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政府市长吕珊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政府市长吕珊珊: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奋力

打造"三区"前沿特色城市

昌邑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属环渤海经济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个县市区之一,又同时处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前沿。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域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和发挥区位、空间、资源等比较优势,牢固树立蓝色、高端、生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为主线,在“好”上做文章,在“转”上下功夫,在“快”上求突破,围绕加快滨海昌邑、科技昌邑、魅力昌邑、活力昌邑、富裕昌邑、幸福昌邑“六个昌邑”建设,全力发展蓝色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29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财政总收入22.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2亿元,分别增长24.6%和2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3亿元、增长22.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6046元,增长1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4.22 亿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8815元,比上年增加1172元。今年1—5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8亿元,分别增长45.7%和35.7%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23亿元,增长31.7%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224.84亿元,比年初增加14.13亿元。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的发展势头。

(一)科学规划定位,提升发展标准。积极与“黄、蓝”规划对接,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立足昌邑实际,科学投入、高水平建设,统筹推进滨海、城区、昌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一是把滨海板块作为“三区”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发展高端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努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科学开发、海洋优势产业培育方面全面推进、率先突破。获准设立正县级规格的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后,充分依托北部沿海的空间容量和资源优势,大力加快产业、园区、项目、港口和新区建设。在空间布局上,修订完善了532平方公里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完成了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下营镇总体规划。工作中,坚持以海带陆、海陆一体、协调发展,突出抓好“一镇、两港、三园区”。“一镇”即下营镇,以恢复下营镇建制为契机,规划建设居住、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功能区,把下营镇区建成滨海开发的前沿阵地。“两港”即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和下营渔港,以港口扩建为依托,加快形成集海洋运输、渔业捕捞、海水养殖、临港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新型港区。“三园区”即滨海经济开发区按照“东、中、西”3个区域来摆布。东部的下营工业园重点建设以医药和染料中间体为主导的专业化工园区,并以建设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为契机,大力发展临港现代物流、绿色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及其他涉海产业,打造高效生态、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中部的柳疃工业园在承接建设污染小、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规划发展电子软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西部的龙池工业园重点建设以离子膜烧碱为主体的化工园区,在承接退城进园产业的同时,开发面向潍坊滨海新城工业区的外缘产业组团。二是把城区板块作为“三区”建设的最大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详细性规划,加快城区东扩、西接、南拓、北展步伐,在中心城区达到6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加快实施跨潍河发展战略,逐步北移城区北环,延伸至寿济路、新海路,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三是把昌南板块作为昌邑的经济文化“次中心”。充分发挥昌南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接受青岛、潍坊的辐射,加快纺织、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扩大风力发电设备、高能锂电池等新能源产业规模,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提升,真正实现“三大板块”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二)抓好载体建设,优化发展平台。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我市北部沿海,地处潍坊、青岛、烟台三市交汇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市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的重心所在、希望所在和优势所在。我市着力把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最大平台,坚持资金重点向滨海经济开发区倾斜,土地指标重点向滨海经济开发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向滨海经济开发区安排。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完善配套面积45平方公里,区内基本达到“六通一平”标准,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北部沿海生态产业隆起带。目前已落户项目100个,总投资330.6亿元。今年,我市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更加突出“蓝色、高端、高效、生态”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人才配置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举全市之力加快滨海经济发展。一是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调整和盐田置换工作,投资10亿元,高标准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医疗、金融、商务等服务设施,为大项目落户提供优势平台,打造昌邑经济最大的生长点和增长极。二是抓好港口建设。一方面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扶持,尽快启动投资100亿元的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工程建设,与周边的莱州港、大连港等相连相通,改变临海不通海、临港不用港的现状。另一方面以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下营东西区连接线、下营镇区建设工程,结合山东沿海公路昌邑段规划建设,积极筹建跨潍河临海大桥,实现下营、柳疃、龙池3个园区的有机衔接,构筑便捷的交通网络,把下营港区建成滨海开发的后方基地,打造千万吨规模的临港物流聚集区。三是优化渔业结构。统筹发展特色渔业,加快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壮大海水池塘生态养殖、海水育苗、滩涂贝类增养殖、工厂化养殖、浅海扇贝养殖五大产业带。四是加快产业聚集。落实《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突出盐化工产业链招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力争年内落户项目30个以上。出台《关于对滨海企业实行重点保护的暂行办法》,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快投资10亿元的家园化工、投资5亿元的金典二硫化碳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三)放大调转效能,提高发展质量。我市把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加大科学投入,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