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再现了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表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源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源于西方近代启蒙哲学的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恩格斯的这部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简介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

“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尽管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但德国在哲学上“与时代保持在同等水平。

”因而,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过程。

恩格斯写作这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愿望。

马克思早年的一个愿望,就是阐述他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为此,他于1845年春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当时没打算发表,而是准备在《提纲》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详尽的阐述。

可是,此后马克思“没有过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便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

第二,为了批判一股错误思潮。

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用道德原则和观念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宣扬伦理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不可认识、也不能实现的彼岸世界,其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放弃社会主义。

这股思潮,引起了思想混乱,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

批判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恩格斯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
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

第二章,恩格斯主要考察了费尔巴哈哲学,指出了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前马克思主义
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三章,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写
于1886年,最初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
时代》杂志上。1888年恩格斯又作了进一步修改,并写了序言,同
时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附录,
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呢?他在1888年写的单行
观点,尤其是宗教伦理观方面的唯心主义杂质。

第四章,恩格斯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指出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产年革命以后德国理论界的状况,阐
明了哲学中的党性问题。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是理解本书内容必要
准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总论)
《费尔巴哈论》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 领会恩格斯是如何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基本内核,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认识哲学基本问题 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及其重 要基本原理。
《费尔巴哈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原理。恩格斯说,他在《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这两部书里
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列宁也指出,这两部
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1(费尔巴哈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1(费尔巴哈论)PPT课件
(一) 写本书的历史原因: 1.是为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
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 的关系。
2.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
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观点。
2
写作背景(为什么要写《费尔巴哈论》)
(二)写本书的现实原因:
1.当时的社会历史性也迫切需要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 关系作出正确的说明。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
写于1886年初 原文是德文
载于1886年《新时代》杂志第4、5期 1888年以单行本形式在斯图加特出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集》第21卷
Friedrich·Engels
1820.11~1895.8
1
写作背景(为什么要写《费尔巴哈论》)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
10
2.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质(第2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国社会历史发展 的特点和资产阶级的特性,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 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性。
一方面,黑格尔哲学具有唯心主义和保守的 特性,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德国的哲学革命与法国 的哲学革命遭遇不同。
4
这部著作共有四大部分,或者说是四章。
第一章 评述黑格尔哲学
这一章,主要是全面评述黑格尔哲学。恩格斯 在这一章里,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 其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 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之间的矛盾,说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 区别;论述了黑格尔哲学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 学出现的意义。

第二讲 哲学部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二讲 哲学部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新黑格尔主义:是一个复活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或宣 扬类似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19世纪下半 期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格林、 布拉德雷、鲍桑克、凯尔德等,美的罗伊斯等人。 20世纪上半期,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德国、意大利等 国的主要哲学流派,德国的主要代表有克罗齐、金 蒂雷等。 新黑格尔主义者不回避世界观的问题,即世界的本 质、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并大致模仿黑格尔模式对 这个问题作了公开的唯心主义回答。不过他们往往 又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涂上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历史背景 《终结》一书的写作,既有直接原因,又有
深刻的历史原因。恩格斯在序言中从三个方 面说明了写作的原因: 1、系统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的心愿。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 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的界限,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40多年 前的愿望。

2、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就是辩证法思想 (5段) 恩格斯说,根据黑格尔意见,现实性并不是某种社 会制度或政治制度在一切环境、一切时间所固有的 属性,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事物具有的 现实性、必然性也是不断发展的。 恩格斯做出结论: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前的一切现 实的东西,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一种新的赋予 生命力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 如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死亡,那就和平 代替,为旧的东西抵抗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 替。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巨著,实现了他们 的这个愿望。在这本书里,马克思、恩格斯 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而 且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点;不仅 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观点,而且 还批判了“真正社会主义”的反动谬论;不 仅叙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还 提出了他们基本已经形成的新的世界观。第 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制定和阐述了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费尔巴哈论》.ppt课件

《费尔巴哈论》.ppt课件
15
3.对待黑格尔哲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扬弃” 态度
“必须从它本来的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 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 式获得的新内容”。
“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 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 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 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 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 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这种感情:是 人生来就有的,是原来就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的,并不是从外部放置 进去的,这种人的内心的感情就是宗教。所以心——即人的感情,不 是宗教的形式,而是宗教的本质。
29
2.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哲学观点的批判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根本是两回事,费尔巴哈把 两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
是别的,只是一种上帝概念的必然结论和发挥。” 23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作了这 样的概括:
“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 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 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 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 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 义”。
1.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第一,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 “自然界从何而来呢?自然界来自自身,没有始端和终
端。”又说:“自然界这个无意识的实体……是第一性的 实体。”
第二,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第三,他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同一哲学的中心点,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讲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写于1886年,同年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杂志《新时代》的第4~5期上。

1888年出版单行本。

19世纪90年代初被译为俄文、保加利亚文和法文,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传入中国,曾出版过林超真、彭嘉生、张仲实等人的 6种译本。

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

1949年 9月北平解放社出版了张仲实重新校译的版本。

196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根据德文重新译校出版,并收入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这本著作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G.W.F.黑格尔、L.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

著作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中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们依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著作在分析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时,阐明了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但是黑格尔哲学。

“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不是他的方法,而是他的体系。

这决定了黑格尔不能从他的辩证方法中作出明确的革命结论。

著作分析了产生这一矛盾的阶级根源。

著作在评论费尔巴哈的哲学时,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立场。

指出,费尔巴哈承认“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

此外,还分析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揭示了费尔巴哈的以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为核心的历史唯心主义及其社会根源。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文版新)导读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文版新)导读1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
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 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 答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 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那种使世界成为绝 对观念的逐步实现的东西,这个绝对观念是从 来就存在的,是不依赖于世界并且先于世界而 在某处存在的;但是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 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这是十分明显的。同 样明显的是,在这里,要证明的东西已经默默 地包含在前提里面了。
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
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 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 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 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 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 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 面的现实多么矛盾。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 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 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 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这一发展使他在一定阶段上同自己的这位 先驱者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
他势所必然地终于认识到,黑格尔的“绝
对观念”之先于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前就 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不外是对世 界之外的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我们自 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 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 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 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 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 粹的唯物主义。
三、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出现
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实践需要,把大 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推回到英国和 法国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了。 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 这就一下子消除了这个矛盾。

最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最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2、错误:
(1)不符合哲学发展的事实 (2)不符合逻辑 (3)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3、原因 :对庸人的偏见做了不可饶恕的 让步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 自然科学前提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1)青年黑格尔派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真正结出果 实的派别 A、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世 界的本来面貌去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 的联系来把握事实 B 、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记:中国药典规定硭硝的内 服剂量不超过10克,超过这 个定量就会损害人体健康甚 至危及生命,这些甚至在医 学圣典《本草纲目》中都有 记载,而你给病人一开就是 几百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
胡:中国药典、《本草纲目》 根本不科学,都是胡说。硭 硝是个好东西,是个补药。 我的生命运动医学就是要整 个推翻《本草纲目》的伤寒 论。
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 教条。
密立根在做实验时选择数据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 “油滴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 1836倍,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 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哈夫特 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事隔60 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发表的58次 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 “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140次观测中挑 选出来的!他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 而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
1975年,物理学家约翰·麦克格维对16634名科学家及6475名 政治家的生日做了统计,结果表明他们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星座中, 而是平均分布于各个星座。
高格林的实验
把10位罪犯的出生时间寄给当地有声望的占星 术大家,不久得到准确的内容。其中一名亲手 杀害63名无辜者的马塞尔·彼蒂奥的评价是: “此人生在木星所在处女座,因而天性便对人 充满热情极富爱心。同时,此人必有聪明才智, 智慧过人,性情耿直,处事能力极强……他不 仅热爱财富,更热衷于公益事业,中感情而懂 回报,为了他人宁可牺牲自己……他热爱他的 家,是位优秀男人,其家常朋友庆贺、活动之 所。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25
(二)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和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分析了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自然观。
26
1、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批判唯心
主义和不可知论(1—8)
(1)内容
“全部哲学,特别是当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开 头)。
22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 最伟大的作家,是德国“狂飙突进” 的中坚,1775~1786他为 改良现 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 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 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 (马克思)。完成了《浮士德》等代 表作。
1888年,恩格斯作了进一 步修改,并补写了一篇序言, 以单行本出版。
3
一、《费尔巴哈论》 的写作原因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历史原因——全面系统说明马克思 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多年来的心愿
早在1845年他们二人就立下了一个共同 的心愿: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 典哲学之间的对立,把他们从前的哲学信 仰清算一下。
(2)根据
哲学基本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而是在远 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老问题了。“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象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 蒙味时代的狭隘而愚味的观念。” (2段)
27
(3)意义 第一方面,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试金石。
第二方面,即意识能否认识物质的 问题,也就是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12
1770年8月出生于德国的斯图 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 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 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 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 说。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 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 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 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 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 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 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①施达克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2-23段)

②施达克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错 误的(24-26段): 施达克把对理想目的的追求叫做唯心主义是不 符合哲学史事实的。(24段) 施达克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作为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符合逻辑的。(25段) 施达克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作为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26 段)
狄德罗
爱尔维修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②19世纪50年代德国庸俗唯物主义者的倒退 (15段) ③费尔巴哈未能克服旧唯物主义缺点的原因是 (16-21段)
a、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b、没有把唯物主义贯穿到历史领域 c、生活迫使他远离现实,过着孤寂的生活

费尔巴哈

4、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评价是错误的,其原 因在于他没有弄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22-28段)
即宗教感情; ②宗教的变迁决定了历史的变迁。
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进行了批判。
首先,关于宗教的本质,从以下三点进行
驳斥。 (1)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特别是两性之间 的感情是与人类共始终的。而性爱这种感 情则有历史性,它只是在近800年间才获得 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宗教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它 和感教 的关系,这是唯心主义的最后一招。
其次,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道德基础和
基本准则。 (1)追求幸福平等权利的实现,在现实 中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的。 (2)道德准则,在当时现实社会中,也 只能为资产阶级服务。 在对费尔巴哈伦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恩 格斯正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一 些基本观点: (1)道德有历史性; (2)道德有阶级性。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出现
(一)黑格尔哲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 1.黑格尔哲学的成就 (第十段) 2.黑格尔哲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 (第十 一段) (二)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1.黑格尔逝世后,黑格尔哲学分裂为两派: 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第十二段)
2.青年黑格尔派内部也有思想上的分歧 (第 十三段) 3.在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 唯物主义的道路 (第十四段) (三)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 1.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宣布了唯物主义的胜利 (第十五段) 2.费尔巴哈哲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第十六段) 3.费尔巴哈没有彻底克服黑格尔哲学(第十七 段) 4.费尔巴哈哲学以后也被时代抛弃了(第十八 段)
第四章
本章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章。在这 章里,恩格斯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 革命,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续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传统,创立了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 1.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费尔巴哈等青年黑 格尔派都没有走上彻底唯物主义道路(第一 段) 2.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才走上了彻底唯物主义 的道路,创立了一个新的唯物主义(第二段)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这个新的唯物主 义学派的特点(第三段)
马克思指出,“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 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 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 的最实际的呼声”。
我们正面临一个新旧全球化大转变的时代 。 新旧全球化时代的本性、结构与特点的差 异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新旧全球化时代的产业轴心从工业 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或知识文明,资本的知 识化或知本全球化正在取代资本全球化而成 为主要形态。 第二,在全球化结构构成内涵上,从“工 业文明——农业文明”两极结构转向“后工业 文明——工业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4)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和它的历史 地位
----“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第一个成就,在于它集以往哲学之大成,涉及到 广阔的领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大厦里面有 无数珍宝。
第二个成就,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建立包揽一切的体系是错误的。
24
4、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出现(11—18)
黑格尔 (1770-118331)
1、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2)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十九世纪的德国 ,哲学革命也作了政 治变革的先导。”(2段开头)
14
两个哲学革命的不同:
法国哲学革命
旗帜鲜明,而德国 哲学革命却是藏头缩尾、
掩掩盖盖的,它的革命
由此使得在两国哲学
革命中哲学家和哲学著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一点: 黑格尔并没有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 的”。(8段)。因为按照传统,哲 学家必然建立一个穷尽一切的绝对真 理的体系,黑格尔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20
(2)矛盾表现
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限发展 的,而他的体系则是唯心主义的,不是 事物的发展,而是“绝对观念”的发展, 而“绝对观念”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 是有一个终点。
主讲:李玉良
1
内容介绍 一、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 二、这部著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
什么? 三、学习这部著作有何意义?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 古典哲学的终结》
又称《费尔巴哈论》(以下 简称《终结》)。
恩格斯写于1886年,最初发 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杂 志《新时代》刊物上(第四 期·第五期)。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 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在他 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 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 唯物主义的缺陷。
1888年,恩格斯作了进一 步修改,并补写了一篇序言, 以单行本出版。
3
一、《费尔巴哈论》 的写作原因
4
(一)历史原因——全面系统说明马克思 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多年来的心愿
早在1845年他们二人就立下了一个共同 的心愿: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 典哲学之间的对立,把他们从前的哲学信 仰清算一下。
另一方面,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认 为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一切社会制度 都是发展变化的,他的体系却是反动的, 认为普鲁士王国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顶 点。
"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 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9段) 21
(3)矛盾根源
“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 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 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各自在自己 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 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发挥了黑 格尔的辩证法思想:①客 观世界是一个不断由低 级向高级无限发展的过 程; ②辩证的思维方法 是客观过程在头脑中的 反映;③辩证的发展观是 发展的绝对性和静止的 相对性的统一。
19
3、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体 系之间的矛盾(9—10段)
(1)指出体系和方法之间存在矛盾
内容隐藏在迂腐、
作的遭遇完全不同
晦涩的言词后面和
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
15
亨 利 希 ·海 涅 ( Heinrich Heine1797~1856) 德国著名民 主 诗 人。 1843年结 识 马克 思, 1848年患严重瘫痪症卧床直至逝 世。他在1843—1844写的《论德 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中, 称黑格尔是完成德国哲学革命的 最伟大的哲学家,论证了德国哲 学的发展是德国社会革命的一种 准备。
7
(三)直接原因——评述施达克论费 尔巴哈的书
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周刊《新时代》 编辑部请恩格斯评述施达克的《路 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
8
关于本书题名的理解:《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从本书的针 对性去理解
从德国古典哲学内部 两条路线斗争去理解
从马哲产生是哲 学史上的真正革
命去理解
他们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5
(二)理论原因——当时理论斗 争的需要
“马克思的世界观在德国和欧洲境界 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 找到了代表。”
在英国,出现了新黑格尔主义——宣 扬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
在德国,出现了新康德主义——
折衷主义。
6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十八世纪末到 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 格尔,创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唯一的 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德国古典哲 学的最后一个代表。
9
二、正文导读— 基本框架和内容解读
10
基本框架:
全书包括序言、正文 和附录三个部分,正文分 四章,全书共有99个自然 段。
11
(一)分析批判黑格尔哲学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黑格尔哲学 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阐述了德国古典 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 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分 析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同辩证法的 矛盾,概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12
1770年8月出生于德国的斯图 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 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 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 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 说。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 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 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 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 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 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 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16
2、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3— 7)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 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法哲学》序言,1821年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 性。”
——黑格尔 17
“凡是现存的,都是应 当灭亡的。”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 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 于它永远结束了人的思 维和行动力的一切结果 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22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 最伟大的作家,是德国“狂飙突进” 的中坚,1775~1786他为 改良现 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 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 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 (马克思)。完成了《浮士德》等代 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