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线径选择
线径大小的选择
线径大小的选择选择导线的三个原则:1)近距离和小负荷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用导线的发热条件控制电流,截面积越小,散热越好,单位面积内通过的电流越大。
2)远距离和中等负荷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远距离和中负荷仅仅不发热是不够的,还要考虑电压损失,要保证到负荷点的电压在合格范围,电器设备才能正常工作。
3)3)大负荷在安全载流量和电压降合格的基础上,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就是还要考虑电能损失,电能损失和资金投入要在最合理范围。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一般情况下,距离短、截面积小、散热好、气温低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强些,安全载流选上限;距离长、截面积大、散热不好、气温高、自然环境差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弱些,安全载流选下限;如导电能力,裸导线强于绝缘线,架空线强于电缆,埋于地下的电缆强于敷设在地面的电缆等等。
根据电流的大小、电缆的安装方式选择。
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16mm2、25mm2乘以435mm2、50mm2乘以370mm2、95mm2乘以2.5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如何根据电机大小选择电缆线径?如何根据电机大小选择电缆线径?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线径对照表
普通合格产品1平方毫米的铜线可以承载6-8安培的电流,一般不超过6安培更为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电源线为2.5mm2。
这意味着该线的垂直横截面为2.5平方毫米。
通常可以承受15安培,乘以220 V的电压,即可以连接到3.3 kW。
GB 4706.1-1992 / 1998中规定的电线的负载电流值。
扩展数据1.当导体中存在交流电或交流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即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的薄层上,并且离导体表面越近。
2.电流密度越高,导体内部的实际电流越小。
结果,导体的电阻增加,并且损耗功率也增加。
3.两条线的直径不同,载流量也不同,可能会因负载需求大而导致大电流,从而烧毁连接在一起的点。
工作温度为30℃,长时间90%负载下的载流量如下:1.5毫米2-18a2.5mm2-26a4平方毫米-38 A6平方毫米-47A10平方毫米-66A16平方毫米-92a25mm2-120a15035毫米不同线径(小于1毫米)的铜线的载流量表s = I / J,j = I / s,I = JS,s =截面积,j =电流密度,I =电流互感器:J = 2.5,传输线:J = 5以上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直径以及它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表2008-04-28 06:22 p.m.铜线安全载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2.5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安全载流量–16mm2铜电源线为9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则线径应为铜线的1.5-2倍。
1. 10p空调,您想问他多少电流或多少电源线。
2. 10p空调是一台或三台,是一台机器10p或多台机器10p。
第一个:根据当前的空调能效比,一个10p空调(三项)的功率约为8〜9kw,其额定电流约为14a。
通常,建议使用10mm2电缆,但可以使用6mm2国家标准电线。
趋肤效应与线经选择
趋肤效应与变压器线径选择
1. 趋肤效应
当导线通过交流电时,因导线的内部和边缘部分所交链的磁通量不同,致使导线表面上的电流产生不均匀分布,相当于导线有效截面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开关变压器工作频率一般在20kHz 以上,随着元器件的改善,工作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影响越大。
因此,在设计绕组选择电流密度和线径时必须考虑趋肤效应引起的有效截面的减小。
导线通有高频交变电流时,有效截面的减少可以用穿透深度来表示。
穿透深度的意义是:由于趋肤效应,交变电流沿导线表面开始能达到的径向深度,计算公式为
Δ=102
⨯⨯⨯ωγμ-3 Δ——穿透深度(mm )
ω——角频率,ω=2πf (rad/s )
μ——导线磁导率(H/m )
γ——导线的导电率(S/m )
式中μ=4π×10-7 H/m ;γ=58×10-6 S/m 。
2. 导线选择原则
在选用开关电源变压器初、次级绕组线径时,应遵循导线直径小于两倍穿透深度的原则。
当导线要求的线径大于由穿透深度决定的最大有效直径时,应采用小直径的导线并绕或采用多股导线。
大电流绕组最好能采用宽而薄的扁铜带,铜带厚度应小于穿透深度的两倍。
3.电源常用频率的穿透深度。
如何选择线径
如何选择线径?线径与功率、电流等有什么关系?1、我们在计算线路线径时,一般是按照功率除以0.9,再乘以2来选择线径,取大不取小.如40匹的空调,40/0.9*2=89.取90平方毫米的线径.知道额定功率,额定电流怎样选择电源线的平数1、如何是日常生活中使用不用考虑电压,只考虑电流选择导线就行了,电压只针对绝缘来说的,一般电压击穿不了,针对铜线来说,在室内使用按一平方10个电流算就可以了。
电器该用几平方电线1、国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部分)铜芯电线: 铜芯线截面积允许长期电流2.5 平方毫米(16A~25A)4平方毫米(25A~32A)6平方毫米(32A~40A)铝芯电线: 铝芯线截面积允许长期电流2.5 平方毫米(13A~20A)4平方毫米(20A~25A)6平方毫米(25A~32A)举例说明:1、每台计算机耗电约为200~300w(约1~1.5a),那么10台计算机就需要一条2.5 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供电,否则可能发生火灾。
2、大3匹空调耗电约为3000w(约14a),那么1台空调就需要单独的一条2.5 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供电。
3、现在的住房进线一般是4平方毫米的铜线,因此,同时开启的家用电器不得超过25a(即5500瓦),有人将房屋内的电线更换成6平方毫米的铜线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进入电表的电线是4平方毫米的。
4、早期的住房(15年前) 进线一般是2.5平方毫米的铝线,因此,同时开启的家用电器不得超过13a(即2800瓦)。
5、耗电量比较大的家用电器是:空调5a(1.2匹),电热水器10a,微波炉4a,电饭煲4a,洗碗机8a,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10a,电开水器4a在电源引起的火灾中,有90%是由于接头发热造成的,因此所有的接头均要焊接,不能焊接的接触器件5~10年必须更换(比如插座、空气开关等)。
国标允许的长期电流4平方是25-32A6平方是32-40A其实这些都是理论安全数值,极限数值还要大于这些的,2,5平方的铜线允许使用的最大功率是:5500w. 4平方的8000w,6平方9000w没问题的。
如何根据功率选择线径
如何根据功率选择线径
「辰鸿科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场合非电气人员同样需要知道电线线径如何选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正确的选择方法。
计算原理介绍:根据设备功率计算出设备电流值,再根据设备的电流值计算出导线的线径。
专业的电气工作者能够在30秒之内心算出正确的设备所需线径,你,需要多少秒?
例1:某单相设备5KW,选用多大的线径才行?
已知设备为单相220V供电,那么,根据口诀:单相(220V),四倍半可知:设备电流=设备功率(5)×4.5=22.5A
根据口诀:10下五可知:选择4mm2的铝线安全载流量为20A,不能满足要求。
选择6mm2的铝线安全载流量为30A,可以满足要求。
又根据口诀:铜线升级算可知:选择4mm2的铜线安全载流量为30A,可以满足要求。
结果可知:2×6mm2的铝线或2×4mm2的铜线均可满足安全使用。
例2:某三相设备功率30KW,选用多大的线径才行?
已知设备为三相380V供电,那么,根据口诀:电力加倍可知:设备电流=设备功率(30)×2=60A
根据口诀:25、35,四三界可知:选择16mm2时的铝线的载流量为16×4A=64A,可以满足要求。
又根据口诀:铜线升级算可知:选择10mm2的铜线安全载流量为64A,可以满足要求。
结果可知:3×16mm2的铝线或3×10mm2的铜线均可满足安全使用。
显然,以上这些都是估算值,和严谨地科学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但这些估算结果并不会对安全使用带来影响,相反,这些都是现场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巧。
交流压降与线径关系
1.铜线交流引入线径与引入距离220V交流电一般是5kW,也就是I=5000/0.8/220=29A计算压降的公式 U=IL/57S 因此得出下表表格中体现的是压降占比(国标规定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源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10%~-15%)如,当采用16mm2的线引电时,压降U=IL/57S=29*100/57*16=3.18V,因此压降占比=3.18/220=1.4%. 以此类推,可以得到表格中的其他值。
根据国标的规定,不能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5%,因此表格中大于15%的地方都不可取。
从表中可以看到,如果采用16mm2的电缆引电,引电距离最多=1000/2=500米。
铜线25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57*25*33/29/2=810.7米。
35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57*35*33/29/2=1135.0米。
50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57*50*33/29/2=1621.5米。
2.铝线交流引入线径与引入距离220V交流引入功率5kW,I=29A。
铝的电导率是34,压降U=IL/34S,如,当采用25mm2的线引电时,压降U=IL/34S=29*100/34*25=3.41V,因此,压降占比=3.41/220=1.55%. 以此类推,可以得到表格中的其他值。
根据国标的规定,交流引入的压降不能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5%,220V*15%=33V铝线25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34*25*33/29/2=483.6米。
35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34*35*33/29/2=677.0米。
50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34*50*33/29/2=967.2米。
70mm2的最大引入距离L=34*70*33/29/2=1354.1米。
线径大小的选择
选择导线的三个原则:1)近距离和小负荷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用导线的发热条件控制电流,截面积越小,散热越好,单位面积内通过的电流越大。
2)远距离和中等负荷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远距离和中负荷仅仅不发热是不够的,还要考虑电压损失,要保证到负荷点的电压在合格范围,电器设备才能正常工作。
3)3)大负荷在安全载流量和电压降合格的基础上,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就是还要考虑电能损失,电能损失和资金投入要在最合理范围。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一般情况下,距离短、截面积小、散热好、气温低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强些,安全载流选上限;距离长、截面积大、散热不好、气温高、自然环境差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弱些,安全载流选下限;如导电能力,裸导线强于绝缘线,架空线强于电缆,埋于地下的电缆强于敷设在地面的电缆等等。
根据电流的大小、电缆的安装方式选择。
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16mm2、25mm2乘以435mm2、50mm2乘以370mm2、95mm2乘以2.5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如何根据电机大小选择电缆线径?如何根据电机大小选择电缆线径?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线线径的截面积选择
电线的线径截面积选择交流电力线指的是配电工程中的低压电力线。
一般选择的依据有以下四种: 1) 按机械强度允许的导线最小截面选择 2) 按允许温升来选择 3)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4) 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通信中常用的主要是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电流较大,一般应按照发热(温升)条件来选择。
因为如果不加限制的话,导线的绝缘就会随温度升高迅速老化和损坏,严重时会引发电气火灾。
===============================对于220V单相交流电1: I=P/220 〔P为所带设备功率〕 2:电源线面积S=I/2.5(mm2)对于380V三相交流电 1:I=P/(380*Γ3*功率因数)2:相线截面积S相=I/2.5(mm2) 3:零线截面积S零=1.7×S相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
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
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
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配电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
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地十个误区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有一定地规范,用户新建机房供配电系统时,应通过设计单位选择合适地交流线径,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对于现有机房新增一般性负载,往往由用户自行设计并安装.安全用电是动力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地基本要求,所有安装与维护人员都有必要了解交流电缆线径选择地方法和原则.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也应关注线缆等配套设备存在地风险,实现精细化维护.在具体地安装与维护工作中,不少工程师对电缆线径地选择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选择了错误地电缆线径,轻则增加了建设或运行成本,重则可能带来巨大地安全隐患.本文列出地十个误区都是工程与维护人员容易发生地,事实上导线线径选择还有更多地影响因素,具体选择线径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允许温升.敷设方式等查询电工手册或其它相关设计规范.误区一:经济电流密度2~4A/mm2,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交流线径是通行地方法,铜质电缆经济电流密度为2~4A/mm2.显然,取经济电流密度为2A/mm2时,线径较粗,投资成本较高;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时,线径较细较经济.一些工程人员认为,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即可,选2A/mm2偏安全,选4A/mm2偏经济,都是可行地选择.当电缆较细时,电缆比表面积大,对散热有利;当电缆较粗时,电缆比表面积小,热量不易散发,单位截面积导线通过相同地电流时,粗电缆温度较高.如果电缆温度超过允许值,就会发生危险.下表为在空气中敷设地塑料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电工手册》第14章第9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吕如良等主编,2002年1月),周围环境温度为25℃,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由上表可见,较细地电缆每平方载流量远大于4A,随着电缆线径地增加,每单位mm2载流量明显下降.由于电缆不应一直运行于最高温度,同时存在可能地过流或其它因素影响,选择时导线载流量应小于上表载流量数值.由此看来,经济电流密度理解为粗电缆取2.细电缆取4,比理解为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更合乎实际.误区二:只按经济电流密度,不复核电缆压降信假定某单相交流负载最大电流不超过16A(单相负载电流通常不超过20A),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用4mm2电缆,如果负载距离100米,铜电导率σ为57,电缆电阻为:R=L/(σS)=100×2/(57×4)=0.88Ω电缆上电压降ΔU为ΔU=IR=16×0.88=14.1V连接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地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6页,GB50217-94),该例电缆上电压降达到14.1/220=6.4%,超过多数设备线路上压降不应大于5%地要求.负载工作电压下降6.4%,相应地工作电流上升1A,需要选用更粗地电缆(如6mm2),重新计算电压降,直至电压降小于5%.误区三:只选择电线线径,不考虑电线类型计算电缆线径时,只确定了电缆金属介质地截面积.只要截面积相同,不论何种绝缘层与护套,电缆本身性质完全相同(铜质,通信机房电力电缆一般不用铝芯电线).但正是由于绝缘层与护套地不同,散热性能.允许温升就有区别,如常用地VV(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与JY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前者允许温度为70℃,后者可达90℃,因此JYV电缆允许地截流量更大,同样地负载电流条件下,可以选择较小地线径.此外,单芯与多芯电缆(指内部含互相绝缘地多芯成套电缆)散热条件不同,截流量也有区别.例如,铜芯导体截面为50mm2,单芯与多芯明敷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导体温度分别为70℃(VV电缆)和90℃(JYV电缆)时载流量规格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多芯电缆载流量较单芯为小,VV电缆载流量较YJV电缆为小,设计电缆时需要计入这些因素.多根单芯电缆平行捆扎敷设时,计算载流量也应在单芯电缆地基础上乘以一个小于1地降额矫正系数.下表为《工厂供电》中多根电缆并列时载流修正系数,电缆相距100mm.误区四:优先选择长期安全载流量大地电缆一般地,从电缆地绝缘性能.环保性能和耐候性能等方面看,YJV 电缆载流量大,在各方面比VV电缆性能更优异,应在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事实上,YJY电缆虽然具有载流量大.电缆直径小.重量轻.方便安装等优点,但在同等截面积条件下,YJY电缆比VV电缆流量大地原因仅仅是因为能承受地温度高而已.截面积相同,铜地质量.导电率也相同,因而在输送同等电流地情况下,选择YJY电缆可以比选择VV电缆细一些地线径,但线路电阻增加,线损和电压降也增加,长期运行不一定合算.电缆选择必须全面考虑环境条件.使用场所.敷设方式.供电距离.长期运行地费用和电压降,能用VV电缆地场所一般仍推荐用VV电缆.如果原行线架上已敷设VV电缆,新设计增加耐受温升更高地JYV 电缆是没有意义地,平行捆扎走线地电缆只能按耐受温升最低地电缆计算载流量.误区五:并联多大地导线,就相当于线径增大多少平方大型机房负载容量大,需要提供很大地电流,如果选择一根导线,无疑需要线径很粗地供电电缆,施工并不方便,甚至没有足够粗地导线可供使用.多根导线并联是允许地,由于线径小地电线每平方载流量大于粗电线,并联方式可能在经济上更合算.并联电线之间地电流在理论上按截面积分配,只要是相同材质电线(如铜线),都可以直接并联.但实际工程中,最好使用相同地线径.如果线径相差悬殊,可能由于接线端子存在一定电阻,以及与电缆截面积不成正比地感抗作用,导致电流分配偏差,一根导线可能分配电流过大,超过安全载流量.此外,如果采用不一致地线径,需仔细复核电线上地电流是否小于安全载流量,细导线地单位载流量只能按粗导线计算.因此,大小相差悬殊地电缆并联使用,电缆载流量往往并不按照理想条件下地电流分配规律来分配,小电缆相对发热明显.两线并联时,粗地电缆不应大于细电缆地两倍.只根据负载电流选择交流输入电缆地线径,事实上存在着安全风险.例如,某大楼由功率S为315KVA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Z值为5%.现欲在配电室增加一台3P空调(单相),发现配电柜内有一额定容量为500A地断路器CB3空闲未用,拟通过该断路器为空调引入一相交流电,如下图所示.工程人员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线径,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空调工作电流12A,选择电缆地截面积S为4mm2,并在空调侧安装16A空开作为空调输入开关.A16A315KVA/Z=5%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CB1/500A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CB2/500A 信息来源:CB3/500ACB4/500A其它负载50米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3P空调空调距离配电柜较远,电缆长度L为50米,导线电阻R为R=L/(σS)=50×2/(57×4)=0.44Ω假定电网供电能力为无穷大,变压器短路电流IST为:IST=S/(3U×Z)=315×1000/(220×3×5%)=9545A变压器副卷单相等效电阻RT为:RT=U/I=220/9545=0.023Ω假定变压器输出端至CB3所有导体与接头电阻之和为0.05Ω,如果电缆末端A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为ISIS=U/R=220/(0.023+0.05+0.44)=429A由于断路器跳闸电流为500A,因此电缆末端短路后断路器不跳闸,电缆烧断甚至起火.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选用电缆时,需要校验短路电流.在检查供配电系统时,如果发现大型断路器后端连接细电线,就应重点关注.(注:除短路电流需要核算外,还应计算接地故障电流,校验断路器是否符合要求.因本文只讨论电缆选型问题,不在此讨论如何选用断路器.) 信息来自:误区七:按负载电流选线,不考虑断路器容量根据负载性质不同,断路器容量一般选择为负载电流地1.15~1.5倍.断路器选定以后,过载跳闸电流即已确定(大型断路器往往允许整定跳闸电流).过流地产生与供电质量.负载质量及运行状态有关,也与漏电流有关.在通信机房供电系统中,通常并不安装漏电保护器,如果漏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不超过断路器额定电流,断路器不跳闸,负载继续运行.在有较大漏电流地情况下,如果线径只按负载电流设计,可能导致线径偏小,超过导线安全载流量,电缆发热过温,存在地安全风险比漏电流更甚.正确地做法是:根据负载电流选择断路器(包括微断,熔丝等过流保护装置也是类似地)容量,再根据断路器容量选择导线线径,再复核压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误区八:只考虑建设成本,不核算运行总成本设计单位进行配电设计时,会计算负载电流.线路压降等,按建设投资最低地原则设计,较少考虑运行成本.仍以3P空调为例,如果选用4mm2地电缆,消耗在电缆上地功率为:P=I2R=122×0.44=63W如果改选用6mm2地电缆,电缆电阻值为:R=L/(σS)=50×2/(57×6)=0.29Ω消耗在电缆上地功率为P=I2R=122×0.29=42W损耗降低21W.假定电费每度1元,一年运行下来,选用6mm2地电缆可以节约电费C为C=21×24×365/1000×1=184元.按北京电缆价格,2×6mm2地电缆比2×4mm2地电缆贵2.2元/米,50米地电缆差价仅为110元,选用6mm2地电缆初期投资大于选用4mm2地电缆,但不到1年即可收回投资,显然更为经济,总运行费用更节省.选用更粗地电缆是否更经济,需要按同样地方法进行核算,如果三到五年可以收回投资,宜选用较粗地电缆.误区九:零线选择未考虑三次谐波与不平衡电流当负载三相不平衡时,零线将有电流流过;当三相严重不平衡时,零线电流甚至大于相电流.计算机.节能灯等电子设备多产生三次及三地倍次谐波,谐波电流通过零线.对于谐波抑制不佳地电子设备来说,三次谐波电流可能大于相电流,零线电流很大.此外,三次及以上谐波频率较高,在导线内流过时有趋肤效应,即电流主要从导体表面流过,相当于缩小了导线截面积,热效应更加明显.现行IDC机房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3+2电缆,即一根圆形绝缘电缆中包括三根相线.一根零线和一根保护地线,如3×50+2×25电缆,零线线径为相线地一半.如果为普通计算机或照明供电,当负载达到设计容量后,存在一定地安全风险,三次谐波导致零线过热甚至着火.除非负载谐波抑制效果好,或进行了谐波整治,否则零线线径不应小于相线线径.误区十:保护地线目地是等电位连接,线径细一点也可以交流设备与机房接地排之间.设备内部部件与机柜之间连接有保护接地线,一方面是等电位连接地要求,使所有设备和部件外壳保持等电位,预防触电以及由于雷电侵入导致地内部放电;另一方面用于泄放接地故障电流.由于雷击时长以微秒计,即使大地雷电流,积累地能量常不足以烧毁保护地线,因此不少工程师认为接地保护线对于防雷来说不用考虑粗细.确实,在雷击事件中少见有保护地线烧毁地案例,但保护地线地线径要求还有另外地原则,即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地线不应在保护设备动作前烧毁.显然,电流越大地设备,输入电缆越粗,输入断路器容量越大,保护地线也越粗.因此规范规定,当相线线径大于35mm2时,保护地线线径应取相线线径地一半,按规范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能达到相线越粗,保护地线也越粗地目地,消除安全隐患.因此,保护地线线径不能随意选择,保护地线地截面,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动作地要求结语交流电缆地选择看似简单,但为了选择安全而又经济地电缆,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地因素.可能因为选择了过大地线径增加建设成本,选择过小地线径增加运行成本并可能导致严重地安全风险.目前通信领域多数电力电缆配置偏于安全,在铜材日益昂贵.电缆费用占比越来越高地今天,有必要选择经济地电缆.对于正在运行中地系统,宜与专业地机房评测机构进行合作,实施机房评估与必要地整改,确保供电安全. ................................................................................。
常用线径、功率、对照表
常用线径、功率、对照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线的使用无处不在。
无论是家庭中的电器设备,还是工业领域的大型机器,都离不开电线来传输电力。
而要正确选择合适的电线,就需要了解线径、功率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常用线径、功率的对照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线径。
线径通常指的是电线横截面的直径,一般用毫米(mm)来表示。
较粗的线径意味着电线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从而可以传输更多的功率;相反,较细的线径则只能承受较小的电流和传输较低的功率。
在常见的电线规格中,线径的大小各不相同。
比如,1 平方毫米、15 平方毫米、25 平方毫米、4 平方毫米、6 平方毫米等等。
这些不同的线径规格,对应着不同的功率承载能力。
对于家庭用电来说,我们通常会用到 15 平方毫米和 25 平方毫米的电线。
15 平方毫米的电线,一般适用于一些功率较小的电器,如灯具、小型插座等。
它所能承受的功率大约在 2000 瓦左右。
而 25 平方毫米的电线,则可以用于一些功率稍大的电器,比如普通的空调、电热水器等,其功率承载能力大约在 3500 瓦左右。
如果是在工业领域,或者对于一些大功率的设备,可能就需要用到更粗的电线。
比如 4 平方毫米的电线,它能够承受的功率可以达到5000 瓦以上,适用于一些大型的工业机器或者功率较大的空调机组等。
6 平方毫米的电线则能承受更高的功率,常用于一些特殊的大功率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电线的功率承载能力不仅仅取决于线径,还与电线的材质、敷设方式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比如说,铜质电线的导电性能要优于铝质电线,所以在相同线径的情况下,铜质电线能够承载的功率会更大一些。
另外,如果电线敷设的环境温度较高,那么电线的散热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其功率承载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确保用电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在选择电线时,往往会留出一定的余量。
也就是说,不会让电线一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过载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如何选择线径及其载流量要点
如何选择线径及其载流量1平方的铜线能承受多大的电流我在工控网上看一位工程师发表的文章,把它转过来供大家参考: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线径的选取使用方法
线径的选取使用方法首先,明确我们一般如何称呼线径,1平方线: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电线。
按照公式:面积=半径²×3.14 来推算。
那么1平方线=1.13mm左右。
其次,电线分有不同种类,家装电线分为:BV、BVR、RV、BVVB、RVV,区别如下:BV、BVR、RV:都是单芯线BV:是一根铜丝的单芯线,比较硬,也叫硬线。
BVR:是好多股铜丝绞在一起的单芯线,也叫软线。
RV:也是软线,是更多股铜丝绞在一起的单芯线,家装一般不用。
我们常用的是以下两种:1.硬线:专业称为BV电线,主要用于供电,照明,插座,空调,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
硬线有一定的硬度,在折角,拉直方面会更加方便一些。
2.软线:专业称为BVR电线,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如配电箱。
软线相对硬线制作较复杂,高频电路软线比硬线载流量大。
BV电线1平方电线可以负荷多少瓦:按照“经验公式”:只要是铜芯电线,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可以安全通过4--5A的额定电流;在220V单相电路中,每1KW的功率,其电流约为4.5A左右;在380V三相平衡电路中,每1KW的功率,其电流约为2A左右。
上面的这些值,可用物理计算公式算下来的结果是很接近的,所以电工在工作中,为了不去记那些“繁琐”的计算公式,就记住这些就可以了。
那么根据这个算法就知道:每1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如果用于220V 单相电路中,则可以安全承载1KW 的负载所通过的电流;如果用在三相平衡负载(比如电动机)电路中,则可以安全承载2.5KW负载所通过的电流。
1.5平方电线可以负荷多少瓦如果电源线是铜芯线,一是明线安装最大允许工作电流是20A,即4400瓦;二是暗装套钢管,电流是16A,功率为3520瓦;三是pvc管暗装,电流是14A,那么功率为3000瓦。
电力系统中的线径选择
电力系统中的线径选择在电力系统设计中,线径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线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中线径选择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选择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线径选择的重要性线径是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电流的传输能力和线路的电压降。
选择合适的线径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性能稳定。
过小的线径会导致线路电压降过大、线路温升过高,造成线路过载甚至短路的风险。
而过大的线径则会增加线路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设计电力系统时,必须慎重选择合适的线径。
二、影响线径选择的因素1. 输电距离:输电距离是影响线径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输电距离越长,线径就需要越大,以降低输电线路的电压降和电流损耗。
2. 电流负载:电流负载是另一个影响线径选择的关键因素。
电流负载大的线路需要选择较大的线径,以保证线路的传输能力和稳定性。
3.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也会对线径选择产生影响。
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线径需要选择相对较大的规格,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4. 经济性考虑:在进行线径选择时,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因素。
选择合适的线径不仅要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要尽可能地降低线路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三、线径选择的方法1. 根据电流负载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和预期的电流负载,通过电力计算软件等工具计算出最佳的线径选择方案。
2. 考虑输电距离: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距离和电压等级,结合输电线路的功率因数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线径。
3. 比较分析不同方案:在线径选择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线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线径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
正确选择合适的线径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确定最佳的线径选择方案,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表背景在电力系统中,导线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电力运输的核心。
如果选择的导线线径过小,将导致电压下降,甚至电路过载可能会导致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电力系统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之间的关系。
导线线径导线线径是指电线的粗细程度,一般用直径表示,比如用AWG或mm²为单位。
常见的导线线径如下表所示:AWG 直径(mm)面积(mm²)18 1.02 0.82316 1.29 1.3114 1.63 2.0812 2.05 3.3110 2.59 5.268 3.26 8.376 4.12 13.34 5.19 21.22 6.54 33.61 7.35 42.40 8.25 53.5电流规格导线线径不只影响电线的损失,还与导线的电流容量有关。
高电流将导致导线发热,而过热时,导线将会烧毁或者引发火灾。
了解不同直径下导线的电流规格,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地选择导线。
下表列出了常规的导线直径下的电流规格。
AWG 最大电流(A)最大电流密度(A/m²)18 5 29.116 7 36.214 15 48.012 20 58.110 30 73.98 50 95.66 65 110.94 85 137.02 115 167.21 130 179.80 150 195.7导线选择建议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同样的导线,电流规格会根据导线直径的不同而异。
当选择导线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1.根据需要承载的电压和电流推荐线径。
2.根据电源和负载的距离选择正确电线尺寸,否则会有电压下降问题。
3.处理电线时,避免向导线扭转。
扭曲电线会降低其承载电流的能力。
4.当安装导线时,避免任何形式的磨损,因为砂轮等破坏导线表面将明显降低其承载能力。
5.确保导线正确接地,以确保安全。
导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与其使用中的电流密度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选择导线时,一定要将电流规格与导线线径相匹配,以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线径、功率、对照表
常用线径、功率、对照表常用线径、功率对照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线的使用无处不在。
无论是家庭装修中的电路布线,还是工业生产中的电力传输,了解线径和功率的对应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关乎用电的安全,还能帮助我们合理规划电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潜在的危险。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常用线径与功率的对照表。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线径指的是电线的横截面积,通常用平方毫米(mm²)来表示。
而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在电学中,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在家庭用电中,常见的线径有 15mm²、25mm²、4mm²、6mm²等。
15mm²的电线,一般适用于较小功率的灯具、插座等,其所能承受的功率约为 2000 3000 瓦。
25mm²的电线使用较为广泛,比如普通的插座回路、一些小型电器的连接等,它能够承受的功率大约在 3000 5000 瓦。
4mm²的电线则常用于厨房、卫生间等大功率电器较多的区域,可承受功率在 5000 7000 瓦左右。
6mm²的电线通常用于进户线或者大功率的中央空调等,其承受功率可达 7000 10000 瓦。
在工业领域,由于用电设备的功率通常较大,所使用的线径也会相应增大。
比如 10mm²、16mm²甚至更大规格的电线。
10mm²的电线能承受的功率一般在 10000 15000 瓦,16mm²的电线则可达到 15000 20000 瓦。
需要注意的是,电线所能承受的功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例如,电线的材质(铜芯或铝芯)、敷设方式(明敷或暗敷)、环境温度等。
铜芯电线的导电性能优于铝芯电线,所以在相同线径下,铜芯电线所能承受的功率会更大一些。
如果电线是明敷,即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其散热条件较好,所能承受的功率相对也会大一些;而暗敷,比如埋在墙内或线槽中,由于散热受到限制,所能承受的功率就会相应减小。
配电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
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有一定的规范,用户新建机房供配电系统时,应通过设计单位选择合适的交流线径,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
对于现有机房新增一般性负载,往往由用户自行设计并安装。
安全用电是动力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所有安装与维护人员都有必要了解交流电缆线径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也应关注线缆等配套设备存在的风险,实现精细化维护。
在具体的安装与维护工作中,不少工程师对电缆线径的选择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
选择了错误的电缆线径,轻则增加了建设或运行成本,重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列出的十个误区都是工程与维护人员容易发生的,事实上导线线径选择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具体选择线径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允许温升、敷设方式等查询电工手册或其它相关设计规范。
误区一:经济电流密度2~4A/mm2,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交流线径是通行的方法,铜质电缆经济电流密度为2~4A/mm2。
显然,取经济电流密度为2A/mm2时,线径较粗,投资成本较高;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时,线径较细较经济。
一些工程人员认为,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即可,选2A/mm2偏安全,选4A/mm2偏经济,都是可行的选择。
当电缆较细时,电缆比表面积大,对散热有利;当电缆较粗时,电缆比表面积小,热量不易散发,单位截面积导线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粗电缆温度较高。
如果电缆温度超过允许值,就会发生危险。
下表为在空气中敷设的塑料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电工手册》第14章第9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吕如良等主编,2002年1月),周围环境温度为25℃,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
由上表可见,较细的电缆每平方载流量远大于4A,随着电缆线径的增加,每单位mm2载流量明显下降。
由于电缆不应一直运行于最高温度,同时存在可能的过流或其它因素影响,选择时导线载流量应小于上表载流量数值。
直流电源线径和交流电源线径的计算
通信工程直流电源线径与交流电源线径的计算直流电力线用于整流器到蓄电池的连接线;整流器到负载的供电线。
在负载比较多的情况下,整流器到负载之间要配一个直流配电柜,供电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整流器到直流配电柜,另一部分为从直流配电柜到负载。
因现在通信设备的电流不是很大,一般已不选择直流母排,通常选择阻燃铜软线,兰色为正极,红色为正极,保护地线为黄绿色。
直流供电线路主要采用最大允许压降法计算最大截面积。
在此主要介绍如何电流矩法计算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截面及各段压降。
直流电力线工作在低电压大电流,应按允许压降选择导线截面,并按终期容量设计。
S= I×L / K×△US:导线截面积(mm2〕△U:导线允许压降(回路)(铜导线允许的最大压降为3.2V)I:导线负荷电流〔A〕L:导线回路长度(m)(如已知单程长度,应乘以2)K:导线的导电率〔m/欧*mm2〕(铜导线的导电率为57,铝导线的导电率为34 )例:求各段电力电缆的线径(mm2 )S1=500×20×2/0.7×57=501.25(mm2) 选用63×8的铜母线排(504mm2) S2=S5=100×50×2/0.7×57=250.6(mm2) 选用240mm2(△U2=100×50×2/240×57=0.73V) 超出0.03V)S3=150×30×2/0.7×57=225.6 (mm2) 选用240mm2S4=150×40×2/0.7×57=300.75 (mm2) 选用240mm2(△U4=150×40×2/240×57=0.88V) 超出0.18V)S6=S9=10×10×2/0.97×57=3.62(mm2)选用4 mm2S7=15×10×2/1.0×57=5.26 (mm2)选用6mm2S8=10×5×2/0.82×57=2.14 mm2 选用4mm2电流矩法是按照直流供电回路所允许的电压降来计算导线截面积的方法。
趋肤效应与线经选择
趋肤效应与变压器线径选择
1. 趋肤效应
当导线通过交流电时,因导线的内部和边缘部分所交链的磁通量不同,致使导线表面上的电流产生不均匀分布,相当于导线有效截面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开关变压器工作频率一般在20kHz 以上,随着元器件的改善,工作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影响越大。
因此,在设计绕组选择电流密度和线径时必须考虑趋肤效应引起的有效截面的减小。
导线通有高频交变电流时,有效截面的减少可以用穿透深度来表示。
穿透深度的意义是:由于趋肤效应,交变电流沿导线表面开始能达到的径向深度,计算公式为
Δ=102
⨯⨯⨯ωγμ-3 Δ——穿透深度(mm )
ω——角频率,ω=2πf (rad/s )
μ——导线磁导率(H/m )
γ——导线的导电率(S/m )
式中μ=4π×10-7 H/m ;γ=58×10-6 S/m 。
2. 导线选择原则
在选用开关电源变压器初、次级绕组线径时,应遵循导线直径小于两倍穿透深度的原则。
当导线要求的线径大于由穿透深度决定的最大有效直径时,应采用小直径的导线并绕或采用多股导线。
大电流绕组最好能采用宽而薄的扁铜带,铜带厚度应小于穿透深度的两倍。
3.电源常用频率的穿透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电的话,
10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毫米5A
11-99平方毫米的铜线每平方毫米4A
100平方毫米以上的铜线每平方毫米3A
铝线则在上面的数值后除以2,即一半
直流电的话,统一按照:
铜线每平方毫米5A
铝线没平方毫米2.5A计算。
1 0
根据电流来选截面
1.用途
各种导线的截流量(安全用电)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
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
导线的截流量与导线的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铝或铜)、型号(绝缘线或裸线等)、敷设方法(明敷或穿管等)以及环境温度(25℃左右或更大)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2.口诀
铝心绝缘线截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S(截面)=0.785*D(直径)的平方
10下5,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
①
穿管、温度,八九折。
②
裸线加一半。
③
铜线升级算。
④
3.说明
口诀是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为准。
若条件不同,口诀另有说明。
绝缘线包括各种型号的橡皮绝缘线或塑料绝缘线。
口诀对各种截面的截流量(电流,安)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倍数”来表示。
为此,应当先熟悉导线截面(平方毫米)的排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
生产厂制造铝芯绝缘线的截面通常从2.5开始,铜芯绝缘线则从1开始;裸铝线从16开始,裸铜线则从10开始。
①这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截流量,安,可以按“截面数的多少倍”来计算。
口诀中阿拉伯数字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
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便如下:
...10*5 16、25*4 35 、45*3 70 、95*2.5 120*2......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原来“10下五”是指截面从10以下,截流量都是截面数的五倍。
“100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截流量都是截面数的二倍。
截面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
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
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
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处,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
下面以明敷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25℃,举例说明:
【例1】6平方毫米的,按“10下五”算得截流量为30安。
【例2】150平方毫米的,按“100上二”算得截流量为300安。
【例3】70平方毫米的,按“70、95两倍半”算得截流量为175安。
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
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但靠近向三倍变化的一侧,它按口诀是四倍,即100安,但实际不到四倍(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是三倍,即105安,实际则是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以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
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最始(左)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也只标12安。
②从这以下,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
本名“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按①计算后,再打八折(乘0.8)。
若环境温度超过25℃,应按①计算后再打九折(乘0.9)。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
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体截流并不很大。
因此,只对某些高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条件都改变(穿管又温度较高),则按①计算后打八折,再打九折。
或者简单地一次打七折计算(即0.8*0.9=0.72,约为0.7)。
这也可以说是“穿管、温度,八、九折”的意思。
例如:(铝芯绝缘线)
10平方毫米的,穿管(八折),
40安(10*5*0.8=40)
高温(九折)
45安(10*5*0.9=45)
穿管又高温(七折)
35安(10*5*0.7=35安)
95平方毫米的,穿管(八折)
190安(95*2.5*0.8=190)
高温(九折)
214安(95*2.5*0.9=213.8)
穿管又高温(七折)
166安(95*2.5*0.7=166.3)
③对于裸铝线的截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按①计算后再一半(乘1.5)。
这是指同样截面的铝芯绝缘芯与裸铝线比较,截流量可加一半。
【例1】16平方毫米裸铝线,96安(16*4*1.5=96)
高温,86安(16*4*1.5*0.9=86.4)
【例2】35平方毫米裸铝线, 158安(35*3*1.5=157.5)
【例3】120平方毫米裸铝线, 360安(120*2*1.5=360)
④对于铜导线的截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1】35平方毫米裸铜线25℃。
升级为50平方毫米,再按50平方毫米裸铝线,25℃计算为225安(50*3*1.5)。
【例2】16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
按25平方毫米铝绝缘线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00安
(25*4)。
【例3】95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穿管。
按120平方毫米铝绝缘线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92安(120*2*0.8)。
附带说一下: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
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采用①中的有关倍数直接计算,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截流量约为105安(35*3)。
95平方毫米的约为238安(95*2.5)。
下面这个估算口诀和上面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2.5平方*9 4平方*8 6平方*7 10平方*6 16平方*5 25平方*4 35平方*
3.5
50和70平方*3 95和120平方*2.5 .....................
最后说明一下用电流估算截面的适用于近电源(负荷离电源不远),电压降适用于长距离
举报61.187.214.* 2008-11-25 下午09:09:57 [中学生] xiaolin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