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是人类最严重的缺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怯懦是人类最严重的缺陷

——再谈《大师和玛格丽特》

当布尔加科夫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作《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时候,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五六十年代,作家们在做些什么?是的,其中有些人也在记录,在多年后写下了一些难得的作品,记录下失语的一段历史。但是,这其中,没有像《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样的文学作品。

【图注:俄罗斯小说家布尔加科夫(1891-1940)资料图片;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不能发表,人被多次传唤调查,家被搜查,但他开始为后世写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直面现实,思考过去,也面对未来。涉及政治,又远远超越了政治。

布尔加科夫对钳制有深刻的体会,也有深沉的思考。这部作品主题是多元的,但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命题:怯懦之罪。

小说里,耶稣临终前说道:“怯懦是人类最严重的缺陷。”

在小说里,昔日的英雄,在战场上勇敢的总督彼拉多,明知耶稣无罪,却判处他死刑。因为他怯懦了。对于纠正自己的错误,他没有勇气。他把责任推给旁人。希望由别人来改变这个结果。

这种看似微小的怯懦和让步,却可能导致巨大的悲剧和灾难。

彼拉多在耶稣死后,近两千年不能安息,他困在无边的悔恨里。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主题?我认为,这是和他身处的现实密切相关。

当一个势力过分强大,个人在其面前感到微不足道时,个人很容易就给自己找到借口,轻巧地逃避选择,逃避责任。

这种怯懦极易让人忽略。人们常误以为火中取栗是勇敢,而坚守原则只是平常小事,守不住也没什么,可以推诿的原因太多了。

我想起几年前,曾有一位读者给我来信。她正读大四,某组织欲发展她,预备阶段已经快结束,她很迟疑,不知该如何选择。自然,社会上风传的是,如果加入,以后找工作就要容易很多。

我很慎重地回信给她:这应该坚持一个原则,你相信什么。你如果信仰它,相信

他们所言,那就加入。如果不信,就不要让步。不要对自己撒谎,不要给自己一些小借口来让步,人生大的让步就是从小让步开始的。

这个“让步”,其实就是布尔加科夫所说的“怯懦”。

这个道理看似浅显,但明白并且执行,是很难的。这种艰难,正说明了选择所需要的巨大勇气。

那位女学生半年之后再来信,说,她最后选择了退出,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但她自己终于安心了。

在《大师与玛格丽特》里,讲述苏联现实的那些部分,这种让步比比皆是。

诗人写作着自己都记不住,都不忍阅读的诗篇,只因为那会换回各种好处。惟有当他说出真话:“撒旦来了!”,被关进精神病院,遇见大师,跟大师谈起撒旦,他才惊觉自己多年来都在进行着谎言的写作,才决心,再也不这样。

小说里描述的大量苏联作家的状态,我们很容易就联想起我国现实中种种的作家。

比如抄写一段七十年前的反对作家自由写作的讲话。如果只有一位作家抄写一下,大家可以嘲笑他头脑不清或者投机取巧,当一百位作家抄写,这除了构筑出一个荒诞的现实,还说明了些什么。

有的作家事后说,是因为“难以推却”,假设推却此事,退回报酬,得罪熟人,显得不合作、太过较真,跟这些自找的麻烦相比,顺应一下,抄写文章,显然是最轻巧容易之事。

这位作家的剖白显然是真诚的,在这样的现实中,也是非常容易得到谅解的。这是人最容易遇到的情境,特别是在中国,忍耐一下,顺应现实,是普遍的选择。这也正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怯懦是人类最大的缺陷”。

也有作家为自己的行为巧言辩护,说自己抄写没想那么多,回头一看,自己继承了合理部分,还突破了它的局限。这就已经不只是怯懦的问题了。

孔子有句老话:“知耻近乎勇”。前一位作家反省自己做事软弱,认识了怯懦,也算是迈向勇敢的第一步。但后一位作家的言行,就远远不是耶稣所言的“缺陷”。

耶稣称之为“最大的缺陷”,这言语中已包含了巨大的悲悯。因为,人类普遍难逃此病。

就如我们正经历的很多事情。当偶有人站起身为众人利益呼吁,向前走了一步,更多的人,一个城市的人,常常不是跟上,而是后退一步,让呼吁之人更加孤立无援。

我听到许多人说:“我是没站出来,但某某某都没站出来,有名气的人都没站出来。”“我没站出来,是因为我有工作,那些没有工作的人也都没站出来。他们最应该站出来。”

没有站出来的勇气,还只庸常的怯懦,如果不能正视这一点,只能滑向人性的黑暗之处。认识怯懦,正是人性的关键之处,也因此,耶稣在最后讲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小说中,总督彼拉多认清自己这一点,花了十多个世纪的时间,终得自由。

在九十年前的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深感“怯懦”这人类通病,并以此为主题,写下这部永世之作。

【编辑按】任晓雯日前也曾在《大家》撰文谈《大师与玛格丽特》,角度与西门媚有不小差异,有兴趣的读者请移步:

任晓雯:《写下即是永恒(一)》《写下即是永恒(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