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血清学诊断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分析与细菌学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分析与细菌学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分析与细菌学检测方法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类似于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通过血清学分析和细菌学检测方法来确诊。

本文将对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分析和细菌学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血清学分析是布鲁氏菌病确诊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感染布鲁氏菌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作为免疫反应的体现。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感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鲁斯菌血凝试验(RBPT)、红细胞沉降试验(RBT)、血凝凝集试验(CFT)、鲁斯菌凝聚试验(SAT)等。

这些血清学检测方法基于对患者血清中布鲁氏菌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鲁斯菌血凝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初筛试验,通过观察血清与鲁斯菌悬液的凝集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布鲁氏菌。

如果血清中存在布鲁氏菌抗体,凝集反应会发生,并形成凝集现象。

红细胞沉降试验和血凝凝集试验则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患者血清中布鲁氏菌抗体的滴度,用于判断感染程度。

鲁斯菌凝聚试验则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通过将鲁斯菌的抗原与患者血清混合,观察是否会发生凝聚反应,来确定是否感染布鲁氏菌。

除了血清学分析,细菌学检测方法也是布鲁氏菌病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细菌学检测方法主要通过从患者的体液(如血液、淋巴结组织等)或粪便中分离和培养布鲁氏菌,然后进行鉴定来确诊。

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有无菌抽取、培养和染色等步骤。

其中,无菌抽取是从患者体液或组织中取得标本,并采用无菌技术处理,以避免细菌污染。

接着,标本会被接种于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条件和条件的控制,使布鲁氏菌得以生长和繁殖。

最后,通过染色技术如格拉姆染色、新西兰染色等,可以观察和鉴定生长在培养基中的细菌是否为布鲁氏菌。

细菌学检测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并可以对感染量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细菌学检测还可以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辅助临床治疗的选择。

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诊断方法

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诊断方法

加 在第 2管 内 , 混匀, 再吸 O . 5 mL加 入 第 3支 试 管 内, 依次类 推 至第 4管 , 混匀 后 , 吸取 0 . 5 ml 弃之, 如 此进 行 倍 比稀 释 , 其 被 检血 清 稀 释 度 分别 为 1: 2 5 、 1: 5 0 、 1: 1 O 0和 1:2 0 0 。第 5管 不 加 血 清 , 第 6管 加 1: 2 5 稀 释 的布 氏杆菌 阳性血 清 0 . 5 ml , 第 7管 加 1: 2 5 稀 释 的阴性 血清 0 . 5 mE。 用 0 . 5 石炭酸生理盐水 , 将 布 氏 杆 菌 试 管 凝 集 抗原进 行 1: 2 0倍 稀 释 , 每管加入 0 . 5 mL, 振 摇 均匀 , 置于 3 7℃恒 温箱 中 1 8 ~2 4 h , 取 出后 进 行 结 果 判定 。 确 定血 清凝集 价 时 , 以出 现 + + 以 上凝 集 现 象 的最高 稀释 度为 准 。 ++ + + : 试 管 底 部 有 极 明显 的伞 状 凝 集 物 , 上 层液 体完 全清 亮透 明 , 即i 0 0 凝集 。 十+ + : 试 管 底部 有 明 显 凝 集 物 , 上 层 液 体 稍 有 混浊 , 即7 5 凝集 。 ++: 试 管底部有明显凝集物 , 上 层 液 体 不 甚 透 明, 即 5 O 凝集。 +: 试 管 底部 有 少 量凝 集 物 , 上 层 液体 混 浊 , 不
在阳、 阴性 血 清 对 照 成 立 的条 件 下 , 方 可 对 被

2 . 3 判 定 标 准 牛、 马 和骆 驼凝 集 价 1:1 0 0以上 ; 猪、 山羊 、 绵
羊 和 狗 1: 5 O以 上 为 阳性 。
牛、 马 和骆驼 1: 5 0 ; 猪、 羊等 1: 2 5 为 可疑 。 可疑反 应 的家畜 , 经 3 ~4周 , 须 重新 采血 检验 , 牛 和羊 , 如果 重检 时仍 为可 疑, 即可判 定为 阳性。

布鲁氏菌病原学血清学诊断

布鲁氏菌病原学血清学诊断

布氏菌侵入机体后,就会刺激 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种抗 体可与相应抗原(布氏菌体) 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电介质作 用下,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 集反应,我们就是用已知抗原 查未知抗体。
试管凝集反应步骤 1、加入倍比稀释受检血清0.5ml 2、加入1:10稀释布氏菌抗原0.5ml 37度24小时观察结果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CFT)补体滴定须做对照
结果
抗原对照 (加抗原不加补体)

补体对照 (加补体不加抗原)
采用何种方法、 取何种材料、 何种培养基 实验室条件
布氏菌的分离培养
一、从可疑病人分离布氏菌 血培养: 30天未培养出菌,可定位阴性 。 骨髓培养:抽取骨髓(接种双相培养基) 尿培养: 其他病原材料培养:乳、脑脊液、关节液
和滑囊液分离布氏菌,参照血培养观察 结果,15天不长菌定为阴性
布鲁氏菌的发展史
年份
188 7 189 7 191 4
195 3
195 6 196 6
菌名 羊种菌 牛种菌 猪种菌 绵羊附睾种菌 沙漠森林鼠种菌 犬种菌
发现人
国家
宿主
Bruce
马尔他

Bang
丹麦

Traun
美国

Buadle
新西兰
公绵羊
Stoennen Carmichael
美国 美国
沙漠森林野鼠 小猎犬
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1、流行病学接触史: 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畜产品、 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
试管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参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羊布病(scrapie)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影响绵羊和山羊。

目前,病症的确诊主要依靠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下面将对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理学观察病理学观察是羊布病诊断的关键。

在动物死亡或者丧失活力的状况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检查。

主要包括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1. 病理切片: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切片和染色,观察细胞异常变化。

羊布病的典型病理改变是神经元丢失、星形胶质细胞变性和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的形成。

2.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抗体与相关蛋白质反应,通过组织染色来检测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比如通过对PrPSc(Prion Protein Scrapie)的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羊布病相关蛋白质的沉积情况。

3.电子显微镜检查: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本中存在的羊布病相关蛋白质结构,进一步确认诊断。

二、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主要利用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与病原体相关抗原发生反应,来确定感染羊布病的存在。

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1.免疫荧光:采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的样本进行反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是否发出荧光信号。

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待测样本中的PrPSc 蛋白。

2.ELISA:通过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将待测样本中的PrPSc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测定其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阳性。

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

3.免疫印迹:将待测样本中的PrPSc蛋白通过电泳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再用特异性抗体与其结合,通过相关酶的作用而显示出条带。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确认PrPSc蛋白的存在。

以上免疫学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结起来,羊布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观察和免疫学检测两大方面。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及评价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及评价

论与我们 的P R T 是有高度的一致性的。并且该方法的使用不仅对 于 早期 的抗体 产 生 高敏 感 ,对 于后 期 的 治疗 中也表 现 不俗 。特别 是 在 猪 布 病 的 试 验 检疫 时 ,R B P T 得 出 的结 论 是 与 S A T 有着 高 达 9 9 . 4 4 %的概 率 的 ,这说 明对于 R B P T 的使 用是  ̄ L S A T 更 优 秀的 检测
要 可分 为 三种 不 同 的试 验方 法 ,环 状 、絮状 以及 琼 脂扩 散试 验 ,
1 试 管凝 集试验
在1 8 9 6 年 我 们 的D u r h a m开 始对 于 细 菌凝 集 反 应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试 管 凝 集 试 验 随 着 多 年 的 积 累 被 多 次 的 研 究 和 检 测 布 鲁 氏 菌 病 的参 数 。试 管 凝集 试 验 的又 被 称 为 为S A T,是 被 大量 采 用 的 项 检 测 手 段 。 这 种 研 究 方 法 主要 是对 诊 断 布 病 的 一 种 试 验 方 式 。经 过 多年 的实 验 积 累 ,S A T 被 不断 的采 纳 ,因为 其 试验 的稳 定 性 ,也 是 一 种高 敏 感 的一 项 选 择 。它 通 过相 关 的 实验 可 以检 测 出我 们 血 清 中 的 存 在 的抗 布 鲁 氏菌 ,一 般 主 要 表 现 为 三 个 免 疫 球 蛋 白抗 体 ,这 三 种 包 括 I g G,I g M以及 I g A。通 过 检 测这 三 项 矿 体 ,我 们 的S A T 对I g M 表 现 出较 强 的 敏感 性 ,在 布鲁 氏菌 病 的早 期 诊 断 中 ,我们 一 般 在 用S A T 检 测 是会 进 行 多 次 的实 验 ,由 于检 测 次 数 的增 多 ,我们 可 以 发 现它 的凝 集 价 也会 急 剧 的上 升 ,这 对 于 我 们 精确 的诊 断有 着 很 大 的帮 助 ,这种 凝集 价 可 以保 持 在一 年 的 时 间 ,在 这之 后 它 会 有所 减 少 。在 S A T 检 测 中 ,对 于 家 畜和 人 的 检 测 是相 一 致 的 , 由于操 作 上 并 不 复杂 ,而 且 判 断结 果 也 比较 方 便 ,因 此 ,采 用 S A T 是有 较 高 的诊 断价 值 的体 现 的 ,当然 ,我 们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如下:
(一)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

(二) 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三)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²以上)
(四)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五)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诊断疑似病例:具备(一)、(二)、(三)者。

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四)或(五)中任何一项者。

羊布鲁氏菌病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羊布鲁氏菌病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羊布鲁氏菌病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武水珍X u m u s h o u y i 羊布鲁氏菌病又被称为布病,它是由布鲁斯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发热、流产、睾丸炎症、关节肿胀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种传染性疾病除了危害羊之外,还可以危害多种反刍动物,同时也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的防范该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都需要做好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和疫情的检测筛查。

在羊布鲁氏杆菌病诊断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到等,不同的试验有着不同的操作标准,同时检测的精确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学生检测方法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效果,从流行过羊布鲁氏杆菌病的2个规模化养殖场当中采集新鲜血液200份,进行血清学检测,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获取本次研究从流行过羊布鲁氏杆菌病的两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采集新鲜血液200份,将其放置在4度的温箱当中进行保存。

在检测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试剂为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羊布鲁氏杆菌病抗体检测试剂盒(EILSA )、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布鲁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绵羊红细胞。

上述材料均从正规途径采集。

在试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仪器主要包括了生化培养箱、酶标仪、全自动酶标洗板机、单多道移液器等。

2、试验方法在试验操作过程中,首先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血清分离得到的血清进行编号处理。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的检测和判定按照布鲁氏杆菌诊断技术标准进行。

羊布鲁氏杆菌抗体检测试验,按照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相关说明进行严格的操作,并进行阳性阴性判断。

二、结果分析1、不同血清检测方法200份血清样品当中的阳性率在进行血清学检测过程中,根据布鲁斯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要求,对于普通平板检测为阳性,但试管凝集检测为阴性的血清,应该在试验结束30天之后,再次采集该头患病羊的新鲜血液进行一次检测,如果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检测结果再次为阳性,则可以判断该血清为阳性,否则判断为阴性。

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典型临床症状是发热、关节炎和肝脾肿大等。

布病的血清学检测常用于病人的确诊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同时也作为疫情监测和动物检测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10个关于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描述,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布病血清学检测方面提供帮助。

1. 血清学检测的基本原理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或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来诊断布病的方法。

布鲁氏菌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其中IgM抗体出现早,提示感染处于急性期;IgG抗体是延迟性出现的,可持续存在多年,提示感染史或暴露史。

2.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常用的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微量补体结合试验(MCT)、血凝试验(CFT)等。

3. ELISA的操作原理ELISA是目前常用的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将特异性抗原或抗原多糖修饰物与酶标记的抗体配对,加入待测血清,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并被酶标记抗体检测,最后加入发色底物观察反应结果。

4. MCT的操作原理MCT是检测布病血清中补体结合作用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血清与布鲁氏菌抗原混合,加入补体和乳胶颗粒,观察补体是否被激活结合乳胶颗粒形成凝集现象。

5. CFT的操作原理CFT是以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生成凝集反应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将特异性抗原与待测血清混合形成颗粒复合物,加入补体,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6. ELISA的优点ELISA具有操作简便、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临床应用广泛等优点,能够在10分钟到3小时内得到结果,对于急性期感染的评估及治疗效果的监测具有较高价值。

7. MCT的优点MCT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筛查疫区人群以及大批量动物血清的检测,但其灵敏度与特异性不如ELISA。

8. CFT的优点CFT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结果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布病血清学研究、动物检测及疫情监测中,但其灵敏度与特异性低于ELISA。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症状多样,易被误诊,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病患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期,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出汗等。

2.慢性期,患者可出现长期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关节炎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包括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结
果有助于诊断。

2.细菌学检查,从患者的血液、骨髓、脑脊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有助于确诊。

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可疑病灶进行活检,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脾肿大、骨关节损害等特征性改变,
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环境、接触史等,对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辅
助作用。

五、其他辅助检查。

包括血培养、骨髓培养、尿培养等,有助于发现患者体内的布鲁氏菌。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流行病学史等多方面信息,以确保准确诊断。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日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减少病患的痛苦和传播的风险。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上有所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
诊断水平,为病患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布鲁氏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世界范围内流行。

布病给人造成了大量损失和痛苦。

近年由于布病的散发病例的增多,患者多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因此其实验室检测至关重要。

目前布氏菌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三类:布氏菌细菌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学检测周期长、阳性率低、感染风险高等特点,分子生物学对仪器、人员、技术的要求较高使得这两类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上不是很普遍,应用最多的还是布氏菌的血清学检测。

本文现就布氏菌的血清学的检测进行如下综述。

布氏菌血清学方法可以分为:凝集法、补体结合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荧光偏振法、胶体金层析法等。

其中凝集法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颗粒性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血清学实验,现应用最多的为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实验、二巯基乙醇试管凝集实验、抗人球蛋白抗体实验等。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A)其抗原系用抗原性良好的牛种布氏菌株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收获菌体, 经加热灭活, 离心后用虎红染料染色, 悬浮于乳酸缓冲液(PH3.6-3.7)制成。

它能抑制非特异性反应的IgM和增强特异性IgG 的活性, 其反应敏感稳定, 特异性优于试管凝集实验。

因此PBPA在很多国家推广使用, 是我国常规的诊断方法之一。

RBPA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精密的仪器,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和检测点应用。

因有很高的灵敏性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RBPA常用于初筛实验。

其有很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当检测1:4稀释血清标本阳性时其诊断的特异性更高【1】。

但RBPA也有局限性,纤维蛋白原可与虎红染料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形成假阳性【2】,急性病人早期,体内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RBPA可能检测为阴性。

试管凝集实验(SAT)又称莱特试验是1897年由Wright发明,其方法简便,特异性强,可半定量检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因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至今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我国布病诊断标准中当SAT滴度≥1:100可确诊是活动性布病。

布病检验方案

布病检验方案

布病检验方案1. 引言布病,又称为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该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家畜、食用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感染动物产品或与感染动物接触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就需要进行布病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布病检验的方案。

2. 布病检验方法2.1 血清学检验血清学检验是目前常用的布病检验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检测患者或动物的血清中是否含有布鲁氏菌感染的特异性抗体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血清学检验的常用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集试验和中和试验等。

2.2 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布病检验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检测样本中的布鲁氏菌核酸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或动物体内的布鲁氏菌。

2.3 组织学检验组织学检验是一种直接观察布鲁氏菌在患者或动物组织中的存在和病变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采集患者或动物的组织样本,并经过特殊染色方法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是否有布鲁氏菌的存在和组织病变的情况。

3. 布病检验方案3.1 检验样本采集对于患者或动物的布病检验,需要采集相应的样本进行检验。

常用的检验样本包括血清、尿液、粪便、淋巴结组织等。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注意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样本受到污染。

3.2 检验方法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布病检验。

鉴于血清学检验方法简便易行,常常作为常规检查方法进行布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

而分子生物学检验和组织学检验方法则常用于进一步确诊和病情监测。

3.3 检验结果解读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对布病检验结果进行解读。

对于血清学检验,常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来判断感染情况。

而对于分子生物学检验和组织学检验,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3.4 报告撰写根据检验结果,编写相关的检验报告。

布氏杆菌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染上感染源的血液、脏器和组织等途径传播。

该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诊布氏杆菌病,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是通过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分离出病原体进行诊断。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布氏杆菌抗体(如IgM、IgG等)来诊断病情。

2. 细菌学检测:通过对组织、血液、骨髓等样本进行培养和分离,检测布氏杆菌的存在。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布氏杆菌DNA,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上三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病情。

因此,布氏杆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必须采用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分离出病原体的方法。

- 1 -。

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检验

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检验

布鲁菌病的血清学试验参考范围:血清凝集试验(A T) <1:1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阴性补体结合试验(CF) <1:162-巯基乙醇(2-ME)试验<1:50抗人球蛋白试验<1:320临床评价:1.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患者感染布鲁菌,在发病1周后血液中可出现特异性抗体。

用血清学试验检测患者血清抗体,是诊断布鲁菌病最常用的方法,对早期和复发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2.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及其意义如下:(1)血清凝集试验是直接检测针对布鲁茵脂多糖抗原的抗体,效价>1:l00为阳性,间隔1~4周的两次血标本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高时,提示近期有布鲁菌感染,有诊断价值。

多数病人于感染后1~2周出现抗体效价增高,第3~6周达到高峰,高效价保持1年左右,以后逐渐降低,复发时又上升。

急性期患者80%呈阳性反应,慢性期约1/3病例呈阳性。

(2)ELISA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且可检测IgM型及IgG型抗体。

IgM型抗体于疾病早期(第一周)即增高,约于第3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IgG型抗体于发病后2~3周出现,第8周达到高峰,并于整个感染活动期持续存在。

疾病治愈后,IgG抗体迅速下降,常于1年内消失。

疾病复发时,IgM和IgG均增高。

(3)补体结合抗体属IgG型,出现较晚,但阳性率较凝集试验高,特异性强,且保持时间长,对诊断慢性布鲁菌病意义较大。

(4)2-ME试验是检测IgG型抗体的。

2-ME可氧化巨球蛋白中的-S-S-,使19SIgM抗体失去凝集活性,而不影响7S IgG的活性。

在2-ME试验中,单份血清效价>1:50表示活动性感染的存在。

此法除了明确疾病是否活动,还可鉴别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自然感染达1个月后,体内抗体即以IgG型为主(初为IgM型),该IgG对2-ME有耐受性,而菌苗免疫3个月内的抗体均以IgM型为主,可为2-ME所破坏。

牛布鲁氏菌四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牛布鲁氏菌四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牛布鲁氏菌四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任璐;周晓翠;范伟兴;武瑞【摘要】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serological test method for bovine brucellosis in clinical detection,4 serological tests for bovine brucellosis detec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294 bovine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by 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T),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nd Complement FixationTest(CFT),respectively. The coincidence rate and Kappa were compared between RBT and ELISA,SAT and CFT,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4 tests were compared using CFT as a standar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RBT and ELISA,SAT and CFT was over 95% as well as the Kappa values > 0.75. Taking CFT as a standard,the sensitivity of RBT and ELISA was better,but it exised a certain false positive. The specificity of SAT was better,but it existed a certain false negative. ELISA had bett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RBT and SAT. RBT and ELISA were suitable for screening,and CFT was suitable for definite diagnosing in clinical detection. It was better to choose more than two tests for diagnosis of bovine brucellosis.%[目的]为在布鲁氏菌病临床检疫中选择可靠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摘要:1.布病的定义与症状2.诊断布病的金标准3.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4.预防布病的措施正文:1.布病的定义与症状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的牲畜(如牛、羊等)传播给人,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菌的组织或分泌物传播。

布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损害。

2.诊断布病的金标准目前,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是血清学检测。

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这些抗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 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和晚期的布病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3.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常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按照疗程进行,以防止病情反复。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以促进病情康复。

4.预防布病的措施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防止病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1)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扫、清洗、彻底消毒,尤其是病畜所在的圈舍;(2)严格实行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制度,限制人员和车辆往来,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3)对病畜群进行严格隔离、扑杀、销毁,防止病菌传播;(4)加强对畜禽的疫苗接种,提高畜禽的抵抗力;(5)对从事畜牧业的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总之,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是血清学检测,而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王 刚1,范伟兴2,刘 坤2,田丽华3,温建新1(1.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3. 青岛西海岸新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青岛 266400)摘 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严重危害畜牧养殖业安全和人类健康,而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为布病的预防、检测和净化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针对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全乳环状实验(M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偏振测定法(FPA)、补体结合试验(CFT)以及琼脂扩散试验(NH-GD)等。

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RBT操作简便,敏感性较高,但环境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ELISA敏感性较高,可一次性检测多个样本,但对仪器要求较高;FPA短时间内能够检测大量样品,操作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与ELISA相似,但需要专业的荧光偏振仪器;SAT特异性较强,但敏感性不高,操作步骤繁琐;CF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SAT,但试验较为繁琐,耗时长;MRT一般只用于牛奶样本检测,无需采血,特异性强,但对牛奶的质量有一定要求;NH-GD对疫苗免疫样本和野毒感染样本具有鉴别诊断能力,但抗原纯度要求高。

因此,RBT、MRT、ELISA、FAP和NH-GD更适合用于布病初筛,而SAT和CFT更加适用于布病复核。

未来应探索更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如荧光微球法、半抗原鉴别诊断方法等,以便为布病检测提供更优选择。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2021)05-0072-04DOI:10.3969/j.issn.1005-944X.2021.05.016Comparison on the Ser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s for BrucellosisWang Gang1,Fan Weixing2,Liu Kun2,Tian Lihua3,Wen Jianxin1(1.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China;2.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Qingdao,Shandong 266032,China;3. Qingdao West-Coast Economic New Area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Qingdao,Shandong 266400,China)Abstract:The animal husbandry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have been seriously endangered by brucellosis,against which,the prevention,detection and purification could be technically supported by an effective detection method. Current ser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s mainly include 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T),standard-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whole milk ring test(MRT),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test(ELISA),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and native hapten-gel diffusion test(NH-GD),which are with differ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follows:RBT is user-friendly with high sensitivity,but is subject to environment to some extent;ELISA can detect several samples at one time with high sensitivity,but advanced device will be required;FPA can detect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in a short time with similar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s ELISA,but a specific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nstrument will be required;SAT is with good specificity but lower sensitivity and complicated operation steps;CFT is with higher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compared to SAT,but is收稿日期:2021-02-07 修回日期:2021-02-26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种经济动物创新团队项目(SDAIT-21)通信作者:温建新。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一、流行病学调查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本病在流行病学上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地区性、季节性及职业性。

在流行地区,患者多有与家畜或畜产品密切接触史,或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有旅行史。

二、临床表现1.发热:多数患者以不规则热为常见,也有弛张型、稽留型和短期发热者。

2.多汗:尤其在夜间或清晨时,大汗淋漓。

3.乏力:几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

4.疼痛:常表现为全身性疼痛和关节痛。

5.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三、实验室检测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

2.细菌学检查: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等标本,通过培养分离出布鲁氏菌,是确诊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依据。

3.免疫学检查: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特异性抗体,可作为确诊依据。

4.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四、病理学诊断布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结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以及各种脏器的病理改变。

五、鉴别诊断布病应与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相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六、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1.病情评估: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及疾病进展情况。

2.预后判断:布病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治疗,大多可痊愈。

但若延误治疗,可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七、诊断流程图(详见附图)八、诊断标准分级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同时符合实验室检查中的一项阳性指标。

3.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标准,同时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或分离培养出布鲁氏菌。

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这可真是个重要的事儿啊,就好像我们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领域一样。

你想想看,布病就像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我们得找到办法把它揪出来呀!而血清学检测方法呢,就是我们手里的秘密武器啦。

首先说说凝集试验,这就像是一场特殊的“聚会”。

血清里的抗体和抗原凑到一块儿,要是它们对上眼了,就会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就能发现布病的蛛丝马迹啦。

这多神奇呀!
还有补体结合试验呢,就好像是给抗体和抗原牵红线的“月老”。

它能更准确地判断有没有布病,可厉害了!这就好比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对的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不能小瞧哦!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敏锐的“侦探”,能快速地察觉到那些细微的变化。

是不是很牛?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呢,操作简单又方便,就像我们平时用的便捷小工具一样。

一下子就能得出结果,多干脆利落呀!
那我们为啥要这么重视这些检测方法呢?这还用问吗?要是不检测,怎么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布病缠上呢?要是不知道,那不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多吓人呀!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血清学检测方法,它们可是我们对抗布
病的有力武器呢!我们得好好利用它们,把布病这个小怪兽给打得落花流水!这难道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啦!我们的健康可都指望它们呢!大家一定要记住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氏杆菌病(RBPT 、SAT) 依据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18646GB/T18646-200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简便、快速易行,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有一定的敏感性, 检查牛的阳性率稍 高于绵山羊。 高于绵山羊。 该法可用于大面积 检疫。
弃掉0.5 弃掉0.5 0.5
菌液 1 2 3 4 5 6 7
0.5 0.5 0.5 0.5
结 果
试管凝集试验原理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设计
单位:ml
比浊管的制备
管号 1 2 3 4 5 1:40稀释抗原 0.00 0.25 0.50 0.75 1.00 石炭酸 盐水 1.00 0.75 0.50 0.25 0.00 清亮度 100% 75% 50% 25% 0% 标记
布鲁氏菌的诊断
1:50—1:100++以上 50 1 100++以上 目前国内定1 100++,但国际定1 目前国内定1:100++,但国际定1:160++ 对半年内有菌苗接触史者,虽达1 100—1 对半年内有菌苗接触史者,虽达1:100 1: 160++, 160++,过2—4周应再次检查,效价升高1倍 4周应再次检查,效价升高1 以上方能确定,最好用补体结和试验检查。 以上方能确定,最好用补体结和试验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1 10++ ++以上 补体结合试验1:10++以上
评价:试管凝集试验是Wright Sample于1898年首 Wright和 评价:试管凝集试验是Wright和Sample于1898年首 先建立的, 先建立的,是布病诊断在国际上唯一的全标化 方法,使用广泛,经久不衰。特异性好, 方法,使用广泛,经久不衰。特异性好,也较 敏感,实用性强,诊断、流调、监测均适用。 敏感,实用性强,诊断、流调、监测均适用。 缺点: 缺点: — 有前带现象。 有前带现象。 — 不能区别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 不能区别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 — 产生一定的交叉反应。 产生一定的交叉反应。 — 慢,需要两天。 需要两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判定
-:细菌不被凝集,液体混浊、无透明度,管底无伞状 沉淀,但由于菌体自然下沉,管底中央出现圆点状沉淀, 振荡时复呈均匀混浊状态。 +:液体透明度不明显(25%清亮),25%菌体凝集,管 底有少许不明显的伞状沉淀。 ++:液体中等混浊(50%清亮),50%菌体凝集,管底有 中等量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小絮片状。 +++:液体几乎透明(75%清亮),75%菌体凝集,管底 有明显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小或大絮片状。 ++++:液体完全透明(100%清亮),100%菌体凝集,管 底出现大片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大絮片状,但可打碎 成小絮片状。
凝集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结果判为可疑时, 结果判为可疑时,隔2-3周后采血重做。阳性畜 周后采血重做。 重检时仍为可疑,可判为阳性。 群,重检时仍为可疑,可判为阳性。对同群中 既无临床症状又无凝集反应阳性者, 既无临床症状又无凝集反应阳性者,马、猪重 检仍为可疑,判阴性;牛、羊重检仍为可疑者, 检仍为可疑,判阴性; 羊重检仍为可疑者, 可判为阳性,或以补体结合反应核对。 可判为阳性,或以补体结合反应核对。 试管凝集反应时, 试管凝集反应时,凝集价高的血清在最初一两 管往往由于抗体还剩而抑制凝集,即前带现象。 管往往由于抗体还剩而抑制凝集,即前带现象。 玻板凝集、玻片凝集试验应当在20℃ 20℃以上室温 玻板凝集、玻片凝集试验应当在20℃以上室温 条件下进行。 条件下进行。
凝集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出现污染或有摇震不 散的凝块时不得使用。 散的凝块时不得使用。 抗原和血清应在室温中放置50 60min后 50抗原和血清应在室温中放置50-60min后, 再进行试验。 再进行试验。 防止被检血清冻结和受热, 防止被检血清冻结和受热,以免影响凝集 价。 试验中所用试管、吸管、玻板、 试验中所用试管、吸管、玻板、玻片等必 须清洁。 须清洁。
凝集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某此细菌( 型细菌) 某此细菌(如R型细菌)当制成细菌悬液时 很不稳定,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下, 很不稳定,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下,亦 可发生凝集,谓之自凝。 可发生凝集,谓之自凝。某些理化因素亦 可引起非特异性凝集,pH降至3.0以下时 降至3.0以下时, 可引起非特异性凝集,pH降至3.0以下时, 即可起抗原悬液的自凝, 称为酸凝集。因 即可起抗原悬液的自凝, 称为酸凝集。 试验时必须设置阳性血清、 此,试验时必须设置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和抗原等对照,避免假阳性、 和抗原等对照,避免假阳性、假阴性的结 果。
++++ +++ ++ +
-
结果判定
全部试管于充分振荡后置37-38℃恒温箱 中22-24h,判定结果。 判定标准根据反应的有无及其强度进行判 定,以各管中上层液体的清亮度记录凝集 反应的强度(凝集价),特别是50%清亮 度(即“++”的凝集)对判定结果关系很 大,需用比浊管对照判定,并以-、+、++、 +++、++++记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