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秀精品教案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教案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方法,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1. 《谈读书》:讨论阅读的目的、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乐趣。
2. 《不求甚解》:探讨阅读的态度、阅读的目的和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方法,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3. 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谈读书》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不求甚解》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3. 第三课时:让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4. 第四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反思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反思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反思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评估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反思能力。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运用《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观点和方法,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观点,以及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八、教学资源:1. 课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全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谈读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二、教学重点1.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2.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提高阅读质量。
四、教学内容1. 为什么要读书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懂得更多的事情;2.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3.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让我们更加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 如何正确阅读接着,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正确阅读上。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例如速读、浏览、深度阅读等;2.了解阅读材料的类型及其特点,例如小说、散文、诗歌、科技类文章等;3.学会筛选信息,提高阅读质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述、展示、互动的方式,结合视频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设计小组互动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阅读速度测试、写读书笔记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同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不求甚解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掌握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如何避免“迷信”知识。
四、教学内容1. 不求甚解的含义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求甚解是指在掌握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避免过多地钻牛角尖,特别是在一些偏门的知识点上;2.不求甚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2. 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接着,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正确使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上。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自己要学什么,要掌握什么;2.把重点放在核心知识点上,避免没有必要的浪费;3.准确使用搜索引擎,知道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4.善于整合和总结所学知识,让学习更加高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15、短文两篇(一)谈读书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 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作业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在作业批改和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及时了解和改进。
(3)课堂测试不够全面:在课堂测试方面,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缺乏对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测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示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谈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个人修养。而《不求甚解》则提出了“不求甚解”的阅读策略,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过分纠结于细节,而是要抓住大意和主旨,提高阅读效率。
5. 请列出至少三个你认为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13《短⽂两篇-不求甚解》【教案】13《短⽂两篇》教案(⼆)教学⽬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理清⽂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
教学重点:对驳论⽂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
教学过程:第⼆课时⼀、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谈读书》中,我们⼤家最喜欢的那个句⼦吗?回顾《谈读书》中的读书名⾔:读史使⼈明智,读诗使⼈灵秀,数学使⼈周密,科学使⼈深刻,伦理学使⼈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总之,“读书能塑造⼈的性格”。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南邨的⽂章《不求甚解》看看作者对这种读书⽅法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理清⽂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
三、⾃主探究1.请同学们理解⼀下课题的含义。
解题:不求:不追求。
甚解:⽐较深刻的理解。
(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概,不求深刻了解。
)2.作者介绍: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产阶级⾰命战⼠,当代杰出的新闻⼯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和杂⽂家。
在⼗年动乱初期被“四⼈帮”迫害致死。
3.⽂体知识:杂⽂指现代散⽂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具有⽂学意味的⼀种⽂体。
杂⽂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事物和某⼀个⼈的某⼀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的议论和意见。
这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的观点。
4.驳论⽂:是指先提出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者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针锋相对地提出⾃⼰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错误的论点。
5.请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
马南邨.(cūn)王粲.(càn)咬⽂嚼.字(jiáo)6.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嚼字。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秀精品教案
学科:语文年级:九班级:姓名:【课题】短文两篇【文海拾贝】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教学目标】1、学会并运用文中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重点:学会并运用文中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考点:准确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易错点:不能用规范性的语言答出论证方法及作用【问题预设】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容易出现错误,答题考虑不全面。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三件事旁边的垃圾,文具书籍整齐,课桌凳距离【导入新课】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谈读书。
(过渡语)请同学们齐读教学目标(板书课题)(过渡语)下面请完成知识铺垫部分【知识铺垫】1、走近作者。
《谈读书》的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的体裁。
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藻()饰狡黠()狂wàng()自大 huò()然贯通傅cǎi()文cǎi() liàn()达提liàn()【操作步骤】学生自主学习-争抢演板—学生评改—点评—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引领【教材解读】(过渡语)知识铺垫部分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教材解读的第一部分一、自主学习《谈读书》,解答下列问题1、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教案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阅读的看法和态度。
2. 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对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方法和态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谈读书》的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阅读的方法和态度,以及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文章批评了那种只求表面的理解,不求深入探究的阅读方式,强调了阅读要注重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比较阅读法:通过对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问法: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比较阅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分析讨论: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评估学生对两篇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两篇文章的文本材料。
2. 阅读理解测试题。
3. 作文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自主学习,比较阅读。
九、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_短文两篇谈读书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_短文两篇谈读书》摘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反面指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5、短两()谈教学目、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方法、积累出现精辟句子教学重、难重()课出现名言警句体会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运用难论述语言十分简练学习体会其作用教学程、检预习情况分组比赛检积累材情况要每组派代表把整理关方面名言警句、名人趣事讲出以多者胜方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5666)英国哲学、作出生贵族庭剑桥学毕业又学习法律68年任理院院长封勋爵6年因受贿国会弹劾职嗣居著述66年冬由野外试验雪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指导学生通全把握容、指导学生朗课明确这随笔写法不般它论述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句话就是观、理容作者从哪几方面谈?提示要理清作者思路运用学知识归纳、总结明确可以分三层次理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且知)阐述正确目()先从正面说有三种不目怡情、傅彩和长才重阐述了处()从反面指出三种偏向并论述和验关系(3)指出只有明察事理人才能够、用而用智慧是观察生活得()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开头句话运用是排比说理(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然花草然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培根其作品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美声名犹如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运用使其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层(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方法()层句作者这样写用是什么?明确这句指出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挑刺迷信和公限推()对不作者又主张怎样?明确学生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不方法(3)出作者提倡把和讨论、作、做笔记结合起那些句子三层(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能塑造人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分两层理()作者这层举了系列例子目是论述能塑造人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作者进步指出人精神上缺陷可以用弥补就像身体病可以用运动驱除样(反面指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四、讨论与交流()学习课对议论写作认识体会()课出现名言警句很多以组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容看法五、总结、归纳六、布置练习摘有关方面名句扩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验(二)不甚教学目标.以主探究学习方法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识和探究精神;.认识益处;养成良习惯;3.培养学生集、处理信息能力教学程.导人新课.让学生朗全其余学边听边思考①主要容是什么?②这位学得哪里?有哪些要改进地方?3.快速《不甚》边边思考出不甚含义.学生主提出有关问题分组研讨① 和不甚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甚方法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态?③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拓展训练学习《不甚》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异思维口述新立①见风使舵新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重从不角诠释划清必要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前提另外要紧密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放矢见风使舵词多用那些不讲原则世故徒但如我们赋予风以新含义喻指实际情况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社会主义航船向前发展这样系现实不是有可做吗?班门弄斧这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向权威挑战新滥竿充数这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所以能充数欣赏者水平低下新)6作业背诵课。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教给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短文两篇》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
开浪漫主义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佐良译。
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
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学案
15 .《短文两篇》学案主备人:李隽【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积累、感受、体验语言音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3、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谈读书》这篇随笔在写作方法上具备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片面理解。
2、探讨《不求甚解》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法导引】1、《谈读书》文中有不少文言词句,借助诵读,扫除文字障碍,并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学会运用。
2、《不求甚解》是一篇采用驳论手法的杂文,可以通过编列课文结构提纲的方法,体会作者在批驳中阐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由于两篇短文思想内容上都是谈读书的,写法上一是立论,一是驳论,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辨明二者异同,以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导学】1、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怡情()诘难()()滞碍()吹毛求疵()狡黠()咀嚼()()死抠()豁然()迂腐()3、解释词义:味同嚼蜡:吹毛求疵:寻章摘句:不求甚解:咬文嚼字:豁然贯通:【课堂导学】《谈读书》1、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2、《谈读书》这篇随笔在写作方法上具备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运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3)运用对比说理,通过从正面和反面对比论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如何阅读:《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教案
如何阅读:《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教案。
一、《谈读书》教学案《谈读书》一书是作者陈丹青的文章合集,针对中国人阅读行为中存在的一些习惯和误区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陈丹青提出,“阅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书中最思索的思想。
”他认为阅读的过程不仅要注重阅读的内容,还要学会阅读方法,了解背景知识,抓住重点,透彻理解。
1.阅读方法陈丹青在《谈读书》中详细阐述了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一本书时,他建议不要静默地读过去,而是应该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边记边批判。
具体来讲,他提出了三个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阅读中的关键信息: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个?这与我有什么关系?2.了解背景知识另一个阅读的重要方法,是加强背景知识。
阅读时应该了解书中讨论的话题,阅读作者的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背景知识,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
3.抓住重点读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整地阅读一本庞大的书,但是可以通过抓住阅读中的重点来掌握书的精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巧妙筛选进行练习,来加强学生的抓重点能力。
二、《不求甚解》教学案《不求甚解》是谢冠三先生著作,旨在教导人们如何不仅做到阅读,更能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思路、文化内涵等更多的信息。
在书中,谢冠三提出了“不求甚解,求一知半解”的阅读理念,即读者在阅读时不需要过于深入地了解每个细节,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质疑,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阅读前的准备《不求甚解》中提到,阅读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包括收集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思想、历史环境及其写作内容等,以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书名、作者、主题、内容的基本框架,并收集一些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内容,迅速理解故事背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深入思考作为一名优秀的读者,深入思考是不能缺少的环节。
人教九年级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1.从标题可以得知读书是这篇文章所谈论的话题,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结构图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
第①句~第⑥句 (2)读书的三种误区;
谈 (3) 天资、读书和______之间的关系。
(1)读书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顾路径,由篇及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的作者所写的关于读书的两篇短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这启发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比较阅读的意识。其次,在阅读议论文的时候,先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提炼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关注核心概念内涵的同一性,体会作者的说理艺术。希望以后同学们在阅读同类文章的时候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教学难点:
1.发现疑难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2.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激发思考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短文两篇,分别是英国作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作,王佐良译的《谈读书》和我国作家马南邨写的《不求甚解》。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通过单元导语,我们知道学习这两篇短文首先要明确作者在文中论述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核心观点以及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2)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说理,例如“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里生动形象地将书本经过提炼比作水经过蒸馏一般,读来显得枯燥无味,强调了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不同的书本要选取不同的读书方法,否则会影响读书的效果。运用比喻进行说理,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通俗易懂;一方面增强文采,使语言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
第13课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初步了解驳论文的逻辑思路。
3.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了解了培根关于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等的看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cūn)对读书方法有什么新解。
【题目解读】“不求甚解"意谓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题目既是作者论述的话题,又是其提倡的读书态度。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合写),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创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
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
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文学常识】驳论驳论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间接批驳。
(1)直接批驳:①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直接批驳。
②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中的虚伪、错误。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2)间接批驳:驳立结合驳论文一般的论证思路: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摆出对方的论点(树靶),然后针对对方的论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射靶)。
【字词清单】【多音字】【自主学习】播放音频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杨再周教学目的:1、了解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正确方法及作用;2、培养好读书、读好书、广泛阅读的习惯;3、认识“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益处;4、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好读书、读好书、广泛阅读的习惯;2、正确认识“不求甚解”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二节课教学方法:比较法、议论法、摘要法第一节课教学要点:1、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2、简要比较阅读两篇短文。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篇议论文的学习,我们明白,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点和论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篇议论短文,这是自读课文,需要同学们借助已学的知识完成对文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的把握。
在学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点议论文知识。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看“议论文的阅读(之二)”,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知识。
二、朗读两篇短文,填充下表。
《谈读书》《不求甚解》论点① ②论据③ ④论证方式⑤ ⑥主要内容⑦ ⑧附参考答案: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②批驳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③主要阐述读书的许多精辟见解,即在于阐述观点。
④事实论据: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诸葛亮读书;理论论据:陆象山的提法。
⑤立论,道理论证、比喻论证;⑥驳论,驳论点。
⑦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以及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缺陷。
⑧分析和阐述“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好处。
第二节课教学要点:1、了解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及其作用;2、认识“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好处。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两篇短文,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的探讨几个问题。
再读《谈读书》,理解下列问题:1、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一段(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段(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三段(从“读史使人明智”至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2
谈读书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明确自己每天应该读书的时间和量。
2.学生能够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学生能够对所读的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读书的重要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增加知识、开拓眼界的重要性。
2.读书的方法–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读、精读、选读、跳读的方法;–笔记和提问法。
3.阅读理解技巧–理解文章结构;–掌握关键词和句子;–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论点;–挖掘隐含信息。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进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读书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和阅读理解技巧。
3.实践: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读后感和笔记。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的方法和技巧;2.观察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良好的阅读习惯;3.收集学生的笔记和读后感,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不求甚解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不求甚解”这个成语的意义;2.学生能够从中体会“不问则知”的真谛;3.学生能够运用“不求甚解”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成语“不求甚解”的解释和来历;2.“不求甚解”和“不问则知”的关系;3.运用“不求甚解”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子、观察现象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切入“不求甚解”这个话题。
2.讲解:讲解成语“不求甚解”的含义和来历,并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和“不问则知”的关系。
3.实践:安排适当的阅读和练习任务,帮助学生体会“不求甚解”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发学生对“不求甚解”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学评估1.通过讲解和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不求甚解”这个成语的含义;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学习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运用“不求甚解”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3、部编九下《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精品教案
13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词语和句子。
3.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4.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法和朗读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读书和会读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难点:1.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2.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谈读书》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在培根的《谈读书》中,培根的许多精辟见解会给我们宝贵的启示。
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⑴提问:有谁能把预习中搜集到本课作者的信息介绍下?⑵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字词识记(多媒体展示)⑴词语积累。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咀嚼狡黠弥补⑵词语释义。
寻章摘句: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
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常含贬义。
)合作探究1.结构梳理⑴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⑵多媒体展示: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优秀教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文》优秀教案1从容说课《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答疑解惑,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短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2
短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1. 背景介绍本教学活动针对初中生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教学目标•了解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学内容3.1 谈读书1.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阅读一段有趣的读书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2.阅读。
学生阅读《谈读书》一文,了解读书的内涵和意义。
3.分享。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反思自己的读书方法和习惯,发表对读书的看法和体会。
3.2 不求甚解1.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画、播放一首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读懂一件事物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2.阅读。
学生阅读《不求甚解》一文,了解不求甚解的内涵和意义。
3.分享。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不求甚解。
3.3 阅读方法1.教师示范。
通过展示一篇文章,教师示范如何利用标题、目录等手段快速浏览全文;如何提出问题、寻找关键词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如何进行精读、泛读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
2.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阅读一篇难度适当的文章,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然后互相交流体会和方法。
4. 教学方法•演讲法。
教师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对读书的热爱和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讨论法。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练习法。
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体会不同阅读方法的优缺点和效果。
5. 教学评估•课前预习。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思考、写出几个问题等方式预备课堂。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阅读练习等环节,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课后总结。
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体会、归纳出不同阅读方法的优缺点等,并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进行呈现。
6. 参考资料1.杜甫《赠卫八处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余华《活着》:“一道道阁楼之间,一段段青石板路上,住着一群读书人,他们心中有风景,口里模着太古的声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语文年级:九班级:姓名:
【课题】短文两篇
【文海拾贝】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文中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重点:学会并运用文中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考点:准确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
易错点:不能用规范性的语言答出论证方法及作用
【问题预设】
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容易出现错误,答题考虑不全面。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三件事
旁边的垃圾,文具书籍整齐,课桌凳距离
【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谈读书。
(过渡语)请同学们齐读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过渡语)下面请完成知识铺垫部分
【知识铺垫】
1、走近作者。
《谈读书》的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的体裁。
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藻()饰狡黠()狂wàng()自大 huò()然贯通傅cǎi()文cǎi() liàn()达提liàn()【操作步骤】学生自主学习-争抢演板—学生评改—点评—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
引领
【教材解读】
(过渡语)知识铺垫部分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教材解读的第一部分
一、自主学习《谈读书》,解答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如何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
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3、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结合自身的例子来谈。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怡情、傅彩和长才。
5、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分析其作用
6、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方法趣事吗?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
(2)名人读书的趣事:
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引领
二、自主学习《不求甚解》
(过渡语)“谈读书”告诉了我们要读书的问题,下面我们进行怎么读书的问题。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什么例子?
赞同提倡。
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本文运用了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分析其作用
【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引领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
【课堂作业】
(过渡语)下面让我们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味同jiáo()là()咬文嚼.()字吹毛求疵.()开卷.()有益诘难
..()()滞.()碍 zǎo()饰2、请默写两则有关“读书”的名言。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写出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
【操作】独立完成--教师批改---组长批改----展示优秀作业----解答引领
【板书设计】
课题: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课题:不求甚解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问题积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