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复习题 答案
2.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
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都是外部世界的镜像。由于我们感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
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 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没有意识到。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
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 人物�特瑞斯曼
称为梦境.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被试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进入完全
观点��现象�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能得到加工�→当信 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 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域限是不同的。
有“睡眠锭”波。持续 40 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
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这后�会 保持一定时间的延 续�维持心理活动持续进行。�4�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在注意状态
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下人们才能有效的德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了�或者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控制。
多阶段选择理论
5.注意有哪些分类�
" 约翰斯顿和海因兹(Johnston & 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几个不同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该
1
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 提出了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的依赖关系的概念�促进了后来对感觉
放松的状态之后�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 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①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课后答案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课后答案【篇一:《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txt>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 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含考研真题)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本章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能够感觉到某一刺激存在或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则是指两个刺激之间能够被觉察出差异的最小差异量。
2. 认知失调理论: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个体的态度与行为、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进而驱使个体改变态度、行为或认知以达到新的平衡。
3.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特定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信心和信念,它是个人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预测自己能否成功完成的心理预期。
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 条件反射:由巴甫洛夫提出,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本能反应的过程。
其中,无条件刺激可以自然引发某种反应,而条件刺激在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后,也能单独引发相同的反应。
二、填空题:1. 人类的记忆系统一般分为瞬时记忆、______ 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答案:短时记忆2. ____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解释和理解经验。
答案:自我意识3. 根据阿龙森的“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观点、成就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价自己的______。
答案:社会地位或能力水平4. 睡眠过程中经历的深度非REM睡眠期和REM睡眠期交替出现,通常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______小时。
答案:90分钟5.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在学习后的最初阶段______,之后逐渐减缓。
答案:最快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感觉与知觉B. 注意力分配C. 记忆编码与提取D. 生物钟调节机制答案:D2.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位于最底层的需求是:A. 自我实现需求B. 尊重需求C. 社交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后的知识遗忘速度最快的阶段是:A. 第一天B. 第二天C. 第三天D. 第一周答案:A4. 以下哪种记忆类型主要涉及对技能和运动模式的学习?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D. 动作记忆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的组成部分?A. 主观体验B. 生理唤醒C. 行为反应D. 思维联想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影响个体知觉的因素?A. 知觉者的动机和兴趣B. 知觉对象的特点C. 环境因素D. 知觉者过去的经验答案:ABCD2.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A. 共同特质B. 个人特质C. 表面特质D. 根源特质答案:ABCD3. 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A.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B. 坎农-巴德的情绪环路理论C. 阿诺德的认知评价理论D.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答案:CD4. 简单反应时任务中,信息加工的主要阶段包括:A. 感受器反应阶段B. 决策阶段C. 反应组织阶段D. 运动反应阶段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A. 观察学习B. 自我效能感C. 结构化观察D. 替代强化答案:AD五、判断题:1. 刺激物的新异性越大,越容易引起个体的无意注意。
知道网课《普通心理学(山东联盟-滨州医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才能正确地解释,有效地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0分)
网络测验“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几只天鹅,预示了你今生有几个恋人”,这道测验是科学的心理学测验。
A.
对
B.
错
3
【单选题】(10分)
在科学分类钟,心理学属于()。
A.
中间科学
B.
自然科学
C.
人文科学
D.
社会科学
4
【多选题】(10分)
下面属于个体心理的是()。
A.
动机和情绪
B.
人格
C.
能力
D.
认知
5
【单选题】(10分)
()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A.
情感
B.
人格
C.
动机
D.
认知
6
【单选题】(10分)
人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
A.
能力
B.
情绪
C.
感觉
D.
认知
7
【多选题】(10分)
从众实验说明了()。
A.
个体心理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B.
个体心理有时会受他人行为的影响
C.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doc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的研究对象第二章9、小脑有哪些功能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第一机能单元和第三机能单元关系非常密切;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这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章41、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理解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双眼视差的应用答:◆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相隔65mm ..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左眼看到的左边较多;右眼看右边较多;两只爱眼睛的视像有差异这就是双眼视差;也就是立体影像产生的根本原因..◆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例子:电影院的立体电影的两台摄像机相距几厘米同时放映形成立体效果;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42、人耳进行声音定位的主要线索有哪些由于两只耳朵分布在人脑两侧;所以从同一声源传过来的声音就会产生强度时间和位相上的差距;即差生强度差;位相差;时间差;这就是人耳定位的主要线索..第五章45、什么是无意识什么叫意识答: 1、意识是一种觉知;它可以反映人的内在;外在的感觉;也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持续性与时空的广延性..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它既可以被动的反映外在世界;也可以能动的调节人的内部;是管理和调控3、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且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 无意识:是平时根本不可能转化为意识的东西;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都是无意识的;漏出来的部分知识冰山一角;而无意识也会对人的各个方面产生作用..47、什么是催眠;催眠怎么解释答:◆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是睡非睡、是醒非醒的恍惚意识状态..◆ 催眠现象的两种解释: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被催眠者在催眠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的接受催眠者的指挥..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执行功能可以使我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监督功能可以使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使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或被弱化..48、睡觉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答:◆ 睡眠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0分钟:混合的、频率较低和波幅较低的脑电波..个体处于浅睡状态..第二阶段约20分钟: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的脑电波;它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个体很难被唤醒..第三阶段约40分钟: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有“睡眠锭”波..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波..为深度睡眠阶段: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可出现梦游、梦呓、尿床..这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之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然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对梦的功能的解释:n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示;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n 心理学观点认为:梦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n 认知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便成为梦境..49、论述题:试简单评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变理论、后期选择理论等三种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装置..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完全丧失了..过滤器理论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就完全丧失了..基本观点: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 衰减器模型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完全通过去;而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因而出现衰减..◆ 后期选择模型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50、论述:试简单评述注意的多阶段选择性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等三种认知理论..答:◆ 多阶段选择模型针对后期选择理论的缺点;认为选择过程在几个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多阶段选择模型的两个主要假设: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并提出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带来的难题..认知资源理论:从不同的认知任务或不认知活动如何协调的角度来理解注意..它把注意看做成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双加工资源理论: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第六章60、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答:◆ 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保持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记忆容量又称记忆广度指材料一次呈现后立即回忆的最大量有限;一般为7+2..◆ 短时记忆易受干扰..◆ 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精细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向长时记忆系统转化的关键..61: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答:它的容量少..无复述的情况下;保存时间少..n 干扰: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实验结果支持干扰说: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正确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并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62、论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答:◆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而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2、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内隐记忆则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n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受项目数目增加的影响..3、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加比考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干扰词却很少影响内隐记忆的成绩..63:论述: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是什么根据所学原理;说明如何提高长时记忆效果..答:◆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主要是: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性质:熟悉、有意义的遗忘得慢数量:材料少;忘得慢3、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内容容易遗忘、过度学习不容易遗忘但是不能过度..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不容易忘记的顺序:最靠后;最前;中间5、识记者的态度:不重要的、不感兴趣的、不合需要的;易出现遗忘..如何提高:一:组织有效地复习———1、复习要及时;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一般开始时;时间间隔要短;后来可以长点3、阅读和重现交替进行可提高效率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着重复习中间部分二: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笔记、列提纲、记卡片等..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第九章8、简述:韦纳weiner动机归因理论答:维纳认为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的内在力量;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构建了两维归因模式;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中的中心要素..新结果与前不同;归于不稳定因素运气等;与前相同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等..并且归因于稳定因素产生结果后情绪反应较为明显..9、成就目标理论..自己看着办吧;不是太清楚答:成就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信念系统;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与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成就标准等有关..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1: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2;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一般来说:具有掌握目标的主体更主动、积极..10、论述:什么是意志意志与动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可以看作是人类的高层次动机..区别: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志的力量;而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和指引;是人渴望食物;向往性亲密以及追求成就愿望背后的力量联系: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11、是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由5个层次构成;自下而上从初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就是人对食物、水、睡眠、空气和性等的需要;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稳定、安全、收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需要和其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和关系;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收到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追求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使之完善..这个理论认为这5种需要都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是天生的;他们构成不同的等级和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的行为的力量..层次越低的需要的力量越大;随着层次的升高七力量逐渐降低;在高级需要出现前;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再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和人的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都出现得较晚..低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此叫缺失需要..高级需要并不是个体生存必须的;但是也和人的健康成长有关;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长寿健康精力充沛;因也叫生长需要..马洛斯看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区别;但是并没有把两者绝对的对立起来..他认识到再满足高级需要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还认识到再人类历史上有的人为了实现理想和事业不惜放弃一切甚至生命;这样的人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他还认识到个体对需要的追求也现出不同的情况;比如一些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对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十章12、试比较情绪的三种认知理论..答: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基本过程:刺激情节—评估--情绪评估为有利的刺激则反映出肯定的情绪;不利的刺激则反映出否定的情绪则反映出否定的情绪;无关的刺激则表现忽略;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调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二:拉扎斯勒的认知--评定理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的知觉有害或有益的反应;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分为初评价、此评价和再评价..三:沙赫特-辛格:3个因素不可缺少: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等、2、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3、相应的环境因素..比较的话就自己看着办吧...... ⊙ o ⊙啊13、试论述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答:人物:伊扎机上德1、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每种基本情绪在组织上、动机上和体验上都具有动机特征..2、情绪与人格系统: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组成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情绪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3、情绪系统与功能:①情绪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情绪活动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②表情行为由大脑皮层中决定种系发展的那些古老皮层调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③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接受认知系统的调节..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其它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对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定的联接有重要作用..④总之;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14、情绪调节的维度..答:P44315、简答:情绪调节的策略..答1、回避和接近策略情景选择策略通过选择有利因素避免不利情境来实现调节2:控制和修正调节: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如给正在哭泣的小弟弟玩具等3: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很专注两方面;分心是指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从目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注是指对情境中的某一个方面长时间的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婴儿注视母亲来降低对陌生人的恐惧4:认真重评策略: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消极情绪的事件..5:表情抑制策略: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是反应调节的一种策略6:合理表情策略: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中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第十一章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答: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但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在:一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二是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5、&简答: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及其关系..答: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6、简述:韦克斯勒智力分数图的含义..答:书上P4727、论述: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是什么答: 1.独立因素说人物:桑代克观点: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批评: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不独立2.二因素说人物:斯皮尔曼观点:①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 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 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②G 因素决定了人们不同智力作业时有相关;而因为 S 因素的存在作业成绩不是完全的相关..③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 G 因素和 S 因素的参与.. 评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与规律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然后;将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绝对对立起来而未看到其联系是不可取的..3.多元智力理论人物:加德纳观点: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 7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七种智力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第十二章9、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答:生物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结论: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一些生物性较强的特征如智力等有很大关系;但在价值观、意志等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特质上遗传因素影响较小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文化因素: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家庭环境因素: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按照自己的意愿教导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早期童年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有利于形成不良的人格..自然物理因素: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但自然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自我调控因素:能够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和谐..12、举例说明人格测验的多种方法..。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作者:————————————————————————————————日期: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加强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加强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一)讲解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一)彭聃龄修订版_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第六章记忆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第六章记忆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
《普通心理学》(2017秋)张野 课后测验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2017秋)张野课后测验题答案1.1已完成1【单选题】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B、想象C、思维D、意识我的答案:D2【单选题】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我的答案:D3【单选题】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D、心理状态我的答案:A1.21【填空题】心理现象是随着( 神经系统 )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2【填空题】心理学是介于(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3【填空题】心理并不是脑本身所固有的,它来源于(客观实验)。
1.3已完成1【单选题】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C )。
我的答案:C2【单选题】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我的答案:C3【填空题】实验法包括:()和()。
我的答案:第一空:实验室实验法第二空:自然实验法4【填空题】从测验材料上,心理测验可分为()和()。
我的答案:第一空:文字测验第二空:非文字测验1.41【单选题】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我的答案:A2【单选题】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我的答案:A3【填空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我的答案:第一空:人本主义4【填空题】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我的答案:第一空:冯特2.1已完成1【单选题】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我的答案:A2【填空题】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
我的答案:第一空:静息电位3【填空题】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的传导。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精简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答:20世纪50年代后,转变为研究心里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里。
心理过程有认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现象)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引起人对客观事物态度和感受)意志过程(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客服困难实现目标)。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决定个体对事物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以性格为核心)意义1更好为教学改革服务2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个性3增进学生心理健康4提高自己心理修养。
研究心理学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内心世界,也助于人们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人主观世界有重要意义。
2、研究心理学遵循原则。
答:1客观性(心理现象是客观事实,产生与活动的内部与外部密切相关,有规律,切记根据主观猜测)2发展(处于发展变化中,有发展规律)3系统性(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生活在多系统中,必须要放在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中)3、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单侧化答:人的大脑左右半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称的,实际上两半球功能是趋于单侧化的,即某些功能偏于左半球或右半球。
研究发现,对语言、文字、计算、时间等信息加工由左半球进行,图形隐约方位等右半球。
单侧化现象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4、个性基本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3独特性4社会性和生物性5、世界观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1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2影响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度3制约情绪的性质和变化4调节人的行为习惯6、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与心理过程关系?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离开其余对象。
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务,抑制多余活动。
关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征,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注意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及时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观点。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功能观点。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催眠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被试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之后,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并相信催眠师的描述是真实的。
在催眠的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似的指导下进行的,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并不是睡眠。
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是角色要求被催眠的人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
意识功能分离观点认为催眠是将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分开了,或者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控制。
5.注意有哪些分类?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也可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注意。
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意义性的作用,某些在物理强度上异常微弱的刺激,也能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作用。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都会影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
注意动摇不同于持续性注意,它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分配性注意: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研究分配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
分配注意或注意分配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
注意分配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相联系,也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有关。
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的选择负启动现象揭示了注意在认知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2)整合功能人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及整合作用发生在注意状态下。
(3)维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这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持续进行。
(4)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的德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7.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注意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人物:布罗德本特(英)观点:神经系统在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它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衰减理论人物:特瑞斯曼观点:(现象: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能得到加工)→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不同刺激的激活域限是不同的。
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①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②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人物:多伊奇观点: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经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和海因兹(Johnston & 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几个不同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该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并提出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注意分配理论:认知资源理论观点:与其把注意看成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
双加工理论人物:谢夫林观点: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前者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感觉什么感觉?感觉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
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感受阈限阈感受性的相互关系?绝对感受性vs.绝对感觉阈限内涵: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两者关系:E=1/R(E 为绝对感受性;R 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vs.差别阈限内涵: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两者关系:K=△I /I(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 是一个常数。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感觉的编码:所谓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转化为另一种符号。
外界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只有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学说,认为感觉的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在他看来,人的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在接受任何刺激作用时,都释放出一种该感觉器官所特有的能量。
他的论据是事实,但不能由此导出那样的结论。
首先,他的证据并无普遍意义可言,其次,他首次提出了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的依赖关系的概念,促进了后来对感觉的外周神经机制的研究。
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 从生理结构上研究主要是从眼球的结构、视网膜(包括上面的锥体和棒体细胞)等角度加以认识。
– 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就是一个接收视觉信息、处理视觉信息、感知视觉信息的过程。
从解剖——生理的联系,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1)视觉信息的光学处理过程;(2)视觉信息的神经处理过程;(3)视觉信息的皮层整合定型过程。
视觉的传导机制: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以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
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区(17区)。
视觉的机制不仅把神经兴奋从外周传人中枢,而且对输入的信号进行了加工处理。
这对各种视觉现象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网膜上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视神经节细胞(100万)的数量。
因此,来自视觉感受器的神经兴奋必然出现聚合作用,即来自许多锥体和棒体细胞的神经兴奋,会聚到一个或少数几个视神经节细胞上。
由于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的数量不同,它们会聚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也不同。
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
视觉系统内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侧抑制是动物感受神经系统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现象。
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视觉的中枢机制大脑枕叶的纹状区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
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时,人们能看到闪光;这个区域被破坏,病人会失去视觉而成为瞎子。
与第17区邻近的另一些脑区,负责进一步加工视觉的信号,产生更复杂、更精细的视觉,如认识形状、分辨方向等。
这些部位受损伤,病人将失去对物体、空间关系、人面、颜色和词的认识能力,产生各种形式的失认症。
"视觉感受野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伯(Hubel)和威塞尔(Wiesel)等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