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设计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基于这样的观点,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节课很自然地引入到乘法知识中来。

在观察主题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根据提出的问题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通过一系列情境的观察,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

2、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学生首先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分别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决,列出一些加法算式。

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体会到这些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可以用“几个几”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能概括地认识到相同数相加问题的特征。

然后巧妙地提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最后在列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写法和读法的基础上进行乘法与加法的对比,感受乘法的意义。

3、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依照情境图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

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小朋友们都到游乐园来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他们都玩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46页主题图)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都知道了什么?2、提出问题: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准备怎样解答?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堂情境及分析1.1 教学目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了解重点复习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数学运算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及分析《总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册,汇集了全册的各种题型,主要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朗读小数;•认识面积;•用完整的分数表示;•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内容都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基础,而且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老师要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1.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板书、演讲、课件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既保证学生的主动性,也保证学生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总复习》的内容为基础,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论小数:在小数的表示方法中,应讲解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和借位加法、借位减法等知识点;2.认识面积:在认识面积的概念中,应讲解面积的定义,常见物体的面积等;3.分数:分数是整数和分数两个数字组成的,需要讲解分数的定义,最简分数的概念,完全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等;4.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所以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如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算法等。

2.2 课堂步骤通过上述内容分析,以下是本次课堂的教学步骤:2.2.1 引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对小数、面积、分数和加减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测试;2.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介绍本次课堂将详细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其运算法则,包括+、-、×、÷四种运算规则。

2.2.2 讲解1.介绍小数运算法则,从小数点后一位开始,将位数对齐,然后进行运算;2.小数的加减乘除变式都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基本操作,需要通过实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统一长度单位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

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

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②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

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等。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

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简单的逻辑推理、分类与计数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尤其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错误,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互动探究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下面是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

(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6、作业《作业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2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1.做第109页的第9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口算大赛6+30=60+8=40+3=50+7=3+90=20+5=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1)学生列出算式:35+2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数字0~100内的数学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3.了解两位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
2.加法和减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2.认识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数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数学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
1.让学生口头快速说出0~100的数字;
2.利用数轴或数表,让学生找出指定数字的位置。

第二节:两位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两位数的组成;
2.练习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第三节:加法和进位运算
1.复习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2.练习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第四节:减法和借位运算
1.复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两位数的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借位的概念。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加深了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做练习,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背诵数字0~100的读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

(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

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9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

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已整理)

第1 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厘米和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 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 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 课时第1 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 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复习课教案兰盾《长度单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

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学生投影展示:一个手指估两个手指交替估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谁估得最准?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1)、一本书厚约1()(2)、电脑屏幕长25()(3)、讲台长约130()(4)、一棵大树高约5()(5)、一幢大楼高20()(6)、跑道长400()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400厘米=?5米=?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①1米—1厘米=()厘米1减1不是等于0吗?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第一章:数的认识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对100以内整数的认识,包括数数、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2. 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内容:1. 数数:从1数到100,认识数序。

2. 写数:能正确书写100以内的数。

3. 读数: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

4. 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如12可以分解为10和2。

5. 比较大小: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比较100以内的数。

教学活动:1. 数数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数数,看谁数得快且正确。

2. 写数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的数。

3. 读数比赛: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读出100以内的数,看谁读得快且正确。

4. 数的组成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写出100以内数的组成。

5. 比较大小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100以内的数。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

2. 家长协助检查数的认识方面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练习纸,检查答题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数的认识小测验,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章:数的运算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如3+4=7。

2. 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如7-3=4。

3. 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教学活动:1. 加法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进行加法运算,看谁算得快且正确。

2. 减法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进行减法运算,看谁算得快且正确。

3. 实际问题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

2. 家长协助检查数的运算方面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练习纸,检查答题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

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北京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京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学⼆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以后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们在课前做好教案教育学⽣很重要。

那么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家喜欢! ⼆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cm,借助实物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法: 经历统⼀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的长度单位,⽤厘⽶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法 教学⼯具 课件、数学课⽂、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法,⼤多⽤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作测量。

下⾯每4个⼈为⼀组和⽼师⼀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的五拃长,⽼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的是不同的⼿,结果⼀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的直尺,看看上⾯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格⼤格厘⽶. 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上的0表⽰起点。

b我们⾝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字格本,⼩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操作量⼀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二、自主探究出示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交代写法,帮助学生认识余数。

交代读法。

议一议: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出示第一道练习题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2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4=12 12÷3=4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空军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

这次飞行表演非常成功。

(课件展示飞行表演画面)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这次飞行表演,而且老师还要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做一回飞行大队长,指挥飞机编队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

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学生投影展示:一个手指估两个手指交替估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谁估得最准?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1)、一本书厚约1()(2)、电脑屏幕长25()(3)、讲台长约130()(4)、一棵大树高约5()(5)、一幢大楼高20()(6)、跑道长400()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400厘米=?5米=?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①1米—1厘米=()厘米1减1不是等于0吗?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厘米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三、复习线段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

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

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是38,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年龄,真能干。

这其实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

(板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和复习。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

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

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大家你们有信心吗?(一)基础性练习练习一:31+26 47+17 90-1157-18 64+17 79-281、估一估(估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这样比较快。

2、算一算(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⑴你是怎么算的?⑵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了,看!这些算式就变成了什么?练习二:31+26-18= 47+17+17= 90-11-28=1、估一估2、算一算(二)综合性练习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玩。

1、课件出示:(比太空船便宜9元)2、这张价目表你能看懂吗?小火车的价格怎么算?完整表格:现在你知道这条毛毛虫应该填什么了吗?3、老师玩了两项刚好花了50元,猜猜我玩了哪两项?玩一次太空船比木马贵多少?如果我玩了3项,还剩下1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项呢?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给你40元,你最多可以玩几项?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三)思考性练习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数学摩天轮上藏着什么数学知识?1、课件出示有数娃娃的图形:问:仔细观察周围的8个数娃娃,想想中间藏着数字几?怎么想?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30+40=7025+45=70 →十位的2加4怎么会等于7呢?34+36=7050+20=70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还能再创造一道□+□=70吗?出现错误时,追问:怎么改就对了?还可以怎么改?老师也想来写一写,(两道写完后问:你知道我接下来写什么吗?为什么想得那么快?引导共同得出规律,并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不仅要学会算,而且要学会看和想。

3、机动:那你还能写□-□=70吗?(不允许写整十数)四、课堂总结,回顾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们共同整理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现真棒,在以后的复习中,小朋友也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去整理与复习。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1、完成105页第2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

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

(补充练习题)5 □7 5 7 54 □+ □ 6 - 3 □- 3 □+ 2 57 □ 4 □ 3 □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 36下 53下 60下(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

乘除法的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除法的认识。

3.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新年快到了,动物王国的动物们正在进行比本领大会。

老师听说动物一国的动物们想邀请聪明好学的孩子去参观指导,同学们想去吗?太好了,这也正是检验我们本学期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还等什么,赶快出发吧!现在加上老师去动物王国的共有41人,如果我们坐汽车去,每辆车坐9人,需要几辆车?如果每辆车坐8人,5辆车够坐吗?一、赢取门票(口算)我们已经来到动物王国的门前。

同学们只要能在三分钟之内答对题纸上的口算题,就可以进去担任指导。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汇报: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画线的题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同学们都有资格走进动物王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的友谊大使早已把门票藏在你们的座位下,大家快来找。

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动物王国,同学们,小动物们正为参加这次大赛抓紧排练呢!你们最想先去谁家看一看。

(课件演示)二、给大树治病(计算改错)咦!啄木鸟没在家,原来它去为大树治病了。

你知道它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吗?它的本领你会吗?你的题纸上也有这些算式,教师想看一看谁能最先为大树治好病,请把做错的题改正确。

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为大树治病的?同学们真有本领,把生病的大树都治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