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与环保意义
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与环保意义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机农业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健康的有机食品,还能够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和环保意义。
一、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全球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
有机农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在不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
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据统计,2020年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总额将达到1300亿美元。
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有机食品的主要市场。
2. 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减轻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降低了农业过程中压力的损失。
同时,有机农业可以改善农民生计、增加农民收入。
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3. 国家政策支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机农业的发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通过加大政策资金的投入,优化补贴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有机农业的环保意义有机农业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担有机农业的施用不污染农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和激素与除草剂等化学农药以及肥料,避免了环境因化学物品的侵蚀。
同时,有机农业的农机使用效率提高,荒地开垦和生态恢复促进农业稳定。
2.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有机农业注重土壤健康,通过协调蓄水量和磁化水体器能,优化肥料的使用,有效的保护了土壤气候、维护了土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
3. 保护生态系统有机农业中的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模式可以使农业生产生出的废弃物迅速被微生物分解,且还可产生有机肥料,实现可持续生物复合利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N o n g y e j i n g j i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并采取各种政策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对于缓解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有重要作用。
应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加强新农村建设,把农业结构改革作为最主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要想更好地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需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最大程度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使城乡协同发展。
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方案。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也出现了新变化,要想有效解决,就要根据农业实际情况,及时地优化和调整农业发展的方向。
再次,农村有非常强大的发展潜力,而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把我国打造成为农业强国。
农业发展是奠定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把农业做好,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会得到巩固,实现国泰民安。
要想确保粮食的稳定增长,必须要加强和重视农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某种程度升可以为其他一些国家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从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普遍存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这是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代表党和政府积极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使农业农村发展更加有序,而且能有效解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进而加快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1、股份合作制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集体经济,而集体经济的发展构成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和其它模式有关的合作制。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根基。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意义: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通过引进现代化设施、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逐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这将为农村经济增加新的动能,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三、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带来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抗逆境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这有利于稳定粮食供应,满足广大人民对于食品的需求,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稳定。
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核心。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通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五、推进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可以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用农药、化肥过量,导致土地退化、农产品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同时,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现代化。
这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引言1.1 概述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和未来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能力,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着重于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民的福利。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是当前全球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人类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农业化学品的滥用以及大规模农业活动的生态影响都给农业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而且,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农田面积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并倡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供应。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此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它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最大化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中能够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总和。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农业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包括灌溉水、饮水等。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资源: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 植物资源:植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动物资源:动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禽、家畜等。
合理利用动物资源,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6. 人力资源:人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包括农民、技术人员等。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1. 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比如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将畜禽粪便用于有机肥生产等。
2. 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指将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粮食生产、农村就业、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主要功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更是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振兴,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其次,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农产品供给过剩、需求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产品质量升级、生产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次,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命脉,只有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扩大农业产值规模,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振兴。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为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
一、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可以在国内保障粮食供应,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通过加大对农田、农技、种子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保障每个中国人的口粮安全。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适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农民逐步离开农村,参与城市化进程。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在农村的流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倡导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土地科学利用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同时,注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导农业向高效、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减少对传统农业经济的过度依赖。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民合作社等产业,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通过规划农村产业发展布局,将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创业致富。
五、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实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对于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农村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同时,推进农村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治理,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可持续农业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可持续农业英文名称:sustainableagriculture;permaculture定义: 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题要: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沦为基础,以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从系统的观点,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起源、经验教训、发展的必然性,结合国外农业的研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目标、不同观点及产生背景,研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介于哲学、科学决策学、生态学、系统学、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与管理等学科范畴的学术思想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
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和纤维产品的生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韩勇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备受人民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录(一)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概述2、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一、农村经济(一)农村经济概述(二)农村经济的内容(三)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二、农村经济与“三农“(一)农村经济与农业(二)农村经济与农民(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三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四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二发展生态农业三发展循环农业五、结论一、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概述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并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2、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和教育.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成本问题,二是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协调生产优化问题.4.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资源的正确估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的前提之一.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点.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持续性有两方面: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当代人的利益,又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逐步稳定提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维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一、农村经济一农村经济概述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二农村经济的内容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2.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3.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4. 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5.旅游业收入6.其他服务的收入7.农村个体经济8.其他三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一、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0多倍.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也严重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不断的拉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上,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多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左右,扩大到3:1,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较严重,这一问题的存在是不符合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的,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二、对未来模式的设想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的舞台.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三、由市场调节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生产结构.在未来的经济中,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土地承包者必须全面掌握市场的变化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的品种、规模;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发展规模和特色农业.在市场的指挥棒下,土地承包者也会根据需求来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农产品积压低价的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三、现阶段要做的工作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给他们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要进行农业招商,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让他们进行现代化耕作或者是多种形式的农业型生产活动.同时,小城镇的建设也要鼓励招商引资,这是一个促进城市化的好途径..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切实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三、农村经济与“三农”(一)农村经济与农业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加快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领域,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农村经济与农民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受其成果.(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农村经济上的可持续性 2.生态的可持续性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1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持续稳步发展2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3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三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1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2食物安全问题 1农业资源短缺 2农业生态恶化 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 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3 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 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生态保护面临挑战4 消除贫困,任重道远四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述1.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农村可持续经济不能脱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只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可持续经济的定位才能更准确、视野才能更开阔,提出的发展对策才能更有效.因此,发展农村可持续经济必须要优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2.如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二)发展生态农业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2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生态合理和持续发展之目的.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一是要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解决农产品地区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保障国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三)发展循环农业1.农村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现代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具有很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虽然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力而有效地改造了环境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却常常由于急功近利而破坏了农业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农村循环经济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使现代农业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成为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2.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废弃物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使原有产业链中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变废弃物为资源,把原来的废弃物纳入到新的产业链中.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化肥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立体种养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农膜的回收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变废为宝.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农业产业链延长,而且新形成的产业链藕合到原有的产业链中,使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3.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及其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循环经济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创造新的收益,农民的收入势必因此而获得提高.农村循环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农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也得到了保护.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势必使农民收入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也势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五、结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渔副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互相依存,相得益彰.发展农业产前产后的延伸产业,形成种养加和农工贸配套的农村产业体系,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兼顾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
农业对中国的意义
农业对中国的意义
农业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一些方面的介绍:
1. 食品安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农业产
业对于保障国内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确保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就业机会: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尤其是
在农村地区。
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减少了贫困率。
3. 经济支柱: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部门之一,对国家经济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链涵盖了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中国的农村地区占据着广大的面积和
人口,农业对于维护农村地区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可以帮助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5. 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也承担着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
科
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土地污染、水资源浪费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食品安全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生态农业的意义与实施
生态农业的意义与实施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农业模式,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生态农业采用生态学原理,推广自然农法和有机农业技术,强调土壤保护、植物多样性和资源循环利用。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的意义以及实施的方法和挑战。
一、生态农业的意义1. 环境保护:生态农业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常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这种农业模式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生态农业推崇土壤改良、有机肥料应用等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态农业强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通过有机肥料和自然农法的使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提升。
此外,生态农业注重经营环境,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4.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注重土壤保护,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降低土壤侵蚀和退化,保持农田的生态系统稳定。
同时,通过生态农业还能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5. 提升农民收入:传统农业受到市场波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而生态农业注重发展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有机认证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生态农业的实施1. 推广有机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是生态农业的核心内容,采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生态农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优化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2. 加强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通过科学研究,吸纳新技术、新理论,提高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建设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培训农民,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生态农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3. 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转型发展生态农业。
提供财政扶持,支持有机农产品认证、生产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
4. 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农民、农业企业、市场等各方要紧密合作,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
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意义
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意义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它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方法,结合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农业的背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化石资源投入的增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品,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消失的问题、土壤板结造成的自然肥力退化问题、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
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创造了用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的奇迹,但同时,农业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消耗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巨大资源的浪费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农业可持续性的社会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农业可持续性的社会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之一,其可持续性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业可持续性的社会影响,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农业可持续性的社会影响1. 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农业持续发展保证了农产品的持续供应,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确保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
同时,农业可持续性还提供了多元化的食物选择,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们的健康与营养。
2. 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可持续的农业能够扩大农业产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农业可持续性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减少了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
3. 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减少对土地、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性有助于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
二、农业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农业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特别是以下几个目标:1. 零饥饿农业可持续性是实现零饥饿的基础。
通过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农产品的充足供应。
此外,农业可持续性还提供了多元化的食物选择,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2. 消除贫困农业可持续性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可持续的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3. 保障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农业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基础。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4. 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农业可持续性对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农林牧渔的创新发展对于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林牧渔的创新发展对于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缺,农林牧渔业的创新发展对于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以下是对农林牧渔创新发展的进一步分析和佐证:一、促进农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农林牧渔业的创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技术的革新和升级上。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装备、精准农业管理、生物技术等,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还改善了其品质,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二、推动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传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方式往往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然而,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农林牧渔业开始注重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例如,通过采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模式,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新型农业技术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拓展农业产业链与增加农民收入农林牧渔业的创新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拓展了农业产业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等产业,可以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应对全球挑战与保障粮食安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挑战,农林牧渔业的创新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抗旱、抗病虫害等新型农作物品种,以及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
同时,创新发展还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多元化,降低对特定资源的依赖,从而增强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农林牧渔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创新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步,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分析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特点生态农业是指在自然生态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遵循自然规律,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产模式。
生态农业是一种生态学和农学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
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农业注重维护生态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利用资源高效: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各种资源。
3. 提高产品品质:生态农业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4.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三、生态农业的作用和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污染,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采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会注意到土地的恢复和保持,避免土地的长期过度运转,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的是自然规律,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由于采用了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土地和水的质量得以提高,从而实现效益的提高。
3. 增加农业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质量更高,因为农民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会对农产品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采用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可以使产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4.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采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农业在实践中的应用1. 采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生态农业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有机肥料能够增加土壤肥力,避免化学肥料及农药对土地带来的污染。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农学学号:xx姓名:xx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意义:生物灾害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提高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防治水平,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
农业生产,就是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工程。
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必须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相互间的依存制约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保护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
植物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方法: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要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这也是我国农业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防治、自然防治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点与农业因素的关系,在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项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以达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①整地改土整地改土、深耕、耙地等措施,可改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影响某些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生活条件。
②改革和调整耕作制度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作,特别是棉麦套作,不仅可以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为害,同时还可使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大豆和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③合灌溉和施肥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的为害加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⑤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三、物理防治1、汰选法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也应当积极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入手,探讨农业在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作用,并分析可持续农业的关键要素。
一、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碳达峰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减少。
碳达峰的实现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碳排放管理等手段来实现。
碳中和更进一步,指的是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零,并通过吸收、储存或消减等手段来抵消剩余排放。
碳中和的实现需要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等措施。
二、农业在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作用1. 提高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水平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土地利用变化、农化品使用、农畜禽粪便排放等。
为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农业部门应加强土地的科学利用,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减少农草地转变为耕地的行为。
此外,合理控制农化品的使用量和使用方式,推广农业有机化、无农残生产方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 发展低碳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是一个碳排放过程,但也可以是一个碳吸收过程。
农业生产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植物有机物,并在生长过程中将一部分碳储存于土壤中。
因此,发展低碳农业生产模式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效果施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氮肥转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鼓励种植深根植物和高产碳农作物,增加土壤碳储量。
3. 推动农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农业与能源是相互关联的领域。
农业需要能源支持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而能源的产生和利用又会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
为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应当推动农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农业部门应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
农业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是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它通过种植农作物来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粮食问题依然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业还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投资、创业和就业,有助于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和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再者,农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是唯一的就业渠道。
通过农业生产,农民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此外,农业生产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生态友好型的种植方式,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这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农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现代市场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一、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经济一体化。
农业现代化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贸易收入,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良性循环。
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业现代化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以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减少对外粮食依赖,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人才储备,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三、农业现代化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增加人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和消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减少农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促进城乡融合和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四、农业现代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促进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循环化。
农业现代化可以推动农业节能减排和碳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农业现代化是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可持续农业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可持续农业英文名称:sustainable agriculture;permaculture定义: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题要: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沦为基础,以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从系统的观点,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起源、经验教训、发展的必然性,结合国外农业的研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目标、不同观点及产生背景,研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介于哲学、科学决策学、生态学、系统学、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与管理等学科范畴的学术思想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
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和纤维产品的生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农业发达的美国在20年代研究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前苏联从50年代研究应用,到80年代管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63%。
美国从1876—1930年农业生产率基本是平缓发展,这个阶段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集教学、科研、推广于一体的独特三位一体制,为日后大学涌现与农业有关的科研成果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0年代后期在近百年农业科学发展积累的基础上,依据工业的大力支持,实现了玉米上一个台阶。
化肥、农药优良杂交种、农业机械化及设施的使用,产量急剧上升。
到60年代后,各种技术设备上去了,加上绿色革命的育种,小麦、玉米又上一个新台阶。
谷物产量的增产得益于农药的使用,美国的粮食产量由1942年的454万kg上升到1963年8500万kg,由于农药的神效,使美国农作物单产在二战期间翻一翻,但是DDT通过生物食物链的作用,在有机体以至人体内积累,浓密成数十、上百倍浓缩,鸟类、鱼类因此致死。
人们在反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
同时,常规农业现代化和绿色革命使美国面临着挑战,财政补贴达到220亿美元,农业成为地表水最大的“非点污染源”,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全国30%的地下水NO3-N含量超标,作为主要农业区的中西部大平原,地下水资源锐减,出现大量的赤字。
水土流失表土30亿t,美国农业表面很先进,实际上潜伏着一系列问题。
在大力推广绿色革命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刺激农民多施化肥,国家对化肥的补贴高达50%—70%,以致财政支出和外汇严重平衡,美国的农业成本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已高达79%,造成农民破产速度空前。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因聚,必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同年,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环境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系统论述了科学技术、生产技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增长是有限的论点。
1974年发表了第2个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
80年代初,美国等发达国家科学家集中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范畴、研究的特点以及实施途径,发表了大批论文和专著。
农业可持续作为一种的农业思潮在全球迅速传播,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付诸实践。
1980年3月联合国向世界发出了“确保全球持续发展”的呼吁,1983年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5年,美国加利福利亚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祛》正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
1987年美国农业部可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计划(SARE)正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PAO)在荷兰召开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形成了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SA肋)的丹波宣言,并提出了SABD的3大目标。
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
同年还在联合国总部成立了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
进一步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
这一新的发展观点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许涤新、叶谦吉的倡导下,召开了多次“生态农业”研讨会,一些农业科技人员开始以户村为单位进行试点,探索和实践生态农业的理论。
我国肋年代开始进行“生态农业”的试点,并提出相应的理论。
已触及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
中国的生态农业除了更强调和突出生态学原理指导外,还很好地继承了中国自古以来就独有的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哲理观念,这是西方可持续发展学者十分祟尚和羡慕的。
中国的生态农业同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屁是趋同的,中国的生态农业运动在中国推行20年,已有较完整的纲领、试点网络、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和大批参与的农民队伍,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推进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但是作为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是1992年出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参与编制的《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出于对世界未来发展走向的充分把握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在国内国际总体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而提出了可持续农业。
1992年6月中国政府在巴西里约世界首脑会议上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
我国1994年3月制定和通过《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中作了具体的部署,表明我国发屁战略思想的转变。
《中国21世纪议程》的编制和推进,标志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进入新的阶段。
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政治家都在研究和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技术能力、政府调控行为、社会公众参与“三位一的复杂系统工程。
人类自觉认识、自觉调按、自觉规范自己行为的智慧正是创立和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学的源泉。
我国的理论界也针对中国的特点,不断地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内涵,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的中国学泥的理论体和实践方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实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家,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召开了一系列的学术讨论会。
1999—2000年中国科学院组织数十人采用国家发布的统计资料,经过1。
7亿次的有效运算,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总计208项要素、48个指标群、16年模型组、5大系统作出了逐级递妆的分类排序,在中国首次全面、定量地进行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评估。
21世纪中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动态综合平衡为纽带。
鉴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和发展中国家的索取性农业(其中有些国家正从索取性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过渡)普遍忽视这种动态综合平衡的协调论原理,不免受到自然的惩罚。
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反复实践,反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提炼,终于形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到了80年代中期,《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全面地阐述了这两大主线(人与自然平衡、人与人和谐)的内在统一,至此,标志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它向世人昭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三者互为鼎足,缺一不可。
它们在各自临界阈值约束下共同形成的“交集”,产生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正确“投影”,并成为衡量和诊断国家可持续发展健康程度的标识。
农业可按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实证体系和应用体系应当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研究为方向,借助现代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手段去面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现实,在农业综合数据库的支持下,以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系统实施综合集成并预测未来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时间序列分析的支持下,把农业综合发展、人口控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社会进步水平、政府管理能力、战略储备体系、科技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一类新的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度”,每年周期性地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统一排序,并与国际通用标准衔接,动态监测和预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总体水平以及各省市的区域发展水平,为中央有效地实施农业宏观监控提供定量的手段。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目标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观点按照丹波宣言中的定义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重点集中于解决重大的稀缺农业资泥和重大自然资源破题。
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体系。
丹波宣言提出了3大战略目标:(1)吃饱和穿暖的温抱目标。
为达到这一目标,要积极主动地发展谷物生产,增加谷物产出,确保谷物的供应与消费,使谷物安全系数(谷物储备占谷物消费的比例)达17%—18%以上。
与此同时,在确保谷物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协调与综合安排其他农产品的生产。
(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致富目标。
从地域观念看,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必须促进其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