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脉络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强区域间的不平衡,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于1991年翻译了缪尔达尔的《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
三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强区域间的不平衡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
(五)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的增长极概念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是以部门分工所决定的产业联系为主要内容,所关心的是各种经济单元之间的联系。布代维尔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1988经济学译丛翻译了佩鲁的《增长极限概念》。
(一)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郭熙保翻译的《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就翻译了罗丹斯坦-罗丹《东欧与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略论“大推进”理论》。
(二)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法。郭熙保翻译的《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其中就有纳克斯《市场规模和投资引诱》、《经济发展问题的某些国际方面》两篇论文。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区域定义区域是指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古典区位理论: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新古典区位论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
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
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出了贡献。
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前,萌芽时期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20至90年代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
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李光辉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可以预料21世纪初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并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区域是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的地域空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
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象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
常见的区域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经济特区等等。
在这些区域中,既有跨国的,也有几个国家各自一个行政区的组合,还有一个国家内为特别目的设立的区域等等。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作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应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
一体化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
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此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探讨也就开始了。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定义,经济学家艾尔·阿拉格(AiiM·EL-Agrua)有过这样的描述:“到了1950年,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这一名词(区域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一项明确的定义,特别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
今天这个名词的用法也仅限于一含义。
更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整合能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的协调的机制。
后者完全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
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建树——推介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及相关丛书
中也对其做 了充分的肯定 。 他指 出,现有的对区域经济
发展 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大多套用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学
其他分 支学科的理论和工具 。 例如 ,分析区域经济增 长 的时候 ,往往沿用宏观经 济学的增长模型 ,辅之 以一些 区域经济 发展规律 ;在分析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时候 , 套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理论和工具 ; 而对 区域空间结构 问题的研究则 自成体 系 。 很显然 ,现有的对 于区域经济 发展 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相 对独立的区域经济 发展理论 。 该套丛书试图在这方面做 出有益尝试 ,将时 间和 空 间因素 有机结合 ,提 出了时空结 合的 区域发展 观 ,并在此基础上就区域经济 发展的循环规律进行 了深
聚?这是我 国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面临的第一个前沿 性课题 。
发展的? 什 么因素影响 中国城市群 的发展 ? 这些 因素 怎样影响 城市群的发展 ,又如何促进城市群的发展?这 些 显然是新型城市化给我国区域经济学提 出的重要的理
论 和实践课题 。
第 二 ,如何促进落后地区发展 ,缓解区域差距 。 改
区划原则和指标 以及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 区的政策等一
系 列 问题 。
第 四 ,如何走 以城市群 为主体 形态的新 型城市 化 道路 。 进入 “ 十五 ”时期后 ,我国的城市化方针开始转 型 ,从过去的 “ 控制大城市 ,发展 中等城市 ,大力发展 小城市 ”的方针开始走上符合我国国情 、 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 调发展的 多样 化城镇 化道路 。 十一 五 ”规划 “ 又提 出要推进以城市群 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 。 么,如 那
和社会所关注的重 大实际问题和理论 问题 。 有 专家指 出,目前 我国区域经济学前沿课题主要有 以下六个方面 : 第一 ,如何发展 、利用和管理经济集聚 。 我国区域 经济无论在单个城市 、 市群的层面上 ,还 是在经济地 城 带的层面上 ,都表现 出明显的集聚趋势 ,可以说进入到
区域经济学原理
区域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联系。
区域经济学原理是指在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区域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方法。
这些原理包括地理位置理论、空间组织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等,它们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地理位置理论强调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空间组织理论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组织方式,而区域发展理论则关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联系。
这些基本概念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其次,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和区域发展差异。
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区域内外部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这些研究对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区域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位置理论、空间组织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等。
地理位置理论主要研究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地理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的作用机制等。
空间组织理论主要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组织方式,包括产业布局、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合作、区域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模型构建、案例研究等。
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来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实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模型构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
总之,区域经济学原理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三部分:区际关系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2.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是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展:第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
从理论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系。
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从实证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仍在构建中。
3.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A、古典区位论a 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V on Thunen)其代表作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他认为,在这些方面起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
b 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其代表作是《关于工业的区位(第一步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其基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凝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c 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其代表作是《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B、现代区位论a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代表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吉的自由进入理论b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其代表作是《德国南部的中心地》c 区位经济学:廖什,其代表作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区位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区域经济学论文
一、区域经济学研究对生活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西方国家的热点,而且在我国也备受关注,由其研究方向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不可忽视的。
一是对于城市来说,利用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促进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创新,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合理分配产业布局,对国家和城市的发展,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传统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区际分工贸易论等基本理论构成。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在于研究经济社会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组织规律、各个区域之间经济相互关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形式,制定相对合理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进行有计划地规划和管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4]。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及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杜能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在20世纪50年代,它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被广泛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角度到宏观角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区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于是世界上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了对区域活动的干预,开始了大规模的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从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被不断应用和充实。区域经济学最初是兴起于西方国家,各种理论体系也最早诞生于西方国家。1978年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基本上不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进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2]。
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
济 学 理 论 体 系。 文章 从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方 法 的定 义 出发 , 讨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对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的 重 探 要 意 义 , 分 析 了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方 法体 系 的 复 杂 性 , 后 从 三个 层 次 构 建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方 法 体 系 。 并 最
径、 手段 、 具 和方 式 的 总 和 )但 也 容 易 和 其 它 的概 念 相 混 淆 。 工 , 首 先 ,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的研 究 方 法 应 该 与 区 域 经 济 学 技 术 方 法 区 相 区 别 , 论 的 研 究 方 法 是 指 认 识 的 方 法 , 区 域 经 济 学 的 技 理 而 术 方 法 则 是 指 运 用 区域 经 济 学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 次 , 域 经 其 区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应该 与 方 法 论 相 区 别 , 我 们 看 来 , 法 、 在 方 方 法 论 、 本 方 法 、 体 方 法 既 有 联 系 , 所 处 的 层 次 和 地 位 不 同 。 区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的核 心 内 容 是 区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究 的 思 维 问 题 。人 类 所 从 事 的 活 动 , 划 分 为 实 践 活 动 和认 可 识 活动 , 与两 类 活 动 相 适 应 , 然 产 生 两 类 方 法 , 实 践 的方 法 必 即 和认 识 的 方 法 。 区域 经济 学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属 于 或 基 本 属 于 认识 方 法 。 认 识 方 法 有 两 种 表 现 形 式 , 经 验 认 识 方 法 和 理 论 认 识 即 方 法 , 者 都 是 以 理 论 思 维 方 法 为 主 导 成 分 , 是 主 体 对 客 体 两 都 的反 映 、 价 和 重 构 。 识 方 法 属 于 主 观 观 念 领 域 内 的程 序 、 评 认 方 式 或 规 律 。无 论 是 区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的经 验 认 识 方 法 , 是 还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的 理 论 认 识 方 法 ,都 是 以 思 维 活 动 为 内 核 , 表 现 为 思 维 活 动 内部 各 层 次 中 的 方 法 。 区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都 研 究 的经 验认 识 方 法 , 凭 感 性 认 识 与 形 象 思 维 来 支 配 区域 经 是 济学 理论 研 究 主 体 活 动 的方 法 ;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的 理 论 认 区 识 方 法 , 凭 理 性 认 识 与 抽 象 思 维 来 支 配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研 究 是
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逻辑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冯邦彦(1949年- ),男,广东鹤山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叶光毓(1976年- ),男,江西信丰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发展研究和规划。
① 徐梅:《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经济评论2002.3第74页 ② 张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述》当代财经2003.12第87页《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4期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逻辑体系构建冯邦彦,叶光毓(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2)摘 要: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基石。
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学分析中假设条件缓释和区位选择因素增加两条主线,对区位理论的产生和衍变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理论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过程进行一次逻辑梳理,使研究者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理论体系、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理论 一、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古典区位理论的产生从杜能(Tunen,1826)的农业区位论开始,发展到韦伯(W eber,1909)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Losch,1940)的市场区位论①。
在农业区位论中,运费是决定农业空间布局的唯一因素。
韦伯认为最低成本是企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包括运输、劳动力和聚集三种因素。
克里斯塔勒在城镇空间分布和结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将市场因素加入到区位选择的考虑范围之内。
廖什则在全面阐述市场区位和产业区位时,从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分析区位问题,并将这一原则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
可以说,新古典区位理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层次对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其中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立足于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立足于一定的区域或市场,着眼于市场的扩大和优化。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 引言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内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变化的学科,对于了解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提出一份完整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以供参考和指导。
二. 教学目标1. 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机制;3. 熟悉区域经济调整和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4. 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 区域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3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因素分析2. 区域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配置2.1 区域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2 区域要素流动的原因和方式2.3 区域资源配置的理论和实践3.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3.1 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3.2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和规模效益3.3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战略选择4. 区域经济政策与调整4.1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2 区域经济调整的主要方式和方法4.3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评估五.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理论引导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2. 实践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培养其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学术讨论:组织学术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深入;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能力;2. 作业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和研究报告,考核其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七. 参考教材1. 《区域经济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现代区域经济学》,作者:XXX,出版社:XXX3.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作者:XXX,出版社:XXX八. 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建立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措施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和机制。
它通过分析区域内外在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区位理论、空间经济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等。
1.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它研究的是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选择和决策。
根据区位理论,企业的选址决策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市场规模、交通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市场规模大且劳动力成本低的区域进行生产经营。
2. 空间经济理论空间经济理论研究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布局规律。
其中重要的理论包括新经济地理学、福利经济地理学和增长极理论等。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发展差异是由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经济规模的集聚效应所引起的。
福利经济地理学则关注的是社会福利在不同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
增长极理论则认为,经济增长往往从一个或几个中心区域向外扩散,并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3.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研究的是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异的原因和机制。
其中的代表性理论有核心—边缘理论、均衡增长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等。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往往由核心区域开始,并向边缘区域扩散。
均衡增长理论则强调社会均衡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
产业集聚理论则研究了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现象。
二、区域经济学的政策措施区域经济学的政策措施是基于分析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主要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 资源配置调整区域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调整资源配置,将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转移政策、优化投资布局等方式来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区域经济学江苏师范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渠立权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土地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区域经济要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制度等。
除此之外,本教材还介绍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与城市化道路等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规划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学好区域经济学除了要求同学们具有这些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要点:界定基本概念介绍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任务一、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1、区域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即经济区域,有别于自然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经济区域有以下八个特点区域具有经济含义(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实现)。
它内部的资源、经济背景、产业特点、经济政策、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等等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区域内部的同质性(相似性)。
区域间的异质性(差异性)。
边界的模糊性和范围的可变性。
统一性(是自然背景条件、物质内容及其结构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地域单元)。
经济区域的系统性(内部各组成部分组成系统的有机整体,外部开放性)。
周期性(具有萌芽、形成、成长、衰退的发展过程)层次性根据区域的特点,一般而言,以行政边界作为区域边界的做法只能带来区域管理上的方便,对区域经济政策上的制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经济区域的类型根据形态特征,经济区域有均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根据物质内容的差异,经济区域可分为工业经济区、农业经济区、流域经济区等等。
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怎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孙久文
第一章:导论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区域定义区域是指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古典区位理论: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新古典区位论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
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
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出了贡献。
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前,萌芽时期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20至90年代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
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马工程2018版区域经济学第1章 第1节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不是绝对的均衡布局,而是因地 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各类 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思想
• 马克思《资本论》 • 商品生产者尽可能接
近原材料产地或市场, 因为可以节省运输成 本,降低生产成本;
二、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
• 《资本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城乡
分离以及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结果 • 经济上,城乡差距主要反映在 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上 • 政治上,随着资产阶级取得支 配和统治地位,城市逐渐成了 国家的政治中心,占据了支配 和统治地位,而代表着封建生 成关系的农村不得不接受城市 的统治。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 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本章结构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 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生产力布 局
城乡统筹
区际分工 与协作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思想
恩格斯《反杜林论》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 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 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 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 的保持或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
二是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 • 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是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也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 前提条件 • 尽管区际分工是因着自然资源 分布不均而产生,但它又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思想
区域经济学
绪论第一章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和区域之间关系的科学。
2、区域的概念: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
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某种地域单元;政治学把区域看成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把区域看成是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3、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在西方大体上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获得蓬勃发展,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
4、区域经济学科学问题:(1)一个区域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各个区域之间怎样相互联系?(3)各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如何?5、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当今经济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之一。
6、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
(2)区域经济活动协调----区内和区位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
(3)区域决策----如何组织区域经济活动;所选模式的支持系统7、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经济活动区位的主要理论:新古典的区位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的区位理论。
(2)区域的自组织能力:经济活动自组织能力和交易的自组织能力构成了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组织区域的经济活动,就是要回答区域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或如何决定的,应选择何种发展方式,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和趋势如何,区域根据其资源要素状况应选择何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如何演进以及优化等问题的过程。
(3)区域分工与联系: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它不仅决定专门化部门、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同时也决定不同区域内部的部门间比例和一国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
(4)地域结构演进:其最大的特点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
(5)政府调控:各国政府都通过制定区域政策刺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或采取其他手段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研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从传统思维逐渐转向创新思维,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以推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一、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
因此,重视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问题分析,是完善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关键。
(二)新技术、新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科技与产业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需要探讨新技术和新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三)地方政府角色与城市群发展在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地方政府的职能、角色,进而研究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为加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四)特别经济区政策优势分析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别经济区在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特别经济区政策的优势,对完善和推动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五)区域差异化经济体系建设区域经济体系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在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差异化的区域经济体系,以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迁移成为研究的热点。
因此,需要加强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现象的研究,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应的理论。
(二)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因此需要加强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并探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应用视角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重构
王 淑 华 : 于 应 用 视 角 的 区 域 经 济 理 论 体 系 的 重 构 基
第 1期
济 发展 阶段判 定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制 订 区
域发 展周期 与趋势 预测 等 。不 同的 阶段均有 不 同
时, 我们不 求面 面俱到 , 只是想从 应用 角度提 供一
域经 济干 预理论 等 _。 】 陈秀山 、 ] 张可云 (0 3 对这 20 )
些理 论进 行 了系 统梳 理 归纳 . 这些 理论 依 然是 但 单独 阐释 , 论之 间缺乏 逻辑 关 系 。 国内也 有学 理
收 稿 日期 : 0 9 0 2 2 0 —1 — 8
基金 项 目 : 南 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究 资助 项 目(0 8 G 0 8 河 2 0一 H一 9 ) 作 者 简 介 : 淑 华 (9 9 )女 , 王 16一 , 河南 扶 沟 人 , 教 授 , 士 , 副 硕 主要 从 事 区域 旅 游 开 发 规 划 与管 理 研 究 。
论发 展的传统范式 和新动 态。 近年来 随着外 部性 、 聚集 经济 、 规模 经济 等概念 的 引入 . 的学者 H 有 从 传 统 的 以新 古 典 经 济理 论 为 基 础 的 区域 经 济 理
论 , 过规模 报酬不 变 、 通 外生 的 比较利益 等前提 假 设 得 出了相 应 的区位理论 、 区域增长及 发展理 论 . 逐渐 转 向另一个方 向— —新 经济地理理论 。 而 区域 经济 学是 一 门应用 学 科 , 现实 生活 中
域 经 济发 展 极 化 理 论 、区域 分 工 与 要 素 流 动理 论 、产业 梯度 转 移与 区域经 济格 局演 变 理论 、 区
我 们 进行 区域 开 发 的实 践 急 需 按 照 区域 开 发 的 程 序和模 式 考虑 理论 支撑 , 找解 决 区域 问题 和 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3期2000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f Xuzhou N or m al U ni .(N atural Sciences )V ol .18,N o .3Sep.,2000收稿日期:2000205207作者简介:沈山(1970-),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镇建设的研究.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沈 山(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江苏徐州 221009)摘要:在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以区域经济研究四大内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理论组成四个层面(哲学层面、基础理论层面、基本理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来构建区域经济学科理论体系.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F 1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73(2000)0320062204区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或空间体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协调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理论学界关注的核心.区域经济学也以其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和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卓越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赞许,成为现代应用经济学中一门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学科.1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概况区域经济学是在区域性的经济开发、发展规划、政策协调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的有效成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经60~70年代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在西方国家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在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集权计划纵向传导、纵向控制、统一调节,区域经济是仅仅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的.区域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区域经济主体处于虚无状态,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格局都无条件地服从国民经济的宏观构造,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丧失.区域经济学也就得不到任何的发展.自1978年起,我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为主线,循着重新构筑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而展开,使地方政府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力的经济主体,区域经济的垂直依赖弱化,区际间的横向关系迅速发展.这激发了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经济建设的扩张冲动,使区域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和建设高潮.与此同时,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区域市场与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区际间的利益分配调节等区域问题随之提出而倍受各方关注.而区域经济研究也冲破了传统的生产力布局论的枷锁,以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开展工作.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学者,以及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工作者等纷纷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一方面,引析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增长极理论、点轴与网络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地域综合体理论、大推动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另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国土规划、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和地区产业政策制定等具体的实践工作,不断地拓展区域经济的研究空间.90年代以后,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深入和区域问题的具体化,区域经济研究在宏观领域,注重区域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区际经济联系、区域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在中观领域,进行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与优化、城市经济、城乡一体化、区域市场建设、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城市与区域形象设计与建设以及区际间差异、区际分工与合作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在微观领域,关注(外商)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企业组织、多工厂企业区位与空间组织、企业兼并及组建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区域产业重组与改造等经济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者在应用和检验西方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积极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如周起业(1989,《区域经济学》)、陈栋生(1993,《区域经济学》)、陆大道(1986,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地理科学》;1995,《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等等.为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概念体系、理论范式、学科结构和分析方法作出了巨大贡献.2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是应用一般经济理论和其他经济学科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1].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既包含了单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包括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由于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的差异,理论界对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内容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阐述.陈栋生[2](1993年)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其研究领域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包括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区际经济关系研究包括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区域分工、区域经济协作;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工具)和政策效应.樊杰[3](1997年)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对区域经济现象的解释,并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归纳,或是通过抽象模型的演绎推导,上升到揭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和作用机理的理论高度.后两者均是对区域发展目标人为的调控手段.其中,区域政策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经济的客观发展同政策决策者的主观期望不相一致,决策者又并非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操纵者,因此必须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客观发展轨迹向主观的期望值靠拢.区域经济规划是决策者对所制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内容,进行时序安排和空间布局.宋栋[4](1998年)认为,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学,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前者的研究在于揭示区域经济总量扩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由其决定的总量扩张的规律.后者的研究在于分析建立在不同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是否合理,并考察经济增长的代价变化,以衡量社会或社会各个阶层对增长所带来的不利(失业、收入差距)的承受程度,为实现国家达到其理论目标而对不同经济区域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提供合理的依据.前者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后者的研究方法则是规范分析.郝寿义、安虎森[5](1999)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部门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与联系、区域地域结构(或区域空间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等几个方面.综观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种种认识,学者们在不同研究阶段、地域环境中认识有所不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渐趋一致.即区域经济学包含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前者重点是研究区域内部发展的条件、机制、战略、规划等问题,后者重点是研究区域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均衡与协调的问题.其它的无论是取舍经济分析、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都可以归纳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分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规划是手段,区域经济结构是区域客观现象的反映.因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组成可分四个部分[6]: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归宿,而且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经济管理的实施是建立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分析的基础之上.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含区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力量在于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所以说,从区域经济学科内容体系上看,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36第3期沈 山: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3 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一般认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传统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区际分工贸易论等基本理论构成.在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从理论渊源上,其形成得益于传统区位论,并以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孤立国》提出农业区位论为肇始.但由于传统区位论是一种静态的、抽象的纯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局限于对企业、产业和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等方面.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量的区域发展理论和战略模式相继提出,区域经济科学应运而生,并于70年代进入到完善和系统化阶段,随着政府统计数据的大量公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研究逐步走向计量实证化,并侧重于建立区域经济的计量模型以及区域政策效应的评价和测度等方面研究.在我国,随着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战略的确立,经济建设实践的需求,使创建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呼声越来越高[7].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对其研究对象、内容组成、学科体系都有着较大的争议.也可以说迄今为止,对我国区域经济学科的理论概括还缺乏应有的规范.因此,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工作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区域经济理论体系可以用图1表示:图1 区域经济理论体系F ig .1 T he theoretical syste m of regi onal econom ics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经济学科[8],其基本任务在于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规律,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区域经济管理,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关系.也可以说,其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着眼于区域经济活动在结构、空间和组织上的最优化,着重于对区域经济问题的总体、综合和动态的研究,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复杂的区域经济系统中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多方面专业人员协同作战,而且在理论研究中也需要有多门学科理论的配合.因此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吸收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古典区位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社会再生46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8卷产理论等传统理论的精华,借鉴当代系统科学、行为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以期形成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按照这个要求,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层面[9,10].1)哲学层面,即统领中国区域经济科学研究的思维的基本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辩证法等.2)基础理论层面,即阐述区域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包括微观宏观经济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行为决策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等.3)基本理论层面,即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优化的理论:包括经济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区域空间作用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和区域经济管理理论等.4)方法论层面,即区域经济的计量化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区域经济的计量模型和区域政策效应的测度等,包括描述统计、回归分析、数字分析、过程分析、系统分析、决策优化技术[11]等方法应用于经济基础分析、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空间均衡模式等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结构包括四个层面、四大研究内容.每个层面和研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分出若干个次一级的理论系列与理论层次[12].参考文献:[1] 李京文.走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3.[2] 陈栋生.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3] 樊杰.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J ].地理研究,1997,16(1):39.[4] 宋栋.区域经济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8.[5]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4-36.[6] 朱传耿,沈山.区域经济理论分析[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3.[7] 陈栋生.跨世纪的中国区域发展[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5.[8] 张金锁,康凯.区域经济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1.[9] 黄以柱.国土规划原理[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72.[10] 杨开忠.区域科学学科地位、体系和前沿[J ].地理科学,1999,19(4):358.[11] 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12] 赵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38.Study on the Theoreti ca l Syste m of Regi ona l Econo m i csS H EN S han(D epartm ent of U rban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 ,Xuzhou N or m al U niversity ,Xuzhou 221009,Ch ina )Abstract :Study object and theory devel opm en t of regi onal econom ics are p ropo sed ,and its theory syste m is discussed .T he ele m en tary content consisis of regi onal econom ic devel opm ent ,regi onal econom ic relati onsh i p ,regi onal econom ic po licy and regi onal econom ic m anage m ent .T he ele m entary stratificati on con sists of ph il o s oph ic theory ,theo retical basis ,ele m entary theo ry and m ethodol ogy .Key words :regi onal econom ics ;theo retical syste m 56第3期沈 山: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