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理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

最具代表性的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两个因素影响:

一是目标效价,指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如果实现该目标对人来说,很有价值,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积极性则

低。

二是期望值,指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去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在较高程度上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如果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目标激励作用则小,以至完全没有。最为常见的经历就是在学生时代,每一次考试前都要给自己设定目标分数,如果定的分数与之前相差不大但也有较之进步的分数,这次考试有很大可能进步;反之,目标分数过于遥远,会让自己对考试分数产生失望,有可能根本达不到甚至会降低分数。用同样的方式在企业中实现也会产生同样效果,对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有所帮助。

然而中国的激励理论又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激励理论以儒家为代表。孔子提出“惠民”、“富民”,孟子提出“爱民”、“教民”。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有仁爱之心,并非小恩小惠,而是得民心。与此同时兵家和法家也提出了不同的激励理论。这些激励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中,都是为了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我国当代学者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激励理论的同时,也在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励理论。苏东水提出的“人为为人”的激励思想,俞文钊提出的同步激励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公平差别阈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系统结构,客观上存在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征。如几千年来,一些重人际关系

的伦理规范和集权的组织结构,尽管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而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但在目前及以后较长时期,仍会对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或一味强调与西方“接轨”,而更要注重研究中国的特定环境,以此为前提,研究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当我们研究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同时,要考虑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要考虑中国式管理的“灵活性”。当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要注重研究充分发挥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