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结课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每节课的精彩引入,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然而,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结课重视不够,习惯把课堂最后的那段时间交给学生自行安排或怕浪费学生时间,一直滔滔不绝地讲到下课铃响才急急忙忙收场,诸如此类,都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虎头蛇尾”的感觉,冲淡了教学效果,时间久了还会使学生厌恶地理课堂。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结尾,在那段较为松散的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简要的梳理,弄清重点,最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概括、提炼、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结课;艺术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大多数教师常在课堂临结束前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但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归纳总结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可以放给学生,如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心得,用知识框架整理本堂课的内容,自编歌诀、顺口溜等总结学法和收获。
二、延伸式结课
地理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特征,如果地理教学向生活、向社会、向其他学科的延伸能使地理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最大限度地解放师生的脑、眼、手、嘴以及时间和空间,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如,《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的教学可这样结课(教师):“同
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的成因,多少年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那好,课后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桂林的风景到底有多美,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设计一段导游词,下次活动课,大家一起走进桂林,欣赏桂林好吗?”
这样结课,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拓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把眼光从课内伸向课外,把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动之以情的结课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脍炙人口、生动形象、感情充沛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结课适时引用一些优美的诗句,不仅能增加地理课的人文色彩,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也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最高目标。例如,笔者在讲“自然资源与人类”这一节课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了很多有关自然资源有限性和人类对其不合理开发利用的案例,让学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是这么结束本节课的: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保护它,珍惜它,
我们责无旁贷。
只要我们愿意,
只要我们有心,
一个举手之劳,
可以为濒危的地球带来重生,
可以为燃烧的地球带来希望。
笔者把这段话用很抒情的语气做成录音,当录音播放到“我们责无旁贷”的时候,全班同学跟着齐声朗读起来,那一瞬,从学生的眼睛里可以读出保护资源、珍惜资源、爱护地球的正义感,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四、余音绕梁式结课
讲究课堂圆满性的教师一般都深知“下课是一节课的结束,但最忌的却是真的结束了。”所以,在结课时常常可使用设悬念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欲望,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空间,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学习的期待。
例如,讲“全球性大气环流”时,第一课时讲“三圈环流”,第二课时讲“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可用下节课的开头一段文字作为结课,即“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由于海陆分布等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通过悬念创设,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继续把问题探究下去,为下一节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五、拓展式结课
一节好课所涉及的知识绝不止课标要求的那些,为了丰富学生知识,需要教师提示一些本节课隐藏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东北地区农业”时,结课时可以问:“现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做出决定,不再开垦北大荒,你怎么看待北大荒历史上的垦殖”,在讲“冷锋”时,会讲到冷锋伴随的寒潮、沙尘暴等,结课时,我们可以问:“沙尘暴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吗?”学生课后会通过各种渠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六、学习巩固式结课
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最具典型意义及开放性的练习。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能力。例如,在讲“经纬网”时给学生留以下问题思考:
1.有一个人要修一座房子,要求四面留门且各门都朝正北方向,该房子应修建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
2.两个人相对而立,但又都是朝正南方向,这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结尾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余音绕梁、余味无穷的效果。
总之,结课是一门艺术,它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给学生以艺术享受。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