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

合集下载

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转山转水转佛塔—五台山游记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求来世,只愿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平安、健康、快乐!------题记这不是第一次去五台山了,第一次去五台山是在1998年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的。

那时候还小,在脑海里对五台山的印象,只是记得五台山经常会下雨,在蓝蓝的五台山天空上,总会出现美丽的彩虹,看到都会觉得心情很好。

还记得有很高很高的台阶,当时是坐缆车上去的,第一次坐缆车,所以觉得又兴奋又好玩。

更多的印象就是五台有好多好多的寺庙,寺庙还弥漫着香火的味道…这第二次去五台山,是在2014年国庆期间,和单位同事一起去的。

每次登上五台山,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羁的人,对佛的敬畏也月油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会收敛,这或许就是五台山的独特魅力吧。

第一天快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五台山,吃过午饭后,没有休息便跟着导游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

第一天,我们游览了大雄宝殿、显通寺、普化寺等,一路听着导游的讲解,让我们对五台山有了更深的了解,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知晓的知识。

让我明白了寺与庙的区别,供奉头上戴的佛像叫庙,供奉光头的佛像叫寺。

让我懂得了大朝台与小朝台的意思,大朝台是五台山的五座台顶的寺庙中朝拜的五种不同的文殊菩萨,分散在五个台顶,需要分别朝拜。

而小朝台是指在台怀镇的黛螺顶上朝拜,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都集中塑造在了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全部朝拜五尊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想要智慧和学问的一定要来朝拜哦。

第一天就跟着导游的讲解游览五台山,并且学到很多很多寺庙的学问,受益匪浅…此次去五台山的初衷很单纯也很俗,都说五台山的五爷庙是最灵的,有求必应。

所以,除了给家人求平安求健康外,我们三个单身姑娘,当然是要去求求姻缘啦!哈哈…五爷庙是去五台山的第二日清晨。

为显虔诚,去五爷庙上香许愿的我们起了个大早,5点就集合前往了。

五爷庙内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向西建筑名为文殊殿,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

初二作文五台山游记_作文550字_游记作文_

初二作文五台山游记_作文550字_游记作文_

初二作文五台山游记五台山你去过吗?把它的风景描写下来吧,下面一起随小编欣赏一下初二五台山游记作文范文吧!初二作文五台山游记范文1: 卧游五台山记得初到五台山,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柔与刚的结合,也就如此,我从心底里热爱着它。

初春,似一位顽皮的小孩,又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

呵呵,这儿摘一朵红花,那儿摘一朵蓝花,兴致勃勃地奔向大地母亲,为她装饰,为她撷上最幸福的花朵;又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安静地张望着大地,还时不时柔情的打扮着自己。

盛夏,耳边传来的是幽幽的山谷鸟语。

鸟儿们快乐地飞翔在五台山的腰间,乐得她合不拢嘴。

她们仿佛在说:“台山姐姐给我们跳支舞吧!”台山红着脸说:“那你们可要给我伴舞哦!”好一座柔情的五台山,大家可别忘了它可是刚柔并济的哦!后秋,满山的枫树为台山披上了黄金的衣裳,他回顾着那段红色的历史,不禁落泪了,“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些残酷的腥杀场面她都经历了,能不这样吗?但她还是挺过来了,坚强地为人类展示着自己那永不凋谢的灵魂,它正豪迈地迈入世界。

初冬,台山披上了厚厚的白棉袄,熟睡着。

时不时睁开惺忪的眼睛,张望着大地,然后又欣然入睡。

曾经,武松大闹五台山,那场面五台山一定看着,就这样,历史铸就了一个英雄。

这就是他的刚强。

审遗的成功让我更加热爱它了,去欣赏它,发现它,它也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它的千古历史,也将永远被载入史册五台山,请允许我为您吟唱一首赞诗,发自内心的高歌:雄鹰展翅翱翔伟业从此发扬五台雄雄崛起山显不败之毅初二作文五台山游记范文2:五台山游记我和妈妈去五台山旅游。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坐了一夜的汽车,窗外漆黑一片,我睡了一路。

天亮了,我醒来一看,哇!雄伟壮观的高山展现在我面前。

五台山到了!我们去了许多寺庙,有万佛阁、菩萨顶、显通寺、镇海寺等等。

听导游说,五台山在唐代有300多座寺庙呢!现在有100多座。

进了寺庙,人们都拿着香,虔诚地拜佛,让佛祖保佑他们。

我也拜了很多佛。

印象最深的是菩萨顶前的108节台阶,走一个台阶抛掉一个烦恼,不能回头。

五台山旅行作文

五台山旅行作文

五台山旅行作文五台山旅行嗨朋友们,你们知道最近我去了一个什么地方嘛?可不就是那座气势磅礴、云雾环绕的名山五台山啦!不得不说,穷极一生都很难有机会亲眼目睹如此宏伟壮阔的自然景观了,整个过程真是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令人难忘的印象和体会。

五台山之行就像是人生中一次短暂却独特的体验,无论是眼前的景色还是内心的感受,都与我曾经经历过的大不相同。

当飞机徐徐降落在距离五台县不远的小机场时,隔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青翠的群山在眼前一览无余地展开。

那些连绵不断的山脉好像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一般,素朴的线条在目之所及的地平线上起伏纵横。

很快,我们也步入了那山间的深谷小径之中。

虽然是立夏时节,但山间的气候却凉爽宜人,连阵阵微风拂面都带着清凉的气息。

漫步于林间小路,古老扭曲的松树生机盎然,枝干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参天大树与阳光遮掩间投下层层树影,未免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时不时还会有几声鸟啭从高高的枝头传来,分外清脆悦耳。

只循着山路一路前行,最初看到的就是香火缭绕的红云绿云寺了。

庙宇依山而建,园中苍松翠柏翡翠常青,高大古朴的建筑轮廓在树影间若隐若现。

站在香案前,我定神闭目,只觉得香烟袅袅升起,环绕四周的是浓郁清幽的檀香气息,那份东方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霎时心境平和。

继而沿着山路继续攀登而上,会看到不少被笼罩在云雾缭绕中的奇峰古刹。

云海之上的山峰好似漂浮在空中的仙境,云雾轻拂飘渺,偶尔会看到一两座千年古刹若隐若现,引人遐思。

当把目光投向远方,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一层层叠叠压在视野尽头,如同一幅迷蒙大气的写意山水画般,朦胧而有着独特的美感。

就这样一路上,我的目光所及,处处都是震撼心灵的云山景观。

时而是个锥形的怪石峰从云海中探出半个身子,时而是座像极了狮子的山峰傲然雄踞于山麓。

有的山峰被一层薄雾犹如披了层轻纱,在朝阳映照下散发出柔和朦胧的光晕,别有一番韵味。

儒道释三教在这里交融渗透,祥和自然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山野之间。

老师的游记文章探访五台山

老师的游记文章探访五台山

老师的游记文章探访五台山山西有河,名曰通天河,有山名曰灵山,很有些奇幻。

今年开车去了五台山,我既非信徒,也非居士,只是一名游客,来探访传统文化。

五台山传说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菩萨行到五台山,看五台山很干很热,寸草不生,把龙王的歇凉的石头拿到了五台山,布雨回来的五条小龙不见了歇凉石,跑去大闹,被菩萨制服,封到五座峰顶,龙五爷本事大,脾气大,爱热闹喜欢听戏,有求必应,所以来者甚多,早上7点上山,五爷庙便排起了长龙,庙前的香火旺盛,白烟腾起,蔚为壮观。

相传,五台县县长到五爷庙,找到主持说:县里面工资发不下来了,主持随便指了两个功德箱,这两个你拿回去,够给全县工作人员发两个月工资。

仅仅一天,也仅仅是其中的两个功德箱,可以窥测到善男信女的狂热。

还听来一个故事,一个校长到庙里来,求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好,从五爷庙回去没多久,久婚不孕的女儿怀孕了。

五爷庙,几乎成为一个文化的极致。

佛教的神奇在于高僧的长寿、开示与舍利子。

三尊大佛,一曰往生佛,一曰现在佛,一曰未来佛。

现在的世界是遗憾,堪忍。

未来佛弥勒“张海口化痴呆慈无能助,提布袋笑盈腮法难宣言。

”接纳行脚僧三日,一日矜持,二日克制,三日人便原形毕露,生嗔。

家里待客也不能超过三日。

五个峰顶没有很强的商业气,但时间紧迫,我们没有去。

山西有河,名曰通天河,有山名曰灵山,很有些奇幻。

今年开车去了五台山,我既非信徒,也非居士,只是一名游客,来探访传统文化。

五台山传说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菩萨行到五台山,看五台山很干很热,寸草不生,把龙王的歇凉的石头拿到了五台山,布雨回来的五条小龙不见了歇凉石,跑去大闹,被菩萨制服,封到五座峰顶,龙五爷本事大,脾气大,爱热闹喜欢听戏,有求必应,所以来者甚多,早上7点上山,五爷庙便排起了长龙,庙前的香火旺盛,白烟腾起,蔚为壮观。

相传,五台县县长到五爷庙,找到主持说:县里面工资发不下来了,主持随便指了两个功德箱,这两个你拿回去,够给全县工作人员发两个月工资。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山顶随处种麦。

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

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原指火燃极旺,此指日炽,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

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

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门,大为叹惋。

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

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qiè满足所望。

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

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

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

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yù门坎,水从坳中斜下。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

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

初九日出来南山。

大溪从山中俱来者,别而西去。

余北驰平陆中,盼外界之山,低不及台山十之四,其长氤氲例如垣矮墙,东带平邢,西直奔雁门,斜而径者十五里。

北返山麓,涧沙河,即为为沙河堡。

依山瞰上涌,砖�L低整。

由堡西北七十里,出来小石口,为大同西道;直北六十里,出来北路口,为大同东道。

余从堡后登山,东北数里,至峡口,存有水自北而南,即为投注沙河者也。

循水入峡,与流屈曲,荒谷绝人。

数里,义兴寨。

数里,朱家坊。

又数里,至葫芦嘴。

舍涧登山,循嘴而上,地柳巴希夫卡坞四周低中央凹陷的地方,溪流北行,为浑源界。

又数里,为土岭,回去州尚六十里,西南回去沙河,共五十里矣,遂终了定居居民同姓家。

初十日循南来之涧北去三里,有涧自西来合,共东北折而去。

余溯西涧入,又一涧自北来,遂从其西登岭,道甚峻。

北向直上者六七里,西转,又北跻而上者五六里,登峰两重,造其巅,是名箭�m岭。

自沙河登山涉润,飞过山谷,所值皆土魁土堆荒阜;自将至此而忽之乐穹窿,然岭南犹复阿蒙也。

一逾岭北,瞰东西峰连壁�P同颓,翠蜚飞丹流。

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一棵;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合锦。

石得树而嵯峨倾嵌者,幕全面覆盖以藻绘文采而愈雷;树得石而平铺好像蟠伸展者,缘以杂乱而尤古。

如此五十里,直下至阮大土山底,则奔泉一壑,自南注北,遂与之俱出坞口,是名龙峪口,堡临之。

村居颇盛,皆植梅杏,成林蔽麓。

既出谷,复得平陆。

其北又有外界山环之,长亦自东而西,东去浑源州三十里,西去应州七十里。

龙峪之临外界,高卑远近,一如东底山之视沙河峡口诸山也。

于是沿山东向,望峪之东,山愈嶙�蚨非停�问知为龙山。

龙山之名,旧著于山西,而不知与恒岳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阃kùn内境域,又北览其面目,从不意中得之,可当五台桑榆之收矣。

东行十里,为龙山大云寺,寺南面向山。

五台山旅游日记【优秀8篇】

五台山旅游日记【优秀8篇】

五台山旅游日记【优秀8篇】台山旅游日记篇一20xx年7月17日,今早我们6:30分就出发了,因为要去五台山,五台山距太原有250公里,来回车程要三个多小时,所以我们一早就出发,睡眼朦胧地坐上中巴车,车子一路疾驰。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圣地,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树木繁茂,绿色葱茏,是文殊菩萨的供奉地。

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台,最高的北台海拔3800米左右,常年积雪。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个儿子被文殊菩萨收服,各据一台。

其中五子得道最早,被称为五龙王菩萨,绰号“五爷”。

五爷庙香火最旺,因为五爷最亲民,乐意为老百姓办事。

五爷还喜欢听戏,所以庙里还有戏台,每天有戏班演出,也是独有的。

我们还去了显通寺,寺顶有一座铜塔,用铜200吨,现在贴上了金箔,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特别漂亮。

吃过中饭,我们去爬黛螺顶。

黛螺顶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从山上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又耸起一座小山。

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

小山形状就像一个大螺壳,上面长满树木,呈现一片碧绿的颜色,所以称为黛螺顶。

里面供奉有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又被称为“小朝台”。

一天很快过去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走在返程的路上,明天的“平遥古城”更令我们期待。

台山旅游日记篇二一辆宽敞明亮的汽车,几个简单的背包,再加上几包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我们全家开启了旅游模式。

五台山我们来啦!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到达了五台山。

五台山的山真秀美呀!连绵起伏的山如同波浪一般,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台山显得更加郁郁苍苍。

忽然,雾宝宝从东方飘来,给山戴上了一层面纱。

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灰蒙蒙的雾撒到山顶,“雾锁山头山锁雾”,身在烟雾缭绕的大山之中。

连我自己都变成神仙了。

我们艰难地在雾里行驶,像一只虫子慢慢地向前蠕动。

第二天一早,乳白色的。

浓雾散去了,我们驶向了五台山景区。

五台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台,中台最繁华,我们便向中台移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五台山的寺院可真多呀!一堵堵红色的围墙,一片片金黄色的琉璃瓦,像金珠子一样点缀在群山之中。

五台游记

五台游记

五台游记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但我却一直很想去那个神秘的佛国看看,即把这当成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旅游,同时,也把这看成是对自我心灵的洗礼。

一面对伟大的大自然,人们常会感慨人类的渺小。

在进五台山的路上,穿行在弯蜒入云的盘山公路上,我无时无刻都在被震撼着,即感叹于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又感叹于筑路工人那气壮山河的气魄,在如此陡峻的高山上修筑出这鬼斧神工般的进山公路,让我始终都怀着一种敬畏之情。

难道这崇山峻岭是佛祖有意用这艰难的朝拜之路去考验那些朝拜者是否虔诚的心?我曾在书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过有关五台山的介绍,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气候,它的气候条件相对于北方的其它地方来说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另类,以至于我都不大相信北方会有如此神话般的地方存在,只认为那是一种舆论宣传的需要。

而这一次我却彻底的信服了,从进山的那一刻起,就感到了不同于沿途那种燥热般的清凉,满山郁郁葱葱却又高耸入云的翠柏,一举一动之间都透露着一种别样的佛国风情。

二在交了不菲的进山费之后,我们开始了这次五台之旅。

说句良心话,直到现在我都对那昂贵的进山费耿耿于怀,如果再算上那好几道岗哨似的查票关卡,让我有一种被拦路抢劫的感觉,算了吧,毕竟我要做一个虔诚的朝圣者。

初到五台山,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佛香缭绕的古寺隐藏在静谧的群山之中;一位又一位的僧人平静的川行在各色的游人之间,给人一种心若无物的感觉;熙熙攘攘的游客与各式的摊贩讨价还价,选购着他们所中意的纪念品。

三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在清清的草香中开始了我的游程。

五台山主要供奉的是如来佛祖四大弟子之一的文殊菩萨,我们首先来到了五爷庙,五爷庙传说是为了纪念杨五郎而建立的庙宇。

坊间说这庙很灵验,所以这里的香火特别的旺盛,人们都排着队的去敬香、许愿。

我到是更愿意把五爷当成是一个国家英雄去拜见,他用忠诚为了他的的信仰贡献了一切,他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去供奉他。

显通寺是一个比较大的寺院,我觉得这里才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寺院的基本形象:主殿、配殿、古树、石碑。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原文及翻译游五台山日记癸酉(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出都(即今北京)为五台游。

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

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

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上下众多起。

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

又七里,饭于太子铺。

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

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

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

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

再上,逾鞍子岭。

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

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

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

复逾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

余初过阜平,舍大溪而西,以为西溪即龙泉之水也,不谓西溪乃出鞍子岭坳壁,逾岭而复与大溪之上流遇,大溪则出自龙泉者。

溪有石梁曰万年,过之,溯流望西北高峰而趋。

十里,逼峰下,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势。

转北行,向所望东北高峰,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姿,遥遥逐人向人逼来,二十里之间,劳于应接。

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老僧庐其上。

已而东北峰下,溪流溢出,与龙泉大溪会,土人构石梁于上,非龙关道所经。

从桥左北行八里,时遇崩崖矗立溪上。

又二里,重城当隘口,为龙泉关。

初五日进南关,出东关。

北行十里,路渐上,山渐奇,泉声渐微。

既而石路陡绝,两崖巍峰峭壁,合沓攒奇,山树与石竞丽错绮,不复知升陟之烦也。

如是五里,崖逼处复设石关二重。

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

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

岭之上,巍楼雄峙,即龙泉上关也。

关内古松一株,枝耸叶茂,干云俊物。

关之西,即为山西五台县界。

下岭甚平,不及所上十之一。

十三里,为旧路岭,已在平地。

有溪自西南来,至此随山向西北去,行亦从之。

五台山的游记作文(通用10篇)

五台山的游记作文(通用10篇)

五台山的游记作文五台山的游记作文(通用1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台山的游记作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台山的游记作文篇1暑假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太原的五台山玩,为什么被称为五台山呢?听导游姐姐讲,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分为东南西北中台。

每座台顶都塑有文殊菩萨。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汽车从大同出发,行驶了几个小时才到了五台山脚下,我远远的看见山特别的高,那儿的山很奇怪,南边全是树,而北边只有些花花草草,山上的天气很怪,山下风和日丽,半山却下着大雨,气温也怪,山下热,山上冷。

五台山是佛文化的起源地,山上共有124座大小不同的庙宇,这儿香火不断,因为在这儿许愿者上钩是很灵的,所以来朝拜的观光客很多。

这儿的庙宇都是历史优久,始建于东汉,曾作为乾隆皇帝的行宫,五台山风景秀丽,寺庙外形宏伟,菩萨栩栩如生,别具匠心。

五台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关于观音庙的传说:传说有一个日本人在五台山请观音菩萨东渡日本,他一路护送观音至福建海边,正欲上船,本来风平浪静的大海突然波涛翻滚,日本人觉得这是观音的意旨,于是对着观音象说:如果你不愿意去日本,我愿在此地为您延修一座观音庙,并终生侍奉您。

这时海面平静了,并且出现了莲花的水纹……五台山是祖国的名山,在这儿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五台山的游记作文篇2五台山,印象中的一片净土,没有刻意的佛院,他是由人的雕琢而成的金佛,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人知道他存在的那一刻起,我便心向往之,连睡梦都进入了佛院。

车子颠簸着,离我们的城市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农田,一座座山峦,在弯弯的山峰上我们的旅行车一步步前进。

穿梭于寺庙的街头巷尾,处处感受到这座古寺庙所散发的悠久的历史韵味。

我们跟着导游上了山,来到菩萨顶。

游五台山作文(精选20篇)

游五台山作文(精选20篇)

游五台山作文游五台山作文(精选2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五台山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五台山作文篇1我去过许多地方:绵延万里的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一碧千里的草原……今年暑假,我来到了——五台山。

那一天,微风阵阵,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五台山脚下。

抬头向山顶望去,只见云雾缭绕,山顶好像已经穿过了云层。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给大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那山顶上的云就像是山的白帽子。

我们开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爬,把车停在了半山腰的停车场后来到了文殊菩萨所在的寺庙。

大殿内,只见文殊菩萨坐在一只大狮子上面,他目视前方,在给周围的五百罗汉讲经。

五百罗汉都有一只耳朵冲着文殊菩萨那边,似乎听得津津有味。

仔细一看,这五百罗汉的样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瞧,他们有的盘坐着,眯着眼睛;有的直挺挺地站着,一脸微笑;有的表情却特别严肃,双手合十……他们个个都那么虔诚。

听导游说,这五百罗汉里有一位是女的,可惜我瞪大了眼睛仔细寻找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她。

走出了寺庙,我们开始往山顶走去。

可是刚走到了一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中的五台山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半山腰上的小亭子在雨中显得异常美丽,看,它周围似乎有一层薄雾,像是穿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多像一位仙女呀!为了避免成为落汤鸡,我们只好放弃,向停车场跑去。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雨中,从山顶像下面看的景色肯定更美吧?是不是如同仙境一般呢?下次,我一定要爬到山顶,再欣赏五台山的美!游五台山作文篇2今天,我们一行六个大人,三个小孩去了五台山。

刚出发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渐渐地,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山清水秀,天高云淡,我的心情象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极了,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我不由得吟起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五台山脚下。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徐霞客原文: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髲,毛发。

矼,石桥。

枵,肚子饿。

译文:初六日,天色很晴朗。

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

(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

读徐霞客《游五台日记》的感悟

读徐霞客《游五台日记》的感悟

如果说你是一个喜欢游历山水的人,那么你就必然会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千古奇人---徐霞客。

他一生钟情山水,遍游华夏,立志“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

他把毕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实践于丈量山水的旅途中。

他走穷乡,行僻壤,探幽谷,访溶洞,览大山,拜名川,忍饥饿,宿野外,战严寒,斗酷暑,抗疾病,迎危险,他把沿途积累的所见所闻,以自己的博学文采,汇成了一部洋洋六十万言的《徐霞客游记》。

这奇人奇书,凝结着旅者的心血,这字字句句,展现着对山水的热爱,这字里行间,昭示着他就是阅读大地的旷世奇才。

阅读他的游记,字字珠玑,简繁得体,呼之欲出。

由于我去过五台山的缘故,因此特地捡出他的《游五台山日记》章节拜读。

于是,一幅穿越时空隧道的场景被勾勒出来。

我拿我的印象对比着,我拿我走过的路对照着,真是越看越佩服,越读越惊诧。

行路难,文精彩,一幅行路游历图活脱脱的跃然纸上。

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徐霞客从北京城出来,“出都即今往北京为五台游。

”目的很清楚,从家出来看看京城专程去五台山。

晓行夜宿,路上行走了七天后,“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

”从现在看,他的行程路线是从北京出来往南,然后再向西拐,先来到唐县境内。

沿途观山势走向,看溪流聚分,感叹“今年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

他对沿途山势的观察,细致入微,“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姿,遥遥逐人向人逼来。

”山路太陡,以至“二十里之间,劳于迎接。

”看来,辛苦了一天的他当天宿在阜平。

“初五日,出东关”向西,朝五台方向行进。

这一日登长城岭絶岭,看滹沱河合流,经白云寺,白头庵村,到了龙泉上关,“关之西,既为山西五台县界”。

一路“攀跻四里,折上三里”,艰难可想。

“初六日,风怒起,滴水皆冰。

”看来他的运气不佳,想来五台山地区的天气变化无常,根据五台山气象记载,即使是现在,九月就已经飘雪了,看来三“风止日出,百年前的天气真的要比现在寒冷的多。

即使这样寒冷的天气,他也没有少了情致,如火珠涌吐翠叶中”,在间歇途中望日观景,真是苦中作乐的乐天派。

《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游记)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游记)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关于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游天台山日记原文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山顶随处种麦。

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

余与莲舟上人,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

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

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门,大为叹惋。

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有华顶、赤城、琼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梁飞瀑最为著名。

该记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

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

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

此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

该记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 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山顶随处种麦。

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

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原指火燃极旺,此指日炽,)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_国学经典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_国学经典

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有华顶、赤城、琼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梁飞瀑最为著名。

该记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

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

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

此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

该记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 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山顶随处种麦。

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

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

)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

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原指火燃极旺,此指日炽,)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关于五台山游记的作文

关于五台山游记的作文

关于五台山游记的作文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

下面一起随店铺欣赏一下五台山游记范文吧!五台山游记范文篇一:五台山,印象中的一片净土,没有刻意的佛院,他是由人的雕琢而成的金佛,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人知道他存在的那一刻起,我便心向往之,连睡梦都进入了佛院。

车子颠簸着,离我们的城市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农田,一座座山峦,在弯弯的山峰上我们的旅行车一步步前进。

穿梭于寺庙的街头巷尾,处处感受到这座古寺庙所散发的悠久的历史韵味。

我们跟着导游上了山,来到菩萨顶。

有1008个台阶,都是以青石板铺成的,路中的石板经过人们无数次的踩踏,凹陷下去了。

挨着墙角还有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更为这幽久的寺庙加了沧桑的味道。

我们拜了观音,见了如来,一路奔波,这时游客对一块石碑上的脚印有所好奇,我们的张导告诉我们这脚印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

下了菩萨顶,我们到了白塔寺,听说塔下有释加牟呢的舍粒子,很珍贵的……第二天,我们一大早来到了五爷庙,听说拜五爷有求必应,我们一家子各自许了愿。

然后到了1080个台阶的东山,噢,对了,你们一定不知道东山是什么,王台山的五山,东、西、南、北山和中山,东山最高,可看其它四山和寺庙全景。

只是1080个台阶很难上的。

不过我们齐心协力用一个小时上了山,噢,太美了,寺院合影太美了,美的无法形容,至于没有上来的山而半途而废的人是不知道有多美的,后来,我们又坐览车下了山。

五台山,孕育了古老的文明,昭显着蓬勃的今天,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五台山游记范文篇二:暑假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太原的五台山玩,为什么被称为五台山呢?听导游姐姐讲,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分为东南西北中台.每座台顶都塑有文殊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汽车从大同出发,行驶了几个小时才到了五台山脚下,我远远的看见山特别的高,那儿的山很奇怪,南边全是树,而北边只有些花花草草,山上的天气很怪,山下风和日丽,半山却下着大雨,气温也怪,山下热,山上冷。

《五台山游记》word版

《五台山游记》word版

五台山游记一直以来在心中有个梦想,去趟五台山,去许下心中的诸多美好愿望,(同伴们的梦想都是去海边)所以形成了同伴们对我的深刻“生在80后,长在60年”毕业至今,一直努力生存,梦想被搁浅了些许时间,好不容易盼来个小长假,小有积蓄的我终于如愿以偿……第一次一个人冲动出行,没有任何规划,没想到车票还很紧张,只能乘坐从秦皇岛到临汾的过路车,别看咱北京大,但仍没买到卧铺,郁闷…..坐着硬座,开始颠簸的旅途,中午时分,随着列车员“太原火车站即将到达,请下车的旅客拿好行李….”的声音,列车缓缓开进站台,车站人山人海,7月初的太原迎接我的是出乎我意料的火辣辣天气(后悔走的过急,没带防晒),一晚上都没休息,此时此刻,真实又困又饿,鼎着火辣辣的天气,就近永和吃了个不太理想的套餐,开始寻找住宿的地方,绝对不能再亏待自己,(出发之前同事门给我推荐了锦江之星)。

拨打114听了介绍,预订了相对性价比较好的锦江之星迎泽公园店。

打的过程有些周折,的哥们都说:“没有锦江之星迎泽公园店”。

蒙了,我没听错吧。

不过最后经过电话问询酒店人员之后才了解原因。

本地的酒店都给司机提成,所以那家提成高就把客人拉去那家。

但是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

提成的钱,也是旅客出的啊!还算比较顺利抵达目的地!有个小窍门。

就说:“我到少年宫”司机问是不是住店,就说办事就好,不然司机会一路跟你说个不停。

我就吃这个亏了。

本来很疲惫的身体,这下精神也快崩溃了。

还挺近啊,起步价。

不到10分钟就到酒店了。

原来锦江之星迎泽公园店就在少年宫对面!怪不得让我说到少年宫那。

宾馆第一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见我拎一大包,前台小伙子还真是“怜香惜玉”一路相送到房间,在房间洗了个热水澡,还真是蛮舒服的,将自己狠狠扔在床上,不多时就进入梦乡了(不是本人多能睡,真的是困了,累了……),醒来已是傍晚时分,次日的行程还未安排,情急之下,只能求助酒店了,于是我拿起了电话:“我明天想出去玩,给我介绍一下吧”“五台山是必去的”酒店小姑娘很热情的给介绍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

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

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上下众多起。

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

又七里,饭于太子铺。

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

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

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

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

再上,逾鞍子岭。

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

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

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

复逾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

余初过阜平,舍大溪而西,以为西溪即龙泉之水也,不谓西溪乃出鞍子岭坳壁,逾岭而复与大溪之上流遇,大溪则出自龙泉者。

溪有石梁曰万年,过之,溯流望西北高峰而趋。

十里,逼峰下,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势。

转北行,向所望东北高峰,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姿,遥遥逐人向人逼来,二十里之间,劳于应接。

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老僧庐其上。

已而东北峰下,溪流溢出,与龙泉大溪会,土人构石梁于上,非龙关道所经。

从桥左北行八里,时遇崩崖矗立溪上。

又二里,重城当隘口,为龙泉关。

初五日进南关,出东关。

北行十里,路渐上,山渐奇,泉声渐微。

既而石路陡绝,两崖巍峰峭壁,合沓攒奇,山树与石竞丽错绮,不复知升陟之烦也。

如是五里,崖逼处复设石关二重。

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

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

岭之上,巍楼雄峙,即龙泉上关也。

关内古松一株,枝耸叶茂,干云俊物。

关之西,即为山西五台县界。

下岭甚平,不及所上十之一。

十三里,为旧路岭,已在平地。

有溪自西南来,至此随山向西北去,行亦从之。

十里,五台水自西北来会,合流注滹沱河。

乃循西北溪数里,为天池庄。

北向坞中二十里,过白头庵村,去南台止二十里,四顾山谷,犹不可得其仿佛大概。

又西北二里,路左为白云寺。

由其前南折,攀跻四里,折上三里,至千佛洞,乃登台间道。

又折而西行,三里始至。

初六日风怒起,滴水皆冰。

风止日出,如火珠涌吐翠叶中。

循山半西南行,四里,逾岭,始望南台在前。

再上为灯寺,由此路渐峻。

十里,登南台绝顶,有文殊舍利塔。

北面诸台环列,惟东南、西南少有隙地。

正南,古南台在其下,远则盂县诸山屏峙,而东与龙泉峥嵘接势。

从台右道而下,途甚夷,可骑。

循西岭西北行十五里,为金阁岭。

又循山左西北下,五里,抵清凉石。

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

有石为芝形,纵横各九步,上可立四百人,面平而下锐,属于下石者无几。

从西北历栈拾级而上,十二里,抵马跑泉。

泉在路隅山窝间,石隙仅容半蹄,水从中溢出,窝亦平敞可寺,而马跑寺反在泉侧一里外。

又平下八里,宿于狮子窠。

初七日西北行十里,度化度桥。

一峰从中台下,两旁流泉淙淙,幽靓靓同静迥绝。

复度其右涧之桥,循山西向而上,路欹倾斜不平甚。

又十里,登西台之顶。

日映诸峰,一一献态呈奇。

其西面,近则闭魔岩,远则雁门关,历历可府而挈qiè即提取、拾取也。

闭魔岩在四十里外,山皆陡崖盘亘,层累而上,为此中奇处。

入叩佛龛,即从台北下,三里,为八功德水。

寺北面,左为维摩阁,阁下二石耸起,阁架于上,阁柱长短,随石参差,有竟不用柱者。

其中为万佛阁,佛俱金碧旃檀即檀香,罗列辉映,不啻万尊。

前有阁二重,俱三层,其周庐环阁亦三层,中架复道,往来空中。

当此万山艰阻,非神力不能运运作、修造此。

从寺东北行,五里,至大道,又十里,至台中。

望东台、南台,俱在五六十里外,而南台外之龙泉,反若更近,惟西台、北台,相与连属。

时风清日丽,山开列如须眉。

余先趋台之南,登龙翻石。

其地乱石数万,涌起峰头,下临绝坞,中悬独耸,言是文殊放光摄影处。

从台北直下者四里,阴崖悬冰数百丈,曰“万年冰”。

其坞中亦有结庐者。

初寒无几,台间冰雪,种种而是。

闻雪下于七月二十七日,正余出都时也。

行四里,北上澡浴池。

又北上十里,宿于北台。

北台比诸台较峻,余乘日色,周眺寺外。

及入寺,日落而风大作。

初八日老僧石堂送余,历指诸山曰:“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今台怀镇,此诸台环列之概也。

其正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

正西稍南,有连岚一抹者,雁门也。

直南诸山,南台之外,惟龙泉为独雄。

直北俯内外二边,诸山如蓓蕾,惟兹山北护,峭削层叠,嵯峨之势,独露一班通斑。

此北台历览之概也。

此去东台四十里,华岩岭在其中。

若探北岳,不若竟由岭北下,可省四十里登降。

“余颔之。

别而东,直下者八里,平下者十二里,抵华岩岭。

由北坞下十里,始夷。

一涧自北,一涧自西,两涧合而群峰凑,深壑中”一壶天“也。

循涧东北行二十里,曰野子场。

南自白头庵至此,数十里内,生天花菜,出此则绝种矣。

由此,两崖屏列鼎峙,雄峭万状,如是者十里。

石崖悬绝中,层阁杰起,则悬空寺也,石壁尤奇。

此为北台外护山,不从此出,几不得台山神理云。

【译文】癸酉年七月二十八日,从首都出发去游览五台山。

到八月初四日,来到阜平县南关。

山从唐县伸来,延伸到唐河开始密集,到黄葵又渐渐敞开,山势不太高大、从阜平县往西南走过石桥,西北众多的山峰又高低起伏地耸起来。

沿着溪流左岸往北行八里,有条小溪从西边流来注入,于是离开大溪,溯西边的小溪往北转,山谷渐渐狭窄。

又走了七里,在太子铺吃饭。

往北行十五里,忽然听到溪流声。

回头看右边的山崖,数十丈高的石壁,中间的坳像削瓜一样的直直下去。

崖上面也有坳,是瀑布所流经的地方,今年天旱没有水,但瀑布冲泻的痕迹仍留在削坳之间。

离涧底二兰尺,泉水从坳间的小孔中泛滥而出,往下汇成溪流。

再往上走,越过鞍子岭。

在岭上眺望四周,北面的山坞比较开阔,东北、西北,高峰对峙,山峰都像直插云天的仙人巨掌,只有正北的一隙山坞稍微差一些。

再远处还有山横贯在群峰之外,那就是龙泉关,距离这里还有四十里。

岭下有股从西南流来的溪水,我开始顺着溪水往北走,不久溪水从东边峡谷中流走。

我又翻过一座小岭,就有一条从西北流来的大溪,水势很壮观,也是从东南峡谷中流走,想来应该是和西南流来的小溪汇合,然后流出阜平县北。

我当初经过阜平县时,离开大溪往西走,以为西边的溪流是龙泉关流来的,没有想到溪水却是出自于鞍子岭坳壁,我翻过岭后文与大溪的上游相遇,大溪才是从龙泉关流出的。

溪流上的石桥名万年,过了桥,溯溪流,遥望着西北的高峰奔赶。

行十里,直达高峰下,峰被小山掩映,反而看不见那山石重叠、高低不平的气势。

转朝北走,刚才所看到东北边的高峰,越看越突出,趋之越近,那高峻陡峭的形态,像远远地追随人而来似的,二十里路程之间,都忙于观赏应接。

这座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个老僧人在峰上居住。

不久来到东北边的高峰下,溪水往外流淌,和龙泉关流来的大溪会合,当地人在溪上搭有石桥,但不是去龙泉关要过的路。

从石桥左边行八里,不时地遇到崩塌的崖石矗立在溪边。

又走二里,一座重镇位于关隘口,这就是龙泉关。

初五日往南进入龙泉关,往东出关。

往北行十里,道路渐渐向上延伸,山峰渐渐奇异,泉水声渐渐消失。

不久,陡峭的道路断绝,路两边的山崖峰高壁峭,重重叠叠琦景聚集,山中的树木和岩石争奇斗艳,交错如绵绣,让人再也感不到登山的烦劳了。

在这样的美景中走了五里,崖石狭窄处还设有两道石关。

又直直往上走了五里,登上长城岭绝顶。

回头眺望远处的山峰,最高的也低伏在脚下,两旁近处的山峰簇拥而来,只有南部山中有一线缝隙,从缝隙中放眼看可达百里。

长城岭上,高楼雄壮地耸立着,是龙泉上关。

关内有一棵古松,树干高耸、枝叶茂盛,是高触云霄、秀美出众的物种。

龙泉上关西面,就是山西省五台县境。

下岭的路很平,坡度不到上岭时的十分之一。

走十三里,名旧路岭,已经到平地了。

有条溪水从西南流来,流到这里顺着山往西北流去,我也跟着走。

十里,五台水从西北流来会合,合流之后注人淖沱河。

于是往西北沿着水走了几里,到天池庄。

往北在坞中走二十里,经过白头庵村,距离南台只有二十里了,环视山谷四周,还看不出相似天台山的形貌。

又往西北走二里,道路左侧为白云寺。

从寺前往南转,往上攀登四里,转来转去地上了三里,来到千佛洞,这是登五台山的小路。

又转向西行,走三里住宿。

初六日狂风怒号,滴水成冰。

风停日出,太阳像火球一样从青翠的山林中喷薄而出。

沿着山腰往西南行,四里,翻越加岭,才看到南台就在前面。

再上去是灯寺,从这里开始,山路渐渐陡峻起来。

走十里,登上南台绝顶,顶上有文殊菩萨的舍利塔。

北面,其它各台环抱耸列,只有东南、西南稍微有空隙处。

正南面,古南台位于下面,远处则盂县的群山如屏障般地峙立着,并且东端还和龙泉关高峻的峰峦山势连接。

顺着南台右侧的道路下去,地势很平坦,可以骑马。

沿着西岭往西北行十五里,名金阁岭。

又沿着金阁岭左侧往西北下,行五里,来到清凉石。

清凉寺庙宇深幽,环境秀丽,高低错落,美如图画。

有一块灵芝形的石头,长宽都是九步,上面可以站四百个人,上面平整但下面收缩,和下面石头相连的部分不多。

从西北边穿越栈道沿着石阶往上走,十二里,到达跑马泉。

跑马泉在路边的山窝中间,石缝只能容下半只马蹄,泉水从石缝中溢出,山窝则平坦宽敞,可以建盖寺庙,但跑马寺反而建在泉旁边一里之外。

又平缓地下了八里,在狮子案住宿。

初七日往西北行十里,过化度桥。

一座山峰从中台延伸下来,山峰两边流着涂涂的泉水,景色幽静到了极点。

又越过山峰右涧上的桥,沿着山峰往西而上,山路十分倾斜不平。

又走十里,登上西台顶。

阳光辉映下的群峰,一一地呈现出美好的态态和奇异的风貌。

西台西面,近处是闭魔岩,远处是雁门关,座座山峰都历历在目,仿佛府身就可以抓住。

闭魔岩在四十里外,山上全是盘旋横贯的陡崖,层层叠叠地堆砌上去,成为这山中的奇特之处。

进寺叩拜佛像后,就顺着台北往下走,三里,到八功德水。

寺北面,左边是维摩阁,阁下面耸立着两块石头,阁就盖在石头上,阁柱的长短,随石头高低而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完全不用柱子。

正中是万佛阁,佛像都是檀香木的,色彩金碧辉煌,层层排列而互相映衬,不止一万尊。

万佛阁前有两排阁楼,都是三层高,阁楼周围环绕的房屋楼阁也都是三层的,各阁楼之中架有上下通道,人从空中来来往往。

在这艰难险阻的万山之中,要不是神力,又怎能将楼阁建在这里呢!顺着寺往东北走,五里,来到大路上,又走十里,到达中台。

遥望东台、南台,都在五六十里以外,但南台之外的龙泉关,反而像离得更近,因为西台、北台,都和龙泉关的山脉相连。

这时风清日丽,两边的山像眉毛分开而列。

我先去中台南面,登上龙翻石。

这里布满几万块乱石,堆积成峰头,下面是很深的山坞,峰头悬空耸立,传说是文殊菩萨放光显身影的地方。

从中台往北直直下了四里,阴森的崖壁上悬挂着几百丈冰,名“万年冰”。

这道坞中也有人家居住。

刚刚寒冷还没几天,五台山中的冰雪竟已有如此种种的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