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法律构架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a841d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8.png)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一)公法、私法与社会法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
”依照此标准,私法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立财产所有权,保障自身利益的追求,如民法、商法。
公法是利用国家权力,宏观调整社会财富分配,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的法律,如行政法、刑法、诉讼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社会化”现象的出现,又形成了一种新的法律即社会法,如社会保障法等。
这是因为存在既非国家利益,又非私人利益的独立的社会利益。
有鉴于此,有人称社会法是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的法律。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的本位、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不同。
(二)当代中国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1.宪法。
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
宪法部门最基本的规范,主要反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样的规范性文件中。
除了宪法这一主要的、居于主导地位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外,宪法部门还包括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附属的较低层次的法律。
2.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规定行政管理体制的规范,确定行政管理基本原则的规范,规定行政机关活动的方式、方法、程序的规范,规定国家公务员的规范等。
我国一般行政法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较少,主要有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特别行政法方面有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3.民法。
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我国民法部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由民法通则和单行民事法律组成。
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法律框架
![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法律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f6798b1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2.png)
中国法律法规体系中国法律框架中国法律法规体系中国法律框架一、立法机关和立法过程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负责。
国家立法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
立法过程涉及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环节,并最终形成正式的法律文本。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通过法律和决议,选举和决定高级国家机关的组织和领导人等。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负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开会期间的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宪法和基本法律中国法律框架的核心是宪法和基本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和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基本法律则是对国家体制、政府组织、权力运行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的法律。
2.1 宪法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力机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权威高于其他法律和法规,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2.2 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对各个领域的法律进行基本规范的法律。
例如,中国民法典是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总体规范的基本法律;中国刑法是对刑事犯罪以及刑罚等方面进行基本规定的法律。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制定的法规。
行政法规是对行政机关各方面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规定。
3.1 行政法规的种类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各级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地方行政法规。
国务院行政法规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行政法规适用于具体行政区域。
3.2 行政法规的内容行政法规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架构、行政程序、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规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进行限制和约束,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是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6684c75ef7ba0d4b733b18.png)
我国法的形式(共七类)
名称法律形式制订单位
宪法宪法全国人大
XX法法律(民法通则除外)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XX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
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XX地方XX条例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XX地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地方规章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XX公约、条约、协议、宪章、盟约国际条约
法的效力层级
■ 宪法至上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新法优于旧法
【重点难点】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 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同级别人大制定的比政府制订的效力大)
■ 上级地方规章>下级地方规章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种类
一般规定建设工程领域
行政处罚(6类)■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责令停产停业
■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 行政拘留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
■ 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
■ 取消一定期限内投标资格
■ 责令停止施工
■ 降低资质等级
■ 吊销资质证书
■ 责令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
行政处分(6类)■ 警告
■ 记过
■ 记大过
■ 降级
■ 撤职
■ 开除
【分类】
主刑附加刑
■ 管制
■ 拘役
■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罚金
■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 驱逐出境。
中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法律部门)
![中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法律部门)](https://img.taocdn.com/s3/m/0b49df702f60ddccda38a069.png)
残疾人保障法
矿山安全法
劳动法
职业病防治法
安全生产法
劳动合同法
6
刑法
犯罪和刑罚
刑法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流程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仲裁法
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行政主体内部
四种关系
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
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处罚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城乡规划法
建筑法
4
经济法
调整经济关系
统计法
土地管理法
标准化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预算法
审计法
节约能源法
政府采购法
反垄断法
5
社会法
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关系
中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法律部门)
序号
部门
调整关系
包括的主要法律
1Hale Waihona Puke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
宪法、组织法、选举法、自治法、国籍法
2
民法商法
三类主体间(平等主体)
公民间
法人间
公民与法人间
两类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民法通则
合同法
物权法
侵权责任法
公司法
招标投标法
3
行政法
行政主体与三类主体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221e1e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f.png)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概述中国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总则、刑法总则、行政法总则等基本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的系统性法律框架。
该体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理念,构建了一个符合国情、稳定可靠的法律框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宪法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最高法律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中国宪法自1954年开始制定,历经多次修订,现行宪法于1982年颁布实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行了多次修改。
三、民法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法总则为核心,包括婚姻家庭法、民事责任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多个分支法律。
此外,还包括有关人格权、担保物权、继承等法律规定。
民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公民之间的民事关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四、刑法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以刑法总则为基础,包括刑事责任法、刑罚执行法、刑诉法等法律法规。
刑法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五、行政法行政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涉及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和职权、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行政法的主要任务是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六、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法治理念的深入推进,法律法规的体系也在不断扩充和完善。
例如,近年来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反家庭暴力法、环境保护法等,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七、法律体系的特点中国法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的集中统一性:由于中国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法律体系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法律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
2. 结合国情和传统文化:中国法律体系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将法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法律具有更强的社会认同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eea5f2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4.png)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导部门。
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宪法相关法是指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2)民法商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
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我国民法法律部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规范,附之以一些单行的民事法律。
(3)行政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主要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察与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经济法。
这是从民法商法部门和行政法部门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其调整的关系主要包括经济组织关系、经济竞争关系、经济调控关系、经济管理关系、经济监督关系和涉外经济关系。
(5) 社会法。
这是近些年新划分出来的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
(6)刑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
刑法除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外,还包括此后的八项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等。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诉讼程序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完整word版)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
![(完整word版)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8868ae4b35eefdc8d333e0.png)
我国法的形式(共七类)
名称法律形式制订单位
宪法宪法全国人大
XX法法律(民法通则除外)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XX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
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XX地方XX条例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XX地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地方规章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XX公约、条约、协议、宪章、盟约国际条约
法的效力层级
■ 宪法至上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新法优于旧法
【重点难点】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 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同级别人大制定的比政府制订的效力大)
■ 上级地方规章>下级地方规章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种类
一般规定建设工程领域
行政处罚(6类)■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责令停产停业
■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 行政拘留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
■ 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
■ 取消一定期限内投标资格
■ 责令停止施工
■ 降低资质等级
■ 吊销资质证书
■ 责令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
行政处分(6类)■ 警告
■ 记过
■ 记大过
■ 降级
■ 撤职
■ 开除
【分类】
主刑附加刑
■ 管制
■ 拘役
■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罚金
■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 驱逐出境。
“法律3.0时代”背景下的“法治中国”
![“法律3.0时代”背景下的“法治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bb65161a866fb84ae45c8d1b.png)
一
舞 台上 , 法律 的发展是“Fra bibliotek自由兴旺” 的, 是呈现多样化
的 。拥 有高 度统一 性 权 威 的存 在 并 没 有 抑 制 在 这些 权 威之 外 国际性 法律 的生 长 ; 进一步说 , 也 并 不 能 限
、
法律 全球 化 和 区域 一 体 化 : 国家 法、 超 国家
第 1期 2 0 1 4年 2月
政 法 论
Zh e ng Fa Lu n Co ng
No. 1 Fe b. 1 0, 2 01 4
【 文章编号】 1 0 0 2 _ _ 6 2 7 4 ( 2 0 1 4 ) 0 1 _ _ 0 3 0 _ _ 0 8
‘ ‘ 法律 3 . O时代” 背景下的“ 法治中 国”
更重要的和约中确定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及国家独立的基本原则由此破除了欧洲封建国家之间具有的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的结构这可以说是现代人们习以为常的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观念和原则的起点陋坤19361718世纪按照自然法学派的设计主权在民作为核心原则和支柱的民族国家在欧洲纷纷建立这些当时新型的国家用法律的方式确定了自己的组织形态各国的国内法律开始建立健全
第 1期
鲍
禄: “ 法律 3 . 0时代” 背景下的“ 法 治中国”
3 1
展 的机会 。虽 然各 国的发 展 阶段 和速度 大有 不 同 , 但 研 究 对象 , 已经表 明 , 在 学 理认识 的定 位上 , 这 种新 的 是 朝 向现 代法 制 和法治 国家 , 这 样 一个 大 的发展趋 向 法律 是跟 传统 的国家 法 、 国 际法 同等 重 要 、 同时存 在 相互影 响 和作 用 、 一 起 演 进 发展 的 。它具 有 已经 相 当明晰 地 和坚定 地 被表 达 了出来 。 同时 , 国际 和运 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7d39f7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依宪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首要原则是以宪法为核心,保证宪法的权威地位。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所有法律和政策都必须依宪制定。
2. 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党的力量和党的政治优势。
党委对各级政府、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领导地位得到明确。
3. 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是治国的基本方式,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法行为。
4. 严格执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执法公正、严明。
法律的执行者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执法,不能随意滥用权力,更不能包庇违法犯罪行为。
5. 审判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公正审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作为独立的审判机关,必须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维护社会正义。
6. 公正检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检察机关的独立公正,监督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民检察院作为独立的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监督、公诉和赋予的其他职责。
7. 全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全民参与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为意识。
8. 多元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法律体系内的法律和制度之间的协调关系,法律体系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依宪治国、统一领导、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审判公正、公正检察、全民参与和多元协调。
这一体系旨在通过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电力法律法规
![电力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be831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b.png)
(2)减少用电容量的期限,应根据用户所提出的申请确定,但最短期 限不得少于六个月,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3)在减容期限内,供电企业应保留用户减少容量的使用权。用户要 求恢复用电,不再交付供电贴费;超过减容期限要求恢复用电时,应按 新装或增容手续办理; (4)在减容期限内要求恢复用电时,应当五天前向供电企业办理恢复 用电手续,基本电费从启封之日起计收; (5)减容期满后的用户以及新装、增容用户,二年内不得申办减容或 暂停。如确需继续办理减容或暂停的,减少或暂停部分容量的基本电费 应按百分之五十计算收取。 13. 第二十四条 暂停 (1)用户在每一日历年内,可申请全部(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 电动机)或部分用电容量的暂时停止用电两次,每次不得少于十五天, 一年累计暂停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季节性用电或国家另有规定的用户, 累计暂停时间可以另议; (2)按变压器容量计收基本电费的用户,暂停用电必须是整台或整组 变压器停止运行。供电企业在受理暂停申请后,根据用户申请暂停的日 期对暂停设备加封。从加封之日起,按原计费方式减收其相应容量的基 本电费;
15. 第二十九条 用户更名或过户(依法变更用户名称或居民用户房屋变 更户主) 16. 第三十一条 并户 在同一供电点,同一用电地址的相邻两个及以上用户允许办理并户。 17.第六十二条 用户发生下列用电事故,应及时向供电企业报告:⑴人 身触电死亡;⑵导致电力系统停电;⑶专线掉闸或全厂停电;⑷电气火 灾;⑸重要或大型电气设备损坏;⑹停电期间向电力系统倒送电。 供电企业接到用户上述事故报告后,应派员赴现场调查,在七天内协助 用户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18.第七十一条 在用户受电点内难以按电价类别分别装设用电计量装置 时,可装设总的用电计量装置,然后按其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设备容量 的比例或实际可能的用电量,确定不同电价类别用电量的比例或定量进 行分算,分别计价。供电企业每年至少对上述比例或定量核定一次,用 户不得拒绝。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演示教学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演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f7f4442bed5b9f3f90f1ca2.png)
我国法的形式(共七类)
名称法律形式制订单位
宪法宪法全国人大
XX法法律(民法通则除外)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XX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
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XX地方XX条例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XX地XX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地方规章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
XX公约、条约、协议、宪章、盟约国际条约
法的效力层级
■ 宪法至上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新法优于旧法
【重点难点】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 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同级别人大制定的比政府制订的效力大)
■ 上级地方规章>下级地方规章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种类
一般规定建设工程领域行政处罚(6类)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责令停产停业
■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 行政拘留
■ 警告
■ 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
■ 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
■ 取消一定期限内投标资格
■ 责令停止施工
■ 降低资质等级
■ 吊销资质证书
■ 责令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分(6类)
■ 警告
■ 记过
■ 记大过
■ 降级
■ 撤职
■ 开除
【分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fdb2db2941ea76e58fa0469.png)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国内法。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一般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二)法的实施1.法的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所谓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现法律的活动。
所谓司法,也称法的适用,一般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好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律适用的要求和原则法律适用的要求:(1)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2)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3)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3.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3)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结果;精神产品;人身。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行为。
构成:违法主体,违法客体,违法的主观要件,违法的客观要件。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所产生的由相关主体所应承担的具有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中国法律体系类别分级示意图
![中国法律体系类别分级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0d977bdd36a32d72758109.png)
中国法律体系类别分级示意图法律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效力。
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法规、行政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以上内容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近来和朋友讨论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处、分类、等级等问题,对于各种专门法,大家是比较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于中央各部门、地方各政府出台的有关法规、章程、文件,大家颇感困惑,不知道到底哪个的权威比较大。
不得已才找了点资料看看,基本搞清楚了这个问题。
为了说明问题,特画了个简图明示,以便一目了然,现在无偿奉献给大家。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二、法律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部门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章第五十二条规定“法律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fdcd9c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摘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是我国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为主要内容,形成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这个框架旨在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核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实现宪法的具体化。
3.法规:法规是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规章: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5.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对司法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规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稳定。
2.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保证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3.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e2fc5db4daa58da1114a36.png)
■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2.2注册资本标准企业级别注册资本金企业净资产特级企业3亿元 3.6亿元一级企业5000万元6000万元二级企业2000万元2500万元三级企业600万元700万元 2.3专业技术人员标准企业级别企业经理工程管理经验技术负责人经历一级建造师人数特级企业10年15年+高级职称+一级建造师资格,主持完成过两项及以上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的技术工作,或甲级设计资质要求的代表工程,或合同额2亿元以上的总承包项目一级建造师50人以上一级企业10年/高级职称(总工程师)10年+高级职称一级建造师12人以上二级企业8年/中级职称8年+高级职称二级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三级企业5年5年+中级职称三级项目经理不少于10人 2.4技术装备企业级别技术装备特级企业·企业具有省部级及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近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平均达到营业额的0.5%以上·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3项以上,专利3项以上,累计有效专利8项,其中至少有1项发明专利·企业近10年获得过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或主编过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已实现信息自动化一级企业未提及二级企业未提及三级企业未提及 2.5工程业绩企业级别高度层数单体建筑面积跨度住宅小区或建筑群单项建安合同额特级企业100285万m2钢混30钢结构36 2亿一级企业100253万m23010万m21亿二级企业50121万m2215万m23000万三级企业2565000 m215 500万 【重点难点】施工企业的资质序列资质序列业务范围资质类别资质等级施工总承包可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可委托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12个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或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可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发包的专业工程,可劳务分包60个分为1-3个资质等级或不分等级劳务分包劳务作业13个分为2个资质等级或不分等级 4.1资质许可的权限资质许可部门权限住建部许可1)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资质、一级资质2)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的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三级资质3)水利、交通、信息产业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4)铁路、民航方面的专业承包序列一级、二级资质5)公路交通专业承包不分等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承包不分等级资质省级建设部门1)施工总承包序列二级资质2)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3)专业承包序列二级资质4)专业承包序列不分等级资质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建设部门1)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国资除外)2)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3)劳务分包序列资质4)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 【记忆要点】凡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的施工企业,其总承包资质,不论几级,全部由住建部(国家级)来许可。
我国法律体系结构图
![我国法律体系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2255817e376baf1ffc4fade5.png)
我国法律体系结构图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法律形式和法律层次的综合性系统。
按法律地位及效力同等原则,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分为以下五个门类:一、《宪法》宪法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的最高层级,“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有关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一)、基础法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和与它平行的专门法律和相关法律。
《安全生产法》是综合规范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它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二)、专门法律专门安全生产法律是规范某专业领域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
我国在专业领域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路交通安全法》(三)、相关法律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是安全生产专门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中涵盖有安全生产内容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还有一些与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有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
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组织制定并批准公布的,是为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或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而制定并颁布的一系列具体规定,是我们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监察工作的重要依据,我国已颁布了多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规定》、《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d11a2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d.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的探索与建设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序进行。
本文将从概念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实践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进行深入探讨。
二、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并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
它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构架和法律规范体系,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原则。
法治国家要求党的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起着决定性作用,保证党的指导理念和党的决策部署在法治的基础上得到贯彻执行。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内容。
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人民对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的管理,确保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方法。
依法治国是一种国家治理的方式,要求国家事务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并以法律为基础、规范和限制行政权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主要内容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1. 基本目标明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法治要紧密结合实现这个目标,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2. 重要基础打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坚持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核心,法治与党的领导相结合,共同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基础。
3. 多层次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到工作规范和司法解释,形成了系统的法律规范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211c0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6.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框架摘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与意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1.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2.立法体系3.司法体系4.行政执法体系5.法律监督体系6.法律宣传教育体系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践与发展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监督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体系。
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1.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法治体系的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求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此外,还有一系列与宪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国家治理提供具体依据。
2.立法体系:立法体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实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三级立法体制,保证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
3.司法体系:司法体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国实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的司法体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4.行政执法体系:行政执法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我国实行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5.法律监督体系:法律监督体系是维护法治权威和尊严的重要保障。
我国设立了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检察。
6.法律宣传教育体系:法律宣传教育体系是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国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都能了解和遵守法律。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567bc0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e.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法治体系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它的完善和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各层次的法治建设、以及法治建设中的一些成果和困境等方面来介绍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判例。
其中,宪法是法治体系的根本,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和基本法律,宪法的宗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推进国家的发展。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依法管理的基本法规,包括刑法、民法、商法、税法等各式各样的法律。
行政法规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政策的管理和执行。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解释性文件,主要作用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和补充。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主要涉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定。
部门规章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比如银行和证券监管机构制定的规章等。
司法判例是法院审判决定的案例,作为法律适用的重要依据。
各层次的法治建设在基本框架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国家法制建设、法制规范建设、司法体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这些层次之间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
在国家法制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致力于独立、公正、廉洁的司法,完善法律制度,先行先试等。
在法制规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机制,推动信息化法律建设等;在司法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加大对贪污腐败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打击和惩治,完善审判监督制度等;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则是通过教育、媒体、文艺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强化法治之道的普及和推广。
成果和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如严格执法,反腐败,优化治理等,但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东西部发展差距、社会保障不足、听证制度不健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宪法
宪法是每一个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源源,其法律地位 和法律效力是最高的。
我国的宪法是由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包括:《民法通则》 、《合同法》 、《担保法》、《拍卖法》 、 《专利法》 、《商标法》 《著作权法》 、 《婚姻法》 、 《继 承法》 、 《收养法》 、 《农村土地承包法》 等
【三】商法
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或商事行 为的法律.
包括: 《公司法《企业破产法》、 《海商法》 、 《租赁法》 、 《债券法》 、 《期货法》
【五】行政法
调整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规范行政权力、加强内部监督: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 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
国防、外交方面:兵役法、人民防空法、缔结条约程序法、外 交特权与豁免条例、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公安、国家安全方面:人民警察法、出入境管理法、治安管理 处罚法、枪支管理法、 国家安全法
中国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 :也称“法的体系” 或简称为“法体系”:
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不 同的法律部门(或部门法)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 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以下部门: ⑴宪法 ⑵民法 ⑶商法 ⑷经济法 ⑸行政法 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⑻刑法 ⑼ 诉讼法 ⑽军事法
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引渡法》、 《行政复议法》 《仲裁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法》2007、《人民调解法》2011
【十】军事法
军事法是调整国防建设和军事关系的法律的总 称。
自然资源方面:《土地管理法》、《节约能源法》、《森林法》 《草原法》《渔业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 法》
环境保护方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噪声 污染环境防治法》
【八】刑法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调整的是因犯罪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调整方 法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方法,即刑罚的方 法。针对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的行为。
包括:《兵役法》《国防法》《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军事设 施保护法》《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现役士兵服役条例》《香港 特别行政区驻军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
中国法律形式
中国法律形式“Legal form ”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及有关规定,将有 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 法律文件(成文法),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层级划 分出来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方面: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 法、传染病防治法、文物保护法、体育法
司法行政方面:律师法、监狱法
【六】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主要是保障劳动者、失 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 的权益的法律。社会法的目的在于从社会整体 利益出发,对上述各种人的权益实行必要的、 切实的保障。
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 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消防 法》《就业促进法》
【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环境资源法包括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防止污 染和其他公害,是调整在开发、利用、保护和 改进人类环境和各种自然资源产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方面的法律:立法法
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方面的法律:选举法、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选举法
涉及国家领域、主权、象征、国籍及公民有关政治权利等方面的法 律:国防法、国旗法、国徽法、领海及毗连区法、国家赔偿法
【二】民法
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 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与人身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贸易方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 法、对外贸易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和发展方面:农业法、种子法、铁路法、民航法、 公路法、电力法、煤炭法、建筑法、房地产管理法等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矿产资源法 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制度方面:标准化法、计量法、统计法
【一】宪法
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 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
包括:
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 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大议事规则、各级人大代表法
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此后的 4个刑法修正案,以及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 罪的规定。
【九】诉讼法
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民事诉讼、刑事 诉讼、行政诉讼和仲裁等方面的法律。它不仅 是实体法的实现形式和内部生命力的表现,而 且也是人民权利实现的最重要保障,其目的在 于保证实体法公正实施。
我国实行“民商合一”的原则,民法的许多概念、规则和原则也 通用于商法。
【四】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 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等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价格法、 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