P-1AP |=|P-1||A ||P |=|A |(2);R (B )=R (P -1AP )=R (AP )=R (A )(3)由于,|λE ‒B |=|λE ‒P-1AP |=|P-1(λE ‒A )P |=|λE ‒A |即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于是有相同的特征值.A ,B A ,B (4)由(3)即得.推论4.2.1 若阶矩阵对角矩阵n A 与 =Λ(λ1λ2⋱λn)相似,则,,,是的个特征值. λ1λ2⋯λn A n 例4.2.2 若,求.A =(- 2 0 02 x 23 1 1)~(- 1 0 00 2 00 0 y )=B x ,y 解 对角矩阵的特征值为,,,由于,因此的特征值也为,,,再B -12y A~B A -12y 根据相似矩阵有相同的迹,可得{|2E ‒A |=0,tr (A )=tr (B ),解此方程组得, .x =0y =-2两个相似的矩阵还具有下面的性质(1)若,则,(为正整数);A~B k A~kB A m ~B mm (2)若, 为多项式,则;A~B f (x )f (A )~f (B )(3)若,且均可逆,则;A~B A ,B A-1~B -1证 只证,故存在阶矩阵,使得,从而 A m ~B m n P P-1AP =B B m =(P-1AP )m =(P-1AP )(P-1AP )⋯(P-1AP )=P-1A mP即.A m ~B m 二、矩阵的对角化定义 4.2.2 若阶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则称可对角化.n A A 相似矩阵有许多共同性质.在我们熟悉的矩阵中,形式最简单的一类是对角矩阵,若矩阵相似于对角矩阵,就可以借助对角矩阵来研究,如何求相应的可逆矩阵?下面我A A P 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定理4.2.3 阶矩阵相似于对角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有个线性无n A A A n 关的特征向量.证 必要性.设存在可逆矩阵,使得P = =.P -1AP Λ(λ1λ2⋱λn)设,由 =,得 =,或P =( α1,α2,⋯,αn )P-1AP ΛAP P Λ.A ( α1,α2,⋯,αn )=( α1,α2,⋯,αn )(λ1λ2⋱ λn)即A ( α1,α2,⋯,αn )=( λ1α1,λ2α2,⋯,λm αm )因此,,由于可逆,因此,从而Aαi =λi αi (i =1,2,⋯,n )P |P |≠0都是非零向量,故分别是的属于特征值αi (i =1,2,⋯,n )α1,α2,⋯,αn A 的特征向量,再由可逆知线性无关.λ1,λ2,⋯,λn P α1,α2,⋯,αn 充分性.设分别是的属于特征值的个线性无关的特征α1,α2,⋯,αn A λ1,λ2,⋯,λn n 向量,则有Aαi =λi αi (i =1,2,⋯,n )取,因为线性无关,所以可逆,于是有P =( α1,α2,⋯,αn )α1,α2,⋯,αn P =.,AP P(λ1λ2⋱λn)即个m==P -1AP (λ1λ2⋱λn)Λ因此矩阵相似于对角矩阵.A A 因为特征向量不是唯一的,所以矩阵不具有唯一性.P 推论4.2.2 若阶矩阵有个互异的特征值,则必可对角化.n A n A 推论4.2.3 阶矩阵的充分必有条件是的每个重特征值个线性无n A 可对角化A t i λi 都有ti 关的特征向量.即.R (λi E ‒A )=n ‒t i由上述结论可知,例4.1.3和例4.1.4给出的矩阵可对角化,而例4.1.5给出的矩阵不能对角化.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归纳出将矩阵对角化的具体计算步骤:A (1)求出阶矩阵的全部互异特征值,,,,它们的重数依次为n A λ1λ2⋯λn ;t 1,t 2,⋯,t m (t 1+t 2+⋯+t m =n )(2)求的特征向量.对每个特征值求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即为的对A λi (λi E ‒A ) x =0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设为;ξi 1,ξi 2,⋯,ξis i (i =1,2,⋯,m )(3)判定是否可对角化.若对每一个特征值都有,则可对A s i =t i (i =1,2,⋯,m )A 角化,否则不可对角化;(4)当可对角化时,令A ,P =(ξ11,ξ12,⋯,ξ1s i,ξ21,ξ22,⋯,ξ2s i,ξm 1,ξm 2,⋯,ξmsm),,,,,,,,,Λ=diag (λ1λ1⋯λ1,λ2λ2⋯λ2,⋯,λm λm ⋯λm )且可逆,且有P =P-1AP Λ例4.2.3 判断下列矩阵能否对角化,若能,求出可逆矩阵,使得为对角矩阵.P P -1AP (1);(2)A =(1 2 22 1 ‒2‒2 ‒2 1)B =(1 2 22 1 22 2 1)(1)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解A f (λ)=|λE ‒A |=|λ-1 -2 -2- 2 λ- 1 22 2 λ-1||λ-1 λ-1 λ-1- 2 λ- 1 22 2 λ-1|= (λ+1)(λ-1)(λ-3)由,得的特征值为.由推论4.2.2知,矩阵可对|λE ‒A |=0A λ1=-1,λ2=1,λ3=3A 角化.下面求可逆矩阵.P 个1个2个s m r 1+r 2r 1+r 3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即解方程组λ1=-1(-E ‒A )x =0,,(- 2 - 2 -2- 2 - 2 22 2 -2)(x 1x 2x 3)=(000)得基础解系,即为即为的属于特征值的一ξ1=(-1,-1,0)Tξ1 ξ2A λ1=-1个特征向量.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即解方程组λ2= 1 (E ‒A )x =0(0 ‒2 ‒2‒2 0 22 2 0)(x 1x 2x 3)=(0)得基础解系,即为的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ξ2=(1,-1,0)Tξ2A λ2=1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即解方程组λ3= 3 (3E ‒A )x =0,(2 -2 -2- 2 2 22 2 2)(x 1x 2x 3)=(0)得基础解系,即为的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ξ3=(0,1,-1)Tξ3A λ3=3取,则有P =( ξ1,ξ2,ξ3)=(1 1 0- 1 - 1 10 1 -1)==P-1AP (- 1 0 00 1 00 0 3)Λ(2)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A f (λ)=|λE ‒A |=|λ-1 -2 -2- 2 λ- 1 22 2 λ-1|λ-1 λ-1 λ-1- 2λ- 1 22 2 λ-1|= (λ+1)2(λ-5)由,得的特征值为.|λE ‒B |=0B λ1=λ2=‒1,λ3=5当−1,即−1为的二重特征值时,λ1=λ2=B .(-E ‒B )=(‒2 ‒2 ‒2‒2 ‒2 ‒2‒2 ‒2 ‒2) 1 1 1)故,依据推论4.2.3知,矩阵可对角化,且−1对应的线R (-E ‒B )=1=3‒2B λ1=λ2=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ξ1=(-1,1,0)T ξ2=(-1,0,1)T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得的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λ3= 5 (5E ‒A )x =0B λ3=5征向量.取ξ3=(1,1,1)T取,P =( ξ1,ξ2,ξ3)=(- 1 - 1 11 0 1 0 1 1)则有==P-1BP (- 1 0 00 ‒1 00 0 5)Λ对于可对角化的矩阵,我们可应用来求方程的幂,例如,对上例的矩阵,A A m =P Λm P ‒1A 我们有(1 2 22 1 ‒2‒2 ‒2 1)m=( 1 1 0‒1 ‒1 10 1 ‒1)=((‒1)m 0 00 1 00 0 3m)=(0 ‒1 ‒11 1 11 1 0).=(1 1+(‒1)m +1 1+(‒1)m +13m ‒1 3m ‒1+(‒1)m (‒1)m ‒11‒3m 1‒3m 1)例4.2.4 设,求为何值时,A =(a 1 11 a ‒11 ‒1 a )A (1)可对角化,并求相似变换矩阵;A P (2)为可逆矩阵.A ‒E 解 (1)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A f (λ)=|λE ‒A ||λ-a -1 -1- 1 λ-a -1- 1 2 λ-a| |λ-a -1 -1 -1λ-a -1 λ-a 10 1 λ-a |=,(λ-a -1)2(λ-a +2)故的特征值为,.A λ1=λ2=a +1λ3=a ‒2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得的属于特征值λ1=λ2=a +1((a +1)E ‒A )x =0A 的特征向量为,.λ1=λ2=a +1ξ1=(1,1,0)T ξ2=(-,0,1)T 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得的属于特征值 λ3=a -2((a -2)E ‒A )x =0A 的特征向量为.依据推论4.2.3知,无论为何值,矩阵 λ3=a -2 ξ3=(-1,1,1)T a 均可对角化.令A ,P =( ξ1,ξ2,ξ3)=(1 1 -11 0 10 1 1)则有==.P-1AP (a +1 0 00 a +1 00 0 a ‒2)Λ的特征值分别为,故当时,为可逆矩阵.(2)A ‒E a ,a ,a ‒3a ≠0且a ≠3A ‒E §4.3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c 1+c 2我们已经知道,不是每个矩阵都能对角化.但本节讨论的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对角化,而且还能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本节将讨论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一、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保证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对角化.定理4.3.1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证 设为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对应的特征向量,即λα.Aα=λα, α≠0用表示的共轭复数,用表示的共轭复向量.则λλαα,Aα=Aα=Aα=λα=λα于是有,αT Aα=αT (Aα)=λαT α及,αT Aα=(αT A T )α=(Aα)T α=(λα)T α=λαT α以上两式相减得,(λ-λ)αT α=0以为所以.因而,即为实数.α≠0αTα≠0λ=λλ由于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实数,那么为实矩阵,则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A λE ‒A 可取为实向量,亦即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为实向量.(λE ‒A )x =0A 定理4.3.2 实对称矩阵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正交,证 设为实对称矩阵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分别为它们对应的特征向量,则λ1,λ2A α1,α2,从而,因是对称矩阵,又有Aα1=λ1α1,Aα2=λ2α2,α1,α2≠0αT 1(Aα2)=λ2∙αT1α2A ,于是αT 1(Aα2)=αT 1(A T α2)=( Aα1)T α2=( Aα1)T α2=( λ1α1)T α2=λ1α1T ∙α2,(λ1-λ2)α1Tα2=0因,故,即正交.λ1≠λ2α1Tα2=0α1与α2定理4.3.3 设为阶实对称矩阵,为的重特征根,则,从而特A n λA k R (λE ‒A )=n ‒k 征值恰好对应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λk 证明略.二、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由定理4.3.2和定理4.3.3可得定理4.3.4 设为阶实对称矩阵,则存在正交矩阵,使得A n Q =Q-1AQ Q T AQ =Λ=(λ1λ2⋱λn)其中,,,为的全部特征值.λ1λ2⋯λn A (1)求出阶实对称矩阵的全部互异特征值,,,,它们的重数依次为n A λ1λ2⋯λn ;t 1,t 2,⋯,t m (t 1+t 2+⋯+t m =n )(2)求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对每个特征值求方程组的基础解系,A λi (λi E ‒A ) x =0即为的对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设为;(i =1,2,⋯,m )(3)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将特征向量正交αi1,αi 2,⋯,αis i(i =1,2,⋯,m )单位化,得到一个标准正交向量组αi 1,αi 2,⋯,αiti ;βi 1,βi 2,⋯,βit i(i =1,2,⋯,m )(4)令Q =(β11,β12,⋯,β1t i,β21,β22,⋯,β2t i,βm 1,βm 2,⋯,βmtm),,,,,,,,,Λ=diag (λ1λ1⋯λ1,λ2λ2⋯λ2,⋯,λm λm ⋯λm )且为正交矩阵,且有Q =Q-1AQ Q T AQ =Λ例4.3.1 设实对称矩阵,A = (3 -3 -3- 3 1 -1- 3 - 1 1)求正交矩阵,使得=为对角矩阵.Q Q-1AQ Q T AQ =Λ解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A f (λ)=|λE ‒A |=|λ-3 3 33 λ-1 13 1 λ-1|λ+3 λ+3 λ+33 λ-1 13 1 λ-1|=,(λ+3)(λ-2)(λ-6)=0因此,矩阵的特征值为.A λ1=-3,λ2=2,λ3=6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得基础解系;λ1=-3(-3E ‒A )x =0α1=(1,1,1)T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得基础解系; λ2= 2 (2E ‒A )x =0 α2=(0,1,-1)T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 得基础解系.λ3= 6 (6E ‒A )x =0 α3=(-2,1,1)T将单位化,可得α1,α2,α3β1=1||α1||α1=13(1,1,1)T ,β2=1||α2||α2=12(0,1,‒1)T ,β3=1||α3||α3=16(-2,1,1)T令个s 1个2个s m,Q =( β1,β2,β3)=(130 2613 1216131216)且为正交矩阵,且有Q =Q-1AQ Q TAQ =(- 3 0 00 2 00 0 6)例4.3.2 设实对称矩阵,A = (1 -2 2- 2 - 2 42 4 -2)求正交矩阵,使得=为对角矩阵.Q Q-1AQ Q T AQ =Λ解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A f (λ)=|λE ‒A ||λ-1 2 -22 λ+2 -4- 2 - 4 λ+2| |λ-1 2 -22 λ+2 -4- 2 λ- 2 λ-2|=,(λ-2)2(λ+7)=0因此,矩阵的特征值为.A λ1=λ2=2,λ3=7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得基础解系,λ1=λ2=2(2E ‒A )x =0α1=(-2,1,0)T;先将向量正交化,令α2=(2,0,1)T α1,α2,η1=α1=(-210),η2=α2=-(α2,η1)(η1,η1)=(201)+45(-210)=(25451)再单位化,得β1=1||η1||η1=15(-210),β2=1||η2||η2=135(245),对于,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 得基础解系,λ3=‒7 (‒7E ‒A )x =0 α3=(1,2,‒2)T将其单位化,得.β3=1||α3||α3=13(12-2)令r 3+r 2,Q =( β1,β2,β3)=(‒25235 1315435 230 535 ‒23)且为正交矩阵,且有Q =.Q -1AQ Q TAQ = (2 0 00 2 00 0 ‒7)例4.3.3设三阶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且属于的特征矩阵A λ1=-1,λ2=λ3=1λ1为,求矩阵.α1=(0,1,1)TA 解 设的属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为,则与正交,即A λ2=λ3=1α=(x 1,x 2,x 3)Tαα1,α1T α=x 2+x 3=0解此齐次线性方程组,得基础解系,α2=(1,0,0)T ,α3=(0,1,‒1)T 易见,正交. 将单位化,可得α2,α3 α1,α2,α3β1=1||α1||α1=12(011),β2=1||α2||α2=(100),β3=1||α3||α3=12(01-1)令,则为正交矩阵,且有Q =( β1,β2,β3)=12(0 2 01 0 11 0 -1)Q =,Q-1AQ Q TAQ =B =(- 1 0 00 1 00 0 1)从而= A =Q-1BQ Q T BQ.=12(0 2 01 0 11 0 ‒1)(- 1 0 00 1 00 0 1)(0 1 12 0 00 1 ‒1)=(1 0 00 0 ‒10 ‒1 0)习题四(A )一、填空题1.为阶矩阵,有非零解,则必有一个特征值__________.A n Ax =0A 2.若阶可逆方阵的每行元之和,则的一个特征值为__________.n A a 3A-1+E3.设为三阶可逆矩阵,其逆矩阵的特征值为,则行列式 __________.A 12,13,14|E ‒A |=4.设是非奇异矩阵的一个特征值,则矩阵有一个特征值为__________.λ=2(13A 2)-15.若为四阶实对称矩阵,,且2是的三重特征值,则的相似对角矩阵为A |A |=-8A A __________.6. 设为阶矩阵,有个互异特征值,,,,则有__________A n A n λ1λ2⋯λn R (λj E ‒A ) x =.(j =1,2,⋯,n )7. 设是三阶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是,则有__________.A A λ1=λ2=1,λ3=-1A 2n =8.若四阶矩阵相似,矩阵的特征值为,则A 与B A 12,13,14,1513|(B -1)∗+E |=__________.9.已知矩阵只有一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A =(4 a2 6)a =__________.10.设,矩阵,为自然数,则行列式α=(2,1,‒1)T A =ααTn |a E -A*|=__________.11.已知三阶实对称矩阵的一个特征值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且A λ=2α=(1,2,‒1)T的主对角线上的元全为零,则A A =__________.二、单选题1.设三阶矩阵,则的特征值是()A =(1 1 01 0 10 1 1)A (A )1,0,1(B )1,1,2(C )-1,1,2(D )1,-1,12.若可对角化的阶矩阵只有一个特征值为零,则=()n A R (A )(A )n(B )n -1(C )1(D )03.设是矩阵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当线性组合满足αi (i =1,2,⋯,n )A A ∑=ni 1k i αi ()时,也是矩阵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ni 1k i αi A A (A )其中不全为零k i (B )其中全不为零k i (C )是非零向量(D )是任一向量4.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矩阵相似.A 与B (A )|A |=|B |(B )R (A )=R (B )(C )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A 与B (D )阶矩阵有相同的特征值且个特征值不相同.n A 与B n 5.已知二阶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为,且,则必为的特征向量的是()A (-31)|A |<0A (A )c (-31)(B )c (13),c ≠0(C )c 1(-31)+c 2(13),c 1≠0,c 2≠0(D )c 1(-31)+c 2(13),c 1,c 2不同时为零6.设是阶非零矩阵,,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 n A k=O (A )的特征值只有零A (B )必不能对角化A (C )必可逆E +A +⋯+A k ‒1(D )只有一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A 7.设是矩阵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则λ1,λ2A α1,α2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是()α1,A (α1+α2)(A )λ1=0(B )λ2=0(C )λ1≠0(D )λ2≠08.若,且,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 2≠A A ≠E ,O (A )|A ‒E |≠0(B )(A +E )‒1=‒12(A ‒2E )(C )为不可逆矩阵A (D )必有特征值A λ≠09.设,有特征值(二重),且有三个线性无关的特A =(1 -1 12 4 x- 3 - 3 5)A λ1=6,λ2=2A 征向量,则.x =( )(A )4(B )2(C )‒4(D )‒210.设为阶矩阵,且相似,则()A ,B n A 与B (A )λE ‒A =λE ‒B(B )均相似于同一个对角矩阵.A 与B (C )有相同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A 与B (D )对任意常数,相似.a aE ‒A 与aE ‒B 三、综合题1.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 (2);(3);(4).(- 3 2- 2 2)(0 0 10 1 01 0 0)(2 0 01 2 -11 0 1)(2 0 01 1 11 ‒1 3)2.判断下列矩阵是否相似:A 与B (1);A =(3 1 00 3 10 0 3),B =(3 0 00 3 00 0 3)(2);A =(1 1 00 2 10 0 3),B =(1 0 00 2 00 0 3)(3);A =(1 1 00 2 10 0 3),B =(1 0 00 2 00 0 3)(4).A =(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B =(4 0 0 01 0 0 01 0 0 01 0 0 0)3.求下列矩阵的次幂:k (1); (2).A =(- 3 2- 2 2)A =(1 4 20 -3 40 4 3)4. 求正交矩阵,使得为对角矩阵.Q Q TAQ (1);(2).A =(0 -2 2- 2 - 3 42 4 - 3)A =(1 2 42 -2 24 2 1)5.设是阶方阵的一个特征值,且的伴随矩阵为,试证:λ0n A (λ0E ‒A )(λ0E ‒A )*的非零列向量是的属于的特征向量.(λ0E ‒A )*A λ06.考察栖息地在同一地区的兔子和狐狸的生态模型,对两种动物的数量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可用以下模型描述:{x n = 1.1x n -1-0.15y n -1,y n =0.1x n -1-0.85y n -1,n =1,2,⋯,其中分别表示第年时兔子和狐狸的数量,而分别表示基年时兔子和狐x n ,y n x 0,y 0(n =0)狸的数量,记,αn =(x ny n )n =1,2,⋯,(1)写出该模型的矩阵形式;(2)如果,求.α0=(x0y 0)=(108)αn (3)求lim n→∞αn7.设相似,求:(1),的值;(2)求正交矩阵A =(1 0 00 a 10 1 0),B =( 1 0 00 b 00 0 -1)a b ,使得.Q Q-1AQ =B8.设向量,,且记α=(a 1,a 2,⋯,a n )T ≠0β=(b 1,b 2,⋯,b n )T≠0αT β=0,,求的所有特征值及特征向量.A =αβTA 9.设为三维单位列向量,且,令,证明与相似.α,βαT β=0A =αT β+αβTA (1-1 0)10.设三阶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是1,2,3,矩阵的属于特征值1,2,3的特征向量分别是A A ,.(1)求的属于特征值3的特征向量;(2)α1=(-1,-1,1)T α2=(1,‒2,‒1)T A 求矩阵.A 11.设,若为的一个特征值,求;(2)求.A =(2 0 01 2 -11 0 k ) λ=1A k An(-142)12.若存在正交矩阵,使矩阵同时相似于对角矩阵,则必有.Q A ,B AB =BA 13.设为三阶实对称矩阵,且满足条件,的秩.求的全部特征值.A A 2+2A =O A R (A )=2A 14.设,求实对称矩阵,使.A =(8 -2 -2- 2 5 4- 2 - 4 5)B A =B 215.设矩阵,求.(1 4 20 -3 40 4 3)A 201316.已知三阶矩阵相似,是的两个特征值,,计算A 与B λ1=1,λ2=2A |B |=2,其中是的伴随矩阵.|(A +E )‒1 OO ( 2B )∗|( 2B )∗2B (B )1.设矩阵相似,相似,试证:与相似.A 与B C 与D (A O O C )(B O O D )2.已知与对角矩阵相似,求.A =(0 0 1x 1 2x -31 0 0)x 3.设是阶实幂等矩阵(即),且.A n A =A 2R (A )=r ,0<r ≤n (1)设,试证.R (A ‒E )=s ,0<s ≤n r +s =n (2)试证:;A~( 1 ⋱ 10 ⋱0)(3)求|2E -A |4.设为阶矩阵,,证明A ,B n R (A )+R (B )<n (1)是的相同特征值;λ=0A 与B (2)与的基础解系线性相关.Ax =0Bx =05.设是阶矩阵,且任一非零维向量都是的特征向量,试证:A n n A (即为数量矩阵)A =(λλ⋱λ)A 6.已知三阶非零矩阵满足,,,证明:A ,B A =A 2B 2=B AB =BA =O (1)0和1必是的特征值;A 与B (2)若的特征向量,的个特征值两两互异,若的特征向量总是的特α是A 关于λ=1A n A B 征向量,证明.AB =BA 8.设均为阶非零矩阵,且满足,,证明:A ,B n A +A 2=O B +B 2=O (1)是的特征值.-1A ,B (2)若,分别是对应于的特征向量,则线AB =BA =O ξ1,ξ2A ,B λ=-1ξ1,ξ2性无关.答案:一、填空题1.02.3a+13.-64.345.. (2 22-1)6. n -17.E8.14 7639.-1210.a 2(a -6n )11.A =(0 2 22 0 -22 -2 0)二、单选题1-5 CBCDB 6-10 DDADD 三、综合题1.(1),,的属于的特征向量;的属于λ1=1λ2=-2A λ1=1c 1(12),c 1≠0A的特征向量.λ2=-2c 2(21),c 2≠0(2),;的属于的特征向量为λ1=λ2=1λ3=-1A λ1=λ2=1不全为零;的属于的特征向量为c 1(101)+c 2(010),c 1,c 2A λ3=-1c 3(-101),c 3≠0(3),;的属于的特征向量为不λ1=λ2=2λ3=1A λ1=λ2=2c 1(101)+c 2(010),c 1,c 2全为零;的属于的特征向量为.A λ3=1c 3(011),c 3≠0(4)(三重);的属于的特征向量为不全为零;λ=2A λ=2c 1(110)+c 2(-101),c 1,c 22.(1)不相似;(2)相似;(3)相似.3.(1);A k=13((-1)k 2k +2- 1 (-1)k +12k +1+2(-1)k 2k +1- 2 (-1)k +12k +4)(2)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k A k =(1 0 -1+5k0 5k 00 0 5k )k .A k =(1 4×5k -1 -1+3×5k -10 - 3×5k -1 4×5k -10 4×5k -1 3×5k -1 )。
矩阵的对角化
P 1 AP
0
1
0
0 0 1
小结:将一个方阵对角化,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 令|λE-A|=0,求出A的全部特征值
1, 2 , , r
第二步 解 (iE A)x 0(i 1, 2, , r) ,求出每个 特征值对应的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
第三步 如果按上述方法可求出A有n个线性无关
对于 λ 2 =λ 3 = 1,解方程组 (E – A )χ = 0
对系数矩阵作初等变换
2
4
1 2
0
1
0
0
0 1
1 2
1 0 1
0 0 0
解方程组
x1
x2
x3 2x3
0 0
x1 x3
得通解
x2
2x3
x3 x3
x1 1 x2 k 2 x3 1
(k 为任意常数)
因为 λ 2 =λ 3 = 1 是二重根,而对应于λ 2 =λ 3 = 1无两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故A不能与对角阵相似。
对于2 3 1 可求得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 (2,1, 0), 3 (0, 0,1)
这三个特 征向量线 性无关
1 2 0
1 2 0
P 1
2
3
1
1
1 0
0
1
P1
1
1
1 2
0
1
2 0 0
(3) 传递性 A相似于B,B相似于C,可推出 A相似于C。
线性代数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1)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矩阵相似对角化举例矩阵的相似对角化(1)主要内容◼可相似对角化的方阵◼矩阵的相似对角化定义1设A 是数域P 上的n 阶方阵,如果存在数域P 上的可逆阵Q ,使得n Q AQ λλλ−⎛⎫⎪ ⎪= ⎪ ⎪ ⎪⎝⎭121,则称A 是可相似对角化的方阵,简称A 为()i P i n λ∈=1,2,,,可对角化.⚫可相似对角化的方阵例11101A ⎛⎫= ⎪⎝⎭取复数域C 上的二阶矩阵则A 在复数域上不能对角化.证a b Q c d ⎛⎫= ⎪⎝⎭设若不然,则存在可逆矩阵并非所有方阵都可以对角化.Q AQ λλ−⎛⎫= ⎪⎝⎭11200,λ1,λ2∈P .使AQ Q λλ⎛⎫= ⎪⎝⎭120012011001a b ab c d cd λλ⎛⎫⎛⎫⎛⎫⎛⎫= ⎪ ⎪ ⎪ ⎪⎝⎭⎝⎭⎝⎭⎝⎭即于是比较两边元素有1212a c a a dbc cd d λλλλ+=⎧⎪+=⎪⎨=⎪⎪=⎩由于Q 可逆,再由第一式有c = 0,c ,d 不能同时为0,不妨设c ≠ 0,这导致矛盾.因此,不可能存在可逆矩阵Q 使Q -1AQ 化即A 在复数域C 上不能对角化.则有λ1=1,成对角形,(1)单位矩阵只能同单位矩阵相似.例2(2)数量矩阵也只相似于数量矩阵.因为对单位矩阵E与任何可逆矩阵P,都有P−1EP = E, P−1kEP = kE.问题:给定n阶矩阵A,如何在与A相似的所有方阵中,找出最简单的矩阵是什么?(相似标准形问题)换言之,如何寻找一个可逆矩阵Q,使Q-1AQ=B成为对角阵呢?(这一片不出现)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我们知道:1.单位矩阵只能同单位矩阵相似.2.数量矩阵也只相似于数量矩阵.除这两类阵矩外,再简单的矩阵就是对角矩阵.那么任何矩阵A是否都相似于一个对角矩阵呢?如果A 可相似对角化,n Q AQ λλλ−⎛⎫ ⎪ ⎪= ⎪ ⎪ ⎪⎝⎭121,则存在可逆阵Q 使也就是说,满足什么条件的矩阵是可以对角化的呢?若此式成立, λi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n AQ Q λλλ⎛⎫ ⎪ ⎪= ⎪ ⎪ ⎪⎝⎭12.记α1,α2, …, αn 为Q 的列向量,121212(,,,)(,,,),n n n A λλααααααλ⎛⎫ ⎪ ⎪= ⎪ ⎪⎪⎝⎭则有从而有即()()121122,,,,,,n n n A A A αααλαλαλα=从而()i i i A i n αλα==1,2,,且α1, α2, …, αn 线性无关.⚫矩阵相似变换下化为对角形定理1证明(⇐)若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分别属于特征值n 阶矩阵A 与对角矩阵相似⇔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λ1, λ2, …, λn 的特征向量α1, α2, …, αn , 以α1, α2, …, αn 为列向量作矩阵Q =(α1, α2, …, αn ),显然Q 满秩. 且12(,,,)nAQ A A A ααα=1122(,,,)n n λαλαλα=()1212n n λλαααλ⎛⎫ ⎪ ⎪= ⎪ ⎪⎝⎭n Q λλλ⎛⎫ ⎪⎪= ⎪⎪⎝⎭12即n Q AQ λλλ−⎛⎫⎪ ⎪= ⎪ ⎪⎝⎭121.(⇒)必要性由充分性逆推可得.注:证明中λ, λ2, …, λn的顺序与α1, α2, …, αn1对应.不管顺序如何,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总是A的n 个特征值.因此在不考虑顺序时,与矩阵A相似的对角阵唯一.定理1表明:一个n阶方阵A是否可以相似对角化,关键在于它是否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我们从例1可以看到,并非任何方阵都可相似对角化.问题是否任一n 阶矩阵都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呢?征值的特征向量是彼此线性无关的,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如果A 的特征值都是单根,因为属于不同特这时A 从而A 可以对角化.推论:证若A 是复数域上的n 阶矩阵,且A 在复数域上的特征根都是单根,在复数域上可相似对角化.由于复数域上的n 次多项式必有n 个根,如果都是单根,则这n 个根互不相同.必有分别属于它们的特征向量于是,则A α1, α2, …, αn .α1, α2, …, αn 线性无关,由定理可知:A 可相似对角化. 从而该推论给出了方阵相似于对角形矩阵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问题是否任一n阶矩阵都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呢?如果A有重根,注意到属于A 的不同特征值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组成的向量组是线性那么只有属于它的每个重根的线性无关的,无关的特征向量个数和该特征值的重数相等它才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这时时,A才可以对角化.补充定理在复数范围内,n阶矩阵相似于对角形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每个特征值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的个数等于它的重根的次数.。
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矩阵对角化是将一个方阵通过相似变换,转化为对角矩阵的过程。
常用的矩阵对角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特征值分解:对于一个可对角化的矩阵,可以通过求解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进行对角化。
首先求解矩阵的特征值,然后求解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将这些特征向量排列成一个矩阵,将原矩阵相似变换到对角矩阵。
2. 正交对角化:对于实对称矩阵,可以通过正交对角化的方法进行对角化。
首先通过特征值分解求解出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单位化得到正交矩阵,再进行相似变换得到对角矩阵。
3. Jordan标准形:对于不可对角化的矩阵,可以通过Jordan标准形对其进行对角化。
首先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通过Jordan标准形的分块结构将矩阵进行相似变换得到对角矩阵。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矩阵都可以对角化。
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矩阵才可以进行对角化。
矩阵对角化公式
矩阵对角化公式矩阵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将一个矩阵转化为对角矩阵的形式。
对角化的过程在许多数学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解线性方程组、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的幂运算等。
对于一个n阶方阵A,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1 * A * P = D,其中D为对角矩阵,则称矩阵A可对角化。
这个等式可以进一步展开为 A = P * D * P^-1。
在这个等式中,D的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矩阵A的特征值,而P的列向量为相应的特征向量。
矩阵对角化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可对角化的矩阵必然是可对角化的,并且它们的特征值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如果A和B是可对角化的,并且它们的特征值相同,则存在可逆矩阵P和Q,使得P^-1 * A * P = Q^-1 * B * Q。
要判断一个矩阵是否可对角化,可以通过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进行。
首先,计算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并求解特征多项式的根,这些根即为特征值。
接下来,对于每个特征值,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A - λI)x = 0,得到对应的特征向量。
如果矩阵A具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即其特征向量的个数等于矩阵的秩,那么矩阵A是可对角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矩阵都可以对角化。
一些不可对角化的矩阵称为不可对角阵,其中最常见的例子是具有重复特征值的矩阵。
对于不可对角化的矩阵,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于对角化的方法来将其转化为更简化的形式,例如Jordan标准形或者Schur标准形。
总结起来,矩阵对角化是一种重要的线性代数操作,它可以将矩阵转化为对角矩阵的形式,便于研究矩阵的性质和求解相关问题。
对角化的过程需要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而可对角化的条件是矩阵具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对于不可对角化的矩阵,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简化。
矩阵对角化公式
矩阵对角化公式矩阵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它提供了一种将一个矩阵表示为对角矩阵的方法,使得矩阵的运算更加简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矩阵对角化的基本概念、判定条件以及计算方法。
1. 矩阵对角化的基本概念一个n×n矩阵A可对角化,意味着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和一个对角矩阵D,使得A=PDP^{-1}。
其中,D是由A的特征值组成的对角矩阵。
2. 判定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一个n×n矩阵A可对角化的条件是:- 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矩阵A的每个特征值都有对应的正交归一化特征向量。
3. 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要计算一个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计算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det(A-λI),其中λ是一个未知数,I是单位矩阵;- 解特征多项式的根,即特征值λ;- 将特征值代入方程A-λI的解空间中,求解特征向量。
4. 矩阵对角化的计算过程对于可对角化的矩阵A,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对角化:- 对矩阵A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矩阵V和对角矩阵D;- 计算可逆矩阵P,使得A=V^{-1}DVP;- 可以通过相似变换将矩阵A对角化,P表示变换矩阵。
5. 对角化与矩阵的性质对角矩阵的特点是非常简单的,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幂、指数和逆矩阵等运算。
因此,对角化使得矩阵的运算更加简化。
6. 矩阵对角化的应用矩阵对角化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物理、工程和数据分析等。
例如,在量子力学中,矩阵对角化可以把含有多个粒子态的哈密顿矩阵表示成一组分立的单粒子能级。
总结:矩阵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提供了将一个矩阵表示为对角矩阵的方法。
这篇文章介绍了矩阵对角化的基本概念、判定条件及计算方法,还讨论了对角化的计算过程、矩阵的性质以及应用领域。
对角化简化了矩阵的运算,并且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关于矩阵对角化的一种判别方法
关于矩阵对角化的一种判别方法矩阵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一个方阵A,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逆乘以A乘以P等于一个对角矩阵D,则称矩阵A对角化,即A=PDP^-1、对角矩阵是一个所有非主对角线元素均为零的方阵。
矩阵对角化有很多应用,例如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求解一些特殊的广义特征值问题、研究线性变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矩阵对角化的判别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线性代数的相关概念和应用都非常有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矩阵对角化的判别方法,即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判断一个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对于一个矩阵A,设其特征值为λ1, λ2, …, λn,对应的特征向量为v1, v2, …, vn。
矩阵A可对角化的条件为:存在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v1, v2, …, vn,即特征向量v1, v2, …, vn构成矩阵A的一个特征向量组。
判定方法如下:1.对于每个特征值λi,求解特征方程(A-λiI)x=0,其中I为单位矩阵,x为未知向量。
2. 令 r = n - rank(A - λiI),其中rank(A - λiI)表示(A -λiI)的秩。
3.如果r等于特征值λi的重数(即λi的代数重数),则特征值λi的几何重数等于n-r,满足矩阵A可对角化的条件。
4. 重复步骤1-3,对于每个特征值λi,判断其几何重数是否等于n - rank(A - λiI)。
5. 如果所有特征值的几何重数都等于n - rank(A - λiI),则矩阵A可对角化。
否则,不可对角化。
这种判别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求解特征方程和计算秩来分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对于每个特征值,几何重数等于n - rank(A - λiI),则意味着存在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从而能够对角化矩阵A。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矩阵可能不是对角化的,但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标准形式表示,例如Jordan标准形式。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矩阵,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的判别方法来确定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关于矩阵对角化的一种判别方法
关于矩阵对角化的一种判别方法矩阵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一种重要的运算。
对于一个方阵A,如果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¹AP为对角矩阵D,那么矩阵A就是可对角化的,且称P为A的相似变换矩阵。
对角化使得矩阵的计算更加简单,因为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就是矩阵的特征值。
本文将介绍一种判别矩阵对角化的方法:可逆矩阵的秩。
矩阵对角化的条件是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¹AP=D,其中D为对角矩阵。
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推论:1.矩阵A与其特征向量相关。
由于D为对角矩阵,P的列向量正是A的特征向量。
这意味着矩阵A可对角化的条件之一是存在足够数量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矩阵A的秩与对角化有关。
考虑等式A=PDP⁻¹,我们可以通过两边乘以P得到AP=PD,再乘以P⁻¹得到A=PD(P⁻¹)。
根据矩阵乘法的结合律,上述等式可以改写为A=(PD)(P⁻¹),又由于(PD)和(P⁻¹)都是可逆矩阵,我们可以将其记作B和C:A=BC。
矩阵乘积的性质表明,矩阵A的秩等于可逆矩阵B和矩阵C的秩之积。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方阵A可对角化,那么它的秩等于它相似的对角矩阵的秩。
在理解了上述推论之后,我们可以将矩阵对角化的问题转化为寻找矩阵A的秩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矩阵秩的判别方法。
1.首先,计算方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将特征向量按列组成矩阵P,即P=[v₁,v₂,...,vₙ],其中v₁,v₂,...,vₙ为特征向量。
3. 计算矩阵A的秩rank(A)。
4. 如果rank(A)=n(其中n为方阵A的阶数),那么矩阵A是可逆矩阵,且可对角化。
5. 如果rank(A)<n,那么矩阵A不是可逆矩阵,也不可对角化。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矩阵的秩来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判断矩阵的对角化性质,并且能够简化对角化运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矩阵都可以对角化。
矩阵的对角化计算方法和例子
矩阵的对角化计算方法和例子矩阵对角化是矩阵理论中的基础概念,它是将一个矩阵A转换成一个对角矩阵D的过程,即找到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AP⁻¹=D,其中D 为对角矩阵,其非零元素为原矩阵A的特征值,P的列向量为A的对应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矩阵对角化计算方法,以及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矩阵对角化的计算方法1. 直接计算法通过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直接得到对角矩阵。
具体步骤如下:(1)求出矩阵A的特征值λ1、λ2、... 、λn;(2)对于每一个特征值λi,求出相应的特征向量xi;(3)将特征向量按列排成矩阵P=[x1,x2, ... ,xn],则A可以被对角化为P⁻¹AP=D,其中D是由特征值组成的对角矩阵。
2. 相似矩阵法将矩阵A转化为一个相似矩阵B,使得B是对角矩阵,即B=[diag(λ1,λ2, ... ,λn)]。
具体步骤如下:(1)求出矩阵A的特征值λ1、λ2、... 、λn;(2)对于每一个特征值λi,求出相应的特征向量xi;(3)将特征向量按列排成矩阵P=[x1,x2, ... ,xn],则A可以被对角化为B=P⁻¹AP。
二、矩阵对角化的例子考虑矩阵A=[1 22 1]首先求出A的特征值:|A-λI|=(1-λ)²-4=λ²-2λ-3=(λ-3)(λ+1)所以A的特征值为λ1=3和λ2=-1。
接下来求出A的特征向量:当λ1=3时,解方程组(A-λ1I)x=0得到x1=[1-1],当λ2=-1时,解方程组(A-λ2I)x=0得到x2=[11]。
将特征向量按列排成矩阵P=[x1,x2],则A可以被对角化为P⁻¹AP=D=[3 00 -1]。
因此,矩阵A可以被对角化,对角矩阵为D,可逆矩阵为P。
矩阵对角化公式
矩阵对角化公式矩阵对角化是说,对于给定的一个矩阵A,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的逆矩阵和A相乘得到一个对角矩阵D。
具体而言,若A为n阶矩阵,则存在一个n阶可逆矩阵P使得P的逆矩阵P-1和A相乘后得到一个对角矩阵D,即 P-1 *A * P = D。
对角化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定理:1. 对角化定理:如果一个n阶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那么A可对角化。
2.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设A是一个n阶矩阵,λ是A的一个特征值,v是对应于λ的一个特征向量,那么Av=λv。
3. 特征值的性质:- A的特征值等于其特征多项式的根;- A的特征值之和等于A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即trace(A); - A的特征值之积等于A的行列式,即det(A)。
4. 可对角化的条件:- 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A的特征值都是代数重复的;- A的特征向量对应不同特征值的个数之和等于n。
5. 进一步形式化的对角化定理:设A是一个n阶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那么以这n个特征向量为列组成的矩阵P是可逆的,且有 P-1 * A * P = D,其中D是一个对角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是A的特征值。
6. 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对角化:- 对称矩阵可以对角化为实对角矩阵;- n阶矩阵A可对角化当且仅当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在进行矩阵对角化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矩阵A进行特征值分解和特征向量计算,然后构造可逆矩阵P,最后计算P-1 * A * P得到对角矩阵D。
总结起来,矩阵对角化是一个重要的线性代数概念和技巧,它帮助我们简化矩阵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角化,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矩阵转化为一个对角矩阵,从而使得矩阵的运算更加简单和方便。
矩阵对角化的步骤
矩阵对角化的步骤矩阵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矩阵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对角矩阵。
在实际应用中,对角化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数学计算、解决方程组和求解特征值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矩阵对角化的步骤。
一、什么是矩阵对角化?在线性代数中,一个n×n的方阵A称为可对角化矩阵,当且仅当它可以表示成PDP−1的形式,其中P是可逆方阵,D是对角矩阵。
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变换可以将原始矩阵转换为一个对角矩阵。
二、为什么要进行矩阵对角化?1. 简化计算通过对角化可以将原始矩阵转换为一个更加简单的形式,使得计算更加容易。
例如,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如果系数矩阵可对角化,则可以直接求出其逆和行列式等参数。
2. 求解特征值通过对角化可以求出一个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这些参数在许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例如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和物理建模等领域。
三、矩阵对角化的步骤1. 求出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于一个n×n的矩阵A,首先需要求出它的n个特征值λ1,λ2,…,λn 和对应的特征向量v1,v2,…,vn。
这一步可以通过求解矩阵A−λI的零空间来实现,其中I是单位矩阵。
具体地,我们需要求解线性方程组(A−λI)x=0,并找到所有非零解x。
这些非零解构成了矩阵A的特征向量。
2. 构造特征向量矩阵P将所有求得的特征向量按列排成一个矩阵P=[v1v2⋯vn],称为特征向量矩阵。
注意到如果某个特征值有多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那么它们都可以被加入到P中。
3. 求出对角化矩阵D将所有求得的特征值按对角线排列构成一个对角矩阵D=diag(λ1,λ2,…,λn)。
4. 求出逆变换矩阵P−1由于P是由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因此它是可逆的。
我们可以通过高斯-约旦消元法或矩阵求逆公式等方法求出P的逆矩阵P−1。
5. 检验对角化结果将对角化矩阵D和逆变换矩阵P−1代入PDP−1,即可得到原始矩阵A的对角化形式。
为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可以计算PDP−1与原始矩阵A之间的误差。
5.2矩阵的对角化
则
P 1 AP diag{1 , 2 ,, n}
例3
0 0 1 A 1 1 1 1 0 0
1 2 3 B 0 1 2 0 0 1
问A
B
是否可对角化?若可以,求
则 1 , 2 ,, n 两两正交。
继续令
n 1 2 1 , 2 , , n 1 2 n
则 1 , 2 ,, n 为一组单位正交向量。
向量组
施密特正交化 单位化
单位 正交向量组
5 正交阵 T A A n 设 是 阶方阵,如果满足 A I , 则称 A 为正交阵. (证明正交阵常用方法)
定理5.2.4 属于实对称阵的不同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彼此正交. 即 1 2 , p1 , p2 分别是属于1和 2 的特征向量, 则 p1 , p2 0.
2 实对称阵可对角化 定理5.2.5 设 A 是 n 阶实对称阵,则必有正交阵 Q, 1 使 Q AQ diag(1 , 2 ,, n ). 3 求正交阵 Q ? 正交阵 Q 可逆阵 P ( p11 , p1r ,, ps1 , psr )
求正交阵 Q, 使 Q AQ 为对角阵.
1
作业 T 1.设 为n 维实列向量, 且 2, T A I 求证 为正交矩阵. 习题5.2, 3(3)
B 的属于 2 4的特征向量
注2 特征值相同的矩阵未必相似
2)若f x 为多项式,则 f ( A)与 f (B) 相似. 1 1 A B A B 3)若 与 均可逆,则 与 相似. 例1
1 1 设矩阵 A 与 0 1 0 0 * 2 1 A , A 2 A I . 求 a b 2
对角矩阵的对角化方法总结
ξ4对角矩阵的对角化
性质1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实数.
性质2设21,λλ是对称矩阵A 的两个特征值,21,p p 是对应的特征向量.若21λλ≠,则1p 与2p 正交.
定理5设A 为n 阶对称矩阵,则必有正交矩阵P ,使Λ==-AP P AP P T 1,其中Λ是以A 的n 个特征值为对角元的对角矩阵.
推论设A 为n 阶对称矩阵,λ是A 的特征方程的k 重根,则矩阵E A λ-的秩k n E A R -=-)(λ,从而对应特征值λ恰有k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对称矩阵A 对角化的步骤:
(ⅰ)求出A 的全部互不相等的特征值s λλ,,1 ,它们的重数依次为)(,,11n k k k k s s =++ .
(ⅱ)对每个i k 重特征值i λ,求方程0)(=-x E A i λ的基础解系,得i k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再把它们正交化、单位化,得i k 个两两正交的特征向量.因n k k s =++ 1,故总共可得n 个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ⅲ)把这n 个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构成正交矩阵P ,便有Λ==-AP P AP P T 1.注意Λ中对角元的排列次序应与P 中列向量的排列次序相对应.
例12设
⎪⎪⎪⎭
⎫ ⎝⎛--=011101110A ,求一个正交矩阵P ,使Λ=-AP P 1为对角矩阵.
例13设⎪⎪⎭⎫ ⎝⎛--=2112A ,求n A .。
矩阵的对角化
矩阵对角化一、矩阵的对角化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可对角化的判定;(2) 相似矩阵的性质与应用; (3) 一般矩阵的对角化及应用;(4) 实对称矩阵的正交对角化及应用。
二、与方阵的对角化的相关的命题:思路:①n 阶方阵A 可对角化⇔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②对n 阶方阵A 的任一特征值i λ(设i k 为重根),有()i i n r E A k λ--=例:已知2253111a A b ⎛⎫⎪= ⎪ ⎪--⎝⎭有特征值问A 能否对角化?说明理由。
解:由于1±是A 特征值,将其代入特征值方程,求其行列式有 A =71)01a a E--+=⇒=-( 2(3)03E A b b --=-+=⇒=-故212533111A -⎛⎫ ⎪=- ⎪ ⎪--⎝⎭3333111(1)2(3)(1)2i iii i aλλλ===⇒+-+=+-+-⇒=-∑∑那么A 有3个不痛的特征值,故A 可以对角化。
例:设A 为3阶矩阵,123,,ααα是线性无关的三维列向量,且满足1123+A αααα=+,223A =2+ααα,323A =2+3ααα。
(I )求矩阵B ,使得()()123123,,,,A B αααααα=; (II )求巨神A 的特征值;(III )求可逆矩阵P 使得1P AP -为对角矩阵。
解:(I )由题设条件,有:()()()1231231232323,,,,,2,23A A A A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123100,,122113ααα⎛⎫⎪= ⎪ ⎪⎝⎭可知100122113B ⎛⎫ ⎪= ⎪ ⎪⎝⎭(II )因为123,,ααα是线性无关的三维列向量,可知矩阵()123,,C ααα=可逆,且由AC CB =,有1C AC B -=,即矩阵A 与B 相似,由此可得矩阵A 与B 有相同的特征值。
由()()2100122140113E B λλλλλλ--=---=--=---得矩阵B 的特征值,也即矩阵A 的特征值为121λλ==,34λ=(III )对应于121l l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0E B x -=,得基础解系:()()121,1,0,2,0,1T Tx x =-=-对应于34l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40E B x -=,得基础解系:()30,1,1Tx =令矩阵()123120,,101011Q ξξξ--⎛⎫ ⎪== ⎪ ⎪⎝⎭,则 1100010004Q BQ -⎛⎫⎪= ⎪ ⎪⎝⎭()()1111Q BQ Q C ACQ CQ AC CQ ----==记矩阵()()123121323120,,101,2,011P CQ ααα--⎛⎫⎪===-∂+∂-∂+∂∂+∂ ⎪ ⎪⎝⎭则有11p AP Q BQ --=为对角矩阵,故P即为所求的可逆矩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是矩阵之间的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如下性质: 1)自反性 对任意方阵A,都有A~A; ) 2)对称性 若A~B,则B~A; ) 3)传递性 若A~B,B~C,则A~C。 )
相似矩阵之间有如下性质: 性质1 相似矩阵的行列式的值相等。 性质 性质2 性质 相似矩阵或者都可逆,或者都不 可逆,且在可逆的情形,逆矩阵也相似。 性质3 性质 若A~B,则An~Bn,n为自然数。 性质3在求矩阵的正整数幂时非常有用。
其一般解写成向量形式为
x1 −( x2 + x3 ) −1 −1 x2 = x2 = x2 1 + x3 0 x 0 1 x3 3
由此得知,属于特征值 λ1 = −1 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 1 − 1 k1 1 + k 2 0 0 1
其中 k1 , k 2 为不全为0的任意常数。
4 x1 − 2 x 2 − 2 x3 = 0 类似地,对于λ2 = 5 ,由 − 2 x1 + 4 x 2 − 2 x3 = 0 − 2 x − 2 x + 4 x = 0 1 2 3 x1 x3 1 得 x 2 = x3 = x3 1 x x 1 3 3
Aα 为A的属于 λ 的特征向量。 如何求A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呢?
由 Aα = λα ,得 λα − Aα = 0 即 所以
λIα − Aα = 0
(λI − A)α = 0
(λ I − A) x = 0
这说明 α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 的非零解,从而必须
| λ I − A |= 0
α1 , α 2 ,..., α s ,并写成列向量 列向量的形式,则 列向量
A属于λ0 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k1α1 + k2α 2 + ... + ksα s (k1 , k2 ,..., ks 不全为0)
例2 求A的全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其中
1 2 2 A = 2 1 2 2 2 1
α 1 = (−1,−1,1) T 得属于 λ1 = 0 的特征向量
将 λ2 = −1 代入线性方程组 (λ2 I − A) x = 0 对系数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
− 2 − 2 − 3 1 1 0 − 2 − 2 − 3 → 0 0 1 − 3 − 3 − 7 0 0 0
可见,系数矩阵的秩为2,而未知数的个 数为3,故基础解系只含有1个线性无关的 解,因而A不能对角化。
定理2.2 方阵A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 定理 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推论2.3 若n阶方阵A有n个互异的特 推论 征值,则A可对角化。
例5 将方阵
1 2 3 A = 2 1 3 3 3 6
若对于给定的n阶方阵A,存在可逆方阵U, 使得
B = U −1 AU
即AU=UB,其中
0 λ1 λ2 B= O λn 0
记U的列向量为 α1 , α 2 ,..., α n ,即
U = (α1 , α 2 ,..., α n )
由于AU=UB
λ1 0 ... 0 即 0 λ2 ... 0 A(α1 , α 2 ,..., α n ) = (α1 , α 2 ,..., α n ) ... ... ... 0 0 ... λn
故属于特征值 λ2 = 5 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1 k 1, 1 k≠0
1 1 例3 求 A = − 1 1 的全部特征值和特征
向量。
解:由 λ I − A =
λ −1
1
2
−1
λ −1
= (λ − 1) + 1 = 0
得两个特征根:
λ1 = 1 + i, λ2 = 1 − i (复特征根)
−1
A = UBU −1,按性质3,有 由 B = U AU 得
−1
A = UB U
n n
−1
1 4 1 2 0 = − 1 − 1 0 − 1 3
n
1 1 −1 − 4
4 1 2 n 1 = − 1 − 1 0 3
UB U
m −1
= U (U A U )U
m
−1
−1
= (UU −1 ) Am (UU −1 ) = IAm I = Am
这样
A = UB U
m m −1
= U diag(λ , λ ,..., λ ) U
m 1 m 2 m n
−1
例4 矩阵
5 −1 2 A = −1 − 3 0 2 3 − 2
能否对角化?
解:由定理2.1,问题转化为该矩阵是否 存在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λ −2
−5 1 0 = (λ + 1)3 = 0 λ+2
由 λI − A = 1
−2
λ +3
−3
知A有三重特征值 λ = −1
将 λ = −1代入齐次线性方程组 (λI − A) x = 0 对系数矩阵 − I − A 施行初等行变换:
对角化。
解:首先求特征值,由
λ −1
λI − A = −2
−3 −2 −3 −3
λ −1
−3
λ −6
= λ 3 − 8λ 2 − 9λ = 0
得三个互异的特征值 λ1 = 0, λ2 = −1, λ3 = 9
由定理2.2的推论,A是可以对角化的。 于是,求特征向量。 将 λ1 = 0 代入线性方程组 (λ1 I − A) x = 0 对系数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
概率与线性 代数初步
主讲人: 主讲人:
第2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章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相似矩阵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三、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
一、相似矩阵
定义2.1(相似) 定义 (相似)对于同阶方阵A与B, 若存在可逆矩阵U,使得 B = U AU , 则称A与B是相似的,记为A~B。
−1
例1 若 B = U −1 AU ,其中
4 3 4 1 U = , A = −1 − 2 −1 −1
试求 A(n为正整数)。
n
1 1 1 ,于是 解:容易求得 U = 3 −1 − 4 1 4 4 1 3 1 1 −1 B = U AU = − 1 − 2 − 1 − 1 −1 − 4 3 2 0 = 0 − 1
− 1 − 2 − 3 − 1 − 2 − 3 1 0 1 3 3 → 0 1 1 − 2 − 1 − 3 → 0 − 3 − 3 − 6 0 3 3 0 0 0
得一般解 x 2 = − x3 , x1 = − x3 。令 x3 = 1
对于 λ1 = 1 + i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λ1 I − A) x = 0 利用初等行变换变换其系数矩阵:
i − 1 1 i 1 i 1 i → i − 1 → 0 0 − i 一般解 x1 = −ix2 ,于是一个基础解系为 1
得方程组 (λ2 I − A) x = 0 的一般解 x1 = ix2
i 从而得到一个基础解系 1
故属于λ2 = 1 − i 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i k , k ≠ 0 为任意复数. 1
说明: 说明: 若限于实数范围内,例3讨论的矩阵A没有 特征值,因而也就没有特征向量。 相似矩阵还有如下性质: 性质4 相似矩阵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和 性质 特征值。
1 0 1 n (−1) − 1 − 4
2 n + 2 − (−1) n 1 = n 3 − 2 + (−1) n
4(2 n − (−1) n ) n n − 2 + 4(−1)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由上例可见,若方阵A相似于对角方阵B, 亦即存在可逆矩阵U,使得B=U-1AU , 而B为对角方阵,则计算A的正整数幂就 B A 较简单。 那么,怎样的矩阵A能相似于对角矩阵? 又如何求对角矩阵B及可逆矩阵U?
2 0 1 2 0 1 2 0 − 3 − 5 1 1 2 0 → − 3 − 5 1 → 0 1 1 → 0 1 1 1 − 2 − 3 1 − 2 − 3 1 0 1 1 0 0 0
λ ,齐次线性方程组 (λI − A)α = 0 的一切
非零解就是属于它的全部特征向量。 这样,我们就得到求矩阵A的全部特征值 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步骤: 步骤: 第一步,计算行列式 λI − A ,并求出 第一步
λI − A = 0 的全部根,即A的特征值。
第二步,对于每一个特征值 λ0 ,求齐次 第二步 线性方程组 (λ0 I − A) x = 0的一个基础解系
则属于 λ1 = 1 + i 的全部特征向量为
− i k , k ≠ 0 为任意复数。 1
类似地,对于 λ2 = 1 − i ,由
− i − 1 1 − i 1 − i 1 − i → − i − 1 → 0 0
式 | λ I − A |= 0 表明,A的特征值必定是 特征方程的根。 反之,若λ 是式 | λ I − A |= 0 的根,则方 程组 (λI − A)α = 0 有非零解 α ,亦即有非零 向量α 使得 Aα = λα ,即 λ 是特征值。
总之,A的全部特征值就是特征方程的全 部的根(实根和虚根),而对每一个特征值
三、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