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剂和分散剂.pdf

合集下载

增稠剂

增稠剂

增稠剂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增稠剂英文名称:thickening agent定义:能提高熔体黏度或液体黏度的助剂。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

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有水性和油性之分。

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

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食品级的增稠剂-素肉粉是一种水相增稠剂,同时它也是一种油相增稠剂,也就是说,它遇水可以大量的吸水,吸水30倍时可以形成凝胶,吸水50=-100倍时,可以成糊状、吸水100-200倍时,可以使水体及含蛋白、油脂的体系形成浓郁感,质感强烈。

素肉粉是由海洋藻类及陆生植物魔芋提取,藻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通过光合作用,将海里的二氧化碳吸收,对环境有好处,在食品中添加素肉粉,也是一种爱地球、绿色环保的生存方式。

目前市场上可选用的增稠剂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使用历史较长、品种很多,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曾是增稠剂的主流,其中最常用的是羟乙基纤维素。

聚丙烯酸酯增稠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另一种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乳液增稠剂,这种增稠剂本身是酸性的,须用碱或氨水中和至pH8~9才能达到增稠效果,也称为丙烯酸碱溶胀增稠剂。

聚氨酯类增稠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缔合型增稠剂。

无机增稠剂是一类吸水膨胀而形成触变性的凝胶矿物。

主要有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铝等,其中膨润土最为常用。

水性涂料粘度及增稠剂

水性涂料粘度及增稠剂

水性涂料粘度及增稠剂一、涂料生产、储存和施工中的剪切作用和理想的流变特性二、各种型号粘度计表征的粘度三、增稠剂的种类非缔合型的增稠流变剂主要提供中低剪切粘度和假塑性,而通过缔合型增稠流变剂的选择可提供不同剪切条件下的粘度,尤其是高剪切粘度。

1)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HEC)是大分子纤维素进入连续的水相中,通过分子链上羟乙基和羧基的水合作用及其分子间的缠绕,而增加体系粘度,当体系受到剪切作用,速率逐步增加时,HEC 分子可从无序按剪切力的方向作有序排列,变得易于滑动,粘度下降,当剪切作用力减弱时,又可逐渐回复到原有的结构,表现为触变性。

这种水相增稠的机理与所用乳液、颜料和其它助剂的关联度不大,因而匹配性较好,使用面较广,缺点是流平性差,滚涂易飞溅,生物稳定性较差纤维素分子主要靠在水中的溶胀来增稠,在水中溶胀主要是因为高分子主链与水形成氢键的结果,同时它的粘度与其分子量有很大的关系。

分子量越大,单位质量的增稠能力越大。

2.5%浓度纤维素溶液外观对比之下缔合式增稠剂本身溶液粘度一般很低,然而碱溶胀式产品在中和之后与之相似。

纤维素的分子量对粘度的影响当分子量较低时,较高的高剪切粘度可以实现,但是其用量也很高,所以并不经济。

当分子量较高时,因为增稠效果太好,使用量低。

高剪切粘度不能实现(太低),同时其它性能如流平行性也将随之消失。

在乳胶溶液中加入纤维素后,由于纤维素自身靠溶胀增稠,它将挤压乳胶粒子不断相互接近,当纤维素用量达到一定浓度,将引起乳液的絮凝。

同样的原理是用于乳胶漆中。

这里是两张实际的显微镜照片。

左图所示是没有纤维素的条件下,干燥的乳胶粒子均匀的分散。

这对涂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右图所示,由于纤维素的加入,干燥以后的乳胶粒子不再均匀分散,其中没有粒子的地方是由于纤维素溶胀所至。

纤维素增稠引起的涂料辊涂时的飞溅现象,细小的粒子是涂料在粉刷过程飞溅所致。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优缺点2)碱溶膨胀型增稠剂丙烯酸类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盐及碱增稠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两个类型。

分散剂

分散剂

低分子蜡是以各种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改性物为原料,经裂解,氧 化而成的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低聚物。其主要产品有:均聚物、氧化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等五大类。其中以聚乙烯蜡最为常见。
常用的聚乙烯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4000,其软化点为102℃;其他规格的聚乙烯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为10000~20000,其软化点为106℃;氧化聚乙烯蜡的长链分子上带有一定量的酯基或皂基,因而对 PVC、PE、 PP、ABS的内外润滑作用比较平衡,效果较好,其透明性也好。由于分散剂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环境很多,所以 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很重要。
微晶石蜡:由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有许多异构体,熔点65~90℃,润滑性和热稳 定性好,但分散性较差,用量一般为 0.1%~0.2%,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称为金属皂,如硬脂酸钡(BaSt)适用于多种塑料,用量为 0.5%左右;硬脂酸锌 (ZnSt)适于聚烯烃、ABS等,用量为0.3%;硬脂酸钙(CaSt)适于通用塑料,外润滑用,用量 0.2%~1.5%; 其他硬脂酸皂如硬脂酸镉(CdSt)、硬脂酸镁(MgSt)、硬脂酸铜(CuSt)。
机理
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降低液-液或固-液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 粒间的反作用力。 3.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 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 4.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 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增稠剂和分散剂的搭配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1

增稠剂和分散剂的搭配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1
TM
亲水共聚物
TM
疏水共聚物
TM
快易 Orotan
1124 Orotan
731A
优 中 优 平光 - 半光 中 优
良 良 良 平光 - 高光 良 良
良 优 中 平光 - 高光 优 中
增稠剂和分散剂的 搭配技巧
分散剂与增稠剂的不良搭配
症状 :
絮凝、返粗,粘度不稳定(上升) 分层
流动性变差
遮盖力下降 光泽下降
与聚氨酯增稠剂的搭配
症状:
分水、絮凝、流动性变差、光泽降低
对策:
改用多元酸共聚物如OrotanTM 731A,其低酸 含量可减少不利影响。减少或排除小分子分散剂如 三聚磷酸钠或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十分有益。
分散剂与增稠剂的搭配使用
多元酸均聚物 分散剂 OROTANTM快易 多元酸共聚物 亲水型分散剂 Orotan® OROTANTM1124 1124
增稠剂的加料方式
在研磨阶段颜填料分散后加入
降低搅拌转速,在保持漩涡的情况下加入增稠剂 (对于疏水碱溶性增稠剂应先加入一定量的碱) 增稠剂难于在调漆阶段添加时可采用此方式,例: 较高固含量配方 或 两种增稠剂配合使用但兼容性欠佳的配方体系
增稠剂的加料方式
调漆阶段初期加入水中
聚氨酯增稠剂应与水混合直至均匀 疏水碱溶性增稠剂应加碱中和并混合至溶解 然后在良好的搅拌条件下加入乳液及其他原料 配方中同时使用疏水碱溶性和聚氨酯增稠剂时,应 先将疏水碱溶性增稠剂加入水中并中和,然后再添 加聚氨酯增稠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用量 使用增稠效率较低的增稠剂
增稠剂与分散剂合理匹配使用
体积限制絮凝和桥式絮凝
体积限制絮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桥式絮凝

增稠剂讲座

增稠剂讲座

羟乙基纤维素是大分子纤维素进入连续的水相中,通过分子链上羟乙基和羧基的水合作用及其分子间的缠绕,而增加体系粘度,当体系受到剪切作用,速率逐步增加时,HEC 分子可从无序按剪切力的方向作有序排列,变得易于滑动,粘度下降,当剪切作用力减弱时,又可逐渐回复到原有的结构,表现为触变性。

这种水相增稠的机理与所用乳液、颜料和其它助剂的关联度不大,因而匹配性较好,使用面较广,缺点是流平性差,滚涂易飞溅,生物稳当性较差。

膨润土增稠流变剂在层状薄片的膨润土的边缘,由于硅氧和铝氧键的断裂,在中性的介质中,边缘表面存在正双电层。

随着pH 值变化,其电荷强度可能会出现强弱变化。

薄片状的膨润土颗粒在介质中会发生面-面、边-面和边-边三种不同方式缔合,从而形成体积庞大的三维网络结构,形成无数分隔的小室,将水封闭在室内,使体系增稠。

当体系受剪切作用时,网络结构解离,粘度下降。

一旦剪切作用消失,则又恢复网络结构,粘度上升,称为触变效应。

膨润土增稠能力强,尤其在中高颜料体积浓度(PVC)乳胶漆中,比同样用量的常用碱溶胀丙烯酸类和聚氨酯类增稠剂有更高的稠度,且触变指数较大,低剪切条件下粘度高,高剪切条件下粘度低,能达到理想的罐内防沉效果和厚涂抗流挂效果。

丙烯酸类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盐及碱增稠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两个类型。

这类增稠剂在水中溶解后通过羟羧基离子的同性静电斥力,分子链由螺旋状伸长为棒状,因而提高了水相的黏度。

此外,增稠剂还在乳胶粒子与颜料粒子之间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增加了触变性,它对生物霉菌的作用稳定,与色浆配合性好。

由于这类增稠剂对pH 值敏感,它只在碱性条件下起作用,并富含亲水性基团,故耐水性不理想。

缔合型丙烯酸类碱溶胀增稠流变剂,传统的碱溶胀丙烯酸增稠剂其支链都是亲水性的,缔合型丙烯酸增稠流变剂的分子支链上已经过了疏水基团的改性,这些支链可在水相中互相缔合形成微胞,更适合与整个涂料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颜填料,乳胶缔合成微胞,当漆液受到高剪切作用时,如施工时的刷涂滚涂等,这些胞与胞之间的链能提供一定的抵抗力量,因此缔合型丙烯酸增稠流变剂在高剪切力作用下仍具有稳定粘度的特性,施工中能成其理想的湿膜厚度达到很好的一次刷涂遮盖力。

涂料中的流变学基本原理增稠剂的类型和选择

涂料中的流变学基本原理增稠剂的类型和选择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涂料和流变学的关系
涂料 A
涂料施工:流平流挂
涂料 B
涂料C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涂料和流变学的关系
涂料施工:流平流挂
影响流平流挂影响因素 漆膜厚度 干燥速度 粘度(低剪切条件下)
最大的流平性和最小的流挂的目标相互矛盾 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降低有助于流平性,但同时增加了流挂 而增加漆膜厚度会加速流平,同时也增加了流挂
生物稳定性
纤维素
差 差 低 低 不敏感 不敏感 很好 低 不敏感

HASE TT-935, DR
很好 尚好-优 尚好-优 尚好-优 中度-敏感 中度敏感 取决于配方 不好-好
3.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增稠剂机理
羟乙基纤维素HEC增稠机理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 增稠水相 (氢键) ◇ 粘度取决于分子量和极性基团的水合能力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增稠剂机理
聚氨酯缔合型HEUR增稠剂增稠机理
(如:RM-2020NPR)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导致体积限制絮凝
水⇒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纤维素醚类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增稠效果
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效果
胶束结构
乳胶颗粒
水相中结构
与乳胶颗粒作用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罗门哈斯公司版权所有

涂料的后增稠问题和解决方案

涂料的后增稠问题和解决方案

胶束结构
乳胶颗粒
水相中结构
与乳胶颗粒作用
16
体系稳定性所引起的后增稠-乳液絮凝
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17
体系稳定性所引起的后增稠-乳液絮凝
HEUR增稠剂的桥式絮凝
体积限制絮凝
HEUR 增稠剂用量
桥式絮凝
桥式絮凝
表面活性剂用量
体积限制絮凝
18
体系稳定性所引起的后增稠-乳液絮凝
涂料生产过程中适当提高pH 值 涂料打浆过程中添加 可以考虑纤维素溶液
6
粘度平衡过程导致的后增稠
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机理
乳胶颗粒 乳胶颗粒
乳胶颗粒 疏水基团
7
粘度平衡过程导致的后增稠
缔合型增稠剂的粘度平衡过程
粘度平衡过程导致的后增稠
缔合型增稠剂的粘度平衡过程
¾ 通常粘度平衡过程慢于纤维素增稠剂 ¾ 粘度平衡过程依赖于其它组分 ¾ 粘度平衡速度的改善
理想的颜填料分散
粘度(厘泊)
分散剂用量
(基于颜填料重量的百分数)
L型曲线最佳
理想的颜填料分散
最佳分散剂用量的确定
¾最小分散剂用量和最佳分散剂用量 ¾颜填料粒子表面持续的吸附与解吸附作用 ¾一般建议: 最佳分散剂用量 =最小分散剂用量的150%至200%
(准确用量应根据遮盖力、着色力和光泽来确定)
理想的颜填料分散
小分子分散剂
¾胺类 ¾磷酸盐类 ¾羧酸类
AMP (2-氨基-2-甲基-1-丙醇 ) DMAE (二甲基-1-氨基-1-乙醇)
KTPP (三聚磷酸钾)
TSPP (三聚磷酸钠)
柠檬酸
• 优点 • 缺点

(整理)分散剂的分析检测指导书

(整理)分散剂的分析检测指导书
GB/T 6753.1-86《涂料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2794-1995《胶黏剂黏度的测定》
GB/T 9274-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1766-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分散性dispersibility
在剪切力作用下,分散剂对颜料的分散性能。
d)同一稀释液平行试验三次,取平均值。
4.4.2结果评定
表面活性X=(V0-5)/5×100%。
表面活性X≥40%,且静置2min后仍有一定高度的泡沫(泡沫体积(V-5)>0ml),表明分散剂具有缔合性。
表面活性X<40%,且静置2min后泡沫基本消失完全(泡沫体积(V-5)≌0ml),表明分散剂无缔合性。附录A
a)在250ml烧杯中配制5%的待测分散剂水溶液,小心搅拌均匀,搅拌中尽量减少空气的引入,静置5min~10min以消除泡沫。
b)在10ml具塞量筒中定容5ml待测分散剂水溶液,塞紧量筒塞子,用力往返摇动量筒10次。
c)将量筒放在平台上,立即观测分散剂水溶液和泡沫的总体积,所得结果记为V0。静置2min后,再次观测分散剂水溶液和泡沫的总体积,所得结果记为V。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4.2.2.2沉降物状态等级
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按表1评定沉淀物状态等级。
表1沉淀物状态等级
定性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等。等级
填报内容包括四个表:现象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C10
名称

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

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

3120
进口聚氨酯增稠剂 I
46 666 19 533
2139
图 1 国产分散剂 E缔合状态 Fig. 1 A ssociating appearance as using domestic dispersant( E)
1. 2. 4 分散剂与增稠剂缔合试验
先制备二氧化钛颜料浆 , (方法同上 ,耐水性分散剂具有 一定的表面活性应在分散完成时加消泡剂消泡 ) 。以 500 ~ 1 000 r/m in速度搅拌二氧化钛颜料分散体 ,并在搅拌下慢慢 添加缔合 型 聚 氨 酯 增 稠 剂 PU40 (加 入 量 为 颜 料 浆 总 量 的 1% ) ,继续搅拌 5 ~10 m in,增稠后的颜料分散体系加盖静置 12 h左右 。用 20倍的水稀释颜料水分散体 ,在 40~100倍电 子显微镜下观测颗粒间的缔合状态 。
将水 150 g、分散剂 6 g混合 , 将 R930 二氧化钛 150 g、 1 250目重质碳酸钙 150 g慢慢加入到分散剂水溶液介质中 , 以 500 r/m in的速度搅拌进行润湿 ,直至干粉颜料全部润湿 , 将粘附在壁上和分散轴上的颜料清理到分散体中 ,分散 5 m in。 以 3 000 r/m in的速度砂磨 30 m in,分散过程中保持混合体系 的温度在 60 ℃以下 ,按照 GB / T675311—1986 立即测试颜料 初始细度 。按照 GB / T2794—1995测定颜料分散体在 6 r/m in 条件下的黏度和 60 r/m in条件下的黏度 。将制得的颜料水分
摘 要 :以不同类型合成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进行试验 ,分析其乳胶漆的贮存 、施工和应用性能 ,为优化沙发分散 剂与缔合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提供依据 。
关键词 :乳胶漆 ;分散剂 ;缔合增稠剂 ;耐水性 ;吸水率 中图分类号 : TQ 630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4312 (2008) 04 - 0055 - 04

增稠剂和分散剂

增稠剂和分散剂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HASE类缔合型增稠剂 类
局限性
使用时需调节pH 使用时需调节pH 耐水/ 耐水/耐碱性相对较差 与分散剂配合使用不当时可能造成颜料絮凝或光 泽下降 增稠效率受乳液、PVC、 增稠效率受乳液、PVC、体积固含量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对表面活性剂/醇类溶剂/ 对表面活性剂/醇类溶剂/分散剂等较敏感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18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效果 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效果 增稠
乳胶颗粒 胶束结构
水相中结构
与乳胶颗粒作用
19
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2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聚氨酯

流平性


漆膜丰满度

尚好-优

高光泽潜力

尚好-优

配方敏感性 pH敏感性 敏感性 耐擦洗性
不敏感
中度-敏感
敏感
不敏感 很好
中度敏感
不敏感
取决于配方 不好-好
优于纤维素增稠 剂 优于纤维素增稠 剂 很好
耐碱性
抗腐蚀性

低 中度-敏感
电解质敏感性
不敏感
不敏感
生物稳定性



34
缔合型增稠剂的应用
Triton X-114 (HLB=12.4)
Triton GR-7M (Anionic)
表面活性剂用量Wt % 表面活性剂用量 31

增稠剂和分散剂的搭配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增稠剂和分散剂的搭配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返粗
可能原因
增稠剂与分散剂匹配不当 增稠剂引入体系时混合不佳 涂料pH偏低
相应措施
使用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如:快易TM)与HASE类增稠 剂配合
使用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如:1124,731A) 与聚氨酯 增稠剂配合
疏水碱溶胀增稠剂可稀释并/或预中和,在研磨阶段加 入。增稠剂引入体系时保证良好的混合 加入碱使pH > 8.5
相应措施
检查pH值,确保最终体系pH在合理范围内 部分聚氨酯增稠剂在研磨阶段加入 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与疏水碱溶性增稠剂搭配 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与聚氨酯增稠剂搭配 优化分散剂用量
常见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分水 - 涂料贮存期间透明液体自发浮在表面的现象
可能原因
颜填料/乳液絮凝 相分离
相应措施
中/低分子量纤维素增稠剂搭配使用 避免使用高分子量纤维素增稠剂 调整涂料中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避免相图中可 能发生桥式絮凝的区域
多元酸均聚物
OrotanTM 快易
OOO OOO CO CO CO CO CO CO
多元酸共聚物
亲水型:OrotanTM 1124 疏水型:OrotanTM 731A
O
O
O
CO R CO R CO R
高分子分散剂性能比较
类型
多元酸均聚物 亲水共聚物 疏水共聚物
产品 效率
OrotanTM 快易 OrotanTM 1124 OrotanTM 731A
分散剂
小分子
高分子
胺 磷酸盐羧酸多元酸均聚物 多
亲水共聚物 疏
小分子分散剂
胺类 磷酸盐类 羧酸类 优点 缺点
AMP (2-氨基-2-甲基-1-丙醇 ) DMAE(二甲基-1-氨基-1-乙醇) KTPP(三聚磷酸钾) SHTP(六偏磷酸钠) 柠檬酸

确定农药悬浮剂中分散剂、增稠剂的种类及用量

确定农药悬浮剂中分散剂、增稠剂的种类及用量

确定农药悬浮剂中分散剂、增稠剂的种类及用量董立峰;李慧明;王智;张保华【摘要】The impacts of dispersants and thickeners on the particle siz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water released rates and suspensibilities were studied preliminarily in tebuconazole+carbendazim 40% SC, which was develop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pecifications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C, when TERSPERSE 2208 4.5% and magnesium silicate aluminum 1.0% were used as dispersant and thickener, respectively. With the time of thermal storage prolonging, the median-particle-sizes showed little change, the particle spans had a smaller increase trend, and the suspensibilities also had a smaller decrease trend.% 初步研究了分散剂、增稠剂对实验室自制的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粒子大小、粒度分布、析水率及悬浮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其种类及用量。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4.5%TERSPERSE 2208和1.0%硅酸镁铝分别作为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的分散剂和增稠剂时,悬浮液性能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且随着热贮时间的延长,悬浮剂中位径无明显变化,跨距增大的幅度较小,悬浮率降低的幅度亦较小。

水性分散剂及增稠剂的配伍

水性分散剂及增稠剂的配伍

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王春伟 1 , 郑树军 1 , 汤静芳 1 , 冯炎龙 2(1. 浙江华特集团 , 浙江临安 311300; 2. 浙江临安市科达涂料研究所 , 临安 311300)摘要: 以不同类型合成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进行试验 , 分析其乳胶漆的贮存、施工和应用性能 , 为优化沙发分散剂与缔合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提供依据。

关键词: 乳胶漆 ; 分散剂 ; 缔合增稠剂 ; 耐水性 ; 吸水率0 引言分散剂和增稠剂是水性涂料中不可缺少的助剂。

缔合型增稠剂具有亲油亲水基团 , 有类似“聚合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 ] ,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产生类似的行为方式 , 而且还与相同或相似的组分发生相互作用。

目前广泛采用的聚合物涂料分散剂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界面活性剂。

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处于共同的水相介质并在颜料及乳液粒子表面有竞争吸附 , 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合关系[2 ] , 它们的搭配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乳胶漆的各项性能。

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的选择组合对乳胶漆的调色性能、黏度稳定性、涂膜光泽和吸水率的影响 , 探讨了影响因素及产生机理 , 提出了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选择和配伍使用的建议。

1 实验1. 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1. 1. 1 原材料AC261 纯丙乳液 : 进口 ; 国产水溶性分散剂 ; 国产耐水性分散剂 : 进口水溶性分散剂 ; 进口耐水性分散剂 ; 国产聚氨酯增稠剂; TT - 935 疏水改性丙烯酸增稠剂 ; NS801 消泡剂 ; 杀菌防霉剂 ; 醇酯 12 成膜助剂 ; R930 二氧化钛; 1 250 目重质碳酸钙 ; 丙二醇; AMP - 95 多功能分散剂; OP - 10 润湿剂 ; 德固萨酞青蓝浆。

1. 1. 2 仪器设备高速盘式分散机 ; 实验室砂磨机; NDJ - 1 旋转黏度仪 ; 斯托默黏度仪; Brooksfield DV Ⅱ黏度仪 ; 刮板细度仪 ; 颗粒图像处理仪 ; 精度0 1 001 g 电子天平 ; 电脑光泽仪。

涂布液主要成分

涂布液主要成分

涂布液主要成分涂布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主要用于在各种材料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平滑且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

涂布液的成分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涂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溶剂、增稠剂、分散剂、填充剂、助剂等。

一、溶剂涂布液中的溶剂是起溶解和稀释作用的成分。

常见的溶剂有水、有机溶剂和溶剂混合物。

水是一种常用的无机溶剂,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易于处理的特点。

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酯类、醚类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可以调节涂布液的粘度和干燥速度,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涂布。

二、增稠剂增稠剂是为了增加涂布液的粘度而添加的成分。

增稠剂可以提高涂布液的黏度,使其更容易涂布在材料表面上,并且不易流失。

常见的增稠剂有天然胶体、合成聚合物、纳米材料等。

天然胶体如胶乳、植物胶等,能够在涂布液中形成网状结构,增加涂布液的黏度。

合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聚乙烯醇等,可以通过分子链的交联作用提高涂布液的粘度。

三、分散剂分散剂是为了使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涂布液中而添加的成分。

涂布液中的固体颗粒往往具有一定的粒径和表面能,容易聚集和沉淀,影响涂布液的稳定性和涂布效果。

分散剂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固体颗粒与溶剂相互作用,使其分散均匀。

常见的分散剂有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分散剂等。

四、填充剂填充剂是为了增加涂布液的体积和改善其物理性能而添加的成分。

填充剂可以增加涂布液的厚度和硬度,提高涂布液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常见的填充剂有无机颜料、纤维素、硅酸盐等。

无机颜料如二氧化钛、氧化铁等,能够增加涂布液的白度和遮盖力。

纤维素如纤维素醚等,可以增加涂布液的粘度和强度。

五、助剂助剂是为了改善涂布液的特性和性能而添加的成分。

助剂可以改善涂布液的流动性、耐候性、抗黄变性等。

常见的助剂有消泡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消泡剂可以减少涂布液在涂布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提高涂布液的润湿性。

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以延长涂布液的使用寿命,防止其变质和老化。

涂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溶剂、增稠剂、分散剂、填充剂和助剂等。

MLCC工艺简介(经理)

MLCC工艺简介(经理)

MLCC⼯艺简介(经理)MLCC⼯艺简介配流⼯序原则上讲,配⽅和⽣产⼯艺是影响和决定陶瓷材料质量和性能的两⼤⽅⾯。

配料和流延⼯序不但包含了配⽅的确定过程,⽽且是mlcc制备⼯艺中的起始⼯序,该环节的⼯序质量对后续⽣产有重要影响。

因此,从产品的⾓度讲,配流可以说是整个⽣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1. 配料⼯序配料⼯序包括两个过程,备料和分散。

后续成型⼯艺的不同对原料的种类要求不同。

针对流延成型来讲,备料是指按照配⽅要求给定的配⽐准确称量瓷粉、粘合剂、溶剂和各种助剂,混和置⼊球磨罐中准备分散;分散是指以球磨机或者砂磨机为⼯具通过机械粉碎和混合的原理达到细化粉粒、均匀化浆料的⽬的。

1.1 关于原料1.1.1 瓷粉瓷粉是电容⾏为发⽣的主体,整个⼯艺是围绕瓷粉为核⼼进⽽展开的。

不同体系瓷粉其主要成分不同,⽐如⾼频陶瓷常采⽤BT系、BTL三价稀⼟氧化物系、ZST系材料,中⾼压陶瓷常采⽤BT系、SBT系以及反铁电体材料。

我公司所采⽤瓷粉全部为外购瓷粉,因此对瓷粉材料的成分本⾝不⽤太为苛刻,⼀般只按照使⽤的产品类型和牌号来进⾏标识。

⽬前,公司使⽤的瓷粉按照端电极材料可以分为BME(based metal electrode)及NME(noble metal electrode)两⼤系列,按照其容温特性⼜可具体细分如下:(NP0) ⾼频热稳定材料:CG-32BME (X7R) 低频中介材料:AN342N、X7R252N、AD352N等(Y5V) 低频⾼介材料:AD143N、YF123B等(NP0)⾼频热稳定材料:CG800LC、C0G150L、CGL300、VLF220B NME(X7R)低频中介材料:AD302J、X7R262L等对于粉体材料,控制其物理性能的稳定性对最终产品的⼀致性有重要意义。

常⽤的性能参数有:振实密度、⽐表⾯积、颗粒度以及微观形貌。

特别是对于有烧结⾏为的陶瓷电容器粉体材料,为了得到⽣长适度的晶粒,控制颗粒的初始粒径以及⼀致性是⾮常必要的。

涂料中助剂的作用汇总

涂料中助剂的作用汇总

涂料中助剂的作用汇总涂料中的助剂是指在涂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添加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改良涂料性能、调整涂料流变性能、提高涂料稳定性、改善施工性能等方面的物质。

常见的涂料助剂包括增稠剂、分散剂、消泡剂、抗菌剂、增黏剂等。

下面将对常见的涂料助剂的作用进行汇总。

1.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涂料粘度的助剂,通过在涂料中形成高分子量的网络结构来增加涂料的流变性能。

增稠剂可以提高涂料的垂流性,使得涂料更易于施工。

它还可以防止颜料的沉淀和胶凝,提高涂料的稳定性。

2.分散剂:分散剂是一种能够将固体颜料分散均匀的助剂,防止颜料的团聚和沉淀。

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可以使颜料粒子均匀分散在涂料中,提高涂料的色泽以及涂料的遮盖力。

同时,分散剂还能提高涂料的稳定性和干燥性能。

3.消泡剂:消泡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涂料中气泡形成和稳定气泡的助剂。

在涂料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涂料中会产生气泡,影响涂膜的平整度和外观质量。

消泡剂能够破坏气泡的表面张力,使气泡破裂,从而减少涂料中的气泡产生。

4.抗菌剂:抗菌剂是一种能够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的助剂。

涂料中的水分、有机物等成分容易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导致涂料表面长出细菌和霉菌。

抗菌剂能够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物代谢和细胞分裂,阻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持涂膜的清洁和光滑。

5.增黏剂:增黏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涂料黏附力的助剂。

它能够在涂料和底材表面形成一种黏附力强的介质,使涂料能够紧密地附着在底材上,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增黏剂还可以提高涂料的流平性和抗剥落性。

除了以上常见的涂料助剂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助剂,如防火剂、增亮剂等。

防火剂能够增加涂料的抗火性能,减缓火势传播;增亮剂则能够提高涂层的光泽度和反射率。

综上所述,涂料助剂在涂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改善涂料的性能、提高涂料的稳定性和施工性能,使得涂料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随着涂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涂料助剂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提高涂料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剂编辑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

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目录1简介2解释3作用4选择5种类石蜡类金属皂类低分子蜡类6机理7基本原理选择分散剂双电层原理位阻效应8测定方法1简介Dispersant(分散剂):一种化学品,加入水中增加其去颗粒的能力。

2解释工具书中的解释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

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两大类。

常用的无机分散剂[1]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

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

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化工词典中的解释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

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

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

因而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

种类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高分子型。

阴离子型用得最多。

3作用分散剂的作用是使用润湿分散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颜料分散体,改性颜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颜料粒子的运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缩短分散时间,提高光泽,提高着色力和遮盖力,改善展色性和调色性,防止浮色发花,防止絮凝,防止沉降。

1、提升光泽,增加流平效果光泽实际最主要取决涂料表面对光的散射(即一定的平整度即可.当然需检测仪器决定是否够平整,不但考虑原生粒子数目,形状,并考虑他们的结合方式),当粒子粒径小于入射光1/2(这个数值不确定)时,表现为折射光,光泽不会再提高,同理遮盖力依靠散射提供主要遮盖力的遮盖力也不会增加(除碳黑主要靠吸收光,有机颜料忘了)。

3.增稠剂

3.增稠剂

果胶
• 果胶在化妆品中作粘合剂、乳化稳定剂、黏度控制使用。
有机半合成水溶性增稠剂
• 常见的品种: • 甲基纤维素 • 乙基纤维素 • 羧甲基纤维素 • 羟乙(丙)基纤维素 • 阳离子纤维素 • 玉米淀粉 • 辛基淀粉琥珀酸铝等
纤维素
•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 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其结合方式和程度对植物源 食品的质地影响很大。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膳食纤维。 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
• 缺点:无悬浮能力,高浓度时容易形成果冻状胶体。
三、有机合成水溶增稠剂
• 这类聚合物由各类单体如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 和丙烯酰胺,或者甲基丙烯酰胺等单体聚合而成。根据聚 合时所使用的单体,聚合物可能带阴离子或者阳离子性。
• 由于有机合成水溶性增稠剂结构多样性,产品非常高效,可 提供多种性能和功能,批次稳定性也较好,在化妆品中应用 非常广泛。
• 聚多糖类聚合物是由植物渗出液、种子、海藻和树木精 制提炼而得的,如淀粉黄原胶、果胶、瓜儿胶和海藻酸盐 等。
淀粉
• 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等~~ • 玉米淀粉:改性玉米淀粉、甘油玉米淀粉等~~ • 除了增稠,还有粘合、抗静电、吸附、成膜等作用~~
黄原胶
• 黄原胶为天然胶质,主要用作增稠剂、乳化稳定剂使用。 天然胶体不黏腻,易溶于水,并乳化变成亲水性粘稠胶 体,在作为稳定剂或增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一点点就 可以增加产品稠度(使用浓度0.2%—2%)之间,美国 FDA也已批准黄原胶使用在食品中,故该成分安全性较 高,可以放心使用。
• 化妆品中使用的合成类水溶性聚合物有:聚丙烯酸和聚丙 烯酰胺、聚乙二醇、聚氧乙烯等。还有它们的二元和三 元共聚物。

各类增稠剂——精选推荐

各类增稠剂——精选推荐

增稠剂调研分析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和酯类等等。

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下面表中列出了目前使用的增稠剂。

非离子SAA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单乙醇胺氯化物、二乙醇胺氯化物、硫酸钠、磷酸钠、磷酸二钠和三磷酸五钠等脂肪醇和脂肪酸月桂醇、肉豆蔻醇、C12~15醇、C12~16醇、癸醇、己醇、辛醇、鲸蜡醇、硬脂醇、山嵛醇、月桂酸、C18~36酸、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山嵛酸等烷醇酰胺类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单乙醇酰胺、椰油单异丙醇酰胺、椰油酰胺、月桂酰- 亚油酰二乙醇酰胺、月桂酰- 豆蔻酰二乙醇酰胺、异硬脂二乙醇酰胺、亚油二乙醇酰胺、豆蔻二乙醇酰胺、豆蔻单乙醇酰胺、油二乙醇酰胺、棕榈单乙醇酰胺、蓖麻油单乙醇酰胺、芝麻二乙醇酰胺、大豆二乙醇酰胺、硬脂二乙醇酰胺、硬脂单乙醇酰胺、硬脂单乙醇酰胺硬脂酸酯、硬脂酰胺、牛脂单乙醇酰胺、小麦胚芽二乙醇酰胺、PEG(聚乙二醇) - 3 月桂酰胺、PEG- 4 油酰胺、PEG- 50 牛脂酰胺等醚类鲸蜡醇聚氧乙烯(3) 醚、异鲸蜡醇聚氧乙烯(10) 醚、月桂醇聚氧乙烯(3) 醚、月桂醇聚氧乙烯(10) 醚、Poloxamer - n (乙氧基化聚氧丙烯醚) ( n = 105、124、185、237、238、338、407) 等酯类PEG- 80 甘油基牛油酯、PEC - 8PPG(聚丙二醇) - 3 二异硬脂酸酯、PEG- 200 氢化甘油基棕榈酸酯、PEG- n ( n = 6、8、12) 蜂蜡、PEG- 4 异硬脂酸酯、PEG- n ( n = 3、4、8、150) 二硬脂酸酯、PEG- 18甘油基油酸酯/ 椰油酸酯、PEG- 8 二油酸酯、PEG- 200 甘油基硬脂酸酯、PEG- n ( n = 28、200) 甘油基牛油酯、PEG- 7 氢化蓖麻油、PEG- 40 霍霍巴油、PEG- 2 月桂酸酯、PEG- 120 甲基葡萄糖二油酸酯、PEG- 150 季戊四硬脂酸酯、PEG- 55 丙二醇油酸酯、PEG- 160 山梨聚糖三异硬脂酸酯、PEG- n( n = 8、75、100) 硬脂酸酯、PEG- 150/ 癸基/ SMDI 共聚物(聚乙二醇- 150/ 癸基/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PEG- 150/ 硬脂基/ SMDI 共聚物、PEG- 90 二异硬脂酸酯、PEG- 8PPG- 3 二月桂酸酯、鲸蜡豆蔻酯、鲸蜡棕榈酯、C18~36酸乙二醇酯、季戊四硬脂酸酯、季戊四山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山酯、鲸蜡酯、三山酸甘油酯、三羟基硬脂酸甘油酯等氧化胺肉豆蔻氧化胺、异硬脂氨基丙基氧化胺、椰油氨基丙基氧化胺、小麦胚芽氨基丙基氧化胺、大豆氨基丙基氧化胺、PEG- 3 月桂氧化胺等两性SAA鲸蜡甜菜碱、椰油氨基羟磺基甜菜碱等阴离子SAA油酸钾、硬脂酸钾等水溶性高分子纤维素类纤维素、纤维素胶、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鲸蜡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聚氧乙烯类 PEG- n ( n = 5M、9M、23M、45M、90M、160M) 等聚丙烯酸类丙烯酸酯/ 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酸酯/ 十六烷基乙氧基(20) 衣康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 十六烷基乙氧基(20)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 十四烷基乙氧基(25) 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 十八烷基乙氧基(20) 衣康酸酯共聚物、丙烯酯酯/ 十八烷基乙氧基(20)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 十八烷基乙氧基(50) 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 V A交联聚合物、PAA(聚丙烯酸) 、丙烯酸钠/ 乙烯异癸酸酯交联聚合物、Carbomer (聚丙烯酸) 及其钠盐等天然胶及其改性物海藻酸及其(铵、钙、钾) 盐、果胶、透明质酸钠、瓜尔胶、阳离子瓜尔胶、羟丙基瓜尔胶、黄蓍胶、鹿角菜胶及其(钙、钠) 盐、汉生胶、菌核胶等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硅酸铝镁、二氧化硅、硅酸镁钠、水合二氧化硅、蒙脱土、硅酸锂镁钠、水辉石、硬脂铵蒙脱土、硬脂铵水辉石、季铵盐- 90 蒙脱土、季铵盐- 18 蒙脱土、季铵盐- 18 水辉石等其他PVM/MA癸二烯交联聚合物(聚乙烯甲基醚/ 丙烯酸甲酯与癸二烯的交联聚合物)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 等各类增稠剂增稠及失效机理:各类增稠剂增稠及失效机理:1.1 低分子增稠剂 1.1.1 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加入量增大稠度逐渐增加,但过量后,黏度反而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16
16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纤维素醚类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易造成体积限制絮凝
水⇒

17
17 / 90
纤维素醚类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18
18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效果
胶束结构
乳胶颗粒
水相中结构
5
5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非离子型聚氨酯增稠剂(聚氨酯)分子结构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Ethylene oxide URethane)
线型类 支链类
亲水主链 聚氨酯链接 疏水基团
增稠乳液相 (分子)柔性
6
6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21
21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滚涂飞溅示意图
纤维素增稠剂
ACRYSOL TT-935
ACRYSOL RM-2020 NPR
22
22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聚氨酯类缔合型增稠剂
优势
生物稳定性好-抗生物降解
优异的抗飞溅性 近似醇酸漆的流动效果/施工性能 较好的耐水性及涂膜耐久性好 涂膜丰满度高,涂膜均匀,可获得高光
聚氨酯 缔合型增稠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
亲水端
(分子量: 几百 – 几千)
线型类
聚氨酯
增稠剂
支链类
(分子量: 5万 – 10万)
亲水主链
聚氨酯链接
疏水基团
10
10 / 90
表面活性剂与乳液的缔合
乳胶颗粒
表面活性剂在乳胶颗粒表面的吸附
11 / 90
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胶束
疏水基团 亲水端
11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机理
HASE类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机理
---- 增稠水相及乳液相
(分子量: 几万 – 几十万)
-
- - --
-- -
乳液 -
-
乳液
-
- ---
--
--
-
- --
-
乳液 -
-
-
14
14 / 90
HASE类缔合型增稠剂 粘度 - pH
粘度
7.5
6.2-6.5
pH
15
15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机理
胶束结构
乳胶颗粒
水相中结构
12 / 90
与乳胶颗粒作用
12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机理
HASE类缔合型增稠剂增稠机理
COOH COOH
pH ~ 3-4
乳液形态供货
碱性环境
13 / 90
粘度上升, 体系增稠
COO- COO-
pH ~ 7-10
13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机理
23
23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聚氨酯类缔合型增稠剂
局限性
增稠效率受乳液、PVC、体积固含量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对表面活性剂/醇类溶剂/分散剂等敏感 --着色时粘度降低明显.
24
24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HASE类缔合型增稠剂
优势
生物稳定性好-抗生物降解 优良的抗飞溅性 与纤维素醚类增稠剂及ASE比较,漆膜丰满度和 流平性改善 液体形式供货,生产操作简单 低成本
缔合型增稠剂的使用 及
与分散剂之间的相容性
罗门哈斯中国公司大中华技术中心
1
1 / 90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
1. 增稠剂的分类 3. 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5. 增稠效率影响因素
2. 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4. 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6.增稠剂选择
第二部分:分散剂类型
第三部分: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配合使用
Plus 330
3
3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2. 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 纤维素醚类增稠剂 ◇非离子聚氨酯增稠剂 (聚氨酯)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Ethylene oxide URethane)
◇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 (HASE)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Alkali Soluble Emulsion)
7
7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机理
3.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8素HEC增稠机理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巨大的水合体积 (分子量: 10万 – 100万) ◇粘度取决于分子量和极性基团的水合能力
9
9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机理
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HASE)的分子结构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Alkali Soluble Emulsion)
R CH2 C
CO OH
X
H CH2 C
CO O C2H5
Y
( R = CH3 or H )
羧酸主链
EO链段
COOH
COOH
疏水基团
增稠乳液相及水相 (分子)刚性相对较弱
生产
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 (b) 羧甲基2-羧乙基纤维素钠(b+d) 羟乙基纤维素(HEC) (d) Natrosol 250 HBR 甲基纤维素(MC) - (a)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a+f) 2-羟乙基甲基纤维素(HEMC) (a+d) 2-羟丁基甲基纤维素(a+e) 2-羟乙基乙基纤维素(HEMC) (c+d) 2-羟丙基纤维素(HPC) (f)
2
2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
1.增稠剂分类
增稠剂/流变助剂
非缔合型
缔合型
纤维素
碱溶性
醚类 丙烯酸乳液
- HEC
- ASE-60
• Natrosol
250 HBR
疏水改性 碱溶性丙烯酸乳液
疏水改性 纤维素醚类
- HASE
TT-935
非离子型 聚氨酯
- 聚氨酯 RM-2020NPR
- HMHEC • Natrosol
4
4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纤维素醚类增稠剂
CH2OH
OR"
CH2OH
O
O
O
O
O OH
OH
O
OH
O
OH
CH2OR'
OH
增稠水相(氢键) (环状分子)刚性
纤维素衍生物, 通过取代到纤维素主链上的烷基不同得到不同产品
其中R和R” 是:
a) CH3 b) CH2COONa c) CH2CH3 d) CH2CH2OH e) CH2CH2CH(OH)CH3 f) CH2CH(OH)CH3
与乳胶颗粒作用
19
19 / 90
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增稠前
增稠后
乳液增稠前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20
20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纤维素醚类增稠剂
优势
配方相对简单 粘度稳定性好,对 pH 及涂料中其它组份敏感性小
局限性
易受微生物侵蚀 施工时抗飞溅性差 流平及光泽展现差 生产操作不便(干粉、水溶液、溶液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