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农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活动与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等与农业相关的经济问题。

2.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指使用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来生产农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农田耕作、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收获等环节。

3.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是指农产品的买卖交易场所。

它涉及农产品的需求与供应、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经济现象。

4.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是指农民从农业活动中获取的经济收入。

它包括农产品销售所得、农田租金、政府补贴等。

简答题
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等与农业相关的经济问题。

2. 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包括农田耕作、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收获等。

3.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包括农产品的季节性、价格波动性较大以及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比较敏感等。

4. 农民收入的组成因素有哪些?
农民收入的组成因素包括农产品销售所得、农田租金、政府补贴等。

这些因素对农民的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

农业经济学学习教案引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运作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分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制定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教学方案。

本教案将围绕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规律和政策措施等内容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经济组织等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农业资源的配置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农业经济学从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分析到农业经济研究的演变过程,强调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学术发展。

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民收入等,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等。

第二部分:农业经济学的经济规律2.1 农业供求关系讲解农业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的测算等内容。

2.2 农业价格形成机制介绍农业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政府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2.3 农业投入产出关系讲解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内涵和测算方法,包括农产品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等内容。

第三部分:农业经济政策与措施3.1 农业补贴政策介绍农业补贴政策的意义和目标,以及不同类型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3.2 农业税收政策讲解农业税收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减免政策的扶持力度等。

3.3 农业保护政策介绍国际贸易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和农业保护政策的目的和方式,以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将充分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规律和政策措施等内容,为今后的农业经济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农业经济运行的规律,为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教材)教案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2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

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

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

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农业经济学概要

农业经济学概要

农业经济学概要导言: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活动,来探究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农业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是以经济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村经济组织以及农业政策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农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供需理论:供求关系是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量,需求决定了农产品的消费量,通过供需平衡来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2)边际分析: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运用于农产品生产中,即随着逐渐增加的生产投入,边际产出将逐渐减少。

这对于进行农业生产决策以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3)外部性理论:农业与环境、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诸多的外部性,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会对其他部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农业经济学需要考虑这些外部性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行调控。

(4)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研究农业生产决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效率、农产品增长等问题。

例如,农业生产经济学可以通过分析农业投入与产出关系来评估农产品的生产效益,研究如何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农业市场经济学农业市场经济学关注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调控政策。

研究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市场集中度、供应链管理等问题,帮助农民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运行规律,制定相应的市场监管政策。

3. 农村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研究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民收入等问题。

例如,农村经济学可以分析农民收入与城乡差距,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第一章:引言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活动的规律和问题的科学。

它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同时,还探讨了农业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

它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方面。

本章主要围绕农业生产要素的含义、分类及配置问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决定要素需求的因素。

第三章: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指农业经济中农户如何组织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形式,如个体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合作社等。

此外,还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四章:农业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产品市场是指农民将农产品上市交易、购销农产品的场所和形式,农业产品价格则是在市场上形成的农产品的价格。

本章主要探讨了农业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农业产品价格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介绍了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结构和运行机制。

第五章:农业投入产出与农业效益农业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效益则是指农业生产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经济效果。

本章主要讨论了农业投入产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农业效益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投入产出与农业效益的因素。

第六章: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是农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关注的是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互动作用。

本章主要围绕农村发展的定义、特点和路径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结语农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而提高我们对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业经济学》讲稿*******学时数:64学时二零零七年八月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

因此,稀缺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如何选择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生产资源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供求均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在农业部门中的应用。

2、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64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

二、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农业发展的滞后、贫穷与工业的高生产率、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反差,主张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去研究,并将研究延伸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福利》、《农业经济组织》、《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改造传统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农业刺激的扭曲》、《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等。

(二)最近四年四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

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

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农业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农业经济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经济决策。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从宏观层面看,它研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和调控等。

从中观层面,要探讨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问题。

而在微观层面,则着重分析农户的生产决策、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等。

二、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要素的投入,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业的产出。

优质的土地资源能够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面临着减少的压力,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成为重要课题。

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大量的人力劳动,但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也在发生变化。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就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资本投入对于农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包括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引进新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本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来源和投资效益的问题。

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优良品种的培育、农业机械化到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根据农田的差异进行精确施肥、灌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农产品的供给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导致农产品价格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会有较大波动。

其次,农产品需求相对较为稳定,且缺乏弹性,即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农业经济学》课程标准

《农业经济学》课程标准

《农业经济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部分,它是理论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的具体化、实证化,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为培养应用型、交叉型高素质人才,对农科类专业学生,由于他们的人文经济素质相对较差,主要通过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农业经济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运用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观察与思考农村社会现象的能力;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农业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农业经济学原理与方法,提高运用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农业经济的综合能力,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农业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引导农科类本科专业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经济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关系与性质。

(四)课程结构农业经济学课程内容共分四篇。

第一篇是从现代农业的发生、发展入手,阐述了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总体上描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研究了现代农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国际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要求;第二篇是生产要素篇,论述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特点、功能和组合原理、原则及评价方法,并着重从农业中的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篇是市场篇,从供给与需求理论出发,阐述了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分析了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规律,论述了农村消费市场及其开拓;第四篇是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篇,从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结构优化、区域化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现代农业中的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及宏观调控问题。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新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新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新一、引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市场的运作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教案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农业经济学的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探讨其内容与应用。

二、教案概述1. 教案简介《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旨在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教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实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2. 教案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案内容应基于科学的农业经济学理论,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针对性原则:教案应具备指导性,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趣味性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案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

三、教案内容1. 内容概述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农业经济学概述:介绍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农业生产与成本:探讨农业生产的要素和成本结构,分析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3)农业市场与价格:研究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波动和市场调控等问题。

(4)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

(5)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农业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教案应用《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和巩固: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案提前了解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讲解。

(2)课堂互动和探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案进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3)作业布置和批改:电子教案可方便教师布置作业,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4)自主学习和复习: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教案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生计等与农业相关的经济学科。

它探讨农业经济的规律和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理论、农业供求理论、农业价格理论和农业效益理论等。

1. 农业生产理论农业生产理论研究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初级要素与高级要素的转化、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益关系等。

2. 农业供求理论农业供求理论研究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它分析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变动对市场的影响,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特点。

3. 农业价格理论农业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方法。

它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内在规律,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农产品价格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4. 农业效益理论农业效益理论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它探讨农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成本,为农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农业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政策制定、农业管理和农业市场分析等方面。

1. 农业政策制定农业经济学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研究,农业经济学可以指导农业政策的制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生计改善。

2. 农业管理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农业生产组织、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提供决策支持,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 农业市场分析农业经济学可以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经营风险。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农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包括市场导向、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023
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等。
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与规划
1 2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含义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是指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农业内 部各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
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原则
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 原则等。
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体 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 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 性。
农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农业法规的制定
农业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农业生产经营和管 理行为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制定农业 法规需要经过立法程序,确保法规的合法性 和权威性。
农业法规的执行
农业政策的类型
农业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政策手段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等;按照政策目标可以分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等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 证和民主决策等环节,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农业政策的实施
国际交流是促进各国农业政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 国际会议、派遣访问学者、建立合作项目等方式,可以了 解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 本国农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

农业经济学(完整)

农业经济学(完整)

农业经济学(完整)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根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绝对量肯定不会增加,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的原因:国民生产总值(P)=农业生产总值(Pa)+非农业部门生产总值(Pn)。

Pa/P减小的原因为Pn增长的速度大于Pa。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农产品数量。

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①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因此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农产品的可能供给总量是有限的,不会随价格的提高呈现无限增长趋势。

②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

③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农产品供给受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4.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竞技关系。

6.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7.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a 发现价格功能;b 回避风险功能;c其他功能。

8.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特征:①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欧盟、东南亚、韩国和朝鲜,占出口的30%。

②进口: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美、欧盟。

产品结构特征:①出口农产品主要为园艺产品(菜、果、花),占50%以上。

②进口主要是谷物及大豆,占50%左右。

③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

④进口农产品中,食糖、原棉、生丝和废丝等其他农产品为第二大进口农产品,其次园艺产品,再次是畜产品。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简介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的经济规律、农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农业政策的影响以及农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

农业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农业市场营销、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农业经济学可以为农业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生产与供给农业生产与供给是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包括农田的开垦、农作物的种植、畜禽的饲养等活动。

农业供给则是指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过程,包括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生产与供给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备和利用进行分析,研究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增长的驱动因素,探讨农业供应链的优化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等。

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土地利用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利用包括土地的种植、养殖、林业、生态保护等多种形式。

土地利用的研究可以分析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探讨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和土地利用权的配置等问题。

在土地利用中,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选择是关键。

农业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土地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产出。

农业市场营销农业市场营销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农业市场营销包括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市场营销的研究可以从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市场结构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入手,分析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的原因,研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选择和市场营销策略。

农业市场营销的研究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 以科技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品质,改进生产方法、 管理水平
• 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增加农用 工业物品和能量的投入
• 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化水平 • 改进耕作制度,改良土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业规模经营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经营 •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
• 二、农业的特征 • 1、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
交织
• 2、一般特征 •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命体 •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 生产空间的分散性与地域性 • 具有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和特点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一、概念 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 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表层面;主 要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 素构成。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
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 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 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 二、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属性
• 一、农业的分类 •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 三色农业 • 等等

《农业经济学》学习指南

《农业经济学》学习指南

《农业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一章导论●本章学习要点★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学习要点★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农产品供求理论的应用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本章学习要点★市场与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农产品批发市场★超级市场与农产品连锁经营流通过程是由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所组成的,农产品流通具有许多特殊性。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现货市场较为高级的形式,在农产品的流通中发挥着商品集散、价格形成、调节供求、信息中心和综合服务等功能。

中国的农产品零售市场正在由农贸市场向超级市场转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日趋丰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技术的进步为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通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等项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对接。

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本章学习要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农民和农业企业锁定风险,进而可以在比较稳定的市场价格信息条件下合理安排生产的避险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学》(一)(013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其应用,既研究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又研究现代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协调。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习者有较广阔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

可以对农学专业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经济学基础,并在农业技术知识中融入经济学意识与思维。

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任务和作用是:阐明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并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总的要求是:在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基础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运动规律;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及其组织实施。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本专业课开设课程联系紧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应先修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1、重点:(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一般了解:(1)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体系3、一般掌握:(1)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熟练掌握:(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经济学的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综合应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和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难点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了解农业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深入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

(一)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农村第三节农民(二)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特征、地位和作用2、农村的特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3、农民收入增加问题(三)考核要求1、识记:农业的内涵;农村的界定;农民的内涵2、领会: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农民问题的界定;工业化与农民问题–2–3、简单应用: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影响4、综合应用: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难点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了解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理解现代农业的标志和特点;深刻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发展阶段第二节现代农业的特点第三节农业现代化(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发展阶段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指标体系3、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四)考核要求1、识记:(1)原始农业;(2)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4)农业现代化2、领会:(1)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2)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3、简单应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4、综合应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了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和特点;理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功能;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应遵循的规律。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第二节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第三节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3–2、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功能3、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2)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2、领会:(1)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原理3、简单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的功能4、综合应用: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应遵循的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第五章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集约经营、农业规模经营,难点是在家庭承包制条件下我国农业级差地租的分配;理解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和级差地租;掌握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第二节农业集约经营第三节农业规模经营第四节地价与地租第五节农业水资源(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2、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和实现途径3、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和实现途径4、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5、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土地资源;(2)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3)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4)土地价格;(5)绝对地租;(6)级差地租Ⅰ;(7)级差地租Ⅱ2、领会:(1)农业土地资源特点;(2)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3)农业集约经营的类型;(4)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5)规模经营的优点;(6)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7)水资源与农业发展–4–3、简单应用:(1)农业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规律;(2)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4、综合应用:(1)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2)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3)在家庭承包制条件下我国农业级差地租的分配;(4)我国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现途径第六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难点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理论;理解人力资本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式;掌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措施。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中的人力资本第二节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节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人力资本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人力资本的概念;(2)农业劳动力;(3)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式2、领会:(1)人力资本的形成;(2)农业劳动的特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理论3、简单应用:(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4、综合应用:(1)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3)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的途径和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第七章农业科学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难点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理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5–第二节农业技术创新第三节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第四节农业教育(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科学技术进步2、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3、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科学研究体系4、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2)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3)科技成果产业化;(4)技术扩散;(5)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2、领会:(1)农业技术科学体系;(2)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3)历史上的两次农业科技革命;(4)农业技术创新假说;(5)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6)易于扩散的农业新技术的特征;(7)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3、简单应用:(1)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2)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3)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条件4、综合应用:(1)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2)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第八章农产品市场供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难点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因素;理解农产品供给原理和需求原理以及农产品供求均衡;掌握农产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内涵。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产品需求第二节农产品供给第三节农产品供求均衡(三)考核知识点1、农产品需求的原理2、农产品需求弹性3、农产品供给的原理–6–4、农产品供给弹性5、农产品供求均衡(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产品需求;(2)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3)农产品供给;(4)农产品供给弹性2、领会:(1)农产品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农产品定理与供给曲线;(4)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3、简单应用:(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2)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4、综合应用:(1)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2)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3)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第九章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难点是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了解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功能;熟悉WTO农业协议的内容。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产品市场第二节农产品流通第三节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三)考核知识点1、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2、农村市场中介组织3、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4、WTO农业规则(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产品市场的种类;(2)农村市场中介组织;(3)农产品流通;(4)农产品流通环节;(5)绿色壁垒2、领会:(1)农产品市场构成要素;(2)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3)市场中介组织的形式;(4)农产品流通的特点;(5)WTO的基本原则3、简单应用:(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2)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3)WTO 农业协议内容4、综合应用: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7–第十章农产品价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产品比价,难点是工农产品剪刀差;了解各类农产品比价的含义;理解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和工农产品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