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学校中的融合教育

合集下载

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的概念1融合教育的概念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原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

融合教育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最初,融合教育只是一种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安置和教学策略的建议,但是,近十几年来,融合教育不只是单纯地指某种特教安置形式和策略,而是一种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促进正常儿童和有特殊需要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人权意识、教育的机会平等、教育以人为本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近半个世纪以来,融合教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发起,后来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得到积极响应的回归主流运动(mainstreaming movement),揭开了融合教育的序幕。

这些国家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工作者,特殊儿童的家长对“隔离式”的特殊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们认为应该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将会有助于残疾儿童日后回归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

当时,强调的问题是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非隔离性和最少限制性。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有关融合教育的讨论进一步涉及到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鉴定、评估等问题,认为对各种有身心障碍的儿童贴上不同的标签会对这些儿童一生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还认为传统的盲、聋、弱智的纯医学分类对教育来讲,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应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更多地关注儿童的教育需要。

因此,融合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建议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来代替残疾儿童(handicapped children)的称呼。

尊重与关爱并存 智慧与创新同行——如何有效地在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

尊重与关爱并存 智慧与创新同行——如何有效地在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

··教育管理尊重与关爱并存 智慧与创新同行——如何有效地在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 郭 舟文艺汇演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让班级管理工作不再乏味。

四、搭建教师学生家长平台,搭建班级管理工作桥梁最后一点则是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应该联合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面的力量,搭建班级管理桥梁,促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展开。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其一,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班级之间的协作理念。

班主任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班级教学方法和理念,积极借鉴其他班级优秀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其二,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外课后情况,且定期举办家长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约束能力,利用家庭监督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其三,家校联手,拓展班级管理模式,即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应该做到密切联系,引导家长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通过家校联手,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环境,改善班级面貌,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地发展。

可以说,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尤其要加强反思,针对当前班级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刻剖析,且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这无论是对于班主任还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儿童接受到的是普通学校的教育,而有身心障碍的儿童接受的是特殊学校提供的教育。

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教育的局限性。

融合教育的产生改善了这一状况,如何有效地在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我认为在教育中,要用尊重与爱来守护这些特殊儿童,用智慧与创新开启融合教育的新天地,达到完善普通学校教育的目的,凸显现代教育的先进性、包容性。

一、教育你的学生,更应该以爱感行第一次教一年级,我就面对一个早产导致小脑发育不全的孩子。

家访时,孩子父母告诉我,这孩子一出生就这样。

我们一同研究对策,帮助他克服走路慢、流口水、无法握笔等困难。

融合教育把特殊儿童送入学校

融合教育把特殊儿童送入学校

融合教育把特殊儿童送入学校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送入学校,让他们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融合教育不仅是特殊儿童的权利,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通过融合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机会,也可以让普通儿童更好地了解和接纳不同的个体。

融合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知不足等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融合教育的意义1. 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融合教育可以让特殊儿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普通学校里,特殊儿童可以和普通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各种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2. 促进社会的多元化融合教育可以让普通儿童更好地了解和接纳不同的个体,促进社会的多元化。

通过与特殊儿童的相处,普通儿童可以学会尊重、包容和帮助他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3. 增加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入感融合教育可以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会融入感。

在普通学校里,特殊儿童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玩耍,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

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国的融合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很多学校缺乏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和辅助设施,这给融合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师资力量不足普通学校的老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和关爱。

在融合教育中,老师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以更好地帮助特殊儿童实现教育目标。

3. 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知不足很多家长对融合教育存在着偏见和误解,他们担心融合教育会影响普通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不相信融合教育可以对特殊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些认知不足给融合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三、加强融合教育的理解和支持1. 提高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融合教育的投入,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和辅助设施,为融合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3篇)

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融合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体系中,将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一同编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旨在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获得优质教育。

本文将结合我国融合教育课堂的实际情况,探讨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

二、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融合教育课堂,使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都能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融合教育课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策略1. 教学内容的调整(1)针对特殊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其与普通学生相协调。

(2)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注重实践性、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 教学方法的改革(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生活化、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体验。

3. 教学评价的改革(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四、融合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策略:(1)针对特殊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如简化文字、增加图片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同完成任务。

(3)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了语文素养。

2. 案例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策略:(1)针对特殊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如采用图形、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

融合式教育教学实践(3篇)

融合式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融合式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

本文将从融合式教育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融合式教育教学的内涵融合式教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融合式教育教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教育资源: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综合性的教育体系。

2. 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3. 实践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创新。

4. 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5. 全人教育: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融合式教育教学实践策略1. 构建融合课程体系(1)课程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内容。

(2)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跨学科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如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创设融合教学环境(1)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多元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

(2)合作学习空间:提供合作学习场所,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社区等合作的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3. 培养融合型教师队伍(1)专业素养提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推进融合式教育教学。

(3)教育创新意识:鼓励教师进行教育创新,探索适合融合式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3篇)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3篇)

第1篇摘要:融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资源等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本文从融合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融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融合式教学强调学科交叉、方法融合、资源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融合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融合式教学的定义融合式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资源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融合式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 学科交叉: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

2. 方法融合: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融合式教学的特点1. 全面性:融合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2. 创新性:融合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实用性:融合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互动性:融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1. 教学设计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整合教学内容: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策略(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 教学评价策略(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融合教育普幼教学案例(2篇)

融合教育普幼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关注。

融合教育旨在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案例以一所融合幼儿园为例,探讨融合教育在普幼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概述某融合幼儿园共有300名学生,其中普通儿童250名,特殊儿童50名。

该园秉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成长”的教育理念,将融合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教育环境创设(1)物理环境: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户外活动区等场所均按照融合教育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布置,确保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能够在同一环境中共同学习、生活。

(2)文化环境:幼儿园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营造关爱、包容、尊重的特殊儿童成长氛围,使普通儿童认识到特殊儿童与他们的平等地位。

2. 教学内容设计(1)课程设置:幼儿园根据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特点,制定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个别化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活动实施(1)集体教学:教师根据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关注特殊儿童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个别化教学:针对特殊儿童,教师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通过个别辅导、同伴互助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学习效果。

(3)家园共育:幼儿园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家长在家中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成长。

(2)结果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融合教育特色做法

融合教育特色做法

融合教育特色做法
融合教育是指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体系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交融,以达到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多元性的教育目的。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实践的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的特色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1. 跨学科融合
融合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以达到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时,可以引入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

2. 多元文化融合
融合教育注重多元文化融合,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经验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

例如,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时,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教育体系融合
融合教育强调教育体系融合,将不同教育体系的优点和特色相互融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西方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实践与理论融合
融合教育鼓励实践与理论融合,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
结合,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实践课程中可以引入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实践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以上特色做法,融合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

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

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融合教育是指让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

为顺应融合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立足我国国情,开展随班就读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实施融合教育的一种形式,视为中国化的融合教育。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包括:一、普通班+资源教室普通班+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中主要的教育安置形式。

这种模式是指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班级中接受普通教育,又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会有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接受个别辅导或者团体辅导。

资源教室是一种教育设施,它是指在普通学校中设置,专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的教室(场所),这种教室聘有专门推动特殊教育工作的资源教师,以及配置各种辅助设备、教材、教具、训练器材、教学媒体、图书等。

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班一般附设在普通学校内,专门为特殊儿童服务。

特殊教育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日制特殊教育班,亦称“自足式特殊教育班”,或叫“包班制特殊教育班”,学生全天或大部分时间单独进行集体授课和活动,由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负责几乎全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种是部分时间制特殊教育班,学生一部分时间单独上课和活动,另一部分时间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和活动,语文、数学课程一般由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讲授,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则多与普通学生合班上课。

三、特殊学校特殊学校是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方式之一。

特殊学校招收对象主要是身心发展有严重障碍的学生。

在课程设置、教材、教具和学具、教学设备、校舍建设等方面均与普通学校不同。

特殊学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中式不分类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培智或启智学校,学校里含有各种身心障碍学生,包括智能障碍、孤独症、脑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等;另一种是专门的孤独症学校。

校园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校园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校园深度融合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校园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园深度融合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提升校园网络覆盖和带宽,确保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活各方面需求的网络支持。

2. 完善校园信息化设备,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等。

二、推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 制定并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课程,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

三、推动管理服务深度融合。

1. 建设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务、学生、财务、后勤等各项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2. 推广校园智能卡,实现学生考勤、消费、门禁等多功能一卡通服务。

四、促进学校与社会深度融合。

1.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2. 建立校园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2.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学互动和共享。

六、加强安全保障。

1. 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2. 完善校园信息化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七、评估和监督。

1. 建立校园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

2. 针对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校园深度融合工作水平。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推进,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推动校园深度融合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校园深度融合添砖加瓦!。

关于融合教育的案例(2篇)

关于融合教育的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融合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融合教育旨在让特殊教育学生融入普通教育环境,享受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本文以某市一所普通小学为例,介绍了一例特殊教育学生融入普通班级的融合教育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市一所小学一年级共有5个班级,其中有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兼课教师是李老师。

李老师所在的班级中有一名特殊教育学生,名叫小明(化名)。

小明患有自闭症,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为了帮助小明融入普通班级,学校采取了融合教育措施。

2. 案例实施(1)了解学生需求在融合教育实施前,李老师首先对小明进行了全面了解,包括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需求等。

同时,李老师还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他融入班级。

(2)制定融合教育方案根据对小明的了解,李老师制定了以下融合教育方案:①情感关怀:李老师对小明进行关爱,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小明交流,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②个别辅导:针对小明的学习需求,李老师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确保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③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小明的独立生活能力,李老师鼓励他在班级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整理桌椅、分发课本等。

④家校合作:李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3)实施融合教育措施①情感关怀:李老师经常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同时,组织同学们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小明感受到同学们的关爱。

②个别辅导:针对小明的学习需求,李老师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在课堂上,李老师关注小明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③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李老师鼓励小明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整理桌椅、分发课本等。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的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

④家校合作:李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在家的表现。

校园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校园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校园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首先,学科融合的意义不言而喻。

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科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科融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校园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课程体系。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促进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校园学科融合方案时,学校和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整合,还要在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其次,要注重学科融合的实效性,要确保学科融合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最后,要注重学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融合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校园学科融合实施方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科融合的意义,积极探索和实施学科融合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学校融合教育方案应运而生。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是一种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学校融合教育方案。

一、学校融合教育的意义学校融合教育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学科的单一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跨学科学习与思考。

其次,学校融合教育方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固守于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是跨越学科间的边界进行思考。

此外,学校融合教育方案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协作与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校融合教育的实施方式学校融合教育方案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团队,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在探究式学习中,语文老师可以与科学老师合作,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并写作实验报告。

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来实施融合教育。

例如,开设《科技与艺术》课程,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科技和艺术的综合认知。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项目学习、社区实践等方式来实施学校融合教育方案。

三、学校融合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学校融合教育方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多样化。

首先,学校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有机融合。

例如,在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理背后的历史背景。

其次,学校还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跨学科研究与实践。

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科知识置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学科知识。

四、学校融合教育的挑战和解决方式学校融合教育方案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困难、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问题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育能力。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

学校融合教育方案近年来,融合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实践。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包容、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适合他们个体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

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教育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对学校融合教育方案的探讨。

资源整合,促进多样学习融合教育方案旨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资源整合,即将传统教材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软件和电子图书等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们在多样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交流与合作。

多元评估,培养个体优势融合教育方案强调个性化评估,以更全面、多元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标准化评估往往只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融合教育方案则注重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和潜力。

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和实践操作等,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从而获得更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师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实施融合教育方案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师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除了专业知识的提升外,教师需要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培训,以适应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心理学、特殊教育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交流和研讨会,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经验分享,建立起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是学校融合教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双方的互动与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排斥特殊教育学校的存在和作用 残疾儿童的教育应首选普通教育环
境下的教育安置 当普通教育学校的普通班级里的教
育无法满足儿童的教育需要时,或 当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更有利于这个 儿童或其他儿童发展时,才可选择 特殊教育学校
全纳教育
核心概念
---有特殊教育需要 的儿童在普通教育环
境 下提供有针对性的教
普通学校中的融合教育
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研会 邹捷
2016.5.15
基本观念
正确认识 真情接纳 有效协助
2
基本理念
权利倡导 (全纳教育) 资源整合 (特殊教育) 合作(社会、学校、家庭) 不让特殊孩子躲一边
3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1988年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
“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大量附设班与 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
5.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经验是教师的主 要任务。
17
教师应具备的理念
全民教育(零拒绝) 机会均等 个别需要 国际趋势 (全纳教育)
18
学校随班就读的政策
一、随班就读的对象:残疾儿童、特殊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
二、随班就读,对象的确认、入学等(鉴定、评 估、家长申请、报批、安置)
三、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特色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
26
智能障碍儿童的可能成因
认识我们的大脑
27
情绪障碍
学校中较常见类型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攻击暴力行为、反抗、叛逆 畏惧 忧郁 焦虑 精神分裂
28
情绪障碍
鉴定标准
行为或情绪显著异于同年龄或社会文化 之常态,得精神科医师之诊断认定之。
6
特殊教育理念的新发展
认为残疾人有可能受教育和发 展。根据这种观点社会有责任使 残疾人更加充分的发展,有义务 建立使儿童更好发展的条件和对 这些儿童进行教育
7
融合教育概念与发展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意指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
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 环境之内 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 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教育,最 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第四阶段 20世纪初到70年 代
由承认个别领域发展偏常儿童需要特殊 教学必要性到懂得教育所有需要特殊教 育儿童必要性-特殊教育体系的发展与 区分
第五阶段 20世纪70年代- 9 由隔离走向融合
✓ 隔离式教育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 融合教育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
出的“正常化”运动 ✓ 七十年代美国开 公元前8世纪到公 元12世纪
发展内容
由侵犯和不能容忍到承认养护残疾人的 必要性
第二阶段 从12世纪到18世 纪
由认识养护残疾人的必要性到理解教育 聋、盲儿童的可能性;由个别教学经验 的收养院到第一批特殊教育机构建立
第三阶段 从18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这段时间
由理解感官障碍儿童教学的可能性到承 认异常儿童教育权利-特殊教育体系的 形成
认知 学科学习 社会能力 动机
24
学习障碍
鉴定标准 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 个人内在能力有显著差异 注意、记忆、听觉理解、口语表达、基
本阅读技巧、阅读理解、书写、数学运 算、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任一能力表 现有显著困难者。
25
轻度智能障碍
智能发展 基本认知能力 生活适应能力 (自我照顾、动作、沟通、社会情绪等)
听觉障碍 身体病弱 多重障碍
21
认识融合情境中的身心障碍学生
智能障碍
肢体障碍
学习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
融合情境中 常见的身心障碍儿童
自闭症
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
其它显着障碍
22
不易发现的四类型特殊学生
学习障碍 轻度智能障碍 情绪障碍 高功能自闭症
23
学习障碍
什么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特征
三、以人为本,注重融合,提高随班就读教育 四、加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
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管理,依法保障随
班就读工作健康发展
20
各类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资赋优异类
一般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 创造能力、领导才能优异
二、身心障碍类
智能障碍 语言障碍 严重情绪障碍 自闭症
视觉障碍 肢體障礙 学习障碍
育 13
应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应如何调整课堂环境? 或创建支持性的课堂环境

普通学校资源教师职责
➢ 对学生特殊需要进行反馈(补救 教学)
➢ 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协调和信息收 集
➢ 联系专家团队和巡回指导教师 ➢ 协调家长和其他教师之间的矛盾
15
认识特殊学生
你觉得每个人都一样吗? 你认识哪些比较特殊的人呢?
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大量附设班与 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辅助的 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一些地区)
未来发展的格局?
随班就读发展
2012年随班就读与附设特教班学生数 19.98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学生的 52.74%(37.88;17.9;19.98)
1989年我国开展三类特殊儿童随班就 读
16
教师应有的定位和观念
1. 每一孩子都有个性,都是特殊的;
2. 每一学生都会遇到学习困难,都有可能 需要特殊的帮助;
3. 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困 难正是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和准则;
4. 教育工作者应该观察学生的需要,用积 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习问题,采取有 效的措施及时帮助其克服困难;
运动(又称“一体化”、“融合” 教育) ✓ 九十年代,提出了全纳教育,使融 合教育更为成熟 ✓ 融合教育不仅是指某种特教安置形 式和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思想
1975年《所有残疾人教育法》 即94-142公法
最少受限制环境 (least restrictive enviorment)
全纳教育的理念
实验 1994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展残
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2011年重新修订“试行办法”
特殊教育
全民教育、全纳教育、特殊教育 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培智教育干预 为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培育特色教
育专业教师,评价观察儿童的需要和 发展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教育计划 ,采取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促进 儿童能力发展,克服发展困难,使特 殊儿 童成年后可以融入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