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潜水艇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浮力教学设计篇12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测量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乒乓球、铁块、水、烧杯、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展示一组图片: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气艇为什么浮在空中,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产生?(二)、进行新课:演示实验1: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浮上来?是谁给它的作用?总结:物体静止时受平衡力,物体重力竖直向下,平衡时还应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施力物体谁?是水或空气。

表明浸在液体内部或漂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向上的托力。

物理学中力把这种力叫浮力。

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思考:根据浮力的定义及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说明浮力的方向向哪?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思考: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演示实验2:把铁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铁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铁块受浮力作用吗?活动10.9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猜一猜: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实验器材设计与实验:比较铁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潜水艇》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潜水艇的基本结构,认识潜水艇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 使学生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掌握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潜水艇工作原理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动手操作潜水艇模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潜水艇模型、浮力与重力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潜水艇结构图、手工制作材料、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潜水艇下潜和上浮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潜水艇的奥秘。

2. 讲解潜水艇基本结构(10分钟)分发潜水艇结构图,讲解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对潜水艇有全面的了解。

3. 探讨潜水艇工作原理(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潜水艇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利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计算潜水艇的载重量。

5. 动手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潜水艇模型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潜水艇的结构和原理。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有关潜水艇的选择题和计算题,检查学生对潜水艇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潜水艇基本结构船体螺旋桨压载水舱潜望镜等2. 潜水艇工作原理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解释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的。

(3)利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计算潜水艇的载重量。

2. 答案:(1)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螺旋桨、压载水舱、潜望镜等,它们分别具有承载、推进、调节浮力、观察等功能。

(2)潜水艇通过控制压载水舱的进水与排水,改变潜水艇的重量,从而实现下潜和上浮。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 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 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拓展延伸:
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 围住。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 来?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1·怎样使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 2·怎样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 3·怎样使沉在水底的玻璃球浮起来? 4. 怎样使沉在水底的装水小瓶浮起来?
活动要求: 1.先讨论,再做实验。 2.每做一种就要及时记录好。 3.小组里可以再分组,选你自己想研究的那个物品。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 (19页PPT)
• (三)拓展应用,开拓视野
• 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 纵观全课,“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动手实 验——得出结论——实际运用”这样的探究过程 一直贯穿始终,以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 线,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 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生 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进行教学,运用“情景法”、 “演示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法”来辅助教学。并创设相关 情境,适当点拨启发、及时反馈评价。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潜水艇》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应用等方面。

重点学习潜水艇的浮力原理以及其在海洋探测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及其在海洋探测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潜水艇浮力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潜水艇构造、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潜水艇模型、浮力演示器、教学PPT等。

2.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潜水艇在海底探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潜水艇。

2. 新课导入:展示潜水艇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潜水艇的构造。

3. 新知讲解:讲解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及其应用,配合PPT进行演示。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潜水艇的浮力原理进行上浮和下沉。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潜水艇模型制作,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潜水艇》2. 板书内容:(1)潜水艇的构造(2)潜水艇的原理(3)潜水艇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2)列举潜水艇在海洋探测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2. 答案:(1)潜水艇的浮力原理:通过控制潜水艇内部的水泵,改变潜水艇的重量,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2)潜水艇在海洋探测和军事领域的应用:海洋资源调查、海底地形测绘、军事侦察、潜艇作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应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浮力原理的理解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更多关于潜水艇的趣闻轶事,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潜水艇浮力原理的理解。

2. 例题讲解:如何利用潜水艇的浮力原理进行上浮和下沉。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潜水艇》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潜水艇的构造、原理、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知道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作用。

难点:潜水艇浮力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潜水艇模型、浮力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潜水艇在海底探险的视频,引起孩子们对潜水艇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潜水艇如何在海底自由行驶。

2. 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作用,让孩子们了解潜水艇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潜水艇原理的例题,引导孩子们分析并解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潜水艇构造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浮力原理,加深对潜水艇原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潜水艇》2. 主要内容:a. 潜水艇的构造b. 潜水艇的原理c. 潜水艇的作用d. 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画出你心中的潜水艇,并简要介绍其构造和原理。

2. 答案提示:潜水艇主要由船体、浮力装置、推进装置等组成,利用浮力原理实现上浮和下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掌握了潜水艇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孩子在浮力原理的理解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课后查阅关于潜水艇的资料,了解潜水艇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方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

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

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

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以造一艘小船为例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以造一艘小船为例 |沪教版

《浮力的研究----以造一艘小船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了解船的发展史,从船的发展史中了解浮力在船中的应用。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3、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提升对浮力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教学难点】从船的发展史中了解船的模型,再根据船的模型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橡皮泥船的形状,从中体会增大船浸入的体积,船越容易浮,船的装载量越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棋子若干。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造一艘小船来研究浮力,让学生直观感受浮力,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船的发展史,了解人类对浮力的直接应用。

通过自身造船加深对浮力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一、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今天帮老师猜一猜好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早在水当中。

(打一交通运输工具)钢铁身子重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

不怕分浪大,就怕水不深。

(打一交通运输工具)船、轮船同学们都猜对了,哪同学们你们见过那些不同特色的船?它们都有怎样的共同作用?你知道当今这么多形形色色的船,它们是怎样发展来的?老师今天带大家走进船的世界去看看不同的船,去看看船的发展史。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

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

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

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

浮力教案(精选10篇)

浮力教案(精选10篇)

浮力教案(精选10篇)浮力篇1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

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2、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三、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四、教法与学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本节内容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五、教学策略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

故相应策略: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

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准备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秤、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塑料杯,塑料盘,胶水瓶,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酒精、盐水三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等。

《水的浮力》教案

《水的浮力》教案

《水的浮力》教案《水的浮力》教案《水的浮力》教案一、教材分析今天这一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0课《水的浮力》。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二、学生情况分析这一节课我选择的是三年级的学生。

因为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大多九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根据《自然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智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本课中学生要初步学会做说明水有浮力的实验)3、非智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知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自然的信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自主探索,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识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

五、教学思路设计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浮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准备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难点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一、猜测沉浮的物品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

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

《水的浮力》详细教案

《水的浮力》详细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2.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生活的亲近感,保持对科学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你有几种方法求得这支牙膏在这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水容器、细线、弹簧测力计等同学们思考、讨论,得出一些方法,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完成测量展示2、请一位同学总结计算浮力的方法板书:计算浮力的方法:称重法:F浮=G-F′(弹簧测力计)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才可以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 =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的物体都适用。

计算时,要求ρ液、v排已知。

二力平衡法:F浮=G (漂浮、悬浮 ) 条件限制:只适用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的浮力巩固练习例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D.F4答案:B二、【探索新知】1、在学习浮力的时候,你感觉哪类题型或问题最没把握……请学习自行思考、记录,并讨论,请两位同学发言2、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板书主要的疑难点:①知道了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求固体放出液体中受到的浮力②同一物体放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什么时候相等?③密度计和浮力秤等实际应用例2. 质量为7.8千克的铁块,体积是1×10-3米3。

分别投入水中和水银中,静止时所受浮力各是多少?(ρ铁=7.8×103kg/m 3,ρ水银=13.6×103kg/m 3)解题思路:先根据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比对,判断出物体的浮沉状态,再根据浮沉状态计算浮力答案:水中沉底,所受浮力是10N,水银中漂浮,所受浮力是78N三、【利用模型,突破难点①】猜想:同一支牙膏放入不同液体中……,是浮还是沉?请学生来试试:例3.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工作时,漂浮在液面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小小潜水艇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小小潜水艇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小小潜水艇教案
小小潜水艇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影响它的沉浮。

 2.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潜水艇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潜水艇 |沪教版

第五单元浮力的研究第二课时潜水艇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处于本单元浮力研究的第二课时,是在了解物体在水中不论沉与浮都受到了竖直向上的力,学生已经知道有的物品沉在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但认识物体的沉浮都是相对固定的,要么沉在水中,要么浮在水面,物体本身受到下压后无法改变。

在第二课时中就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物体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进一步从技术上研究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回初步搜集资料,所以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潜水艇的资料。

但资料往往局限在潜水艇的名称、基本数据。

三年级学生对于其中的原理能才网络上简单搜集,但无法正真理解。

三、教学目标: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2、知道改变物体重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改变物体重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五、实验器材:潜水艇视频、潜水艇图片、番茄酱、水瓶、针筒、连接管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小潜水艇专家活动二:听话的番茄酱活动三:制作小潜水艇七、板书:潜水艇上浮下沉浮力大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八、反思:在原本教材中的展示为用锥子、酒精灯来制作潜水艇,不太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之前没有使用过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出现在四年级的的科学与技术教材中,所以在制作小潜水艇中利用针筒来模拟潜水艇从操作上降低的制作要求。

但原理也能从实验中了解。

其次在使用魔术方面在平时教学中科学小实验非常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物品有的沉有的浮,物品下压入水中后,有的沉与浮出现了不会改变的状况。

所以在第二课时中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概念,但又是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改变浮力大小实现升降的。

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后延续的学习与创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船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船 |沪教版

《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各种各样的船以及船的发展史。

3、通过了解船的发展史,体会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学难点:怎样使橡皮泥承载更多的回形针。

三、活动设计:活动一实验:怎样将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浮起来?活动目标:1、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器材:烧杯、水槽、橡皮泥、回形针。

活动二观察:船的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船,了解船的发展史。

2、体会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器材:船的发展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创设情境:出示烧杯,一块橡皮泥师: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什么现象?生:橡皮泥沉在水里。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2、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一:怎样使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已的想法,接下来请大家试一试,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1、学生实验:让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

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思考:你改变的橡皮泥的形状像什么?4、学生交流。

5、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活动二:怎样使浮在水面上的“小船”能承载更多的回形针?1、思考:如果要让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能承载更多的回形针,应该怎么办呢?2、学生讨论,师巡视。

3、学生交流。

4、师讲解实验要求。

5、学生实验,完成学习单,师巡视。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7、师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橡皮泥小船做的体积越大,能使它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更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能承载的回形针就越多。

活动三:观察、交流船的发展1、师: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能使物体的浮力增大。

在生活中,应用这个原理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同学们看到过的船。

2、揭示课题。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船最初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4、学生交流。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 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共7张PPT)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 浮力的研究 |沪教版(共7张PPT)

实验提示:
1、依次放入实验物品,观 察后,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2、做完实验,整理好实验 器材.
物体放入水中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呢?
浮力
沉在水底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下沉的物体因为重量大于浮力,浮力 无法托起物体,所以物体下沉了.
漂浮和下沉
漂浮
下沉
物体放在水中,有的会浮在水面 上,浮在水面上我们把它叫漂浮,有的 会沉在水底,那么沉在下面的叫下沉.
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怎么样?
物体名称
玻璃球 叉 海绵
回形针 铅笔 石块 橡皮
预想
实验结果
物体名称
钥匙 橘子 垫板 乒乓球 火柴梗 塑料杯 些物体会下沉?哪 些物体会漂浮?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水的浮力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水的浮力 |沪教版

第五单元 5.1 水的浮力一、教学任务分析《水的浮力》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的第1课时。

属于《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主题7《运动和力》中物体的沉与浮,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浮力方向向上并且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它在本单元的地位是铺垫作用,为探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分三个活动部分, 通过活动一,知道泡沫塑料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知道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通过活动二,设计和操作实验,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通过活动三的进一步探究,知道物体浸在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浮力就越大。

二、学情分析:1、学习基础: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有浮力。

但是,对于浮力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不清晰;也没有思考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都会受到水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

2、学习习惯: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时,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初步分工完成实验,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3、学习兴趣:四年级学生对体验类、探究类、制作类的科技活动特别感兴趣,对于新奇的课外知识兴趣浓厚,对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接受意愿。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从知识到概念以及思维方式都是一节新授课,对于学生理解浮力以及定量数据分析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测量,知道物体在水中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2、通过DIS实验探究,知道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就越大,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乐于分享与交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知道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影响浮力大小。

五、教学资源1、教具:水缸、划线砝码、数显测力计(DIS)、抹布、作业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浮力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浮力 |沪教版

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方向。

3、了解物体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受到水的浮力越大。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水的浮力会随着物体在水中不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根据数据分析,水的浮力的方向始终向上且不变。

4、怎样使橡皮泥承载更多的回形针。

【教学准备】泡沫块、水盆、橡皮泥、回形针、烧杯、钩码、弹簧秤、记录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活动】【说明】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在水里受到浮力会变轻,学会借助实验来求证事物的规律。

活动1 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

1、实践,探究:用手按压水中的泡沫块,有什么感觉?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浮力。

揭示课题,板书浮力3、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一样吗?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4、出示学习单并进行实验活动①5、引导学生小结: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得出水有浮力浮力板书:物体在水里——→变轻【说明】感知浮力大小和方向。

了解物体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受到水的浮力越大。

培养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认识事物的能力。

活动2 探究物体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受到水的浮力越大。

1、师:钩码在水中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吗?2、出示学习单并进行实验活动②测量钩码在水中不同位置受到的浮力3、讨论、交流:通过记录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4、师生合作小结:在水中物体浸没的部分越多,受到水的浮力越大,但浮力的方向始终向上而且不变。

5、板书:↑【说明】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3 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你们桌上都有一个装着水的烧杯,如果把橡皮泥放下去会怎样?你们有办法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水面吗?2、实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3、交流: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橡皮泥能浮起来?4、生交流: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三年级下册科学-浮力的研究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浮力的研究沪教版
• 第一个活动:首先,让大家猜,土豆放入水中会怎样?这个问题一 抛出,学生的猜测也就开始,有了猜想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去验证,这 时我请个同学将土豆放入水槽中,学生观察到,土豆沉了。接着我又 提出问题:“你能想个办法让土豆浮起来吗?”学生受前面故事的启 发很快想到水中加盐的办法。时机成熟,学生现在急切的想验证自己 的办法是否行,分组实验开始。这是学生自我展示时间,当然我也要 及时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加以指导。比如:怎样放盐及搅拌盐的方 法。实验结束后,小组长汇报实验结果,有的小组没有成功,请成功 的小组说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再让没有成功的小组继续试验,直到成 功为止。这样就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一定要放足够的盐,土豆才会浮 起来,也让每个小组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这一阶段的 探究活动完成了我们本课时教学目标中第一个要点:水中加盐可以使 沉下书第 39 到 40 页。 你了解到了什么?
2 .思考: 先不把物体放在水中,设想哪 些物体会上浮,哪些物体会下 沉 ?(先思考,再回答)
• (二)以活动展开,探索问题,获得新知
• 在本环节,我安排了如下几个活动:
•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了解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我通过使 学生亲历几个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其方法。
【说教学准备】
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的分组实验材料有:水槽、烧杯、土 豆、盐、橡皮泥、泡沫塑料、玻璃球、装水小瓶、乒乓球、笔、抹布、实验记录表、学生 自带材料等。
学习目标:
• 1· 我通过做实验知道让物体浮起来的办法。 • 2· 我会把这些办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亲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科学概念: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轻重及承载的液体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浮力的研究
第二课时潜水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处于本单元浮力研究的第二课时,是在了解物体在水中不论沉与浮都受到了竖直向上的力,学生已经知道有的物品沉在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但认识物体的沉浮都是相对固定的,要么沉在水中,要么浮在水面,物体本身受到下压后无法改变。

在第二课时中就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物体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进一步从技术上研究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回初步搜集资料,所以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潜水艇的资料。

但资料往往局限在潜水艇的名称、基本数据。

三年级学生对于其中的原理能才网络上简单搜集,但无法正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2、知道改变物体重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变物体重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五、实验器材:
潜水艇视频、潜水艇图片、番茄酱、水瓶、针筒、连接管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潜水艇专家
活动二:听话的番茄酱
活动三:制作小潜水艇
七、板书:
潜水艇
上浮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
八、反思:
在原本教材中的展示为用锥子、酒精灯来制作潜水艇,不太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之前没有使用过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出现在四年级的的科学与技术教材中,所以在制作小潜水艇中利用针筒来模拟潜水艇从操作上降低的制作要求。

但原理也能从实验中了解。

其次在使用魔术方面在平时教学中科学小实验非常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物品有的沉有的浮,物品下压入水中后,有的沉与浮出现了不会改变的状况。

所以在第二课时中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概念,但又是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改变浮力大小实现升降的。

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后延续的学习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