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第二次金融风波
主因:由国内“信任危机”引起
第一阶段
• 97年3月23日原政府被解散 原总理被解除
• 新总理年纪轻、资历浅、缺乏财团和政党支持 • 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部分撤资、减少购买国 债
第二阶段
俄自92年来一直 存在财政赤字 民众不了解 98年大笔债务到期
债务增加
政府公布财政 状况
借新债还内债和财政 缺口
加大税收
俄生产、财政收入 基础下降
第三阶段
议会修改私有化政策
市场波动 股票、国债价格下跌 政府负担加大


第三次金融风波
• 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今措施 • 投资者对政府失信心 • 总统退位,加重危机严重程度 • 投资者不买债券,抛售股票;卢布贬值
• 新政府垮台•Biblioteka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 97年10月28日-11月中旬
第二次 98年5月-6月 第三次 98年8月

第一次金融风波
• 主因: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
俄罗斯对外资开放
大家纷纷投资股市、债市
直接投 资
韩国金融危机 撤资救国
短期投 资
俄罗斯大量股票被抛售 股市、债市、汇率市场下跌
其他外国投资者纷纷跟进

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

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

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俄罗斯外汇政策研究及启示一、俄罗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俄罗斯与中国相似,经历了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汇率和外汇严格管制向市场化逐步转变的过程。

苏联解体前,为提高企业外贸出口积极性,卢布实行贸易结算汇率和非贸易结算汇率双重汇率。

1992年初俄开始推行以经济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为目标的“休克疗法”式经济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改革组成部分,经历了“放、乱、治、再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至1994年):实行内部可兑换,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制度。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下,1992年俄罗斯实行卢布内部可兑换制度,即只要不涉及跨境资本流动,本国居民均可将卢布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

为配合该项改革,俄前期先行推出外汇指定银行制度,并成立了第一家外汇交易所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内部可兑换均通过外汇指定银行、交易所进行。

1992年7月,俄罗斯宣布实行单一的汇率制度,由交易所形成的美元对卢布汇率作为统一的汇率,并可自由浮动。

激进的经济改革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一次性实现可兑换更加剧了资本外逃的便利性,卢布被迫大幅贬值。

1993年9月23日一天内卢布贬值25%,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卢布对美元贬值97%,达到1美元可兑换4553卢布。

第二阶段(1995年至1998年8月):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外汇走廊”时期。

为了遏制货币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1995年7月俄罗斯确定了“外汇走廊”制度,卢布汇率不再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规定美元对卢布爬行浮动区间,最初区间为4300至4900:1之间,1996年1月1日放宽至4550至5150:1之间。

由于交易所日交易量不到国内外汇市场的2-3%,通过交易所形成的官方汇率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996年5月,俄罗斯央行在原规定的走廊基础上,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通货膨胀变动、主要储备货币走势以及黄金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确定卢布与美元的核心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和交易所外汇市场的外汇交易在央行每天公布的核心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5%。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 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文章摘要:进入 1990 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 1990 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 年到 1992 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海湾战争发生在 1991 年 1 月 17 日-2 月 28 日,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美国的表现:本次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 1987 年 10 月 19 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1987 年,格林斯潘接任美国联储局局长一职后,美国逐渐结束低利率时代,开始步入加息周期。

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美国股市便因银行收紧信贷受到影响。

1987 年 10 月 19 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一天之内急跌 508、32 点,下跌幅度达 22、6%,下跌的点数与幅度都在这之前的最高记录,超过了 1929 年 10 月 28 日美国经济大危机前夕创下的一天之内下跌 12、8%的记录。

其实在这次危机爆发前几个星期,股市已开始下滑,1987 年最高点就是在 8 月 25 日的 2722、42点,到 10 月 19 日大爆发前下滑了 17、5%。

这次股灾在其她国家也产生了连锁反应,伦敦《金融时报》100 种股票价格指数19 日下跌 183、70 点,跌幅为 10、1%,创下了一天内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贷银行股票指数的跌幅为 11、3%;联邦德国 DAX 股票指数下跌 3、7%;法国 CAC 股票价格指数下跌 6、1%。

亚洲日本东京日经 225 种股票价格指数在 19 日跌 620 点之后,20 日再跌 3800 点,跌幅分别为 2、35%与 14、76%。

98年俄危机

98年俄危机

危机造成的后果(表现)
1、外资抽逃 2、卢布急剧贬值 3、国债收益率飙升 4、银行挤兑 5、居民抢购
解决方案


1.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2.以股抵债,让本国外债转换为俄罗斯企业的 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 该方法效果不明显(这相当于卖国,也就是中 国清末的“不平等条约”); 3.外债资本化。
1果及影响
原因

继承的大规模前苏联外债 财政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畸形的经济结构 97年俄罗斯动荡的政局 亚洲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
俄罗斯中央及地方债务在最高峰时占 GDP10%,而税种收入归属也不合理,中央 政府占据税收总额大的增值税,总额低的个人 财产税等归地方政府,而许多地方基础建设又 由地方政府负担,入不敷出让地方政府被迫截 留联邦税款,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债。 1998年8月短期国债已超3500亿。整个90年 代,俄罗斯各级财政事权财权可用“混乱不堪” 形容。
畸形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畸形。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逐步走向以 资本密集型为基础工业的经济结构,第一和第三产业 受到冷落,人力物力财力所有资源都被分配至重工业 的发展,俄罗斯解体后,轻工业几乎消失,冷战的 “军备竞赛”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点则基本依 赖能源产业。 2.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俄罗斯70%出口为能源和 初级产品(原油价格可以说是衡量俄罗斯经济血脉质 量的重要指标),30%以上进口是视频和日用消费品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让人瞠目结舌)。
评价: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是比较 成功的
特别是 2001 年之后由于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为俄罗斯偿还外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这一期间,俄罗斯经济形势转好、政治稳定, 各项指标较前期都有明显好转。随着经济的恢 复,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作为新 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并称为“金砖五国”。

对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思考

对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思考
收 稿 日期 :0 1— 3—2 21 0 9
1 .内部原 因
( ) 观经 济失 衡 。 自 19 1宏 92年 转 轨 以来 , 俄
罗斯经济体制改革不但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 反 而引起经济衰退和人 民生活水平大幅下滑。实体
经济 领域 始终无 法 触 底 反 弹 , 使得 金 融 系统 失 去
年, 中央 银行通 过增 发货 币来 弥补 预算资 金 , 造 但
成了严重的通 货膨胀。19 9 5年以后改为依靠发
行 国家 短期债 券 和举 借 外 债 来 弥补 财 政 赤 字 , 虽
然 降低 了通货 膨 胀 的 可能 性 , 又 增 加 了新 的债 但
务 负担 。第二 , 国债 不 断 累 积 。发行 国债 是 弥 补 财政 赤 字 的一 种 方式 , 时也 可 为 经 济 发展 提 供 同 安全 且 流动性 强 的金融 工具 。但俄 罗斯 财政部 发 行 国债 的政 策 却 导 致 对 有 价 证 券 这 一 工 具 的 滥
际 收人 M 2增 长
5 8 1 4] 4 2 【 l 5 8 3 . 2 7 1 . 6 . ( O) 2 . 37 矗 98
速度 , %
统一 预算 赤字 占 G P D 百分比, %
M2 GDP /
34 46 1 30 4 2 44 . . a7 . . .
表1 19 —19 9 1 9 8年 俄 罗 斯 主 要 宏 观 经 济 指 标
按可 比价
企业 共欠 税 5 5万 亿 旧卢 布 , 至超 过 了 当年 国 5 甚 家财 政 预 算 总 额 。 由于 预 算 资 金 来 源得 不 到保
障, 财政预算一直处 于高赤字状态 。19- 19 9 2 94

俄罗斯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怎样崩溃卢布贬值或蔓延全球发表时间:2014-12-16 14:06:28昨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五年半新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逾10%。

俄罗斯央行连夜开会决定加息650个基点,这是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分析人士警告称,俄罗斯可能重演1998年的金融危机。

经历昨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种隐忧更有可能成真,更有必要回顾1998年俄罗斯怎样陷入危机。

普京与叶利钦(右)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共有三波。

第一波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大量外资撤离俄罗斯市场。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大跌30%,殃及债券和外汇市场。

俄罗斯央行救市后仍有100多亿美元外流。

第二波发生于1998年5-6月。

当时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那年政府预算中债务还本付息额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8%。

同时国会又修法改变了外资持有俄罗斯公司股份的比例,加剧了国际资本外流。

俄罗斯国债收益率狂飙至80%,卢布大幅贬值,金融资产无人问津。

第三波源于俄罗斯政府的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干预措施:将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上限由1:6.295扩大到1:9.5(即主动贬值50%);到期外债延期90天偿还;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

投资者信心因此彻底丧失,股市、债市、汇市统统暴跌,引发银行挤兑和居民抢购,1998年那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也连带伤害了其他国家。

在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商业银行产生大量坏账。

在同为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

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波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四大经济根源:1、1990年代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政府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意图一步到位完成从前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种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然后影响到全世界,包括我们中国。

那是相当可怕的一场危机。

但是我作为经济日报的常驻莫斯科的记者,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亲历过一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害,却是触目惊心的。

那是1998年的8月17日,当时的基里延科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卢布汇率的浮动幅度。

为此,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年至2000年的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

而从这一年的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为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将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中央银行的官方汇率。

第二,延期清偿内债。

凡是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劵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而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在此之前,俄罗斯政府曾号召持有国债劵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债劵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劵,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廖廖,同意转换的债劵,仅有44亿美元,没有解决内债清偿问题。

第三,冻结部分外债。

凡是俄罗斯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外汇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一律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转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即国债。

刊登政府有关决定时,莫斯科各大报纸所加的标题是:《允许卢布下滑》、《措施别出心裁》、《政府束手无策》、《俄罗斯宣告破产》等等。

反应是消极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意识到,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而来。

(一)危机起因这场危机的爆发应在预料之中。

凡是注视俄罗斯经济情况,特别是金融情况的人,早已估计到,政府至今执行的财政金融政策难以为继,必将失败。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案例介绍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

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第二,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第三,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

升值150%。

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

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

98.99年时俄罗斯的形势

98.99年时俄罗斯的形势

1998年是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国内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经济形势在去年出现某种好转迹象的背景下急剧恶化,再次陷入严重的危机状态;政治局势因两次政府更迭而发生动荡,几年来相对平静的政坛波澜迭起;在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中整个国家政权受到削弱,地方分立主义再度抬头;社会不满情绪不断蔓延,整个社会陷入深刻的信任危机。

与充满危机的国内形势相比,俄罗斯在外交领域的活动可以称道的地方似乎多一些,在国力日衰、危机不断的形势下俄罗斯通过外交努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经济形势199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的特点是金融危机多次爆发,引发各种危机的全面爆发,进而形成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多种危机相互交织的局面。

危机使长期衰退的俄罗斯经济又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1、爆发金融危机,银行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1998年,长期衰退中的俄罗斯经济遭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冲击,连续多次爆发金融危机,其中尤以5月和8月的两次危机最为强烈。

俄罗斯政府稳定金融市场的种种努力见效甚微。

8月17日政府和央行被迫宣布放宽外汇走廊上限,卢布与美元汇率从6.2:1下调为9.5:1。

实际上是使卢布贬值50%。

同时宣布延期偿还短期国债。

此后,金融危机不断深化,金融系统出现全面混乱:债券市场停止交易,股市大幅度下跌;卢布一贬再贬,到年底卢布与美元比值已达19.5:1;外资大量撤走,居民提存挤兑,银行系统面临崩溃,甚至一些大银行也纷纷倒闭;物价急剧上涨,居民实际收入大幅度下降。

2、财政状况恶化,国家面临破产。

几年来俄罗斯财政状况一直不好,入不敷出。

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从1995年起政府停止对预算赤字透支,改为靠发行国债和外国贷款弥补预算赤字。

俄罗斯经济实际上成了“债务经济”,到1998年6月底内债已达700亿美元,外债达1300亿美元,总计相当于GDP的45%。

而上半年的税收计划只完成50%,联邦财政缺口达GDP的9%。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无力偿还债务,俄罗斯原本已很低的信誉丧失殆尽。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9、1998 年俄罗斯的经济危机1998 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多重危机。

在3 月23 日叶利钦总统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以后,在俄罗斯的经济领域中,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而在全社会范围中,则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并发的局面。

与前几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这场危机冲击之大,危害之深,都是俄罗斯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所罕见的。

9 月普里马科夫新政府的成立,避免了一场政权危机。

但是,它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经济领域出现的多重危机并存的局面。

1998 年将以“经济下降年”而载入俄罗斯的史册。

经济危机的基本状况如下:一、生产大幅度滑坡据俄官方的数字,1998 年第1 季度俄罗斯经济有所增长。

但从4 月份起整个经济停止增长,并且逐月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下降0.5%;1-7 月下降1.1%,其中,7 月份下降4.5%;1-8 月下降2.1%;1-9 月下降3%,其中,9 月份下降9.9%。

据俄政府、中央银行及有关机构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9%。

1.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创近几年来“最高记录”工业产值1-7 月下降1.3%,其中,7 月份下降9.4%;1-8 月下降2.6%,其中8 月份下降11.5%;1-9 月下降3.9%,其中,9 月份下降14.5%。

其下降幅度创1994 年12 月以来的“最高记录”。

原来保持增长并支撑着经济的原材料生产部门出现颓势,难以继续支持经济。

上半年,煤炭工业产值下降0.3%,石油工业产值下降0.4%,石油加工工业产值下降7.4%,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1/3 以上。

下半年,这些部门继续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在生产下降的同时,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

1997 年亏损企业约占全部的46%,而1998年8 月,亏损的比重,在工业中已占70%,在农工综合体系统中已占90%。

2.农业遇到罕见的灾年1998 年是俄罗斯少有的农业歉收年。

农业产值上半年下降16%;1-9 月下降9.4%,其中,9 月份下降15%。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 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 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 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 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 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 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 全球股市动荡,俄 罗斯金融市场持续 动荡且局势进一步 恶化是这次欧洲股 市全线下泻的主要 原因。图为1998年 8月28日莫斯科股 票交易所内一名交 易员同时拿着两部 电话接听有关指令。
莫斯科物价飞涨
图为莫斯科一家“阿迪达斯”专 卖店最后一天甩卖时被顾客挤破 了门槛。
俄罗斯卢布贬值
图为市民在美元卖价较低的兑换点购 买美元保值。
• 爆发原因
•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 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 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 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 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 第二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 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 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 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28207
1997年 128207百万美元 1998年 20598百万美元
20598
1998年比1997年下跌84% 1997年
1998年
百万美元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俄罗斯外汇储备量变化
12771
1997年 12771百万美元 1998年 7800百万美元
图为莫斯科市民在一家大 商业银行前等待取款。
• 1998年8月10日,由于亚洲金融市场日元不 断贬值,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以及 认为

俄罗斯金融危机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分析
银行体系非均衡发展 汇率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风险及原因分析
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俄央行在对商业银行资 金投向上没有任何监管限制,银行 因此而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民 众挤兑使得银行 资金流动性降低, 多家银行破产
俄罗斯金融危机
1 简介 2 风险及原因分析 3 风险管理 目录
Contents
4 方案评价 5 启示
Part
1
简介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三次金融危机
1998年
从1997年10月到 1998年8月经历了由 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 的金融危机
16
原因分析:银行体系非均衡发展
提高货款 名义利率 以补偿信 用风险
1996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得到 控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为 21. 8%(1995年为131% ), 1997年通货膨胀进一步降低, 但银行的货款利率却没有同幅度 下降。商业银行必须考虑货款能 不能偿还的可能性,以提高货款 名义利率的方式补偿信用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 利用利率信用风险阻碍了实体经 济货款的需求,成为实体经济发 展的不利因素。
延期清 偿内债
冻结部 分外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 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 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 市场停止交易。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 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 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 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23
Part
4

俄罗斯金融危机过程

俄罗斯金融危机过程
❖ 8月23日,宣布解散刚成立不久的基里延科政府,多 数议员对原政府不信任,对新任命不支持,和政坛连 为一体的金融寡头们的争夺权利愈演愈烈,造成卢布 交易持续贬值。
❖ 8月27日,莫斯科交易所开盘时,买入价为8.2卢布 兑1美元,而卖出价为9.5卢布兑1美元,甚至有人喊 出12卢布兑1美元的高价。造成交易所开张仅10分钟 就被迫关门,央行随即做出了无限期推迟外汇交易所 的规定。
❖ 一家排名前20位的商业银行因财务发生问题,被 中央银行临时接管。
❖ 关于全俄罗斯最大的电力公司“同意能源系统” 外资参股限制法律出台,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俄 罗斯石油”首次私有化招标失败。
98年7月前 政府:“稳定经济的一揽子计划”
1
5.19 俄罗斯中央 银行决定把银行的 贴现率从50%提高 到150%
❖ 这项政策,无异于宣布俄罗斯政府丧失偿债能力,政 府在财政上频临破产。而政府关闭和冻结债市,将短 期国债转换成利率较低的长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沉重 地打击了大部分资金在债市运作的金融工业巨头,使 银行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陷入瘫痪。
❖ 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卢布贬值后,莫 斯科外汇市场购买美元的价格扶摇直上。
❖ 7月初以来持续动荡和股市下跌的俄罗斯金融市场13 日发生积极变化,二级短期国债券的年收益率降到 111.7%,比7月10日下降16%。
❖ 7月2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将财政部在央 行账户上的一笔15亿美元划掉,从而使俄罗斯政府 在一星期内无法履行其对地区、工矿、军队及其他靠 预算拨款单位的义务。
❖ 基里延科上台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展 到了一个新的危机阶段,发生了尖锐的债务危机和税 收危机,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许多地区和企业的职工 数月领不到工资,西伯利亚部分煤矿工人罢工,给国 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国际金融案例 (9)

国际金融案例 (9)

案例九: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一、进程与原因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其特点是,金融大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效应。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

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本来,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到1996年生产连续下降,到1997年才出现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

俄于1996年起对外资开放,人们看好俄金融市场,纷纷投资股市和债市,因股价上升潜力大,回报率高。

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间,股票回报率平均高达1倍以上;国债的回报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个月的短期国债,兑现快。

1997年是俄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

俄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1997年即达100多亿美元。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

1997年10月间,外资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国债交易额。

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俄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因8~9月间还有大量外资涌入。

及至10月韩国大爆发金融危机立即对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因在俄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

韩本国发生金融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进,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目录一.摘要二.引言三.正文(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1)对俄罗斯本国的影响(2)对中国的影响(3).对本国以及中国以外国家的影响(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四.参考文献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案例分析一.摘要:2014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受到强烈冲击,卢布在短期内快速贬值,爆发金融危机。

这场似曾相识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发生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对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危机后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合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进行阐述,对于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相似经济危机时的建议与应对举措。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危机原因影响措施二.引言2014年,俄罗斯的莫斯科的冬天尤其寒冷。

持续的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使得俄罗斯经济运行前景不明,其国内也正处于货币汇率下跌、财政收入减少、资本大量外流、经济放缓的煎熬中。

事实上,仅今年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对俄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了去年GDP的6%,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央行最新预测显示,2014年俄GDP增长率仅为0.3%,卢布越来越不值钱了,卢布持续贬值,是现在俄罗斯经济困境中最为显着的一个特点。

当年12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13%,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自年初以来,俄罗斯6次加息,投入超过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三.正文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能跨入新兴经济体行列,外国投资功不可没。

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是该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巨大挑战。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人不由得想起发生于1997年的一场金融大风波。

苏联解体后,受政局状况影响,经济秩序混乱,开始实行“休克疗法”,进如果这个数字到年底得到验证,将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最高的通货膨胀率。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

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

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

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

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

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

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

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

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

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始于2014年的俄罗斯卢布暴跌,不免让人想起1998年该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形。

那场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之大、危害之深,堪称空前,在俄罗斯人的心底留下深深烙印,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更不愿重演的噩梦。

政府危机点燃导火索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率先爆发,但俄罗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卢布没有出现大幅贬值,金融市场上也没出现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的现象。

反而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近7年的持续衰退后,于1997年出现稳定迹象,当年GDP增长在改革以来首次出现正数(0.4%)。

正当国内外期待1998年“经济回升年”到来的时候,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风波。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不顾国家杜马反对,坚持把以稳重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革职。

有分析称,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形势趋稳以及叶利钦个人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叶利钦认为自己有资本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于是把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切尔诺梅尔金革职,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巨大争议,围绕新总理人选,各方争执不下。

4月24日,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相当于宣布破产,少收税款30亿美元,令原本就拮据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只有35岁,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虽然1997年俄罗斯在治理恶性通货膨胀、遏制经济下滑等方面取得成效,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严重困境,国家预算年年入不敷出,赤字剧增,债台高筑。

最终政府发生支付困难,严重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证券市场剧烈动荡,引起金融恐慌。

股市频现“黑色交易日”从5月13日开始,俄罗斯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市暴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27日达到高潮,被称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三”。

在恐慌心理影响下,人们纷纷抛售卢布,争购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

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

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

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

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

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

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

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

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

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

拖欠资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政府和银行对此束手无策。

同时,由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特别是短期债券和拆借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太高,一般为50%-200%,致使企业根本不进行实物资产的投资,有钱就购买短期债券或委托拆借投资。

1996年俄罗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了18%,1997年又下降了5%,1998年上半年则更进一步下降了10%。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应对方式解决债务危机的两大手段,一是以货抵债,俄罗斯首先用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对捷克的债务。

俄罗斯对捷克的债务绝大部分是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共计36亿美元,至2002年初还有11亿美元尚未还清。

自1994年起,俄罗斯主要用商品偿还债务利息,2002年开始偿还债务本金。

同年2月,俄罗斯捷签署了俄罗斯用商品偿还捷债务的初步协定,俄用价值2.1亿美元的商品偿还所欠捷克的部分债务。

用以还债的商品主要是用于核检测的专门设备、核燃料、冶金产品、电力、零部件及军用器材。

在俄罗斯偿还所欠哈萨克斯坦债务时,这种债务转换方式也得到了有益的尝试2002年11月,俄哈就俄用航空设备向哈支付6500万美元债务达成协议。

二是债务互换。

2000年2月14日,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谈判,俄罗斯政府终于与伦敦俱乐部的国际商业银行们达成债务重新结构化协议,该协议是债务重组和债务互换的混合体。

协议规定,西方国际商业银行将免去从前苏联以来的俄罗斯政府所累计欠下的320亿美元债务中的36.5%,余下的债务将进行两次转换,一是将承债主体由部分国有的银行转换为俄联邦政府,二是将债务本身转换成30年期的欧元债券,并有7年的宽限期。

迪拜债务危机1、地缘政治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掣肘于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

迪拜的前途取决于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却做不了瑞士。

在中东破碎的地缘政治裂片中,迪拜无法起到欧洲一体化前瑞士的作用。

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中转结算需求不足,中东难以摆脱资源魔,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迪拜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认识和制度准备不足。

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迪拜不可避免地成为欧美操纵的棋盘对象,也就成为欧洲与美国敏感的政治博弈之地。

2、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于迪拜人口较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

从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掀起房地产投机热潮,大型写字楼、高档住宅等项目纷纷开工。

在此带动下,建筑业GDP比重从2001年的7%上升为2008年的10%,;银行信贷也随之大幅扩张,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快速增加的建筑成本和高涨的通胀水平助长了对房地产的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

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大量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建筑承包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调整期,导致一些个人贷款占比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小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3、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迪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但其自身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

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迪拜完全放开外汇管制。

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迪拜。

过度的外资流入导致资产泡沫日益膨胀,通货膨胀程度加深。

与此同时,迪拜政府不但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反而大举借入外债,使得政府的信用危机不断地酝酿着。

虽然迪拜政府多次发行债券弥补流动性不足,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偿债压力。

结果才愈演愈烈,以致宣布延期偿债,从而引发债务危机的爆发。

结论与启示2009年11月25日,由迪拜政府所宣布的重组迪拜世界公司而延期偿付所欠债务的消息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恐慌,但从长期来看,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不会阻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形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迪拜模式的倒下,有着深层的原因。

地缘政治、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均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

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和迪拜截然不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十分有限,但中国和迪拜同为新兴经济体,认真研究迪拜危机的产生根源,并且加以借鉴和防范,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1、要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和谐统一,互相促进,不可出现明显的脱离状态;2、经济发展不但不可过度依赖房地产的拉动,还要重点增强对房地产泡沫的控制能力;3、政府的举债规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

从1976~1981年,拉美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其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90天,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

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

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

全部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

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①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

②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

③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严重的债务危机无论对于债务国,还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债权银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包括国际金融组织的有关各方为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包括债务重新安排、债务资本化及证券化等。

尽管众多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国际债务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债务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1989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已高达126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债务余额与当年出口额的比率高达187%,发展中国家的偿债率为22%,而在债务形势严重的拉美国家,这一比率高达31%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341万亿美元。

一、拉美国家外债特点拉美国家外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债务增长速度快,债务规模比较大。

整个拉美国家的对外债务,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约为500亿美元,而到了80年代末已突破1000亿美元。

由于各国经济条件不同,上述的债务总量数字还不能反映具体国家的债务负担情况。

通常,用以衡量一国债务负担的指标一是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这常用于反映一国的外债规模,通常应低于10%。

另一指标是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这被称为偿债率(Debt Service Ratios)。

这一指标用于衡量一国还款能力,因为所借外债一般以外币计价,需用出口换汇来偿还,该指标一般不应超过20%。

墨西哥、巴西和菲律宾的这两项指标在七八十年代有很快的增长。

第二、拉美国家的债务分布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

拉美国家外债近半数集中在拉美国家。

拉美9个主要债务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巴拿马、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在1982年的外债总额约3000亿美元,还本付息额占商品劳务出口比率的偿债率高达41%。

这9个国家中,又主要集中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国,它们外债占拉美国家外债总额的70%,占拉美国家外债总额的40%。

一是贷款结构不合理,私人贷款比重大于官方贷款债务。

这一特点在20世纪70年代中呈强化趋势。

到1980年,私人债务达2698亿美元,占同期全部债务的63.7%,而官方债务为1535亿美元,仅占全部债务的36.3%。

私人贷款一般是商业性的,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来源不太稳定,易受世界市场上供求状况变动影响,而且私人贷款借款条件更苛刻,债务剧增的直接后果是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增加。

二是利率结构不合理,拉美国家的债务以浮动利率负债为主,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贷款。

这一债务结构意味着它极易受世界利率的改变而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二、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造成拉美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国际形势而言,主要有: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甚至危机,它们为摆脱本国的经济困境,纷纷提高利率,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率也随即拔高,并在整个80年代一直居高不下。

由于进入80年代后,美元变得十分坚挺,拉美国家的货币却因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而日益贬值,这样拉美债务国的外债在无形中大大地增了值。

其次,进入80年代后,国际贸易环境大为恶化,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初级产品深受其害。

高利率和出口值下降不但直接引发了债务危机,而且还迫使拉美国家长期陷于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