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名词解释:(1)焦点效应-—自我为中心人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人们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例子: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发现穿美国之鹰的运动衫,40%的被试同学确信其他同学会记住自己衣服上的字,事实上,仅10%的人会记住。

(2)透明度错觉我们总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认为其他人也可以察觉到。

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3)自我防御机制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是通过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

主要的方式有:隔离、升华、压抑、否认。

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4)图式:由Tayloy 和 Crocker提出,它是指一套组织好的、结构化的认知现象。

它包括对所认知事物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事例。

通过简化和组织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信息。

帮助我们记忆组织细节,加快处理时间,补充缺失的信息,解释和评估新信息.自我图式:是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概念.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帮助他人。

这些都是自我图式的概念。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

比如我们对毛泽东的认知图式就是:领袖、伟大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5)虚假普遍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奇怪倾向:过分地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他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这种现象称“虚假普遍性”例如:当某个人对别人说谎后,他便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

如果我们赞成某种观点,我们会以为别人也持同样的观点;任务失败时,我们把失误看成正常的,从而让自己安心。

虚假普遍性的原因:我们归纳结论来自于一个有限的个体样本.既然缺乏其他信息,因此就用我们自己的内心投射。

减少这种虚假普遍性可以从他人外界反应来推断。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教育硕士心理学学习理论复习思想结构图心理学理论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有关看法总结:认识过程心理学心理过程感情过程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气质性格知情义的关系:三个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互相浸透认识过程基础感情过程前提反作用影响影响调理意志过程心理学研究客观任务心理本质发展研究任务和意义系统研究意义原结构主义教育则机能主义原则心理学方法和行为主义派别察看方格式塔试验法精神剖析丈量过去和此刻人本主义检查现状认知个案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体信息整合神经元轴突传达信息树突接受信息突触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联系神经元2、神经激动神经激动刺激 去极化状态 电位差 极化状态不该期 刺激不反响神经激动脉冲式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活动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 中边沿系统额叶——语言中枢 脑顶叶——运动中枢枢大脑 神小脑经间脑:丘脑和下丘脑个体和种族保留系脑干:延脑、脑桥、中脑调理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统脊参加记忆活动髓感觉的整合中 最低部位,基本功能是反射和传导神经激动枢神 喜悦过程减退克制经 活动过程条件克制 分化克制克制过程系非条件克制统扩撒和集中外克制 活超限克制活动规律动互相引诱正引诱、负引诱4、反射结构及其种类结构感觉器-传反射反射弧特别通路着迷经-中三种通路非特别通路 枢-传出神无条件反射环形通路经-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强两种化关系信号 条件反射时系统工具性条件反射程表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发生:反应-感觉性-信号性反应发展:感觉-知觉-思想萌芽生与发展心人类心理的发发生: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和语言发展:阶段性;心剪发展条件(遗传,理生与发展环境和教育,心剪发展的动力)的发人类心理的基归纳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限制性生本特色与行为主义——华生(五个看法)发精神剖析学派——两个人头,五八阶段展个性心剪发展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四个要素,三种适理论应),四个阶段。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考核方式●●●●●●●课程完成(20%)平时小测(15%)讨论(5%)期末随堂闭卷考试(60%)选择(40)简答(40)论述(20)学习通考试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五章:社会动机第七章:社会态度第八章:群体心理第九章:沟通心理第三章 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概述2 人际吸引3 亲密关系4 攻击行为5 利他行为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递给他人。

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衡量人际深度的参考指标。

由此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4个阶段。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等(Z. Rubin & S. Shenker,1978)把自我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次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通过了解暴露的层次,判断彼此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规则●●●●Irving Altman于1973年提出了关于自我暴露的社会渗透理论(Socialpenetration theory) 。

互惠性规范(Self-disclosure reciprocity):即自己的暴露水平与他人的暴露自我水平相对应,他人暴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暴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积极心理学)【圣才出品】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积极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2章积极心理学
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表12-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2.积极心理学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表12-2 积极心理学澄清的问题
考点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积极的主观体验
表12-3 积极的主观体验
2.积极的个人特质
表12-4 积极的个人特质
3.积极的价值观
表12-5 积极的价值观
4.积极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表12-6 积极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考点三: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
1.幸福的含义及研究
表12-7 幸福的含义及研究
2.幸福与生活满意度
表12-8 幸福的测量。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一、三种研究倾向界定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如个人之他人存在的影响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强调重点个体团体和社会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状态和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地位角色)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与参与观察二、社会心理学的界定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Myer(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

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一、社会心理发展二、社会认知三、社会互动四、社会影响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犯罪增加、竞争、失业)●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1、1908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3、1924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三、迅速发展期●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1、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2、无法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普遍性规律;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人思维的工具;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值得怀疑。

心理学导论思维导图(超详细)

心理学导论思维导图(超详细)

思维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表象的含义
表象
表象的特征 表象的种类
表象理论
想象的含义
想象
想象的种类 想象对表象加工改造的形式
想象的功能
言语的含义
概述
言语的功能
言语的种类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能力的种类 能力的结构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概述
人格的含义 人格的特征
人的心理特性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气质
气质的含义 气质的类型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性格的含义
人格
性格
性格的结构 性格结构的特点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冲动型-理智型
认知风格
同时性-继时性
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
耦合型与发散型认知风格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早期童年因素
自然物理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自我调节因素
结构化问卷:
研究领域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突触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认知•社会动机与情感目录•社会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与从众行为•社会群体与互动•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定义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心理与行为,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个体和群体在微观层面的心理和行为。

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文化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同一文化背景下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差异。

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社会认知的定义01社会认知的过程02社会认知与个体认知的差异031 2 3社会认知偏差的定义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社会认知的偏差与影响因素印象形成的定义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定义印象管理的策略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社会动机的概念与分类社会动机的定义亲和动机成就动机利他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情感的概念与功能动机功能适应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表达和交流,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并建立良情感的定义组织功能和行为,使个体的心理活动更加有序和高效。

信号功能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感对认知的影响情感可以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使个体在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认知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调节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反应并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求。

认知对情感的影响社会态度的概念与结构社会态度的定义社会态度的结构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影响行为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态度。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态度改变的理论态度改变的方法社会影响的概念与分类社会影响的概念社会影响的分类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的现象。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 响。
主张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 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1925年,乌德认为,“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 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3、实证分析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态度测量领域是瑟斯顿(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 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和李科 特(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 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 征,主要包括一是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 的方方面面;
⑩1983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简讯》, 后改为《社会心理研究》。
专栏:K.勒温
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并应 用到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他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
专栏:F·H·奥尔波特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莫基人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 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 的概念。
在《模仿律》(1890)中,塔尔德用模仿解释人的社 会行为。
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中主张社 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而是一种结 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 和行动。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
专栏:中国社会心理学简史
⑥1946年,孙本文的两卷本《社会心理学》
⑦1949年至1978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大陆基本上 处于停滞状态。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50 年代后,却开始蓬勃兴起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 经济价值 • 理论价值 • 权力价值 • 审美价值 • 社会价值 • 宗教价值
态度产生于价值 取决于价值 态度是价值的核心
态度的种类
• 一般态度与具体态度 • 个体态度与群体态度 • 认知性态度 情感性态度 行为性态度
态度的特征
• 后天性 • 对象性 • 相对稳定性 • 内潜性
态度的功能
• 社会认知功能 • 调节功能 • 自我防御功能 • 价值取向功能 • 效率改变功能
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Sigall1975)
平均判刑(年) 罪名
吸引人者 不吸引人者 控制组
欺诈 5.45
4.35
4.35
偷窃 2.80
5.20
5.10
社会刻板印象45
概念: 原因: 社会基础 信息简约化 以群体特征概括群体中的个体 突出特征更容易留下印象 改变:46
影响社会认知的主体因素
加:信息简约化的表现
情感 知识 人格特征
态度形成的研究理论
• 1、条件作用论 • 2、社会学习论 • 3、诱因理论 • 4、认知理论
1、条件作用理论的研究
• 态度就是习惯,态度通过学习原理形成。 • 霍夫兰德 • 联想、强化、模仿 • 简单的态度习的理论
强化论观点的社会态度研究
• 社会态度是对社会对象进行好坏 评价的倾向性,通过学习强化而 获得。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学习理论的研究
Kelly认为归因时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 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 • 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 • 区别性信息——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人是否相同
(四)韦纳的归因理论
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 外因与内因 ====奖赏或惩罚 • 稳定与不稳定====行为预期 • 可控与不可控====情感反应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讲课文档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讲课文档
2、自我的结构 (识记) ①.物质自我(其它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②心理自我 -----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
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③社会自我 -----是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 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 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3、新精神分析论:
①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②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第七页,共24页。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概念(识记) ------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3.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
控制点理论(个体归因倾向理论)(20世纪50、60年代罗特)
归因原则:
①不变性原则 ②折扣原则 ③协变原则(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凯利归因理论
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三种信息:
①.特异性信息 ②.共同性信息 ③ .一致性信息
影响归因的因素:
③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 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4、政治社会化: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爱国意识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P111)
第九页,共24页。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
角色失调(领会)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相互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个体如何感知和解释社会信息?- 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的形成?- 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形成自我概念?- 社会规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 社会认知- 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信息。

- 包括印象形成、归因理论、社会知觉的偏差等。

2. 社会态度- 研究个体对他人、群体、事件或对象的评价倾向。

- 包括态度的形成、改变、测量以及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3. 人际关系- 研究个体之间的吸引、排斥、合作、竞争等互动关系。

- 包括人际沟通、友谊、爱情、冲突解决等。

4. 社会影响- 研究他人在场、群体压力、社会规范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

- 包括从众、服从、顺从、领导与追随等。

5. 社会化- 研究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角色和文化来成长和发展。

- 包括儿童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再社会化等。

6. 群体心理- 研究群体内部的心理现象,如群体动力、群体决策、群体凝聚力等。

- 包括群体行为、群体互动、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等。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社会心理现象,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在控制条件下,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探讨因果关系。

- 优点: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重复性强。

- 缺点:可能缺乏生态效度,难以推广到现实生活。

- 自然实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验,但尽量控制变量。

- 优点: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 缺点:控制变量较为困难。

2. 观察法- 自然观察: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自然发生的行为。

- 优点:能收集真实行为数据。

社会心理学实验(1)复习过程

社会心理学实验(1)复习过程

社会心理学实验实验一社会知觉一、原理介绍社会知觉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有时又称作人际知觉。

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信息;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这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

如果说后者是社会性信息,则前者为非社会性信息。

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做社会知觉。

所以,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以下特性:(1)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例如通过他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认识、判断,但是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动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和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代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另外,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获得对人的知觉要比对物的知觉更为困难,容易存在着像月晕效应、投射作用等知觉偏见。

二、目的通过对他人初步的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知觉及其特性。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社会行为勒温B=f(P,E)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和范围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方法档案法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理论符号互动论流派精神分析论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概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概念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概念自我的概念自我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身份身份的特点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自尊的测量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认知者的经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 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4 中心品质模式印象管理的定义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作用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与归因常用的印象管理的策略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归因的概念内因与外因行为原因的分类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归因控制点理论罗特不变性原则归因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影响归因的因素:1 社会视角;2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3 观察位置;4 时间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概述激活功能社会动机的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亲和动机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和起源于依恋定义成就动机目标的吸引力主要的社会动机影响因素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社会动机权力动机与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社交情绪侵犯行为本能论的解释洛伦兹原因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社会学习论的观点定义利他行为外部因素:a 自然环境b 社会情境c 时间压力d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 心境;b 内疚;c 人格;社交情绪的定义利他技能社交焦虑社交情绪嫉妒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羞耻内疚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形成态度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卡茨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凯尔曼态度转变的模型霍夫兰德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因素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沟通信息方面的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态度转变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态度形成海德的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对象(X)与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论费斯延格态度转变社会交换论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态度测量著名的投射测验摩根的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的墨迹测验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结构与功能人际沟通的分类沟通网络目光与面目表情沟通体语沟通身体运动和触摸与姿势与装饰人际关系人际距离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⑴个体性;⑵直接性;⑶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和理论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人际吸引的定义人际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人际互动的概念人际互动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第七节社会影响从众的概念从众的功能从众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寻求行为参照从众行为的原因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群体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社会促进的定义:也称社会助长。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表1-1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考点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表1-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1)联系
一定程度上,社会心理学可以用常识来说明,但常识有时未必正确。

(2)区别
①常识是理性的产物,而社会心理学中的人类行为具有非理性特征。

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常识不同。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表1-3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
考点三:社会心理学简史
1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宣布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的理论发展最为迅速。

行为主义(第一势力)、精神分析(第二势力)和人本主义(第三势力)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三个流派。

表1-4各理论流派的心理社会观
2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表1-5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024版社会心理学完整版

2024版社会心理学完整版

情感表达
通过言语、肢体接触等方式表达 情感,增进双方的感情联系。
妥协与包容
在出现分歧时,双方需要妥协和 包容,以维护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冲突解决技巧和方法
沟通协商
通过坦诚的沟通,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 方案。
第三方调解
当双方无法直接解决冲突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如家庭咨询、 法律仲裁等。
发展历程
社会心理学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实证 研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体系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 体,关注他们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 行为。
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 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心理学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与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 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信息影响 在不确定情境下,个体倾向于参考他人意见或行 为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从而导致从众行为。
3
社会比较 个体在群体中会通过社会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 和价值,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群体期望。
权威服从现象分析
01
权威形象
具有专业知识和地位的权威人物 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服从,如 专家、学者等。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如礼仪、 习俗等,违反规范可能导致社会排斥。
认知方式
文化背景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如思维方式、 信息处理方式等,从而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1 2
群体规范 群体内部形成的规范对成员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成员为了获得认同和接纳,可能会遵从群体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
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勒温 B=f(P,E)
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和范围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
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
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
(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方法档案法
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理论符号互动论
流派精神分析论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概述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概念
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概念自我的概念
自我自我的结构
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
身份
身份的特点
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自尊的测量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认知者的经验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印象形成的效应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 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4 中心品质模式
印象管理的定义
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作用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与归因常用的印象管理的策略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人所好
归因的概念
内因与外因
行为原因的分类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归因控制点理论罗特
不变性原则
归因原则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
影响归因的因素:1 社会视角;2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3 观察位置;4 时间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社会动机的概念
社会动机概述激活功能
社会动机的功能指向功能
维持与调节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
亲和动机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和起源于依恋
定义
成就动机目标的吸引力
主要的社会动机影响因素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社会动机权力动机
与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
社交情绪侵犯行为本能论的解释洛伦兹
原因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
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定义
利他行为外部因素:a 自然环境b 社会情境c 时间压力d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 心境;b 内疚;c 人格;
社交情绪的定义利他技能
社交焦虑
社交情绪嫉妒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羞耻
内疚
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行为倾向成分B;
态度形成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价值观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卡茨
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凯尔曼
态度转变的模型霍夫兰德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因素
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沟通信息方面的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态度转变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
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态度形成海德的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对象(X)
与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论费斯延格
态度转变社会交换论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态度测量著名的投射测验摩根的主题统觉测验(TA T);罗夏的墨迹测验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
结构与沟通的功能
功能人际沟通的分类
沟通网络
目光与面目表情
沟通体语沟通身体运动和触摸
与姿势与装饰
人际关系人际距离
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⑴个体性;⑵直接性;⑶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和理论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人际吸引的定义
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
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
第七节社会影响
从众的概念
从众的功能
从众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
寻求行为参照
从众行为的原因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
群体因素
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体人格因素
情境的明确性
社会促进的定义:也称社会助长。

社会促进与社会促进相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社会影响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扎荣克
社会惰化的定义:也称社会逍遥
社会惰化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
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去个性化
模仿的概念劳动过程得到动态监控
模仿的意义
模仿模仿的发展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率
暗示的定义:暗示有三个环节: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
暗示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社会感染的概念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收的迅速性
社会感染社会感染的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大众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的定义特点: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利他性
爱情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依恋、利他、亲密
爱情的发展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爱情的形式:浪漫式、好朋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婚姻的定义
爱情、婚姻婚姻的动机:经济、繁衍、爱情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
婚姻婚姻的类型: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
与家庭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远离的“自我”、夫妻的性差异离婚
离婚的原因
家庭的概念
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家庭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
情感交流功能、休闲与娱乐功能
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家庭生命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