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于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的几个问题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粮食流通现状及问题分析 • 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的必要性 • 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的策略探
讨 • 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的实施路
径 • 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的保障措
施
01
粮食流通现状及问题分析
粮食流通体系概述
粮食流通体系定义
粮食流通体系是指从粮食生产、收购 、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的整个过 程,包括各个环节的主体、客体、方 式和政策。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粮食流通领域的人才 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05
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的保障措 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 调和推进相关工作。
制定政策措施
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 粮食流通调整与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创新
0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02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链整合
03
加强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
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造,为粮 食流通调整与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企业的决策。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粮食流通的支持政策相对较 少,尤其是在仓储设施建设和运输 效率提升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指对粮食流通领域进行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系。
这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建设、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
在过去的粮食流通体制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市场机制发挥的空间有限。
改革中需要明确政府的角色,明确政府的职责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市场竞争,实现由政府为主导向市场为主导的转变。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这包括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立粮食交易市场,推动粮食流通向市场集中,促进粮食流通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保障粮食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
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的价格机制,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收益水平。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加强监管体制建设。
在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中,监管必不可少。
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打击粮食流通领域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的科技化水平,提高监管的效能。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
粮食流通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等多个领域,需要与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的改革协同推进。
只有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改革,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改革合力,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综上所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动市场化、多元化发展,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来促进粮食流通的高效运行,为农民增收、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粮食专项整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食专项整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粮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在我国粮食专项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粮食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取生态农业方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农产品产销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产销渠道多样化等问题,导致农民产销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产销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透明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产销的良性循环。
粮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粮食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全面推动粮食生产工作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字数:428】第二篇示例: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我国开展了粮食专项整治工作。
粮食专项整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加以解决。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思路
下降的, 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 , 粮食流通体制
的进 一 步 改 革 一定 要 在 一定 程 度 上 解 决 这
一
业 结 构 , 保护 好 耕 地 的前 提下 , 开 手脚 在 放 发展 经 济效 益 更 高 的 经济 作 物 , 养殖 业 和 出
问题 , 要在流通体制上形成一个促进粮农
收人持 续 提高 的机 制 。只有 这 样 , 能调 动 才
纪 5 代 时 明显 高 于欧洲 大米 , 5 0年 但 0年来 由于单纯 提 高 产量 而 过量 施 用 化肥 、农 药 ,
以及 灌溉 水 质 量 的下 降等 原 因 , 质量 持 续下
比如 降 5 % ~7 % ,主 产 区粮 食 竞 争 力 就 0 0 上 去 了。 然 , 当 还有 其 他 因 素 , 可 以通 过 流 也 通 体 制改 革 解 决 。 是通 过 粮食 流 通体 制 改 二 革 , 成 多元 化 的粮食 市 场 主体 , 形 形成 比较 充分 的竞 争 性 市 场 , 去年 主 销 区改革 的情 从 况看 , 争性 市 场 有 利 于粮 价 的提 高 , 利 竞 有 于保 护 粮农 收入 。当然 , 国粮食 价 格 的进 我
11 1
的 是 解 决 粮 农 收 人 和 粮 食 产 业 竞 争 力 问
题。
一
准 。1 8 年 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的历史 95 证明 , 任何 不 兼顾 农 民利 益 的改 革 都 难 以进
行。 、Βιβλιοθήκη 农 民收入 增 长 缓慢 , 粮食 流 通体 是
当然 , 这并不是说下一步粮食流通体制
销区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 的全面市场化 , 从而 使这 些 地 区 ( 江 、 浙 上海 、 建 、 东 、 南 、 福 广 海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引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然而,由于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和复杂的市场环境,改革面临着诸多难点。
本文将从政策难点、市场难点和监管难点三个方面探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政策难点1. 市场准入限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放开市场准入,但目前存在一些行政性审批和准入限制,限制了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以来的粮食管理体制导致的。
对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更多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确保市场运行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2. 宏观调控与市场化矛盾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过度的宏观调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过度的市场化可能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
对策:•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机制,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行。
•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提前预警和调控市场波动,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3. 农民收益保障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的收益。
然而,由于农民的地位相对弱势,他们在粮食流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对策:•建立健全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增加收益来源。
市场难点1. 市场垄断和不规范竞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着市场垄断和不规范竞争的问题。
一些大型粮食企业垄断了市场,限制了其他企业的发展,同时存在一些不规范竞争行为,损害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对策:•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行为和不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鼓励多元化发展,引入更多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程度。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目前存在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 圈 分 类 号 :F 7 2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O — 71 (0 2 3 0 9 —0 0 3 2 2 0 )0 — 0 8 4 7
一
、
当 前 粮 食 流 通 中 存 在 的 问题
下 . 情 况 则 有 所 不 同 ,所 有 的经 营 者 都 唯 恐 粮 食 销
竞 争 和 供 大 于 求 的环 境 .就 是 当前 “ 项 政 三 策” 中 .顺 价 销售 落实 困难 的直接 原 因 粮食 品种 结构不 合理 ,某些 品种粮 食保 护价 格较 高 ,也 是顺 价 销 售 困难 的 重 要 原 因 。 它 加 剧 了 国 内 粮 食 市 场 供 大于 求的 矛盾 。 2 .价格 机制 的作 用受 到 限制 , 过高 的保护价 格 影响 了种 植结 构调 整和粮 食转 化 目前 在我 国粮食 品流通 中 ,按 保护 价格收 购的 粮食 仅 限于小 麦 、玉米 和水 稻三 个品种 ,其他 品种
为 重 点 ,积极 椎 进 粮食 体 制 改 革 。经过 两年 多采 的运 行 ,已 经取 得 明显 的成 果 。但 是 ,任何 重 大 改革 都 不 可
能 毕 其对 于一 役 , 些 长 远 的 和 津屡 次 的 矛 盾迁 没 有 得 到 完 奎解 班 , 入 世 贸组 织 也 要 求我 们 按 国 规 且对 一 加 4 有 关 粮 食 政 策 进 行 必 要 的调 鏊 。因 此 ,我 们 必 须 在 改 革 的 基础 上 .因势 荆 导 ,进 一步 完 善粮 食 流 通 政 策 ,深
围。因此 ,出现 了种植 结构 向保 护价格 收购 品种倾 斜 的趋 势 .结 果造 成 生产与 消 费脱 节 ,品种 与需 求 脱节 .在 一些 保护 品种 粮食 出现 积压 时 ,农 民仍在 大 量种值 , 出现 了储 榱难和 顺 价销售 难 ;而 一些 非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何国华
【期刊名称】《当代蔬菜》
【年(卷),期】2000(000)010
【摘要】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一年多来 ,对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粮改的不断深化 ,粮食流通体制中许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来 ,成为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
一年多来的粮改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 :能否切实贯彻国务院粮改政策 ,是深化粮改的关键 ,也是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关键所在。
最近 ,笔者通过对萍乡市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调查分析 ,针对当前粮改中的一些问题 ,就如何发挥农发行的职能作用 ,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粮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人员分流力度不够 ,购销企业富余人员的工资费用负担过重。
据调查 ,萍乡市粮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何国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萍乡市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
【相关文献】
1.当前粮食流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李存法;杨少华
2.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J], 魏德卿
3.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冯云春
4.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若干问题 [J], 王秀杰
5.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何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假设干问题的讨论 - 工矿企业内容提要】我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的实行,粮食流通体制也进展了一系列改革。
对于拥有12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且耕地资相对匮乏的我国,粮食问题始终举足轻重。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今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尤其令世人瞩目。
本文拟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考察,以进一步说明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保证这一改革成功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政府/企业【正文】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现代市场经济开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建国以后,和其他二战后走上社会道路的国家一样,照搬苏联形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表达在粮食流通上就是从1953年起,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对农民余粮户实行方案收买〔简称统购销〕的政策;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方案供给〔简称统购〕的政策;实行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的政策;实行在中央统一管理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粮食管理政策。
1958年,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粮食管理的集中统一,全国粮食的征购、销售、调拨由中央统一安排,实行分级管理,使统购、派购政策逐步完善并制度化、法规化。
显然,统购统销是方案经济的要求和表达。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实行的是农产品低价政策。
原因之一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农业产品比价的剪刀差;另一原因是50年代初,我国开场推行重工业优先开展战略,相应的就要实行生活必需品的低价政策,从而农产品价格被扭曲。
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产到户,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在实际效果的示范和政策的支持下,到1984年底,全国100%的消费队和97.9 %的农户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与此同时,统购统销政策也开场松动。
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开展,粮食流通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经营方式的改革相辅相成,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我国连续多年粮食市场形势良好。
粮食流通监管难点与对策
粮食流通监管难点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流通行业成为了国内外资本的竞争重点。
粮食流通监管工作涉及到农、商、政、学等多个部门,要做到高效监管难度极大。
本文将试图探讨当前我国粮食流通监管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粮食流通监管难点1.信息不对称粮食流通业涉及到居民点和农村地区,形成“大而散”的模式,市场中出现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由于地域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使得监管人员难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增加了监管成本。
2.市场价值链过长粮价价格的锯齿波动、农民卖粮难、抽水刁民等问题的出现,直接与顶层设计的制度不合理有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市场价值链过长,中间人强势、农民权益缺乏保障,致使粮食交易不透明。
3.协同管理难度大粮食流通涉及到政府、协会、产业链几个方面,需要各方之间的协同管理,也就是说要协调政府职能、行业各方面、商业服务,但协同效率却十分低效。
各重组机构权责不同,由此给监管带来难度。
二、对策1.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了解决监管人员难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的问题,可建立一个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
该平台应建立大数据分析,分析和预测粮食能源、消费需求、库存变化、价格波动等关键指标,从而提供决策支持。
能够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从客观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2.优化市场价值链需要优化市场价值链,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实现政府、商业、产业间的资源共享和行动协同,使市场价值链缩短、流通路径畅通,价格透明,避免粮食僵局。
政府和农民可以建立档案系统,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
3.加强协同管理要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成员的管理。
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指导方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管理,落实职责,确保食品安全。
建立统一的价格策略、计量标准及交易规则,加强成本标准和利润分配的监管,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粮食企业的发展。
4.提高人员素质和监管技能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了解创新监管手段,如现代科技、高科技检测设备、识别机器、无人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加强流通管理与社会各层面的联动。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作者:徐丽艳1、2作者单位: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中国人民商业经济2010年第21期字号:【大中小】◆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从农产品流通体制着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对策农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生产产品的价值能否得以实现。
尤其是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强,供给缺乏弹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所以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能否顺利进入市场销售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并最终影响农业的发展。
其次,农产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市场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市场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因此,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个经营环节的农产品流通格局。
过去参与计划采购和销售的一些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已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农产品流通行业。
此外,还涌现了一批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外向型企业;同时,还拥有若干农产品贩销户大军,这些流通渠道主体的发展和运作使得农产品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和过去相比,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能够由市场来决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农产品批发、零售相互协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供需两旺,买方和卖方能快速的通过市场实现交易,基本上解决了“买难”和“卖难”的问题。
国家对于农产品的流通加大支持力度,所以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
对当前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分析及建议
粮食作 为一种 特殊 的商 品 . 其流通 管理体 制至
关重 要 。粮食 流通 管理体 制 . 括政府 对粮食 流通 包 ( ) 二 粮食 流通体 制 的现状 和问题 1粮食 流通 法律 体 系不健 全 。 当前 除 《 . 粮食 流
过程 中 的经 营主体 、 流通渠 道 、 流通方式 、 购销政 策 和价格 政策 的制度安 排等 内容 而政府粮 食流通 管
难 以 有 效 发 挥 导 向 作 用 . 场 法 规 建 设 滞 后 . 致 市 导
益 .保 障 国家 的粮 食
安 全 制 订 、 布 《 食 颁 粮
市 场管理 规 范化水 平 不高 . 实际 管理 中无 法做 到 在 有 法可 依 . 法 必严 . 序 的粮 食 市 场 给 流通 领 域 执 无
理 组织 改革 和 配套 的其 他 各项 制度 改革 没有 实 现
通 管理条 例》 《 、中央储 备粮 管理条 例》 , 于 粮食 外 关
系统 的法律 法规很 少 。 法律体 系不健 全 的直接后 果 是粮食 流通关 系 的非法 制化 。主要表 现有 : 政府在 粮 食流通 管理 中难 以定位 . 导致粮 食购 销行 为在 自 由政 策和 控制政 策之 间摇摆 : 在粮 食流通 服务 方 面 职 责缺位 : 以及 由于 以上原 因进一 步导致 的流通 秩 序混乱 和调控 失控 等 。 法律体 系不 健全是影 响 当前
发 展 过 程
理 职能确 定和 实现 、 立市场 化粮食 流通 新秩序 的 建
直 接 原 因 ‘
3 食 流通 市场体 系不健 全 。随着 粮食 价 格 、 . 粮
两丽
经 营 管 理
… … … … … … … … … … … … … … 一 … …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粮食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得到较好的保护,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口趋增强,粮食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多元化的流通格局正在形成,粮食流通渠道进一步疏畅。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粮食流通环节,尤其是粮油市场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
如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含矿物油、含黄曲霉素、经矿物油抛光处理的“有毒”大米,含有增白剂、吊白块的“有毒”面粉,含有矿物油的“有毒”菜油,以及陈化粮在经多次转手后回流至口粮市场等事件时有报道,这些有毒、有害的粮油产品流入市场,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充分暴露了粮油市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当前粮食市场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粮食作为战略物资的特殊性,未充分体现中国自古即有“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之说。
我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的消费呈刚性增长。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问题。
粮食既具有普通商品的共性,也具有保证人们生存、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粮食生产和流通既要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也要考虑其特殊性质,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护,在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的同时,利用行政手段对市场难以发挥的作用加以弥补。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储备虽有所增加,宏观调控作用有所增强,但在市场管理中,对粮食的特殊性重视不够,管理内容、管理手段尚需进一步研究。
2、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经营准入的“门槛”降低粮食市场放开前,粮食市场经营主体都是国有粮食企业。
国有粮食企业一般都从事粮食经营多年,职工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因此有能力保证粮油质量。
而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推进,粮食经营主体迅速走向了多元化格局,民营、个体等各种成份经营主体大量涌向粮食市场,粮食经营的门槛大大降低,其间难免良莠混杂。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主要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订购、国家订购与价格“双轨制”、购销市场化改革三个阶段。
1998年国家实行储备与经营分开,对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
2004年国家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彻底解决了“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鼓励粮食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对原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了重新组合,新组建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同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
2005年,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相继制订了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在粮食部门基层工作多年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经历每次改革都感受很深,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上取得的显著成绩,总体效果良好,方向也十分正确,但从基层看,感到当前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存在问题1、大多数地方至今政企不分。
由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多重因素影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市场监管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政企不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仍是一家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管,另一面又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帮助企业搞好经营,难免对下属企业放松监管,不能与社会企业一视同仁;二是由于缺乏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明确规定,中储粮不愿接受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加上国有粮食企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储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出于顾及、底气不足,也未对中储粮进行有效监管。
三是粮食行政执法起步较晚,需要得到社会认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本身在监管办法、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对社会粮食经营者的监管也不到位。
2、中储粮集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收购主体于一身,权利过于集中,某种程度上对粮食流通市场已造成垄断。
谈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矛盾及改革思路
是农业发展银行对国有粮食企业资金分设购销、财务帐户,对购销帐户,实行“钱粮挂钩”,在财务帐户垫支部分费用,以解决企业粮卖不出去,又必须支付工资、费用的困难。
控制粮源,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本着《粮食收购条例》的规定,严格核定粮食收购主体经营资格,严禁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以外的其它单位和个人直接收购农民粮食,以控制农民余粮外流。
坚持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杜绝挤占挪用。
当前影响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症结和困难是:农业发展银行收放贷款不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多头开户、坐支现金、转借贷款;农业发展银行与有关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混淆;大量粮食收购资金被亏损挂帐和挪作它用。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必须坚持:三个严格;两项原则;一个划转。
即:农业发展银行要完善信贷制度管理,严格执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对虚报收购数量和库存套取贷款、降价销售粮食形成严重亏损、多头开户转移销售贷款、悬空和逃避银行债务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要严格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帐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坐支现金,确保企业调销回笼贷款及时足额存入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基本帐户;政府、有关部门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严格遵守《决定》要求,按期足额还清新增财务挂帐和不合理占用贷款;粮食收购时,农业发展银行要本着“库贷挂钩”的原则,收一斤粮,放一斤粮款;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要本着“钱货两清、足额还贷”的原则,调销一斤粮,及时还一斤粮的本息;农业发展银行与有关商业银行要做好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附营业务占用粮食收购贷款的清理划转工作。
强化审计和有关专业监督,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清查审计实践及审计出的问题表明,形成新增财务挂帐和不合理占用贷款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管理和监督不力。
由于缺少审计监督,财政、粮食部门普遍滞拨、挪用粮食政策性补贴资金。
农业发展银行自行占用粮食收购资金,形成粮食收购资金体外运营。
为此,必须强化审计和有关专业监督体系,加强对财政、粮食部门的政策性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业发展银行的粮食收购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主要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订购、国家订购与价格“双轨制”、购销市场化改革三个阶段。
1998年国家实行储备与经营分开,对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
2004年国家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彻底解决了“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鼓励粮食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对原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了重新组合,新组建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同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
2005年,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相继制订了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在粮食部门基层工作多年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经历每次改革都感受很深,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上取得的显著成绩,总体效果良好,方向也十分正确,但从基层看,感到当前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存在问题1、大多数地方至今政企不分。
由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多重因素影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市场监管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政企不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仍是一家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管,另一面又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帮助企业搞好经营,难免对下属企业放松监管,不能与社会企业一视同仁;二是由于缺乏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明确规定,中储粮不愿接受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加上国有粮食企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储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出于顾及、底气不足,也未对中储粮进行有效监管。
三是粮食行政执法起步较晚,需要得到社会认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本身在监管办法、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对社会粮食经营者的监管也不到位。
2、中储粮集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收购主体于一身,权利过于集中,某种程度上对粮食流通市场已造成垄断。
以小麦为例,2006年国家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以来,每年生产的小麦70%左右被国家收购。
收购结束后,市场能够直接流通的小麦很少,不能满足小麦加工企业需求,小麦加工企业不得不去批发市场竞拍小麦。
收购企业为了效益放松质量标准,抢购小麦,农民也不愿再整晒清杂,造成入库小麦水份高、杂质大、出库损耗高、储粮安全隐患多、保管成本增加,同时,大量的小麦入库,国家需要付出的利息、收购和保管费用也很大。
3、国有粮食企业缺乏政策支持,基层粮库仓房等基础设施已严重老化,加上贷款难、效益差,难以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国有基层粮库50%左右的仓房为50—70年代建造,且仓容小、基础设施配备差,已不适应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二是国有基层粮库土地多为国有划拨,房屋评估价值低,根据农发行有关制度规定,国有划拨土地不能抵押,国有粮食企业仅靠房产抵押获得的信贷额度很小,而粮食收购需要的贷款额度往往很大,不能满足企业收购需要。
粮改后,原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仓库设施建设、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没有了,在国家粮食央企和各种性质民企的挤压下,国有粮食企业完全靠市场竞争,生存十分困难。
近几年,粮食流通中产生的抢购、加价、出库难、粮食品质差、储粮不安全,甚至出现短库等种种现象都与上述问题有关。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粮食流通市场得到健康有序发展,以下为个人挫见,仅供参阅:二、几点建议(一)政企彻底分开。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严格依照国家有关粮食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管,确保国家库存粮食数量准确、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
1、明确职责任务。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国有粮食企业彻底脱钩,不仅理清了政企之间的关系,而且政企分开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粮食行政执法上,不用再去忙于经营,也改变了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状,同时解决了其后顾之忧,有利于执法公平公正。
2、强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
一是尽快出台《粮食法》,明确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列入政府行政序列,真正落实其编制、机构、人员、经费等,为粮食行政执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二是以法律明确规定,不论中储粮、中粮等央企(包括其下属企业在内)、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还是社会各类粮食经营者,必须依法主动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避免造成监督缺失。
三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要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区分开来,可采取统一检查和临时抽查的办法,重点对中央储备粮轮换、质量、数量、库存安全及动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质量、数量、竞拍及出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粮食流通市场上的贸易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3、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在粮食流通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不快,目前大多数地方仍处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阶段,执法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国家不断健全完善有关粮食法规的同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在粮食流通监管办法、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大探讨力度,提高监管能力,同时,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掌握粮食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努力提高他们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集团公司。
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既盘活了国有基层粮库的现有资产,又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及主渠道作用。
1、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集团公司十分必要。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国有粮食企业享有的粮食政策没有了,企业被推向市场,经历了改革阵痛的国有粮食企业,尤其是基层粮库一夜间成了没有饭吃的孩子,虽然政企未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了很大帮助,但也是举步维艰,日子过得很艰难。
有的说了,找市场要饭吃,但民营有民营的灵活,外企有外企的优势,中储粮、中粮等央企不但享受国家政策,而且还在不断的抢地盘、占市场,刚从计划经济脱胎换骨的国有粮食企业找市场吃饭确不容易。
2006年国家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国有粮食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挥其点多面广、管理规范等多方面优势,在粮食收购和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其主渠道地位。
实践证明国有粮食企业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集团公司,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业务的好处很多:(1)国有粮食企业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主体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同时避免多家介入,百家齐鸣的抢购现象发生,有利于国家更好的客观调控。
(2)国有粮食企业点多面广、人员业务素质高、管理规范等诸多优势,可得到充分发挥,避免造成粮食安全隐患,保证国家粮食收购资金安全,同时便于群众售粮。
(3)国有粮食企业的土地、仓库等国有资产可得到充分利用,避免社会仓库重复建设或低标准建设,减少占用耕地。
(4)国有粮食企业处于储备与市场之间,粮食紧张时,将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不仅可起到了调节市场的作用,而且对中央储备粮起到了缓冲作用;粮食较多时,敞开收购,临时储备,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5)稳定国有粮食企业队伍,保护了职工权益,巩固了这块不可缺失的阵地,有利于在关键时刻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2、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国有粮食企业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脱钩后,国有资产受国资委委托,由集团公司管理经营,国有粮食企业自负盈亏。
目前,部分省市粮食集团已组建完成,国家可在此基础上总结、规范、推广。
3、探索政策性粮食收购新办法。
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可分最低收购价收购和临时性储备收购。
即在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及时启动预案,敞开收购;如果市场粮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不启动预案,如库存较低,不能满足市场调节需求,可根据当前粮食库存情况、生产情况、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等制定临时储备收购计划和收购价格。
建议总结广西等省级储备粮收购经验,大胆探讨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总量的合理范围和收购方式,在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粮食收购数量,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强化中央储备粮管理,确保其在国家急需时调的动、用得上,确保其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1、强化管理,确保安全。
中储粮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中央储备粮,保证其数量准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中央储备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其特殊地位在粮食安全中尤为突出。
1998年国家建立储备粮管理体系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
中储粮建立以来,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特别近几年又承担了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随着中储粮肩负任务的增加和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有的说是管理或监管缺失问题,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是体制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是必然的:(1)中储粮既是中央储备粮管理主体,又是国家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和管理主体,已违背了成立中储粮的最初目的。
(2)中储粮集中央储备粮与政策性粮食收购和管理主体于一身,权利过于集中。
由于它掌握着大量的粮食资源,事实上对其他粮食经营主体已形成了严重打压,中粮、华粮、国有粮食企业、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它。
实质上对粮食市场也是一种新的垄断,而且是政府行为造成的垄断。
(3)2007年中储粮规划三年内将70%中央储备粮从国有粮食企业集并到其直属库,以后逐步全部集并,造成国有粮食企业许多原中央储备粮代储库,甚至部分为国债投资库大量仓库闲置,而中储粮由于仓容不足,大量征地、租地,到处建仓,存放粮食,造成仓房一边重复建设,一边大量仓房闲置,国有粮食企业很是不解,怨言很大,对中储粮产生矛盾就不难理解。
(4)中储粮为了自身发展,除中央储备和政策性粮食外,利用自己在政策上的优势,大量从事政策性粮食收购和贸易经营,极力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和影响力,把国家储备、政策性粮食与市场经营搅在一起,容易造成执行政策走样。
这样做实质上也是把粮改前的粮食流通体制模式原封不动又搬到了中储粮身上,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有粮食集团公司承担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中储粮从繁杂的政策性粮食收购中解脱出来,也不从事贸易经营,不与其他粮食收购主体抢占市场,专门从事中央储备粮管理,重新回到中央与地方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的正确轨道上来,不仅有利于中央储备粮的管理,也有利粮食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2、加大中央储备粮代储库的上收力度,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中储粮成立后,在代储库上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
但由于政策力度不够,也遇到了许多阻力。
一些地方粮食部门为了自己利益,有的不愿上收,但储备粮被拿走后又很有意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经国家统一考核,对一些条件好的国有粮库,特别是国债仓库,进行上收,纳入储备粮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