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3期2000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f Xuzhou N or m al U ni .(N atural Sciences )V ol .18,N o .3Sep.,2000
收稿日期:2000205207
作者简介:沈山(1970-),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镇建设的研究.
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沈 山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在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以区域经济研究四大内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理论组成四个层面(哲学层面、基础理论层面、基本理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来构建区域经济学科理论体系.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 1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73(2000)0320062204
区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或空间体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协调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理论学界关注的核心.区域经济学也以其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和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卓越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赞许,成为现代应用经济学中一门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学科.
1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区域经济学是在区域性的经济开发、发展规划、政策协调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的有效成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经60~70年代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在西方国家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在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集权计划纵向传导、纵向控制、统一调节,区域经济是仅仅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的.区域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区域经济主体处于虚无状态,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格局都无条件地服从国民经济的宏观构造,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丧失.区域经济学也就得不到任何的发展.
自1978年起,我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为主线,循着重新构筑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而展开,使地方政府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力的经济主体,区域经济的垂直依赖弱化,区际间的横向关系迅速发展.这激发了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经济建设的扩张冲动,使区域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和建设高潮.与此同时,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区域市场与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区际间的利益分配调节等区域问题随之提出而倍受各方关注.而区域经济研究也冲破了传统的生产力布局论的枷锁,以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学者,以及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工作者等纷纷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一方面,引析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增长极理论、点轴与网络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地域综合体理论、大推动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另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国土规划、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和地区产业政策制定等具体的实践工作,不断地拓展区域经济的研究空间.90年代以后,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深入和区域问题的具体化,区域经济研究在宏观领域,注重区域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区际经济联系、区域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在中观领域,进行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与优化、城市经济、城乡一体化、区域市场建设、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城市与区域形象设计与建设以及区际间差异、区际分工与合作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在微观领域,关注(外商)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企业组
织、多工厂企业区位与空间组织、企业兼并及组建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区域产业重组与改造等经济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者在应用和检验西方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积极总结我国区域经
济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如周起业(1989,《区域经济学》)、陈栋生(1993,《区域经济学》)、陆大道(1986,
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地理科学》;1995,《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等等.为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区域
经济概念体系、理论范式、学科结构和分析方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一般经济理论和其他经济学科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1].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既包含了单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包括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由于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的差异,理论界对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内容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阐述.
陈栋生[2](1993年)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其研究领域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包括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区际经济关系研究包括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区域分工、区域经济协作;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工具)和政策效应.
樊杰[3](1997年)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对区域经济现象的解释,并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归纳,或是通过抽象模型的演绎推导,上升到揭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和作用机理的理论高度.后两者均是对区域发展目标人为的调控手段.其中,区域政策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经济的客观发展同政策决策者的主观期望不相一致,决策者又并非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操纵者,因此必须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客观发展轨迹向主观的期望值靠拢.区域经济规划是决策者对所制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内容,进行时序安排和空间布局.
宋栋[4](1998年)认为,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学,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前者的研究在于揭示区域经济总量扩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由其决定的总量扩张的规律.后者的研究在于分析建立在不同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是否合理,并考察经济增长的代价变化,以衡量社会或社会各个阶层对增长所带来的不利(失业、收入差距)的承受程度,为实现国家达到其理论目标而对不同经济区域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提供合理的依据.前者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后者的研究方法则是规范分析.
郝寿义、安虎森[5](1999)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部门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与联系、区域地域结构(或区域空间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等几个方面.
综观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种种认识,学者们在不同研究阶段、地域环境中认识有所不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渐趋一致.即区域经济学包含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前者重点是研究区域内部发展的条件、机制、战略、规划等问题,后者重点是研究区域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均衡与协调的问题.其它的无论是取舍经济分析、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都可以归纳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分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规划是手段,区域经济结构是区域客观现象的反映.
因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组成可分四个部分[6]: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归宿,而且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经济管理的实施是建立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分析的基础之上.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含区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力量在于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所以说,从区域经济学科内容体系上看,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
36第3期沈 山: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