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

合集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忧考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托尔斯泰1828年9⽉9⽇出⽣于俄罗斯图拉省克拉⽪⽂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世时获得封爵。

⽗亲尼古拉·伊⾥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

⼀⼋五○年末,托尔斯泰到莫斯科,在那⼉,⼀种不可⾔状的写作冲动产⽣了,他开始构思《茨冈⼈⽣活的故事》,没有等写完,他⼜着⼿另⼀部⼩说《昨天的故事》的创作。

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初尝试。

⼀⼋五⼆年,《童年》在《现代⼈》杂志上发表,继《童年》之后,作家还要创作《少年》、《青年》等。

⼀⼋六三年开始,他紧张地投⼊了卷帙浩繁的史诗性巨著——《战争与和平》的创作。

正如⼈们所熟知的那样,托尔斯泰并不是⼀开始就着⼿写这部鸿篇巨著的。

他最早曾想叙述⼀个携家带眷回到俄国的⼗⼆⽉党⼈的故事。

可是,他在史料的研究和创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原来的创作意图。

托尔斯泰为使⾃⼰的创作忠实于历史,搜集和积累了与创作有关联的⼤量历史⽂献材料,进⾏了深⼊的历史研究。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访问了⼀⼋⼀⼆年战争的参加者,亲⾃巡视了当年鲍罗⾦诺的战场,并在那⾥草拟了该战役的写作计划。

尽管这样,托尔斯泰的创作仍然⾯临着难以驾驭的困难。

宏⼤的艺术构思与传统形式发⽣了严重的抵触。

他担⼼⾃⼰写出的东西不会符合任何⼀种⽂学形式。

作为艺术⾰新家的托尔斯泰,“经过长时间的折磨以后”,终于决定打消⼀切顾虑,去写⾮写不可的东西,⽽不去考虑这样做会产⽣什么后果,也不考虑给作品以什么名称。

托尔斯泰在创作的头⼀年差不多都⽤来探索⼩说的开头了。

他启⼰说过,这本书的创作“开始了⽆数次,⼜放弃了⽆数次”。

在作家的档案库中保存了⼗五种⼩说开头的⼿稿。

在这部鸿篇巨著中,从家族的传说,到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作家的⽗亲尼古位·伊⾥奇亲⼝讲述过的材料,都被作家所充分利⽤。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下了最后的决心

“是的,我苦恼万分,赋予我理智就是为了 使我能够摆脱;因此我一定要摆脱。如果再 也没有可看的,而且一切看起来都让人生厌 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蜡烛熄了呢?但是怎 么办呢?为什么这个乘务员顺着栏杆跑过去? 为什么下面那辆车厢里的那些年轻人在大声 喊叫?为什么他们又说又笑?这全是虚伪的, 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呼吁,“土地不能成为任何人
的财产,它跟水、空气、阳光
一样不能买卖”,彻底否定贵
族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充分体 现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

望。 4、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小说真实地写出了 大批农民的破产,被迫流浪到城市里,充当资本 家的廉价劳动力,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来自《复活》之人物形象
聂赫留朵夫:自传性探索型主人公 (托尔斯泰式 人物),“忏悔的贵族”典型。经历了纯洁的学生 时代、堕落的青壮年时代与道德复活三个发展阶段。 聂赫留朵夫 的“复活”:描写 “复活”的过程是客观真实的, 但作者的解释却是唯心主义的: 归结为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 人”又重新战胜了“动物的人”, 是他善于加强“道德自我修养”、 进行“灵魂大扫除”的结果。
安娜的清醒

“我的爱情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而他 的却越来越减退,这就是使我们分离的原 因。”她继续想下去。“而这是无法补救 的。在我,一切都以他为中心,我要求他 越来越完完全全地献身于我。但是他却越 来越想疏远我。我们没有结合以前,倒真 是很接近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可挽回地 疏远起来;这是无法改变的。他说我嫉妒 得太没有道理。我自己也说我嫉妒得太没 有道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嫉妒, 而是……”
2、《安娜· 卡列尼娜》之思想意 义

安娜的出场描写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斯帝芬· 茨威格:
奥地利著名作家, 小说家,传记作家。出 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 犹太人家庭,是20世纪 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 作家之一,著作被译成 多种语言广为流传。 他为著名文学和历 史人物所作的评论和传 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 誉。
髭 胡zī_____ 戮 杀lù_____
髯 鬈 长rán_____ quán_____发 戳 chuō _____穿 纠( jiū )缠 绺( liǔ ) ) ) 崎岖( qí )( qū ) 蒙昧( mèi )
列夫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 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 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等。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 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 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 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 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 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1910年 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 日后病逝,终年82岁。
欲扬先抑
1、全文在结构上主要 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 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 托尔斯泰的眼睛?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 外貌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 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 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 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了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是 时代的代言人。 3、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 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 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 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一、作者简介1. 斯蒂芬·茨威格(1881 - 1942)- 奥地利作家。

他擅长写小说、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二、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 - 1910),俄国作家。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2. 创作历程与代表作品3. 思想转变与晚年生活- 托尔斯泰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享年82岁。

他的思想在后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贵族阶级的立场逐渐向宗法制农民的立场转变,对贵族生活的虚伪、社会的不公等进行了深刻批判。

三、课文内容分析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 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如“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描写他脸部毛发浓密,给读者一个初步的印象。

- 第2段:重点写他的面部轮廓、结构。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眉毛比作纠缠不清的树根,鬈发比作泡沫,生动地描绘出他面部毛发的杂乱而又茂盛的样子。

- 第3段:写他的面容表情。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把皮肤比作村舍外墙,形象地写出皮肤的粗糙,对他的鼻子描写也很独特,给人一种不美的感觉。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复述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复述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复述《列夫托尔斯泰》是一部关于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传记作品。

文章通过对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的描述,展示了他对俄国文学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第一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

他在家庭的庄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宗教信仰。

托尔斯泰在1844年进入了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并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不公。

他的学术成绩优秀,但他对学习法律的兴趣越来越淡,转而追求文学创作。

第二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戏剧等。

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托尔斯泰的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人性、道德、宗教、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托尔斯泰的思想深受基督教和农民社会主义的影响。

他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反对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

他主张通过爱和宽容来改善社会,并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托尔斯泰的思想对当时的俄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描写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他的小说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度。

托尔斯泰的作品对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播。

结论: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容复述,我们了解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对俄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义基础上的。
“勿以暴力抗恶”“道பைடு நூலகம்自我完善”都
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 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 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 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2、军旅生活
1851年到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6年的 军旅生活为他创作《战争与和平》提供 了珍贵的素材。
1856年退伍后,继续回到庄园改革,又 一次失败。
3、出国寻找救世之术
1857-1861年托尔斯泰两度出国,寻找救世良药 未遂,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救治社会。 他办教育,亲自做地主和农民的调解员,从宗 教、哲学和伦理道德中探索俄国的出路,认为 宗法制农民代表道德的最高境界,贵族应该走 “平民化”道路。
《安娜· 卡列尼娜(1873-1877)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第二 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安娜· 卡列尼娜》 问世。 小说体现了托尔斯泰对现实矛盾和 理想生活的思考。
第三阶段(1880-1910) 《复活》
作家世界观发生激变后的创作,主要体 现为托尔斯泰主义。 代表作《复活》,通过忏悔贵族聂赫留 朵夫和被损害妇女玛丝洛娃的形象,表 现: 贵族阶级的堕落及其出路; 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救恕; 宗教意识;
三、思想观念
托尔斯泰一生思想矛盾重重,但与陀思妥耶 夫斯基略有不同,陀氏强烈关注人的内在冲 突,托尔斯泰更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 列宁这样评价: “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 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 产阶段革命到来前夕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又说他是“俄国革命 的一面镜子”。
4、对现实充满忧虑
60、70年代倾心创作了长篇小说《战争 与和平》( 1863-1869)和《安娜· 卡列 尼娜》(1873-1877 ),这是托尔斯泰 创作历程中的两座里程碑。 表现了作家对矛盾重重的俄国现实的思 考,对处在转型期的俄罗斯贵族命运的 担忧。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列夫托尔斯泰简介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生在图拉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

1845年入喀山大学东语系学习,后来转到法律系。

1847年辍学,回到自己的庄园雅斯纳亚波良那,一面自修,一面兴办农民子弟学校。

1851年春随哥哥尼古拉赴高加索,参加沙皇政府镇压山民的战争。

1854年奉调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在高加索,托尔斯泰开始文学创作。

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署名Л.H.(托尔斯泰的名字和父名的字头)。

1852~1856年间,他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和《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伐木》、《袭击》以及《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1854年12月的塞瓦斯托波尔》、《1855年5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和《1855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等)。

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托尔斯泰早期创作时,认为他的现实主义的特点是“心灵的辩证法”和“直接的纯洁的道德感情”。

1855年末,托尔斯泰从克里木战争中归来。

这时,废除农奴制的问题异常尖锐地提到俄国政治日程上来。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庄园拟定了解放农奴的方案,但遭到农民拒绝。

1856年着手写作早在1852年就已构思的长篇小说《一个俄国地主的故事》,企图探讨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的问题。

但小说没有完成,其中的片断以《一个地主的早晨》为题发表。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旅行,考察西欧的社会生活,写了短篇小说《琉森》。

旅行归来后,他一度迷恋“纯艺术”,写了中篇小说《阿尔贝特》(1857~1858)和《家庭的幸福》(1859)。

但他很快从这种倾向中解脱出来,从1859年起又开始从事农民子弟教育活动,企图从根本上改革俄国的教育制度,并且创办了专门的教育杂志《雅斯纳亚波良那》(1862~1863)。

1863年完成了10年前动手写作的中篇小说《哥萨克》。

1863~1869年间,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司蔑尔科 夫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 契诃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 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 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 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 丝洛娃的身上。
托尔斯泰用人性论的观点解释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 化,他的恶的一面是由于受“动物的人”支配,善的 一面是由于受到“精神的人”的支配。他的道德的 “复活”是“精神的人”的胜利,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集中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不以暴力抗恶” 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 这是托尔斯泰为主人公设定的出路,是典型的“托 尔斯泰主义”的解决方式。
玛丝洛娃被押回监狱,犯人们对玛丝洛娃都给以同 情的问候。当他们知道她已被判刑时,一个犯人说: “这年月,真理跑到狗那儿去啦。”
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决。他去找 律师法纳律,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同时,他 还去找检察官。承认自己曾勾引过玛丝洛娃,要求 去探狱,并准备和玛丝洛娃结婚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他宣称说,今后自己不再当陪审员了,因为法庭 “所有的审判不但没有益处,而且不道德”。
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强烈的震动,于是他以这个故 事为蓝本,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人物。
《复活》是托尔斯泰几十年来对政治、经济、 哲学、宗教、道德、美学的探索总结。
《复活》借一个习见的题材——贵族公子引 诱下层女性——对现存的一切制度进行猛烈 的抨击,写得独特而新颖;
他还以一个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本阶级的罪孽 进行忏悔的贵族人物,表现了一种彻底根究 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的大无畏精神。
(犯人以及聂赫留朵夫对审判结果的反应和举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简介(1828~1910) 俄国作家。

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

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

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

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终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警句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

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

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

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

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

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终年82岁。

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晓金区。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姑妈把他抚养长大的。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次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Lev Tolstoy) 是俄国著名文学家、19世纪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改革家。

1828年9月9日生于莫斯科以南约16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16岁进入喀山大学。

1851年参军去高加索,1852年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童年》。

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在他的作品《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中叙述了他的这一段经历。

1857年去法国、瑞典和德国游历。

1855年至1863年间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问题上。

1860年至1861年再次去西欧旅行。

1862年结婚,在婚后的15年中,创作了两部伟大的杰作:《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于1873年至1877年创作而成,虽然它在叙事方法和风格上与《战争与和平》相似,但在艺术上却比较协调。

在写作《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作品之间的一段时间里,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正处在变化过程中。

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以后,长期以来对人生目的的苦苦探索使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

1880年以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就自己的宗教观点、社会观点、道德观点和艺术观点的各个方面写了一些书籍、小册子和论文。

后来,他还就道德问题和性的问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和剧本。

托尔斯泰71岁的时候,他写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小说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特别是在第一部里,作者的叙述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审判的场面也是现实主义记事的一篇杰作。

评论家认为,就艺术性而论,《复活》比《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大为逊色,它有仓促写成的迹像,它的道德说教和对司法制度、刑事制度和教会的宗教仪式的激烈抨击,都使它仿佛出自辨论家托尔斯泰,而不象是出自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手笔。

1910年10月,日益恶化的家庭关系迫使托尔斯泰在一天夜里偷偷地离家出走。

11月20日,他因患肺炎在梁赞省偏僻的阿斯塔堡车站去世。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作品主题: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两种声音写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两种声音写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两种声音写作背景
摘要: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
二、写作背景及其影响
1.法国大革命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剧
2.俄国农奴制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正文: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1828 年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他的家族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 世纪。

托尔斯泰的父母分别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和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

在托尔斯泰一岁半时,母亲去世;9 岁时,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此后,他由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照顾。

托尔斯泰的写作背景深受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茨威格和维也纳的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政客怂恿的暴民杀害,此事让维也纳人感到不爽,认为尊严受到了挑衅。

托尔斯泰也以此为题材,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一书,宣扬对法国暴民愚昧的控诉。

同时,雨果和他的妻子也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拿破伦,以及拿破伦二世和路易十八。

其次,拿破伦侵略了俄罗斯,把法语和西欧洲某些先进技术带进俄罗斯上流社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下流黄色小说。

这一时期,俄国社会正面临着封建农奴制的一步步土崩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统治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
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一时期,贵族和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沦丧;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得到的情操却高尚淳朴。

综上所述,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剧、俄国农奴制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

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

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人性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他的主要创作。

一、早年生活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在家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受到了浓厚的宗教影响。

他对基督教的信仰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求学经历托尔斯泰在18岁时进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

在校期间,他广泛涉猎了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受到了卢梭、斯宾诺莎和雨果等思想家的影响。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之后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三、农民改革托尔斯泰毕业后,回到他的家族财产,并与农民们生活在一起。

这段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开始反思农奴制度的不公与苦难。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农民教育计划和改革措施。

四、战争经历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托尔斯泰亲自参加了军队,在战争中担任了重要的指挥职务。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思考了战争的本质和人性的脆弱性,激发了他写作上的灵感。

五、主要创作托尔斯泰的创作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戏剧等多个领域。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

这些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展现了农民和贵族阶层的生活,并探讨了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重要主题。

六、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其作品具有普遍的价值。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断影响着世界的文学领域。

七、晚年生活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创作和社会成就,托尔斯泰在晚年却经历了许多内心挣扎和精神困扰。

他对财富的厌恶和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使他与家庭和社会疏离。

最终,他选择离开了家庭,并在追求精神自由的旅途中去世。

总结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与创作充满了戏剧性和启示性。

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向世人展示了文学的力量和智慧。

《列夫·托尔斯泰》背景知识

《列夫·托尔斯泰》背景知识

《列夫·托尔斯泰》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

作品有《初次经历》、《象棋的故事》、《罗曼·罗兰传》、《巴尔扎克传》。

本文选自《三作家》。

2、关于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19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

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他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小说。

结婚后渡过了一段宁静、和谐的生活,但在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他的文艺观也发生转变,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

后来,他于1910年11月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

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
列尼娜》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中文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外文名: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国籍: 俄国
出生地:
俄国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出生日期: 1828年9月9日 逝世日期: 1910年11月20日 职业: 小说家,思想家 流派: 写实主义 受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叔本华 施影响: 甘地、马丁路德金,维特根斯坦
作品总结
《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 《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应为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写于1916年)
《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 《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跳水》《活尸》《蜡烛》
《三个老头》短篇:《穷人》
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

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

《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

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

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主要还由于他以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那些“重大问题”大多就是在“图画”中艺术地提出来的。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

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在中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

1913年、19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

“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译成中文。

抗战期间分别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扬翻译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译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译出版,而且根据原文翻译,不少名著都有几种不同的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