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水的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水的净化》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创设: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情景,如自来水厂、家庭净水器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水的净化问题。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他们的共鸣。
2.设计生活场景,如自来水厂、家庭净水器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净化设施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2.设计情景剧,模拟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水污染问题,引发学生对水净化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建问题情境,如假设学生所在地区水源受到污染,需要他们设计一套净水方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水为什么会受到污染?”“有哪些方法可以净化水?”“各种净化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等,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水净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水净化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
-结合课堂所学,简述过滤、吸附、蒸馏在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原理。
-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净水方案,包括所需材料和步骤,并说明其原理。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水资源问题,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水净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水净化过程的理解。
4.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净化过程。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水净化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分层教学。
2.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短片或图片展示水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实践作业:
-在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过滤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收集有关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新闻或资料,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3.思考作业:
-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水净化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活质量。
-讨论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节水措施。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状况,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导入本课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清澈的小溪、受污染的河流、水龙头流出的浑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水会受到污染?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是如何净化的?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吗?”“我们能采取哪些方法来净化水?”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和净化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污染原因、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及其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教学难点:
-净化方法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吸附和蒸馏的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中技巧的掌握,如何提高净化的效率。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及净化问题。
2.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净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利用实验演示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各种净水方法及其原理。
-设计阶梯式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净化方法。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11、导入新课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果不能,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学生回答:”可直接饮用的有泉水,井水。
而河水,海水却不能直接饮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推进新课提问: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些时间后有什么变化?回答: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相对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3、实验演示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称为絮凝剂。
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举出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实验室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清思考:井水也可用明矾净化回答:用沙漏将饺子和汤分开,用滤布将豆浆和豆腐渣分离等回答:都是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加深认识絮凝剂的作用4、学生实验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提问:比较过滤前的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清?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为什么?如何将色去掉?展示: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简介活性炭。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能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设问:自来水厂是如何将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的呢?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提问: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清辙透明,是不是纯净水了?为什么?分析: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软水、硬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初步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一生活用水净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蒸馏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课本第74页的上方,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杂质。
【讨论交流】如何把江水变成生活用水?【温馨点拨】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名师归纳】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
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反馈练习】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A.沉淀B.消毒杀菌C.过滤D.蒸发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3.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问,检验学生对净化方法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净化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5.情感教育: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水净化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与水净化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主动发现水的净化原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净化过程。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污染水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视频资料:播放一段关于水净化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讨论,提升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协助,了解家中日常用水情况,计算家庭人均日用水量,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调查结果和节水措施以书面形式提交。
4.阅读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文章或新闻报道,关注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政策。选取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观看与水的净化相关的科普视频,了解先进的净水技术和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将观看心得整理成文字,与同学分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2.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提出合理的净化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2.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活、关爱社会,愿意为改善水质、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4.2 水的净化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引用水的来源有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是怎样吸附有颜色和有气味的物质。
2.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太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虽然初步的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应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难点: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操作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叙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将自然界中的水转化为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的。
板书:水的净化倾听,思考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天然水成分的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 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环节1的内容。
讲述:天然水是混合物,其成分众多。
其中不能为我们使用或对我们有害的统称为杂质。
我们将这些杂质分为: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
过渡:这些杂质如何除去?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一起来看看,我们如何将这些杂质除去。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天然水成分的分析环节二:除去杂质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水,水的净化是在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之后,,从学科的角度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滤和蒸馏,将水的知识从自然界引到实验室,从社会引到学科,自然地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以水的主题衬托学科价值,两者相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各部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他们误以为经过滤、吸附等操作过后就能得到纯净的水,殊不知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都知道每天的饮用水来自自来水厂,都以为自来水是自来的,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的吸附、除臭;还有的学生压根就没听说过水有软硬之分,当然也就不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分,更无法知道硬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危害。
对于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耳闻,有所接触,但不太清楚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对于蒸馏,物理课上略知一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对于水----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学习还是很期待的。
三、设计思路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的水,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对于日常生活使用的自来水是自来的吗?顺理成章地将同学们带进“自来水生产过程”。
对于分离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过滤操作,先让同学们搜寻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原理,过滤方法,自然而然的转向过滤实验,进入课堂实验操作,操作要领自己讨论、分析,自己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再用到实践中去。
假如让你选择饮用硬水还是软水时你会选择?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很坚定地地回答:硬水,因为它能补钙。
这一回答把我怔住了,让我对硬水究竟能否补钙的问题产生了好奇。
从围绕饮用硬水还是软水,硬水究竟能否补钙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解决软水、硬水的相关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水资源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水质检测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形成,以及节约用水的实践措施。
2.教学难点:
-净化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细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学生对于复杂的水质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设想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洁净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提出合理的净化方案。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4.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净化方法的操作步骤。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水的净化》篇1课题名称: §3~3 水的净化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2、主要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1、硬水和软水: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区分方法:用肥皂水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作业: 1、课本p56 习题2、目标p33达标训练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
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水的净化》教案篇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净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水的污染和净化方式;(2) 掌握蒸馏水、净水器和污水处理工艺等水的净化方法;(3) 理解水的净化和保护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堂讲解和探究,理解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和工艺流程;(2)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蒸馏水的理解;(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了解水的污染和净化方式;2. 掌握蒸馏水、净水器和污水处理工艺等水的净化方法;3. 理解水的净化和保护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2. 掌握蒸馏水的实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观看《水的森林》宣传片,唤起学生们对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2. 联想:你喝的水是否干净?城市的河流是否清澈?依据什么可以判断水是否干净?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水的污染和净化方式,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流程,包括蒸馏水、净水器和污水处理工艺等。
2. 展示水的净化方法的流程图,并在流程图旁列出每种方法的原理说明,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
3. 实验课:让学生进行蒸馏水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蒸馏水的原理和作用。
三、练习(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水的净化方式,撰写对应的工艺处理图和说明。
2. 学生交流归纳,互相比较各自选择的净化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商讨提出针对性的净化措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2. 你认为水的净化和保护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水、烧杯、漏斗、三角漏斗、酒精灯或炉子、蒸馏器PPT讲解、流程图、实验指导书。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精品教案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要点:1.水的净化(重点)2.过滤(重点)3.硬水和软水(重点)4.蒸馏课标要求: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掌握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了解蒸馏的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
有没有想过XXX流落荒岛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来自自来水厂。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水的净化方法提出问题: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水净化的原因: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①加絮凝剂:明矾可作絮凝剂,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杂质沉降达到净化的目的。
②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不溶于水的杂质。
③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④消毒: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
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知识拓展:1)在净化水的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用氯气和漂白粉消毒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提出问题:过滤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吗?生活中是用纸过滤制自来水吗?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课堂教学设计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二)新课内容
1.介绍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蒸馏等,讲解各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演示实验:利用简易净水设备对水进行净化处理,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净水实验,体验净水过程,总结净水原理。
(三)巩固与拓展
2.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行为都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水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珍贵性。
2.教学实施:首先,讲解沉淀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配合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沉淀过程。然后,以同样的方式介绍过滤法和蒸馏法。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理解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了解不同净化方法的适用范围,为后续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打下基础。
-设想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法。
3.融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水的净化
丽泽中学张海艳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课题2。
2、教材特点:
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知识和经验。
而本课题就是一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素材。
利用本单元提供的教学内容,可以较为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也是初三学生才开始接触的新学科,所以学生虽然有兴趣,但是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是起步,本节课从贴近生活的水入手,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会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一些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河水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
这项基本操作;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
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用具: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蒸馏水、浑的水(泥水)、自来水
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低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
净
化程
3、沉淀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
4、蒸馏法: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
高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硬水----含钙、镁离子比较多的水
软水----含钙、镁离子比较少的水
2、检验方法:肥皂水法、蒸发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蒸馏(最好)、离子交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