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
危重症护理
![危重症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f8c8da770bf78a652954f8.png)
第五章危重症护理一、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时避免患者受凉。
2.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3.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和治疗。
患者血压不稳时不能随意搬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专人看护,及时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注意心电监护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加强防护,躁动时给予床档或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舌咬伤。
对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垫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
9.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或遵医嘱补液,鼻饲患者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10.建立《危重患者病情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1.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清醒患者饭后协助其漱口,每日为患者梳理头发、洗脸及会阴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
12.眼睑不能闭合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膏)点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3.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4.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5.心理护理:勤巡视,多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ICU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3.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5779a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9.png)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情评估和监测: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血液、尿液等检查结果。
同时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2.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常伴有呼吸衰竭,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要定期检查氧合情况和呼吸机设置,确保病人的呼吸稳定。
3.心脏监测和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心脏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需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心脏支持措施,如心脏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等。
4.营养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和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胃肠道喂养管或静脉肠内营养等。
5.液体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液体平衡失调,需要进行液体管理。
根据体重变化、尿量、血液检查等指标,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
6.感染预防和控制:危重症病人容易发生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7.疼痛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严重的疼痛,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痛药等。
8.精神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等精神问题,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爱。
包括提供信息、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等。
9.皮肤护理: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
需要进行定位、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
10.预防血栓: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血栓。
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血液循环、进行体位调整、使用抗凝剂等。
11.专业团队合作:危重症病人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4e63c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0.png)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1.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护理危重病人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症状、生命体征、病史等进行详细评估,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姿势:危重病人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适当的姿势。
例如,卧床病人需要定期翻身,以防止压疮;肺炎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以帮助呼吸。
3.呼吸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氧疗。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以及氧饱和度等参数。
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循环护理: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静脉注射液的输液速率。
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液体平衡。
5.导尿护理:对于无法排尿或需要监测尿量的病人,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导尿。
同时,需要注意导尿管的通畅和正确使用。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静脉或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营养需求。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摄入量、新陈代谢和体重变化,与营养师合作调整营养计划。
7.创口护理:危重病人的创口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
护士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清洁创面,并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8.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皮肤损伤,护士需要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定期检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按摩和使用护肤品。
9.交流与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往往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护士还可以与病人家属交流,帮助他们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10.病情记录:护士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医疗团队的反馈等信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协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以上列举的是危重病人护理的一般常规,实际实施中还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和康复效果。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9f746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a.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一、心里护理
帮助病人缓解各种顾虑,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息,同时做好家属的心里支持,及时与家属沟通。
二、病情观察
1、每15-30分钟观察心里、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1次,至病情稳定可改为1-2小时1次。
2、观察脉搏快慢,强弱,戒律变化;住院有无心动过速、过缓、脉搏短绌等异常情况。
3、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音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增快、缓慢、潮式呼吸等异常情况。
双侧呼吸运动是否一致,有无鼻翼煽动、口唇及指端发绀、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
4、观察血压的变化:通过袖带血压进行监测,观察有无血压过高或过低,脉差有无增大或缩小等异常情况。
5、测量体温:体温过低时应设法提高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还可以用电热毯或加盖棉被等方式进行保暖。
病人体温过高时,应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注意观察。
6、神智及瞳孔观察:病情危重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部分或完全障碍,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三、基础护理
1、保持病床单元的干净整洁。
2、皮肤护理:每日早晚清洁皮肤1次,1-2小时翻身拍背1次,防止压疮及坠极性肺炎的发生。
对禁食和高热病人,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4次。
3、引流袋、呼吸回路、氧气管、吸引管、输液管、甭管每24小时更换一次,尿管、胃管根据要求更换。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保证各种治疗落实。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b90dc23ccbff121dd368338.png)
第六节危重患者护理一、一般护理1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卧位与安全:(1)根据病情选择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
(2)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有效约束等。
(3)昏迷、瘫痪等病人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3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4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病情予吸氧。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按时完成治疗。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1)保证病人“六洁”、“四无”。
(2)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3)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应涂金霉素眼药膏或盖盐水纱布保护角膜。
7、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标记管道名称、置管日期,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相应处理。
9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0备齐急救药品及仪器,完好率100%。
二、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相关记录。
2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记录T、P、R、BP。
3意识状态、瞳孔的观察与判断。
4观察有无感染:(1)咳嗽、痰多并根据痰培养结果判断有无肺部感染。
(2)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结合辅助检查判断有无腹膜炎。
(3)尿路刺激征明显结合尿培养判断有无泌尿系感染。
(4)腹泻、大便查出致病菌提示肠道感染。
(5)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切口感染等。
(6)监测体温及血象。
5观察有无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口腔、鼻腔及牙龈出血、咯血、呕血及黑便、内脏破裂出血、颅内出血等,注意有无DIC,出血时给予相应护理。
6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7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包括尿量)。
8各种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有无多脏器功能不全表现。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4b0e87858fb770bf68a555f.png)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
(二)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根据医嘱和病情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六)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七)加强看护与巡视,重点监测神志变化、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八)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九)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 每1--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尽早开始功能锻练,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等。
(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十一)加强防护,躁动者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惊厥时用牙垫,防止咬伤舌头。
(十二)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感染。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 (十三)心理护理:勤巡视,多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80d31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a.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检查和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2.患者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床栏应随时上好,避免患者摔落;定期更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3.抗感染措施:加强手卫生,采取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鼓励患者及家属坚持洗手和佩戴口罩,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4.皮肤护理:定期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6.病史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执行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气道管理: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氧气供应的连续性。
可采用吸痰、导管等技术进行气道管理。
2.静脉穿刺和输液:使用无菌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保持穿刺点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并且根据医嘱,准确计算液体剂量并按时给予输液。
3.监测仪器使用: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并能熟练操作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管道插管和维护:根据患者需要,熟练插入不同类型的管道,如胃管、导尿管等,并要及时检查和维护这些管道,以避免感染。
5.心肺复苏技术:在紧急情况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挽救患者生命。
6.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并定期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剂量,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管理。
以上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及技术规范,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0318d7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8.png)
患者护理常规
1.监测病情: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非常快,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给予及时抢救:一旦患者病情出现急转直下的情况,护士需要立即启动抢救程序,包括心肺复苏、氧疗、输液、紧急抗生素等措施。
3.维护通畅呼吸道:呼吸道是危重患者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护士需要随时检查和清洁呼吸道,及时疏通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4.维持水平稳定的氧气供应:危重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氧疗,护士需要监测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并及时更换氧气瓶,以确保氧气的充足供应。
5.皮肤护理:危重患者的皮肤往往处于危险状态,容易受到压迫、磨擦和感染的威胁。
护士需要定时翻身和换位,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及时观察皮肤情况,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6.精神护理:危重患者长时间处于疾病和治疗的压力下,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失眠等情况。
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关怀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7.合理的营养支持:危重患者的营养需求非常高,护士
需要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调整饮食方案。
8.安全措施:危重患者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护士需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如隔离、感染控制、用药安全、输液安全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9.治疗计划的执行:根据医嘱和治疗计划,护士需要给患者按时服药、输液、进行护理等,确保治疗计划的执行。
10.做好记录工作:护士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用药情况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流程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62d62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b.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流程1.监测和评估: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意识状态等进行评估,并及时记录和汇报相关情况。
2.保持通畅呼吸道:危重患者的呼吸道可能受阻或受损,护士需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这包括清除分泌物、保持正常姿势、适时进行吸痰和气管插管等操作。
3.营养和液体管理:危重患者的能量需求较高,但同时由于疾病的影响,他们可能无法正常进食。
护士需要通过鼻胃管、胃管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并确保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疼痛管理:许多危重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通过疼痛评估和合理的用药给予疼痛缓解。
5.感染预防:危重患者由于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
护士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控制患者的感染源,并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方法。
1.接诊:当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需要对其进行接诊,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护理需求,并及时安排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2.监测和评估: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珍贵的护理评估。
此外,还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意识状态、情绪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3.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可能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疼痛缓解、感染预防等护理干预措施。
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士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治疗和药物管理:根据医嘱,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药物。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要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确保安全有效。
5.家属沟通:危重患者的家属通常非常关心患者的状况,护士需要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惑,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6.久卧护理:危重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护士需要定期进行皮肤护理和位置转换,以防止患者发生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7.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相关情况。
这有助于医疗团队对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d5fd4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0.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专科疾病参照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给予合适体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
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给予床档等保护性措施,必要时经家属知情同意后予以约束工具保护。
4.严密观察病情: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CVP、SPO2、尿量、末梢循环、疼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遵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防止舌后坠;有活动假牙应及时取下,必要时根据病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病人勤翻身、勤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护静脉通道通畅,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给药,有效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7.根据管道专科要求进行管道护理,规范粘贴各导管标识。
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8.做好危重患者的营养护理:给予饮食指导,视病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必要时予鼻饲,并记录每次饮食量,做好口腔护理。
9.安全护理:确保仪器设备安全,正常使用;评估使用中的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报警设置合理并处于打开状态,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10.加强基础护理,确保病人卫生清洁,即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等清洁,头发、胡须、指趾甲短。
按时翻身,注意保暖,及时进行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等相关危险因素评估,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11.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情况做好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肢体被动训练:若病情允许,应尽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如伸屈、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每天2-3次,并做好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足下垂。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d84f8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5.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护理危重患者,就像在走一条细腻的钢丝。
心跳每一次都是生命的低语,呼吸每一口都是脆弱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
掌握护理常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基础护理1.1 观察与记录护理危重患者,首先得仔细观察。
这不只是看着机器上的数字。
要用心去感受患者的变化。
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甚至是患者的表情,都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皱眉就可能意味着他们的不适。
记录下这些数据,像拼图一样,把患者的状况拼凑起来。
1.2 维护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患者生命的窗口。
护士的责任就是确保这些窗口清晰明亮。
高血压、低血糖,这些都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
药物、设备、急救措施,这些都是我们手中的武器。
及时干预,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心理护理2.1 安抚患者情绪危重病房里的氛围往往是紧张的。
病人、家属,甚至医生,大家的情绪都在绷紧。
此时,护士要像一缕阳光,温暖人心。
给患者讲讲故事,聊聊他们的兴趣,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小小的微笑,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2.2 家属沟通家属是患者最坚强的后盾。
护理过程中,定期与家属沟通非常重要。
告诉他们患者的情况,解释治疗方案。
让他们明白,护理不仅是医生的事情,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这样能减轻家属的焦虑,增强他们的信任感。
2.3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重病患者,心理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倾听他们的担忧,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建议。
让患者知道,他们并不孤单,身边有我们在守护着。
温暖的关怀,有时能成为他们战胜病魔的动力。
三、营养与护理3.1 合理饮食危重患者的营养需求与普通人截然不同。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高蛋白、高热量,帮助他们重拾力量。
细心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好地抗击疾病。
3.2 口腔护理危重患者常常由于病情影响,口腔卫生容易被忽视。
口腔不清洁,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流程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9981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4.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流程危重患者护理是指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重,需要进行紧急抢救、监控和治疗的患者进行的护理工作。
危重患者护理的目的是迅速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及流程。
一、常规:1.确定责任护士:每位危重患者都应有一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工作,确保沟通和协调无缝。
2.监测生命体征:对危重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及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吸痰、拍击背部等。
4.保持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最佳体位,比如半躺位、头低位等,以保证氧气供应和呼吸顺畅。
5.确保静脉通畅:危重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输液和药物治疗,护士需保证静脉通畅,避免输液管路堵塞。
6.管理导尿:如患者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需采取导尿措施,监测尿量及质地。
7.防止压疮:危重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因此护士需进行定期翻身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8.注意感染预防:危重患者抵抗力较差,易受感染,护士需按照感染控制的原则进行手卫生、环境清洁等工作。
二、流程:1.接诊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包括病史、过敏情况、病情进展等,并与家属沟通交流。
2.高危严密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在表格上,定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
3.心电监护:对危重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
4.输液治疗:按医嘱及时给予患者输液治疗,注意输液管路的通畅,记录患者的入量和出量。
5.有效通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需要进行吸痰,放置气道通气导管等,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6.定位导尿:如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需进行导尿操作,监测尿液的颜色和量。
7.镇痛和镇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和镇静药物,保持患者的舒适。
8.床旁会诊:定期组织多学科的床旁会诊,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危重症一般护理常规
![危重症一般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693efb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2.png)
危重症一般护理常规一、入科护理(一)、决策患者转入病人是否转入ICU由医生决定。
如紧急情况电话联系时,要由医生亲自与对方通话,了解情况后决定病人是否直接转入,是直接转入还是前去察看病情后再做决断。
如值班医生无法自行决定时也要先看病人再向上级医师指示。
(二)、转入准备1、床单位的准备将已消毒好的的监护病床准备好,要求床铺清洁干燥,根据病情需要铺好一次性中单,气垫床、及固定器材等。
2、护理用品的准备包括一般物品,即治疗盘用物、治疗巾、吸痰管、无菌手套、湿化用生理盐水、灭菌用水、吸氧装置、约束带、各种动静脉穿刺针及静脉采血管、精密引流袋(能严格记录小时尿量尿袋)、三通吸痰头、吸氧过滤器、各种标识贴、各种监测用物品及线路等;必要时备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喉镜、除颤仪等。
3、仪器的准备根据病情需要准备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等,使用前检查其完好率,处于备用状态。
4、药物的准备根据病情准备好各种抢救及治疗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液体、激素类药物、止血药、抗凝药等,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有效期,必要时准备好抢救车5.护理评估单ICU探视须知,各种风险告知书,评估单及护理计划单,宣教计划单(三)、转运途中的要求1、转运中,保持持续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转运中,要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备氧气筒(氧气袋)以保持气管插管、鼻导管、面罩及时提供通气及供氧。
3、呼吸道分泌物多,痰液粘稠者备转运吸引器。
4、转运中,保证液体的顺利滴入,注意维持与生命紧密相关的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
5、转运中,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牵拉或脱出。
6、转运中保证患者安全,由医生护士陪同。
(四)、接收程序及要求,具体环节如下:1、在ICU医生指挥下对病人入ICU进行即刻处理。
有人工气道或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患者,应在病人到达后立即连接准备好的呼吸机,同时注意观察病人胸部运动情况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9b059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8.png)
急诊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危重病人有专人护理,护士了解病情,做到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饮食、治疗、存在护理问题、心理、主要化验指标。
2、新入院或新转入的病人要做入室评估。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心率高于120次分或低于60次分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突发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血压低于90/60mmHg或高于160/90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病人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鼻翼煽动,自己无法解释无法处理时;呼吸低于10次分或高于40次分时;SpO2低于90%或下降5%排除仪器故障、接触不良时;体温高于39度或短时间上升2度时。
4、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电极片、指套接触良好,各种波形、数据清晰显示。
各监护线路整齐。
5、如病人使用冰帽,应每1小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耳部保护情况,每班检查所垫毛巾是否潮湿,枕部是否受压。
6、气管插管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记录插管深度每班一次。
7、气管切开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检查固定带每班1次。
对于气管切开初期,随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在窦道形成(5-7天)之前严防管路脱出,并于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8、使用呼吸机病人,每小时检查管路一次,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及时倾倒积水瓶内的积水,保证气管插管末端或气管切开口处于管道最高处,防止冷凝水逆流入气道内引起窒息或肺炎。
9、带有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留置针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0、躁动病人做好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镇静剂持续泵入。
11、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到“三短”:指(趾)甲短、胡子短、头发短;“六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
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等渍迹。
12、皮肤护理:患者病情允许者,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为病人擦洗全身;每两小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一次;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者,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必要时袖带内垫两层纱布,防止患者上臂皮肤损伤。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fb53a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7.png)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人的评估和监测:-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的监测。
-监测病人的意识水平、神经系统功能和疼痛程度。
-定期检查病人的体征(如皮肤颜色、温度、湿度、肢体活动等)。
-评估和监测病人的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深度、氧饱和度等。
-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护理干预:-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人的头部处于正中位,定时清理病人的口腔、喉咙和气管。
-监测呼吸道的分泌物,定期吸痰,并保证病人的气道湿润。
-配置适当的吸氧设备,并根据病人的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浓度。
-监测病人的呼吸机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心血管护理干预:-监测和维持病人的血压稳定,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
-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肌缺血或损伤。
-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确保适当的输液和排尿量。
4.消化系统护理干预:-监测病人的饮食摄入和排便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和营养支持。
-定期检查病人的腹部肿块、压痛和肠鸣音,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监测和维持病人的酸碱平衡,调整胃酸抑制剂和碱剂用药。
5.泌尿系统护理干预:-监测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性状,检查尿液常规和尿培养结果。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根据需要调整输液和药物治疗。
-定期检查病人的肾功能,及时处理少尿或无尿情况。
6.疼痛管理:-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例如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方法(如按摩、热敷等)。
-监测疼痛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预防和处理压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维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和卫生,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
-适时更换病人的体位,减少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
8.沟通交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
-倾听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总之,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覆盖了病人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疼痛和皮肤等护理干预,同时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ca66acc6bd97f192379e982.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2、心理护理:详细访谈,介绍抢救室环境、各种仪器;3、迎接安置患者, 了解病情;4、按病情取卧位,查瞧患者皮肤;5、遵医嘱给予饮食; 6 o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7。
患者入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8、遵医嘱监测血糖等,及时;9.视患者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Io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o心理护理:详细访谈,介绍抢救室环境、各种仪器得作用,以减少患者得恐惧感,清除心理负面影响,使患者在良好得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3o迎接安置患者,了解病情。
手术患者则需了解术屮情况,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患者家属告知单、物品交接单、4o按病情取卧位,查瞧患者皮肤。
置于气垫床,翻身、拍背每2h 进行1次,昏迷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每日3 — 6次,床上擦浴每日1 一2次,会阴擦洗每日2次,口腔护理每日2-3次、5、遵医嘱给予饮食。
6o遵医嘱给予患者重症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呼吸、血氧饱与度等,视病情设定监测时间及报警上下限。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1 h记录生命体征1次,抢救患者随时记录。
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得色、量及性状。
准确记录24h岀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表格书写要清晰,描写正确,登记及时。
7 .患者入监护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体温不升或高热患者进行体温连续监测。
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高热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8、遵医嘱监测血糖、尿相对密度(尿比重)等,及时准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追回检查结果。
9o视患者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及流量,记录给氧方式及时间。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并协助其咳嗽排痰,必要时予以雾化吸人或气道滴药。
10、保持各管道通畅,视患者病情调节输液滴速,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14b28c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及时评估患者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各种管道、主要化疗和用药等。
2、检查各种管道固定是否妥当、引流是否通畅、标识是否清晰。
3、对于意识确切的患者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
(二)护理措施1、严格观测病情:根据病情和护理级别严格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辨认出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与及时处理,并搞好病情变化动态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偏向一边,避免误吸,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床边备好吸引器。
3、卧位与安全护理:根据病情实行最合适的卧位。
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病人必须保证其安全,采用床栏、约束拎等维护具有以免坠床、伤势等;牙关紧闭呕吐者,用压舌板缠上数层纱布放与上下齿之间,防止咬舌头,同时室内光线宜轻盈,医护人员动作必须重,防止因外界提振而引发呕吐。
4、加强基础护理:根据护理级别和患者自理能力,做好晨晚间护理、患者眼部的保护、口腔护理和气管切开护理等;卧床患者,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1~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协助排痰,以防坠积性肺炎;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保持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锻炼或指导进行肢体主动活动。
5、补足营养和水分,对无法排便者,可以经胃肠外给静脉低营养支持,对水分损失较多的病人(例如大量导流或额外体液失去),应当补足足够多的水分。
6、饮食指导:视病情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鼻饲患者按需给予流质饮食或要素饮食,并做好记录。
7、保持排出功能:例如发生尿潴留,可取诱导排便,必要时行灌洗之术;南武线导尿管者,搞好南武线导尿管护理,确保导流畅通,维持会阴部洁净,避免泌尿道病毒感染;痛经者,给与饮食指导、手法理疗下腹部,必要时依从医嘱口服药物导泻或灌肠法协助进食;小、小便腹痛的患者加强会阴及肛周护理。
8、引流管护理:维持各种引流管畅通,给与得当紧固,避免开裂、歪曲和阻塞;观测导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搞好记录;严苛无菌技术操作方式,避免顺行病毒感染;南武线动静脉导管,按动静脉导管护理。
专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01
![专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01](https://img.taocdn.com/s3/m/644ae2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3.png)
专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按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既往基础疾病的情况,有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心病等病史。
2. 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尿量和粪便颜色等,有无休克、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3. 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4. 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缺氧程度和通气效果;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5.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措施】 1.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充分保证患者休息。
2. 能进食者,鼓励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病情危重者给予鼻饲。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 2)危重患者每 2~3 小时翻身拍背 1 次,帮助排痰。
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 3)神志清醒者可行雾化吸入, 2~3 次/日,每次 10~201/ 3分钟。
4. 合理吸氧。
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而定。
二型呼吸衰竭注意给予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休克、肺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和处理,做好特护记录。
6. 遵医嘱给予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烦躁不安、失眠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呼吸抑制。
7.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8. 给予心理支持,安抚患者,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害怕、紧张和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 指导患者腹式和缩唇式呼吸训练及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2. 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 鼓励患者根据病情适当活动。
4. 鼓励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1.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2.心理护理:详细访谈,介绍抢救室环境、各种仪器;3.迎接安置患者,了解病情;4.按病情取卧位,查看患者皮肤;5.遵医嘱给予饮食;6.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7.患者入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8.遵医嘱监测血糖等,及时;9.视患者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1.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详细访谈,介绍抢救室环境、各种仪器的作用,以减少患者的恐惧感,清除心理负面影响,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3.迎接安置患者,了解病情。
手术患者则需了解术中情况,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患者家属告知单、物品交接单。
4.按病情取卧位,查看患者皮肤。
置于气垫床,翻身、拍背每2h 进行1次,昏迷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每日3一6次,床上擦浴每日1一2次,会阴擦洗每日2次,口腔护理每日2-3次。
5.遵医嘱给予饮食。
6.遵医嘱给予患者重症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视病情设定监测时间及报警上下限。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1h记录生命体征1次,抢救患者随时记录。
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的色、量及性状。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做好护理记录,表格书写要清晰,描写正确,登记及时。
7.患者入监护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体温不升或高热患者进行体温连续监测。
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高热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
8.遵医嘱监测血糖、尿相对密度(尿比重)等,及时准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追回检查结果。
9.视患者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及流量,记录给氧方式及时间。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并协助其咳嗽排痰,必要时予以雾化吸人或气道滴药。
10.保持各管道通畅,视患者病情调节输液滴速,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11.休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分别按其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做好晨晚间护理,必要时洗头,每日更换床单,每2h翻身1次。
13.熟悉常用仪器,按正规操作,注意保养。
14.皮肤的观察及护理:(1)观察皮肤,及时发现皮疹、静脉炎、浮肿、脱水、压痕、黄染、末梢循环衰竭等现象。
(2)保持全身各部位皮肤清洁,对贴胶布部位的皮肤要随时擦净,揭取胶布时应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3)重症患者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床垫应平整、无碎屑,预防压疮发生。
呼吸困难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维持气道通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3.进行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及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遵医嘱给予消炎、化痰、平喘药,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要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5.氧疗: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氧疗方法和浓度,必要时遵医嘱加用呼吸用药和(或)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用氧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观察:分析各项监护参数,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及时调整。
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发绀程度、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记录出入液量。
7.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的食物,预防便秘发生。
严重呼吸困难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给予充足的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8.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教会患者相关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
窒息护理常规1.尽快查找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
2.病情监测。
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气分析、神志、瞳孔等,持续心电监护,若患者出现胸闷、烦躁、发绀等立即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4.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5.给予心理护理。
6.预防并发症。
积极防治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心肺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
心脏骤停护理常规1.按重症监护与原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迅速敏捷的配合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体外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管及导尿管等。
3.确保两组静脉输液通路畅通,其中一组为上肢,用微泵调节输液速度。
及时、准确使用抢救药物,避免升压药或刺激性药物外渗,酌情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行动脉内压力监测。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测尿量、尿糖、尿相对密度每小时1次。
5.在患者心脏按压的同时,头部置冰帽,全身大动脉处置冰袋持续降温并连续进行体温监测,必要时采用降温毯降温,使肛温维持在320左右,以减少氧耗,减轻脑水肿。
使用冰敷降温时每30分钟观察并变换部位1次,以防冻伤。
6.加强呼吸及呼吸道管理。
⑴保持气道通畅,定时湿化,气道滴生理盐水每小时1次,每次1-2ml;雾化吸入每日3次;随时抽吸气道及口腔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⑵密切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及深度。
⑶正确使用呼吸机,并按其监护常规操作。
7.遵医嘱补液、脱水、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及静脉营养。
8.昏迷患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
休克护理常规1.按原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取休克体位(头部抬高100~200,下肢抬高200~300),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面色、意识、瞳孔等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测每小时尿量、相对密度,酌情监测中心静脉压,预防肾衰竭。
4.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并注明一条为升压药通路,根据血压调节升压药滴速,必要时用微泵控制速度,防止药物外渗。
5.高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呼吸困难时,配合医师为患者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
6.对一般休克患者应注意保暖;感染性休克患者有高热时,应予物理降温。
7.对重症休克患者,应注意有无柏油样大便、皮下出血等DIC征象发生。
8.遵医嘱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
9.加强基础护理。
禁食期间,口腔护理每日2次。
10.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
昏迷护理常规1.按原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性义齿。
3.遵医嘱给予鼻饲。
4.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吸口腔、呼吸道内分泌物,舌根后坠者用舌钳拉出,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
气管切开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
5.预防患者自伤:勤剪指甲,抽搐时置开口器或牙垫于两臼齿之间,躁动时使用护栏或约束用具。
6.备齐抢救药物和设备,随时配合抢救。
7.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8.预防压疮发生:卧气垫床;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床上擦浴每日2次;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并按摩受压处(长期受压处下置气圈或软垫)。
9.口腔护理每日2~3次,酌情选用漱口液。
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膏。
张口呼吸者以湿盐水纱布覆盖口鼻,两眼不能闭合者每班涂四环素眼膏,并盖湿盐水纱布。
10.观察患者大便性状、颜色及量。
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进行通便处理。
11.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0.5%络合碘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夹闭的导尿管,每2~4小时放尿1次,尿袋定期更换。
12.保暖或降温时,慎防烫伤或冻伤。
13.患者肢体被动运动每日3~4次。
急腹症护理常规急腹症又称急性腹痛。
广义的急腹症包括外科、内科、妇产科、神经科以及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腹痛;而狭义的急腹症特指外科急腹症,即需要手术治疗的腹腔内非创伤性急性病变,是许多种急性病变的集中表现。
1.观察病情(1)详细观察腹痛部位、疼痛时间、性质、影响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
根据病情不同,每15~30分钟记录1次。
1.按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病情监测;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4.随时做好抢救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5.止痛药物的应用;6.扩血管,升压;7.血管收缩剂的应用;8.休息;9.遵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患者出现肺水肿;10.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11.生活护理;失血性休克监护常规;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用氧;1.按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情监测。
护士应紧急对患者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监护,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于抢救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开放面罩,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
当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意识情况,有无皮肤湿冷、花斑、发绀;及时了解心律、心率体温、呼吸、血压、瞳孔及CAP、PCWP的变化;留置尿管,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止痛药物的应用。
大面积心梗的患者应用吗啡、哌替啶等药物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将患者取侧卧位,避免患者呕吐时窒息。
6.扩血管,升压。
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及血管扩张剂,以提高血压及改变循环状况。
7.血管收缩剂的应用。
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特别注意大剂量的收缩血管药物对患者血管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8.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和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9.遵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患者出现肺水肿。
10.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11.生活护理。
早期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
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常规1.按重症监护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卧位。
患者烦躁不安时,应采取保护性措施。
3.给予患者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消化道出血者静脉补充高营养。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肾衰竭者每小时记录尿量及尿相对密度,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心跳骤停。
呼吸衰竭严重者,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相应护理。
5.对患者及时抽血做床旁血气分析及有关生化检查等。
6.遵医嘱及时使用各种急救药品,并注意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要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必要时用微泵控制。
7.积极配合原发病的治疗,实施必要的对症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急性心力衰竭系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急性左心衰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属严重的急危重症,病人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极度烦躁不安、大汗,听诊双肺满布湿哕音,心率≥110次/分。
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1.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前负荷。
2.吸氧: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8L/分,并予以30%~50%乙醇湿化吸人。
严重肺水肿病人可行气道正压通气或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