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六课时:5.2.2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5.2.2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5.2.2 平行线的判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三种方法判断两直线平行. 【学习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还知道“三线八角”吗?请画一画,找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二、探索思考探索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 13页“平行线判定的思考”,你知道在画平行线这一过程中,三角尺所起的作用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图,将下列空白补充完整(填1种就可以) 判定方法1(判定公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___=∠___ ∴ AB ∥CD由判定方法1,结合对顶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判定方法2(判定定理)几何语言表述为:∵ ∠___=∠___ ∴ AB ∥CD 由判定方法1,结合邻补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判定方法3(判定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___+∠___=180° ∴ AB ∥CD 练习一:(1题) (2题) (3题)1.如图1所示,若∠1=∠2,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 ____. 若∠1=∠3,则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 ____. 2.如图2所示,若∠1=62°,∠2=118°,则_____∥_____,根据是_____ ___ 3.根据图3完成下列填空(括号内填写定理或公理) (1)∵∠1=∠4(已知)∴ ∥ ( ) (2)∵∠ABC +∠ =180°(已知)∴AB ∥CD ( ) (3)∵∠ =∠ (已知)∴AD ∥BC ( ) (4)∵∠5=∠ (已知)∴AB ∥CD ( ) ( 图3 )83625147E D CB A C123 4 5DA B探索二: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就可以再找出两条平行线,如图所示,a ∥b ,你能说明是什么道理吗?结论(判定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如图,几何语言表述为:∵a ⊥2l ,b ⊥2l∴练习二:1.如图所示,AB ⊥BC ,BC ⊥CD ,BF 和CE 是射线,并且∠1=∠2, 试说明BF ∥CE .三、当堂反馈1.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L 1∥L 2的是( ). A .∠1=∠3 B .∠2=∠3 C .∠4+∠5=180° D .∠2+∠4=180° 2.如图所示,已知∠1=120°,∠2=60°.试说明a 与b 的关系?3.如图所示,已知∠OEB =130°,∠FOD =25°,OF 平分∠EOD ,试说明AB ∥CD .四、学习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b 1 2 a 3 c。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2-2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平行线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加强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

2.练习题及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线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2.2 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2.2 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2.2 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行线的定义回顾;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投影仪;2.平行线判定的实例题目及解法;3.直尺和铅笔。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顾平行线的定义。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2)”。

步骤二:复习平行线定义(10分钟)1.提醒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不相交,我们就称它们为平行线。

”2.请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兴趣。

步骤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5分钟)1.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铁路与公路、书桌与地板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这些实例中的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如何判断?–学生提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引导他们思考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展示一些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证明它们的平行性。

步骤四:练习与讲解(20分钟)1.教师布置一些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提前准备几个学生解答正确的例子。

2.引导学生互相分享答案,并进行简短的解释。

3.教师进行解析和讲解,重点突出常见错误的修正。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提供更多复杂的平行线问题,如平行线与横线的关系、平行线的尺规作图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平行线的应用场景,拓展学生的思维。

步骤六:小结与反馈(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的小结,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案背景】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科:七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3、课时:第1课时4、学生情况:目前,虽然我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的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完“三线八角”,初步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及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是具备学好这节课的基础的。

本学期学生初步接触推理证明,逐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教学课题】数学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5.2.2平行线的判定,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节【教学内容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方法。

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数学实践体验。

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已有知识,同时这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识、新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方面尝试,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教师的适时点拨,精炼概括,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条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训练技能。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1)∠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角。

5.2.2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

5.2.2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是七年级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学习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本节课起,培养和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开始从有条理的口头表述逐渐过渡到书写自己的理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几何推理等内容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3、通过问题引入和解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猜想、推理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会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理解“转化”的思想.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课题,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归纳、类比、概括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案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章第二节。

七年级学过的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几何推理等内内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 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了解得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3、进一步规范几何推理语言能力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情感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教学重点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作图能力、简单推理能力教学策略首先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其次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最后归纳总结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在同一平面内,____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或______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如图,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填空:∠4与∠8是__________,∠3与∠6是__________,∠4与∠6是__________,平行线的画法放靠推画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推导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理格式:∵∠1=∠2∴a∥b(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3=∠6,可推出AB∥CD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解:∵∠3=∠2又∵∠3=∠6∴∠2=∠6∴AB∥CD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理格式:∵∠3=∠6∴AB∥CD(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果∠4+∠6=180°,可推出AB∥CD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解:∵∠4+∠2=180°又∵∠4+∠6=180°∴∠2=∠6∴AB∥CD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推理格式:∵∠4+∠6=180°∴AB∥CD随堂练习一、填空1、如果∠B=∠1,那么AD∥BC2、如果∠D=∠1,那么____∥_____3、如果∠BAD+∠ABC=180°,那么____∥_____二、填空1、如果∠2=∠6,那么____∥_____2、如果∠3+∠4+∠5+∠6=180°,那么____∥_____3、如果∠7=________,那么AD∥BC如果∠7=________,那么AB∥CD三、探究:如图,∠5=∠CDA=∠ABC,∠1=∠4,∠2=∠3,∠BAD+∠CDA=180°1、∵∠5=∠CDA,∴______∥_______2、∵∠5=∠ABC,∴______∥_______3、∵∠2=∠3,∴______∥_______4、∵∠1=∠4,∴______∥_______5、∵∠BAD+∠CDA=180°,∴_____∥______6、∵∠5=∠CDA,∵∠5+∠BCD=180°∠CDA+______=180°∴∠BCD=∠6,∴_____∥______例题探究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因为b⊥a,c⊥a,所以∠1=∠2=90°从而b∥c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CD、EF被直线MN所截,∠1=∠3,∠1+∠2=180°,CD∥EF吗?解:∵∠1=∠3∴AB∥EF∵∠1+∠2=180°∴AB∥CD∴EF∥CD2、∠1=65°∠2=65°,∠3=115°,证明(1)DE∥BC(2)DF∥AB解:∵∠1=∠2=65°∴DE∥BC∵∠4=∠1=65°∴∠4+∠3=180°∴DF∥AB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布置作业完成试题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时,普遍感到有些困难。我尝试使用了动态图示和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角度的形成,效果似乎不错,但我认为还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中继续巩固这些概念。
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实验,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能够亲手操作、亲眼观察的环节非常感兴趣,这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判定条件。不过,我也观察到,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解决时,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消化和吸收这些概念,或者是我没有提供足够的引导和示例。
直接输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在实际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3.逻辑推理在平行线判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准确识别和测量。
2.理解并运用逻辑推理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所有相关的角,并进行正确的判定。
-举例:设计练习题,如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平行线,并说明使用的是哪个判定条件。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其在判定平行线中的作用。
-举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同位角和内错角的概念,教师需用模型或动态图示来直观展示这些角度的关系。
-难点二:在实际图形中准确找出相应的角度,特别是在图形复杂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推理的准确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几何图形,发展几何直观,增强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平行线判定方法,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数学表达和概括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平行线定义的讲解,我是否让学生们充分理解了“同一平面内”和“永不相交”这两个关键条件?在讲解过程中,我是否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自己举例,加深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定义:准确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属性。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实际应用:能够将判定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给定图形中的直线是否平行。
举例解释:
-在讲解平行线的定义时,教师需强调“同一平面内”和“永不相交”两个关键条件,确保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准确无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2.2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以上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师应通过具体例题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2.教学难点
-理解和区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对这些角度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图形和实例进行讲解。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判断平行线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部编本2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能力目标:1、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遇到一个新问题时,能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二、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运用三、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图形时,不能仅靠直觉.那么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设疑)从而引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以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从而让学生感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由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总结出结论. 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1)3、合作交流: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由此得到: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练习(2)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寻找直线平行的B同位角相等条件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例题讲解课本P36例1、巩固新知,规范学生步骤.2、引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木工师傅用直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五)课堂达标(六)方法总结,畅谈收获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七)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2、3小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直观判断较为容易,但对于严谨的数学推理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操作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定理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判定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教学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两扇窗户、操场上的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呈现(10分钟)呈现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5.2.2平行线的判定(二)教学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二)教学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二)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 线也互相平行。

(3)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 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例题(1) (2)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2如图,点B 在DC 上,BE 平分/ ABD,/ DBE 2 A,则BE// AC,请说明理由分析:由BE 平分/ ABD 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 DBE / A,我们又可以知道 什么?由此能得出BE// AC 吗?为什么?解::BE 平分/ ABD•/ ABE / DBE (角平分线的定义)又/ DBE / A• / ABE / A (等量代换)• BE//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四、课堂练习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为什么?解:这两条直线平行。

b 丄ac 丄a (已知)•••/仁/ 2=90°(垂直的定义) ••• b //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 1 n 2 =1方法一: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 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 斗2rbaA1、如图,/仁/ 2=55°,试说明直线 AB CD 平行?.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仁/ 2, / 3+Z 4=180° ,则a 与c 平行 吗??为什么?五、布置作业: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

第 5 单元课题名称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2平行线判定的综合应用(二)总课时数 3 第( 3 )课时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学习平行线的3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科书首先通过例题探究、证明“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重要结论,并首次使用“?”、“?”和几何符号表述推理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用几何语言表述几何证明过程作铺垫.例题及后面提出的问题“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吗,”,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行线的这三个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证明,逐步培养学生用符号表示推理过程的能力.教学目标1.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规定方法进行说理.3.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用符号语言表示简单的推理证明过程.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资源课前准备PPT、三角板、直尺、量角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在铺设铁轨时,两条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何才能保证两条铁轨平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平行线的判定的综合运用典例精析例1.如图,E是AB上一点,F是DC上一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 (1)如果∠B=∠DCG,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2)如果∠D=∠DCG,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3)如果∠D+∠DFE=18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方法总结:要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首先要将题目给出的角转化为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再看这些角是否满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例2.如图,已知∠1=75°, ∠2 =105°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例3.如图,∠1=∠2,能判断AB∥DF吗?为什么?若不能判断AB ∥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写出这个条件,并说明你的理由.探究点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问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猜想: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验证猜想:如图,在同一平面内,b⊥a,c⊥a,试说明:b∥c. 解:方法总结: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除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外,有时需要结合运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典例精析例4.如图,为了说明示意图中的平安大街与长安街是互相平行的,在地图上量得∠1=90°,你能通过度量图中已标出的其他的角来验证这个结论吗?说出你的理由.方法总结: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正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即画出示意图或列式表示,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最后回归实际.课堂练习1.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1)若∠1=120°,∠2=,则AB//CD.()(2)若∠1=120°,∠3=,即∠1+ ∠3=180°,则AB//CD.()2.用两块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平行线,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3.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右拐50º,第二次向左拐130ºB.第一次向左拐30º,第二次向右拐30ºC.第一次向右拐50º,第二次向右拐130ºD.第一次向左拐50º,第二次向左拐130º4.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MF⊥NF于F,MF交AB于点E,NF交CD于点G,∠1=140°,∠2=5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6.【拓展题】有一块木板,身边只有直尺和量角器,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三、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教科书第16页习题5.2第7、11、12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

45.2.2 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数学 人教版 中 七年级主备人 5.2.2 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及合作交流发现另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 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 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 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设计说明:通过做题复习前两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探究同旁内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做铺垫。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1)(1)如果∠1=∠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 AB∥CD; (2)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 AB∥CD;E23A BA DC1D1F3.如图(2)如图(1)B C如图(2)(1) 如果∠1=∠B,那么______∥________; (2) 如果∠1=∠D,那么______∥________;(3) 如果∠A+∠B=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如果∠A+∠D=1800,那么______∥________;(先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能通过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3)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如图:如果 ∠1+∠2=180° 能判定 a//b 吗?解:能.∵ ∠1+∠2=180 °(已知)∠1+∠3=180 °(邻补角定义)∴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 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2》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2》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教学设计)课题 5.2.2平行线的判定2 教案序号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型新授型缺席人数1知识与能力: a 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了解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b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深刻理解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其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思想的认识。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必须写清楚前置性作业,体现主问题、主要环节、课堂导学、达标检测与分层作业)与师生活动设计目的(意图)与所关注的学生补改(课前补改、课后补改、个性补改)一、前置性作业填空1、因为∠1=∠7,所以---∥---理由:()2、因为∠3=∠7,所以---∥---理由:()3、因为∠4+∠7=180 所以---∥---理由:()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情境导入如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三、探索新知【类型一】灵活选用判定方法判定平行例1 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 =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结合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例2 如图,直线AB、CD、EF被直线GH 所截,∠1=70°,∠2=110°,∠2+∠3=180°.求证:(1)EF∥AB;(2)CD∥AB(补全横线及括号的内容).证明:(1)∵∠2+∠3=180°,∠2=110°(已知),∴∠3=70°().又∵∠1=70°(已知),∴∠1=∠3(),∴EF∥AB().(2)∵∠2+∠3=180°,______∥______()又∵EF∥AB(已证),______∥______() 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要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首先要将题目给出的角转化为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再看这些角是否满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类型三】添加辅助线证明平行例3 如图,MF⊥NF于F,MF交AB于点E,NF交CD于点G,∠1=140°,∠2=5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四】平行线判定的实际应用例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行驶,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A.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右拐120°B.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右拐60°C.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左拐120°D.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左拐60°四:巩固练习1:在如图所示的图中,甲从A处沿东偏南55°方向行走,乙从B处沿东偏南35°方向行走,(1)他们所行道路可能相交吗?(2)当乙从B处沿什么方向行走,他们所行道路不相交?请说明其中的理由.2、如图,有一座山,想从山中开凿一条隧道直通甲、乙两地;在甲地侧得乙为北偏东41.5º方向,如果甲、乙两地同时开工,那么从乙地出发应按北偏西______度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
数学 人教版 中 七年级主备人 5.2.2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发现另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设计说明:通过做题复习前两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探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做铺垫。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1)
(1)如果∠1=∠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
(2)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
3.如图(2)
(1) 如果∠1=∠B ,那么______∥________;
(2) 如果∠1=∠D ,那么______∥________;
(3) 如果∠A+∠B=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如果∠A+∠D=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A D 如图(2) A
B
C
D
E
F 1 2 3 4 如图(1)
c 21b
a 先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能通过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3)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如图:如果∠1+∠2=180° 能判定a//b 吗?
解:能.
∵ ∠1+∠2=180 °(已知)
∠1+∠3=180 °(邻补角定义)
∴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
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练习:
已知:∠A 与∠D 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B 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AD ∥BC ?
(4)如图,两条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这两条直线b 、c 平行吗?
为什么?
解:平行
∵b ⊥a ,c ⊥a (已知)
∴∠1=∠2=90°(垂直定义)
∴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定理的使用格式:
∵a ⊥b ,a ⊥c (已知)
∴b//c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师生共同总结: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方法:(目前
共六种方法)
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
方法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方法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4:内错角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方法6: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平行。

巩固练习
(设计说明: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
2. 如图所示,如果∠1=470,∠2=1330,∠D=470,那么BC 与DE 平行吗?AB 与CD 平行吗?
3.如图所示,已知∠D=∠A ,∠B=∠FCB ,试问ED 与CF 平行吗?
4.如图,∠1=∠2,∠2=∠3,∠3+∠4=1800,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和大家共享?归纳如下:
1、平行线判定的方法:6种,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选择;
2、说理过程的严谨;
3、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
4、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16页习题7
本课小结:我的收获
新名词:
新观点:
新体验:
新感受:
我将改变我的:
A B C
D E
1 2 E D
C F A B 1 2 3 4
5
m n l a b
学生自己记录填写相应的内容并相互交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收获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