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34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对点训练] 1.(2019·天津红桥区模拟)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 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胀”型危机得以缓解
栏目 导引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解析:选 C。“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的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带来了苏联的困难,
因此赫鲁晓夫开始改革传统“斯大林模式”,故 C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 生产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史学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争论 [观点一] 他(指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 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 响……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 20 世 纪 30 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伯顿·W·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栏目 导引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 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 企业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 生活。
栏目 导引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栏目 导引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者:庞友海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历史》2016年第04期【考情分析】这一专题高考考点密集,主要有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政策调整、罗斯福新政、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政策调整等。
从国家看,主要涉及美国、苏联和中国三个大国。
这些内容成为高考热点,一则反映创新这一时代主题;二则为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提供有益的经验或教训;三则渗透现代公民素养。
按新课标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2017年高考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确立过程;第二,从历史研究方法及生态史观的视角考查罗斯福新政、市场经济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将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联系,进行综合复习;第四,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联系;第五,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总结在应对国际问题方面的启示等。
【金题点睛】示例1 (2016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卷第31题)“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可推断出,当时的资金主要投资于生产性建设,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主要是投资于重工业建设,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均可排除。
【答案】A变式练习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中央多数领导人对如何建设新中国曾经有过很多论述。
大体的设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
下面与这一设想相悖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B.在农村开展生产互助合作运动C.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三大改造【解析】材料信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表明当时的设想是分两步走,即先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待物质财富丰富之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019高考历史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专题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
创新与调整
考纲要求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这种“独特实验”实际上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答案 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时期
核心考点 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调整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
“三夫” 时代
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
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3.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 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
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史料实证]
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 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他”指的是谁?
答案 赫鲁晓夫
归纳总结
答案
考点深化
1.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 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 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公开课-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考纲要求】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5、“斯大林模式” 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产销矛盾、供需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知识结构】
加深各国社会危机
角度及趋势: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角度看待,体现了多 元文明模式并存的趋势。 启示: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科学发展);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Hale Waihona Puke 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4)1928年,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 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 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 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 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 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 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 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 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2、苏联(俄)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1)、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次尝试探索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利用市场机制、商品 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 (3)不同结果:前者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国内战争 结束后引发政治经济危机;后者恢复了经济,巩固 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时空坐标】10.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一、知识梳理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
②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③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①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市崩溃。
②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3)影响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它们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4)胡佛政府的措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断恶化。
2.罗斯福新政(1)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及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2)特点: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①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等。
②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③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④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⑤社会立法: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4)影响①直接影响: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改善。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③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重点剖析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历程
自由资本主义:18C60年代,工业革命, 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产阶级要求自 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资本 主义发展。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0C初,二次工业革 命后,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企业形成股份 公司,竞争激烈,企业合并,私人垄断组 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基础,左右 国家政权,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美国(国垄资义的发展) 二战后—20C70:美国经济发展“黄金时期”
肯尼迪“新边疆”、约翰逊“伟大社会” 大规模 财政赤字,适度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
20C70:出现“滞涨”经济增长停滞且通货膨 胀
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出现“滞涨”,尼克松、 福特、卡特政府都无法摆脱“滞涨”,凯恩斯主义 20C80:里根上台,实行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理论解决“滞涨” 失灵。 问题(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
评价: ①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政权; ②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 了积极性,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 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 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一、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2、1921—1928年:新经济政策政策 原因: ①、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②、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 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二战后)
通过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建设福利国家, 用财政、税收、价格手段,提高国有企业比重, 制定经济计划。 ——“计划指导型”经
济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二战 后) 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 “社会市场经济”。 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成为西欧经济“火车 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网络构建: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知识整合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1. 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这反映了罗斯福( )A .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B .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 .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解析:选C 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A 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调整,故B 项错误;据材料中“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分配”等可知是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并非主张推行,故D 项错误。
二、中外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2.世界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 解析】 由材料信息“ ‘ 一 五’ 计划” “ 住宅建
设 …… 比重不断减少 ” “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 资 ……受到抑制” 等可推断 } f J , 当时的资金 主
要 投 资 于生 产 性 建 设 , 根 据 当时 中 国 的实 际 , 主 要 是 投 资 于重 工 业 建设 , A项 符 合 题 意 ; B、
确立过程 ; 第二 , 从历史研究方法及生态史观
的视角考查 罗斯福新政 、 市场经济及 战后资本
主 义 的新 变化 ; 第三 , 将 罗 斯福 新 政 、 新 经 济政
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 要经过一个相 当长的新 民
主 主 义 建 设 时期 。下 面 与 这 一 设 想 相 悖 的是
( )
体化为开端 , 以 实现 经 济 一 体 化 乃 至 政 治 、
安全 、 军 事 一 体 化 为 目标 , 而 石 油 输 出 国组 织 不 是 区域 一体 化 经济 组 织 , 它 只是 协 调 和统 一 成 员 国 的石 油政 策 , 维 护各 自和共 同利 益 的 国 际组织 , 成 员 国 之 间 的合 作 仅 仅局 限 于石 油 , 和 亚 太经 合 组 织 、 欧盟 、 东 盟 有本 质 区别 , D项
推 动 上 表 所 列 国 际组 织 出现 的 主要 因 素
是( )
A. 发 达 国家经 济 高速 增 长 造 成 的资 源 紧缺
B. 新 兴 独 立 国 家 应 对 不 利 的 国 际 经 济
秩序
A. 世界 各 国经济 相互依 赖加 深 B. 经济 一体 化进 程加 快 C . 区域 经济 集 团化趋 势加 强 D. 国际 贸易超 过各 国的生产
错误 。
教案--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考纲要求】: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5、“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整体感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后~20世纪20、30年代)。
(2)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20世纪30年代)。
(3)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二战后~70年代初)。
(4)美国等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苏联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中国的探索:20世纪50~70年代借鉴苏联经验,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78年后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结构】【能力提升】 (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主要原因: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使金融市场混乱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二)、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2、特点:“政府干预经济”,同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0世纪上半期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目的、内容、特点、作用、经济运行机制、实质) 2、新经济政策的“新”之处 3、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是什么? 4、如何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与调整
复习本单元应抓住一条线索,明确两个关键词
一条线索: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
②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 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 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每点3分)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 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 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 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 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 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 变”。(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 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 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 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 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 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 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 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 向工业。”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 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 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 设产生了不利影响。(1分)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社会主义也应有 市场调节(1分)。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 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 了经济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1 分)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 以有计划。(1分)。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课件
详细描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在20世纪30年 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政府通过宏观干 预和调节来弥补市场失灵和解决经济 危机。
03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 调整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 济增长。通过增加政府开支、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增加总需求,以克服经 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重视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和谐共生。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 采取措施来调节和稳定经济。
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许多国家摆脱了 经济困境,但其长期实施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如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新自由主 义
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它强调私有 化、自由化和全球化,认为这是促进经 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作与交流。
对未来的启示
持续创新
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资本 主义经济体制需要持续创新和调整, 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关注民生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关注民生 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 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经济挑战,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 国际经济秩序。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呈现出新的特 点和发展趋势。
02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 演变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总结词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自由竞 争为特征,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详细描述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 为基础,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取利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较少,经济运行高度自由。
专题十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精PPT186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专题十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精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专题十三现代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时空坐标■知识线索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线索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必备知识§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一、俄国十月革命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巩固政权的措施:①政治:通过《告工人、士兵与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②外交:通过《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退出世界大战,并建议各国立即停战;③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土地及生产工具给劳动者使用;④组织:选举产生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初步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阶 段 特 征 原 因 表 现 二战结束 快速增长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的 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 至70年代 黄金时期 推动;延续并发展了罗斯福新政 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产 初 的社会福利政策; 业应运而生
20世纪70 “滞胀” 年代 20世纪80 复苏 年代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发展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探究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对当今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 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 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 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20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 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 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1)运用材料一中相关观点论证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变强的内外因素。(6分)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 的发展道路与近代西方发展有何相似特征。(4分) (1)因素:①新航路开辟,英国处在大西洋贸易中心位置,便于殖民贸易和扩张;②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保护海外贸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拥有强大海军, 展开殖民掠夺和战争,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奠定殖民霸权;④国家支持的圈地 运动,积累了资本和提供了廉价劳动力。(6分)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特征:国家干预、贸易保护等特征。(4分)
专题十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 基础知识:必修二第14、15、16、17、18、19Fra bibliotek • 具体知识点:
•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新政在资本主义 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主要表现以及作用 •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 5、“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 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 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 7、20世纪50~70年代借鉴苏联经验,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8、78年后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 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 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 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 (2)材料二运用了什么方法分析评价中美两国改革?材料中美国和中国 的“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分别指什么?(4分)据所学知识归纳指 出中美两国是如何克服“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使单纯的制度趋 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4分) • (2)对比分析法(或综合分析法)。 • 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 • 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 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 1、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凯恩斯主义”盛行 • 2、福利国家制度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形成 • 3、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服务业) • 4、“新经济”崛起 (知识经济+信息技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 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是 •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 • • • • • • • • • • • •
考点一:调整和创新的历程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重商主义政策(16---18世纪)。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后~20世纪20、30年代)。 (2)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20世纪30年代)。 (3)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二战后~70年代初)。 (4)美国等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苏联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 (2)中国的探索: 20世纪50~70年代借鉴苏联经验,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78年后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美国最重要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 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91年4月17日,首破3000点,然后持续10 年一路涨到2000年1月14日11723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 B.证券市场失去管制,股票投机猖獗 • C.“新经济”持续增长 D.“911”事件的刺激 • 3、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 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 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 施的特点是 • A自由放任 B仅仅保护农业 • C调整劳资关系 D国家干预经济
• 材料三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 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 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 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 式等。 ——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对当今世界发展模式看待的角度及趋势。(2分) • (3)角度及趋势: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待,体现 了多元文明模式并存的趋势。(2分) • (4)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要勇于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任何制度都要通过改革才能逐步完 善。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和执政党的自身 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人类文明进步 的模式是多元的。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手段可以互相借鉴。
20世纪90 繁荣 年代
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推行扩 供给超过需求,失业率和通货膨 张政策;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基 胀居高不下 本矛盾的影响。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在里根执政的第二个任期,经济 出现了低速的持续增长。 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 1991年-2000年12月出现了历史 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知识经 上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济;互联网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1998年联邦政府实现了自1956年 趋势加强。 以来的首次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