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中国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文献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标中国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包括文献学基础知识、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主要文献类型简介等多个板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养:1.能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与方法。
2.能够科学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提高利用数据库和工具书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提升撰写专题论文的能力。
4.通过阅读古典文献相关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
5.培养和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献的认识、接受和传承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1.文献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内容:(1)学习文献及文献学的概念。
(2)文献的载体(3)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4)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2.重、难点提示重点:文献的形成难点:在于文献学的载体、流布第二章文献的版本(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1.教学内容:(1)版本的含义以及版本的各种类型;(2)“善本”的界义及版本的鉴定方法。
2.重、难点提示重点在于版本及鉴定方法,难点在于版本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文献的校勘(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1.教学内容:(1)文献讹误的类型(2)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3)校书的主要方法2.重、难点提示重点在于掌握校对书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鉴别文献中的讹误。
中国古典文献学大纲doc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经、史、子、集传统四部分类法从产生到确立的过程以及历代目录学的演变。
重点:从《七略》到《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法。
难点: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辑佚要点
广泛网罗佚文 删除伪、无用的材料 精密考订(考作者、辨体裁、查出处、订误字) 合理编排
辑佚本的评价标准
完备、可靠、精审、注明出处 体例完善
(2)校勘
校勘的功用:
便利读书治学 有裨文献整理 疏通文字词义
校勘的对象:
误字 脱文 衍文 错位
查找诗文词曲篇目
查找论文资料:语言 文学艺术 历史地理
查找诗文字句和词语典故 字句索引 字词典 类书
查找人物传记资料:人名词典 传记资料索引 年谱 方志 家谱
查找典章制度
十通 会要 职官表 避讳制度及有关工具书
查找地理资料
地名词典、历史地图及其他 全国性地理志 正史地理志 地方志
(1)经部 、正义、传、笺、疏)
章炳麟《群经新疏》及子目
朱彝尊的《经义考》
经部书与文学的关系
(2)史部
史部与文学的关系
历史著作的体裁:记事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史部文献的类别
史部要集简介(纪传体:《二十五史》、《清史稿》、《二十五史补编》.国别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3)子部
子部百家的兴起及其成书
子部文献的特点
子部书的部类及数量
子部书与文学的关系
子部要籍简介:《百子全书》〈诸子集成〉〈新诸子集成〉
(4) 集部
集部的类别
集部的编纂
集部的数量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标准)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古典文献学英文名称: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Documents 课程代码:0124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51学时(理论讲授51学时)适用专业:编辑出版学制订人:姚倩制订日期: 2007年2月27日审核人:周霞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古典文献学包括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亦是掌握现代编辑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知识,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得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或者产生深入研究的兴趣、读研考博,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课程目的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籍的编纂体例、目录、分类、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同时,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文献、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理论讲授3学时)讲授内容:一、文献(一)古代关于“文献”的记载:(二)“文献”古义与今义的区别:(三)不同学科对“文献”的理解(四)文献学中的“文献”定义(五)文献的功能(六)文献工作二、文献学(一)文献学的形成(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三)文献学的构成三、古典文献学(一)古典文献范围(二)古典文献内容(三)古典文献学内容与方法(四)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重点:重点掌握什么是文献?文献的古义与今义?什么是文献学?什么是古典文献学?为什么要学习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一门专业知识课。
内容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文献学知识,书中内容包括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类书与从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等。
1.设计思路:资料是研究的根底,中国古典文献学旨在教授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的必备技能。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按照杜泽逊先生的《文献学概要》,先后讲解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类书与丛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等章节。
另外,由于文献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因而木课程的局部课程用于实践。
其中,除了安排课堂上的学生练习之外,另安排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了解《中华再造善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影印本等文献资料。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开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并能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
同时在引用文献时具有严谨的态度。
三、学习要求(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局部。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局部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目录《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1)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先秦的语言研究 (3)第六节先秦时代的文字研究 (3)第三章两汉语言学 (4)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 (5)第五章隋唐宋语言学 (6)第六章元明语言学 (8)第七章清代语言学 (9)《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时: 36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是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从事文史研究、语文教学等教学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
中国语言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程,是为了对语言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做到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为建立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学科学体系服务。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课程性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在本质上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实用性很强。
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后续课程,也是从事文史研究、语文教学等教学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这门的学习就是要打开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宝库,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科学地揭示中国自古以来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规律,做到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和气派的语言学科学体系。
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语言学的未来走向有一定认识,以期达到对语言学有一总体把握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语言学。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能够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能够做到古为今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语言学术史观问题;2.了解如何处理好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的五种关系;3.掌握中西古代语言学的异同。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611020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之一,是历来备受重视的传统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历代学者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编纂、释读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古文献整理和研究的经验,为本学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已形成比较完密的学科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献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学习前人对知识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的经验,以提高读书向学的自觉和效率。
初识从事古籍整理的门径,训练文字处理技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接轨已呈必然之势,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又要架起古今交融的桥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一、基本内容和要求:导论1、“文献”与“古典文献学”2、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3、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一、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2、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3、古典文献的类型二、古典文献的目录1、目录与目录学2、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3、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4、古代目录书的类别5、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三、古典文献的版本1、版本的源流及名称2、版本的类别3、版本的鉴别与选择四、古典文献的校勘1、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2、校勘的资料3、校勘的方法4、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五、古典文献的辨伪1、古典文献中的伪书2、古典文献的辨伪3、伪书存在的价值六、古典文献的辑佚1、古典文献的亡佚2、辑佚的基本问题3、辑佚的基本方法七、古典文献的标点1、标点致误的原因2、标点的方法八、古典文献的注译1、注释的内容与方法2、翻译的方法和要求九、古典文献的检索1、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2、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实践性,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操作能力,兼顾古籍整理和日常学习、工作文献资料一般处理两方面。
文献学 教学大纲
文献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70132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文献学/ Bibli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要》,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陶敏:《中国古典文献学》,岳麓书社2014年。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是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继续深入学习研究汉语言文字学和古代文学、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基础课程和重要工具。
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等课程相辅相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深入学习研究古代语言、文学和文化必须具备的文献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古文献的载体、体裁、体例及体式以及目录、版本、校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学会整理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能熟料地检索、查寻和处理文献资料,更好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史等的学习与研究服务。
3.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等形式,将作业测评、论文、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型的全过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32时)
中国古典文献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周学时2,学分数2。
主要讲授内容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概念、文献的形态、分类、流布、藏佚、目录、版本、校勘、文献利用相关专题。
二、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打好文献学基础。
三、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以文献调研为辅。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教学时数3)一、“文献”原始及其含义“文”“献”文献定义文献与文化二、中国古代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三、文献学及其本质文献学即类求书,因书究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围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方法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文献?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学?2、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何在?第二章文献的载体形态与装潢样式(教学时数3) 一、文献的形态甲骨青铜石刻竹木缣帛纸张二、纸质文献的装潢样式方式纸的发明印刷术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古籍的装帧版式▲复习思考题1、中国古典文献主要有哪些形态?2、中国古典文献有哪些书写方式?3、了解纸质文献的装潢样式。
第三章文献的产生、流布与藏佚(教学时数5) 一、文献的产生方式著作编述抄纂二、文献的撰著体例书名篇题署名三、文献的流布讲唱镌刻抄写印刷四、历代官府藏书与散佚收藏概况兵燹水火中的散佚五、历代私家藏书著名藏书家文人藏书的意义六、文献聚散与文化传承先秦文献的形成与传播汉代学术六朝文献藏佚与文化▲复习思考题1、文献的著作、编述、抄纂之区别何在?各举3部文献为例。
1、古代君王在文献流布与藏佚中体现了怎样的角色?2、秦始皇焚书对汉代学术有什么影响?第四章文献目录学(教学时数8)一、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产生目录的著录目录学定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二、文献目录的分类沿革四分法的逐步确立四分法确立后的内部调整目录分类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三、文献目录的著录事项书名篇卷版本真伪存佚提要大小序撰人四、文献目录的类型综合目录:公藏目录私藏目录史志目录联合目录专门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目录学的关键在辨章学术和考镜源流?2、目录提要一般包括哪些内容?3、“楚辞”文献在目录学中有何特殊性?4、选择一个时段,分析文学发展演变与目录学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9月《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编号:010131009总学时:36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教学目的与任务1.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
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
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
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人文审美素质,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国际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作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限选),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条线索组织起来:其一,是按照历史线索,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理论家逐一展开阐释和讲解;其二,注重中国古代文论概念史的线索梳理。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和学习,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扎实的古典文学理论功底,增强他们的国学基础,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从理论角度认识文学,理解文学现象和作品。
2.设计思路:“中国古代文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限选),是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课程,因此本课程内容按照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公认的阶段,分四部分展开讲解。
这四部分分别是: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再按照先综述,再分章节讲解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具体展开分为12章,他们分别是: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和先秦文学观念萌芽第二章:先秦儒家文学观念第三章:先秦道家文学观念第四章:两汉文论及围绕《楚辞》展开的文学批评活动第五章:魏晋文论发展第六章: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第七章:钟嵘及其《诗品》第八章:唐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具体目标有:1.1在知识层面,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并继承我国古代文论遗产,弘扬民族文化;1.2在技能层面,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利用古代文论知识对文学现象及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1.3在态度层面,通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进行理论思维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和态度对待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三、学习要求1.最低学习要求:- 1 -1.1学习好理论知识模块,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家的思想,有系统的把握和了解。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英文名称:Classic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课程代码:011301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修订人:袁愈宗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审核人:陈雪军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它与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共同构成文艺学学科和文学概论课程的三大基础课程群。
(二)课程目的中国古代文论主要是以中国关于文学理论的文字材料为对象,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中国古人对文学的认识和看法,阐释古人提出的文学理论范畴、术语,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
本课程具体达到目标是:1.了解中国文学理论历史发展的线索;2.理解中国重要的文论范畴、术语和命题;3.体悟中国古代文论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4.在积累一定的古文论知识基础上,对古代文论的现代性做出思考。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文学观念(6学时)本章重在介绍儒家和道家的文论思想,使学生对先秦文论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讲授内容:1.孔子的文论思想。
2.孟子的文论思想。
3.荀子的文论思想。
4.先秦道家的文论思想。
第二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4学时)本章重点在于介绍经学语境下的文论思想。
讲授内容:1.《乐记》与《毛诗序》。
2.司马迁、班固的文学思想。
3.扬雄的文学思想。
4.王充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8学时)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此时期各文论家的重要命题,难点是把握刘勰《文心雕龙》结构体系、思想内容。
讲授内容:1.曹丕的《典论·论文》。
2.陆机的《文赋》。
3.刘勰的《文心雕龙》。
4.钟嵘的《诗品》。
第四章隋唐五代的文学理论(4学时)讲授内容:1.皎然的《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9月《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编号:010131009总学时:36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教学目的与任务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
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
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
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人文审美素质,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国际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导论第一节“文献”与“古典文献学第二节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第三节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教学重点:文献的古义与今义;文献学的定义;古典文献学的定义与范畴;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时代划分与概况。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文献定义,掌握文献的古义与今义,熟悉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分期与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载体的文献的形成与发展;与文献载体形成的有关要素。
掌握总集、别集、丛书、类书等不同文献类型的定义、功能、种类及编排体例与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古典文献载体的时代演变;古典文献类型的划分与各类型的特点;古代工具书的编排体例与查检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献载体的各种类型,理解文献载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各载体的各种特点;理清古典文献从口头传抄到书面传抄的脉络;明确区分古典文献的不同类型并明了每一类型的特点。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第二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第三节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第四节古代目录书的类别第五节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目录之定义与基本结构;中国古典文献目录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成果;古代目录分类方法的演变;“六分法”与“四分法”;古代目录书的基本类别。
教学难点: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具体内容;如何利用四部分类法查找文献;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目录学著作为学习和研究服务。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目录学的悠久历史与主要成就,了解古典目录的分类与沿革,认识掌握目录学是治学的重要门径,学会如何利用目录学著作以及图书目录来治学。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第一节版本的源流及名称第二节版本的类别第三节纸书的装式第四节版本的鉴别与选择教学重点:什么是版本与版本学;版本学具备哪些功用;中国古籍版本的类别与纸书样式;古籍版本鉴别与选择。
教学难点:中国纸书装帧形式的演变与各种形式的特点;如何依据版本形式、书籍内容和前人研究成果鉴别与选择中国古籍版本。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籍版本的源流与版本的重要性,认识古籍版本的类别与纸书的不同装帧样式,分清不同类别版本的特点和各种纸书装帧的优缺点,初步掌握版本鉴别与选择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第二节校勘的资料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教学重点:校勘的定义与范畴;古籍校勘的必要性;中国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主要类型;校勘所依据的资料;古典文献校勘的主要方法与处理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掌握中国古典文献校勘的不同方法;对古典文献校勘的实践操作。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原因及错误类型;了解校勘所依据的主要资料类型;掌握校勘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校勘成果的不同处理形式;能够针对部分古典文献进行简单的校勘实践操作。
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第一节古文献中的伪书第二节古典文献的辨伪第三节辨伪活动的历史第四节伪书存在的价值教学重点:伪书及中国古典文献中伪书产生的原因;中国古籍辨伪活动的历史分期以及主要成果;辨伪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中国古籍辨伪活动的历史以及主要成果;古籍辨伪的基本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中的伪书及其产生原因,了解中国古代文献辨伪工作的主要成果,了解辨伪的意义并初步掌握辨伪的方法。
认识历代伪书存在的价值。
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古典文献的亡佚第二节辑佚的基本问题第三节辑佚的基本方法第四节历代辑佚工作概述教学重点: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涵义;历代文献散佚的情况及原因;辑佚工作的标准、程序及资料准备;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历代辑佚工作的成就与评价。
教学难点:古籍辑佚的基本方法;历代辑佚工作概述。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散佚的主要原因,了解有关辑佚的涵义、范畴、标准、程序、影响因素、知识储备等基本问题。
掌握辑佚的基本方法。
了解历代辑佚的主要成果。
第七章古典文献的标点第一节从句读到标点第二节古籍标点致误原因第三节标点方法举要教学重点:中国古典文献标点方法的演变;古籍标点致误的原因;古籍标点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古籍标点的主要方法。
文献断句、标点的实践操作。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中国古代句读到现代标点的演变,认识古典文献标点致误的诸种原因。
掌握古籍标点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段、一篇古代文献进行正确合理的标点操作。
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译第一节注释的内容及其原理第二节注释的名类及其术语第三节古文今译教学重点:中国古典文献注释的基本内容;中国古典文献注释的基本名类术语;古文今译的基本方法与标准、要求。
教学难点:古籍注释与翻译的基本方法;古文今译的标准;古文注释与翻译练习。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注释的源流及注释的内容,认识古书注释的基本名类术语。
认识掌握古文今译的标准和基本方法及要求。
能够对一段或几段古籍中摘出的文字进行基本合理的注释及翻译。
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第一节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第二节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教学重点:纸质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途径与注意事项。
电子文献检索的内容、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纸质文献检索和电子文献检索的具体操作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纸质文献的基本检索方法与途径,认识掌握现代电子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能够具体操作完成并应用于学术研究的实践中。
第十章出土文献的整理第一节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第二节简帛文献第三节敦煌文献第四节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教学重点:出土文献的主要类别与目前出土文献整理的概况;简帛文献与敦煌文献概况。
教学难点: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出土文献的主要类别和基本整理方法,了解简帛文献与敦煌文献的概况。
认识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总学时:36考查。
平时成绩占80%(作业、考勤、提问等),期末成绩占20%。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本专业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的基础,它在中文类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是在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基础课、工具课,对于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训诂学、汉字学等课程是必要的补充,对今后的读书、工作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七、教材与参考书选用教材:《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参考书目:1.《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1998年版2.《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4.《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版。
5.《中国文献学》,王则远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6.《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孙钦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导读法授课,并配合大量的课件、视频讲座,使学生对古典文献学有较为全面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结合一定的课堂实践与课下作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