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目标版 新版
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5f6e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家伦理从诞生之初就以血缘亲情作为伦理、道德的起点与基石,但“爱亲”之情是具体的、主观的,很难有“共同的情感”,如何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普遍有效的伦理原则呢?正是因为儒家伦理找到了人之为人的“基础性情感”,并以此作为“共同的情感”而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与同理心,才产生了伦理共识,而这就是“情理”的逻辑。
孔子讲孝,悌是“仁”之本,可以成为伦理的起点,这是经验的总结,因为这种情感可以培养诸多德行。
《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其理由与内在的逻辑是孝,悌是子对父母、弟对兄长的态度,而表现出来的是“顺”之德。
在不同的伦理关系中,子对父言孝、弟对兄言恭、妇对夫言从、臣对君言忠,本质上都是带有主从性质的“顺”。
孝、悌做得好,可以自然扩展到其他行为,因为这种情感可以培养习惯性道德行为和稳定的德行。
这不是认知意义上的判断与推理,而是实践意义上本质相同的行为的不断延伸。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也许是一种合乎常理的现象,但是这种经验性的推理有很大的局限性。
特别是孔子从“入则孝,出则弟”到“泛爱众”的构想,试图通过“爱亲”的推己及人达到“爱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一定难度。
这里涉及一个情感的“普遍有效性”问题。
孔子将孝、悌作为伦理的基础,但这种情感既是经验的、具体的,又是心理的、直觉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从而使得伦理和道德难以形成绝对的、必然的道德律令。
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具体的情感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程度的问题,孔子的学生宰予对三年之丧不满,觉得一年即可,孔子也只能无奈地说,你若心“安”,那么你就不用守丧三年了。
可见,在伦理道德的源头上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其后的观念更易出现分歧。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f69a4f0b1c59eef9c7b40d.png)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两汉经学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
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
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
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从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
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
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
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
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
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
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人教_新目标版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人教_新目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8e0efbf46527d3240ce0f5.png)
2019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考试限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完成1—3题。
“微时代”,读什么?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
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00d0be6529647d2728523a.png)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大石桥市二高中2019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序》是西汉后期一部重要典籍,是著名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
其读者对象很明确,那就是西汉当时的高层执政者,尤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汉成帝,因而其内容也富有针对性。
全书总体上讨论的是君臣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推行仁恩、宽惠养民,敬德修身、尚贤授能;同样,臣下亦须坚守德义、驾行仁道,要忠于国事、恪尽职守、公正耿直、善于谋划。
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这不仅是刘向为君主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现代学者将其看作是历史故事的汇集,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汇编,显然是忽略了该书的编撰目的与内容特色。
以历史读本的眼光来看《新序》,关于其文本价值自然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和思考。
一方面,作为呈献给天子的“谏书”,《新序》无疑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著作,体现着编选者明确的历史观念,也流露着进谏者期待的政治理想。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又不能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甚至烦琐枯燥,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这样就使得君主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一句话,它要有很特别的文章艺术。
我们对《新序》文本价值的分析,也主要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
就史料与文献价值而言,刘向对历史素材所做的级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
《新序》的一些文字,较之于《战国策》更为原始,也包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
这里特别要说到《新序》文献来源的问题。
前人多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甚至有学者将每条材料都注明“采自”何书,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人教、新目标版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人教、新目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7d1867a2161479171128bd.png)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九月考语文试卷时间:2018年9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告考生书亲爱的同学们:本次考试,你们有缘遭遇的这套试题,将是你们求学史上最独特的一套试题,没有之一!这套试卷会让你们做的惊心动魄、欲罢不能。
大家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们要迎接甜蜜的暴击和巅峰的体验,其中的愉悦难以言表,你们将激动得难以自已。
大家准备好了吗?是不是做题的冲动已无法控制?那还等什么?come on baby!李明才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友情提示:作此题者,如能保持无欲无求的忘我状态,你将感到如有神助。
)论狂狷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
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
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
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家之犬”,是一个当时现状下的彻底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缺少狂的一面。
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
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
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
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
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
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才,想狂也狂不起来。
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也懒得去拜访。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9e05cca8956bec0975e3f0.png)
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
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
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
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
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
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
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
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
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
《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
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
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
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
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
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10784c1eb91a37f1115c77.png)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guī)阒无一人(qù)僭越(jiàn)戛然而止(gá)B、连累(lèi)徇私舞弊(xún)霰弹(xiàn)大笔如椽(chuán)C、狷急(juàn)虚与委蛇(wēi)落魄(pò)酩酊大醉(dǐng)D、蓊郁(wěng)便宜行事(pián )孱弱(càn)沐猴而冠(gu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把汉语修辞方式溶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枚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栗。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灸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B、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C、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说不上话来。
D、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
这种“过屠门而大嚼”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且是最为著名的饮品。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B、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即将来临,“7•23”动车事故中失去双亲的小伊伊已躺在病床上将近一个半月左右。
为了让小伊伊过一个开心的中秋节,新浪微博发起“给小伊伊画幅画”活动,号召广大网友们以笔传心,为小伊伊描绘美好的世界,同时告诉她即使经历过磨难,也不要忘记世界还有美好。
高二9月月考试题_1 3(共20页)
![高二9月月考试题_1 3(共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acd5026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c.png)
中学2021-2021学年(xuénián)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当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当者是“公一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一共人是指在公一共领域中受公一共精神驱动,参与公一共事务治理,维护公一共利益的行动者。
作为公一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
生态公民强烈主张生态资源合理公正的配置,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受到相应惩罚,利益受损者应给予相应补偿。
其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权利观念。
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利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不合法的环境行为。
再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观念。
对于公一共领域而言,公一共产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
生态公民必须在复杂公一共关系中不断地与其他行动者产生联络,才能持续性地再消费生态公一共产品。
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的,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那么,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
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有没有外界监视,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
其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理性意识,主动反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伤害,自觉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
生态理性可以使生态公民摆脱人类物质需求欲望的束缚,摒弃“自私、贪心〞本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再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感恩意识,总是怀着感谢之情善待自然万物。
由于自然界对人类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馈赠,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重的敬重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最终会聚成一股保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
2021-2022年高二9月月考 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二9月月考 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dd16f12f60ddccdb38a05a.png)
2021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浸渍.(zì)逶.(wěi)迤鹰隼.(shǔn)殒.(yǔn)身不恤B.祚.(zuò)薄寡廉鲜.(xiān)耻船坞.(wū)龟.(jūn)裂C.情不自禁.(jìn)拔擢.(zhuó)强.(qiáng)颜欢笑玉醅.(pēi)D.笑靥.(yè)乳媪.(ǎo)长歌当.(dàng)哭呼天抢.(qiāng)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
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C.xx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舟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
4.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1c2ec1011ca300a6c390d2.png)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当代社会,“美”和美学也许是最让人困惑的词汇和学科之一。
一方面,美和美学的概念随着当代艺术和时尚业的发展而迅速变化;另一方面,与美学概念关系密切的当代文艺批评始终处在某种“理论表述”的困境之中。
中国当代美学因为人民大众审美经验的日趋活跃,用原有的学院派的美学理论似乎已难以描述。
因此,研究和阐释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具有理论上的迫切性。
当代美学的基本目标是对20世纪末至今形成的新的文化生态及其所提出的新的美学问题作出理论的思考。
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美学领域表面的纷繁复杂中,新的、积极的因素正在生长。
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它的表现形式又有差异,因此,理论的多元化格局是正常现象。
中国当代美学应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在多元性、叠合性的当代语境中探寻当代美学的“物质基础”。
具体而言,把美学和文艺问题放到社会系统中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情感结构的分析来阐释文学艺术意义的研究思路,在理论上具有优先性。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代社会,地方性审美经验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性的密切关系,影响着当代文学艺术及其意义阐释,当代美学不能忽视这种文化关系的制约作用。
对于中国当代美学而言,要高度重视当代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注重分析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发展和呈现,对当代文学艺术的美学风格及审美认同的社会基础作出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理论。
必须承认,当下的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界还充斥着理论的混乱和歧义,对此,展开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重申美学本体论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并没有死亡和消失,无疑是有意义的。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学界先后讨论过“悲剧之死”“乌托邦之死”和“文学之死”,然而,文学艺术在现实的土壤中,在人民的生活里,在当代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仍然支撑着人们的生存,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感结构。
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
![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https://img.taocdn.com/s3/m/945bf122de80d4d8d15a4f2e.png)
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运用(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B.创新必须方向正确,遵循规律,讲究方法,有序进行。
如果背离了这些要求,创新就可能成为养虎遗患....,反受其害。
C.谷歌很可能于近期停止其在中国的搜索业务,消息一出如石破天惊....,引起了谷歌的不少中国伙伴的担忧。
D.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止步不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B.《澳门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围绕着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因而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屡禁不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C.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安理会改革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愿与各方保持接触,通过广泛、民主协商,共同努力,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D.此次检测将通过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体检,引导居民合理饮食,最大限度地降低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亚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而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
①它变成了一种亚文化的现象②将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的帖子炒出来③这就是“无聊的力量”④潜伏在网络世界中的一拨人共同发力⑤最终呈现了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⑥曾记否,贾君鹏一帖发布后A.⑥②④⑤①③B.⑥④⑤②③①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④②⑤③①二、古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甘肃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甘肃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https://img.taocdn.com/s3/m/a20bea4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e.png)
甘肃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永登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
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
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
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
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
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
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
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
较之于前代。
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
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
”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
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
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施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
“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
”(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
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
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