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学会根据布氏原子序数规律、键的极性等性质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了解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性质;3.能够描述碳骨架的构成和种类,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及其原因。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键及键的极性;3.碳骨架的构成和种类、同分异构现象及其原因。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释概念及特点;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探究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3.观察法: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键及键的极性;4.拓展法:通过多组复杂的实际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碳骨架的构成与同分异构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碳骨架的构成和种类;3.同分异构现象及其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有机化合物这一概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内容。

因此,导入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有哪些?回答:水、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提问:上述物质属于何种化合物?回答:无机化合物。

提问:那么,我们曾经接触到过有机化合物吗?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并分享答案。

2. 教学内容讲解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通过PPT讲解、板书等方式,介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作为骨架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或碳元素含量很少。

此外,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无机化合物中很少出现的性质如热稳定性、挥发性、酸碱性、溶解性、着色性等,在有机化合物中有很好的体现。

2.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键及键的极性。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1课时 必备知识——认识有机化合物[基本概念]①烃;②烷烃;③烯烃;④脂肪烃;⑤芳香烃;⑥烃的衍生物;⑦官能团;⑧同系物;⑨同分异构体[基本规律]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②系统命名法;③分子中原子共线、面的判断;④判断同分异构体种类的方法;⑤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方法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根据元素组成分类有机化合物 ⎩⎪⎨⎪⎧烃: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等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3)按官能团分类①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①苯环不是官能团;②羟基有醇羟基和酚羟基两种,前者与链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后者直接与苯环相连;③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如HCOOH属于羧酸类。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a.选取含有碳原子数最多,且支链最多的碳链作主链。

b.从离支链最近,且支链位次和最小的一端开始给碳原子编号。

c.常用甲、乙、丙、丁……表示主链碳原子数,用一、二、三、四……表示相同取代基的数目,用1、2、3、4…表示取代基所在的碳原子位次。

②系统命名法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甲基编号,则邻二甲苯也可叫做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做1,3­二甲苯,对二甲苯叫做1,4­二甲苯。

例如,(邻三甲苯)的系统名称为1,2,3­三甲基苯,(偏三甲苯)的系统名称为1,2,4­三甲基苯。

(4)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命名①醇、醛、羧酸的命名选主链将含有官能团(—OH、—CHO、—COOH)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醇”、“某醛”或“某酸”编序号从距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对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醇”、“某醛”或“某酸”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官能团的位置②酯的命名合成酯时需要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命名酯时“先读酸的名称,再读醇的名称,后将‘醇’改‘酯’即可”。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理解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如含有碳元素、通常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等。

然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命名前缀、中缀和后缀的使用方法,并配以实例进行讲解。

3.实践活动(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

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命名规则给出相应的化合物名。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乙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戊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化合物的应用原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征和命名规则,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的讨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全章教案)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全章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全章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研究,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学过程:引入: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今天我们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包括链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这些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烷基、烯基、炔基、卤素、羟基、羰基和酯基等。

按照官能团的不同,有机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和酯等。

随堂练:按照官能团的不同,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分别是什么?1.乙酸乙酯:酯2.乙酸:羧酸3.丙酮:酮4.乙醛:醛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常见的官能团,并能够按照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目标: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了解同分异构现象。

能够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通过制作模型和练书写,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和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在高一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所决定的。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交流·研讨】【思考】1、在元素周期表中那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主要是什么物质?2、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请你说出身边的有机物?3、下图常见的那些有机物?他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积极思考回答:碳元素、有机化合物认真观察、思考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之间交流补充。

让学生明确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过渡】【板书】【指导自学】【板书】【板书】【思考】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甲烷2、甲烷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天然气、石油气、沼气、坑道气、瓦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二、甲烷1、甲烷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思考】实验室应该收集甲烷?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甲烷的分子式:CH4甲烷的电子式:H︱甲烷的结构式:H — C— H︱H甲烷的结构简式:CH4【练习3】下列分子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CH4B.CH3Cll4D.CF43、甲烷的化学性质【思考】联系生活---常见的能源物质---可燃性煤矿安全措施:1、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监测系统,保证甲烷含量不在爆炸极限内2、严禁明火、电火花等【播放视频1】--甲烷的燃烧【思考】:①点燃甲烷前要进行什么操作?[ __]②火焰的颜色是什么?[ __]③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还有哪些?[ _、_、_]④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 _____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自学课本第59页,小组讨论、总结,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自己动手书写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化学指导生活,引发学生关注生产、生活注意安全等。

【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2】1. 点燃纯净的甲烷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甲烷易燃2.在火焰的上方罩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甲烷中含氢元素3、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甲烷中含碳元素【思考】1、实验能否说明甲烷中含有氧元素?为什么?2、如何鉴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播放视频2】--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播放视频3】--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现象】没有光照的试管不变化;光照后的试管壁上出现油滴,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内容,是高中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是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应用”对有机化合物的要求为:“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知道氧化、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能描述甲烷的分子结构特征,能搭建甲烷和乙烷的立体模型,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能辨识取代反应,且知道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需要在了解碳原子成键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决定其分类与性质的特征基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合成新物质。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从“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如此繁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哪些一般特点?”设问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下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烷烃”两方面来回答之前的设问。

从学生熟悉的甲烷组成展开来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认识甲烷的空间结构开始展开来认识烷烃的结构,进而引出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基本解释了学生“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如此繁多?”的疑问。

从认识甲烷的性质开始展开来认识烷烃的性质和有机物的一般通性,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生“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哪些一般特点?”的疑问。

本节内容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17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正丁烷 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 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OHNO 2CH 3CH 2 —CH 3〖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甲烷、乙烯、苯的结构和性质[知识梳理]1.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化合物CO、CO2、碳酸及碳酸盐属于无机物。

(2)烃: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3)烷烃: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以单键构成链状,碳的其余价键全部被氢原子饱和,这种烃称为饱和链烃,也称为烷烃。

2.甲烷、乙烯、苯的比较烃甲烷乙烯苯结构式(或结构简式)结构特点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的价键被氢原子“饱和”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含有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空间构型正四面体形平面形平面正六边形物理性质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①稳定性: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

③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CH4+Cl2――→光照CH3Cl+HCl,同时还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①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②氧化反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为溶液紫红色退去。

③加成反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现象:溶液颜色退去。

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2――→催化剂△CH3CH3。

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Cl―→CH3CH2OH。

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2O――→一定条件CH3CH2Cl④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CH2==CH2――→引发剂①稳定性: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也不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多篇)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多篇)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多篇)篇:《认识有机化合物》设计《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本章内容划分为四节。

第一节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

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

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

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第三节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对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就顺理成章。

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工具。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学会应用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并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第四节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以及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本章具体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由此可见,本章以整体认识有机物和研究有机物为线索,将重要概念、具体手段方法与有机化学基本思维方法适时呈现、紧密结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认识有机化合物(2)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认识有机化合物(2)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2)教案
在性质的差异。

对比观察: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思考2:下面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思考3:为什么烷烃中的碳链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锯齿状?
回顾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和几个概念建立的过程。

认识到互为同系物的有机
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的多样性和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都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请你辨析: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关系?
互为同系物的物质一定不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为同系物。

分析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原因。

请你判断1:
请你判断2:
课下多动手搭建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并能书写一些简单的同分异构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探究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三、设计思路首先引入烃的概念,对所学知识点有个大名称和归类。

根据甲烷的结构模型自主学习结构式、结构简式,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对于甲烷的变式结构如CH2Cl2有立体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模型探究有机物多样性的表现,总结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体验烷烃的特点,体会同分异构现象。

步步紧扣,设计思路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思维,真正帮助同学们建立立体结构思维。

四、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从实验中思考、质疑、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分组探究活动要充分,要注意过程;表达交流可用实物、投影,要强调合作、争议与赞赏并重,既有思维碰撞,又能相互认同。

运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图片,形象生动。

整个探究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老师不宜过多提示或暗示,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评、互评,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整体思路:教师设疑——实验——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教师点评小结。

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有机物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组成元素种类少,但是有机物的种类却非常地繁多。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刚学习了甲烷的性质,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那么有机物的结构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2.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3.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4.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三、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60页…62页);要求提前准备一种有机材料了解它的性质、用途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问题: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这个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物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五个方面比较无机物有哪些区别?3.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用到哪些方法?演示实验:归纳:有机物性质特征大多数有机物: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易燃烧。

5.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6.熔点低,易熔化。

7.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二)师生共同活动“观察•思考”(能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更好)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1.完成书中实验1、实验2;2.按小组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1. 引言:开启有机化合物的大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有机化合物。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真是神奇得不行!想象一下,我们每天吃的水果、喝的饮料、甚至用的洗发水,里面都有有机化合物的身影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一场探索之旅,去认识这些“有机小精灵”!2.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2.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首先,有机化合物是指那些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听到这儿,有人可能会想:“碳?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炭吗?”没错,炭就是碳的一种形式。

简单来说,任何含碳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有机化合物。

举个例子,像是我们平常吃的蔬菜、肉类,都是有机化合物的好朋友,里面的营养成分大多都是有机化合物哦。

2.2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简直是花样百出!从简单的烷烃、烯烃,到复杂的蛋白质、糖类,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性。

就像人有千姿百态,有机化合物也是多姿多彩。

想想看,烷烃就像是最基础的食材,简单易做,而蛋白质就像是需要精心烹饪的大餐,让人吃了还想再来一碗!3.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3.1 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学习有机化合物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当个科学家,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

比如说,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就能明白为什么一些食物更加健康,为什么某些化妆品的成分需要仔细查看。

简单来说,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

没准儿,某一天你就能成为朋友中的“生活百科全书”,随时随地科普一波,超酷的!3.2 职业发展的需求在职业发展上,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也非常重要。

无论你是想当医生、工程师,还是想做个化妆师,了解这些化合物都是大有裨益的。

很多高新技术行业都需要对这些有机物有深入的了解。

哎呀,谁不想在面试的时候给考官留下个好印象呢?知识就是力量嘛,掌握了这些,真是“胸有成竹”,走到哪儿都不怕!4. 教学设计:如何轻松学会有机化合物?4.1 趣味实验首先,咱们可以通过趣味实验来学习。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7.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7.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 板书设计:用简洁的图表或示意图展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突出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②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重点知识点:烃、醇、醚、酮、羧酸、酯、胺等分类及结构特点
- 关键句: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醇含有羟基,醚含有醚键,酮含有羰基,羧酸含有羧基,酯含有酯键,胺含有氨基
- 板书设计:列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它们的结构特点
请根据以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判断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1)CH4 + Cl2 → CH3-CH2-Cl
答案:取代反应
(2)C2H5OH + O2 → C2H5OH + H2O
答案:氧化反应
(3)C6H6 + H2 → C6H12
答案:加成反应
5. 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操作练习
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回答问题:
5.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结构表示、性质与反应等重要知识点。同时,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作用和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相关习题和实践性任务。作业布置要注重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③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 重点知识点:烷烃命名、卤代烃命名、醇命名、醚命名等
- 关键句:烷烃命名遵循碳原子数递增的顺序,卤代烃命名在烷烃命名基础上加卤素名称,醇命名以羟基所在碳原子数为前缀,醚命名以两个醇基的碳原子数相加为前缀
- 板书设计:用示例展示烷烃、卤代烃、醇、醚的命名规则,突出前缀和编号的顺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分析和判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技能。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6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2、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学习重点和难点:甲烷的性质学习过程:【复习】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CO2 CaCO3 NaHCO3等是否属于有机化合物?3、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回顾】回顾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联想质疑)【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能否电离等五个方面比较与无机物的区别?总结有机物的性质。

【引言】下面我们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介绍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甲烷的空间构型。

【看书】课本第58、59页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其存在【总结】1、甲烷的物理性质:2、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观察.思考】实验1、点燃纯净的甲烷。

观察甲烷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并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实验2、将甲烷气体通人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有无变化。

实验3、取一只大试管,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体积比约1:4的甲烷与氯气,用橡皮塞塞好试管口,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晒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

一定时间后,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并取下试管上的橡皮塞,观察发生的现象。

总结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现象:①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②烧杯内壁有水产生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有H2O和CO2生成,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和碳元素实验二:现象:紫色的高锰酸钾颜色不变结论:甲烷不能使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三现象:①气体颜色变浅最后消失;②试管内壁有油状液体产生;③ 试管内有白雾出现;④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⑤烧杯有晶体析出⑥烧杯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环节板块一:自主建构物理性质【视频播放】 ----西气东输。

(可燃冰和页岩气)教学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甲烷,使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

知道甲烷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甲烷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稳定性呢?首先让学生回忆旧知书写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并提出问题:甲烷的四个碳氢键是以何种方式分布在碳原子周围空间的呢?有同学认为是平面性,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90°。

还可能有其他结构吗?请设计目的:设置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动手实践,真实再现科学推理和探究过程。

科学家研究甲烷结构的历程,19 世纪初许多科学家也和同学们开始想的一样,认为甲烷是平面正方形,但这无法解释许多实验事实。

直到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化学家范霍夫提出了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才解释了这些事实,而这也标志着立体化学的诞生。

设计目的:通过化学史还原科学家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回归科学发现的真实情境。

【提出问题】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 激发学生思考,有的猜想是平面正方形的,有的猜想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布。

【探究实验】——模拟甲烷的空间分布,学生利用橡皮泥、火柴棒自主拼插甲烷分子模型。

展示每个小组认为可能的结构模型,接着老师给出引导信息:1、甲烷分子中的4条C—H键完全等同。

2、H与C之间的距离和每个夹角也完全相同。

3、如果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种结构,学生分小组再次动手进行实践活动,由此得出甲烷的空间结构应该是呈正四面体排列。

【小组活动】——纸折正四面体,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折出正四面体。

然后将折出来的正四面体与球棍模型相比较,明确甲烷的五个原子在正四面体上处于什么位置,对甲烷的空间构型有直观的认识。

用实物气球进一步的演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用现代化的仪器证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最后【动画演示】——甲烷的空间正四面体分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掌握烷、烯、炔等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应用。

3.掌握碳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了解其生产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命名规则。

2.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3.碳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4.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用化学家居里的名言:生命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很不寻常的元素组成的,来引入有机化合物这一话题,并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 -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 生命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2. 学习环节(1)认识有机化合物 -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含碳元素,能形成很多的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与碳数相关的分类、结构相关的分类、合成方法相关的分类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 - 通过几个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引导学生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介绍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包括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以及有机物简式、结构式、球棒模型等表达方式。

(3)掌握烷、烯、炔等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应用 - 以烷烃为例,介绍它们的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

- 然后讲解烯烃、炔烃等其他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应用,以及与烷烃的比较。

(4)了解碳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生产和应用 - 讲解碳氢化合物的性质和类别,包括饱和类、不饱和类等。

- 介绍柴油、液化气等碳氢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

3. 实验环节(1)实验一:测定酸度和碱度的方法 - 通过实验,掌握测定酸度和碱度的方法,了解溶液pH值的含义。

- 提供几种物质和溶液,让学生自行操作实验,测定pH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二:烧杯测油品析出物 -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油品的组成及析出物的变化情况。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一、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的概念三、自主学习1、有机物的性质特点(1)大多数有机物溶于水,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溶于有机溶剂。

(2)耐热性和可燃性:多数有机物不耐热,熔点较,且燃烧。

(3)化学反应:有机物所参加的反应较复杂,一般较缓慢,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所以有机反应往往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代替“===”。

2、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1)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中含有甲烷,池沼底部产生的气和煤矿坑道的气体(气或)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2)甲烷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3、化学性质:性质(填活泼或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光照、点燃或高温)下才发生某些化学反应。

① 氧化反应:CH4 + O2 →(点燃前必须进行)现象:②甲烷能使酸性KMnO4退色。

③取代反应:写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黄绿色逐渐褪去试管壁上附着油状液体水槽中的水上升到试管内一段水柱该反应共有种产物,除外均难溶于水。

其中曾被用做麻醉剂。

它和都是重要的工业溶剂。

四种氯代物中只有是气体,其它三种都是。

归纳:取代反应四、合作探究: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项目有机物无机物构成元素(是否含碳)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是否电解质化学反应(复杂程度,速率)2、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哪些?3、煤矿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怎样预防瓦斯爆炸?五、巩固练习1、下列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A.沼气B.天然气C.水煤气D.坑气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B.汽油C.蔗糖D.酒精3、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CH3ClB.CH2Cl2l4D.HCl4、1 mol CH4和Cl2光照下反应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4种取代物,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是:A. 5 molB. 2.5 molC. 1 molD. 2 mol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氯气B.溴水C.氧气D.KMnO4溶液6、可以鉴别CH4、CO、H2的方法是:A.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加溴水B.点燃——罩上干燥烧杯——通入澄清石灰水C.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D.点燃——通入酸性KMnO4溶液7、如果空气中混入甲烷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5% ~ 15%这个范围,点燃甲烷时就会发生爆炸。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知识脉络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以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为核⼼,让学⽣通过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性质来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征反应,因此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

教材在实验的基础上,先使学⽣有甲烷分⼦中的氢原⼦能被其他原⼦逐⼀取代的印象,⼜在栏⽬中⽤球棍模型形象地说明了取代反应的本质,帮助他们建⽴取代反应这⼀重要的核⼼概念。

通过甲烷的分⼦结构及其同系列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这样从个别到⼀般的整合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在学⽣初中已有知识和原⼦结构、化学键知识的基础上,从碳的原⼦结构和成键⽅式⼊⼿,运⽤分⼦结构的⽐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加以补充说明,以帮助他们了解分⼦的⽴体结构和原⼦的相对位置。

以甲烷、⼄烷、丙烷和丁烷的同系列及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其中核⼼概念之⼀是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知识框架本节计划⽤2课时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本节课从有机化合物在⽣活中的应⽤引⼊,在说与想之中激发学⽣思考: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殊功能与有机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使学⽣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通过甲烷在空⽓中的燃烧,引导学⽣关注⼯业⽣产中的安全问题;将甲烷的取代反应与⽆机化学中的置换反应加以对⽐,分析甲烷取代反应的过程,进⼀步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的特性。

在进⾏这⼀课时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学⽣已有的⽣活常识,同时注意提⾼学⽣的⾃主学习能⼒,如让学⽣课下查阅资料等。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定要结合学⽣已学过的原⼦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围绕有机物的核⼼原⼦——碳原⼦的成键特点和成键⽅式展开逐层剖析,指导学⽣搭建⼄烷、丙烷、丁烷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交流与讨论,使学⽣明⽩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本章内容划分为四节。

第一节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

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

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

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第三节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对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就顺理成章。

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工具。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学会应用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并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第四节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以及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本章具体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由此可见,本章以整体认识有机物和研究有机物为线索,将重要概念、具体手段方法与有机化学基本思维方法适时呈现、紧密结合。

全章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逐层推进,逻辑思维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掌握了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但是此时学生对于有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对官能团的性质尚缺乏认识,不能从类别上整体认识有机物,因此对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也不能深入地进行研究。

本章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命名、研究有机物的步骤和方法等归纳为一个单元来介绍,是对中学有机化学的一个系统概述。

它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

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从中体验研究或生产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总体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1.1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可介绍质谱法与李比希法相结合,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1.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

2.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2.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

可引导学生结合分子中碳的骨架、官能团,推导有机化合物的通式。

2.2了解依据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主要的化学性质。

2.3能正确书写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1知道有机化合物某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其结构的关系。

可引导学生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

关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图谱,只要求知道质谱图是实验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不要求会读质谱图;只要求知道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图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某些特定原子的分布情况,不要求通过谱图写出相应的基团。

3.2知道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4.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4.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可引导学生归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可运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同分异构现象。

关于同分异构现象,只要求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三种异构,对于立体异构不作要求。

4.2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并能书写其结构简式。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5.1了解有机物分类的依据,知道有机物一般分类方法;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类别。

引导学生注意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命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烷烃命名限于5个碳原子之内)。

不要求掌握含多种官能团的复杂物质的命名。

注意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的区别与联系。

5.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醛和羧酸;知道同系物的含义。

5.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6.1能以具体有机化合物为例,说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的对比实验,说明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6.2通过实例,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以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和乙醇以及一些基本的营养物质。

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命名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

在知识结构上本章可以充分利用化学2所学知识,如通过回忆甲烷、乙烯等的结构和性质特征,归纳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等。

另外从能力结构看,本章内容也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演绎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常见的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3.初步学会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

4.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

5.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机物分类方法的学习,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

3.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例,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3.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4.通过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才能发现事物的奥秘。

四、重难点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但此时学生对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这就需要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认识重要的官能团,体会分类思想在有机物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虽然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又可以相互成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有机物可以形成链状分子,也可以形成环状分子。

但是还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加深对饱和烃、不饱和烃、烷烃、烯烃等概念的理解。

从而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并对它们进行命名。

面对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和科学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本章教学重点: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3.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4.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章教学难点:1.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

2.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4.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一)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本章中,大量出现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学习本章时,学生有可能没有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也有可能在数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相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采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小球和短棍搭建描述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也可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图等。

(二)通过结构分析及实验事实,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线索,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主要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裂的化学键部位,并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这样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便于理解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