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犯罪心理学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

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

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刑法学等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学科,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极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犯罪心理学方面免费论文篇1浅谈女性犯罪心理摘要提及女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温柔、贤淑,然而古往今来都不乏“坠落天使变恶魔”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女性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她们正逐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然而,女性在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违法犯罪日趋增多的问题。

也许是无知让她们误入歧途,也许是物欲让她们坠入深渊,也许是畸爱让她们迷失方向,每一起女性犯罪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都有她们特殊的心理过程。

本文在近年来女性刑事案件办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女性犯罪特点及犯罪心理,希望能为预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关键词犯罪情感心理一、基本情况从案件类型来看,女性犯罪罪名较为集中,主要为侵财型犯罪(盗窃、诈骗),故意伤害、性犯罪和毒品犯罪。

据统计,上述四类犯罪约占我市女性犯罪案件总数的50%以上。

女性由于体力上明显弱于男性,心理上胆小怕事,因此多实施轻体力、隐蔽性的智力型犯罪,较少实施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

同时,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多为被保护对象,因此社会上对女性的警惕心理容易降低,女性更为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并且女性也善于利用该性别优势,因而女性实施诈骗等侵财犯罪活动与男性相比容易得手。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女性罪犯多集中于小学、初中文化。

文化程度是影响犯罪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低则认识水平也相应较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性格偏激、狭隘,遇事容易感情用事,易采取片面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受教育水平与法律意识水平成正比,低文化水平人群多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甚至不知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对策厦门特区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

但是在这种和谐的外表之下,同样隐藏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青少年现象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样引起了厦门特区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增加,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也对厦门安全城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一、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的内容和数据(一)从近几年的犯罪趋势来看,厦门特区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有一组数据表明,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总数高达999件,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量的%,与此同时,判处的未成年罪犯共131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短短六年内,未成年的犯罪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高达24%。

(二)从犯罪形式看,青少年的犯罪主要是以纠合性犯罪为主。

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75%是属于团伙作案。

青少年由于思想、心智尚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犯罪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往往会纠集同伴相互壮胆帮助,以缓和作案时的心理压力,诱发了团伙作案的比例不断增加。

(三)从犯罪对象来看,外来工的未成年子女犯罪比例占多数。

厦门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口,然而在他们对厦门市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些了的社会问题,其中外来工未成年子女的犯罪现象尤为突出。

二、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厦门市青少年的犯罪行为、犯罪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青少年的犯罪有以下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加。

在厦门市各区法院近几年审理的案件中,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总数在同期犯罪案件总数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且刑事案件总数所占比例较多。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一《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分析》摘要: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

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本文主要以不同环境、不同特质以及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女性犯罪人为视角阐述其特殊的犯罪心理。

关键词:犯罪人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女性犯罪心理作者简介:李攀,华东政法大学2012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学。

一、犯罪心理概述(一)犯罪尽管不同国家、同学者对犯罪概念的界定有一些不同之处,但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犯罪的概念都应该是由这个国家的法律所决定并且由刑法加以明确的。

我国《刑法》第13条从犯罪的阶级实质和法律特征的有机结合上,科学地界定了犯罪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以及应受刑法惩罚性的实质性内涵,是关于犯罪的一种科学定义。

“犯罪”亦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种核心概念。

缘于犯罪心理学关于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等概念都必须以犯罪概念为理论基础,对犯罪概念的正确把握决定了学科的严谨性以及学科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说的犯罪的外延大于刑法学概念中犯罪的外延。

它是以犯罪发生前的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它应该是指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二)犯罪人对犯罪人的认识是从对犯罪概念的理解中得来的,两者具有实质上的相关性。

具体来说,“犯罪人”就是指实施了具有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并被法院定罪判刑的人。

犯罪人作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是犯罪现象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犯罪心理学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融汇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监狱学等学科的知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犯罪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犯罪心理学教学方法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犯罪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犯罪人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也是法律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犯罪心理学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尤其是罪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对其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在参与社会改革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揭露、打击和治理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笔者发现这些成就多侧重于基本理论和犯罪及司法心理一般问题的研究总结,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前司法实际部门对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应用能力的要求。

可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偏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纯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特别是理论课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新的挑战。

积极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在此,笔者着重就犯罪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如何改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课程的应用性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培养的大部分本科生最终要直接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从事理论研究。

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对知识的记忆。

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

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

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推荐文章军校学员心理学论文热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热度: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热度:教育心理学问题探讨论文热度:教育心理学问题探究论文热度: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篇二《职务犯罪心理分析》摘要:目前医疗系统职务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从心理形成进行分析,主要是医务个人和集体犯罪心理结构以需要为基础不断发生蜕变,从正常心理因素逐渐蜕变成畸形心理要素。

针对各种犯罪诱因,应该从内外两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心理之生成,增加医务人员超我的监控职能,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廉洁自律能力;重视医务人员合理需要的解决,并加强其应对挫折感的教育等。

关键词:职务犯罪;心理分析;医疗系统;经济犯罪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人多发生在30岁至60岁之间,按照心理学之原理,“这一时期多已成家立业,自我意识成熟,身心已趋稳定,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创造力,避免‘自我专注’的重要时期,所以一般较难形成犯罪心理,其犯罪行为也大大减少。

”然而医疗系统职务犯罪案件近年来却有增无减,本文拟探讨医疗系统职务犯罪个体以及群体的心理生成机制。

寻求医疗系统职务犯罪人的深层次的犯罪心理,从而为职务犯罪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医疗系统心理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医疗系统职务犯罪属于白领犯罪,犯罪行为人多是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体面行业,行为人实施犯罪,一经发现则会使其生存依据遭受严重之威胁,实属得不偿失,所以职务犯罪应该为有理智之人所不愿从事的行为。

然而,近年来医疗系统职务犯罪却呈现出增长态势,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其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轨迹,真正找寻到此类犯罪的心理防控策略。

(一)医疗系统职务犯罪心理分析的必要性医疗系统职务犯罪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种,其犯罪原因与犯罪之个人差异有关,所以,对医务人员个人心理差异之检讨,有助于犯罪原因之了解。

1 中国现状使得医疗系统职务犯罪心理分析成为必要。

当代中国,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防治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现象,刑法规定及刑罚惩罚越来越严厉,但医疗系统职务犯罪整体趋势也越来越严重。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关键词: 犯罪原因;教育缺失;心理矛盾内容提要:近年,在校学生犯罪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应为全社会所关注。

目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社会变革也正处在关键时期。

就这个时期我国的大学生而言,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前居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如今也逐步被卷入社会化、市场化浪潮之中。

入学时的高额收费、毕业时的双向选择,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使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往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负担和压力。

经济、学习、就业的压力、使许多大学生心理上不堪重负,于是在大学校园里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据北京大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1}。

从卢刚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同学到政法大学陈春明老师被学生杀害,这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犯罪的数量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已不容我们对这个犯罪群体忽视。

以往学者们在探究大学生犯罪原因时,更多的是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主体外因素。

大学生犯罪心理浅谈分析论文

大学生犯罪心理浅谈分析论文

大学生犯罪心理浅谈分析论文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教育与预防,同时,大学生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自我防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犯罪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犯罪心理论文篇一《试谈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的社会化原因》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究竟大学生在犯罪时候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其与社会人员的犯罪心理有何异同?本文将分析大学生校园犯罪时的心理特征,并将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社会人员犯罪心理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以此对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的社会化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心理学;社会化分析大学生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的人群,在校园这个象牙塔中,他们的生活应该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友爱,很多人在走上社会之后,都怀念大学的单纯和纯粹的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媒体的增多,美好的校园已经越来越趋于社会化,现在的校园俨然成为了一个小社会,校园的社会化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大部分时候,社会学家都会以犯罪率来考量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社会治安的好坏。

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的犯罪率越低,说明该地区的人员素质越高,该地区的治安越好。

现代社会的校园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当人们还在觉得校园是大学生的象牙塔的时候,校园内已经发生了犯罪活动。

每当校园里的大学生有犯罪行为发生的时候,每次都能引发很大的反响,社会都会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但是连续几年,校园大学生犯罪现象并没有明显减少。

对于大学生校园犯罪,和社会上的犯罪现象有什么相同点呢?首先,他们都是犯罪行为,任何的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罪犯,在他们真正决定犯罪时,其实都是一念之差,不管是有预谋,还是无预谋的,都处于一个异常亢奋的状态;再者,所有罪犯在被抓获后,都会表现地非常平静与后悔,平静是因为多日来紧张的神经终于得到休息和放松,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后悔则是平静之后,在恢复常态的时的一种和正常人无异的心理,因为正常人一般不会犯罪;最后,犯罪活动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损失,一般的犯罪行为至少会给自己以及家人痛苦,甚至对2个或者多个家庭都产生巨大的精神影响。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doc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doc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1】【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但自上世纪年代开始,犯罪率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犯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文章分析了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教育社会管理体制和立法方面提出了减少和抑制犯罪对策【关键词】:犯罪现象特征原因对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现象的存在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得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制定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两部刑事法律,并不断修正完善,增强打击力度,但犯罪现象仍有增无减,这与我国进步的社会制度是相悖的,本文探究的就是这种相悖的原因与对策一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一、犯罪现象所呈现的几种特点(一)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我国犯罪数量,总的来讲,犯罪率和大案要案发生率上升较快,重大案件越来越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现象总的趋势是犯罪率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二)犯罪主体以男性为主,女性犯罪率上升与世界众多国家一样,我国犯罪主体或者成员在性别构成上,以男性为绝对多数但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违法犯罪的男女比例为100:1,但现在已接近10:1,女性犯罪多数集中在盗窃卖淫贩毒诈骗和因家庭婚姻问题引起的杀人案中(三)侵财型犯罪为多,暴力型犯罪日趋严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的过程中,个人利益得到社会和个体重视,加之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物质财富给一些人带来的优越感,另一些人则形成忌妒和贪欲,为犯罪形成了内在驱动力,导致财产犯罪直线上升暴力犯罪有继续加快发展的趋势,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犯罪和因婚姻感情出轨或者家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杀人案罪中妇女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暴力既使他们身心饱受痛苦,也可能使其心理扭曲,由受害者角色变成暴力犯罪的实施者(四)犯罪方式趋于组织化集团化智能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中,犯罪成员往往是三五成群,出于哥们义气,相互壮胆,不计后果,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形成团伙组织,共同作案在成年人犯罪中,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尤以集团化犯罪比较突出如制毒贩毒犯罪等蔓延,参加人数较多,形成小集团组织共同犯罪;与此同时,我国犯罪现象向高阶层以利益为纽带的小集团化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其中国家公务员的腐败问题值得特别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来,这类犯罪案件急剧上升,大案明显增多,某些官员形成小集团共同侵吞国家和人民巨额财产,危害极大,社会影响极坏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由于境外和国外有组织犯罪开始渗透到中国大陆境内,导致我国有组织化犯罪态势进一步恶化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来实施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运用事先经过周密组织策划的策略与技术手段,这给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和对犯罪分子的打击提出了更高挑战二、我国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先进的社会制度里,,为什么会出现犯罪现象有增无减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基础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矛盾,进而发展到违法,甚至犯罪第一,从小管制过严,时刻担心孩子学坏,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使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瞒着家长干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第二,从小过于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满足长大后无法独立面对社会,稍有不顺或者达不成自己的理想就自暴自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第三,单亲家庭或者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无力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关心的孩子,容易滋生消极情绪进而产生犯罪心理第四,家庭暴力婚姻危机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一般伴随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当这种摧残超出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时,有些人就被迫走上犯罪道路婚外情非法同居等导致婚姻危机,部分受害者性格偏激,容易形成愤怒和复仇心理,使用极端方式,从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二)教育因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目前教育尚有欠缺第一,近年来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唯文化课考试成绩是瞻,对道德和法制教育抓得不够,造成学生不懂法不畏法的现象有的甚至直接从课堂走向牢房,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第二,受教育条件差,读书无用思想作怪我国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农村,有的一所小学只有一个教师,有的几个村庄才有一所,学生学习成绩大多不理想而部分家长还认为即使努读个大学,但没有关系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干脆辍学提前闯荡社会赚点钱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还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容易流浪社会从而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三)自身因素犯罪行为发生的自身因素通常包括两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与个人心理变化及其结果有关的犯因性因素,主要包括一些遗传而来几乎不用学习就产生内在行为倾向的本能因素个人在适用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行为和心理反应的人格因素,还有感情智力认知精神疾病等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外表遗传等因素,它们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或者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四)社会因素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尚未固定下来,社会结构处于暂时的失衡状况,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差距有所扩大,一些人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容易产生刑犯罪而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虽然社会地位显赫,但其经济状况与某些富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容易滋生利用地位职务资源换取金钱和财富的举动而一些承包商等虽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对其社会地位并不满意,他们容易倾向于在社会生活中推崇金钱的力量,导致钱权交易,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此外,最突出的社会因素还有:就业困难和人员流动频繁,不安定因素大;劳动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较大,社会公平受到挑战;快节奏的生活与激烈的竞争环境,造就的紧张心理和沉重负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犯罪;影视网络中的各种色情画面暴力行为和污秽的语言容易让一些无所事事好逸恶劳的人效仿,走上犯罪的道路三、减少我国犯罪现象的对策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犯罪现象发生呢?(一)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坚持用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正确引导孩子,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孩子做出表率,创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创造和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以及家庭与外界关系(二)调整教育重心,注重素质教育开展素质教育,修正评定优秀学生标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加大基础性廉政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敢于弘扬社会正气,同一切丑恶现象作斗争(三)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许多犯罪现象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我们要用民主和法治理念,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制度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指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具体落实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要求,合理调整党政司法权力分工和责任体系,将各级各部门及其领导的责权利挂钩,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相关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犯罪意义上说,失业与犯罪从来都是孪生姐妹,一个丧失工作机会及生活来源的人,犯罪很可能成为他的选项从近三年的司法统计来看,盗窃抢劫诈骗等三类财产犯罪占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近八成而这些财产犯罪又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失业缺乏有效社会保障贫困等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激励社会力量设立创业基金,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贫富差距过大也是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犯罪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及其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四)加强立法,惩治刑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打击犯罪的刑事法律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对一些发生频繁且影响极坏的犯罪开展严打活动,虽然这一主张遭到部分理论界人士的质疑,但实践却证明,严打过后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率明显降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所以,在特定的时间开展严打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犯罪这根弦应该长年绷紧,让犯罪分子不敢露头。

犯罪心理相关论文

犯罪心理相关论文

犯罪心理相关论文由于影响一个人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极其复杂,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现有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结论还无法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情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犯罪心理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犯罪心理相关论文篇一《浅析犯罪的心理预防》摘要: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

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

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因两个方面对犯罪心理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犯罪人在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具备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种犯罪的心理预防措施。

关键词:犯罪;心理预防;贪污贿赂罪刑事古典学派的开山鼻祖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为高明。

与犯罪事后惩罚相比,犯罪事先预防显然在减少犯罪危害上更具优势。

人的心理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

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

犯罪的心理预防是犯罪预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

各类犯罪行为纷繁复杂,本文以典型的贪污贿赂犯罪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对犯罪的心理预防进行初步探讨。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贪污贿赂罪的产生原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或者拥有不能说明与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财产或者支出的合法来源,或者私分国有资产或罚没财物,以及其他人员行贿,接受贿赂的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犯罪心理的支撑。

按照海特的社会归因理论,心理都是由外因和内因两方面作用而成。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文化风气浮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转型期。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带来了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阶层成员浮躁心态的普遍产生。

国外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传统文化糟粕的遗毒、社会不正之风的冲击,让一部分人产生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潮。

浅析犯罪心理学问题论文(2)

浅析犯罪心理学问题论文(2)

浅析犯罪心理学问题论文(2)犯罪心理学论文篇三:《诱思探究法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摘要:诱思探究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构建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融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为一体的课堂结构,最终达到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犯罪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技术性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诱思探究法,培养学生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解决侦查中的各种问题,突出该学科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诱思探究法;犯罪心理学;课堂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法是我国学者张熊飞教授创立的。

诱思探究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构建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融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为一体的课堂结构,最终达到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犯罪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技术性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诱思探究法,培养学生运用犯罪心理学的能力和思维习惯,突出该学科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探究方法主要包括五种,即实验探究法,主要用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操作而完成探索学习层次的学习方法;体验探究法,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施探索层次的;经验探索法,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事实,完成探索层次的学习;形象探索法,以形象为观察对象,完成学习的探索层次,或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活动,完成学习的研究层次;理论探究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犯罪心理学教学活动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要交给学生通过观察纷繁复杂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拟就诱思探究法在犯罪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拿出与大家探讨,以期促进犯罪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诱思探究法的程序与诱思点的创设诱思探究教学法一般遵循下面的六个步骤:(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和假设;(3)设计方案验证猜想;(4)实施方案,收集数据;(5)分析数据,验证猜想和假设;(6)讨论与交流。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创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文明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罪犯心理矫治论文范文一:论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心理矫治摘要:罪犯心理矫治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崇州监狱围绕“服务监管安全和提高改造质量两条主线”的工作思路,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罪犯心理矫治的体系,该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罪犯;心理矫治;崇州模式罪犯心理矫治问题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罪犯心理研究表明,许多人犯罪虽然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但直接导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犯罪的却是其心理因素。

而到监狱服刑的罪犯,其心理结构又会出现新的变化,在封闭高压的特定监管环境中容易形成“监狱人格”。

因此,在监狱行刑中实施罪犯心理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专业人员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调整罪犯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

所谓“积极的变化”,就是指通过罪犯心理矫治活动能够产生符合社会正常需要和法律、监规要求、有利于罪犯个人身心健康的变化。

这类变化,实际上构成了一般所说的“罪犯改造”的重要内容。

在理解这一点时,应该注意目前的罪犯管理需要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在监狱中对罪犯进行管理的当前需要,并不完全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相吻合;根据这两类需要确立的矫治目标,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在罪犯心理矫治中,要解决好这两类需要或者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研究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意义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执行监禁刑的最重要的机构。

保障被监管罪犯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防止罪犯发生逃跑、破坏、自杀等行为,是监禁机关最重要的任务。

对于监狱来说,安全地监管罪犯,不仅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对它们最基本的要求。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_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_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_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论文犯罪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违法行为的一门学科,在犯罪、侦察、审讯以及罪犯改造等过程中,研究在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心理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以及有什么样的规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论文篇一《青年与犯罪心理》【摘要】犯罪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违法行为的一门学科,在犯罪、侦察、审讯以及罪犯改造等过程中,研究在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心理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以及有什么样的规律。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希望,研究青年与犯罪行为,能为有效预防犯罪,做出努力。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青年;社会一、犯罪心理与动机犯罪心理学是通过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和研究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研究犯罪心理,可以帮助执法人员更加有效的确定可能出现的犯罪人,并且为后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心理援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的刑法学理论主张,刑事责任的承担,在客观上必须有危害社会的行为,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有罪过。

因此,也就是说,犯罪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因素为基础。

犯罪行为是依靠犯罪心理完成的,犯罪心理存在一定的犯罪动机。

心理学上,将动机解释为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更深意义来说,就是一种需要的张力,例如我们常常听到为了得到性满足,而发生的强奸案,也会听到为了解决自己窘迫的生活,而发生的盗窃抢劫案等。

犯罪心理学通过整合犯罪人可能的心理动机,来确定犯罪人并且对犯罪人给予有效的帮助,分析种种看似无关的线索,将其连贯起来,推测犯罪人犯罪的原因,以及为后续的侦查工作提供帮助。

一从低龄化犯罪增多说起近年来,犯罪作案人正在呈现不断低龄化的事态,人们关注的对象也从中青年逐渐转向更加年幼的少年儿童。

前一段时间,发生在重庆的小女孩电梯内殴打男童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女孩这种异常的暴力行为。

10岁的孩子本是最天真,最淳朴的年纪,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有一个最善良的心。

犯罪心理学探析论文

犯罪心理学探析论文

犯罪心理学探析论文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犯罪心理学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犯罪心理学探析论文篇一《犯罪心理学学科发展》摘要: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

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

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关键词:法律犯罪心理学学科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

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

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一、学科历史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活跃期。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段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特殊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及思想教育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

各种思想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近年来学生中出现的恶劣犯罪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得力不从心,适度借鉴心理咨询中的观念,处理好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相冲突的地方可以大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犯罪心理;心理咨询;思想教育现在众多关于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结合的研究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涉及具体运用。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心理咨询在青少年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对青少年学生犯罪根本原因的心理学分析随着观念的多元化,信息的数字化,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急待解决的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意识到心理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现在高校思想教育者很少有时问和精力很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更无从谈起具体运用;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也很难处理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原则中众多冲突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所做的思想教育不能从心灵深处打动每一个学生而青少年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这是促成青少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在思想教育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原则有很多是相冲突的但适度借鉴和引入,会使思想教育工作做的更好。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需要改进,内容需要创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活的大学生,觉得教育者根本不了解他们,甚至认为教育者虚伪,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犯罪心理学问题论文摘要:如何在发挥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价值的同时,增强其在揭露、惩治、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应用价值,增强犯罪心理学教学的实用性、实战性和操作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探讨了应用案例教学所带来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实践展望犯罪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犯罪人的行为、动机、犯罪人格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型犯罪人和不同阶段犯罪人的心理特征,揭示犯罪心理的实质,为揭露、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预防犯罪。

犯罪心理学又是一门或然学科,即是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也不是对不同情境下的同一个人永远的应验。

增强犯罪心理学教学的实用性、实战性和操作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纯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成为一种必然。

案例教学case method ofinstruction是指通过具体情境、事件的描述、解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事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当前在国内,由于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由于案例教学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局限性,国内的案例教学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主要运用于法学、医学、商业领域的教学。

下面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就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谈一点管窥之见。

一、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一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案例,对案例教学具有决定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教学大纲为根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运用各种能为学生理解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体会到设计和选用案例应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体现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犯罪心理学教材,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

其次,要体现典型性。

要选用能够反应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说明教学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时,着重让学生对马加爵杀人事件与当地以在校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犯罪团伙的抢劫案的成因、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而在讲解女性犯罪心理分析时,则使用了女性犯罪警示录里两则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再其次,要体现时效性。

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犯罪的形式、手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犯罪心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青少年犯罪与以前相比,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等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青少年犯罪之所以呈现出这些特点的原因,特别是犯罪心理的分析成为犯罪心理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应主要选择典型案例以及当地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马加爵杀人案、黄勇杀人案、邱新华抢劫灭门案等。

最后,要体现疑难性。

简单的、一目了然的案例可以作为课堂讲解中的佐证,而哪些包容量过大,内容过于杂乱的案例则容易引起困惑。

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宜选择那些具有一定包容量,而内容相对集中的案例。

二案例的设计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案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在犯罪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乏片段的情境个案,但绝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

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一个案例就是对犯罪主体的犯罪过程、犯罪形式与手段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犯罪心理的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刻画和分析。

案例的真实性体现在,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导,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进行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

案例教学提供的真实场景应当是系统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最好在附录中还要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

学生读完案例,最起码能够掌握所叙述事情的基本事实以及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他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

案例的书写体例一般有以下几种:信息式案例,以收集的信息形式呈现;问题式案例,以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陈述式案例,叙述一件事件的情境;决策式案例;条例式案例,把案例涉及的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等排列起来呈现;实录式案例,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最后提出一系列参考、讨论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所用最多的为条例式案例与实录式案例,其中条例式案例多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而实录式案例由于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问题陈述也是隐含在事实材料中,因而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放在教学后期使用。

三案例的呈现简单的案例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交代清楚。

对于比较大而又非常复杂的案例,可以借助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讲解罪犯心理矫治时,对于罪犯心理矫治的类型、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利用多媒体播放某监狱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的实况一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可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案例和作相关准备,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准备。

这样才能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做到有话可说,有深度地分析问题。

四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具有不拘人数、自由灵活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都可以使用。

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在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案例、熟悉案例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使学生的案例分析得到反馈。

在讨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鼓励多角度发散思维,先不论对错,只要有观点就可以表达出来,倡导辩论、批评和争论。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给自己正确定位,在把主角让给学生的同时,应充分发挥配角作用,通过提示、发问、总结等方式使案例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并尽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争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

五考核模式由于多数案例没有标准或唯一答案,因此考核不能按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检查评定成绩,鼓励开拓思维、勇于创新,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前景展望案例教学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性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案例教学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育,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将犯罪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努力与具体案例相结合,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各种方案的分析讨论和辩白对比,能够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这将大大增强犯罪心理学的实战性和应用性,为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实践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

在犯罪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犯罪心理学案例所具有的浓厚兴趣,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挖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整体上深刻理解掌握知识。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整合与犯罪心理学有关的知识就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而言,它是一门由法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因此,犯罪心理学既与众多的法学学科关系密切,又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紧密相连,很难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犯罪心理学又是一门或然学科,即是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也不是对不同情境下的同一个人永远的应验。

鉴于这种情况,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如何面对真实的犯罪情境使得案例教学应运而生。

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整合先前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应对当前的情形。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情形总是结构性较差甚至是无结构的,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生整合与犯罪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分析与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深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而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可以用来展示有关理论,解释说明为什么这个事件应该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处理。

当案例中蕴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就可以用它来考察新的案例,说明已经变化了的情形,深化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

最初之所以采用案例教学,也正是因为一些研究者认为案例可以成为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

因此,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原理和理论,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来。

案例的用途无疑是广泛的,它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现在还无法全面认识的,但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案例的局限性,这样才不至于用案例取代一切材料,用案例教学发替代其他一切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案例的形成过程往往花费较大,时间消耗过多,并且需要进行现场核对;其次,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

案例教学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比较困难,有时费时较多而收效甚微;再其次,纯粹的案例教学有时很难培养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最后,由一两个案例形成的概括化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这样也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

因此,在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的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补其所短,成为案例教学中急需重视的课题。

犯罪心理学的价值不仅是体现在理论方面对犯罪心理现象进行诠释,更为重要的是在揭露、惩治、预防犯罪和罪犯心理矫治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