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机械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与监管研究报告
机械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与监管研究报告一、引言机械制造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环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我们不断发现机械制造业在质量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国内制造业的形象一度受到了影响。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质量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质量管理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探讨,以供参考。
二、机械制造业现状目前,中国机械制造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械制造体系,涉及到许多领域,如铁路、航空、工程机械等众多领域。
但是,在大量的目录产品中,大多数的制造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些企业出现了重大质量问题,如高铁事故、化工厂爆炸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机械制造业目前存在一系列质量管理和监管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意识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不够。
其次,对于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并不完善,企业无法根据标准来进行制造。
同时,如何防止仿冒假冒产品的出现,也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质量管理措施质量管理是确保机械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关键,相关机制和措施对制造企业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一)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国内制造业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产品品质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对于制造业来说,制定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质量管理的整体控制,确保质量标准符合要求。
同时,这也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培养专业的质量管理人才如今,机械制造业的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制造业内,应该加强对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加强质量监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品的质量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通过科学、严格的检验手段,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标准相符合。
中国制造业现状研究论文
中国制造业现状研究论文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对比研究目录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对比,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工人数量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2.技术水平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如高铁、核电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制造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等,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国外制造业的竞争力国外制造业的竞争力也非常强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影响力许多国外制造业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如XXX、XXX等,这为它们的产品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消费者的信任。
2.技术创新国外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3.质量管理国外制造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注重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四、对比分析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在竞争力方面各有优势。
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国外制造业则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中国制造业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五、结论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在竞争力方面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中国制造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政府也需要继续出台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问题也随之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缺失、技术创新不足、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产业的发展,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此,下文将主要从问题原因及对策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分析。
一、问题原因1.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缺失问题我国目前出口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但由于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限制,高技术领域存在诸多障碍。
同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绝大部分工业产品都是合资或外资企业的代工产品,这就导致了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缺失的问题。
2.技术创新不足问题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资不足,导致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不如人意。
在制造业中,很多企业往往更注重于仿制,而不是注重技术创新,面对国际市场时难以获得更多的竞争力。
3.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一些重度污染的工业领域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了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对企业形象和生产效率都是不利的。
4.资源短缺问题为了保证工业生产的需要,我国的一些资源面临缺乏的状态,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均衡,这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二、对策解决方案1. 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缺失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本土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鼓励企业加强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并通过拨款方式支持技术研发;(3)开放技术创新的门槛,向外国公司聘请技术人才或租借技术,以提高科技技能;(4)加强政府投资的力度,以鼓励高端产业的发展。
2. 技术创新不足问题要解决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应该实现资本、人才和行业协同发展,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
(1)资本建设可以通过向基金投资者提供税收减免的联系资本和科技资源,加强资本对科技产业的投资,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
(2)人才建设在高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例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育和针对新范畴和任务的专业人才培训等。
关于制造业存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制造业存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制造业存货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动、生产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
由于制造业的特殊性,存货管理中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存货过多或过少、库存周转不畅、库存损耗等。
针对这些问题,制造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对策来加以解决,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就制造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存货过多在制造业中,存货过多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过多的存货会导致资金被占用,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大量的存货堆积也容易导致库存过期损失或降价处理,进一步增加经营成本。
2. 库存周转不畅库存周转不畅是制造业存货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
如果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低,就意味着存货停留在仓库中的时间较长,资金周转缓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3. 库存损耗在存货管理过程中,库存损耗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不良仓储条件、管理不善、物料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库存损耗的发生,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对策探讨1. 优化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是解决存货过多和库存周转不畅问题的关键。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加强合作,精细化物料采购计划,合理控制库存水平。
优化供应链管理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2. 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为了解决存货过多和库存周转不畅的问题,制造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
这包括合理设定最佳订货量、经济批量、安全库存等指标,帮助企业控制库存水平,提高资金周转率。
3. 强化仓储管理强化仓储管理是解决库存损耗问题的关键。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仓储设施质量、加强库存监控和管理,减少库存损耗的发生。
规范仓储流程、提高物料质量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损耗。
4. 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加强对存货管理的监控和控制。
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库存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策略,提高库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我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
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 二十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推行质量管理 �至今效果并不理想 � 究其原因 �除了缺
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和国民的质 量意识淡薄等外部因素外 �企业自身的管 理体制和管理者的态度等内部因 素也是制约成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因 � 鉴于此� 我国企业应加强质量意识并具有创新精神 �真正视顾 客为上帝 �同时必须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 � 充分发挥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 从而增强企 业的竞争力 � 关键词 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I O 90 00 � 认证 � � 中图分类号 F2 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3 -291 2 00 6 01 -0 08 8 -0 3 � �
全 面质 量 管理 � 长 菲 根 堡姆 �A. . F
Q
M
�的
理论 与方 法� 试 图通 过这 些方 法来 提升 企业 的核 作为 全面 质量 管理比 较理 想的 依据 � 能 够较 全面 地反 映企 业质 量管理 的要 求� 不少 的企 业都 希望 通过 实 施 I O 9000 来 实现 全 面 质 量管 理 的 愿 望 � 目前 �我 国 已有 5 万 余家 企 事 业单 位 � 含机 关 �取 得了 I O 9000 国 际质 量管 理体 系认 证证 书� 除了 机械 �电 子 �化 工 �纺 织� 建 筑等 传 统 制 造业 外 �还 涉及 了金 融�保 险�税 务� 技术 监督 �农业 �旅游 �商 业� 餐饮 �I 等 领 域� 根 据最 近 对" 各类 企 业 通过
� 国 全民பைடு நூலகம்的教育 水平 偏低
因 此社 会全 员的 质量 意
结 起来 主要 � 有两 个方 面 � 质 量问 题采 取了" 包容 "的态 度 面对 质量 问题 很 � 多 人都 信 奉" 多 一事 不 如 少一 事 "的 处 世 哲学 这 也就 难 随着 我 国
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存货管理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存货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供应链运作、生产效率和财务状况。
然而,制造业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常常面临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需求不确定性制造业企业常常面临需求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情况,这导致存货的管理困难。
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库存水平和生产计划的制定。
如果存货管理不当,可能会出现存货过剩或者缺货的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客户满意度。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合理的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市场调研和历史数据分析,对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2.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根据需求进行即时调整。
3.引入柔性生产制度,通过减少生产批次和提高灵活性,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
二、库存风险制造业企业在存货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库存风险。
库存的存在意味着资金的占用,而过高的库存水平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和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库存水平过低则会增加企业的缺货风险,影响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形象。
对于库存风险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反应速度,减少库存周期。
2.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系统,包括合理的库存预警机制和生产计划调整策略,及时发现和处理库存异常情况。
3.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如ERP系统和供应链管理软件,提高库存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三、存货质量管理制造业企业存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然而,由于存货种类繁多、存放环境复杂,存货质量管理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存货受潮、腐烂、失效等情况,给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和口碑风险。
针对存货质量管理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严格的存货入库检验制度,对存货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理。
2.加强存货的分类和标识,确保存货放置在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下,并定期检查存货的质量状况。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在“中国制造”的带领下,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但是,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下,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比如: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引领读者了解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一、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国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国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到全球领先的水平。
2.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在制造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我国在制造业技术方面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例如,中国高铁、5G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标志。
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质量体系和标准化程度得到提升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的制造业在质量体系和标准化程度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6S现场管理、CMM计量标准等都已经在中国制造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未来中国制造业的趋势1.自主化和数字化程度提高未来中国制造业的趋势是自主化和数字化程度提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自主化生产,实现职业概念的转变。
同时,随着信息和数据的不断增长,数字化管理定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2.绿色制造成为趋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压力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绿色制造成为趋势。
制造业的绿色化是一个大势,如何实现产业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各领域的共识。
3.集成化和智能制造发展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将加强高精尖的方向,以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为特色。
智能化的制造方式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并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4.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共赢中国制造业已经逐渐站在了全球化竞争的前沿,这也将引导未来的趋势。
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P企业为例
L i f e g u i d e生活指南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P企业为例■ 文 / 李莎摘要:存货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中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
做好存货管理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有些制造业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库存过多等原因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本文在分析制造业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结合P企业实例,通过对该公司存货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存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企业优化存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对策一、制造业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存货流转于制造业企业供、产、销整个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存货管理对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较重,而流动资产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可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二是存货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存货管理,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三是加强存货管理可以帮助仓库管理员、生产人员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进行高效地管控,使企业库存报表、库存分析及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四是有效的存货管理方式,可减少企业积压存货,降低存货减值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二、P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分析(一)P企业介绍成都PT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企业”)是线缆专业制造企业,1994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业务为生产及销售电线电缆、光纤光缆、线缆专用材料、电缆附件、通信设备等。
目前,PT电缆两大主产业为光通信线缆产业及能源传输线缆产业。
随着中国光通信市场4G网络建设及光纤入户达到高峰,而5G大规模建设尚未开启,导致光缆需求增速放缓,光纤光缆出现产能过剩,光通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另外,电线电缆的行业竞争也从低端产品延伸到中高端产品,尤其是能源传输电缆、光缆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励。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制造业现状分析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现在的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型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地转型升级。
然而,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在高端制造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这并不一定是长期可持续的优势。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制造业的成本也将逐步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发展。
二、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制造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也在不断地加大环保的力度。
绿色制造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成为行业内的新优势。
2. 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趋势。
通过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3. 创新驱动创新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加大创新力度,将知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业。
4.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合作、产业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影响1. 就业增加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对于就业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望为国内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经济增长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
未来,中国制造业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3. 高质量发展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制造业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现状和对策
关于制造业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现状和对策制造业企业备品备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在备品备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制造业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备品备件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在备品备件管理方面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和岗位各自为战,缺乏协同合作,导致备品备件的需求和供应无法有效衔接。
2.备品备件库存高、周转率低。
由于备品备件管理不善,企业往往会保守地存储大量备品备件,导致库存量过高,而且大部分备件的周转率非常低,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空间。
3.备品备件采购不合理。
很多企业在备品备件采购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计划,一方面导致备品备件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物料资源。
4.备品备件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企业在备品备件的选择和采购时往往只考虑价格因素,而忽略了质量问题,导致企业在使用备品备件时出现故障和损耗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1.建立统一的备品备件管理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备品备件管理体系,明确备品备件的管理职责和流程,避免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信息断层和沟通不畅。
2.优化备品备件库存管理。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地确定备品备件的库存量,并进行定期盘点和清理,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和降低库存成本。
3.科学合理地进行备品备件采购。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备品备件采购计划,根据需求量和供应情况进行合理的采购,同时可以考虑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可靠的供货。
4.注重备品备件质量保障。
企业在备品备件的选择和采购时应当注重质量,优先选择质量可靠的备品备件,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备品备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5.加强备品备件信息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备品备件信息管理系统,对备品备件的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以便及时补充备品备件并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整车制造业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
整车制造业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品质的不断追求,整车制造业中的质量控制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当前整车制造业中存在的主要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主要问题1. 零部件供应链管理问题整车制造过程涉及大量零部件供应商,而零部件供应链管理不善可能导致零部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供应商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配送延误和错误;缺乏标准化评估体系导致供应商能力无法全面评估等。
2. 生产线灵活性不足传统汽车生产线通常集中生产少数几个型号,当需求发生变化时,调整生产线以适应新型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这就导致了较长的更新周期和较低的灵活性,在订货周期内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 车辆安全问题虽然整车制造企业在安全测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仍然难以杜绝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例如,部分汽车在碰撞测试中表现不佳,暴露出较高的安全风险。
这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安全信任受到影响。
4.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问题整车制造过程需要通过多个工序完成,而每个工序都存在着人为操作和机器设备的差异,容易引入生产误差。
例如,在焊接工序中,焊接强度不足或焊点未完全熔合等问题常常会导致该零部件质量下降。
三、对策建议1. 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和优化零部件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保证零部件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确保信息流通畅、及时。
此外,还应采用标准化评估体系评估供应商能力,以确保选择到具备优秀品质的合作伙伴。
2. 推动智能制造技术与柔性生产线相结合引进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和灵活性。
通过建立模块化的生产线,实现快速更换设备以适应不同型号汽车的需求,从而提高响应速度和定制能力。
3. 强化产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在整车制造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机制。
加强对车辆安全问题的研究与改进,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吉尔尼(Giarini)曾指出:“我们所购买的产品,无论是汽车还是地毯,纯粹的制造成本
绝对不会超过 20%。”可见产品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服务。
2008-2018年佛山第二、三产业贡献率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制造业服务化指的是制造 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 它是作为制造业的一种演变路 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 服务化产业层面的外在表现形 式。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断言: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 而未来的服务业一定是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服务化 服务业制造化
服务业
第二部分 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
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
(二)2014年,美的集团实施M-Smart智慧家居战略,采用物联网技术研发智 能空调,打造智能家电生态圈以转型为智能家居创造商。智能家居是新型的服务 集成模式,这也将为美的集团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五部分 制造业服务化对策建议
制造业服务化的建议
➢ (一)加大科研,351,7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5 2016 2017 2018
佛山
广州
深圳
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 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 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
量
量
量
量
量
量
39790 27523 63366 39834 105481 72120
56456 28724 99070 48313 145294 75043
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分析随着中国制造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主要问题包括:科技水平不高、优质人才缺乏、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1. 科技水平不高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应对市场竞争。
这主要与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有关。
2. 优质人才缺乏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因技术含量不高、工作环境艰苦等原因,许多年轻人对从事制造业缺乏兴趣,导致人才供应不足;另一方面,许多中高层管理人才缺乏市场认同和竞争力,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3. 生产效率低下当前我国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生产用能高、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流程不够优化等。
这主要与传统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关,如分散化生产、重复劳动、管理不规范等。
4. 环境污染严重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缺乏环保意识和措施。
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 创新能力不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而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一方面,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创新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激励,抑制了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创新管理体系不完善,创新研发人员缺乏动力和资源支持,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对策措施为了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力度,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和企业投身制造业创新。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2. 培养优质人才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列举如下:
1. 低质量产品问题:部分中国制造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或不达标的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对策:加强质量监管,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2. 资源浪费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存在能源、材料等资源过度消耗与浪费现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对策: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一些传统制造业面临竞争压力。
对策:加强技术创新与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4.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问题:中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依赖于模仿与跟随。
对策:加强科研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5. 供应链管理不完善问题:一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不足,导致交货周期长、配送效率低等问题。
对策: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优化物流配送,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6. 产能过剩问题:某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
对策:加强行业规划与调控,合理控制新增产能的投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盈利能力。
7. 缺乏品牌影响力问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缺乏独立的品牌影响力,难以获得更高附加值。
对策: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综上所述,改善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环境友好性,加强供应链管理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努力。
我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原因分析与对策
然而,尽管我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实际效果却参差不 齐。部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如“一阵风”、“运动式”等问题,使得 TQM无法真正落地生根,甚至流于形式。
二、我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失败 的原因分析
1、企业方面:首先,部分企业对TQM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思 维。其次,企业在实施TQM过程中,往往只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组织文 化、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重要性。
2、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TQM实施的重要基础。企业应注重培养和塑 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TQM活动,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 任感。
3、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 理素质。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TQM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在实际 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员工方面:员工是企业的主体,TQM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然 而,部分企业员工对TQM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导致TQM在实施过程中缺 乏足够的动力和支持。
3、客户方面: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然而,部分企业在实施TQM过程 中,忽视了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导致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影 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四、结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部 分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次演示从现状、 原因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 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为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 示。
参考内容
(1)质量意识不强:一些企业过于生产进度和成本,忽视了质量问题,导致 产品存在潜在风险。
(2)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难以保证产品的 质量稳定性。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崭露头角,并在近几十年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达3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为28%左右。
1. 产业结构特点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主要由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构成,其中传统制造业占主导地位。
传统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特点;先进制造业则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具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等特点。
2. 生产能力较强中国制造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能力,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制造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3. 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转型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转型。
政府提出了“Made in China 2025”计划,旨在将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制造,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强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发展。
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在保持产业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立足于数字化转型,制造业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应用、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化管控,提高制造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现智能化制造。
2. 产业链向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业需要不断向高端产业链迈进,扩大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和产业基础。
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3. 推动制造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未来,制造业需要更多地将服务纳入到制造产业中,打造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将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4.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方向
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将就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向。
一、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制造业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前,制造业质量管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质量标准不统一由于各国对质量标准的要求不同以及制造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质量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
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障碍,也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 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制造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质量问题无法有效控制和纠正。
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流程,使得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信息化程度低制造业中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支持质量管理工作。
缺乏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导致质量数据收集和分析困难,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 售后服务不到位很多制造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着短板,对产品的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响应和解决。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良的购买体验,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方向为了提高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和改进:1. 加强国际标准的合作与交流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加强合作,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质量标准的对接和协调。
同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的制造业质量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
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流程,并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3. 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升级制造企业应加快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升级步伐,建立和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质量数据管理系统等。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提高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测能力,做到全面掌控质量。
4. 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制造企业应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售后服务管理标准和流程,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制造业目前发展现状(3篇)
第1篇一、制造业发展趋势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智能制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 绿色制造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制造强调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环节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重要途径。
企业通过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1. 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8%。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新能源汽车、高铁、5G通信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3. 制造业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涌现。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地位。
4. 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领域,我国企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5.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例如,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部分机器人产品已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三、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传统制造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2. 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最终版
学士学位论文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姓名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 05 月12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毕业论文结题报告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学院:商学院学号:20091611786目录一、绪论 (2)(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研究背景 (2)2.研究意义 (2)(二)国内和国外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2)1.国内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3)2.国外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3)(三)研究的内容 (4)二、理论综述 (5)(一)质量管理 (5)1.质量管理的内涵 (5)2.质量管理过程 (5)三、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6)(一)我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6)1。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6)2.中国制造业需进行战略调整 (6)(二)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 (6)1。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优势(S TRENGTH) (6)2.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劣势(W EAKNESS) (7)3。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机会(OPPORTUNITY) (7)4.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存在的威胁(THREAT) (7)四、提高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8)(一)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8)1.准确规划质量信息系统。
对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
对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赵玉忠;何桢【摘要】在综合质量管理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调查项目,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的抽样调查,对调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各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差异显著,大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较好的结论.【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2页(P166-167)【关键词】质量管理;制造业;调查;聚类分析【作者】赵玉忠;何桢【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2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如果20世纪将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
那么,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
在2007年,我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频频被曝光的质量安全问题证明了这一点。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的MARC J.SCHNIEDERJANS等人对500位美国消费者关于中国制造产品和外国制造产品质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产品平均质量得分远远低于非中国产品平均质量得分,结果显示中国产品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质量形象很差[1]。
可见,我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水平。
有人认为现代国家之间主要的战场是一场不用枪炮不用流血的商业战,其主要武器就是产品和服务质量。
产品质量是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之一,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功之一。
为了解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和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联合进行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调查。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现代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质量要素以及各种分析框架和模型,尽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企业商业条件的不断变化,影响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但是总结各个方面的观点可以看出:领导/管理、系统/测量、过程/制造、顾客、供应商、设计、员工参与等是各方共同关注的质量要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何 桢,万 平,李长贵(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摘 要: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质量管理;I SO9000;连续质量改进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1)04-0347-03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ITSSTRATEGI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HE Zhen,WAN Ping,LI Chang-g ui(Schoo l o f M anagem ent,T ianjin U niv ersit y,T 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Based on a lo t of surv eys the paper analyzes t he curr ent sta tus o f quality manag em ent o f China's manufact ur ing industry and pro bes the main pr o blems and their causes.It pr esents the strat egies fo r impr ov 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which ar e of pr actical significa nce.Key words:manufactur ing industry;quality manag ement;ISO9000;co nt inuo us quality impr ov ement 20世纪90年代,全球质量管理的一个热点就是ISO9000认证。
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已按照ISO 9000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
从ISO90001994年版的推出,至今已有6年时间。
2000年年底,ISO90002000年版即将推出,企业又面临着将质量管理体系过渡转换到ISO90002000年版本的任务。
目前从学术界到企业界,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国制造业从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 QC,到90年代趋之若骛地进行ISO9000认证,目前质量管理水平现状如何?从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实物产品抽查结果来看,实物产品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在我国加入WT O的条件下,制造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全球竞争和质量挑战。
从国际范围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知名跨国公司都制定了基于6R的质量策略。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我国制造业当前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在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 S主题的资助下,对国内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企业分布于天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12家,中外合资企业14家,外商独资企业12家,私营企业4家。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被调查人员一般是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调查结果如下: 1.在被调查的42家企业中,40家已获得ISO 9000认证(其中20家获ISO9001认证,其余20家获ISO9002认证),两家企业正在准备认证中,获得2001年12月Dec.2001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 U RN A L OF T I AN JIN U N IV ERSIT Y(SOCIA L SCIEN CES)第3卷第4期V ol.3 No.4 X收稿日期:2000-09-29;修回日期:2001-03-01.基金项目:国家863/CIM S主题资助项目(863-511-944-009);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3605511).作者简介:何 桢(1967-),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ISO9000认证的企业占95.24%。
2.从推行ISO9000的效果看,已获ISO9000认证的40家企业中,4家(占10%)认为效果显著; 20家(占50%)认为效果良好;14家(占35%)认为效果一般;2家(5%)认为无明显效果。
3.从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上所使用的质量工具来看,调查表中列出了目前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使用频率较高的10种工具。
统计结果表明,约有50%的企业使用了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分析。
仅有8家企业使用测量系统分析(MSA);2家企业使用了实验设计(包括田口方法);4家企业使用质量功能展开(QFD);9家企业使用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8家企业使用了基准评价(benchmarking)。
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国有企业在质量工具使用上明显落后于外资和合资企业。
12家国企中无一采用测量系统分析、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和基准评价。
4.从公司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情况来看,只有2家(4.8%)企业广泛使用SPC,且效果良好;4家(占9.5%)企业广泛应用,但效果一般;10家(占23.8%)企业部分应用,且效果良好;20家(占47.6%)企业部分应用,效果一般;6家(14.3%)企业几乎没有应用SPC。
在SPC应用好的企业中,竟无一家国企,而在6家几乎没有应用SPC的企业里,国有企业占4家。
5.在连续质量改进方面,有8家(占19.0%)企业有连续质量改进计划或项目,且执行良好;21家(占50%)企业虽有连续质量改进计划或项目,但执行效果一般;仅1家(占2.4%)企业有零星的质量改进项目,且执行良好;10家(占23.8%)企业仅有零星的质量改进项目,且执行一般;2家(占4.8%)企业根本没有连续质量改进计划。
6.从公司在推行质量改进或ISO9000的过程中,从管理层的推动力度来看,13家(占31%)企业推动力度大,并有具体措施;14家(占33.3%)企业推动力度虽大,但缺少具体措施;3家(占7.1%)企业管理层推动力不够;12家(占28.6%)企业认为管理层只想获得证书,并不真正推动ISO9000的实施。
7.从公司内部质量文件的执行情况看,17家(占40.4%)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能按质量文件要求去做;18家(占42.9%)企业有大约一半的工作能按质量文件去做;5家(占11.9%)企业只有少数工作能按质量文件做;2家(占4.8%)企业的工作根本没有按质量文件要求去做。
8.在公司质量管理培训方面,12家(占28.6%)企业有定期培训,且培训效果好;17家(占40.4%)企业培训不系统,效果一般;11家(占26.2%)企业很少培训;另有2家(4.8%)企业根本不培训。
9.从ISO9000应用的效果看,大部分企业认为ISO9000通过文档化的质量体系,提高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达到了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0.从公司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看,许多企业存在着设计与生产脱节,缺乏过程质量控制,缺乏系统培训以及质量文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尽管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已按ISO9000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但质量管理水平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外资和合资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对一些企业进行质量咨询、培训的经验,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其一,管理层缺乏质量理念的支撑。
20世纪80年代曾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QC,90年代忙于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间存在着明显的从众行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
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基于顾客满意,企业也没有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
这些都说明企业缺乏以顾客满意为目的、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其二,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质量管理理念,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层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力度不够。
质量目标、指标及考核方式不健全甚至不合理,在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往往重产量而轻质量,不能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
其三,重形式,轻效果。
目前企业的质量手册基本是按ISO 90001994年版的要求建立的。
不顾实际需要,照搬ISO9000的要求,一旦获得了认证,便以为企业的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殊不知,ISO9000的要求是非常基本的要求或最低要求,而且1994年的ISO9000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重文件,轻效果;缺乏对顾客满意的要求;缺乏对连续改进的要求等。
其四,缺乏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
尽管有些企业领导有强烈的质量改进意识,但由于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因而使质量改进工作具有盲目性。
另外,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鉴于篇幅所限和这一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不做讨论。
・348・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 二、提高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为迎接入世后更为严峻的质量竞争,我国制造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理念 这里的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
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使外部顾客满意,同时在企业内部,应把企业内部的员工作为顾客,建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其顾客对象,并建立基于顾客满意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
由此形成顾客驱动的质量管理体系。
2.坚持质量管理体系和各个过程的连续改进 这种质量改进活动应当是系统的、持续的过程。
要制定明确的、可考核的连续改进目标。
20世纪90代初,摩托罗拉公司为进一步推动6R 质量计划的实施,提出质量水平每2年提高10倍,运转周期每5年缩短10倍的连续改进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落实到公司各事业部门和各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要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其月度、季度的质量改进目标,并定期进行考核。
3.运用并行质量工程的思想,将产品设计 和工艺设计尽量并行和集成 若生产与设计脱节,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在产品设计阶段,应组织跨职能的设计团队,采用面向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修性等,简称DF X )的理念和方法,设计横跨设计、开发、生产、工艺、设备、质量等部门,甚至包括供应商和客户。
4.综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实现 全过程的连续质量改进 在产品设计阶段,应综合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FD )、基准评价、实验设计(DOE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实现保质设计。
在生产阶段,应采用实验设计和统计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和改善,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图1给出了全过程的连续质量改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