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规灌溉技术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一、水稻田的特点水稻是一种水性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很大。
在水稻生长期间,充足的水分是保证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水稻田的灌溉系统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水稻作物的特点,确保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提供适量的水分。
水稻田通常分为干田和湿地两种类型。
干田水田主要利用地下水或者灌溉渠道进行灌溉,而湿地水田则是在水稻生长期间将田地保持一定的水深。
根据不同种植方式,灌溉系统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二、灌溉系统设计原则1. 充分考虑水稻生长需求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一般来说,在水稻出苗、拔节和抽穗期,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需要增加灌溉频次和水量。
而在收获期,适当减少水量以利于作物成熟。
2. 考虑节水和经济效益灌溉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量,还要考虑到节水和经济效益。
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利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保证灌溉均匀性灌溉均匀性是评价灌溉系统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设计灌溉管道和喷头,保证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田地,避免水份过剩或者不足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
4. 考虑排水和防涝在水稻田灌溉系统设计中,排水和防涝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稻田在生长季节需要持续的水分,但又需要避免积水过深导致根系缺氧死亡。
因此,进行良好的田间排水设计和灌溉防涝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三、具体工程方案1. 灌溉管道布局和设计在设计灌溉管道时,应充分考虑到水稻田地的形状和大小,合理设计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布局,确保水分覆盖到整个田地。
同时,还要预留冗余管道,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灵活调整。
管道材质可以选择PVC、PE等材质,具有抗腐蚀、耐低温等优点。
2. 灌溉设备选择常见的灌溉设备有滴灌、喷灌和泵灌等。
针对水稻田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灌溉设备。
滴灌灌溉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分浪费,适合用于干地水稻田。
而湿地水稻田则可以选择泵灌或者喷灌设备,用于提供持续的水分覆盖。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因地势、气候、土壤等因素而异,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灌溉制度:
1. 浸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保持湿润,直到种子吸水膨胀。
2. 湿润灌溉:水稻移栽后,采用湿润灌溉法。
在插秧后,让稻田保持湿润状态,以利于返青和分蘖。
3. 晒田: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需要进行一次晒田,即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
4. 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孕穗期和抽穗期后,需要采用浅水灌溉法。
保持田面有薄薄的一层水层,以利于植株生长和灌浆结实。
5. 湿润灌溉:在收获前一周左右,停止灌水,让稻田逐渐干燥,以利于收割。
这种灌溉制度旨在确保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同时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湖南地区的水稻种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确保其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2. 合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3.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总之,湖南水稻灌溉制度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品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是间断灌水的灌溉技术,构成不和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查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
即插秧、返青阶段,保持2周浅水发蘖前期浅湿灌,发档期至拨节期适当晒田,孕穗至开花浅水,灌将成熟期则干干湿湿,适当晚断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技术,稻和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推广浅、湿灌溉技术能增产的机理:1.防止水稻根和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
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委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
能促进水委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分蘖率高、秆壮、防倒伏。
5.改善稻株的体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病虫害。
6.推广浅湿干节水栽培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是长久之计。
浅、湿、干间歇灌溉好处是:1.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益,浅湿亩用水量为400-450立方,亩产量550-600公斤,1立方米水生产稻谷1.3公斤。
淹水灌亩和水量560-700立方,亩产量是510-550公斤,水的生产效益是0.9左右。
2.稻田一状况得到改善稻田积温增加,据调查,从移栽到成熟田间水温增加76.2-165.2土壤积温增加63.5。
稻田土温日温变幅大。
芬蘖期田间土温:湿润的温差6.4-7.3,水层淹灌仅为5-6。
昼夜温差:湿润灌为4.2-4.6,淹水灌为3.8-4.0。
土温日变幅大,可促使分蘖早生快发。
在生育后期抽穗至乳熟期的昼夜温差,温润灌为2.6-3.1,淹水灌的为1.6-1.7。
浅湿灌在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浅湿灌光照好,淹水光照不足。
3.水稻的生育性状得到改善增强根的活力。
试验结果表明浅湿灌溉根的吸收力是淹水灌溉的1.33倍。
水稻最适宜的灌溉方式

水稻最适宜的灌溉方式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所需的水分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灌溉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土壤浸润灌溉:将水源直接引入田地,让土壤自然吸收水分。
这种灌溉方式操作简单,但缺点是易造成水分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2. 点滴灌溉:将水源通过细管输送至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实现逐滴滴灌。
这种方式节约用水,但对设备维护和管理要求较高。
3. 雨水灌溉:利用自然降雨来滋润农田。
这种方式环保且简单,但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
4. 微喷灌溉:利用微型喷头将水源均匀喷洒到田地中,可实现较好的水分控制。
不过,设备成本较高且易造成水分流失,需要注意节水。
综上所述,不同的灌溉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地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以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 1 -。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灌溉是水稻生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因此,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灌溉制度、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提出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一、灌溉制度。
1. 合理制定灌溉计划,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科学制定灌溉计划,
避免过量灌溉。
2. 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泵灌和沟渠灌溉,滴灌和喷灌技术能够
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二、灌溉技术。
1.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掌握土壤水分状况,科学调整
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度灌溉。
2. 配套施肥技术,合理施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灌溉
水分流失。
三、管理措施。
1. 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培训,开展水稻节水灌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节
水灌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灌溉管理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水稻节水灌溉管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灌溉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
综上所述,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灌溉制度、灌溉技
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计划,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强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障粮食安全。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灌溉制度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针对土壤湿度、气候条件、水分需求等因素制定的一套灌溉管理方案。
水稻是一种水浸作物,对水分需求相对较高,合理的水稻灌溉制度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保护水资源,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稻灌溉制度可以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灌溉时机: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生育阶段,确定灌溉时机。
例如,在水稻生长初期,为了保证幼苗正常生长,需要及时进行浇水;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为了促进花芽分化,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2. 灌溉量:根据土壤湿度和水稻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确定灌溉量。
一般来说,灌溉量应该保证土壤湿度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过干或过湿的情况。
3. 灌溉方式:水稻灌溉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地面灌溉、沟灌、喷灌等。
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以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域。
4. 控制排水:水稻种植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控制排水,避免积水过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水稻生长末期或灌水过多时,及时进行排水,保证土壤通气性和水分环境的合理平衡。
5. 施肥配水:水稻灌溉制度还应该与施肥配合,根据水稻生长
阶段和土壤养分含量,合理制定施肥计划,并在施肥时进行相应的灌溉。
综上所述,水稻灌溉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土壤和水分状况、气候条件、水稻生长阶段和水资源可利用性等因素,以合理的方式供给水稻所需的水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护水资源。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粮油农资 182023.12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管 菲1, 高晓峰2(1.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吉林 四平 136000)1 水稻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在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定量、定次地进行灌水,减少灌溉的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水稻节水灌溉模式2.1 “浅、湿、晒”灌溉该技术在插秧时水层控制在1.5~2厘米,浅水返青期水层控制在2~4厘米;分蘖前期水层维持在1厘米,湿润即可,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再灌溉,维持水量在1~2厘米;抽穗扬花期维持0.5~1.5厘米;乳熟期和黄熟期维持湿润即可,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露田。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约4%~41%的灌溉用水,水稻产量提升5.5%~20.9%,但灌溉量难以把控,节水效果一般。
2.2 间歇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按周期进行灌溉,在返青期水层控制在3~5厘米,分蘖后期进行晒田,黄熟期停止灌溉,自然落干后采收。
灌水周期要根据气候、土壤和生长时期采取轻度和重度间歇淹水。
轻度间歇淹水是指4~6天灌溉一次,保持1.5~2厘米的水层,有水层和无水层各保持2~3天,灌溉前土壤含水率应维持在田间持水率的90%~95%;重度间歇淹水是指7~9天灌水一次,每次保持2~4厘米的水层,保障有水层4~5天,无水层3~4天。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灌溉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但不能保证达到增产的效果。
2.3 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只在插秧和返青期灌溉建立2~3厘米的水层,以土壤饱和含水率为水分上限,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
控制灌溉技术可以节约24%~45.9%的灌溉用水,但也不能完全保障水稻产量。
2.4 蓄雨型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指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多积蓄雨水,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不降雨时按其他方法灌溉,降雨时水层可以超过灌溉量的上限。
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可超出灌溉水层2~3厘米,水稻生长中期可超出灌溉水层3~5厘米。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而灌溉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稻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灌溉方式、灌溉管理等内容。
一、水稻灌溉方式1. 传统灌溉方式传统农业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和漫灌。
地面灌溉是将水直接引入田间,通过土壤渗透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但存在水分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漫灌是通过水渠将水引入田间,让水自然渗透到土壤中,虽然相比地面灌溉节省了水源,但仍存在水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缺点。
现代化农业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和微喷灌。
滴灌是在农田内设置微型喷头,通过管道输送水分,让水分通过微型喷头缓慢滴入土壤,实现水分的精准供给,优点是水资源利用率高、节水效果明显;喷灌是通过设置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农田中,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微喷灌则是适用于小面积农田灌溉,通过微型喷头将水分均匀喷洒到土壤表面。
1. 水量管理水稻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需求不同,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确定灌溉水量。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需要的水分较少,结实期和灌浆期需要的水分较多,田间水分的供应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2. 灌溉周期水稻灌溉的周期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来确定,避免频繁的灌溉或者长时间的干旱。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每隔5-7天进行一次灌溉,结实期和灌浆期则需要更加频繁的灌溉,一般每隔2-3天进行一次灌溉。
3. 地形土质水稻的生长环境对灌溉的影响也很大,地形和土质的不同会影响到水分的渗透和土壤的保水能力。
在选择灌溉方式和灌溉水量时要考虑到田间的地形和土质状况,科学合理分配水源,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水质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选择清洁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水源中含有有害物质,以免对水稻生长造成危害。
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方案一、前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农民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水,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
本文将针对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二、水稻区灌溉现状分析1. 水稻区灌溉现状目前,我国水稻区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存在着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效率低、水资源浪费大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在干旱地区,传统地面灌溉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给水稻生长和产量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2. 灌溉现状存在的问题(1)地面灌溉容易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2)传统灌溉方式中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3)传统灌溉方式容易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土地沙漠化;(4)传统灌溉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成本较高。
三、管道灌溉工程的概念管道灌溉是指通过设置灌溉管道,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灌溉设施,以实现农田的灌溉需求。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管道灌溉方式具有水资源利用率高、灌溉效率高、减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成本等诸多优点。
四、管道灌溉工程方案的编制1. 管道灌溉工程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灌溉工程设计应该科学合理,满足灌溉的需求;(2)经济性原则:灌溉工程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投入,使农业生产成本尽量降低;(3)可行性原则:灌溉工程设计应该在技术上可行,并满足农田灌溉的实际需要。
2. 管道灌溉工程的设计内容(1)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2)灌溉工程的水资源调度和供水计划;(3)灌溉工程的管道布局和选材设计;(4)灌溉工程的管道泵站和灌溉设备的选型和配置;(5)灌溉工程的施工和维护计划。
3. 管道灌溉工程的实施步骤(1)水稻区的灌溉需求调研;(2)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3)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施工;(4)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五、管道灌溉工程的技术要点1. 管道布局设计(1)根据水稻区的地形地势和灌溉需求,合理进行管道布局设计,确保灌溉水能够充分覆盖到农田;(2)管道布局设计要尽可能减少管道的长度,减少管道的压力损失;(3)根据水稻区的实际需要,设置好灌溉管道的分水口和分水阀,方便实现灌溉水的分水和供水需求。
水稻种植合理灌溉技术

水稻种植合理灌溉技术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添加时间:2006年08月18日 08:53:56水稻是喜水作物,它的需水可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
稻田合理灌溉不仅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可通过合理的灌排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氧气、温度、养料,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协调良好。
进行稻田合理灌排,一要有水源,二要有排灌设施。
传统的方法是明渠明沟,由地面灌排水。
目前国外已在应用喷灌,滴灌;暗渠,暗管灌排的先进技术。
这些先进技术,因投资较大,在国内除部分地区开始应用外,尚未广泛推广。
现仅介绍传统的灌溉方式在水稻上的应用。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1.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
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
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需要掌握正确的浇水时间,才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本文将介绍一些种植水稻时浇水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掌握浇水时间,让收成更加丰富。
一、水稻的浇水时间
水稻的浇水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浇水不当,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一般来说,水稻的浇水时间应该在早晨或晚上,这时气温较低,水分蒸发较少,有利于水稻的吸收和利用。
中午时分不宜浇水,因为此时气温较高,水分蒸发过快,容易造成水稻干旱。
二、浇水的方法
浇水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浇水应该均匀、适量,不要过量或不足。
如果浇水过量,容易造成水稻根部缺氧,影响生长;如果浇水不足,会导致水稻缺水,影响产量。
同时,浇水时应该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水稻,容易造成水稻叶子和茎秆的损伤,影响生长和产量。
三、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浇水时间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浇水时间。
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应该减少浇水次数,避免土壤过于湿润。
四、根据水稻生长阶段调整浇水时间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水稻的浇水时间也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应该保持土壤湿润,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在生长中期,应该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在生长后期,应该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避免影响水稻的成熟。
种植水稻需要掌握正确的浇水时间,才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在浇水时,应该注意气候条件、浇水方法和水稻生长阶段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浇水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让水稻生长得更加健康、茁壮,收成更加丰富。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
科学合理地管理水稻的水分,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有效防治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水稻。
一、水稻生育期的水分需求水稻的生育期分为播种期、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
在不同的生育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1. 播种期和幼苗期:播种期是水稻生育的最初阶段,水分是确保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在播种和幼苗期,保证土壤湿润是关键,但不要出现积水,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2. 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的分蘖期是光合能力增强、生长旺盛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此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注意补水,避免土壤干旱。
3. 抽穗期和灌浆期:抽穗期是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避免大量淹水,以免影响花粉传播和籽粒灌浆。
4. 成熟期:水稻进入成熟期后,需求水分相对较少。
此时,应逐渐减少灌溉水量,帮助稻谷逐渐达到干燥的状态,以便进行收割和加工。
二、合理的灌溉技巧合理的灌溉技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稻灌溉技巧:1. 适时灌溉:水稻的灌溉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控。
在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而在雨季,灌溉水量可以适度减少。
2. 灌溉方式选择:水稻的灌溉方式有淋灌、旱播、秧田灌溉等。
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源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
3. 控制灌水量:每次灌溉的水量应根据土壤水分亏缺情况来确定,避免过量灌水造成积水和根系窒息。
可以通过设立水位标志、控制灌溉水流速度等方式来控制灌水量。
4. 注意灌溉时机:水稻的灌溉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中午或夜间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耗。
5. 灌溉排水结合:合理排水也是水稻灌溉的重要环节。
保持一定程度的排水能够有效排除积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病虫害发生。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引言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湿润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湿润灌溉模式和方法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进行讨论。
生长阶段一:萌芽期萌芽期是水稻生长的起始阶段,此时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小。
因此,在萌芽期采用节水灌溉模式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具体的方法包括:•定量灌溉:在萌芽期每次灌溉的水量要适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积水。
•避免频繁灌溉:萌芽期水稻的根系尚未完全发育,频繁灌溉容易导致根系受损。
•细水管灌溉:采用细水管进行灌溉,可以将水分均匀地输送到根系周围,提高灌溉的效果。
生长阶段二: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保持适度湿润的灌溉模式。
以下是具体方法:•定期灌溉:根据分蘖期水稻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灌溉。
通常可以每隔3-4天进行一次灌溉。
•控制灌溉水量:分蘖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也不能过度灌溉,以免造成积水问题。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水稻的需水量,灌溉水量应适中。
•喷灌方式: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能够充分覆盖整个田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阶段三:拔节期拔节期是水稻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阶段,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湿润适度的灌溉模式。
以下是具体方法:•定期淋灌:每隔2-3天进行一次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旱热季节,应适当增加灌溉频率。
•淋溉水量控制:水稻拔节期水分需求较高,但过度灌溉也要避免。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水稻的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水量。
•覆膜灌溉:在拔节期采用覆膜灌溉,可以有效减少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水分的利用效率。
生长阶段四:抽穗期抽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仍然较大。
在这个阶段,应采用保持适度湿润的灌溉模式。
以下是具体方法:•定期滴灌:每隔2-3天进行一次滴灌,保证土壤湿润。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降低灌溉水量的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包括:
1. 种植适应性强的抗旱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2. 合理确定灌溉时机和灌溉量,根据水稻生育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精确的灌溉管理,避免水分的浪费;
3. 采用滴灌、喷灌等局部灌溉技术,将灌水量精确控制在作物需水量范围内,避免水分流失;
4. 采用覆膜、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5. 合理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水量;
6. 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与灌溉水进行混合施肥,减少水分的浪费;
7. 进行土壤水分监测,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灌溉调控,精确灌水。
通过采用上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而灌溉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制定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的灌溉时间1. 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水分量不同,因此灌溉时间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可分为苗期、壮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等不同阶段。
在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此时可以采取少量、频繁的浇水方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到了壮苗期,水稻的水分需求开始增加,此时可适量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拔节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求水分最为旺盛,此时应及时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
孕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的状态。
2. 灌溉时间的选择也应考虑到气候和天气等因素。
一般来说,水稻的灌溉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日照强烈时期进行灌溉,以免水分被蒸发。
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避免水稻因积水而滞留生长。
在干旱季节要加大浇水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1. 灌溉方式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常见的灌溉方式主要有浸灌、滴灌、喷灌和滚灌等。
2. 浸灌是将水源引入田间,水稻生长周期内保持一定的水位,使水稻根系在水中生长。
浸灌方式适合于稻作主产区,可有效利用水资源,但也容易造成土壤中盐碱化。
3. 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滴在植株根部,经过土壤的渗透性,让水分均匀分布到根系周围。
滴灌节水省力,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这种方式配合肥料滴灌还可促进水稻的吸收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
4. 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在植株周围的一种灌溉方式,水分均匀且容易控制水量,适用于平地地块。
喷灌方式也常结合添加肥料,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水稻施肥与合理灌溉及本田除草技术

新赛龙 或邦农乐或稻 草清可湿性粉剂 1 2 0 0 — 1 4 0 0 g 。采用 药 土 ,药肥 法施用都 可以 ,用药后保水 3  ̄ 5 e m,保持 5 ~ 7 d ,
每公 顷用 4 8% ( 2 4 — 1 2 — 1 2 ) 鲁 中智 能 控释 复 混 肥 4 0 0
k g ,全层 施肥 。最好用 机械深施 肥。一般 不用 追肥。 每 公顷用 4 8% f 8 — 1 3 — 1 7 ) 洋 丰水稻专 用肥 4 0 0 k g ,全 层施肥 。最好用机械深施肥 。 每 公 顷用 4 8% ( 1 3 — 2 5 — 1 0 ) 洋 丰硫 酸 钾 高 磷 复合 肥 1 7 5 k g ,4 0% 黄腐 酸 钾 3 0 k g ( 3 3%硫 酸 钾 5 0 k g ,尿 素 8 0 ~ 1 O 0 k g ,圣 吉奥土 壤磷 钾激活 剂颗粒 8 k g f 粉剂 1 5小 袋 ,3 . 7 5 k g ) ,混拌均 匀 ,翻后 耙前 施入 , 做 到全 层施肥 。
1 . 3穗 肥 抽穗前的 2 0 d ,9 . 1 ~ 9 . 5叶 期倒 2叶露 尖 到抽 出一半
3 . 4 插 后封 闭 插后 5 ~ 7 d施 药 ,也 就是水 稻返 青后 ,
稗草 1 . 5 - 2叶前用 药 。 以下几种 防除稗 草的药剂任选其 一: ①每公 顷用 5 0%的苯 噻草胺 可湿 性粉 剂 1 . 2 k g ;② 每公 顷用 9 0%金 玛特乳 油 1 . 0 ~ 1 . 2 k g ;③ 每公 顷用 9 0%的杀 草丹 乳油 2 . 2 5 ~ 3 . 0 k g 。加 1 0 % 的比嘧磺 隆 1 5 0 g - 2 0 0 g ; 或加 1 0%的苄嘧磺隆 3 0 0 g ; 或加3 O%的威农 1 5 0 ~ 2 0 0 g 。 3 . 5 插 前插后 两次用 药 插前 2 — 3 d ,每公 顷用 9 0%金 玛特乳油 1 k g或 3 O%莎稗磷 6 0 0 mL ,药土法均 匀撒施 田 间 ,施药后 只灌不 排。施药 时田内保 持 3 — 5 e m水层 ,施药 后2 - 3 d 换新水后插秧 。插后 1 0 ~ 1 5 d , 稗草 1 .5 - 2叶期前 ,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的灌溉技术主要涉及到对稻田的水分管理,这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水稻灌溉技术的一些关键要点:
返青期的灌溉:在移栽后的返青期,稻田应保持一定的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分蘖期的灌溉: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因此,在返青分蘖期,稻田应保持3cm以内的水层。
晒田促根:分蘖末期应进行晒田,以控制氮素吸收,防止无效分蘖过多。
晒田后,禾苗应生长健壮,出现“风吹稻叶响,叶尖刺巴掌,下田不缠脚,叶挺茎杆状”的长相。
幼穗发育期的灌溉:幼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稻田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40%。
因此,一般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最好在3-5cm之间,同时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出穗开花期的灌溉:此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在出穗开花期,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这样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在天气预报的温度低于17°C时,应倒入15至20厘米深的水,以保护幼苗。
其余时间应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溉水为4至5
厘米时,将其自然干燥然后浇水。
在黄色成熟期应停止灌溉。
总的来说,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发育,提高产量,还能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天气、土壤和水稻生长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
山区水稻灌溉方案

山区水稻灌溉方案
背景
在山区中,水资源非常有限,灌溉水质和灌水周期都受到限制,
但是当地的农业经济又以水稻种植为主。
因此需要采用一种科学、合
理的灌水方式,以保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灌溉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灌溉方案:
1. 土壤水分检测
在灌溉前,首先要进行土壤水分检测。
通过分析土壤的水分量,
选择合适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避免过度浇水或者水分不足的情况。
2.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又高效的灌溉方式,它可以将水分精准地送
到植物根部,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
同时由于根部得到了充足的水分,水稻的生长状态也会更加健康。
3. 早晚灌溉
在山区中,太阳照射和温度波动往往非常大。
因此我们建议在早
晨和晚上进行灌溉,减少水分蒸发的损失,也能避免灌溉时期的高温
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4. 微灌管技术
微灌管技术是一种可调控的灌溉方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动态地改变灌水的频率、灌水的量和灌水的时间。
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的灌溉方案,能够在保证水资源节约的前提下,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协调水稻群体结构矛盾 ⑤ 防除杂草、病虫害 ⑥ 以水压洗盐碱和排洗 其他有毒物质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水稻科学灌水主要措施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湿润育秧, 寸水返青, 薄水分蘖, 够蘖晒田, 浅水打苞, 湿润壮籽, 黄熟落干,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5.浅水打苞。 水稻拔节孕穗期需水最多, 其中在水稻抽穗前5-15天 内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充实 期对水分最敏感,每次灌 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耗尽 后3~4天再灌水。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6.湿润壮籽
水稻抽穗结实期既不能缺水 也不宜长时间淹水。应采取 间隙落干与湿润灌溉相结合 的方法。其作用在于增加土 壤氧气,促进新根生长和保 持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 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具体做法是:灌一次水 (2cm),3-4天让其自然落 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新水,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7.黄熟落干 黄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可节水10%~30%,便于 机械化采收(例外)。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3.薄水分蘖 水稻分蘖期宜采用干湿交替, 适当保持水层的灌溉方法。一 是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要,使 代谢作用正常进行,促进叶蘖 生长;二是使植株基部和土壤 接受阳光照射,提高土温和水 温,增加土壤含氧量和速效养 分,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分蘖的 产生;三是有利于低位分蘖芽 萌发,降低分蘖节位,使叶鞘 变短,分蘖迅速伸出。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1.湿润育秧 种子出芽阶段具有旱长根、 水长芽,热长根、冷长芽, 有氧长根、无氧长芽的生 理特性。因此,应保持土 面湿润(土壤含水量达 70%为好),以水保温, 补水灌溉为好。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2.寸水返青 移栽时根部受到损伤,吸水力 减弱,而叶面蒸腾并未减少, 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如果秧苗 栽后淹水过深又容易引起缺氧 死苗或延迟返青。所以移后保 持1寸(3.3cm)左右的水层, 可营造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 温湿环境,缓和失水与供水的 矛盾,以促进新根发生而迅速 返青活棵。
水稻常规灌溉技术
一 水稻需水特点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一 水稻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作物”其对水分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 需水。 1.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所需要的水。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物质的吸收、转 化和运输,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所需要的水。
。Leabharlann 一 水稻需水特点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4.苗够晒田 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轻、中、 重),适宜时期在在有效分蘖临界期, 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能 力强的品种,当分蘖数达到计划茎 数的80%就应开始晒田,分蘖能力 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 晒田。 晒田作用,一是更新土壤环境,增 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的活动; 二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 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有利于壮杆, 增强抗倒伏能力;四是调节长相, 增强植株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