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doc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doc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朱晓燕(c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353000)摘要本文介绍了编制符合初屮学生实际情况,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初屮学业考试试题的要点。

关键词科学探究命题方法能力情境。

科学探究题因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一份试卷的“压轴题”,命题者旨在通过试题情境的创设,结合相关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主要指标,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答题情况,来判断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木文结合具体题例,谈谈科学探究试题命制的实践体会。

1科学探究题的命题方法介绍科学探究题的命题稈序:①确定题目能力立意:愦得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分析。

②试题情境取材:选白北师大版教材第89页的“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

(3材料信息整理: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精简。

使文字的表述简洁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准。

并将科普文章屮类似材料进行整合,以表格的形式, 使文字表述更为简洁明了。

④知识迁移: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如何设置实验;高浓度的化肥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⑤嚴终成题。

例1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

请补充完整:I. 实验步骤: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木相同的-60株玉米苗,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 每组20株。

②将三纽•玉米苗放置在温室内无土栽培,培养条件如下表所示(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玉米苗的长势。

;玉米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培养液甲组0.06%土壤浸出液(含无机盐)乙组0.03%丙组0.06%蒸镭水(不含无机盐)II.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一,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作用效率越强。

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III. 请分析并冋答:①该实验屮,每组随机选取玉米苗20株,目的是——。

例谈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的命题策略ppt课件

例谈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的命题策略ppt课件

1027.有些汽车安装了,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 (NaN3)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 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
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N2),使安全气囊 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
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
化学方程式: ▲ 。
1019.“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
“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 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 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 能击中目标
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
C.沿OC方向
D.沿OD方向
1028.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消灭天花,所以许多 国家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高传染性疾病。 (3)资料表明,美国和俄罗斯的几个实验室仍保存着 天花病毒。对于继续保存还是消灭这些天花病毒,存在 争论。下列属于反对保存天花病毒的理由有 ▲ (可多选 )。
1.对学业考试目标的认识 2.规范命题
试题:
在教育和心理特质测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 元,试题具有刺激情境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它 的目的是要获得被试的应答,并根据应答对考生 的某些心理特质方面的表现(如知识、能力等) 进行推测。
一.目标定位与规范命题 1.对学业考试目标的认识 2.规范命题
试题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目标定位与规范命题 二、素材的筛选与加工
1.筛选材料 2.精心加工 三、科学探究考查的设计 1.素材源于实验或实践 2.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查相搭配
科学探究的技能
1、观察 2、分类 3、应用数学 4、测量 5、应用时空关系 6、交流 7、预测 8、推理
基本 技能

初中科学命题策略与技巧

初中科学命题策略与技巧

2、区分性原则 为了能让试题在升学考试中体现出区分度,在整套 试题的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试题对各类不同学校选拔学 生的区分度。为了给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平稳的 心理环境,在难点的设置上并不是从某一道题入手,而是 细化为从题中的某一个问题入手,以小分分散形式考查不 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试题的理解。
(二)科学命题的原则
1、全面考查原则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程度。在命题时,应该关注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的考查。 避免“偏题”“怪题”“超纲”现象出现。 考试范围以《考试说明》为准,任何超出其范围的内容, 坚绝不考且不打擦边球。对于模棱两可的东西尽量回避。 因此,命题时要做好“二核”: (1)核对考试说明:核查试题考查的内容属于学业考试 说明中哪个条目,该条目属什么层次要求。如果没有该条 目属超范围,不能命题。 (2)核对教材,核查试题叙述和涉及的考察内容属哪一 章节,教材中是怎么叙述的。如果查不到,属超范围,不 能命题。
14、下列现象或实例不能证明地壳在运动的是 A.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 千岛湖的湖底残留有城市建筑 C. 台湾海峡发现古代船工的栈道 D. 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
5、科学性原则 试题时所涉及的实验最好自己都能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 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纰漏,避免人为编造脱离 实际。所有引用的数据与资料,务必查证、查实。命题中不出现 知识性错误、科学性错误及印刷错误,特别是图表等引用、容易 遗漏的部分。试题命制之后需一字一句读过,并认真校对,印刷 之前校对务必仔细,逐一进行,包括试卷、答题卷、答案、标题 与说明。 (2009台州)36. 小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图甲所示为小柯初学俯卧撑时的姿势,图乙所示为他经练习 后的俯卧撑姿势。图乙中小柯双手所受的支持力 ▲ (填“>”、 “=”或“<”)图甲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考试命题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考试命题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考试命题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上册生物考试命题范围随着八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学习深入,学生们需要对细胞、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生物界的分类以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内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为了帮助学生们系统地复习这些重要知识点,教师们通常会进行一次期末考试。

接下来,我们将制作一份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考试命题范围的文章,希望能为即将进行考试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

一、细胞1. 细胞基本单位的结构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细胞器的名称、形态和功能。

2. 细胞的生物膜传递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传递过程。

3. 细胞的分裂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了解分裂与生长之间的关系。

4. 细胞的能量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了解氧气的作用。

二、生物多样性和进化1. 变异和适应了解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理解适应与进化之间的关系。

2. 进化的证据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生物地理学证据、古生物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和分子证据。

3. 进化的机制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进化论的关键观点,掌握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和随机漂变等概念。

三、生物界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掌握生物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标准。

2. 动物界的分类了解动物界的分类特点和代表性动物,比如脊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四、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基因和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

2. 变异和自然选择掌握突变、随机性和稳定性的概念,了解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3. 遗传的变异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掌握基因与环境互动对性状表现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与总结,相信同学们能够在八年级上册生物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希望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认真复习,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点明晰、逻辑清晰,并且做好解题的策略规划。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研究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研究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研究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科学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应立足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科学学业水平提供依据。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试题在命题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立足基础,注重知识与技能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应立足于基础,立足于学科的主干知识。

在试题设计时,应选择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等具有时代特征的试题载体,做到在结合具体情境中较灵活地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情境进行适当的简化,做到“高起点、低落点”,不盲目拔高知识的要求。

同时依附教材,做到新而不偏、新而不难,这样的试题设计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跳出题海,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试题1(2008年浙江省科学卷第3题)“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

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膜和细胞质D.细胞核本题以现代科技(DNA指纹技术)为背景,考查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用途这一生物学基础知识。

题目的立意较高,而落点较低,这样的设计在于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理解,认识科学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感受生活中的高科技的应用,其原理是相当基础的。

试题2(2008年浙江省科学卷第11题)在公交车上坐着一位中学生,他的手上拿着一杯饮料,当公交车急转弯时,杯内饮料晃了出来,中学生对司机很有意见,于是说:“师傅,你怎么开车的,我杯里饮料都晃出来了。

初中生物学试卷命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初中生物学试卷命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 4 确 定题 目的考查 重点 .
不同题 目侧重 点可 以有
() 2 综合能力测试 综合能力测试重点在 于评价学 生的学业水平 , 从而 调动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综合 能
力测试一般难度 设置 稍高 , 同的题 目要体 现难 度梯 不
D 细胞 .
例 4 如侧重考查记忆 、 ( 能力 、 感等 )烟草含 有烟 情
实际 问题 。
系, 引导 学生将生物学理论与生活实 际相联 系 ; 引导教 师在教 学中 自觉地开发 课程 资源 , 过教 学确实 帮助 通 学生提升生物学素养 , 提升受 益终 生 的综合 素质 。⑤ 综合性 原则 : 面考查 知识 、 力 、 感态度 价值 观三 全 能 情
维 目标 的达成度 。注重科 学探 究 主题 的考 核难 度 , 考


两大类 。在细胞 核内有许多能被 碱性染料染
成深 色 的 物 质 称 为 —
— —

, 是 由— 它


物 质组成 的。 命题 是 可以通过 多种题
4 2 确 定题 目呈现 的 方式 .
中哪一处结构 — 汁液主要是 — —

。② 刀切鲜 橙 时, 出的黄 色 流 , 它来 自图 中结 构— —
自从 19 9 7年克隆羊在英国诞生 以来 , 各 国掀 世界
() 调节镜 筒高低 的有— 1可 () 2 可调 节 视 野 明 亮 程 度 的有 —
() 3 可改变物 像 大小 的有— —
— —
、 —
、 — 、 —

— —
; ;
起 了克 隆热 , 种克隆动物纷纷 出现 , 的科 学家还想 各 有
3 2 技 能性 目。②独立操作水平 : 完成操作 ; 独立 进行 调整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2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 含解析)2

初二生物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Word版含解析)2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野外考察时,拍摄了如下一些动物的照片,请你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协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1)若将图中蝗虫和河蚌归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

(2)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是______(用字母表示)(3)真正的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原因是它们的______和_____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4)A和C虽然都可以在空中飞行,但它们在呼吸和生殖发育过程存在较大区别:例如,两者都用____进行气体交换,但C还用_____辅助呼吸:生殖发育过程中,A区别于鸟类的主要特征是_____。

(5)河蚌利用_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6)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主要用______呼吸,兼用______辅助呼吸。

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

(7)请把上述六种动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字母表示)。

2.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将上面的三种动物进行分类,其中C划分为一类,D.E分为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

(2)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属于孢子植物的有______(填字母)。

(3)从呼吸器官来看,C的主要呼吸器官是________;它体表具有________能防止体内水份的散失。

(4)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内没有______;叶也只有一层细胞,能用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6)E在生殖发育方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说明及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说明及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说明及试题命题说明一、指导思想1.学业考试命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水平测试,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学业考试命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是我区中考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时代性、教育性、人文性并重。

3.学业考试命题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中阶段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4.学业考试命题的目的,一方面是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测试,另一方面是进行选拔。

命题坚持我区课改以来期末考试命题的有关指导思想和主要作风,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二、命题要求1.注重基础性。

命题内容与形式导向上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查的基础上,注重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体现科学性。

试题要体现学科目标的整体性,注重综合性;要注意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

命题材料要鲜活有生命力,体现试卷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3.力求创新性。

注重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让学生能够获得学习体验与认识;在试题内容上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舞台;试题要灵活开放,减少纯粹记忆性的考试内容,并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杜绝以复习资料指导教学的现象。

4.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树立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地位,拓宽试题路径,适当减少题量,增加主观题的比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同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试题内容的权利。

三、命题思路1.命题努力体现生物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依据生物学科课程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标准。

初二生物探究题练习试题集

初二生物探究题练习试题集

初二生物探究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探究活动。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分别在1、2号鱼缸中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____(选填“卵生”、“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 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____ →幼蛙→成蛙等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____。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1)卵生;变态;蝌蚪 (2)3 (3)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4)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或“1、2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3号缸”)【解析】(1)青蛙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的动物,在繁殖时期,雌、雄蛙分别将卵、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在水中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必需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然后发育成幼蛙,幼蛙继续发育成成蛙,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属于变态发育.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青蛙的求偶行为;(2)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水,并在①、②号鱼缸中加入化肥和洗涤剂,因此③号是对照组.(3)把青蛙受精卵分成3等分,分别放入3个鱼缸中,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孵化,观察并记录孵化的蛙卵的数量.(4)假若①、②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③号缸,则说明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实验结果是3号鱼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假若1、2、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基本一致,则说明水质对蛙卵的孵化没有影响.【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

初三生物命题特点分析

初三生物命题特点分析

初三生物命题特点分析一、命题原则1.贴近教材:命题以教材为依据,覆盖生物学基础知识。

2.突出重点:重点知识点重复出现,强调对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考查。

3.注重理解:命题注重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查。

4.培养能力:通过命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贴近生活:题目设置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二、命题内容1.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等。

2.生物学原理:如细胞膜的透性、遗传规律、能量流动等。

3.生物学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理解。

4.生物学事实: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上的重要事实和发现。

5.生物学现象:涉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适应、分布等现象。

三、命题形式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关键信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判断题: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判断和推理能力。

4.简答题:要求学生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论述题:要求学生阐述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命题特点1.题目设置具有层次性: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考查学生的全面能力。

2.题型多样:结合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论述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生物学知识。

3.难度适中:题目难度以中等为主,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

4.注重实践:题目设置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更新及时:命题内容紧跟生物学研究前沿,反映时代发展。

五、备考建议1.吃透教材:系统学习生物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2.强化实验:加强对生物学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3.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能力:通过练习各类题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查漏补缺:及时查找知识盲点,加强针对性学习。

综上所述,初三生物命题特点主要体现在贴近教材、突出重点、注重理解和培养能力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生物学成绩。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设问技术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设问技术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命题设问技术作者:蔡呈腾来源:《中学生物学》2018年第09期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作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四大题型之一,在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正是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过程技能最好的测量工具之一。

一道试题都要包含测量目标、刺激情境及设问(应答)3个维度,此即试题的三要素。

命题的设问科学与否,是能否精准达成测量目标的最重要的外在载体,设问就是为达成测量目标服务的。

为了达成考查诸多实验探究能力与探究过程技能的测量目标,命题者应立足于生物实验的刺激情境特征,挖掘出符合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过探究程技能的设问。

下面以植物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为试题的刺激情境,以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过程技能为测量目标,略谈命题设问的技术。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蒸腾作用的教学配置了如下的“活动”:1.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2.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

3.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4.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

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用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______。

这说明______。

基于教材中的“活动”,选择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作为刺激情境,命制一道实验探究题。

试题情境如下: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①取长势、叶片大小、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的HO、O2、CO2等气体的交换),A枝条不作处理。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评价与教学建议一:命题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目标是:以初中教育培养目标和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为指导,全面检测普通初中学生修完生物学科必修课程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

二:命题依据(1)《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3)《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试行)》,以下简称《考纲》;(4)我省选用的教材;(5)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试卷总体情况(一)试卷总体结构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科考试方式为纸笔测试、闭卷,时间60分钟,分值为100分。

选择题为机器评卷,非选择题为人工评卷。

1、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教学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很多教师没有重视新课程的培训,教学观念陈旧,新课程的理念领会不够,对新教材发生的变化了解不深,表现在学生解答与新课程理念有关的试题时仍沿用老教材的观点造成得分率较低。

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应能根据本学科特点积极重视实验开设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改变死记硬背的做法,优化教学媒体组合,构建有效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生物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透彻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注重基础、突出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构建概念图、图形图解法(注重教材上的图形、图表)、实验法、调查法、模型法、演绎推理法等。

关注教材上科学发展史和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加强对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试题命制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试题命制研究

------------------------命题研究2021年第5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试题命制研究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学(355500) 吴先锋福建省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355500) 丁莉'江摘要就如何在生物学试题命制中渗透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 实践研究进行阐述,以便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 功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试题命制文章编号 1005 -2259(2021)5 -00062 -04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课堂教学及考试评价。

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试题命制的方向与核心宗旨。

各类生物学检测试题的遴选与命制,都应从考查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出发,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考试训练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升。

1生物学试题命制策略研究1.1重视概念,形成生命观念生物学试题命制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促使其形成生命观念。

例1 (2020年宁德质检第31题)图1中A ~D 表示櫻花种子从萌发到结果的各阶段,I 表示生理过程,①~④表示器官或气体,据图回答:图1樱花_生的生长过程(1) A —B 过程,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 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 C (幼苗)是由A 中的胚发育而来,④是由櫻花雌蕊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

(3) 若气体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③是 氧气,此时I 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该过程需要的水分主要是通过①的成熟区从土壤中 吸收。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试卷命题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试卷命题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试卷命题新要求一、考试应充分体现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试题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内容。

命题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试卷的难易度要恰当。

试题素材应有利于问题融入真实情境和思维过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试题应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状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应具有开放性,利于学生潜能的自主发挥,以便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二、出题思路和理念结合本学期所学,联系实际生活,代入生活情境,将知识的考查情景化、真实化,学会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份好试卷的标准考试评价重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考试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既反映新课改要求,也成为推动教改的工具。

测试题目的开发,必须保持与课程标准的高度一致。

●学科知识准确无误,有最基本的测试公信力。

指试题内容要呈现基础的学科知识,确保表述的准确无误以及在观念上体现时代特征,力求避免学科知识的“繁、难、偏、旧”。

●有鲜明、正确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帮助所有学生改善学习而不是惩罚学生。

须蕴含高远立意,彰显核心价值,体现育人功能。

●有明确的考核目标。

判断一份试卷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实现了考核目标。

知识内容维度有代表性,既覆盖本学科较宽的知识面或主题,又突出重要的知识点,点面结合;认知水平维度参照学科能力水平目标,与各知识内容维度对应匹配;各部分的题量和分数合理,并选择合适的题型呈现,主客观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搭配要讲究。

●命题素材来源广泛。

新课程强调情境化和体验性,来源广泛、丰富多元的命题素材为一份试题营造多元化情境提供支撑,在测验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

●无论题型还是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都可采取多样的形式。

从题型方面看,一份试题的题型越多样,所发挥的测验功能就越全面。

从试卷的呈现材料看,试题形式丰富能减少学生阅读的疲劳感和乏味感,提升试卷的亲和度。

科学思维视域下初中生物学原创试题的命制

科学思维视域下初中生物学原创试题的命制

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1 )01 - 0048 - 03第37卷第1期 中学生物学 V 〇1.37 No.l2021 年 Middle School Biology 2021科学思维视域下初中生物学原创试题的命制刘杨李高峰’(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分别从对比分析能力、科学推理能力、模型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科学论证能力等5个维 度命制了测评学生科学思维的原创性试题,希望与同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物学测评试题科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 633. 91 文献标志码B只有具备科学思维的学生才能更理性、更自如地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作出决策。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 学属性的课程,非常重视证据与逻辑。

所以,科学思 维应该是生物学各类考试考查的重点。

鉴于此,基于 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其维度,笔者对初中生物学原创试 题的命制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举例来进行阐述。

1科学思维的内涵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科学思 维。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科学思 维认定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成为生物学独特 育人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 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其中, 对比分析能力、科学推理能力、模型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以及科学论证能力应该重点培养与评价。

2科学思维的测评2.1对比分析能力的测评【例1】性状的变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连续变 异,即群体内个体间性状差异明显,表现为类别差异, 可进行类型划分。

另一种是连续变异,即群体内个体 间差异不明显,表现为数量化差异,不能进行类型划分。

图1展示了同一物种的6只雄性鸟和6只雌性 鸟。

哪一行能够准确描述这种鸟的一些性状(大小、 眼睛周围是否存在环、雌鸟翅膀上的斑点图案)的变 异类型? ()雌性 雄性图1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鸟选项性状並基翅膀上的斑点图案雌雄鸟的大小雌雄鸟眼睛周围是否存在环A 连续变异连续变异不连续变异B 连续变异不连续变异不连续变异C 不连续变异连续变异连续变异D 不连续变异不连续变异连续变异参考答案:A 。

初二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试题

初二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试题

初二生物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试题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

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类角度上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上看,与E比较,C和D的共同特点是发育。

(3)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要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叶内没有,根为假根。

(4)从进化角度上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说明生物进化是、的过程。

【答案】(1) DE(2)变态(3)导管(或输导组织)叶脉(或输导组织)假(4)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解析】(1)如图,从分类角度看,A是苔藓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向日葵,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C蜜蜂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DE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C节肢动物和D两栖动物在发育的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E哺乳类的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属于变态发育。

(3)A 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即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一般植株比较矮小,且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而B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都长的比较高大。

(4)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以看出,A生活在阴湿处,较低等,B生活在陆地上,较高等。

D水陆两栖,低等。

E生活在陆地上,高等。

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考点】生物的分类。

2.青蛙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结构简单,肺泡的数目少,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还需要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材料用具:5只生活状态良好的活青蛙、装有适量水的水缸、凡士林、秒表、笔、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
朱晓燕(c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35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编制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初中学业考试试题的要点。

关键词科学探究命题方法能力情境。

科学探究题因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一份试卷的“压轴题”,命题者旨在通过试题情境的创设,结合相关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主要指标,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答题情况,来判断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结合具体题例,谈谈科学探究试题命制的实践体会。

1 科学探究题的命题方法
介绍科学探究题的命题程序:①确定题目能力立意:懂得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分析。

②试题情境取材:选自北师大版教材第89页的“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

(3材料信息整理: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精简。

使文字的表述简洁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准。

并将科普文章中类似材料进行整合,以表格的形式,使文字表述更为简洁明了。

④知识迁移: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如何设置实验;高浓度的化肥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⑤最终成题。

例1 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

请补充完整:
I.实验步骤: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本相同的-60株玉米苗,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20株。

②将三组玉米苗放置在温室内无土栽培,培养条件
如下表所示(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玉米苗的长势。


Ⅱ.实验结果预测: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一,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作用效率越强。

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Ⅲ.请分析并回答:①该实验中,每组随机选取玉米苗20株,目的是——。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不同的条件是——。

A.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甲组用土壤浸出液,丁组用蒸馏水
C.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
D.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
③为了增强丙组的长势,有同学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一。

原因是一。

试题评价:本题涉及知识点与目标能力如下表:
本题对能力目标的具体落实:①考查学兰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必须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应有的结论;②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

要能掌握设计实验的关键性步骤,知道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③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对由试题展开的延伸知识的讨论发表意见;④考查学生反思和评价能力,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2 科学探究题的背景材料选取
科学探究题离不开一个具体的情境,合适的背景材料将会使试题增色许多。

背景材料要保证科学性,又要新颖,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却不能过于学术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题干表述要简洁,尽可能减少文字阅读量,减轻学生负担。


时,要清晰准确,避免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因此,背景材料的选取与加工整理津命题很见功力的一个环节。

2.1 选材于教材教材中许多活动、实验、图表等均可以改造成试题背景,这些素材是学生熟悉的,基于这些背景上的进一步探究与思考,对所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

如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科学探究题就取材于课本的“腐肉生蛆”实验。

例2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蛆是腐肉变成的”和“蛆是苍蝇的幼虫”两种不同的看法,
.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I.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①把一块鲜肉切成一(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A移罗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一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①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大量繁殖。

③根据所学知识,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请举出一例)。

试题分析:本题选材于教材中的小实验,以活泼有趣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考查了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控制变量,制定实验计划,结果分析与表述等能力,涵盖了科学探
究活动中想象、比较、分析、总结、推理与演绎等多种科学思维方法,达成了生物学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落实了对探究能力的真正考查。

2.2 选材于生活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巧妙选取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背景材料编制试题,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锻炼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价值取向定位均有积极影响。

例3 201 1年5月1日国家卫生部颁布实施“禁烟令”,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为了探究吸烟与健康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二手烟是否有害健康”的探究实验,请帮助补充完整并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二手烟有害健康吗?
(2)作出假设:二手烟有害健康1
(3)制定、实施实验计划并记录:①将30只小亡白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15只。

②甲组不做任何处处理,乙组放人染毒箱内,每o.5h燃烧——1今?气每,<l,燃烧30支,持续3个月,其他饲养条件一—o③镜检两组鼠的肺组织切片,结果如下:甲组鼠正常,乙鼠支气管扩张,明显肺气肿,黏膜组织坏死,杯状细胞增生。

(4)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交流:步骤①设计不合理,请指正——。

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一——。

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写出一条禁烟宣传标语一——c
试题分析:本题背景材料来自于新出台的禁烟令,试题不仅考查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对他人的探究过程或结论各进行评价,说明是否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能对不正确的探究方案或结
论进行修正的能力。

同时,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周漾的生活方式,增加社会责任感均有良好导向作用。

2.3 选材于学术文献或科普读物节选学术文献或科普读物中的片段,利用于探究题的编制。

由于学术文献能保证科学性,因此是命题中常常采用的一类素材,但是学术文献篇幅较长,需要对与答题无关的信息进行大幅度的删减,突出与题目设问有关的信息,共为后面问题的设计及学生答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的简洁,是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保证。

,因此,文字应在科学性前提下尽量通俗易懂,不会导致学生在理解题意上产生疑惑。

例4 以下是科学家为检测鼠疫疫苗的效能进行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

②对照组的处理:不做处理,20d后注射鼠疫杆菌;实验组的处理:———一,20d后注射鼠疫杆菌。

③统计实验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发病率。

实验结果预测:若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说明该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请分析并回答:
①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

②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

③疫苗是毒性弱化或灭毒的病原体,从免疫学角度讲,它能引起机体产生——,属于——免瘳。

,苗的最有效浓度,对此实验的改进是:增加实验组数,不同实验组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

试题分析:本题的选材来源于一篇有关鼠疫疫苗的研究文献,全文篇幅较长,且表述上比较专业晦涩,在试题编制时,选取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准的表述,摒弃大篇幅的实验分析表述,只选择能体现科学探究环节的内容进行设题,考查了控制变量,结果预测,误差控制、拟定探究计划等环节,并结合传染病与免疫相关内容,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