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调查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调查分析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
瘾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70%的青少年每天都会花费
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家长和教育部门的担忧。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表现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长时间沉迷
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和短视频等,忽略学习和生活;出现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等行为异常;身体素质下降,出现眼睛疲劳、颈椎
疼痛等健康问题;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减少,社交能力下降等。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放任,导致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学校
教育的问题,学校对网络成瘾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等娱乐方式的普及,使得
青少年更容易沉迷其中。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学校要加强网络成瘾问题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等内容的管理。
五、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成瘾,健康成长。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重视这个问题,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努力。
文化娱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
文化娱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一、文化娱乐行业存在的问题文化娱乐行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提供娱乐和休闲方式,还承载着传播文化、塑造社会风貌的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文化娱乐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从市场竞争、内容创新、版权保护和行业监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市场竞争不规范文化娱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竞争环境不规范。
首先,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市场上涌现大量低质量、重复性的文化娱乐产品。
这不仅降低了行业整体形象,也使消费者面临选择困难;同时,恶性竞争现象也存在,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份额,进行不正当竞争,给市场秩序带来混乱。
2. 内容创新严重不足文化娱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创新。
然而,当前行业内内容创新严重不足,更多地依靠明星效应、热门IP等已有资源进行变现。
这种模式导致了内容同质化严重、创意匮乏的问题,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长期来看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版权保护不完善文化娱乐作品的版权保护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盗版、侵权等问题频繁出现,年轻的原创人才往往面临版权难题,造成他们对于投入创作的积极性下降。
缺乏有效的版权保护制度,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也限制了文化娱乐行业创新发展的空间。
4. 行业监管不到位文化娱乐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引导。
然而,当前行业监管相对滞后,政府对于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指导,导致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
行业监管的不到位,使得一些不良行为得以滋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1. 加强市场准入门槛为了改善文化娱乐行业的竞争环境,需要加强对市场准入门槛的管理与监督。
要求企业在准入时提供一定的资质和实力证明,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质量来推出优质的文化娱乐产品。
同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击恶性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 鼓励内容创新和多元发展为了激发文化娱乐行业的创新活力,需要鼓励内容创新和多元发展。
关于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的调查报告【内容导航】第1页:第2页: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利用寒假的充实时间,我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经过社会上抽样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可得结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岁-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
自己实地自住地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
除了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瘾现象在我国已经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关注。
调查显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高出7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倾向的网民中男性青少年比例同样高于女性。
男性青少年缘何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网络?理论分析,男性青少年更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而女性更为稳健保守。
因此,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时,男性往往更易于被网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其次,男性青少年较为独立,女性依赖性相对较强。
在传统文化的规范下,男性往往是有泪不轻弹,与其他社会成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而女性则大可向他人宣泄负面情绪,所以当网络媒体出现时,在现实生活中比女性拥有更少宣泄渠道的男性便会倾向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宣泄负面情绪。
处于青少年成长期的男性往往思维较为活跃,自制能力较差,好动,往往被视为“顽皮”。
而女性则自控能力较好,好静,视为“乖顺”,她们往往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相对而言,花费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精力较少。
中学生成为网瘾的“重灾区”,特别是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
报告显示,网瘾群体中13岁-17岁的青少年网民,尤其是中学生网民当中的网瘾比例是最高的。
初中生为最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则较低,可能是由于高中的课程明显要比初中繁重所致。
在对某中学学生的一次调查过程中,对于上网主要原因的调查,得到如下数据:选择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等的比例高达%,超过“查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的%。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导语】随着信息技术的⾼速发展,上已在学⽣中形成了⼀股热潮。
以下是整理的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欢迎阅读!【篇⼀】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速发展,上已成了我们⽣活的⼀部分也在学⽣中形成了⼀股热潮,然⽽,络也给少年⼉童带来了许多危害。
络对⼩学⽣的利弊到底如何呢?为此,我特地做了⼀个⼩学⽣上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和⽅法 调查对象:⼩区内⼩学⽣;球友;同学及校友等。
调查⽅式:采访询问。
三、调查结果 调查中上学⽣中,男⽣上⼈数多于⼥⽣,男⽣⼤多数都是在家上,有个别在吧上的。
男⽣上⼀般是玩游戏聊天,偶尔上学习查资料。
⼥⽣都是在家上,⼀般都是在上聊天,看视频,偶尔查资料、玩游戏。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1、对于上,学⽣随着年级的升⾼,基本上都会上,熟练上的⽐率也越来越⾼,且男⽣多于⼥⽣。
2、学⽣上时间,⼀般选择在双休⽇、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时间为2~3⼩时;但有15%的学⽣痴迷于络之中,难以⾃拔,每星期上时间⾄少7⼩时,⼏乎是天天想。
3、⼩学⽣上的⽬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看视频,其次才是学习或查资料。
4、对于孩⼦上,家长持⽀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多家长是反对或控制孩⼦上。
四、络对⼩学⽣的积极影响 1、可以开阔视野,扩⼤知识⾯。
2、可以促进⼩学⽣的学业。
在上查阅信息⾮常⽅便,学⽣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
3、由于络的虚拟性,学⽣在上与其他⼈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交流看法、⼼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
从某⼀⽅⾯来讲,教师、学⽣家长可以在上更好的了解学⽣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4、增强了学⽣学习微机的兴趣,打字速度也变快了,经常玩游戏反应速度也快,思维敏捷。
五、络的弊端 1、影响学⽣的学业。
⼩学⽣上⼤多为了打游戏聊天,这些娱乐⽅式对⼩学⽣很有吸引⼒,意志不坚定的学⽣常常⾝不由⼰,沉溺其中不能⾃拔。
中国青少年对网络使用行为的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对网络使用行为的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逐渐增多。
为了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习惯,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一、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1. 青少年上网的时间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少年每天花费2至4个小时上网。
其中,上学期间,他们晚上使用网络的时间较多;而放假期间,他们更多地利用白天时间上网。
这表明青少年对网络充满了热情,但也存在过度使用的倾向。
2. 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调查显示,在网络上,青少年主要用途包括娱乐、学习和社交。
他们喜欢玩游戏、观看视频、听音乐等娱乐活动。
此外,他们还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完成学校作业,并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
3. 青少年关注的网络内容调查显示,青少年对游戏、音乐、明星娱乐、时尚等内容最感兴趣。
此外,新闻、学术知识和文化类内容也受到一部分青少年的关注。
虽然大部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但也有一部分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吸引。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1. 学习成绩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时间过长对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长时间在网络上沉迷游戏、社交等,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社交能力与现实生活的社交相比,网络给予青少年更多的自由和匿名性。
然而,过度倚赖网络社交可能抑制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发展,导致与人沟通的困难和社交技巧的不足。
3. 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长时间使用网络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
特别是在暴露于网络欺凌、负面信息或不良内容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网络成瘾问题部分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在网络上花费太多时间,无法自拔。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建议青少年合理规划上网时间,根据学业和其他活动的需要来安排,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2. 不良信息过滤青少年获取信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也意味着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青少年沉迷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网络的便利和吸引力让他们难以自拔,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沉迷网络的原因1. 缺乏正确的生活观念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生活观念,对于网络的使用缺乏限制和规划。
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网络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和交流渠道。
2. 学业压力和逃避现实在现代社会中,学业压力越来越大。
青少年面临着各种考试和竞争,他们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选择通过沉迷网络来逃避现实的问题。
3. 缺乏有效的娱乐和休闲活动传统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对青少年来说可能过于单调和无趣,而网络世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和娱乐方式。
他们通过网络获得的刺激感和满足感往往比现实生活更加强烈。
4. 无法正确应对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世界中存在着诸多负面信息和不良影响,包括暴力、色情、犯罪等。
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容易被这些负面影响所吸引并受到影响。
二、解决方法1. 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念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生活观念。
青少年需要意识到网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应该平衡好学习、娱乐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2.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青少年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划。
他们应该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分配合理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安排适当的娱乐和休闲活动,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活动,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让青少年有更多选择,不再将全部精力放在网络上。
4.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抵抗力。
青少年应该了解网络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并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5. 加强家庭沟通和监督家庭应该与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他们在网络中的活动和需求。
新媒介空间中的青少年文化新特征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调研报告
新媒介空间中的青少年文化新特征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新媒介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更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他们的文化认知、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索新媒介空间中的青少年文化新特征,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青少年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风貌的视角。
报告首先对新媒介空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其包含的网络社交平台、移动应用、短视频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形态。
在此基础上,报告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揭示了青少年在新媒介空间中的文化新特征,包括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网络迷群文化的兴起、虚拟社交行为的常态化等。
同时,报告也关注了这些新特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如青少年心理需求、网络文化环境、教育引导机制等。
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的深入研究,报告发现,网络流行文化不仅反映了青少年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网络流行文化,如何在尊重青少年文化需求的同时,有效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报告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网络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报告也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力求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新媒介空间中青少年文化新特征和网络流行文化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当代青少年的文化风貌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报告也希望借此引发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新媒介空间与青少年文化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介空间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
新媒介空间,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游戏等,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特点,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对策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对策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网络游戏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然而,许多青少年也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无尽的刺激和乐趣,正是由于其吸引力,才导致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逃避现实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的束缚,扮演虚拟角色,在虚拟世界中享受自由和成就感。
2.社交需求青少年渴望与他人交流和建立社交关系,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与其他玩家互动的平台。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结识新朋友,加入团队合作,这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认同感。
3.奖励机制网络游戏通常设有各种成就、奖励和升级系统,让玩家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技能。
这种奖励机制激发了玩家的动力和探索欲望,使他们难以自拔。
二、对策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摆脱游戏的困扰: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游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
2.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为了让青少年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和兴趣培养项目。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如音乐、运动、艺术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3.限制游戏时间家长和学校应该合理管理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设置适当的限制。
适当的游戏时间可以让他们享受娱乐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4.提供心理支持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积极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扰,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结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青少年使用网络和新媒体等新兴社会载体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是解构权威。如质疑“董存瑞炸碉堡”、“刘胡兰是被乡亲铡死 的”等事件中,越是权威的结论,网民越想将其推翻;越是经典的东 西,网民越希望将其颠覆,究其目的,就是为叛逆而叛逆,并没有更多 的考虑。但是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一张漫画就能说明问 题:小学生就对着课本发问:董爷爷你到底炸没有炸碉堡。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青少年使用网络和新媒体等的基本情况 二、青少年使用网络和新媒体等存在的普遍问题 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这已经是不 争的事实: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 到5.38亿,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手机上网用户3.88亿,10-19岁网民 占我国网民总数的37.5%,初中学历网民净增1860万,30岁以下的青少 年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二,每天都上网的青少年比例高达 80%左右,各种网络的骨干是青少年。尤其明显的是,手机上网用户中 77.2%是青少年手机用户,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上网更多地吸引了青 少年群体的使用。 那下面我们看一下我们学校学生新媒体的使用现状。 1目前青年学生网络媒体的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目前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现状,我对我所带的初二年级 某班75名同学为研究对象,做了一些相关调查,或许我们可以以点带面 从中说明或者发现一些问题。 ◆(1)首先对“中学生每天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摸 底。 调查结果显示排前三位的分别为电脑22.7%、电视16.6%、手机 16.1%,可见他们已成为中学生经常使用的媒介方式。 ◆(2)对学生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表二:中学生电脑手机的普及情况
浅谈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讨论了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保护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安全;青少年;管理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应运而生,网络中的黑色信息、灰色信息、黄色信息等各种不良信息冲击着网络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安全,对青少年的危害更是根深蒂固,如何应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文化安全冲击是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青少年网瘾。
调查显示,大城市中八成小学生4岁开始接触网络,上网最爱玩游戏,“看动漫、看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其中男性占了总人数的89.19%。
青少年网瘾患者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95%,高中学历的占42.57%。
调查还显示,这些网瘾青少年中有66.80%已经休学或退学。
89.86%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玩网络游戏。
46.62%的人最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梦幻西游》是占用他们游戏时间最长的一款游戏。
上述一系列数字表明中学生受到网络文化不良影响较大,也正是我们要重视和重点防范不良文化传播的重点人群。
(二)心理健康。
2010年11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弗兰克博士的最新医学研究报告表明,青少年每天发送超过120条短信的行为定义为“过度短信”,每天连续登陆社交网站3小时以上划归为过度使用社交网络。
美国中西部有20%的青少年接受了此项调查,其中1/5的受调查者属于“过度短信”的范畴。
当今青少年上网或发短信花费过多的时间“令人吃惊”,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更容易沾染吸烟、喝酒、吸毒等恶习,危害身心健康。
(三)交通事故。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也显示,1/3美国青少年日发短信超过百条;而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中大约26%会边开车边发短信,这将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向500名青少年发放问卷进行了调研。
包括了关于网络使用频率、使用目的、受教育程度、网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二、调研结果1.网络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主要上网目的为社交交流(超过70%)和获取娱乐信息(超过60%)。
同时,青少年在网络上娱乐游戏的时间也超过1小时。
2.网络行为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在网络上的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虽然绝大多数青少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但存在一部分人则更关注学习和知识获取。
此外,调研结果还表明,青少年存在在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涉及到色情内容等不良行为的情况。
3.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4.青少年网络心理状况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在网络使用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孤独感。
青少年往往会对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网络形象等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也因为过多地依赖网络交流而导致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和朋友关系出现问题。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青少年应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网络鼓励家长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青少年来说,拥有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将更有可能遵守网络规则,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2.青少年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明确告诉青少年网络空间是公共的,并教育他们妥善保护个人隐私,不发布个人敏感信息,以防止个人信息被利用。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青少年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了解网络上的各种风险和威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正确对待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网络欺凌等问题。
4.平衡网络使用和现实生活青少年应认识到网络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要学会平衡网络使用时间和现实生活,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关系。
5.学校应增加网络文化教育内容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文化教育,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了解网络对生活和思维的影响,提高他们对网络风险的认识。
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_(精)[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_(精)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前言成员:XXX及其他实践主题: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时间:2012.01.10 地点:江苏无锡及周边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随机采访两种方法得到基本素材,结合文献和专家的分析,总结得到此次报告。
一、网络问卷和采访中发现的问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15日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手机网民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
其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人们很容易从网络中得到信息。
而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信息。
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期间,是非观并没有定型,极易受到影响而扭曲。
这些良信息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还极引诱青少年走上歧路,一去不返。
(注:括号中为犯了网络问题例子例如: 1.色情信息→对性持开放态度。
曾有网友开玩笑说,此项造成医院妇科生意兴隆及某种商品种类纷繁并保证销量。
11年曾破获的某宗卖淫案件,其中的私娼大多是90后,令人叹息。
2.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道德层面:表现为漠视权威,忽视规则,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价值观层面: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价值观物质化等(辛蓓, 2002 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更容易在早年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初中生比高中生表现得明显。
网上聊天、浏览色情网站、网络游戏、网上赌博都与攻击性行为有关。
(二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网络的匿名性会增强青少年的攻击行为(Ybarra, 2004,在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中,19%会卷入网络攻击行为。
攻击者与传统的欺凌弱小者类似,他们可能会将网络上的攻击行为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伤害他人或者自我伤害(焦君华, 2008; Whitlock, Powers & Eckenrode, 2006; Kimberly, 2004 (三过度使用网络的不良影响1.造成青少年的日常活动之间发生冲突,影响到身心健康(Chien & Chun, 20002.造成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危珊珊, 2008,并且更可能产生抑郁、交往焦虑等消极情绪(林伟,黄子杰& 林大熙, 20043.即使是因为交流需要而过多上网,也会减少青少年在真实社会中的卷入度,降低心理幸福感(Kraut, 1998 “网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调查研究
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调查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娱乐的重要途径。
网络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在线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等。
这些娱乐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特点、优劣及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据最新数据显示,青少年在网络娱乐方面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线上娱乐活动。
这些娱乐方式的种类繁多,且不断更新换代,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网络娱乐方式的普及程度也逐年上升,青少年参与网络娱乐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的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在校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青少年发放了问卷,收集他们网络娱乐活动的相关数据。
我们还通过访谈的方式,与部分青少年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网络娱乐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内心感受。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为角色扮演游戏(RPG)和射击游戏。
卡牌游戏和益智游戏也受到不少青少年的喜爱。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经常参加的在线活动包括社交媒体、看短视频、网购等。
在线学习、听音乐也是青少年常见的网络活动。
多样化:网络娱乐方式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需求。
便捷性:网络娱乐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青少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互动性:网络娱乐方式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即时互动,提高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
沉迷问题: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娱乐,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隐私泄露:在参与网络娱乐过程中,青少年可能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带来安全隐患。
不良内容:部分网络娱乐内容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如暴力、色情等。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针对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的建议和对策: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娱乐观念,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娱乐。
家长和老师要青少年的网络活动,了解他们经常参与的网络娱乐方式,以避免不良内容对他们的侵害。
青少年网络活动中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活动中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活动中。
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直播平台等,这些网络活动可以带来无尽的乐趣和刺激,但也会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在网络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这些问题。
一、网络游戏带来的心理问题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最常玩的网络活动之一,也是其中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
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让人们可以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享受到一种全新的游戏体验。
但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比如,长时间的沉迷会使青少年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导致逃避现实,对个人成长和社交能力造成影响。
应对策略:①管理好游戏时间,不要让游戏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②学会控制欲望,逐渐将游戏从生活中排除出去。
③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增加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④向家长、老师、朋友寻求帮助和支持,一起解决游戏上瘾的问题。
二、社交平台的心理问题社交平台的出现,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交友渠道。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比如,沉迷于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和点赞数,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可和自尊心。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会影响青少年的心情,导致产生自我怀疑、焦虑和压力等情绪问题。
应对策略:①控制自己使用社交平台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
②关注对个人成长和业余生活有益的信息,避免沉迷于一些负面信息。
③学会面对网络暴力和负面评论,提高自我认可和自我肯定能力。
④培养社交能力,多去现实中的社交场合结交朋友。
三、直播平台的心理问题直播平台近年来的发展迅速,也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加入其中。
通过直播平台,青少年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关注和粉丝。
但是,这种心理需求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如果沉迷于追求直播的点赞数和粉丝数量,会影响青少年的情绪。
应对策略:①对直播需求进行规划,逐渐控制自己的心态。
②不要过度追求点赞数和粉丝数量,适当减少直播时间。
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分析
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人消费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在网络文化消费中,青少年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
他们热衷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同时也通过网络消费文化产品。
然而,青少年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这既有青少年本身的问题,也有网络文化本身的问题。
本文将就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特点1、多元化消费方式网络文化消费具有多样化、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
青少年消费时,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消费方式。
例如,在网络上购物、阅读、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交友等,都是青少年喜欢的网络文化消费方式。
2、重视虚拟社交网络文化催生了虚拟社交,青少年通过网络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
他们可以在网络上结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和经验等等。
这也是青少年更喜欢网络文化的原因之一。
3、注重互动性在网络文化中,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青少年更喜欢有互动性的网络文化,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评论、评分、分享等等。
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可以与别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所存在的问题1、网络隐私泄露青少年在网络文化消费时,很容易遗漏自己的隐私信息。
例如,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等,这些信息被泄露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面临身份诈骗和网络诈骗等风险。
2、网络成瘾网络游戏和社交网络是青少年最喜欢的网络文化消费方式。
然而,沉迷于网络玩耍会导致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一些青少年甚至会出现短暂的记忆丧失,身体暴瘦等现象。
3、网络色情网络文化消费中存在很多淫秽色情的内容,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青少年容易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进而滋生不良的性行为。
三、青少年网络文化消费的解决办法1、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青少年在网络文化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避免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发布不当言论等。
网络娱乐文化背景下少年儿童思想教育途径新探
网络娱乐文化背景下少年儿童思想教育途径新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娱乐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更加强烈地推动了网络娱乐行业的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娱乐文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思想教育。
如何利用网络娱乐文化进行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娱乐文化对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1.耗时:网络娱乐文化往往会对青少年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严重的浪费。
部分青少年长时间玩游戏或网络聊天,往往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没有心情完成作业。
2.依赖性:青少年在网络娱乐文化中得到的良好感受、刺激和放纵,会导致他们对网络娱乐的极度依赖。
身心逐渐沉迷其中,很难自拔。
3.色情:一些色情的信息和内容在网络娱乐中泛滥。
不少青少年在接触此类音像信息后,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良的思想意识。
4.暴力:电影、游戏和动画中的暴力画面和内容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变得冷漠、粗暴,丧失同情心与责任心。
1.把握时机:利用网络娱乐文化进行思想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学习、生活压力较小的时候进行,这样效果会更好。
2.因材施教:网络娱乐文化的覆盖面广泛,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成长状况和特点,选择不同的途径进行思想教育。
3.注重效果: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注重效果。
通过情境模型和故事等方式进行思想启发,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1.网络视频:网络平台上的视频节目是思想教育的一个好工具。
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让孩子们在看视频的同时,加深知识体验和价值感受。
2.互联网游戏:互联网游戏虽然会对青少年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一定的消耗,但也是思想启发的一种途径。
例如,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快乐和成长。
3.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也是思想启迪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种类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娱乐调研报告中国青少年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与防治策略
娱乐调研报告中国青少年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与防治策略娱乐调研报告:中国青少年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与防治策略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线上游戏在中国的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也随之而来,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本报告将重点调研青少年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现状分析:1. 青少年线上游戏成瘾情况普遍存在,成瘾程度不同。
一些青少年沉迷于游戏中,影响学习、社交和身体健康。
2. 线上游戏具有吸引力,包括游戏内容的刺激性、游戏社交性和游戏消遣性等。
3. 线上游戏成瘾与内心需求的满足有关,包括社交需求、成就需求、逃避现实等。
成因分析:1. 学业压力和家长期望:青少年因应学业和家庭压力,通过线上游戏来释放压力和获得成就感。
2. 孤独感和社交隔阂: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难以融入社交圈时,线上游戏可以提供一个逃离现实的方式。
3. 心理问题和个体差异:青少年中存在心理问题和个体差异,一些人更容易对线上游戏产生依赖。
防治策略: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关注,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积极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2.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学业安排和丰富的课余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交和体育锻炼。
3. 社会共治的参与: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组织等应共同参与青少年线上游戏成瘾的防治工作,加强合作,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4. 心理辅导和治疗:针对已经出现线上游戏成瘾问题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摆脱成瘾,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论:青少年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不容忽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共治和心理辅导等综合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加强对线上游戏行业的管理和监管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以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游戏内容的影响。
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当前是一个全民网络娱乐化的时代,随着电脑和宽带的普及化,全国的网络游戏用户逐年递增,这一大群体当中,绝大多数部分是青少年,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青少年网瘾问题。
家长们、教育专家们“救救孩子”的呼吁声络绎不绝,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有关于“治网瘾”而带来的负面问题。
先是损害身体的电击治网瘾疗法被叫停,再接着15岁的广西少年因治网瘾而死亡的恶性事件,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相较于网瘾的问题如何治网瘾的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青少年为什么选择了网络游戏?首先,是因为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符合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
如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的电影、音乐体育节目等,都受广大人们的欢迎。
但是最关键的是,在游戏中还具有虚幻性,这也是网络游戏区别于其他娱乐方式的所在。
网游的虚幻让玩家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角色当中将自己的性格赋予到角色当中,是在成长另一个极度放大的自我,构建合乎自己理想的世界。
玩家在游戏中自由的随心所欲地成长,可以择做自己想做的任何职业任何身份,行侠仗义的大侠、治国有道的君王等等,可以通过组队与另一端的玩家朋友们建立用血与火缔结的友谊,还可以在公平的规则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经验值获取高等级装备和高级装备,从而获得其他玩家的羡慕和尊重。
而在现实世界当中这些体验是不易获得的。
如每一个人都受多方因素制约未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也可能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有人可能无论怎么尝试都难以得到他人的赞肯。
可以说,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只要通过努力,你可以体会到个人成就感、获得友谊、获得尊重和赞许。
-------这正是马斯洛理论中人类内心所期求的最高层次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网游能比其他娱乐方式更易吸引青少年。
网瘾问题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精神层次企求获取承认的心理问题,而不能仅仅简单归属于因为孩子们热衷追求感官的刺激。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网络文化现状研究报告——青少年与网络文化的深层关系探讨及相应对策研究梁弄镇团委2009年10月19日【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及稳固时期,在网络文化充斥的环境中,对网络文化缺乏辨别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现状,应采取构建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等对策。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点网络文化应属于广义“文化”的种概念,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
口语文化时期,以人的“大脑”为文化的载体,人的“口”作为传播媒介发挥重要作用。
纸文化时期以纸为媒介,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发挥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网络文化是高时效的文化。
历史上的各种文化,都被认为是变化缓慢的文化,而网络文化则是高时效性的文化,更新速度快,计算机网络将全社会紧密联结在一起,将地球缩小了,将时空拉近了,极大了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实现了通信的瞬时化、生产的自动化,全面突出一个“快”字,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
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
人们不论国别、种族等都可进入网络空间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论坛。
第四、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
它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它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
第五、网络文化还具有虚拟性。
网络空间是一个与物理空间完全不同的新空间,在这种空间交往是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实现的。
志趣相同的成员可以在网络中组成虚拟社区、自由交流。
网络文化的特征远不止以上五点,还有例如数字化特征等等,“文化”这个概念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概念。
研究网络文化的特征为我们研究网络文化概念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摘要:本文通过从玩家心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角度,对出现青少年网络游戏上瘾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层剖析,同时也对当前的青少年教育现况进行反思。
指出网瘾问题其实是青少年的亚健康心理问题,家庭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也是产生网瘾问题的主因之一。
要避免青少年网瘾,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现行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应作相应的反思和调整,以与时俱进.关键词:网络娱乐;网瘾;治网瘾;家庭学校教育;前言:当前是一个全民网络娱乐化的时代。
据《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摘要》,全国网游用户数达到4936万,今后数年随着电脑和宽带的普及化,预计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9453万。
这上千万计的玩家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因而不可避免产生了青少年网瘾的问题。
家长们、教育专家们“救救孩子”的呼吁声络绎不绝,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有关于“治网瘾”而带来的负面问题。
先是损害身体健康的电击治网瘾疗法被国家卫生部发文叫停,接着的广西15岁邓姓少年因治网瘾而死亡事件更成了全民关注热点并上了CCTV专题,还有关于定义网瘾者为精神病、每周上网40小时为网瘾者的标准也一直为公众质疑。
可以说,网络娱乐是具有时代前行烙印并与国民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相较于“网瘾”问题,如何“治网瘾”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现行的青少年教育思想是否适应新形势新标准的要求?这是一个严肃又影响深远的问题。
一、游戏契合青少年亚健康心理状况的需要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为什么选择了网络游戏?首先,是因为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符合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
如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的电影、音乐体育节目等,都广受人们的欢迎。
但最关键的是,在网游中还具有虚幻性和交互性----这也是网络游戏区别于其他娱乐方式的关键所在。
网游中是虚幻的,玩家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某角色扮演中,建构合乎自己理想的世界。
你可以在游戏中随心所欲自由地成长,可以作你想做的渔夫、商人、医生、法师或者除妖斩魔救国匡民的大侠;可以通过组队战斗打怪而获得来自网络另一端玩家朋友们的用血与火缔结的真诚友谊;你可以在公平的规则下,通过自己努力增加经验值获取高等级和高级装备,从而获得其他玩家们的羡慕和尊重。
而在现实中,这些体验是不易获得的。
如每一个人都受多方因素制约未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也可能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有人可能无论怎么尝试都难以得到他人的赞肯。
可以说,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只要通过努力,你可以体会到个人成就感、获得友谊、获得尊重和赞许。
-------这正是马斯洛理论中人类内心所期求的最高层次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网游能比其他娱乐方式更易吸引青少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城市中的出现了广泛化的亚健康人群。
人们在躯体上是健康的,但在心理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孤独、压抑等负面创伤。
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价值观下,太多的功课和太多的期待让青少年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他们也都是亚健康的群体。
青少们正处在精力旺盛、充满叛逆好奇、个性张扬的年龄,特需要情绪发泄;而具有娱乐性虚幻性互动性的网络游戏,恰是能轻易地满足人们内心各层次需求的娱乐工具。
所以网游的出现,正好切合了成长阶段青少年们的内心需求,让他们从中找到一个发泄压力的渠道,也找到了获得尊重和成功感的地方。
这正是如此,一些在现实中缺乏承认感又自制力不足的孩子们很容易沉迷其中。
但如果没有网络游戏,他们也始终会寻找其它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用早恋来躲避,用打架来获取成功感),同样可以令家长和社会头痛不已。
网瘾问题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精神层次企求获取承认的心理问题,而不能仅仅简单归属于因为孩子们热衷追求感官的刺激。
所以,产生网瘾更上究的被问责方,应该是家庭学校教育。
二、家庭关爱存在盲区那些成天为生计四处奔波或成天忙着打麻将的家长们,他们有多少时间关心过孩子?那些忙着为才刚下课的孩子急急安排了钢琴班书法班的家长们,他们给的真的是孩子内心需要的东西么?除了文化成绩单,家长们还了解孩子什么?孩子的渴望?孩子的内心压力?城市中目前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长辈们般有兄弟姐妹亲密无间一起成长的经历,也就从小缺乏了与同龄伙伴长厮玩相处的经验。
所以常形成了更加关注自身体会的敏感。
那些负面情绪因年龄代沟而无法向大人倾泻的,又找不到合适的同伴诉说,往往会更易找其他的事物来代替寄托。
我们的教育中没有和孩子平等谈心沟通的传统,父母的爱都是一厢情愿的,没有体现出对孩子需求的尊重。
而这些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中却正好相反。
作为网络游戏发源地的欧美,没有出现所谓的“网瘾”问题,游戏对他们的青少年来说,仅是一项普通的娱乐方式而已。
在中国,游戏却升格成了孩子们依赖的精神寄托支柱和释放压力的工具。
BTV-1电视台的某期《国际双行线——网之瘾》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中学生玩家如何才不沉迷网游?少年回答:只要父母多关心,多民主对待,其实小孩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
不可否认,每一位家长在内心对孩子还是很关爱的,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关心不对位,管理方式的不对,对孩子喜欢事物的定位不准等等,常使孩子教育的效果和自己期望相差甚远。
若想孩子不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家长们好好研究自己孩子的心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和想法,同时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的知识,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经常和孩子作平等的沟通。
这样,孩子在一个有足够关心、尊重、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就不会精神受创地到虚幻的网游中寻求寄托发泄了。
对于娱乐性强且不偷不抢不损他人利益的网游,与其粗暴禁止导致逆反心理,不如用疏导方式做有计划性的开放。
比如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外,每天可以玩绿色网游一两小时,这和看一场球赛或电视剧的时间相仿,不会对学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孩子得到足够的民主关心,心态健全,他们玩网络游戏的目的只是娱乐,并不是精神寄托,这样也不用担心沉迷上瘾的问题。
另外,家长们也要让孩子养成明辩轻重孰非的价值判断观,加强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自制力不强的人,很容易为负面心理情绪的困扰,而偏离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或休息生活。
自制力强的人,可以执着明晰追求原先设定的理想或目标,用各种积极方式去分散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力,为自己解压,不易为网游等某方式沉迷。
网瘾现象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网瘾要防患于未然,平时要多付出家庭关爱,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若等到出现网瘾再高价送小孩去所谓“戒网瘾”中心治疗,其实是撂担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家长们由于不熟悉网络,因而对各色“戒网瘾”中心治疗产生了盲目的信任感。
那些至今尚未有科学证明行之有效的所谓“戒网瘾“中心是以盈利目的为主的,往往把孩子当小白鼠一样折磨,让孩子在家庭关爱失衡的状况下再添加新的心理创伤,这也是家庭教育失职的另一表现。
更有甚者,牺牲孩子健康甚至丧失孩子生命,例子如2009年8月14日广西15岁少年邓飞之死亡。
三、现行教育思想僵化和滞后因为网瘾现象的主体人群是青少年,学校教育部门对此现象所持态度是否正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恰当?效果又如何?成了关系到千千万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
面对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以前的武侠小说、漫画书刊也类同),家长教育者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先去研究和学习该事物(试问今日有几个家长教育者懂得游戏?),而是恐慌无措地拒之远之,----这种本能的反应,算不算是一种教育者思想僵化、滞后的的表现?连我们最根性的反应都是以己为主,拒绝关注尊重孩子们的内心需求,拒绝沟通,又何谈教育的效果?我们有必要忧虑。
都21世纪了,网络动漫游戏都已成了当前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了,我们还能作到绝缘的切割么?而且有必要为了考试成绩去作这样切割么?这样粗暴切割的不是游戏,而是时代。
在21世纪,芙蓉姐姐、超级女声们让国人都傻了眼。
一群间或有走音跑调的业余歌手们的唱歌比赛,收视率远远超过了精英汇粹的CCTV春节联欢晚会。
以往人们观念中只有歌唱水平高的节目才算好的歌曲比赛节目。
可在这场以青少年为主力的全民运动中,认同感、参与感、互动感大于了唯美感。
这就是现实的启示-----新时期人们对许多事物的价值观,已无法用旧有的价值体系来衡量。
近年,武侠小说进了中学教材,神坛上鲁迅的文章减少,这些表明之前对那些事物深层本质的担心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释然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的释然其实也就说明了之前教育思想滞后了相当一段时间。
简单地把网瘾归罪为游戏有害论,以此为前提,学校教育采取的措施是粗暴禁止,但却往往是禁而不止。
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可不可以怀疑是因为我们的前提设定错了?滞后的应试教育的现况,也促使教师们只关心成绩而缺乏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从而导致更多的网瘾现象发生。
近年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而把多媒体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等优点发挥到极致的网络游戏,却让老师们不敢轻易说一个好字,老师们更看重的是众多青少年们沉耽其中的现象。
因为害怕上瘾沉迷的发生,所以教师家长们宁可将原可以成为极佳教育工具的游戏看为一个禁止学生触摸和讨论的禁区雷区。
可,在上瘾之外,不是还有一个“适度”的可操作空间么?网络游戏并非洪水猛兽,上瘾沉迷才是;概念不能混淆。
可我们的老师家长们似乎并不怎么热衷去研究讨论如何“适度”的主题,更习惯于一禁了之。
是不屑研究?是总觉得所有非学习的行为都需要禁止?还是对教育的自信不足,认为书本教育的吸引力远不如游戏,只要学生一接触游戏,就九牛不回?对游戏一禁了之,问题就解决了么?连防当前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也承认:他帮助过的小孩中,有人真的成功戒掉了网瘾,但又陷入了早恋当中。
大概没有任何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玩网游了转而去早恋吧?可见,单纯的禁止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据各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中国游戏产业市场销售2003年是1 3亿,2004年24亿(超过同年电影业的16亿),2005年50亿,2006年103亿,2007年139亿,2008年183亿,游戏的周边市场则是此十倍。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周围全是与游戏有关的人或事。
周杰伦、林志玲、周星驰、甄子丹、杨千嬅、孙燕姿、TWINS、大小S、孙楠、刘亦菲等近乎所有当前娱乐文化界明星…..全成了网游形象代言人,F4和S.H.E也分别在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广告中以游戏形象粉墨登场。
全国所有的大学生近乎都有人手一台电脑,无论男生女生都会玩游戏,若干年后,他们将会全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是从小就伴随游戏成长的一代。
每一个接触电脑的青少年,都不可避免地接触了游戏。
网络游戏如同书籍、电视一样,在青少年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烙印,将如影随形陪伴他们上小学、中学、大学、就业、甚至结婚及子女教育…… 我们无法作到绝缘的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